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715294.1

文献号 : CN1118517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英俊朱叶梁影陈天丽朱亚红

申请人 : 许昌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梁柱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第一减震垫,设置在下连接部的顶面上;竖板,固定设置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竖板的中间设有贯通槽;横板,穿过贯通槽,且与贯通槽固定连接,两个卡板,相互对称可拆卸设置在第一立柱的上部,位于下连接部的下方;两个斜杆,相互对称,倾斜向上,两个斜杆的下部与两个卡板固定连接;两个托板,对应固定在两个斜杆的顶部,两个第二减震垫,对应固定在两个托板的顶部,两个第二减震垫的高度与第一减震垫的顶面相平齐,这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提高了梁和柱连接结构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部(3),用于对第一横梁(13)的顶部和第二横梁(14)的顶部进行限位;

下连接部(4),可拆卸连接第一立柱(1)的上部,同时对第一横梁(13)的右端和第二横梁(14)的左端进行支撑;

第一减震垫,设置在下连接部(4)的顶面上;

竖板(5),固定设置在上连接部(3)和下连接部(4)之间,竖板(5)的中间设有贯通槽;

横板(6),穿过贯通槽,且与贯通槽固定连接,用于对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前后位置进行限位;

两个卡板(9),相互对称可拆卸设置在第一立柱(1)的上部,位于下连接部(4)的下方;

两个斜杆(15),相互对称,倾斜向上,两个斜杆(15)的下部与两个卡板(9)固定连接;

两个托板(7),对应固定在两个斜杆(15)的顶部,用于对第一横梁(13)的底部和第二横梁(14)的底部进行支撑;

两个第二减震垫(8),对应固定在两个托板(7)的顶部,两个第二减震垫(8)的高度与第一减震垫的顶面相平齐;

所述下连接部(4)为金属套筒,下连接部(4)套设在第一立柱(1)的上部;

所述上连接部(3)为一金属平板,金属平板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横板(6)上对应两个第一通孔处设有两个第三通孔,下连接部(4)上设有两个第四通孔,两个螺栓(16)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将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与第一立柱(1)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上对称设有两个凹槽(12),两个斜杆(15)的下端对应设置在两个凹槽(12)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斜杆(15)的下端套设有减震套,减震套位于凹槽(12)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卡板(9)上设有多个第四通孔,第一立柱(1)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五通孔(10),多个定位销(11)依次穿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将两个卡板(9)和第一立柱(1)固定连接。

说明书 :

