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853641.7

文献号 : CN1118459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姜雨鸽杨雪陈睿

申请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救护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包括:卡接爪、升降筒和楔块,卡接爪内侧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的勾爪,卡接爪的外侧沿圆周方向滑动设置在升降筒的内壁上,且卡接爪的滑动路径上设置有楔块,插接机构设置有升降筒,能够隐藏在救护仓内,使救护仓能够从左右、上方和后方进行插接,用于固定的卡接爪连接有卡接爪连杆,卡接爪连杆通过滑槽连接在升降筒和固定筒上,到达插接位置后,通过转动卡接爪连杆使升降筒下降,升降筒下降到搭载平面后,继续转动卡接爪连杆,卡接爪嵌入固定柱侧面的环形卡槽内实现固定,固定过程只需转动卡接爪连杆能够实现下降和卡接两个动作。

权利要求 :

1.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装救护车,包括车体和救护仓,所述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所述的插接机构设置在换装救护车的救护仓底部,该换装救护车的搭载平面上设置有插接区(100),所述的插接区(100)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1),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1)包括:固定柱体(1‑1)和柱帽(1‑2),所述固定柱体(1‑1)的上端与柱帽(1‑2)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1‑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1‑2)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1‑1)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1‑2)延伸至固定柱体(1‑1)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1‑1)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100)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3),该插接机构(3)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所述的插接机构(3)包括:卡接爪(3‑1)、升降筒(3‑2)和楔块(3‑3),所述的卡接爪(3‑

1)内侧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的勾爪,卡接爪(3‑1)的外侧沿圆周方向滑动设置在升降筒(3‑2)的内壁上,且卡接爪(3‑1)的滑动路径上设置有楔块(3‑3);

所述的插接机构(3)还包括:固定筒(3‑4)、驱动筒(3‑5)、卡接爪连杆(3‑6)、卡接爪滑槽(3‑7)、卡接爪导向槽(3‑8)、限位滑槽(3‑9)、限位滑块(3‑10)、卡接爪挡板(3‑11)和卡接爪同步弹簧(3‑12),所述固定筒(3‑4)套接在升降筒(3‑2)的外侧,所述的驱动筒(3‑5)套接在固定筒(3‑4)的外侧,所述的固定筒(3‑4)固定设置在所述救护仓底部,所述的卡接爪(3‑

1)外侧设置有卡接爪连杆(3‑6),卡接爪连杆(3‑6)依次穿过设置在升降筒(3‑2)上的卡接爪滑槽(3‑7)和设置在固定筒(3‑4)上的卡接爪导向槽(3‑8)后穿过驱动筒(3‑5)上的卡接爪驱动滑槽,所述卡接爪滑槽(3‑7)沿升降筒(3‑2)的侧壁水平设置,卡接爪导向槽(3‑8)沿固定筒(3‑4)的侧壁设置有一段倾斜段,该倾斜段的下端连接有一段水平段,所述卡接爪驱动滑槽沿所述驱动筒(3‑5)的侧壁纵向设置,所述固定筒(3‑4)上还设置有限位滑槽(3‑9),所述升降筒(3‑2)上与限位滑槽(3‑9)对应设置有限位滑块(3‑10),所述限位滑槽(3‑9)与所述卡接爪导向槽(3‑8)的倾斜段长度相同且平行设置,所述升降筒(3‑2)内部设置有卡接爪挡板(3‑11),所述卡接爪(3‑1)与所述卡接爪挡板(3‑1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该弹簧槽内设置有卡接爪同步弹簧(3‑12),卡接爪同步弹簧(3‑12)的一端与卡接爪挡板(3‑11)固定连接,卡接爪同步弹簧(3‑12)的另一端与卡接爪(3‑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爪连杆(3‑6)包括:外连杆(3‑6‑1)、内连杆(3‑6‑2)、复位弹簧(3‑6‑3)和连杆帽(3‑6‑4),所述外连杆(3‑6‑1)和内连杆(3‑6‑2)相互套接并通过复位弹簧(3‑6‑3)连接,外连杆(3‑6‑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杆帽(3‑6‑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块(3‑3)内侧前段为向着升降筒(3‑2)圆心升高的斜面,楔块(3‑3)内侧后段为距离升降筒(3‑

2)圆心距离不变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筒齿轮(3‑13)、驱动筒齿条(3‑14)和驱动筒推杆(3‑15),所述驱动筒齿轮(3‑13)套接在驱动筒(3‑5)外侧,驱动筒齿轮(3‑13)的外侧与驱动筒齿条(3‑14)啮合,驱动筒齿条(3‑14)与驱动筒推杆(3‑15)连接。

说明书 :

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救护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救护车专指一类用于医疗急救的车辆,其主要功能是尽快的将呼救地的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以此来减少救治时间,避免错过救治的黄金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
进步,为了进一步减少抢救时间,现代救护车已经开始携带医用器材,例如绷带、外敷用品、
氧气、呼吸机和心脏起搏器等,救护车的功能已经不仅仅是将患者从事故现场尽快运送至
医院了;
[0003] 随着救护器材种类的增加,救护车需要携带的设备也随之增加,而为了通行方便,救护车的体积无法继续增加,导致救护车携带的设备有限,而临时更换设备又会导致救援
时间增加,无法根据患者情况携带对应的抢救设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能够对一个车体换装不同的救护仓进行插接连接,从而实现救护车根据患者情况携带对应的
抢救设备。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换装救护车,包括车体和救护仓,所述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插接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
