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及进管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530536.X

文献号 : CN11174377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丽娟颜建辉韩焱黄克敏陆祯

申请人 : 湘南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包括胃管和导丝管,胃管设有环槽、环块、开路袋、内气囊袋、外气囊袋、充气腔室、充气孔、充气管,导丝管内设有操作丝、切割筒和环形刀片;还公开了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的进管方法。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开路袋撑开食管,降低胃管进管过程中划伤食管粘膜的几率,增加了进管的通畅度,同时降低了对医务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节省了医务人员给病人插管时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1)和导丝管(2),所述胃管(1)伸入胃内的端部的外侧壁设有环绕胃管(1)设置的环槽(3),所述环槽(3)沿胃管(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5‑7cm,所述环槽(3)的长度方向的内壁设有环绕环槽(3)设置且可沿着胃管(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环块(4),所述环块(4)的底部设有开路袋(5),所述开路袋(5)的顶部环绕环块(4)的底部设置,所述开路袋(5)包括内气囊袋(6)和外气囊袋(7),所述内气囊袋(6)和外气囊袋(7)之间设有由内气囊袋(6)、外气囊袋(7)和环块(4)围设的密封的充气腔室(8),所述环块(4)设有穿过环块(4)的厚度方向的充气孔,所述充气孔设有插入充气孔内的充气管(9),所述充气管(9)背离充气孔的端部插入胃管(1)的侧壁内且沿着胃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穿过胃管(1)的侧壁,所述充气管(9)可在胃管(1)的侧壁内沿着胃管(1)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导丝管(2)位于胃管(1)内,所述导丝管(2)背离环槽(3)的端部穿出胃管(1),所述导丝管(2)内设有穿过导丝管(2)的操作丝(10),所述操作丝(10)的底端插入开路袋(5)内且与开路袋(5)的底壁相连,所述导丝管(2)的底端的外侧壁设有切割筒(11),所述切割筒(11)为中空的圆台形,所述切割筒(11)的底端设有环绕切割筒(11)设置的环形刀片(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槽(3)的长度方向的内壁设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13),所述滑槽(13)沿环槽(3)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环块(4)面向胃管(1)的一面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条滑槽(13)内的滑块(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丝(10)的底端设有圆球(15),所述圆球(15)的底部与开路袋(5)的底壁相连。

4.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的进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进管前,拉动充气管(9),使环块(4)位于环槽(3)的顶端,随后通过操作丝(10)将开路袋(5)从胃管(1)的插入端拉入胃管(1)内,拉入胃管(1)内的开路袋(5)不可与环形刀片(12)接触,之后保持上述状态不变的前提下固定好充气管(9)、操作丝(10)和导丝管(2);

S2:完成步骤S1后,将胃管(1)沿着患者的鼻腔和食道插入胃内,在插入的过程中,路径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停止继续插入胃管(1),此时向进管方向推动充气管(9)和操作丝(10),使环块(4)位于环槽(3)的底端,开路袋(5)位于胃管(1)外,然后向充气管(9)内充气,气体经充气管(9)进入充气腔室(8)内,开路袋(5)膨胀鼓起而撑开食管的狭窄处,之后固定充气管(9)和操作丝(10),向进管方向同时且缓慢的推入胃管(1)和导丝管(2),当胃管(1)的进管端到达开路袋(5)的底部时,停止推入胃管(1)和导丝管(2),此时胃管(1)通过食管的狭窄处,此时抽出充气腔室(8)内的气体,开路袋(5)缩回干瘪状态后,再向与进管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充气管(9)和操作丝(10),使环块(4)位于环槽(3)的顶端,使开路袋(5)的底端位于胃管(1)内;当再次通过食管的狭窄处或者插入困难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S3:将胃管(1)的插入端插入胃内后,使开路袋(5)呈干瘪状态,随后向与进管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充气管(9),将环块(4)拉至环槽(3)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后,向进管方向推导丝管(2),使环形刀片(12)位于胃管(1)的底端内,随后拉动操作丝(10),将位于胃管(1)的底端外的开路袋(5)拉入切割筒(11)内,保持导丝管(2)不变,使劲拉动操作丝(10),使环形刀片(12)切断开路袋(5),随后将环块(4)拉至环槽(3)的顶端,并将操作丝(10)和导丝管(2)从胃管(1)内抽出来即可。

说明书 :