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梁柱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建筑的柱和梁连接通常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通过钢筋网连接为一体,然后现场灌注混凝土,这种连接方式,施工周期长,柱和梁之间的抗震性能差,房屋拆迁时,建
筑原材料无法重复利用,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难以处理,造成资源浪费。鉴于此,另一种连
接方式,是通过栓接和焊接实现预制梁和预制柱或者钢制柱和预制梁之间的连接,然而这
种连接方式会造成柱和梁之间的应力过度集中于柱和梁之间的连接节点,导致连接节点受
力大、连接脆弱,大大降低建筑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缩短了使用寿命。
[0003] 如何增强建筑框架结构的稳固性,是目前建筑施工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提高了梁和柱连接结构的安全性。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部,用于对第一横梁的顶部和第二横梁的顶部进行限位;
[0006] 下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一立柱的上部,同时对第一横梁的右端和第二横梁的左端进行支撑;
[0007] 第一减震垫,设置在下连接部的顶面上;
[0008] 竖板,固定设置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竖板的中间设有贯通槽;
[0009] 横板,穿过贯通槽,且与贯通槽固定连接,用于对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前后位置进行限位;
[0010] 两个卡板,相互对称可拆卸设置在第一立柱的上部,位于下连接部的下方;
[0011] 两个斜杆,相互对称,倾斜向上,两个斜杆的下部与两个卡板固定连接;
[0012] 两个托板,对应固定在两个斜杆的顶部,用于对第一横梁的底部和第二横梁的底部进行支撑;
[0013] 两个第二减震垫,对应固定在两个托板的顶部,两个第二减震垫的高度与第一减震垫的顶面相平齐。
[0014] 所述下连接部为金属套筒,下连接部套设在第一立柱的上部。
[0015] 所述上连接部为一金属平板,金属平板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横板上对应两个第一通孔处设有两个第三通孔,下连接部上
设有两个第四通孔,两个螺栓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将第一横
梁和第二横梁与第一立柱固定连接。
[0016] 所述第一立柱上对称设有两个凹槽,两个斜杆的下端对应设置在两个凹槽内。
[0017] 所述两个斜杆的下端套设有减震套,减震套位于凹槽内。
[0018] 所述两个卡板上设有多个第四通孔,第一立柱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五通孔,多个定位销依次穿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将两个卡板和第一立柱固定连接。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 本发明通过下连接部与第一立柱的上部连接,通过固定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的竖板的两侧设置横板对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进行定位和连接,通过两个斜杆和位于斜
杆顶部的两个托板对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了应力集中在第一立柱的
顶部与第一横梁的右端之间以及第一立柱的顶部与第二横梁的左端之间,增强了第一立柱
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稳固性,同时,通过第一减震垫和两个第二减震垫减弱地震
通过第一立柱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震动传递,提高了梁和柱连接结构的安全性,通过
可拆卸连接,在房屋拆迁时,梁和柱能够重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记说明:
[0025] 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上连接部,4‑下连接部,5‑竖板,6‑横板,7‑托板,8‑第二减震垫,9‑卡板,10‑第五通孔,11‑定位销,12‑凹槽,13‑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斜
杆,16‑螺栓,17‑矩形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
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
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8]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梁柱节点连接结构,包括:上连接部3,用于对第一横梁13的顶部和第二横梁14的顶部进行限位;
[0029] 下连接部4,可拆卸连接第一立柱1的上部,同时对第一横梁13的右端和第二横梁14的左端进行支撑;
[0030] 第一减震垫,设置在下连接部4的顶面上;
[0031] 竖板5,固定设置在上连接部3和下连接部4之间,竖板5的中间设有贯通槽;
[0032] 横板6,穿过贯通槽,且与贯通槽固定连接,用于对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前后位置进行限位;
[0033] 两个卡板9,相互对称可拆卸设置在第一立柱1的上部,位于下连接部4的下方;
[0034] 两个斜杆15,相互对称,倾斜向上,两个斜杆15的下部与两个卡板9固定连接;
[0035] 两个托板7,对应固定在两个斜杆15的顶部,用于对第一横梁13的底部和第二横梁14的底部进行支撑;
[0036] 两个第二减震垫8,对应固定在两个托板7的顶部,两个第二减震垫8的高度与第一减震垫的顶面相平齐。
[0037] 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相对端设有与横板6对应的插槽,位于竖板5两侧的横板6对应插入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插槽内,同时通过上连接
部3和下连接部4对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进行限位和支撑,下连接部4同时与第一立柱1
的上部连接,实现第一立柱1与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之间的定位和连接。
[0038] 为了避免应力集中在第一立柱1的顶部、第一横梁13的端部和第二横梁14的端部,通过两个斜杆15和两个托板7对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底部进行支撑,降低第一立柱1
顶部与第一横梁13的右端之间的应力以及第一立柱1的顶部与第二横梁14的左端之间的应
力,增强了第一立柱1与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之间的稳固性。
[0039] 通过第一减震垫和两个第二减震垫8减弱地震通过第一立柱1向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传递,提高了梁和柱结构的安全性。
[0040] 上连接部3、下连接部4、竖板5、横板6、两个卡板9、两个斜杆15和两个托板7均为金属制成,可以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钢板,厚度由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重量和体积决定。
[0041] 第一减震垫和两个第二减震垫8均为防震橡胶垫块。
[0042] 所述第一立柱1、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均为预制件,而且连接均为可拆卸连接,避免房屋拆迁时造成的资源浪费。
[0043] 实施例1
[0044] 为了对第一立柱1进行牢固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下连接部4为金属套筒,下连接部4套设在第一立柱1的上部,为了使得结构稳固,下连接部4的套筒长度为20~30cm。
[0045] 为了进一步对第一立柱1进行固定,在下连接部4和第一立柱1的上部对应处设置通槽,槽口的形状为矩形,通过矩形销17将下连接部4和第一立柱1进行固定。
[0046] 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上连接部3也为一金属套筒,能够对第二立柱2进行连接,适用于人字形房屋顶部的结构的支撑。
[0047] 实施例2
[0048] 为了进一步对第一立柱1、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进行进一步地稳固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上连接部3为一金属平板,金属平板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一通孔,第一横梁13和第
二横梁14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横板6上对应两个第一通孔设有两个第三通孔,下连接部4
上设有两个第四通孔,两个螺栓16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将第
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与第一立柱1固定连接。
[0049] 工作原理:通过两个螺栓16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将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与第一立柱1固定连接,提高了第一立柱与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
梁14之间的稳固性。
[0050] 为了避免两个斜杆15将应力集中在两个卡板9与第一立柱1的连接处,所述第一立柱1上对称设有两个凹槽12,两个斜杆15的下端对应设置在两个凹槽12内。
[0051] 通过第一立柱上设置两个凹槽12,将两个斜杆15的下端设置在凹槽内,降低了两个卡板9上的受到的应力,使得第一立柱1、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和两个斜杆15之间形成
两个三角形结构,提高了第一立柱与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之间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0052] 为了降低地震产生的震动传输,所述两个斜杆15的下端套设有减震套,减震套位于凹槽12内。
[0053] 通过减震套减弱第一立柱1向两个斜杆15传递震动,从而降低了第一横梁13和第二横梁14的震动。
[0054] 减震套为橡胶套。
[0055] 为了方便安装和拆卸卡板9,的所述两个卡板9上设有多个第四通孔,第一立柱1上对应设有多个第五通孔10,多个定位销11依次穿过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将两个卡板9和第
一立柱1固定连接。
[0056] 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通过多个定位销11将两个卡板9与第一立柱1进行连接,安装拆卸方便。
[0057] 两个卡板9均为U型卡板或半圆形卡板,与第一立柱的外形尺寸相匹配。
[0058] 本发明通过下连接部与第一立柱的上部连接,通过位于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的竖板的两侧设置横板对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进行定位和连接,通过两个斜杆和位于斜杆
顶部的两个托板对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了应力集中在第一立柱的顶
部与第一横梁的右端之间以及第一立柱的顶部与第二横梁的左端之间,增强了第一立柱与
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的稳固性,同时,通过第一减震垫和两个第二减震垫减弱地震通
过第一立柱向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震动传递,提高了梁和柱结构的安全性,通过可拆卸
连接,在房屋拆迁时,梁和柱能够重复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0059]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