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版定位装置、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印刷版定位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27469.1

文献号 : CN11184502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松谷一志山内基晴

申请人 : 株式会社斯库林集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印刷版定位装置、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印刷版定位方法,使用旋转的定位销高精度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定位机构具备在第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定位销和检测定位销之间的导通的导通检测部。定位销是以第3方向为轴的圆筒状,且包括与向第1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印刷版的前端部抵接的外周面、和将该外周面以能够绕第3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保持的轴部。导通检测部包括与两个定位销的各外周面导通连接的滑动电极部件和检测各滑动电极部件之间的导通的导通检测器。

权利要求 :

1.一种印刷版定位装置,其对印刷版进行定位,该印刷版定位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移动单元,其使印刷版向第1方向移动;

第2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印刷版向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

第1销及第2销,其具有导电性,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和导通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1销与所述第2销之间的导通,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分别是以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双方交叉的第3方向为轴的圆筒状,

并且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分别包括:与通过所述第1移动单元向所述第1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所述印刷版的端缘部抵接的外周面;和

将所述外周面以能够绕所述第3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保持的保持件,所述导通检测部包括:

与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导通连接的第1导通部;和与所述第2销的所述外周面导通连接的第2导通部,所述导通检测部检测所述第1导通部与所述第2导通部之间的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通部具有与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的滑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通部对所述滑动部向接近所述第1销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通部向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所述滑动部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通部包括通过弹性变形对所述滑动部施力的弹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板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通部包括弧状部,该弧状部朝向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呈凸状弯曲并与所述外周面接触,

所述滑动部是所述弧状部中的与所述外周面接触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中的相对于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滑动的滑动面在所述第3方向上具有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引导件,该引导件将所述印刷版在所述第3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规定的限制范围内,

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各自的所述外周面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限制范围重叠的大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3方向上,所述滑动部的两端部配置于所述限制范围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部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限制范围重叠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件包括第1部件、和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在所述第3方向上隔开间隙地配置的第2部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移动单元包括:

第1移动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印刷版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

第2移动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印刷版的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和移动驱动部,其通过使所述第1移动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移动而使所述印刷版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移动,并且通过使所述第2移动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移动而使所述印刷版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移动,所述第1移动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的移动距离比所述第2移动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的移动距离大。

14.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导通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执行包括控制所述第

1移动单元的驱动及所述第2移动单元的驱动在内的规定的定位处理,所述控制部反复执行所述定位处理,直到检测到所述第1销与所述第2销之间的导通为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在所述定位处理的执行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下进行报知的报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对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器,所述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旋转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来执行所述定位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的硬度比所述印刷版的硬度大。

18.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记载的定位装置;和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而被定位的所述印刷版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19.一种印刷版定位方法,其对印刷版进行定位,该印刷版定位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工序a),通过使印刷版向第1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印刷版与第1销及第2销接触,其中该第

1销及第2销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具有导电性;

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后使所述印刷版向第2方向移动;和工序c),检测所述第1销与所述第2销之间的导通,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分别是以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双方交叉的第3方向为轴的圆筒状,且具有绕沿所述第3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外周面,所述工序a)包括使所述印刷版与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各自的所述外周面接触的工序,

所述工序b)包括使所述印刷版在与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各自的所述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沿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工序,所述工序c)包括检测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各自的所述外周面之间的导通的工序。

说明书 :

