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640077.0

文献号 : CN11185657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廖宗湖陈硕

申请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摘要 :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从而提高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

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

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

其中,所述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包括:

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区分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

根据所述边界划分断层破碎带,并确定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宽度;

其中,所述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区分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包括:

绘制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

将所述变化曲线中方差值的变化由缓慢增加至快速增加的点确定为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点;

将所述变化曲线中方差值等于所述边界点方差值的另一个点作为另一个边界点,其中,另一个边界点为方差值的变化趋于平缓降低的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断层破碎带包括单核断层破碎带和多核断层破碎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包括:

将目标地层的地震道数据导入petrel软件中;

根据所述petrel软件的输出结果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为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测线与所述断层破碎带具有交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测线之间在所述目标地层中的实际间隔距离为50‑200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条测线上各个测点在所述目标地层中的实际间隔距离为30‑60米。

8.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基线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

测线确定模块,用于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

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

其中,所述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模块包括:区分单元,用于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区分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边界划分断层破碎带,并确定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宽度;

其中,所述区分单元具体用于:绘制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

将所述变化曲线中方差值的变化由缓慢增加至快速增加的点确定为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点;

将所述变化曲线中方差值等于所述边界点方差值的另一个点作为另一个边界点,其中,另一个边界点为方差值的变化趋于平缓降低的点。

说明书 :

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构造地质与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断层破碎带由断层核及断层核周围破碎带组成,断层破碎带的宽度为断层核及其周围破碎带宽度之和。断层破碎带的宽度有大有小,小者仅几厘米,大者达数公里,甚至更
宽,与断层的规模和力学性质有关。断层控制了断块油田的形成及其油气开发,特别是断层
破碎带的组成、厚度、物性和封闭性直接影响剩余油开发的方式,因此油田内部断层破碎带
的识别和描述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和实际问题。
[0003] 断层破碎带的宽度由破碎结构中裂缝频率的分布定义,裂缝发育的程度一般是随离断层核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一般呈线性变化),直到和围岩的变形特征相一致。那么,断层
破碎带的外边缘(破碎带和围岩的边界)可以视为裂缝发育的程度下降到一定的值(背景
值)的位置。这种基于裂缝密度来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研究方法为定量地识别断层破碎带
的区域提供了有用的思路,在很多涉及断层破碎带的宽度的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例
如,Brogi(Brogi A.Fault zone architecture and permeability features in 
siliceous sedimentary rocks:Insights from the Rapolano geothermal area
(Northern Apennines,Italy)[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08,30(2):237‑
256)和Kristensen(Kristensen T B,RotevatnA,Peacock D C P,et al.Structure and 
flow properties of syn‑rift border faults:The interplay between fault damage 
and fault‑related chemical alteration(Dombjerg Fault,Wollaston Forland,NE 
Greenland)[J].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16,92:99‑115)等人通过断层裂缝发
育程度的变化情况量化了破碎带的宽度,发现断层两盘的破碎带区域呈现不对称性,不仅
破碎带的宽度不相同,破碎强度也不一致。
[0004] 然而,断层破碎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三维破碎带结构,其宽度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基于裂缝密度的量化方式,往往是选择一条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基
线,然后测量其裂缝密度的统计情况,但是这种量化结果确切的说并不能是该断层的破碎
带宽度,它既没有体现断层破碎带在横向上的宽度变化,也没体现其在纵向上的宽度变化。
[0005] 由于断层破碎带为一个高应变区域,其结构特征十分复杂,基于裂缝密度来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研究方法不能准确地体现断裂破碎带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

