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509684.3

文献号 : CN11183612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汪帅天陈贵海

申请人 : 上海交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涉及路由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机体外壳和散热机构,所述机体外壳内部安置有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所述散热机构分布于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下表面,所述机体外壳顶部嵌入有防尘网,所述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侧面开设有数据接收端。该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通过冷却液可吸收该装置运作所产生的热量,有利于降低该装置温度,避免过热超负荷运作,而通过微型水泵可使冷却液循环流动,有利于冷却液长时间作业,而且冷却液在流经冷却软管的过程中通过微型排风扇可加快冷却液的散热速度,并使热量通过防尘网排出,避免机体外壳内部有热量残留。

权利要求 :

1.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包括机体外壳(1)和散热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内部安置有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上方设置有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所述散热机构(4)分布于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下表面,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底部四周均贯穿有微型螺丝(5),所述机体外壳(1)顶部嵌入有防尘网(6),所述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侧面开设有数据接收端(7),且数据接收端(7)一侧设置有数据输出端(8),所述散热机构(4)包括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冷却液(403)、微型水泵(404)、输水管(405)、冷却软管(406)、金属绕线柱(407)、微型排风扇(408)、螺纹槽(409)、螺纹管(410)和内杆(411),且第一散热板(401)上方平行设置有第二散热板(402),所述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403),且第一散热板(401)侧面连接有微型水泵(404),所述微型水泵(404)顶部设置有输水管(405),所述第二散热板(402)侧面连接有冷却软管(406),且冷却软管(406)内侧贯穿有金属绕线柱(407),所述金属绕线柱(407)下方设置有微型排风扇(408),所述第二散热板(402)底部四周开设有螺纹槽(409),且螺纹槽(409)内部连接有螺纹管(410),所述螺纹管(410)内部设置有内杆(411),所述第一散热板(401)通过微型水泵(404)、输水管(405)、冷却软管(406)与第二散热板(402)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冷却软管(406)呈螺旋状缠绕于金属绕线柱(407)表面,所述微型排风扇(408)与金属绕线柱(407)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微型排风扇(408)呈等距离分布于第一散热板(401)表面,所述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通过微型螺丝(5)与第一散热板(401)固定连接,且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通过微型螺丝(5)与第二散热板(402)支架构成固定结构,所述第一散热板(401)通过螺纹管(410)、内杆(411)与第二散热板(402)之间构成框架结构,且螺纹管(410)与内杆(41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而且螺纹管(410)通过螺纹槽(409)与第二散热板(402)之间构成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内部设置有电热丝(9),且电热丝(9)外端连接有导线(10),所述导线(10)末端连接有恒温控制器(11),所述电热丝(9)呈等距离分布于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内部,且电热丝(9)与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与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通过机体外壳(1)构成全包围结构。

说明书 :