印刷版定位装置、图像记录装置以及印刷版定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对印刷版进行定位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通过将薄板状的印刷版安装在滚筒(drum)的外周面并对该印刷版照射激光而在印刷版的表面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CTP(Computer To Plate:脱机直接制
版)装置)。在这种图像记录装置中,为了针对印刷版在正确的位置记录图像而进行印刷版
的定位。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缠绕印刷版的滚筒、根据图像信号对缠绕在滚筒上的印刷版照射激光来进行图像记录的记录头、在印刷版上开设冲孔的冲孔单元、和能够朝向滚
筒及冲孔单元选择性地供给印刷版的托盘。冲孔单元具备进行印刷版在横宽方向上的定位
的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在印刷版的前端部与在横宽方向上分开配置的两个定位销抵接的
状态下使该印刷版沿横宽方向移动,由此进行印刷版在横宽方向上的定位。
[0004]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备定位销的冲孔部、和在印刷版的前端与定位销抵接的状态下使印刷版沿左右方向移动,并且记载了定位销旋转自由。
[0005] 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069485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954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将定位销设为旋转自由的情况下,当使印刷版在与定位销抵接的状态下沿横宽方向移动时,能够减少印刷版与定位销之间的摩擦。但是,在现有技术中
并不清楚印刷版是否与各定位销的旋转部分接触。因此,存在由于各定位销无法与印刷版
接触而导致印刷版的定位变差的隐患。另外,在因印刷版与各定位销之间的摩擦而产生了
刮屑的情况下,存在由于该刮屑妨碍各定位销与印刷版的接触而导致印刷版的定位变差的
隐患。
[0010]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使用旋转的定位销来高精度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的技术。
[0011]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形态是一种对印刷版进行定位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具备:第1移动单元,其使印刷版向第1方向移动;第2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印刷版向与所述第1方向
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第1销及第2销,其具有导电性,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和导通检测部,其检测所述第1销与所述第2销之间的导通,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分别是
以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双方交叉的第3方向为轴的圆筒状,且分别包括与通过所
述第1移动单元向所述第1方向的下游侧移动的所述印刷版的端缘部抵接的外周面、和将所
述外周面以能够绕所述第3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方式保持的保持件,所述导通检测部包
括与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导通连接的第1导通部、和与所述第2销的所述外周面导通连
接的第2导通部,并检测所述第1导通部与所述第2导通部之间的导通。
[0012] 在第2形态中,根据第1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第1导通部具有与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能够滑动地接触的滑动部。
[0013] 在第3形态中,根据第2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第1导通部对所述滑动部向接近所述第1销的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施力。
[0014] 在第4形态中,根据第3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第1导通部向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对所述滑动部施力。
[0015] 在第5形态中,根据第4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第1导通部包括通过弹性变形对所述滑动部施力的弹性部件。
[0016] 在第6形态中,根据第5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弹性部件包括板簧。
[0017] 在第7形态中,根据第6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第1导通部包括弧状部,该弧状部朝向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呈凸状弯曲并与所述外周面接触,所述滑动部是所述弧
状部中的与所述外周面接触的部分。
[0018] 在第8形态中,根据第2形态至第7形态中任一项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滑动部中的相对于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滑动的滑动面在所述第3方向上具有长度。
[0019] 在第9形态中,根据第8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还具备引导件,该引导件将所述印刷版在所述第3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规定的限制范围内,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各自的所
述外周面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限制范围重叠的大小。
[0020] 在第10形态中,根据第9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在所述第3方向上,所述滑动部的两端部配置于所述限制范围的外侧。
[0021] 在第11形态中,根据第10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滑动部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与所述限制范围重叠的大小。
[0022] 在第12形态中,根据第9形态至第11形态中任一项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引导件包括第1部件、和相对于所述第1部件在所述第3方向上隔开间隙地配置的第2部件。
[0023] 在第13形态中,根据第1形态至第12形态中任一项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第2移动单元包括:第1移动部件,其配置于所述印刷版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侧;第2移动部件,其配
置于所述印刷版的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侧;和移动驱动部,其通过使所述第1移动部件向所
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移动而使所述印刷版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移动,并且通过使所述第
2移动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移动而使所述印刷版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移动,所述第1
移动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的另一方的移动距离比所述第2移动部件向所述第2方向的一方的
移动距离大。