发明内容

[0006]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及装置,以提高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的准确性。
[0007]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
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以所述基线
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
测点;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基线确定模块,用于将所述平
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
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测线确定模块,用于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
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模
块,用于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
[0009]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
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
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根据每条测
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本说明书实施例提
供的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利用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由于方差属
性能够很好的体现断裂破碎带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且方差属性值是由地震数据中计算得
到,提高了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说明书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0012]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方差属性获取原理的示意图;
[0013] 图3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包括单核断层破碎带的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0014] 图3b为本说明书实施例包括多核断层破碎带的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0015] 图4a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目标地层中包含单核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下,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
[0016] 图4b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目标地层中包含多核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下,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
[0017]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某地区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0018]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某地区包含单核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下,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
[0019]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某地区包含多核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下,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
[0020]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
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0022] 随着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通过地球物理数据可以使地下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等信息以类似于地表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和分析。地震属性作为地震数据的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测量、计算或者其他方式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基本的地震数据类型是振幅,而地震
属性可以获得隐藏在地震数据中的信息,揭示在振幅数据中不易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提高
地层的地质解释能力。目前前人已经定义了不少对断层和裂缝表征十分有用的地震属性,
比如倾角和方位角属性、曲率属性、相干属性、方差属性、相似属性等。这些属性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地下地质体的几何和构造特征,比如地震事件的形状、角度和连续性,因此可以广泛
应用于地震数据中的地质构造解释,比如断层、褶皱、裂缝网络等。在属性分析中,没有一个
属性是可以绝对正确并有效地对地下的复杂构造进行成像,因此选择正确合适的属性对地
下构造进行综合分析十分重要。
[0023] 断层破碎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三维破碎带结构,其宽度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会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基于裂缝密度的量化方式,往往是选择一条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基线,然后
测量其裂缝密度的统计情况,但是这种量化结果确切的说并不能是该断层的破碎带宽度,
它既没有体现断层破碎带在横向上的宽度变化,也没体现其在纵向上的宽度变化。由于断
层破碎带为一个高应变区域,其结构特征十分复杂,基于裂缝密度来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
研究方法不能准确地体现断裂破碎带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考虑到如果选择合适的地震属
性来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则有望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裂缝密度的量化方式来确定断层破
碎带宽度的准确性不高的问题。
[0024]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地震的方差属性来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地震的方差属性是假设在均匀连续的地层当中,相邻地震道反射波的波形相似;而有断层、裂缝发
育或岩性突变等情况造成地层不均匀、不连续时地震波形具有差异性,通过检测这种差异
性达到提取断层等特殊构造发育信息。方差体技术的具体的运算方法是根据不同的对象选
择合适的时窗长度和采样间隔,然后计算出样点与时窗内相邻地震道的振幅均值,进而求
出方差值,最后经过加权归一化处理将方差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落差较大
(大于5m)的断层在常规地震振幅剖面上可以呈现出明显的同相轴错断、扭曲、杂乱等特征,
较容易识别。但是落差较小的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信息不够突出,此时运用方差技术可
将地震资料中较弱的断层信息进行放大,以检测到小断层的发育情况。所以方差属性相较
于其它属性对断层更敏感,可以解释小断层的发育情况,而且对特殊地质体的边界和几何
形态表征更清晰。
[0025]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由于方差属性能够很好的体现断裂破碎带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且方差属性值可以由地震数据计算得到,因此如果选择方差属性来量化断层破碎带
宽度,可以提高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的准确性。基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断层破碎带宽