区,插接区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固定区;
[0007] 所述的插接区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包括:固定柱体和柱帽,所述固定柱体的上端与柱帽的中心固定连接,
固定柱体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截面直径的圆
帽,且所述柱帽延伸至固定柱体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
槽;
[0008] 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时,夹持机
构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固定区内的
夹持机构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夹口
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
[0009]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该插接机构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0010]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
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块组成,且与
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交错设置。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第一夹板撑杆、第二夹板撑杆和撑杆转座,两条所述的夹板平行设置,两条夹板相对的侧面共同构成夹持机构的夹口,所述搭载平面上
设置有夹板容纳槽,每个所述的夹板的底部均竖直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夹板撑杆,每个第
一夹板撑杆的下端均与一个第二夹板撑杆的上端铰接连接,每个第二夹板撑杆的下端均固
定连接有一个撑杆转座。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 转座轴,位于所述夹口两侧相对的两个撑杆转座分别套接在所述转座轴的两端,所述的转座轴为正反牙丝杆,所述夹持块的侧面与所述
夹板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撑杆转筒,所述撑杆转筒同轴套接转座轴上,且撑杆转筒上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撑杆滑槽,所述的第二夹板撑杆的中间滑动设置在该撑杆滑
槽内。
[0014]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机构为长条形的插接条,若干条插接条间隔设置,且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交错设置的为侧插接条,与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
的固定柱交错设置的后插接条。
[0015] 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使用一种换装救护车进行换装,该换装救护车的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插接区的两
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插接区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固定区;
[0016] 所述的插接区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包括:固定柱体和柱帽,所述固定柱体的上端与柱帽的中心固定连接,
固定柱体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截面直径的圆
帽,且所述柱帽延伸至固定柱体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
槽;
[0017] 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时,夹持机
构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固定区内的
夹持机构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夹口
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
[0018]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该插接机构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0019]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
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夹持块组成,且与
所述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交错设置;
[0020] 救护车的换装步骤如下:
[0021] 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通过在待换装救护车的车体两侧和后侧均设置待换装的救护仓,位于不同方位的救护仓内配置不同的医疗设备,根据出车需要确定待换装的救护仓,
根据待换装救护仓与车体的位置,确定换装方向,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为侧面换装方向,
位于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为后侧换装方向;
[0022] 步骤b、插接连接:在换装方向为侧面换装方向时,将车体侧面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载平面对齐,救护仓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
表面,与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从固定柱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穿过,并滑动至
侧面固定区内,与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滑动至侧面固定区,插接机构从固定柱沿搭载
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侧面的环形卡槽内;在换装方向为后侧换装方
向时,将车体后侧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载平面对齐,救护仓