[0024] 在第14形态中,根据第1形态至第13形态中任一项的印刷版定位装置,还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导通检测部的检测信号来执行包括控制所述第1移动单元的驱
动及所述第2移动单元的驱动在内的规定的定位处理,所述控制部反复执行所述定位处理,
直到检测到所述第1销与所述第2销之间的导通为止。
[0025] 在第15形态中,根据第14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还具备在所述定位处理的执行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下进行报知的报知部。
[0026] 在第16形态中,根据第14形态或第15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还具备对所述第1销的所述外周面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进行检测的旋转检测器,所述控制部根据来自所述旋转
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来执行所述定位处理。
[0027] 在第17形态中,根据第1形态至第16形态中任一项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的硬度比所述印刷版的硬度大。
[0028] 第18形态是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具备:第1形态至第17形态中任一项的定位装置;和在通过所述定位装置而被定位的所述印刷版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0029] 第19形态是一种对印刷版进行定位的印刷版定位方法,包括:工序a),通过使印刷版向第1方向移动而使所述印刷版与第1销及第2销接触,其中该第1销及第2销在与所述第1
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具有导电性;工序b),在所述工序a)之后使所述印
刷版向第2方向移动;和工序c),检测所述第1销与所述第2销之间的导通,所述第1销及所述
第2销分别是以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双方交叉的第3方向为轴的圆筒状,且具有绕
沿所述第3方向的旋转轴线旋转的外周面,所述工序a)包括使所述印刷版与所述第1销及所
述第2销各自的所述外周面接触的工序,所述工序b)包括使所述印刷版在与所述第1销及所
述第2销各自的所述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沿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工序,所述工序c)包括检测
所述第1销及所述第2销各自的所述外周面之间的导通的工序。
[0030] 发明效果
[0031] 根据第1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当在使印刷版与第1销及第2销的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该印刷版向第2方向移动时,能够通过印刷版与各销之间的摩擦力使各销的外
周面绕旋转轴线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在各销或印刷版上产生刮屑。因此,能够抑制因该刮
屑的产生而妨碍印刷版与各销的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印刷版的定位变差。另外,通过检测第
1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之间的导通,能够恰当地检测印刷版相对于第1销及第2销的接
触。由此,能够利用第1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恰当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
[0032] 根据第2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第1导通部的滑动部在与第1销的外周面接触的同时滑动。因此,即使第1销的外周面旋转,也能恰当地确保该外周面与第1导通部之间的导
通。
[0033] 根据第3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对滑动部向接近第1销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施力。由此,能够将滑动部压靠于第1销的外周面,从而能够恰当地确保第1销与滑动部之间的导
通。
[0034] 根据第4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第1导通部对滑动部向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施力。在该情况下,能够减轻滑动部将第1销的外周面向第1方向推压的力。因此,在第1销的外
周面有晃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滑动部使第1销的外周面向第1方向位移的情况,从而能够
抑制印刷版的定位受到妨碍。
[0035] 根据第5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第1导通部弹性地对滑动部施力。在该情况下,能够缓和滑动部推压销的外周面的力。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的推压妨碍第1销的外周面的旋
转。
[0036] 根据第6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能够通过板簧产生的弹性力使滑动部与第1销的外周面以适度的力接触。
[0037] 根据第7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第1导通部由具有弯曲的弧状部的板簧构成,配置于该弧状部的滑动部在第1销的外周面上滑动。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缩短滑动部相对于
外周面接触的周向上的长度,所以能够减少滑动部妨碍外周面的正反两方向的旋转的情
况。
[0038] 根据第8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滑动部中的与第1销的外周面接触的滑动面在第3方向上具有长度。因此,能够增加滑动面的面积,能够降低在第1销的外周面与滑动面之间
产生的每单位面积的摩擦力。在该情况下,与对外周面局部施加摩擦力的情况相比,能够抑
制在滑动部或外周面上产生刮屑。因此,能够抑制因刮屑的产生而妨碍印刷版与第1销的接
触。
[0039] 根据第9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通过引导件将印刷版在第3方向上的位置限制于规定的限制范围内,且第1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具有在第1方向上与该限制范围重叠的
大小。在该情况下,当使印刷版沿第1方向移动时,能够使印刷版与第1销及第2销的外周面
恰当地接触。
[0040] 根据第10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滑动部的两端部配置于限制范围的外侧。因此,即使因滑动部的两端部中的某一方相对于第1销的外周面滑动而在第1销上附着了刮屑,也
能减少该刮屑附着于外周面的限制范围内的情况。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因该刮屑的产生
而妨碍印刷版与第1销的接触的情况。
[0041] 根据第11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滑动部具有与限制范围重叠的大小。在该情况下,与滑动部不与限制范围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第1销的外周面在第3方向上的长度,
因此能够减小印刷版定位装置的占有空间。
[0042] 根据第12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能够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限制印刷版在第3方向上的位置。
[0043] 根据第13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通过使第1移动部件向另一方的移动距离比第2移动部件向一方的移动距离大,能够使印刷版更多地向第2方向的另一方移动。在该情况
下,通过印刷版向第2方向的另一方及一方的移动,第1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相对于初始
状态向与另一方对应的方向进行旋转。因此,在将多个印刷版依次定位的情况下,通过使各
销的外周面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而能够使第1导通部的滑动部在外周面的整个周向上滑
