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714832.5

文献号 : CN11182482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桑浩

申请人 : 合肥市贵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所述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包括主传输组件、辅助通道、次通道与切换机构,主传输组件包括底架、主通道与传送通道,主通道安装于底架的顶部,传送通道与主通道相互间隔设置,辅助通道固定安装于传送通道的下方,次通道固定安装于辅助通道的下方,切换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与衔接组件,驱动组件安装于主通道的侧壁上,衔接组件转动地安装于主通道的一端并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衔接组件旋转,以利用衔接组件与传送通道/辅助通道/次通道衔接。所述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的结构较为简单。

权利要求 :

1.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传输组件、辅助通道、次通道与切换机构,主传输组件包括底架、主通道与传送通道,主通道安装于底架的顶部,传送通道与主通道相互间隔设置,辅助通道固定安装于传送通道的下方,次通道固定安装于辅助通道的下方,切换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与衔接组件,驱动组件安装于主通道的侧壁上,衔接组件转动地安装于主通道的一端并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衔接组件旋转,以利用衔接组件与传送通道/辅助通道/次通道衔接,底架包括底板与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底板上,主通道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次通道通过连接结构固定于底板上;

衔接组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与第三板,第一板通过圆杆转动连接于主通道的端部,第二板的连接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板内,第三板的连接端滑动地插设于第二板内,第二板的连接端通过第一压力弹簧与第一板连接,第三板的连接端通过第二压力弹簧与第二板连接,主通道的侧壁上凸设有安装壁,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与驱动辊,驱动气缸安装于主通道的侧壁上并与圆杆的端部连接,驱动辊固定安装于圆杆远离驱动气缸的一端,驱动组件还包括传动带及均安装于安装壁上的张紧辊、第一从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传动带套设于驱动辊、张紧辊、第一从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上,切换机构还包括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第一挡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辅助通道的端部,第二挡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次通道的端部,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从动辊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驱动杆,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从动辊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驱动杆,第一挡板与辅助通道垂直,第二挡板与次通道垂直,第一驱动杆抵持于第一挡板远离主通道的一侧,第二驱动杆抵持于第二挡板远离主通道的一侧,传送通道的高度位置与主通道的高度位置相等,第二挡板的侧壁的中部凹设有缺槽,第二驱动杆对准缺槽;

第二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低于第一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第三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低于第二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当需要利用辅助通道时,驱动气缸用于通过驱动圆杆带动驱动辊旋转,以利用传动带驱动第一从动辊及第一连杆旋转,第一连杆上的第一驱动杆抵持第一挡板旋转以打开辅助通道的端部,圆杆同步带动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旋转下降,直至第三板的端部抵持衔接于辅助通道的端部,以利用衔接组件建立主通道与辅助通道之间的衔接,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杆用于在传动带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带动第二驱动杆旋转并穿过第二挡板的缺槽中;

第二从动辊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辊的长度,第二从动辊邻近安装壁的一端的周面为光滑面,第二从动辊远离安装壁的一端的周面为粗糙面,底板的中部凸设有安装杆,安装杆的顶端连接于支撑架的顶部,驱动辊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辊的直径,第二从动辊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辊的直径,第一从动辊的中心、第二从动辊的中心与驱动辊的中心连线共同构成一个三角形,第二从动辊位于第一从动辊的斜下方,张紧辊位于第二从动辊远离传送通道的一侧下方,安装壁上形成有滑行通道与旁移通道,滑行通道的一端延伸至第一从动辊远离驱动辊的一侧,另一端贯通安装壁朝向安装杆的侧壁,处于传动带围绕区域内的滑行通道贯通安装壁的侧面,旁移通道凹设于安装壁的表面,旁移通道自第一从动辊处朝驱动辊延伸,第一从动辊的端部同轴固定有第一插柱,第一插柱滑动地插设于旁移通道中,第一插柱上连接有压持弹簧,压持弹簧用于压持第一插柱,以使得第一从动辊保持于旁移通道的端部,第二从动辊的端部固定有第二插柱,第二插柱滑动地插设于滑行通道中,切换机构还包括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切换气缸与切换杆,切换气缸安装于安装杆上,切换杆同轴固定于切换气缸的输出轴上,切换杆滑动地插设于滑行通道中,切换杆的端部设置有套圈,第二插柱的端部传动地插设于套圈内,第一连杆为L形杆;