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表面,与侧面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滑动至侧面固定区
内,与后侧固定区对应的夹持块滑动至侧面固定区,救护仓下表面的插接机构从固定柱沿
搭载平面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侧面的环形卡槽内;
[0023] 步骤c、夹持连接:在侧面固定区内,夹持机构的上端从搭载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左右的方向上对夹持块两侧进行夹持,在后侧固定区内,夹持机构的上端从搭载
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前后的方向上对夹持块两侧进行夹持;
[0024]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中,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底部的插接机构为沿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的插接条,若干根插接条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
车体后侧的救护仓底部的插接机构为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接条,若干根插接条沿
搭载平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0025]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块的侧面与所述夹持机构的夹口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在夹持机构的夹口夹持在夹持块侧面时形成扣合连接。
[0026] 一种换装救护车的夹持机构,设置在救护车搭载平面的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板、第一夹板撑杆、第二夹板撑杆和撑杆转座,两条所述的夹板平
行设置,两条夹板相对的侧面共同构成夹持机构的夹口,所述搭载平面上设置有夹板容纳
槽,每个所述的夹板的底部均竖直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夹板撑杆,每个第一夹板撑杆的下
端均与一个第二夹板撑杆的上端铰接连接,每个第二夹板撑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撑
杆转座;
[0027] 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转座轴,位于所述夹口两侧相对的两个撑杆转座分别套接在所述转座轴的两端,所述的转座轴为正反牙丝杆,所述所述夹板的侧面与夹持块上对应设
置有扣合结构;
[0028] 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撑杆转筒,所述撑杆转筒同轴套接转座轴上,且撑杆转筒上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撑杆滑槽,所述的第二夹板撑杆的中间滑动设置在该撑杆滑槽内;
[0029] 所述夹持机构通过夹持驱动机构驱动,夹持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皮带、第一皮带轮、第一皮带滑板、第一皮带滑座,第二驱动皮带、第二皮带轮、第二皮带滑板、第二皮带
滑座、滑座连接柱、连接柱内轴、第一内轴连杆、第二内轴连杆、内轴侧杆、侧杆滑块和侧杆
滑座,所述第一皮带轮套设在转座轴的端部,所述第一驱动皮带套设在两个第一皮带轮上,
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的第一驱动皮带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滑板,第一皮带滑板滑动连接
在第一皮带滑座上,第一皮带滑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搭载平面内部,所述第二皮带轮套设在
撑杆转筒上,所述第二驱动皮带套设在两个第二皮带轮上,两个第二皮带轮之间的第二驱
动皮带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滑板,第二皮带滑板滑动设置在第二皮带滑座上,两个第二
皮带滑座之间通过滑座连接柱连接,滑座连接柱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连接柱内轴,且所述滑
座连接柱上设置有三个连通至内部连接柱内轴的内轴开口槽,两个第一内轴连杆的一端分
别穿过两侧的两个内轴开口槽后与连接柱内轴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内轴连杆的另一端分别
与一个第二内轴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内轴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第二皮带滑
板转动连接,所述内轴侧杆的一端穿过中间的内轴开口槽后与连接柱内轴固定连接,内轴
侧杆的另一端滑槽连接在侧杆滑块上,侧杆滑块滑动连接在侧杆滑座上,侧杆滑座固定设
置在所述搭载平面内部。
[0030]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齿条、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齿条,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第一驱动齿条连接,第一驱动齿条与所述侧
杆滑块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齿轮与第二驱动齿条连接,第二驱动齿条与所述第一
皮带滑板连接。
[0031]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皮带和第四驱动皮带,所述第三驱动皮带上串接有第一驱动齿条,且第三驱动皮带通过若干个固定滑轮延伸至侧面固定区和后侧
固定区内,位于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侧杆滑块均固定连接至第三驱动
皮带上,所述第四驱动皮带上串接有第二驱动齿条,且第四驱动皮带通过若干个固定滑轮
延伸至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位于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第一皮
带滑板均固定连接至第四驱动皮带上。
[0032] 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设置在换装救护车的救护仓底部,该换装救护车的搭载平面上设置有插接区,所述的插接区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且该矩形
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包括:固定柱体和柱帽,所述固定柱体的上端与
