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91305.4

文献号 : CN1118688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若田邦治家根田刚士

申请人 : 夏普株式会社

摘要 :

多个开关元件(201)分别单独设置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与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之间,向对应的高电源电压布线(VH)输入高电源电压。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

卷曲机构,其使所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

多个扫描信号线,其在与所述显示部从所述卷曲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多个数据信号线,其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将与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至所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所述电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所述显示部中的除去所述卷曲区域之外的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所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所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部,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

端子部,其设置于所述末端部,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所述端子部侧,并且分支为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

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中的与所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且分支为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以及多个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且向对应的所述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所述高电源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所述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共用地连接于所述多个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

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

卷曲机构,其使所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

多个扫描信号线,其在与所述显示部从所述卷曲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多个数据信号线,其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将与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至所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所述电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所述显示部中的除去所述卷曲区域之外的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所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所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部,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

端子部,其设置于所述末端部,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所述端子部侧,并且分支为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

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中的与所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且分支为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

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并且与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连接;

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中的与所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相反一侧,并且与所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向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输入所述高电源电压;以及第二开关元件,其设置于所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向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输入所述高电源电压。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

卷曲机构,其使所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

多个扫描信号线,其在与所述显示部从所述卷曲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多个数据信号线,其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将与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至对应的所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所述电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所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所述显示部中的除去所述卷曲区域之外的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所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所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部,所述显示装置还具备:

端子部,其设置于所述末端部,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所述第二电极;

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所述端子部侧,并且分支为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

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中的与所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且分支为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以及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并且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交叉;

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所述边框区域中的与所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相反一侧;

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交叉,并且从所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所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

多个第一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所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并向对应的所述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所述高电源电压;以及多个第二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所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并向对应的所述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所述高电源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所述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并且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分别一对一地对应,所述多个第一开关元件各自的控制端子单独地连接于对应的任一个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

所述多个第二开关元件各自的控制端子单独地连接于对应的任一个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所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仅对所述扫描信号线中的与所述非卷曲区域所含的所述像素电路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输入有扫描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其与所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并且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分别一对一地对应;以及

位置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非卷曲区域,仅对所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中的与所述非卷曲区域所含的所述像素电路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输入有发光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所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仅对所述数据信号线中的与所述非卷曲区域所含的所述像素电路对应的数据信号线输入有所述模拟电压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位置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非卷曲区域;和显示控制部,其控制所述显示部,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所述位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决定所述像素电路中的成为供信号输入的对象的像素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部基于从所述卷曲机构拉出的所述非卷曲区域的长度和显示于所述显示部的图像的纵横比,决定所述非卷曲区域中显示所述图像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所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并控制为,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卷曲机构的情况下,使影像仅显示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非卷曲区域,并且不使电流在所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所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流动。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所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并控制为,在所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卷曲机构的情况下,使影像仅显示于所述显示区域中的所述非卷曲区域,并且不使电流在所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所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以及所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所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流动。

说明书 :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备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的显示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活用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的显示部(例:EL(Electro Luminescence)显示器)而显示图像的技术。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能够卷曲的显示
部的没有卷曲的部分(非卷曲区域)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日本特开2016‑218326号(2016年12月22日公开)”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显示部的卷曲的部分(卷曲区域)与非卷曲区域相比散热面积小。因此,当在卷曲区域流过电流的情况下,卷曲区域的温度上升,显示装置可能会劣化。
[0008]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9]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卷曲机构,其使上
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多个扫描信号
线,其在与上述显示部从上述卷曲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多个数据信号线,其
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将与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
至上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上述电光元件
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上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
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上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上述显示
部中的除去上述卷曲区域之外的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上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
上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部,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末端部,
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
上述第二电极;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上述端子部
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
中的与上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以及多个开关元件,其
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且向对应的上述
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上述高电源电压。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卷曲机构,其使上
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多个扫描信号
线,其在与上述显示部从上述卷曲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多个数据信号线,其
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将与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
至上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上述电光元件
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上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
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上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上述显示
部中的除去上述卷曲区域之外的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上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
上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部,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末端部,
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
上述第二电极;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上述端子部
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
中的与上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并且与上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
干布线连接;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中的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
干布线相反一侧,并且与上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连
接;第一开关元件,其设置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向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输入上述高电源电压;以及第二开关元件,其设置于上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向
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输入上述高电源电压。
[0011]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卷曲机构,其
使上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多个扫描
信号线,其在与上述显示部从上述卷曲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多个数据信号
线,其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将与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
号输入至对应的上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
上述电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个上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上述第
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上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
管,将上述显示部中的除去上述卷曲区域之外的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上述卷曲
机构相反一侧的上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部,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端子部,其设置
于上述末端部,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
电源电压输入至上述第二电极;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
中的上述端子部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
于上述边框区域中的与上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三
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并且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交叉;第四高电
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中的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相反一侧;多个
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交叉,并且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
布线以及上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支;多个第一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三高
电源电压干布线与上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并向对应的上述交叉高电源电压布
线输入上述高电源电压;以及多个第二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上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与上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并向对应的上述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上述高
电源电压。
[0012] 发明效果
[0013] 根据本发明的各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能够防止与卷曲区域的温度上升相伴的显示装置的劣化。