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及进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及进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肠内营养依赖于置管技术的发展,肠内营养可通过鼻胃管、鼻空肠管、造瘘管实施,其中鼻胃管与鼻空肠管置入最为普遍,统称为鼻饲管。插胃管是对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从胃管灌入流质食物,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胃管插入过程中,插管动作要轻稳,避免插入胃管时胃管损伤粘膜,特别是在通过咽喉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更要小心谨慎,以避免损伤食管粘膜。目前插胃管所用的装置需要医务人员谨慎小心操作,常常因为技术问题或患者紧张而出现插入不畅,此时为了避免伤及食管粘膜,医务人员需要将胃管拔出少许后再插入,多次这样操作,既会增加损伤食管黏膜的几率,增加患者的痛苦,又会浪费医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及进管方法,本装置和方法可提高进管通畅度,降低对食管黏膜的损伤,节省医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0004]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包括胃管和导丝管,所述胃管伸入胃内的端部的外侧壁设有环绕胃管设置的环槽,所述环槽沿胃管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5‑7cm,所述环槽的长度方向的内壁设有环绕环槽设置且可沿着胃管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环块,所述环块的底部设有开路袋,所述开路袋的顶部环绕环块的底部设置,所述开路袋包括内气囊袋和外气囊袋,所述内气囊袋和外气囊袋之间设有由内气囊袋、外气囊袋和环块围设的密封的充气腔室,所述环块设有穿过环块的厚度方向的充气孔,所述充气孔设有插入充气孔内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背离充气孔的端部插入胃管的侧壁内且沿着胃管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穿过胃管的侧壁,所述充气管可在胃管的侧壁内沿着胃管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导丝管位于胃管内,所述导丝管背离环槽的端部穿出胃管,所述导丝管内设有穿过导丝管的操作丝,所述操作丝的底端插入开路袋内且与开路袋的底壁相连,所述导丝管的底端的外侧壁设有切割筒,所述切割筒为中空的圆台形,所述切割筒的底端设有环绕切割筒设置的环形刀片。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环槽的长度方向的内壁设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沿环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环块面向胃管的一面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条滑槽内的滑块。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丝的底端设有圆球,所述圆球的底部与开路袋的底壁相连。
[0008]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的进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S1:进管前,拉动充气管,使环块位于环槽的顶端,随后通过操作丝将开路袋从胃管的插入端拉入胃管内,拉入胃管内的开路袋不可与环形刀片接触,之后保持上述状态不变的前提下固定好充气管、操作丝和导丝管;
[0010] S2:完成步骤S1后,将胃管沿着患者的鼻腔和食道插入胃内,在插入的过程中,路径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停止继续插入胃管,此时向进管方向推动充气管和操作丝,使环块位于环槽的底端,开路袋位于胃管外,然后向充气管内充气,气体经充气管进入充气腔室内,开路袋膨胀鼓起而撑开食管的狭窄处,之后固定充气管和操作丝,向进管方向同时且缓慢的推入胃管和导丝管,当胃管的进管端到达开路袋的底部时,停止推入胃管和导丝管,此时胃管通过食管的狭窄处,此时抽出充气腔室内的气体,开路袋缩回干瘪状态后,再向与进管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充气管和操作丝,使环块位于环槽的顶端,使开路袋的底端位于胃管内;当再次通过食管的狭窄处或者插入困难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0011] S3:将胃管的插入端插入胃内后,使开路袋呈干瘪状态,随后向与进管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充气管,将环块拉至环槽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后,向进管方向推导丝管,使环形刀片位于胃管的底端内,随后拉动操作丝,将位于胃管的底端外的开路袋拉入切割筒内,保持导丝管不变,使劲拉动操作丝,使环形刀片切断开路袋,随后将环块拉至环槽的顶端,并将操作丝和导丝管从胃管内抽出来即可。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相对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开路袋撑开食管,降低胃管进管过程中划伤食管粘膜的几率,增加了进管的通畅度,降低了拔管重新插入的几率,同时降低了对医务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节省了医务人员给病人插管时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的胃管的插入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的滑槽处的主视图的内部结构;