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路由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雾计算是一种部署在有限资源设备上的计算模式,它可以处理一些需要即时响应的服务需求,并可以选择在适当时候将数据保存或过略到云中,雾计算一般可以包含简单
的事件过滤,数据处理,甚至人工智能等元素,并可处于复杂网络环境下进行工作,而直接
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计算的网关节点,我们称之为雾节点,雾节点是雾计算体系结构的基本
元素,雾节点可以是任何提供雾架构的计算、网络、存储和加速元素的设备,路由器就是其
中一个雾节点。
[0003] 现有的大多数路由器信号覆盖范围薄弱,稳定性不足,且对环境的自适应功能低下,在寒冷环境中易出现无法正常运作,甚至于出现死机现象,而在炎热环境中则易出现控
制元件过热,无法及时散热从而超负荷作业直至短路故障,不利于提高雾计算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路由器信号覆盖范围薄弱,稳定性不足,且对环
境的自适应功能低下,在寒冷环境中易出现无法正常运作,甚至于出现死机现象,而在炎热
环境中则易出现控制元件过热,无法及时散热从而超负荷作业直至短路故障,不利于提高
雾计算的稳定性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包括机体外壳和散热机构,所述机体外壳内部安置有中继器控制
元件电路板,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上方设置有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所述散热机构
分布于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下表面,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
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底部四周均贯穿有微型螺丝,所述机体外壳顶部嵌入有防尘网,所
述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侧面开设有数据接收端,且数据接收端一侧设置有数据输出端。
[0006] 可选的,所述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与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通过机体外壳构成全包围结构。
[0007] 可选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冷却液、微型水泵、输水管、冷却软管、金属绕线柱、微型排风扇、螺纹槽、螺纹管和内杆,且第一散热板上方平行设置有
第二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且第一散热板侧面连接有
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顶部设置有输水管,所述第二散热板侧面连接有冷却软管,且冷却
软管内侧贯穿有金属绕线柱,所述金属绕线柱下方设置有微型排风扇,所述第二散热板底
部四周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内部连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内部设置有内杆。
[0008]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板通过微型水泵、输水管、冷却软管与第二散热板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冷却软管呈螺旋状缠绕于金属绕线柱表面。
[0009] 可选的,所述微型排风扇与金属绕线柱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微型排风扇呈等距离分布于第一散热板表面。
[0010] 可选的,所述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通过微型螺丝与第一散热板固定连接,且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通过微型螺丝与第二散热板支架构成固定结构。
[0011]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板通过螺纹管、内杆与第二散热板之间构成框架结构,且螺纹管与内杆之间构成升降结构,而且螺纹管通过螺纹槽与第二散热板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0012]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内部设置有电热丝,且电热丝外端连接有导线,所述导线末端连接有恒温控制器。
[0013] 可选的,所述电热丝呈等距离分布于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内部,且电热丝与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1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之间呈电性连接,通过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可以加强路由器控制元件
电路板的信号覆盖范围,并提高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信号的稳定性,而且中继器控制元
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共设置于一个机体外壳内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16] 2.该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当该装置位于炎热环境中时,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内部的冷却液可吸收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
路板运作所产生的热量,有利于降低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温度,
避免过热超负荷运作。
[0017] 3.该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通过微型水泵抽出第一散热板内部的冷却液并沿着输水管输送至第二散热板内部,再沿着螺旋状冷却软管回流至第一散
热板内部,通过冷却软管与外部空气接触有利于含有热量的冷却液将热量散发出去再回到
第一散热板内部再次起到降温作用,有利于冷却液长时间作业,而且冷却液在流经冷却软
管的过程中通过微型排风扇可加快冷却液的散热速度,并使热量通过防尘网排出,避免机
体外壳内部有热量残留。
[0018] 4.该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当该装置位于寒冷环境中时,电热丝连接外部电源发热从而对冷却液加热,该设置有利于避免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
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因过于寒冷而出现死机现象,从而使得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
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在寒冷环境中亦可正常运作,且通过恒温控制器可使电热丝恒温发
热,避免电热丝过度加热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
[0019] 5.该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顺时针转动螺纹管使其沿着内杆表面转动上升,直至螺纹管顶部与第二散热板底部的螺纹槽螺纹连接,此时第二散热板
与第一散热板固定连接,该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二散热板与第一散热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避免第二散热板发生晃动,且后期反向转动螺纹管即可使其沿内杆表面转动下降从螺纹槽
内部脱离,此时即可将第二散热板与第一散热板分离开,方便后期维护检修。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第二散热板与螺纹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第一散热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第一散热板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5] 图中:1、机体外壳;2、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4、散热机构;401、第一散热板;402、第二散热板;403、冷却液;404、微型水泵;405、输水管;406、冷
却软管;407、金属绕线柱;408、微型排风扇;409、螺纹槽;410、螺纹管;411、内杆;5、微型螺
丝;6、防尘网;7、数据接收端;8、数据输出端;9、电热丝;10、导线;11、恒温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
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
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
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
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9]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包括机体外壳1和散热机构4,机体外壳1内部安置有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