在需要利用次通道传送家纺面料时,切换气缸用于通过切换杆驱动第二从动辊移动至滑行通道的端部,使得第二从动辊处于第一从动辊远离驱动辊的一侧,利用第二从动辊挤压第一从动辊沿旁移通道移动,使得第一从动辊位于第二从动辊与驱动辊之间,并使得传动带套设于驱动辊、张紧辊与第二从动辊上,从而释放第一从动辊,第二从动辊的光滑面用于与第一从动辊的周面接触,第二连杆用于在第二从动辊的移动带动下移动至第一连杆朝向安装壁的一侧,并使得第二驱动杆与缺槽错位,驱动气缸用于通过圆杆带动驱动辊旋转,并通过传动带驱动第二从动辊带动第二连杆及第二驱动杆旋转,以利用第二驱动杆抵持第二挡板旋转,以打开次通道的端部,而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同时在圆杆的带动下旋转向下,直至第三板的端部抵持衔接于次通道的端部,从而完成了对主通道与次通道的衔接,实现了家纺面料从主通道到次通道之间的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杆与第一连杆垂直,第二驱动杆与第二连杆垂直,第一驱动杆的轴向与辅助通道的传送方向垂直,第二驱动杆的轴向与次通道的传送方向垂直。

说明书 :

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家用纺织品也称为装饰用纺织品。它是对人生活环境起美化装饰作用的实用性纺织品,其包括装饰用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顾名思义,是以装饰为主要目的。因此,能充分实现装饰目的是对这类纺织品的最基本要求,装饰用纺织品的装饰性主要是通过织物的色彩、图案、款式、风格、质感等来体现的。同时,要十分注意同周围环境的协调、同装饰对象的协调。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传输系统来传输不同的家纺面料,而传输面料时需要切换轨道,一般的切换轨道结构需要驱动机构与推送组件相互配合来实现,其结构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家用面料的传输系统。
[0004] 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包括主传输组件、辅助通道、次通道与切换机构,主传输组件包括底架、主通道与传送通道,主通道安装于底架的顶部,传送通道与主通道相互间隔设置,辅助通道固定安装于传送通道的下方,次通道固定安装于辅助通道的下方,切换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与衔接组件,驱动组件安装于主通道的侧壁上,衔接组件转动地安装于主通道的一端并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衔接组件旋转,以利用衔接组件与传送通道/辅助通道/次通道衔接,底架包括底板与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底板上,主通道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次通道通过连接结构固定于底板上。
[0005]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衔接组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与第三板,第一板通过圆杆转动连接于主通道的端部,第二板的连接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板内,第三板的连接端滑动地插设于第二板内。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板的连接端通过第一压力弹簧与第一板连接,第三板的连接端通过第二压力弹簧与第二板连接。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主通道的侧壁上凸设有安装壁,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与驱动辊,驱动气缸安装于主通道的侧壁上并与圆杆的端部连接,驱动辊固定安装于圆杆远离驱动气缸的一端。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包括传动带及均安装于安装壁上的张紧辊、第一从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传动带套设于驱动辊、张紧辊、第一从动辊与第二从动辊上。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切换机构还包括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包括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第一挡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辅助通道的端部,第二挡板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次通道的端部。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从动辊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驱动杆,第二连杆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从动辊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驱动杆。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与辅助通道垂直,第二挡板与次通道垂直,第一驱动杆抵持于第一挡板远离主通道的一侧,第二驱动杆抵持于第二挡板远离主通道的一侧。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杆与第一连杆垂直,第二驱动杆与第二连杆垂直,第一驱动杆的轴向与辅助通道的传送方向垂直,第二驱动杆的轴向与次通道的传送方向垂直。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传送通道的高度位置与主通道的高度位置相等,第二挡板的侧壁的中部凹设有缺槽,第二驱动杆对准缺槽。