柱帽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为直径大于所述
固定柱体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延伸至固定柱体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的侧面和搭
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
[0033]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该插接机构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0034] 所述的插接机构包括:卡接爪、升降筒和楔块,所述的卡接爪内侧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的勾爪,卡接爪的外侧沿圆周方向滑动设置在升降筒的内壁上,且卡接爪的
滑动路径上设置有楔块;
[0035] 所述的插接机构还包括:固定筒、驱动筒、卡接爪连杆、卡接爪滑槽、卡接爪导向槽、限位滑槽、限位滑块、卡接爪挡板和卡接爪同步弹簧,所述固定筒套接在升降筒的外侧,
所述的驱动筒套接在固定筒的外侧,所述的固定筒固定设置在所述救护仓底部,所述的卡
接爪外侧设置有卡接爪连杆,卡接爪连杆依次穿过设置在升降筒上的卡接爪滑槽和设置在
固定筒上的卡接爪导向槽后穿过驱动筒上的卡接爪驱动滑槽,所述卡接爪滑槽沿升降筒的
侧壁水平设置,卡接爪导向槽沿固定筒的侧壁设置有一段倾斜段,该倾斜段的下端连接有
一段水平段,所述卡接爪驱动滑槽沿所述驱动筒的侧壁纵向设置,所述固定筒上还设置有
限位滑槽,所述升降筒上与限位滑槽对应设置有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槽与所述卡接爪导
向槽的倾斜段长度相同且平行设置,所述升降筒内部设置有卡接爪挡板,所述卡接爪与所
述卡接爪挡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该弹簧槽内设置有卡接爪同步弹簧,卡接爪同步
弹簧的一端与卡接爪挡板固定连接,卡接爪同步弹簧的另一端与卡接爪固定连接。
[0036] 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爪连杆包括:外连杆、内连杆、复位弹簧和连杆帽,所述外连杆和内连杆相互套接并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外连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杆帽。
[0037] 进一步地,所述的楔块内侧前段为向着升降筒圆心升高的斜面,楔块内侧后段为距离升降筒圆心距离不变的表面。
[0038]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筒齿轮、驱动筒齿条和驱动筒推杆,所述驱动筒齿轮套接在驱动筒外侧,驱动筒齿轮的外侧与驱动筒齿条啮合,驱动筒齿条与驱动筒推杆连接。
[003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40] 1、本发明的救护车与救护仓采用分体结构,能够实现多个救护仓搭载不同的抢救设备,实现救护车根据患者情况来换装不同的救护仓,充分利用换装优势,提高救护车在事
故现场及救护车内部的抢救条件,在救护车抵达医院前提供更好的临时抢救。
[0041] 2、本发明的救护车车体上设置搭载平面,搭载平面上设置插接区、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实现救护仓插接到车体的插接区后,通过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进行固定
的搭载安装方式,能够实现快速换装救护仓。
[0042] 3、本发明的换装方法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救护仓,救护仓与车体采用多方向的插接方式,在插接后对救护仓进行夹持的固定方式,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救护
仓,多方向的插接能够减少换装过程中救护仓的移动,节省换装时间。
[0043] 4、本发明的夹持机构设置在搭载平面的侧面固定区和后侧固定区,两个固定区内的夹持机构的夹口相互垂直,能够对插接连接后的救护仓左右和前后的滑动进行限制,同
时搭载平面上设置有夹板容纳槽,夹持机构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在需要夹持时能够从搭
载平面内伸出,不影响救护仓从车体侧面或后面进行插接。
[0044] 5、本发明的插接机构设置在救护仓底部,插接机构设置有升降筒,能够隐藏在救护仓内,使救护仓能够从左右、上方和后方进行插接,用于固定的卡接爪连接有卡接爪连
杆,卡接爪连杆通过滑槽连接在升降筒和固定筒上,到达插接位置后,通过转动卡接爪连杆
使升降筒下降,升降筒下降到搭载平面后,继续转动卡接爪连杆,卡接爪嵌入固定柱侧面的
环形卡槽内实现固定,固定过程只需转动卡接爪连杆能够实现下降和卡接两个动作。

附图说明

[0045] 图1为一种换装救护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6] 图2为救护车的搭载平面的结构示意图;
[0047] 图3为救护仓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4为救护仓与搭载平面配合结构示意图;
[0049] 图5为夹持机构在夹持前的结构示意图;
[0050] 图6为夹持机构在夹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51] 图7为夹持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52] 图8为夹持驱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53] 图9为夹持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0为插接机构的卡接爪的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1为插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2为插接机构的升降筒和固定筒展开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57] 图13为插接结构的剖视图;
[0058] 图中:100插接区;200侧面固定区;300后侧固定区;1固定柱;2夹持机构;3插接机构;4夹持块;5夹持驱动机构;1‑1固定柱体;1‑2柱帽;2‑1夹板;2‑2第一夹板撑杆;2‑3第二
夹板撑杆;2‑4撑杆转座;2‑5转轴座;2‑6撑杆转筒;5‑1第一驱动皮带;5‑2第一皮带轮;5‑3
第一皮带滑板;5‑4第一皮带滑座;5‑5第二驱动皮带;5‑6第二皮带轮;5‑7第二皮带滑板;5‑
8第二皮带滑座;5‑9滑座连接柱;5‑10连接柱内轴;5‑11第一内轴连杆;5‑12第二内轴连杆;
5‑13内轴侧杆;5‑14侧杆滑块;5‑15侧杆滑座;5‑16第一驱动电机;5‑17第一驱动齿条;5‑18
第二驱动电机;5‑19第二驱动齿条;5‑20第三驱动皮带;5‑21第四驱动皮带;3‑1卡接爪;3‑2