动。因此,能够抑制该滑动部相对于外周面的特定部分局部滑动接触。
[0044] 根据第14形态的印刷版定位装置,反复进行定位处理直到检测到第1销与第2销之间的导通为止。即,由于反复进行定位处理直到印刷版与第1销和第2销接触为止,所以能够
恰当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
[0045] 根据第15形态的图像记录装置,能够将定位处理的执行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报知作业人员。由此,能够提醒作业人员执行第1销、第2销或印刷版上的刮屑的附着状态的
确认等确认作业。
[0046] 根据第16形态的图像记录装置,由于除了来自导通检测部的检测信号之外还检测第1销的外周面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量,所以能够更多方面地确认印刷版与第1销的接触状
态。因此,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印刷版与第1销的接触状态。
[0047] 根据第17形态的图像记录装置,由于第1销及第2销的硬度比印刷版的硬度大,所以能够抑制在第1销及第2销上附着印刷版的刮屑。因此,能够抑制刮屑妨碍第1销或第2销
与印刷版的接触。
[0048] 根据第18形态的图像记录装置,当在使印刷版与第1销及第2销的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该印刷版向第2方向移动时,能够通过印刷版与各销之间的摩擦力使各销的外周
面绕旋转轴线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在各销或印刷版上产生刮屑。因此,能够抑制因该刮屑
的产生而妨碍印刷版与各销的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印刷版的定位变差。另外,通过检测第1
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之间的导通,能够恰当地检测印刷版相对于第1销及第2销的接触。
由此,能够利用第1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恰当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通过这些作用,能够
相对于印刷版在恰当的位置形成图像。
[0049] 根据第19形态的印刷版定位方法,当在使印刷版与第1销及第2销的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使该印刷版向第2方向移动时,能够通过印刷版与各销之间的摩擦力使各销的外
周面绕旋转轴线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在各销或印刷版上产生刮屑。因此,能够抑制因该刮
屑的产生而妨碍印刷版与各销的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印刷版的定位变差。另外,通过检测第
1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之间的导通,能够恰当地检测印刷版相对于第1销及第2销的接
触。由此,能够利用第1销及第2销各自的外周面恰当地对印刷版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0050]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装置的概要整体图。
[0051] 图2是横推机构及冲孔形成机构的俯视图。
[0052] 图3是表示定位机构的定位主体部的立体图。
[0053] 图4是表示定位主体部的侧视图。
[0054] 图5是表示定位主体部的整体及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0055] 图6是表示控制部与图像记录装置内的各部分的连接的框图。
[0056] 图7是概念性地表示在控制部中实现的一部分功能的图。
[0057] 图8是表示记录图像时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一系列动作的流程图。
[0058]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横推机构的横推处理的过程的图。
[0059]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定位主体部的侧视图。
[0060] 附图标记说明
[0061] 1        图像记录装置
[0062] 10       搬送机构(第1移动单元)
[0063] 20     横推机构(第2移动单元)
[0064] 21a、21b    横推销(第1移动部件、第2移动部件)
[0065] 22       销驱动机构(移动驱动部)
[0066] 50       光照射部(图像记录部)
[0067] 61       显示部(报知部)
[0068] 70       控制部
[0069] 71       判定部
[0070] 80       定位机构
[0071] 81       主体部
[0072] 83       定位销(第1销、第2销)
[0073] 831      轴部
[0074] 833      旋转体
[0075] 835      外周面
[0076] 85       导通部(第1导通部、第2导通部)
[0077] 851      滑动电极部件(弹性部件、板簧)
[0078] 852      电极保持件
[0079] 853      弧状部
[0080] 856      滑动部
[0081] 858      导通检测器
[0082] 86       旋转检测器
[0083] 87       引导单元
[0084] 871      上引导件(第1部件)
[0085] 873      下引导件(第2部件)
[0086] 9        印刷版
[0087] 93       前端部
[0088] C        规定位置
[0089] D1       第1方向
[0090] D2       第2方向
[0091] D3       第3方向
[0092] Q1       旋转轴线
[0093] RA1      限制范围
[0094] TB1      上端部
[0095] TB2      下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构成要素只是例示,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这些内容的意思。在附图中,为了容
易理解,有时会根据需要而将各部分的尺寸、数量夸张或简化地图示。
[0097] <1.实施方式>
[0098]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概要整体图。图像记录装置1是通过基于所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印刷版9的一侧的主面即记录面91进行曝光而在印刷版9上记录图像的装
置(CTP装置)。例如,在商业用的彩色印刷工序中,使用图像记录装置1制作与构成图像数据
的单色图像分别对应的印刷版9,然后,通过将各印刷版9的图像叠印在印刷用纸上而在印
刷用纸的表面形成彩色图像。
[0099] 图像记录装置1具备搬送机构10、横推机构20、冲孔形成机构30、滚筒40、光照射部50、操作部60、及控制部70。
[0100] <搬送机构10>
[0101] 搬送机构10是搬送曝光前的印刷版9的装置。作为搬送机构10的搬送对象的印刷版9例如是矩形的金属板,在其记录面91上预先涂敷有感光材料。印刷版9由自动供给装置
或用户置于图像记录装置1内的规定的搬送开始位置。然后,搬送机构10通过使搬送带11转
动来搬送置于搬送开始位置的印刷版9。
[0102] 搬送机构10通过省略图示的摆动机构而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冲孔相对位置P1与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滚筒相对位置P2之间变更搬送带11的位置及倾斜度。当将搬送带11配
置于冲孔相对位置P1并使搬送带11正向转动时,对冲孔形成机构30供给印刷版9。另外,当
在该状态下使搬送带11反向转动时,能够从冲孔形成机构30拉回印刷版9。另外,当将搬送
带11配置于滚筒相对位置P2并使搬送带11正向转动时,对滚筒40供给印刷版9。
[0103] 在以下说明中,将搬送机构10使印刷版9移动的方向作为第1方向D1。搬送机构10是使印刷版9沿第1方向D1移动的第1移动单元的一个例子。另外,将在搬送带11正向转动时
印刷版9前进的方向作为第1方向D1的下游侧(下游方向),将在搬送带11反向转动时印刷版
9前进的方向作为第1方向D1的上游侧(上游方向)。而且,将与第1方向D1正交的方向作为第
2方向D2,将与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正交的方向作为第3方向D3。在搬送带11配置于冲孔