[0014] 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在使用时,可以利用衔接组件与传送通道衔接,以将主通道上的家纺面料传送至传送通道上。当需要将另一种家纺面料传送至辅助通道/次通道上时,驱动组件驱动衔接组件旋转,以利用衔接组件与辅助通道/次通道衔接,进而将该种家纺面料传送至辅助通道/次通道上,从而完成了各种通道之间的切换。由于本发明仅需要通过一个驱动组件驱动衔接组件即可实现切换,无需驱动组件与推送组件的相互配合来进行切换,其结构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实施例的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所示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为一实施例的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的侧视图。
[0018]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例如,所述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包括主传输组件、辅助通道、次通道与切换机构,主传输组件包括底架、主通道与传送通道。例如,主通道安装于底架的顶部,传送通道与主通道相互间隔设置,辅助通道固定安装于传送通道的下方,次通道固定安装于辅助通道的下方,切换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与衔接组件。例如,驱动组件安装于主通道的侧壁上,衔接组件转动地安装于主通道的一端并与驱动组件连接。例如,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衔接组件旋转,以利用衔接组件与传送通道/辅助通道/次通道衔接,底架包括底板与支撑架。例如,支撑架固定于底板上,主通道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次通道通过连接结构固定于底板上。
[0020]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包括主传输组件10、辅助通道20、次通道30与切换机构50,主传输组件10包括底架12、主通道13与传送通道15,主通道13安装于底架12的顶部,传送通道15与主通道13相互间隔设置,辅助通道20固定安装于传送通道15的下方,次通道30固定安装于辅助通道20的下方,切换机构50包括驱动组件51与衔接组件52,驱动组件51安装于主通道13的侧壁上,衔接组件52转动地安装于主通道13的一端并与驱动组件51连接,驱动组件51用于驱动衔接组件52旋转,以利用衔接组件52与传送通道15/辅助通道20/次通道30衔接,底架12包括底板与支撑架,支撑架固定于底板上,主通道13固定安装于支撑架的顶部,次通道30通过连接结构固定于底板上。
[0021] 家纺面料的传输系统在使用时,可以利用衔接组件52与传送通道15衔接,以将主通道上的家纺面料传送至传送通道15上。当需要将另一种家纺面料传送至辅助通道20/次通道30上时,驱动组件51驱动衔接组件52旋转,以利用衔接组件52与辅助通道20/次通道30衔接,进而将该种家纺面料传送至辅助通道20/次通道30上,从而完成了各种通道之间的切换。由于本发明仅需要通过一个驱动组件51驱动衔接组件52即可实现切换,无需驱动组件51与推送组件的相互配合来进行切换,其结构较为简单。
[0022] 例如,为了衔接组件52调整长度以衔接传送通道15/辅助通道20/次通道30,衔接组件52包括第一板(图未示)、第二板522与第三板523,第一板通过圆杆517转动连接于主通道13的端部,第二板522的连接端滑动地插设于第一板内,第三板523的连接端滑动地插设于第二板522内。第二板522的连接端通过第一压力弹簧与第一板连接,第三板523的连接端通过第二压力弹簧与第二板522连接。主通道的侧壁上凸设有安装壁131,驱动组件51包括驱动气缸511与驱动辊512,驱动气缸511安装于主通道13的侧壁上并与圆杆517的端部连接,驱动辊512固定安装于圆杆517远离驱动气缸511的一端。通过设置第一压力弹簧与第二压力弹簧,继而可以较好地调整第二板522与第三板523的收缩距离,以吻合不同通道的端部。
[0023] 例如,为了便于挡止面料,驱动组件51还包括传动带513及均安装于安装壁131上的张紧辊514、第一从动辊515与第二从动辊516,传动带513套设于驱动辊512、张紧辊514、第一从动辊515与第二从动辊516上。切换机构50还包括联动组件53,联动组件53包括第一挡板531与第二挡板532,第一挡板531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辅助通道20的端部,第二挡板532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于次通道30的端部。联动组件53还包括第一连杆533与第二连杆534,第一连杆533的一端固定于第一从动辊515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驱动杆535,第二连杆
534的一端固定于第二从动辊516的端部,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驱动杆536。第一挡板531与辅助通道20垂直,第二挡板532与次通道30垂直,第一驱动杆535抵持于第一挡板531远离主通道13的一侧,第二驱动杆536抵持于第二挡板532远离主通道13的一侧。第一驱动杆535与第一连杆533垂直,第二驱动杆536与第二连杆534垂直,第一驱动杆535的轴向与辅助通道20的传送方向垂直,第二驱动杆536的轴向与次通道30的传送方向垂直。传送通道15的高度位置与主通道13的高度位置相等,第二挡板532的侧壁的中部凹设有缺槽5326,第二驱动杆