升降筒;3‑3楔块;3‑4固定筒;3‑5驱动筒;3‑6卡接爪连杆;3‑7卡接爪滑槽;3‑8卡接爪导向
槽;3‑9限位滑槽;3‑10限位滑块;3‑11卡接爪挡板;3‑12卡接爪同步弹簧;3‑13驱动筒齿轮;
3‑14驱动筒齿条;3‑15驱动筒推杆;3‑6‑1外连杆;3‑6‑2内连杆;3‑6‑3复位弹簧;3‑6‑4连杆
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60] 实施例一
[006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换装救护车,能够实现车体搭载不同的救护仓,实现针对不同患者的灵活搭配,充分利用换装优势,提高救护车在事故现场及救护车内部的抢救条件,
在救护车抵达医院前提供更好的临时抢救。
[0062] 结合图1所示,一种换装救护车,包括车体和救护仓,所述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分体结构的设计使同一辆救护车的车体能够搭载不同的救护仓,不同的救护仓内预设
有不同的救护设备,避免了统一的救护设备无法适应不同的救护需要;
[0063] 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插接区100,插接区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200,插接区100的后侧设置有一个后侧
固定区300;搭载平面用于承载救护仓,通过插接区100与救护仓进行插接,侧面固定区200
限制插接后的救护仓在侧面方向的滑动,通过后侧固定区300限制救护仓在前后方向的滑
动;
[0064] 所述的插接区100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1,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1包括:固定柱体1‑1和柱帽1‑2,所述固定柱体1‑1的上端与柱帽1‑
2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1‑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1‑2为直径大于所
述固定柱体1‑1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1‑2延伸至固定柱体1‑1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
1‑1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阵列设置的固定柱1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插接,
列间距与行间距相等,使侧面插接和前后插接时,具有相同的接口,由于具有侧面插接和后
侧插接的结构,使车体侧面和后面均具有能够预设待连接救护仓的装载位,避免了选装救
护仓时将救护仓移动至装载位的步骤;
[0065] 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2,该夹持机构2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2,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2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
时,夹持机构2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
固定区200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300
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夹持机构2隐藏的设置,避免救护仓
从侧面或后面插接时,产生干扰,救护仓能够以其底面与搭载平面对齐的高度滑动至搭载
平面上,插接过程中,救护仓的高度不变,能够简化用于将救护仓移动至搭载平面的机构;
[0066] 结合图3所示,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100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3,该插接机构3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0067] 结合图4所示,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
所述后侧固定区3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
间隔设置的夹持块4组成,且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块4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
方向设置的固定柱1交错设置;
[0068] 在救护仓滑动至搭载平面上以后,插接机构3插接至固定柱1的环形卡槽,夹持机构2从搭载平面伸出,夹持在夹持块4上,实现救护仓与车体的固定,该固定方式采用了插接
加锁定的方式,连接快速方便。
[0069] 实施例二
[0070]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用于换装救护车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能够实现隐藏在搭载平面内,并在需要夹持时,从搭载平面内伸出,对夹持块4进行
夹持;
[0071]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夹板2‑1、第一夹板撑杆2‑2、第二夹板撑杆2‑3和撑杆转座2‑4,两条所述的夹板2‑1平行设置,两条夹板2‑1相对的侧面共同构成夹
持机构2的夹口,所述搭载平面上设置有夹板容纳槽,每个所述的夹板2‑1的底部均竖直设
置有至少两根第一夹板撑杆2‑2,每个第一夹板撑杆2‑2的下端均与一个第二夹板撑杆2‑3
的上端铰接连接,每个第二夹板撑杆2‑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撑杆转座2‑4。
[0072] 具体地,所述夹持机构2还包括: 转座轴2‑5,位于所述夹口两侧相对的两个撑杆转座2‑4分别套接在所述转座轴2‑5的两端,所述的转座轴2‑5为正反牙丝杆,所述夹持块4
的侧面与所述夹板2‑1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
[0073] 具体地,所述夹持机构2还包括:撑杆转筒2‑6,所述撑杆转筒2‑6同轴套接转座轴2‑5上,且撑杆转筒2‑6上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撑杆滑槽,所述的第二夹板撑杆2‑3的中间滑动
设置在该撑杆滑槽内。
[0074] 由夹板2‑1、第一夹板撑杆2‑2和第二夹板撑杆2‑3构成一个连杆结构,用于夹板2‑1的升降,由撑杆转筒2‑6和第二夹板撑杆2‑3构成一个驱动结构,由撑杆转筒2‑6转动,带动
第二夹板撑杆2‑3转动,实现夹板2‑1的升降,由撑杆转筒2‑6上沿轴向设置的两个撑杆滑
槽、第二夹板撑杆2‑3、撑杆转座2‑4和转座轴2‑5共同构成一个夹持结构,用于使夹板2‑1夹
持在夹持块4上;