度的确定方法。
[0026]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所述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27] S110: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0028]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方差主要是用来衡量某一组随机变量偏离其平均值的情况,可以用来表征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设有一组数据:x1、x2…xi…xn,其平均值为 则该
2
组数据的方差D 的具体计算方法如公式(1)所示。由公式(1)易知若此组数据越离散(差异
大),则方差值越大,反之越小。
[0029]
[0030]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地震的方差属性是基于方差发展而来的检测地层不连续性的一种技术。若反射界面发育有断层、裂缝、溶洞等异常的地质构造,相邻地震道之间的波
形理论上就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方差属性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计算这些地震道波形之间方
差来形容道与道之间的差异程度。
[0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方差属性的获取过程如下: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道数据,选定合适的时窗长度和采样间隔(例如,采样间隔1ms,时窗长度30ms);然后以当前采样点为中心,
按照采样间隔在其上下均取二分之一时窗长度的采样点,即当前采样点在剖面上位于一个
时窗长度的中心位置(如图2所示);计算每个时窗长度内各地震道内采样点的振幅平均值;
基于该振幅平均值算出各地震道在所选时窗长度内的方差之和;加权归一化处理后的单个
采样点的方差值,加权函数通常为三角函数,其目的是将方差值控制在0到1之间。其中,各
地震道采样点方差和加权归一化处理后的各地震道采样点方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0032]
[0033]
[0034] w=sinθ(0°≤θ≤90°)       (4)
[0035] 其中, 为采样点方差, 为加权归一化处理后的采样点方差,ui为第i地震道的振幅值,为所有地震道的振幅平均值,L为时窗长度,T为计算方差时涉及的相邻地震道
数,j和t分别表示不同的采样点,w为加权函数,wj‑t为某个时窗内某采样点的三角加权函
数,其中0≤wj‑t≤1。
[0036]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公式(2)‑(4)计算出目标地层每个采样点的方差值,最终得到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可以展示出断层的分布形态和变
化趋势。
[0037]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地震道数据量较大,且方差属性的计算复杂,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计算目标地层的方差属性,从而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具体的,可以使用
petrel软件,将目标地层的地震道数据导入petrel软件中;根据所述petrel软件的输出结
果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其中,所述petrel软件是由Schlumberger公司开发的,
以三维地质模型为中心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平台,属于地球物理专业软件。
[003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断层破碎带由断层核及断层核周围的破碎带组成,一个断层破碎带可以包括单个断层核,也可以包括多个断层核。其中,若断层破碎带包括单个断层
核,则该断层破碎带为单核断层破碎带;若断层破碎带包括多个断层核,则该断层破碎带为
多核断层破碎带。如图3a和图3b所示,图3a和图3b为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其中,图
3a表示目标地层包括单核断层破碎带,图3b表示目标地层包括多核断层破碎带。当然,目标
地层也可以同时包括单核断层破碎带和多核断层破碎带。
[0039] S120: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
[004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线可以起到固定测线作用,所述预设值可以为0‑0.1之间。
[00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所述基线所在的位置各个点的方差值为0‑0.1之间。
[0042] S130: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可以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所述每条测线与所述断层破碎带具有交点。
[004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每条测线的长度相同,每条测线的长度至少为两倍的基线至断层破碎带的距离。
[0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测线之间在所述目标地层中的实际间隔距离为50‑200米。
[0046]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测线上各个测点在所述目标地层中的实际间隔距离为30‑60米。
[0047] S140: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
[0048]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在断层破碎带区域,构造变形越强烈的地方,相邻地震道道之间的波形差异大,方差高,围岩区域构造形变不明显,相邻地震道道之间的波形差异小,
方差低。因此,如果测线上各个测点之间的方差值变化不大,且接近于0,则说明各个测点所
在的区域为围岩区域;如果测线上各个测点之间的方差值变化较大,则说明各个测点处于
围岩与断层破碎带的边界区域;如果测线上各个测点之间的方差值变化不大,且接近于1,
则说明各个测点所在的区域为断层破碎带区域。因此,可以找出围岩与断层破碎带的两个
边界区域,即可根据这两个边界区域确定断层破碎带的宽度。
[0049] 具体的,所述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0050] S141: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区分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
[005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以测点离基线的距离作为横坐标,测点的方差值作为纵坐标,绘制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如图4a和图4b所示,其
中,图4a为目标地层中包含单核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下,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
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图4b为目标地层中包含多核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下,每条测线上测
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可以将各个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中,方差值的变化由缓慢增加至快速增加的点作为围岩和断层破碎
带的边界点,该点对应的方差值为方差边界值。将所述变化曲线中,另一个方差值等于方差
边界值的点作为另一个边界点。其中,另一个边界点为方差值的变化趋于平缓降低的点。将
两个边界点所在的位置确定为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
[0053] S142:根据所述边界划分断层破碎带,并确定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宽度。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S141确定的两个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可知,在两个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之间为断层破碎带,可以根据两个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之间的
距离确定为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宽度。