536对准缺槽5326。通过于辅助通道20上设置第一挡板531,于次通道30的端部设置第二挡板532,可以利用第一挡板531与第二挡板532来挡止辅助通道20与次通道30的端部,以挡止面料。
[0024] 例如,比较特殊的是,第二板52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低于第一板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第三板523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低于第二板522的上表面的高度位置。通过利用三个板高度位置的不同,从而方便引导家纺面料的滑落前行。例如,当需要利用辅助通道20时,驱动气缸511用于通过驱动圆杆517带动驱动辊512旋转,以利用传动带513驱动第一从动辊515及第一连杆533旋转,第一连杆533上的第一驱动杆535抵持第一挡板531旋转以打开辅助通道20的端部,圆杆517同步带动第一板、第二板522和第三板523旋转下降,直至第三板
523的端部抵持衔接于辅助通道20的端部,以利用衔接组件52建立主通道13与辅助通道20之间的衔接。在此过程中,第二连杆534用于在传动带513的驱动下旋转,进而带动第二驱动杆536旋转并穿过第二挡板532的缺槽5326中。由于第二挡板532的边缘设置有缺槽5326,因此便于第二驱动杆536穿设,使得第一驱动杆535驱动第一挡板531旋转时,第二挡板532并不会受到影响。通过一个驱动气缸511,从而使得辅助通道20的端部打开,并实现衔接组件
52的衔接。
[0025] 例如,为了便于利用衔接组件52建立主通道13与次通道30的连接,第二从动辊516的长度大于第一从动辊515的长度,第二从动辊516邻近安装壁131的一端的周面为光滑面,第二从动辊516远离安装壁131的一端的周面为粗糙面。底板的中部凸设有安装杆18,安装杆18的顶端连接于支撑架的顶部。驱动辊512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辊515的直径,第二从动辊516的直径大于第一从动辊515的直径。第一从动辊515的中心、第二从动辊516的中心与驱动辊512的中心连线共同构成一个三角形。第二从动辊516位于第一从动辊515的斜下方,张紧辊514位于第二从动辊516远离传送通道15的一侧下方。安装壁131上形成有滑行通道134与旁移通道135,滑行通道13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从动辊515远离驱动辊512的一侧,另一端贯通安装壁131朝向安装杆18的侧壁。处于传动带513围绕区域内的滑行通道134贯通安装壁131的侧面(即凹设于安装壁131的表面)。旁移通道135凹设于安装壁131的表面,旁移通道135自第一从动辊515处朝驱动辊512延伸。第一从动辊515的端部同轴固定有第一插柱,第一插柱滑动地插设于旁移通道135中,第一插柱上连接有压持弹簧,压持弹簧用于压持第一插柱,以使得第一从动辊515保持于旁移通道135的端部(压持弹簧的硬度足以克服传动带513驱动第一从动辊515旋转所带来的移动)。第二从动辊516的端部固定有第二插柱,第二插柱滑动地插设于滑行通道134中。切换机构50还包括切换组件55,切换组件55包括切换气缸551与切换杆552,切换气缸551安装于安装杆18上,切换杆552同轴固定于切换气缸551的输出轴上,切换杆552滑动地插设于滑行通道134中,切换杆552的端部设置有套圈,第二插柱的端部传动地插设于套圈内。第一连杆533为L形杆。
[0026] 例如,在需要利用次通道30传送家纺面料时,切换气缸551用于通过切换杆552驱动第二从动辊516移动至滑行通道134的端部,使得第二从动辊516处于第一从动辊515远离驱动辊512的一侧,利用第二从动辊516挤压第一从动辊515沿旁移通道135移动,使得第一从动辊515位于第二从动辊516与驱动辊512之间,并使得传动带513套设于驱动辊512、张紧辊514与第二从动辊516上,从而释放第一从动辊515(由于第一从动辊515的直径小,切处于驱动辊512与第二从动辊516之间,因此其周面并不与传动带513接触。第二从动辊516离开后其原来的位置仅靠张紧辊514来支撑,第二从动辊516位于第一从动辊515的一侧可以保持传动带513的张紧状态),第二从动辊516的光滑面用于与第一从动辊515的周面接触(因此第二从动辊516的转动并不会通过摩擦力带动第一从动辊515旋转)。第二连杆534用于在第二从动辊516的移动带动下移动至第一连杆533朝向安装壁131的一侧,并使得第二驱动杆536与缺槽5326错位。驱动气缸511用于通过圆杆517带动驱动辊512旋转,并通过传动带513驱动第二从动辊516带动第二连杆534及第二驱动杆536旋转,以利用第二驱动杆536抵持第二挡板532旋转,以打开次通道30的端部,而第一板、第二板522和第三板523同时在圆杆517的带动下旋转向下,直至第三板523的端部抵持衔接于次通道30的端部,从而完成了对主通道13与次通道30的衔接,实现了家纺面料从主通道13到次通道30之间的输送。
[0027] 通过设置切换组件55,可以避免在打开次通道30时造成辅助通道20的打开,使得辅助通道20的打开与次通道30的打开相互独立,避免了传送面料的相互干涉。而缺槽5326的设置,一方面在辅助通道20打开时,允许第二驱动杆536穿过,保证辅助通道20在打开时,次通道30不打开。而在切换机构50切换第二从动辊516的位置后,第二驱动杆536又可以错开缺槽5326,以利用第二驱动杆536驱动第二挡板532翻转的打开次通道30,而此时第二驱动辊512的光滑面并不带动第一驱动辊512旋转,继而保留辅助通道20的关闭状态,第一驱动辊512在旁移通道135内的横向位移,并不足以使得第一驱动辊512驱动第一挡板531翻转较大角度。而第二从动辊516后来的位置处于第一从动辊515的一侧,可以弥补第二从动辊516移动后张紧辊514处的松弛。可以理解,切换气缸551收缩后,上述结构均可以恢复原来状态。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切换组件55,保证了辅助通道20与次通道30打开的相互独立性,提高了输送面料的分类准确性与传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