[0075] 转座轴2‑5和撑杆转筒2‑6单独驱动,在需要夹持时,由撑杆转筒2‑6转动,带动第二夹板撑杆2‑3转动,使夹板2‑1从搭载平面内升高,通过转动转座轴2‑5使两个撑杆转座2‑
4带动两个升高后的夹板2‑1对夹持块4进行夹持。
[0076] 实施例三
[0077]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插接机构3的结构,能够实现救护仓底部的插接机构从侧面或后面固定柱1进行插接;
[0078] 结合图3所示,所述插接机构3为长条形的插接条,若干条插接条间隔设置,且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定柱1交错设置的为侧插接条,与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
向设置的固定柱1交错设置的后插接条;
[0079] 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在进行插接时,通过底部的侧插接条,从侧面插入固定柱1的环形插槽,位于车体后面的救护仓在进行插接时,通过底部的后插接条,从后面插入固定
柱1的环形卡槽。
[0080] 实施例四
[0081]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换装救护车的基础上,公共了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救护仓,救护仓与车体采用多方向的插接方式,在插接
后对救护仓进行夹持的固定方式,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救护仓,多方向的
插接能够减少换装过程中救护仓的移动,节省换装时间。
[0082] 结合图1至图6所示,一种救护车换装方法,使用一种换装救护车进行换装,该换装救护车的车体和救护仓为分体结构,所述车体后端设置有搭载平面,该搭载平面的中间为
插接区100,插接区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面固定区200,插接区100的后侧设置有一
个后侧固定区300;
[0083] 所述的插接区100内按矩形阵列设置有若干固定柱1,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1包括:固定柱体1‑1和柱帽1‑2,所述固定柱体1‑1的上端与柱帽1‑
2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1‑1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1‑2为直径大于所
述固定柱体1‑1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帽1‑2延伸至固定柱体1‑1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
1‑1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
[0084] 每个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均设置有夹持机构2,该夹持机构2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2,在不需要夹持时,夹持机构2能够隐藏在所述搭载平面内,在需要夹持
时,夹持机构2的夹口能够从所述搭载平面内伸出,且该夹口为长条形夹口,位于所述侧面
固定区200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位于所述后侧固定区300
内的夹持机构2的夹口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
[0085]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100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3,该插接机构3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0086]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每个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均对应设置有一个夹持条,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与所述后侧固定
区300对应的夹持条沿所述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每个夹持条均由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夹
持块4组成,且与所述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块4与沿所述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固
定柱1交错设置;
[0087] 救护车的换装步骤如下:
[0088] 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通过在待换装救护车的车体两侧和后侧均设置待换装的救护仓,位于不同方位的救护仓内配置不同的医疗设备,根据出车需要确定待换装的救护仓,
根据待换装救护仓与车体的位置,确定换装方向,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为侧面换装方向,
位于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为后侧换装方向;
[0089] 步骤b、插接连接:在换装方向为侧面换装方向时,将车体侧面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侧面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载平面对齐,救护仓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
表面,与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持块4从固定柱1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穿过,并滑
动至侧面固定区200内,与后侧固定区300对应的夹持块4滑动至侧面固定区300,插接机构3
从固定柱1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1侧面的环形卡槽内;在换装
方向为后侧换装方向时,将车体后侧的救护仓推向车体,该车体后侧的救护仓下表面与搭
载平面对齐,救护仓下表面在搭载平面上滑动,救护仓下表面,与侧面固定区200对应的夹
持块4滑动至侧面固定区200内,与后侧固定区300对应的夹持块4滑动至侧面固定区300,救
护仓下表面的插接机构3从固定柱1沿搭载平面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插入,并嵌入固定柱1侧
面的环形卡槽内;