2,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上方设置有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
2与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之间呈平行状分布,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
件电路板3通过机体外壳1构成全包围结构,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
板3之间呈电性连接,通过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可以加强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的信
号覆盖范围,并提高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信号的稳定性,而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
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共设置于一个机体外壳1内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0030] 散热机构4分布于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下表面,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底部四周均贯穿有微型螺丝5,机体外壳1
顶部嵌入有防尘网6,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侧面开设有数据接收端7,且数据接收端7一
侧设置有数据输出端8,散热机构4包括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冷却液403、微型水
泵404、输水管405、冷却软管406、金属绕线柱407、微型排风扇408、螺纹槽409、螺纹管410和
内杆411,且第一散热板401上方平行设置有第二散热板402,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
402内部均填充有冷却液403,且第一散热板401侧面连接有微型水泵404,微型水泵404顶部
设置有输水管405,第二散热板402侧面连接有冷却软管406,且冷却软管406内侧贯穿有金
属绕线柱407,金属绕线柱407下方设置有微型排风扇408,第二散热板402底部四周开设有
螺纹槽409,且螺纹槽409内部连接有螺纹管410,螺纹管410内部设置有内杆411,第一散热
板401通过微型水泵404、输水管405、冷却软管406与第二散热板402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且
冷却软管406呈螺旋状缠绕于金属绕线柱407表面,微型排风扇408与金属绕线柱407之间呈
平行状分布,且微型排风扇408呈等距离分布于第一散热板401表面,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
板2通过微型螺丝5与第一散热板401固定连接,且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通过微型螺丝5
与第二散热板402支架构成固定结构,第一散热板401通过螺纹管410、内杆411与第二散热
板402之间构成框架结构,且螺纹管410与内杆41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而且螺纹管410通过
螺纹槽409与第二散热板402之间构成螺纹连接,当该装置位于炎热环境中时,第一散热板
401、第二散热板402可吸收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运作所产生
的热量,有利于降低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温度,避免过热超负
荷运作,同时通过微型水泵404抽出第一散热板401内部的冷却液403并沿着输水管405输送
至第二散热板402内部,再沿着螺旋状冷却软管406回流至第一散热板401内部,通过冷却软
管406与外部空气接触有利于含有热量的冷却液403将热量散发出去再回到第一散热板401
内部再次起到降温作用,有利于冷却液403长时间作业,而呈螺旋状额冷却软管406可增加
其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面,而且冷却液403在流经冷却软管406的过程中
通过微型排风扇408可加快冷却液403的散热速度,并使热量通过防尘网6排出,避免机体外
壳1内部有热量残留,而且顺时针转动螺纹管410使其沿着内杆411表面转动上升,直至螺纹
管410顶部与第二散热板402底部的螺纹槽409螺纹连接,此时第二散热板402与第一散热板
401固定连接,该设置有利于提高第二散热板402与第一散热板40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
第二散热板402发生晃动,且后期反向转动螺纹管410即可使其沿内杆411表面转动下降从
螺纹槽409内部脱离,此时即可将第二散热板402与第一散热板401分离开,方便后期维护检
修;
[0031] 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内部设置有电热丝9,且电热丝9外端连接有导线10,导线10末端连接有恒温控制器11,电热丝9呈等距离分布于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
402内部,且电热丝9与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当该装置位
于寒冷环境中时,电热丝9连接外部电源发热从而对冷却液403加热,该设置有利于避免中
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因过于寒冷而出现死机现象,从而使得中
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在寒冷环境中亦可正常运作,且通过恒温
控制器11可使电热丝9恒温发热,避免电热丝9过度加热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
制元件电路板3,而电热丝9与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有利
于避免电热丝9松动脱落。
[0032] 综上,该复杂网络下的工业物联网雾节点自适应装置,使用时,首先由数据接收端7接收到信号并通过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对信号进行增强再将信号传输至路由器控制
元件电路板3内部接收转换,再通过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增强数据输出端8的信号输出
效果,并将信号发送至指定设备,而且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共
设置于一个机体外壳1内部,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然后当该装置位于炎热环境中时,第一
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内部的冷却液403可吸收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
元件电路板3运作所产生的热量,有利于降低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
路板3温度,避免过热超负荷运作,同时通过微型水泵404抽出第一散热板401内部的冷却液
403并沿着输水管405输送至第二散热板402内部,再沿着螺旋状冷却软管406回流至第一散
热板401内部,通过冷却软管406与外部空气接触有利于含有热量的冷却液403将热量散发
出去再回到第一散热板401内部再次起到降温作用,有利于冷却液403长时间作业,而呈螺
旋状额冷却软管406可增加其与外部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散热面,而且冷却液403在
流经冷却软管406的过程中通过微型排风扇408可加快冷却液403的散热速度,并使热量通
过防尘网6排出,避免机体外壳1内部有热量残留,接着若该装置位于寒冷环境中时,电热丝
9连接外部电源发热从而对冷却液403加热,该设置有利于避免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
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因过于寒冷而出现死机现象,从而使得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
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在寒冷环境中亦可正常运作,且通过恒温控制器11可使电热丝9恒温
发热,避免电热丝9过度加热中继器控制元件电路板2、路由器控制元件电路板3,而电热丝9
与第一散热板401、第二散热板40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有利于避免电热丝9松动脱落,最
后顺时针转动螺纹管410使其沿着内杆411表面转动上升,直至螺纹管410顶部与第二散热
板402底部的螺纹槽409螺纹连接,此时第二散热板402与第一散热板401固定连接,该设置
有利于提高第二散热板402与第一散热板40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第二散热板402发生
晃动,且后期反向转动螺纹管410即可使其沿内杆411表面转动下降从螺纹槽409内部脱离,
此时即可将第二散热板402与第一散热板401分离开,方便后期维护检修,微型水泵404型号
为WD‑40。
[0033]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
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