相对位置P1的状态下,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与水平方向一致,第3方向D3与铅垂方向一
致。
[0104] <横推机构20>
[0105] 横推机构20是将印刷版9在第2方向D2上的位置定位在所希望的位置的机构。横推机构20将印刷版9根据其种类定位在第2方向D2上的规定位置。
[0106] 图2是横推机构20及冲孔形成机构30的俯视图。横推机构20具有两个横推销21a、21b及销驱动机构22。横推销21a相对于由搬送带11搬送的印刷版9的搬送路径配置于第2方
向D2的一侧。另外,横推销21b相对于由搬送带11搬送的印刷版9的搬送路径配置于第2方向
D2的另一侧。
[0107] 销驱动机构22使横推销21a、21b分别向第2方向D2(搬送宽度方向)的两侧单独往复移动。对于销驱动机构22例如使用将伺服马达的旋转运动经由滚珠丝杠转换成直进运动
的机构。横推机构20通过利用两个横推销21a、21b推压印刷版9在第2方向D2上的两侧缘部
而在第2方向D2上对印刷版9进行定位。
[0108] 横推机构20是第2移动单元的一个例子。而且,横推销21a、21b是第1移动部件及第2移动部件的一个例子,销驱动机构22是移动驱动部的一个例子。此外,也可以是,第2移动
单元除了横推销21a、21b之外,还具备与印刷版9接触的一个以上的横推销、以及使该一个
以上的横推销向第2方向D2移动的销驱动机构。第2移动单元并非必须是推压印刷版9以使
其移动的方式,例如也可以是像搬送带11那样不同于销的搬送方式。
[0109] <冲孔形成机构30>
[0110] 冲孔形成机构30是在向滚筒40上安装印刷版9之前在印刷版9上形成冲孔的单元。如图2所示,冲孔形成机构30在此包括在第2方向D2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冲孔件31、31。
如图1所示,冲孔件31、31分别具有大致U字形的凹部即间隙部32、和在印刷版9上形成冲孔
的冲孔销33。间隙部32设于冲孔件31的第1方向D1的上游侧部分,且具有向第1方向D1的下
游方向凹陷的凹状。向间隙部32内插入由搬送机构10搬送的印刷版9的前端部93(第1方向
D1的下游侧的端缘)。冲孔销33设于间隙部32的内侧。
[0111] 两个冲孔销33通过省略图示的驱动机构而上下动作并对印刷版9的前端缘93的一部分进行冲裁。由此,在印刷版9的前端部93的规定位置形成冲孔。形成于印刷版9的冲孔例
如在使用曝光·显影后的印刷版9的印刷装置中用于进行印刷版9的定位。这样,通过定位
印刷版9而在印刷装置中高精度地定位各色的印刷版9。其结果是,在从印刷装置输出的印
刷物中能够抑制各色的图像彼此错位。
[0112] 横推机构20以通过冲孔形成机构30在规定位置形成冲孔的方式对印刷版9进行定位。此外,插入至间隙部32的内侧的印刷版9的前端部93与后述的定位机构80的两个定位销
83、83接触。由此,能够将印刷版9在第1方向D1上定位。
[0113] <定位机构80>
[0114] 图3是表示定位机构80的定位主体部81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定位主体部81的侧视图。图4中,以剖视图示出了引导单元87的一部分(上引导件871及下引导件873)的一部分。
图5是表示定位主体部81的整体及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0115] 冲孔形成机构30具备将印刷版9在第1方向D1上定位的定位机构80。定位机构80具有在第2方向D2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定位主体部81、81。两个定位主体部81、81具备彼
此相同的结构。具体而言,定位主体部81、81分别具备基座部82、定位销83、导通部85、及引
导单元87。
[0116] 定位销83通过与由搬送机构10向第1方向D1的下游侧搬送的印刷版9的前端部93(具体为印刷版9的第1方向D1的下游侧的侧端面)接触而将印刷版9在第1方向D1上定位。在
此,定位主体部81、81各自的定位销83、83在第2方向D2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定位销83、83双
方通过与印刷版9接触而将印刷版9在第1方向D1上定位。两个定位销83、83是第1销及第2销
的一个例子。
[0117] 定位销83具有轴部831及旋转体833。轴部831通过与形成在轴部831下端的螺纹部(未图示)螺合的螺母832而固定于基座部82的上表面。旋转体833由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
料形成,且具有以沿第3方向D3延伸的轴为中心的圆筒状。旋转体833安装于轴部831的外周
侧。旋转体833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833的旋转轴线Q1
平行于与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正交的第3方向D3延伸,但这并非必须的。旋转轴线Q1只要
是与第1方向D1及第2方向D2双方交叉的方向即可。
[0118] 轴部831以使旋转体833绕旋转轴线Q1向正反两方向旋转的方式对其进行轴支承。轴部831是将旋转体833以能够绕旋转轴线Q1旋转的方式保持的保持件的一个例子。虽省略
详细图示,但轴部831具有使旋转体833顺利旋转的轴承构造。旋转体833具有以沿第3方向
D3延伸的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外周面835。外周面835与通过搬送机构10向第1方向D1的下
游侧移动的印刷版9的前端部93抵接。
[0119] 导通部85具备滑动电极部件851(导通刷)、和将滑动电极部件851保持为恒定姿势的电极保持件852。滑动电极部件851是由具有导通性的材料(例如铜等)形成的板状部件。
如图5所示,滑动电极部件851具有在俯视时为圆弧状(在此为半圆弧状)的弧状部853、和与
弧状部853连续的平板状的固定板部854。此外,弧状部853的俯视形状并不限定于圆弧状,
例如也可以是椭圆弧状。固定板部854经由螺丝855固定于电极保持件852。在本实施方式
中,通过两个定位主体部81各自的滑动电极部件851、851和后述的导通检测电路857及导通
检测器858,构成了检测定位销83、83之间的导通的导通检测部84(参照图4)。
[0120] 弧状部853朝向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换言之,朝向旋转轴线Q1)呈凸状弯曲。在弧状部853的中间部设有与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能够滑动地接触的滑动部856。通过使滑
动部856在相对于外周面835接触的同时相对于该外周面835滑动,即使外周面835旋转,也
能恰当地确保该外周面835与导通部85之间的导通。
[0121] 滑动电极部件851由能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构成,在此,由薄板状的板簧构成。滑动电极部件851中,弧状部853能够以由螺丝855固定于电极保持件852上的固定板部854
与弧状部853之间的边界部分为支点而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位移。电极保持件852在使滑动部
856与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接触的状态下对该滑动部856朝向外周面835施力。这样,在本
例中,由于滑动电极部件851弹性地对滑动部856施力,所以能够缓和滑动部856推压外周面
835的力。尤其是由于滑动电极部件851是板簧,所以能够通过由该板簧产生的弹性力而使
滑动部856与外周面835以适度的力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基于滑动部856的推压妨碍外周面
835的旋转。
[0122] 导通部85的滑动电极部件851是与旋转体833的外周面835导通连接的部分。如图2或图4所示,两个定位主体部81、81各自的各滑动电极部件851、851通过一个导通检测电路
857彼此连接。滑动电极部件851、851是第1导通部及第2导通部的一个例子。在导通检测电
路857中设有检测滑动电极部件851、851之间的导通的导通检测器858。导通检测器858例如
能够由检测在导通检测电路857中流动的电流的测试仪构成。导通检测器858与控制部70能
够电气通信地连接,并将表示与导通状态有关的信息(例如电流量或电阻值等)的信号向控
制部70输出。
[0123] 在印刷版9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例如铝)形成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当该印刷版9与两个定位销83、83的外周面835、835接触时,两个滑动电极部件851、851成为经由外周面
835、835及印刷版9而电连接的导通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由导通检测器858对导通部85、