[0090] 步骤c、夹持连接:在侧面固定区200内,夹持机构2的上端从搭载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左右的方向上对夹持块4两侧进行夹持,在后侧固定区300内,夹持机构2的上
端从搭载平面内伸出,露出的夹口从车体前后的方向上对夹持块4两侧进行夹持;
[0091] 具体地,所述步骤a、确定换装方向中,位于车体侧面的救护仓底部的插接机构3为沿搭载平面宽度方向设置的插接条,若干根插接条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位于车
体后侧的救护仓底部的插接机构3为沿搭载平面长度方向设置的插接条,若干根插接条沿
搭载平面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0092] 具体地,所述夹持块4的侧面与所述夹持机构2的夹口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在夹持机构2的夹口夹持在夹持块4侧面时形成扣合连接。
[0093] 实施例五
[0094]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换装救护车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换装救护车的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能够对插接连接后的救护仓左右和前后的滑动进行限制,同时搭
载平面上设置有夹板容纳槽,夹持机构为隐藏式的夹持机构,在需要夹持时能够从搭载平
面内伸出,不影响救护仓从车体侧面或后面进行插接。
[0095] 一种换装救护车的夹持机构,设置在救护车搭载平面的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夹板2‑1、第一夹板撑杆2‑2、第二夹板撑杆2‑3和撑杆转座
2‑4,两条所述的夹板2‑1平行设置,两条夹板2‑1相对的侧面共同构成夹持机构2的夹口,所
述搭载平面上设置有夹板容纳槽,每个所述的夹板2‑1的底部均竖直设置有至少两根第一
夹板撑杆2‑2,每个第一夹板撑杆2‑2的下端均与一个第二夹板撑杆2‑3的上端铰接连接,每
个第二夹板撑杆2‑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撑杆转座2‑4;
[0096] 所述夹持机构2还包括转座轴2‑5,位于所述夹口两侧相对的两个撑杆转座2‑4分别套接在所述转座轴2‑5的两端,所述的转座轴2‑5为正反牙丝杆,所述所述夹板2‑1的侧面
与夹持块4上对应设置有扣合结构;
[0097] 所述夹持机构2还包括撑杆转筒2‑6,所述撑杆转筒2‑6同轴套接转座轴2‑5上,且撑杆转筒2‑6上沿轴向设置有两个撑杆滑槽,所述的第二夹板撑杆2‑3的中间滑动设置在该
撑杆滑槽内;
[0098] 由夹板2‑1、第一夹板撑杆2‑2和第二夹板撑杆2‑3构成一个连杆结构,用于夹板2‑1的升降,由撑杆转筒2‑6和第二夹板撑杆2‑3构成一个驱动结构,由撑杆转筒2‑6转动,带动
第二夹板撑杆2‑3转动,实现夹板2‑1的升降,由撑杆转筒2‑6上沿轴向设置的两个撑杆滑
槽、第二夹板撑杆2‑3、撑杆转座2‑4和转座轴2‑5共同构成一个夹持结构,用于使夹板2‑1夹
持在夹持块4上;
[0099] 转座轴2‑5和撑杆转筒2‑6单独驱动,在需要夹持时,由撑杆转筒2‑6转动,带动第二夹板撑杆2‑3转动,使夹板2‑1从搭载平面内升高,通过转动转座轴2‑5使两个撑杆转座2‑
4带动两个升高后的夹板2‑1对夹持块4进行夹持。
[0100] 结合图7所示,所述夹持机构2通过夹持驱动机构5驱动,夹持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驱动皮带5‑1、第一皮带轮5‑2、第一皮带滑板5‑3、第一皮带滑座5‑4,第二驱动皮带5‑5、第
二皮带轮5‑6、第二皮带滑板5‑7、第二皮带滑座5‑8、滑座连接柱5‑9、连接柱内轴5‑10、第一
内轴连杆5‑11、第二内轴连杆5‑12、内轴侧杆5‑13、侧杆滑块5‑14和侧杆滑座5‑15,所述第
一皮带轮5‑2套设在转座轴2‑5的端部,所述第一驱动皮带5‑1套设在两个第一皮带轮5‑2
上,两个第一皮带轮5‑2之间的第一驱动皮带5‑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滑板5‑3,第一皮带
滑板5‑3滑动连接在第一皮带滑座5‑4上,第一皮带滑座5‑4固定设置在所述搭载平面内部,
所述第二皮带轮5‑6套设在撑杆转筒2‑6上,所述第二驱动皮带5‑5套设在两个第二皮带轮
5‑6上,两个第二皮带轮5‑6之间的第二驱动皮带5‑5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滑板5‑7,第二
皮带滑板5‑7滑动设置在第二皮带滑座5‑8上,两个第二皮带滑座5‑8之间通过滑座连接柱
5‑9连接,滑座连接柱5‑9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连接柱内轴5‑10,且所述滑座连接柱5‑9上设置
有三个连通至内部连接柱内轴5‑10的内轴开口槽,两个第一内轴连杆5‑11的一端分别穿过
两侧的两个内轴开口槽后与连接柱内轴5‑10固定连接,两个第一内轴连杆5‑11的另一端分
别与一个第二内轴连杆5‑12的一端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内轴连杆5‑12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
第二皮带滑板5‑7转动连接,所述内轴侧杆5‑13的一端穿过中间的内轴开口槽后与连接柱
内轴5‑10固定连接,内轴侧杆5‑13的另一端滑槽连接在侧杆滑块5‑14上,侧杆滑块5‑14滑
动连接在侧杆滑座5‑15上,侧杆滑座5‑15固定设置在所述搭载平面内部。
[0101] 夹持驱动机构5与夹持机构2配合,需要两套驱动结构。
[0102] 第一套由第一驱动皮带5‑1、第一皮带轮5‑2、第一皮带滑板5‑3和第一皮带滑座5‑4构成用于驱动转座轴2‑5转动,第一皮带滑板5‑3端部套接在第一皮带轮5‑2上的第一驱动
皮带5‑1留有足够转座轴2‑5转动的余量,第一皮带滑板5‑3和第一皮带滑座5‑4滑动连接的
结构,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相对于张紧轮的结构,更能够避免第一皮带滑板5‑3两端的第
一驱动皮带5‑1受力不等,保证使两个转座轴2‑5同步转动。
[0103] 第二套由第二驱动皮带5‑5、第二皮带轮5‑6、第二皮带滑板5‑7和第二皮带滑座5‑8构成用于驱动撑杆转筒2‑6转动,与第一套驱动结构的结构相同。
[0104] 区别在于第二套驱动结构设置有由滑座连接柱5‑9、连接柱内轴5‑10、第一内轴连杆5‑11、第二内轴连杆5‑12、内轴侧杆5‑13、侧杆滑块5‑14和侧杆滑座5‑15构成的稳定结
构,结合图8所示,该稳定结构通过将水平运动的驱动,转变为内轴侧杆5‑13的转动,内轴侧
杆5‑13带动连接柱内轴5‑10转动,使固定连接在连接柱内轴5‑10上的第一内轴连杆5‑11转
动,第一内轴连杆5‑11通过第二内轴连杆5‑12推动第二皮带滑板5‑7移动,由于两个第一内
轴连杆5‑11能够同步推动第二皮带滑板5‑7移动,进而保障两个撑杆转筒2‑6同步转动。
[0105] 具体地,结合图9所示,所述驱动机构5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16、第一驱动齿条5‑17、第二驱动电机5‑18和第二驱动齿条5‑1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16通过齿轮与第一驱