[0055]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可以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
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
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
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断层破碎带
宽度的确定方法,通过利用方差属性值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由于方差属性能够很好的体
现断裂破碎带在三维空间上的变化,且方差属性值是由地震数据中计算得到,提高了断层
破碎带宽度确定的准确性。
[0056] 下面结合图5‑图7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0057] 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方差属性图,从图5可以看出,该地区主要断层破碎带的断层核表现出明显的多核特征,且多个断层核之间也表现出断开、交叉、扭曲等复杂的结构,部
分次生小断层表现为单断层核形态。如图5,这里仅选择局部断层核形态较清晰的部分进行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方法量化断层破碎带宽度。其中L1‑L5为单
核断层破碎带的测线,L6‑L8为多核断层破碎带的测线,每条测线上测点的间隔距离为50m。
[0058]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绘制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如图6和图7所示。从图6和图7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单核断层破碎带每条测线上
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单峰特征,而多核断层破碎带
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多峰特征,且越位
于正中心,方差峰值相对而言越高。理论上高峰值的个数代表断层核的个数。随着离破碎最
严重的区域(峰值区)距离增加,破碎强度逐渐减弱(方差值逐渐降低)。
[0059]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量化断层破碎带的宽度的过程中,断层破碎带和围岩的方差边界值的确定尤为重要。因整个工区主要断层带周围干扰较多,不宜选择过低方差边
界值进行量化,从图6可以看出,a点为单核断层破碎带的各个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
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中,方差值的变化由缓慢增加至快速增加的点作为围岩和断层破
碎带的边界点,该点对应的方差值0.2为方差边界值,b点为另一个方差值等于方差边界值
的点作为另一个边界点,且b点为方差值的变化趋于平缓降低的点。将a点和b点的距离确定
为单核断层破碎带宽度,为125m。从图7可以看出,c点为多核断层破碎带的各个测线上测点
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曲线中,方差值的变化由缓慢增加至快速增加的点作
为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点,该点对应的方差值0.2为方差边界值,d点为另一个方差值
等于方差边界值的点作为另一个边界点,且d点为方差值的变化趋于平缓降低的点。将c点
和d点的距离确定为单核断层破碎带宽度,为1000m。
[0060] 参阅图8,在软件层面上,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断层破碎带宽度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的结构模块。
[0061]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目标地层的平面方差属性图;
[0062] 基线确定模块820,用于将所述平面方差属性图中,断层破碎带外方差值为预设值的位置作为基线位置;所述基线平行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延伸方向;
[0063] 测线确定模块830,用于以所述基线为起点作多条垂直于所述断层破碎带的测线;其中,每条测线上包括多个间隔距离相等的测点;
[0064] 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模块840,用于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确定断层破碎带宽度。
[0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断层破碎带宽度确定模块可以包括:区分单元,用于根据每条测线上测点的方差值随测点至基线的距离的变化区分围岩和断层破碎带的边界;划分单
元,用于根据所述边界划分断层破碎带,并确定所述断层破碎带的宽度。
[0066]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
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和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
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0067]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文件之后,可以无需创造性劳动想到将本说明书列举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也在本说明书公开和保护的范围内。
[0068]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
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
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
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
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
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
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
(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
(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
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
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0069]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
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
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
设备的组合。
[0070]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
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
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
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
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0071]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
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
的部分说明即可。
[0072] 本说明书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
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
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0073]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
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
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
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0074]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说明书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
说明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