85之间施加电压而在导通检测电路857中产生与印刷版9的电阻相应的电流。
[0124] 例如,在印刷版9相对于定位销83、83(具体为外周面835、835)正常接触的情况下,在滑动电极部件851、851之间流动的电流值是与预先设想的基准值大体一致的值。另外,在
印刷版9未与定位销83、83双方或某一方接触的情况下,电流不流过导通检测电路857。再
者,在由于异物(印刷版9的刮屑等)介于印刷版9与各定位销83、83之间而导致印刷版9未与
定位销83、83正常接触的情况下,在导通部85、85之间流动的电流可能是与规定的基准值不
同的值(例如比基准值小的值)。后述的控制部70的判定部71通过将来自导通检测器858的
电流值与规定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定位销83、83的外周面835、835与印刷版9的接触
状态。
[0125] 如图5所示,在本例中,滑动电极部件851与旋转轴线Q1相比配置于第1方向D1的下游侧,滑动部856与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中的相较于旋转轴线Q1位于第1方向D1的下游侧
的部分接触。而且,滑动电极部件851在滑动部856与外周面835接触的状态下对该滑动部
856向第1方向D1的上游侧施力。滑动电极部件851对滑动部856施力的施力方向与第1方向
D1是彼此交叉的方向。若将该施力方向与第1方向D1所成的角度设为θ,则在本例中设为θ=
45°。另外,滑动部856被施力的方向具有第1方向D1的上游方向的分量、和第2方向D2的另一
方的分量。
[0126] 在图像记录装置1中,在搬送机构10将印刷版9向第1方向D1的下游侧搬送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相对于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施加第1方向D1的下游方向的推压力F1。另外,
如图5所示,在滑动电极部件851对滑动部856向与第1方向D1交叉的施力方向以作用力F2施
力的情况下,该作用力F2分解成向第1方向D1的上游方向的作用力F2a(=F2·cosθ)、和向
第2方向D2的另一方的作用力F2b(=F2·sinθ)。这样的话,在第1方向D1上,对定位销83施
加的力成为F1-F2a。
[0127] 在定位销83中,为了使旋转体833相对于轴部831顺利旋转而在旋转体833与轴部831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当相对于旋转体833的外周面835向径向(与旋转轴线Q1
正交的方向)的内方(即,接近旋转轴线Q1的方向)施加推压力时,有时由于旋转体833晃动
而导致其位置向推压力的方向稍微位移。为了在考虑该旋转体833的晃动的同时高精度地
进行基于定位销83实现的印刷版9在第1方向D1上的定位,在定位时,期望通过推压力F1尽
可能使旋转体833向第1方向D1的下游侧最大限度位移。而且,为了抑制滑动部856使旋转体
833向第1方向D1位移,期望尽可能减小滑动部856将外周面835向上游侧推压的力(作用力
F2a)。在本例中,如上所述,滑动电极部件851对滑动部856施力的方向设定为与第1方向D1
的下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在该情况下,与对滑动部856施力的方向例如与第1方向D1一致
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对抗推压力F1的作用力F2a。由此,能够抑制因滑动部856将旋转体
833向第1方向D1的上游推回而使外周面835向第1方向D1的上游侧位移。因此,能够高精度
地进行基于定位销83实现的印刷版9在第1方向D1上的定位。
[0128] 在本例中,滑动部856被设为弯曲的弧状部853的一部分,并以滑动部856相对于旋转体833的外周面835接触的方式配置弧状部853。因此,例如与滑动部856被设为平板状的
一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尽可能缩短外周面835与滑动部856接触的部分在周向(绕旋转轴
线Q1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即,能够尽可能减小外周面835中的与滑动部856接触的部分的
面积。由此,能够减少因滑动部856与外周面835接触而妨碍外周面835向正反两方向的旋转
(即,旋转体833的正反两方向的旋转)的情况。
[0129] 在本例中,与外周面835滑动接触的滑动部856的滑动面在第3方向D3上具有长度L1(参照图4)。该长度L1例如与印刷版9的厚度相比足够大。在该情况下,能够增加滑动部
856的滑动面的面积,并能降低在外周面835与滑动面之间产生的每单位面积的摩擦力。因
此,与相对于外周面835的一部分局部施加摩擦力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滑动部856或外
周面835上产生刮屑。因此,能够抑制因刮屑的产生而妨碍印刷版9与定位销83的接触。
[0130] 如图4所示,引导单元87将印刷版9在第3方向D3上的位置限制于规定的限制范围RA1内。引导单元87具备上引导件871及下引导件873。上引导件871及下引导件873例如是由
金属形成的部件。上引导件871具有规定限制范围RA1的上端TA1的下表面881。下引导件873
具有规定限制范围RA1的下端TA2的上表面883。下表面881与上表面883分别彼此隔开间隙
地平行相对。上引导件871及下引导件873分别是第1部件及第2部件的一个例子。
[0131] 上引导件871及下引导件873具有薄板形状,并在重叠配置于基座部82上的状态下固定于基座部82。因此,引导单元87与定位机构80的定位主体部81一体化。但是,这并非必
须的,引导单元87也可以设于不同于定位主体部81的部位。
[0132] 如图3及图5所示,上引导件871从第1方向D1的下游侧朝向上游侧依次具有第1部分891、第2部分892及第3部分893。第1部分891是与下引导件873接触的平板状。第2部分892
是与第1部分891连续并从下引导件873向第3方向D3的上方立起的部分。第3部分893与第2
部分892连续,并具有相对于下引导件873的上表面883隔开间隔地与其相对的下表面881。
第3部分893的第1方向D1的上游侧端部具有向上侧翘曲的形状的凸缘部。根据该凸缘部,在
由搬送机构10将印刷版9向下游侧搬送时,通过该凸缘部将印刷版9的前端部93向限制范围
RA1的内侧引导。
[0133] 如图3所示,在上引导件871及下引导件873各自的大致中央设有贯穿孔,在该贯穿孔配置有定位销83及导通部85。上引导件871的贯穿孔设于将上引导件871的上述第1部分
891、第2部分892及第3部分893在第3方向D3上贯穿的位置。
[0134] <关于引导单元87的限制范围RA1>
[0135] 如图4所示,旋转体833的外周面835与基于引导单元87的限制范围RA1在第1方向D1上重叠,并且具有在上下方向(第3方向D3)上比限制范围RA1大的长度。因此,通过将印刷
版9在第3方向D3上的位置限制于限制范围RA1内,印刷版9的前端部93与两个定位销83、83
各自的外周面835、835抵接。
[0136] 滑动部856的第3方向D3的两端部即上端部TB1及下端部TB2均与基于引导单元87的限制范围RA1相比配置于外侧。具体而言,上端部TB1与限制范围RA1相比配置于上侧,下
端部TB2与限制范围RA1相比配置于下侧。即,上端部TB1及下端部TB2均配置在不与外周面
835中的对应于限制范围RA1的区域RT1(与限制范围RA1在第1方向D1上重叠的区域)重叠的
高度。因此,滑动部856的第3方向D3的两端部在基于引导单元87的限制范围RA1外的高度上
与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接触。
[0137] 假设滑动部856的滑动面以相对于第3方向D3倾斜的姿势配置,则有可能滑动部856的上端部TB1及下端部TB2中的某一方与外周面835接触并在外周面835上滑动。在该情
况下,由于摩擦力局部发挥作用而可能在外周面835上产生刮屑。在本例中,由于滑动部856
的上端部TB1及下端部TB2配置于限制范围RA1的外侧,所以即使产生了刮屑,也能减少该刮
屑附着于外周面835的区域RT1的可能性。因此,能够有效减少因该刮屑的产生而妨碍外周
面835与印刷版9的接触的情况。
[0138] 旋转体833的硬度(例如维氏硬度)优选为比印刷版9的硬度大。在该情况下,当相对于旋转体833的外周面835对印刷版9进行定位时,能够抑制外周面835的磨损。旋转体833
优选由具有150Hv以上的硬度的材料形成。另外,旋转体833选定与印刷版9的材料(铝)不同
的材料。在此,选定不锈钢。假设旋转体833的材料与印刷版9的材料相同,则在产生了印刷
版9的刮屑时,该刮屑容易附着于旋转体83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旋转体833与印刷版9的
材料不同,所以即使产生了印刷版9的刮屑也能抑制其附着于旋转体833。此外,旋转体833
也可以由特种钢或淬火处理后的钢材形成。
[0139] 如图4所示,在导通部85设有旋转检测器86。旋转检测器86检测定位销83的旋转体833的绕旋转轴线Q1的旋转量及旋转方向。旋转检测器86例如能够由光传感器或编码器等