[0016] 图4为本发明的滑槽处的俯视图的内部结构;
[0017] 其中:1、胃管;2、导丝管;3、环槽;4、环块;5、开路袋;6、内气囊袋;7、外气囊袋;8、充气腔室;9、充气管;10、操作丝;11、切割筒;12、环形刀片;13、滑槽;14、滑块;15、圆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9] 实施例:
[0020]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包括胃管1和导丝管2,胃管1伸入胃内的端部的外侧壁设有环绕胃管1设置的环槽3,环槽3沿胃管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为5‑7cm,环槽3的长度方向的内壁设有环绕环槽3设置且可沿着胃管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环块4,本实施例中的环槽3的长度方向的内壁设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13,滑槽13沿环槽3的长度方向设置,环块4面向胃管1的一面设有两个分别位于两条滑槽13内的滑块14,环块4可沿着滑槽13滑至环槽3的顶部和环槽3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方位词底部靠近胃管1的进管方向,本实施例中的方位词顶部相对底部而言远离胃管1的进管方向。
[0021] 环块4的底部设有开路袋5,开路袋5的顶部环绕环块4的底部设置,开路袋5包括内气囊袋6和外气囊袋7,内气囊袋6和外气囊袋7的顶部均与环块4的底部粘接,内气囊袋6和外气囊袋7之间设有由内气囊袋6、外气囊袋7和环块4围设的密封的充气腔室8,环块4设有穿过环块4的厚度方向的充气孔,充气孔与充气腔室8相连通,充气孔设有插入充气孔内的充气管9,充气管9与充气腔室8相连通,向充气管9内充气时,气体经充气管9进入充气腔室8,充入的气体使内气囊袋6和外气囊袋7鼓起,内气囊袋6鼓起的程度不会妨碍胃管1进入开路袋5内。
[0022] 充气管9背离充气孔的端部沿着环槽3的长度方向延伸,直至插入胃管1的侧壁内,之后沿着胃管1的长度方向继续在胃管1的侧壁内延伸,直至穿过胃管1的侧壁,充气管9可在胃管1的侧壁内沿着胃管1的长度方向移动;导丝管2位于胃管1内,导丝管2背离环槽3的端部穿出胃管1,导丝管2可在胃管1内移动,导丝管2内设有穿过导丝管2的操作丝10,操作丝10的底端插入开路袋5内且与开路袋5的底壁相连,本实施例为了降低操作丝10的底部划伤咽部、食管或是胃部的粘膜,又在操作丝10的底端设有圆球15,圆球15的底部与开路袋5的底壁相粘接;导丝管2的底端的外侧壁设有切割筒11,切割筒11与导丝管2为一体化制作,切割筒11为中空的圆台形,切割筒11的底端设有环绕切割筒11设置的环形刀片12,环形刀片12与切割筒11粘接,导丝管2和切割筒11均可在胃管1内沿着胃管1的长度方向移动。
[0023] 上述医用胃肠外科护理鼻饲管辅助进管装置的进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S1:进管前,拉动充气管9,充气管9带动环块4向环槽3的顶端移动,最终使环块4位于环槽3的顶端,随后拉动操作丝10,通过操作丝10将开路袋5从胃管1的插入端拉入胃管1内,拉入胃管1内的开路袋5不可与环形刀片12接触,之后保持上述状态不变的前提下固定好充气管9、操作丝10和导丝管2;
[0025] S2:完成步骤S1后,将胃管1沿着患者的鼻腔和食道插入胃内,在插入的过程中,遇到轻微的插入障碍或路径食管的三个狭窄处时,停止继续插入胃管1,此时向进管方向推动充气管9和操作丝10,使环块4位于环槽3的底端,开路袋5位于胃管1外,然后向充气管9内充气,气体经充气管9进入充气腔室8内,开路袋5膨胀鼓起而撑开食管的狭窄处,之后固定好充气管9和操作丝10,保持充气管9和操作丝10不动,向进管方向同时且缓慢的推入胃管1和导丝管2,当胃管1的进管端到达开路袋5的底部时,停止推入胃管1和导丝管2,此时胃管1向前通过食管的狭窄处,此时抽出充气腔室8内的气体,开路袋5缩回干瘪状态后,再向与进管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充气管9和操作丝10,使环块4位于环槽3的顶端,使开路袋5的底端位于胃管1内;当再次通过食管的狭窄处或者遇到轻微插入障碍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0026] S3:将胃管1的插入端插入胃内后,使开路袋5呈干瘪状态,随后向与进管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充气管9,将环块4拉至环槽3的长度方向的中间后,向进管方向推导丝管2,使环形刀片12靠近胃管1的底端端口处,随后拉动操作丝10,将位于胃管1的底端外的开路袋5拉入切割筒11内,保持导丝管2不变,使劲拉动操作丝10,使环形刀片12切断开路袋5,之后将环块4拉至环槽3的顶端,完全暴露胃管1的插入端,并将操作丝10和导丝管2从胃管1内抽出来,再进行胃管1检测和营养灌入操作即可。
[0027] 本实施例的胃管1、环块4、滑块14和开路袋5所用的材质均是可在人体内短时间存在且无害的材质。
[0028] 如上即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发明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