动齿条5‑17连接,第一驱动齿条5‑17与所述侧杆滑块5‑14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5‑18通
过齿轮与第二驱动齿条5‑19连接,第二驱动齿条5‑19与所述第一皮带滑板5‑3连接。
[0106] 具体地,结合图9所示,所述驱动机构5还包括:第三驱动皮带5‑20和第四驱动皮带5‑21,所述第三驱动皮带5‑20上串接有第一驱动齿条5‑17,且第三驱动皮带5‑20通过若干
个固定滑轮延伸至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位于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
300内的夹持机构的侧杆滑块5‑14均固定连接至第三驱动皮带5‑20上,所述第四驱动皮带
5‑21上串接有第二驱动齿条5‑19,且第四驱动皮带5‑21通过若干个固定滑轮延伸至侧面固
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位于侧面固定区200和后侧固定区300内的夹持机构的第一皮
带滑板5‑3均固定连接至第四驱动皮带5‑21上。
[0107] 实施例六
[0108]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一公开的一种换装救护车或实施例五公开的一种换装救护车的夹持机构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插接机构设置在救护仓底
部,插接机构设置有升降筒,能够隐藏在救护仓内,使救护仓能够从左右、上方和后方进行
插接,用于固定的卡接爪连接有卡接爪连杆,卡接爪连杆通过滑槽连接在升降筒和固定筒
上,到达插接位置后,通过转动卡接爪连杆使升降筒下降,升降筒下降到搭载平面后,继续
转动卡接爪连杆,卡接爪嵌入固定柱侧面的环形卡槽内实现固定,固定过程只需转动卡接
爪连杆能够实现下降和卡接两个动作。
[0109] 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一种面向换装救护车的插接机构,设置在换装救护车的救护仓底部,该换装救护车的搭载平面上设置有插接区100,所述的插接区100内按矩形阵列设
置有若干固定柱1,且该矩形阵列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相等,所述的固定柱1包括:固定柱体1‑
1和柱帽1‑2,所述固定柱体1‑1的上端与柱帽1‑2的中心固定连接,固定柱体1‑1的下端固定
在所述搭载平面上,所述柱帽1‑2为直径大于所述固定柱体1‑1截面直径的圆帽,且所述柱
帽1‑2延伸至固定柱体1‑1外的下表面、固定柱体1‑1的侧面和搭载平面共同构成环形卡槽;
[0110] 所述救护仓的底部与插接区100对应设置有插接机构3,该插接机构3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内;
[0111] 结合图10所示,所述的插接机构3包括:卡接爪3‑1、升降筒3‑2和楔块3‑3,所述的卡接爪3‑1内侧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环形卡槽的勾爪,卡接爪3‑1的外侧沿圆周方向滑动设
置在升降筒3‑2的内壁上,且卡接爪3‑1的滑动路径上设置有楔块3‑3;
[0112] 通过转动卡接爪3‑1,使卡接爪3‑1贴着升降筒3‑2的侧壁转动,直至滑上楔块3‑3,楔块3‑3向内推动卡接爪3‑1,使卡接爪3‑1底部的勾爪扣合在固定柱1侧面的环形卡槽内。
[0113] 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的插接机构3还包括:固定筒3‑4、驱动筒3‑5、卡接爪连杆3‑6、卡接爪滑槽3‑7、卡接爪导向槽3‑8、限位滑槽3‑9、限位滑块3‑10、卡接爪挡板3‑11和
卡接爪同步弹簧3‑12,所述固定筒3‑4套接在升降筒3‑2的外侧,所述的驱动筒3‑5套接在固
定筒3‑4的外侧,所述的固定筒3‑4固定设置在所述救护仓底部,所述的卡接爪3‑1外侧设置
有卡接爪连杆3‑6,卡接爪连杆3‑6依次穿过设置在升降筒3‑2上的卡接爪滑槽3‑7和设置在
固定筒3‑4上的卡接爪导向槽3‑8后穿过驱动筒3‑5上的卡接爪驱动滑槽,所述卡接爪滑槽
3‑7沿升降筒3‑2的侧壁水平设置,卡接爪导向槽3‑8沿固定筒3‑4的侧壁设置有一段倾斜
段,该倾斜段的下端连接有一段水平段,所述卡接爪驱动滑槽沿所述驱动筒3‑5的侧壁纵向
设置,所述固定筒3‑4上还设置有限位滑槽3‑9,所述升降筒3‑2上与限位滑槽3‑9对应设置
有限位滑块3‑10,所述限位滑槽3‑9与所述卡接爪导向槽3‑8的倾斜段长度相同且平行设
置,所述升降筒3‑2内部设置有卡接爪挡板3‑11,所述卡接爪3‑1与所述卡接爪挡板3‑11相
对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槽,该弹簧槽内设置有卡接爪同步弹簧3‑12,卡接爪同步弹簧3‑12的
一端与卡接爪挡板3‑11固定连接,卡接爪同步弹簧3‑12的另一端与卡接爪3‑1固定连接。
[0114] 在转动卡接爪3‑1时,卡接爪同步弹簧3‑12使卡接爪3‑1与升降筒3‑2能够同步转动,结合图12所示,在卡接爪连杆3‑6带着卡接爪3‑1转动时,卡接爪连杆3‑6沿着固定筒3‑4
上的卡接爪导向槽3‑8的倾斜段滑动,由卡接爪导向槽3‑8的倾斜段推动卡接爪连杆3‑6在
转动的同时向下滑动,使升降筒3‑2下落,升降筒3‑2的下端套接在固定柱1的外侧,此时限
位滑块3‑10滑动至限位滑槽3‑9的底部,在卡接爪连杆3‑6继续转动时,升降筒3‑2与固定筒
3‑4相对固定,卡接爪连杆3‑6继续转动,卡接爪同步弹簧3‑12被拉伸,卡接爪3‑1贴着升降
筒3‑2的侧壁转动,直至滑上楔块3‑3,楔块3‑3向内推动卡接爪3‑1,使卡接爪3‑1底部的勾
爪扣合在固定柱1侧面的环形卡槽内。
[0115] 由于卡接爪3‑1能够随升降筒3‑2上升至救护仓内部,使救护仓底部能够形成一个平面,便于从不同方向滑动至搭载平面;
[0116] 通过驱动筒3‑5驱动卡接爪连杆3‑6转动,即可实现卡接爪3‑1的下降和抓取。
[0117] 具体地,所述卡接爪连杆3‑6包括:外连杆3‑6‑1、内连杆3‑6‑2、复位弹簧3‑6‑3和连杆帽3‑6‑4,所述外连杆3‑6‑1和内连杆3‑6‑2相互套接并通过复位弹簧3‑6‑3连接,外连
杆3‑6‑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连杆帽3‑6‑4。
[0118] 具体地,所述的楔块3‑3内侧前段为向着升降筒3‑2圆心升高的斜面,楔块3‑3内侧后段为距离升降筒3‑2圆心距离不变的表面。
[0119] 具体地,还包括:驱动筒齿轮3‑13、驱动筒齿条3‑14和驱动筒推杆3‑15,所述驱动筒齿轮3‑13套接在驱动筒3‑5外侧,驱动筒齿轮3‑13的外侧与驱动筒齿条3‑14啮合,驱动筒
齿条3‑14与驱动筒推杆3‑15连接。
[012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上实施例中,只要不矛盾的技术方案,都能够进行排列组合,由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高中阶段所学习的排列组合数学知识,穷尽所有排列组合
后的结果,因此这些结果在本申请中不再一一罗列,但应理解为每一种排列组合结果都被
本申请所记载。
[0121]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
利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