构成。旋转检测器86与控制部70能够电气通信地连接,并对控制部70输出与旋转体833的旋
转有关的检测信号。
[0140] <滚筒40>
[0141] 返回图1,滚筒40是配置于冲孔形成机构30的下方的旋转体。滚筒40具有沿第2方向D2延伸的圆筒状的外周面41。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在滚筒40连接有旋转驱动部42。旋转
驱动部42例如由马达、和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滚筒40的同步带(timing belt)等动力传
递机构构成。当使旋转驱动部42动作时,滚筒40绕沿第2方向D2延伸的中心轴旋转。
[0142] 在滚筒40的外周面41设有多个前端夹具43和多个后端夹具44。多个前端夹具43将从搬送机构10搬送来的印刷版9的前端缘固定于滚筒40的外周面41。多个后端夹具44将印
刷版9的后端缘(搬送方向上游侧的端缘)固定于滚筒40的外周面41。由此,将印刷版9以记
录面91朝向外侧的状态安装在滚筒40的外周面41。
[0143] <光照射部50>
[0144] 光照射部50是朝向滚筒40的外周面41照射记录光的单元。光照射部50具有射出激光等记录光的记录头51、和使记录头51沿第2方向D2移动的头移动机构52。当在印刷版9上
记录图像时,一边使安装有印刷版9的滚筒40旋转一边通过头移动机构52使记录头51沿第2
方向D2移动,并从记录头51朝向印刷版9的记录面91照射激光。由此,在印刷版9的记录面91
上形成与单色图像相应的曝光区域。光照射部50是在由定位机构80定位后的印刷版9上形
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个例子。
[0145] 曝光后的印刷版9由省略图示的搬出机构从滚筒40向图像记录装置1内的规定的搬出位置搬出。
[0146] <操作部60、控制部70>
[0147] 操作部60是作为用户界面的部位。操作部60具有显示部61和输入部62。显示部61将与图像记录装置1的处理有关的各种信息显示在画面上。对于显示部61例如使用液晶显
示器。输入部62受理来自用户的各种信息的输入。对于输入部62例如使用键盘或鼠标。图像
记录装置1的用户能够一边确认显示部61一边操作输入部62以将各种信息向控制部70输
入。此外,也可以是,显示部61的功能和输入部62的功能这两者通过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等
单一设备来实现。
[0148] 图6是表示控制部70与图像记录装置1内的各部分的连接的框图。如图6中概念性地示出的那样,控制部70由具有CPU等处理器701、RAM等存储器702及硬盘驱动器等存储部
703的计算机构成。在存储部703内安装有用于执行在图像记录装置1中实现的各处理的计
算机程序P。
[0149] 如图6所示,控制部70与上述的搬送机构10、销驱动机构22、冲孔形成机构30、旋转驱动部42、前端夹具43、后端夹具44、记录头51、头移动机构52、显示部61、输入部62、导通检
测器858及旋转检测器86分别能够电气通信地连接。控制部70通过将存储部703内存储的计
算机程序P暂时读取到存储器702、并由处理器701按照该计算机程序P进行运算处理,从而
对上述各部分进行动作控制。由此,依次进行印刷版9的搬送、第2方向D2上的定位、冲孔的
形成、图像的记录等各处理。
[0150] 图7是概念性地表示在控制部70中实现的一部分功能的图。如图7所示,控制部70具有判定部71。控制部70通过判定部71进行对印刷版9是否与两个定位销83、83分别正常接
触进行判定的接触判定处理。关于该接触判定处理见后述。
[0151] <图像记录装置1的动作>
[0152] 图8是表示记录图像时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一系列动作的流程图。此外,图8所示的各动作的步骤是一个例子,图像记录装置1的动作的步骤只要不产生矛盾就可以适当变更。
另外,以下说明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各动作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控制部70的控制下进行。
[0153] 在图像记录装置1中在印刷版9上记录图像的情况下,自动供给装置(未图示)或用户在图像记录装置1中放置印刷版9。另外,用户通过操作输入部62来输入动作开始的指示。
图像记录装置1基于该输入而开始由搬送机构10进行的印刷版9的搬入。具体而言,搬送机
构10首先将搬送带11配置于冲孔相对位置P1。然后,进行通过使搬送带11正向转动而将印
刷版9朝向定位机构80的各定位主体部81搬送的步骤S1。印刷版9的前端部93从横推机构20
的横推销21a、21b之间通过并向各定位主体部81的引导单元87内插入。而且,印刷版9的前
端部93被推抵到定位销83、83。
[0154] 继步骤S1之后,通过驱动横推机构20的销驱动机构22而将印刷版9在第2方向D2上横推(步骤S2)。在此,横推机构20将印刷版9横推至第2方向D2上的规定位置,以使得冲孔形
成机构30能够在印刷版9的规定位置形成冲孔。参照图9对该步骤S2的横推处理(定位处理)
进行说明。
[0155]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基于横推机构20的横推处理的过程的图。如图9所示,横推机构20的横推销21a、21b在初始的阶段PH1中配置于在第2方向D2上与印刷版9分离的位置。从
该阶段PH1起,横推机构20通过使销驱动机构22动作而使相对于印刷版9位于第2方向D2一
方的横推销21a与印刷版9的第2方向D2一方的端缘部接触。进一步地,横推机构20通过利用
该横推销21a推压印刷版9而使印刷版9向第2方向D2的另一方移动(阶段PH2)。在该阶段PH2
中,印刷版9暂时移动到与图9中单点划线所示的规定位置C相比更靠第2方向D2的另一侧的
位置。
[0156] 在阶段PH2之后,横推机构20通过使销驱动机构22动作而使一方的横推销21a向第2方向D2的一方移动。由此,横推机构20使横推销21a暂时与印刷版9分开(阶段PH3)。
[0157] 接着,横推机构20通过使销驱动机构22动作而使另一方的横推销21b与印刷版9的第2方向D2的另一方的端缘部接触,并且利用该横推销21b推压印刷版9。由此,使印刷版9向
第2方向D2的一方移动。然后,横推机构20以使印刷版9在第2方向D2上的位置与规定位置C
一致的方式使横推销21b向第2方向D2的一侧移动并停止。由此,印刷版9在第2方向上的位
置被定位于规定位置C(阶段PH4)。
[0158] 在阶段PH4中,当印刷版9被定位于规定位置C时,横推机构20通过使一方的横推销21a向第2方向D2的另一方移动而使其与印刷版9的第2方向D2的一方的端缘部再次接触(阶
段PH5)。由此,印刷版9通过被横推机构20的横推销21a、21b夹持而固定于恒定位置。
[0159] 返回图8,当步骤S2的横推处理完成时,判定部71判定印刷版9与定位销83、83是否正常接触(步骤S3)。如上所述,判定部71基于从导通检测器858输出的电流值来判定接触状
态。
[0160] 若在步骤S3中判定为接触状态异常(否的情况),则再次执行步骤S2的横推处理。即,反复执行步骤S2的横推处理直到确认到印刷版9与定位销83、83的正常接触为止。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之后判定横推处理的执行次数是否超过规定次数(步骤S31)。而
且,在步骤S31中未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否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执行横推处理。与此相
对,在横推处理的执行次数超过规定次数的情况(步骤S31中为是的情况)下,进行错误报知
(步骤S32)。作为错误报知,例如包括控制部70在显示部61上显示表示印刷版9与定位销83、
83的接触状态异常的画面、控制部70使灯(未图示)点亮、或控制部70从未图示的扬声器发
出规定的警报声等。控制部70在进行了错误报知后使图像记录装置1中的可动部的动作暂
时停止。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在图像记录装置1中进行确认作业。这样,在印刷版9与两个定
位销83、83的接触状态异常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进行错误报知而提醒作业人员执行与错误
对应的确认作业(例如定位销83、83或印刷版9上的刮屑等的附着状态的确认)。
[0161] 在步骤S3中判定为接触状态正常的情况(是的情况)下,由冲孔形成机构30进行冲孔的形成(步骤S4)。具体而言,对于通过横推处理而被定位于规定位置C的阶段PH5(参照图
9)的印刷版9,冲孔形成机构30的两个冲孔件31、31形成冲孔。具体地,通过使各冲孔销33上
下动作而对印刷版9的前端缘93的一部分进行冲裁。其结果是,在印刷版9的前端部93的规
定位置形成冲孔。
[0162] 在步骤S4中,若在印刷版9上形成了冲孔,则控制部70进行将印刷版9安装到滚筒40的处理(步骤S5)。在该步骤S5中,搬送机构10通过使搬送带11反向转动而从各冲孔件31
的间隙部32拉出印刷版9的前端部93,之后,印刷版9整体配置于搬送带11上。接着,搬送机
构10将搬送带11的位置从冲孔相对位置P1切换成滚筒相对位置P2。之后,搬送机构10通过
使搬送带11正向转动而将印刷版9的前端部93向滚筒40供给。
[0163] 被供给至滚筒40的印刷版9的前端部93与多个前端夹具43接触。由此,印刷版9停止。当印刷版9停止时,控制部70关闭多个前端夹具43。由此,印刷版9的前端缘被固定在滚
筒40的外周面41与前端夹具43之间。之后,控制部70通过使滚筒40旋转而将印刷版9从搬送
机构10向滚筒40交接。而且,在印刷版9整体配置于滚筒40的外周面41之后,控制部70关闭
多个后端夹具44,在滚筒40的外周面41与后端夹具44之间固定印刷版9的后端缘。其结果
是,印刷版9安装于滚筒40的外周面41。
[0164] 若印刷版9安装到了滚筒40的外周面41,则控制部70通过使头移动机构52动作而使记录头51向第2方向D2移动到与印刷版9的记录开始位置相对的位置(步骤S6)。
[0165] 在步骤S6之后,控制部70在印刷版9的记录面91上记录图像(步骤S7)。具体而言,控制部70使旋转驱动部42、头移动机构52及记录头51动作。由此,一边并行地进行滚筒40的
旋转及记录头51向第2方向D2(副扫描方向)的移动,一边从记录头51朝向印刷版9照射记录
光。由此,在印刷版9的记录面91上形成图像。
[0166] 在本例中,在步骤S2的横推处理中,在使印刷版9与定位销83、83各自的外周面835接触的状态下使印刷版9向第2方向D2移动。因此,能够通过印刷版9与外周面835之间的摩
擦力使外周面835绕旋转轴线Q1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在各定位销83或印刷版9上产生刮屑。
因此,能够抑制因该刮屑的产生而妨碍印刷版9与各定位销83的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印刷版
9在第1方向D1上的定位变差。
[0167] 在本例中,通过导通检测器858检测两个定位销83、83各自的外周面835、835之间的导通。由此,能够有效地检测两个外周面835、835与印刷版9的接触,从而能够将印刷版9
在第1方向D1上恰当地定位。另外,通过反复进行横推处理直到检测到外周面835、835之间
的导通为止,能够将印刷版9恰当地定位。即,能够有效地减少印刷版9定位不良的发生。另
外,由于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能够旋转,所以外周面835与印刷版9之间的摩擦变小。因此,
即使反复执行横推处理,也能抑制印刷版9的前端部93损耗。
[0168] 在本例中,阶段PH2中销驱动机构22使横推销21a向第2方向D2的另一方移动时的移动距离L11比阶段PH4中销驱动机构22使横推销21b向第2方向D2的一方移动时的移动距
离L12大。在该情况下,印刷版9在阶段PH2中向另一方移动的距离与在阶段PH4中向一方移
动的距离相比变大。这样的话,在横推处理完成的时间点,定位销83的外周面835相对于初
始状态向与第2方向的另一方对应的方向进行了旋转。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多个印刷版9依
次定位,能够使外周面835向一个方向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导通部85的滑动部856在外周
面835的整个周向上滑动。因此,能够抑制滑动部856相对于外周面835的特定区域局部接触
的情况。
[0169] 在本例中,也可以是,判定部71在步骤S2完成之后获取来自导通检测器858的检测信号。在该情况下,即使在步骤S2期间印刷版9暂时从定位销83、83离开,也能抑制判定部71
基于该情况判定为导通异常。因此,能够抑制过剩地进行横推处理。
[0170] 此外,也可以是,导通检测器858在步骤S2的横推处理期间、即销驱动机构22使横推销21a、21b移动的期间也检测导通状态,并将其检测信号向控制部70输出。在该情况下,
也可以是,在步骤S3中,判定部71采用步骤S2期间的检测信号作为判断基准之一来判定接
触状态。而且,也可以是,在步骤S3中判定部71基于步骤S2期间的来自导通检测器858的检
测信号而判定为在步骤S2期间印刷版9与定位销83的接触不正常的情况下,控制部70经由
步骤S31再次进行步骤S2。
[0171] 也可以是,在步骤S3中,当判定部71判定与印刷版9的接触状态时,判定部71参照来自旋转检测器86的检测信号。具体而言,通过参照步骤S2的横推处理期间内的、定位销
83、83各自的旋转体833的旋转量及旋转方向等信息,能够判别旋转体833是否随着印刷版9
的移动而进行了旋转。由此,能够判别是否在印刷版9由两个定位销83定位后的状态下进行
了横推。也可以是,假设在旋转异常的情况下,由于可能发生了定位不良,所以判定部71进
行表示接触异常的判定。由此,即使在定位销83旋转不良的情况下,由于反复进行横推处理
(步骤S2)或进行错误报知(步骤S32),所以也能有效减少印刷版9的定位不良的发生。
[0172] 另外,在印刷版9由非导通性的材料(例如树脂)形成的情况下,即使印刷版9与两个定位销83、83接触,也难以通过导通检测器858检测导通。对此,通过获取来自旋转检测器
86的与旋转体833的旋转有关的检测信号,能够间接地检测印刷版9相对于各定位销83的接
触状态。因此,即使不经由导通检测,也能恰当地进行印刷版9的定位。
[0173] 也可以是,在步骤S1中,判定部71基于来自导通检测器858的检测信号来判定印刷版9是否与定位销83、83正常接触。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判定部71例如在从基准时间经过
一定时间之后也未从导通检测器858输出表示印刷版9与各定位销83接触的信号时,判定为
发生了接触异常。而且,也可以是,在判定部71进行了该判定的情况下,控制部70进行与该
判定内容相应的报知。
[017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搬送机构10配置于冲孔相对位置P1的状态下,搬送机构10对印刷版9的搬送方向(第1方向D1)设定为水平方向。但是,也可以将该状态下的搬送方向
设定为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向。例如,在将该搬送方向设为朝向第1方向D1的下游而向
下倾斜的方向的情况下,能够在横推处理(步骤S2)期间通过重力的作用将印刷版9分别推
抵到定位销83、83。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横推处理期间使搬送带11的动作停止。
[0175] <2.变形例>
[0176]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内容,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017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外周面835中,与限制范围RA1对应的区域RT1包含在与滑动部856接触的区域RT2的内侧。但是,区域RT1、RT2的位置关系并不限定于此。图
10是表示变形例的定位主体部81A的侧视图。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中,滑动部856与限制范
围RA1相比配置于第3方向D3的上侧。因此,滑动部856相对于外周面835接触的高度与限制
范围RA1相比设定于上侧。因此,在外周面835中,与滑动部856接触的区域RT2和与限制范围
RA1对应的区域RT1在第3方向D3上设定于不同高度。在该情况下,在外周面835中,由于滑动
部856和印刷版9与该外周面835接触的区域不一致,所以能够抑制因滑动部856的滑动而可
能产生的刮屑附着于外周面835的与限制范围RA1对应的区域RT1。即,在该变形例的情况
下,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抑制刮屑妨碍印刷版9与外周面835的接
触。此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定位
销83在第3方向D3上的长度。因此,能够减小定位机构80的定位主体部81A的占有空间。
[017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电极部件851具有弧状部853,并经由该弧状部853在旋转体833的外周面835上滑动。但是,滑动电极部件851也可以以其它形态在外周面835
上滑动。例如,也可以将滑动电极部件851的顶端设为平板状,并使其经由该平板状的部分
在旋转体833的外周面835上滑动。
[0179] 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说明在所有情形中都是例示,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此。应理解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设想到未例示的无数变形例。在上述各
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适当组合或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