附图说明

[0014] 图1的(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部没有卷曲的状态的立体图,(b)是表示该显示部的一部分卷曲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 图2是概略地示出显示部的结构的图。
[0016] 图3的(a)~(c)分别是用于对边缘部进行说明的图。
[0017] 图4的(a)是概略地表示从侧面观察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侧视图,(b)是(a)的区域DD1的放大图。
[0018]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功能框图。
[0019]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0020] 图7是表示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结构的剖视图。
[0021] 图8是表示像素电路的结构例的电路图。
[0022] 图9是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
[0023] 图10的(a)以及(b)分别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显示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4] 图11是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
[0025] 图12是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
[0026]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
[0027] 图14是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
[0028] 图15是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第一实施方式〕
[0030] 以下,基于图1~图10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在两面具备具有柔软性的显示部(例:EL显示器)的显示装置1进行叙述。以下,为了方便说
明,为了区别两个显示部,也将这两个显示部分别称为显示部2f、2r。另外,在不需要区别两
个显示部2f、2r的情况下,将该显示部总称为显示部2。
[0031] 此外,以下所述的各附图示出显示装置1的各种构件,但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无关的构件,省略说明。也可以将这些省略说明的构件理解为与公知的构件相同的构件。另外,
各附图的目的在于概略地说明各构件的形状、构造以及位置关系,请注意其不一定按比例
描绘。
[0032] (显示装置1的概要)
[0033] 首先,参照图1,对显示装置1的概要进行叙述。图1的(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显示部2没有卷曲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的(b)是表示显示部2的一部分卷
曲的状态的立体图。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部2f、2r、卷曲机构110f、110r以及保护构件120f、
120r。卷曲机构110f、110r分别具备连杆构件111f、111r(例:缩放连杆)。也可以将卷曲机构
110f、110r总称为卷曲机构110(参照后述的图5)。
[0034] 此外,卷曲机构110f、连杆构件111f以及保护构件120f是相对于显示部2f设置的构件。另外,卷曲机构110r、连杆构件111r以及保护构件120r是相对于显示部2r设置的构
件。
[0035] 在以下的说明中,除去特别需要的情况之外,仅对卷曲机构110f、连杆构件111f以及保护构件120f进行叙述。关于卷曲机构110r、连杆构件111r以及保护构件120r各自的功
能,由于是与卷曲机构110f、连杆构件111f以及保护构件120f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关于
这一点,对于附有相同的脚标“f”以及“r”的其他的后述的构件(例:图5的位置传感器50f、
50r)也相同。
[0036] 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处于后述的非卷曲状态的显示部2f(换句话说,以下所述的图1的(a)所示的显示部2f)的长边方向称为Z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Z方向的负的方
向设为下方向。另外,也将Z方向的正的方向称为上方向。也可以将Z方向称为高度方向(上
下方向)。Z方向可以是铅垂方向,或者也可以是水平方向(与铅垂方向垂直的方向)。
[0037] 另外,将处于非卷曲状态的显示部2f的短边方向称为Y方向。也可以将Y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另外,将与Y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X方向。也可以将X方向称为深度方
向。
[0038] 显示部2f(第一显示部)是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的显示部。显示部2f也可以是公知的EL显示器(例:有机EL显示器)。更具体而言,显示部2f以能够卷曲的方式形成为片状
(薄片状)。
[0039] 将显示部2f的设置有有效区域(显示区域)的一侧(图1的X轴的负方向的一侧)称为显示部2f的正面侧。另外,将显示部2f的与正面侧相反的一侧称为显示部2f的背面侧。显
示部2f向面对显示部2f的正面侧的用户(观看者)显示(示出)图像。
[0040] 显示部2r(第二显示部)在与显示部2f相反一侧设置有有效区域。将显示部2r的设置有有效区域的一侧(图1的X轴的正方向的一侧)称为显示部2r的正面侧。另外,将显示部
2r的与正面侧相反的一侧称为显示部2r的背面侧。显示部2r向面对显示部2r的正面侧的用
户显示图像。
[0041] 在如图1那样设置了显示部2f、2r的情况下,显示部2r的正面侧位于显示部2f的背面侧。另外,显示部2r的背面侧位于显示部2f的正面侧。因此,显示装置1能够分别在图1的X
轴的负方向的一侧以及正方向的一侧显示图像。显示装置1也可以用作例如双面标牌。
[0042] 卷曲机构110f是用于使显示部2f上卷(卷起来、卷绕)的机构。卷曲机构110f通过使连杆构件111f的高度方向的长度H减少,将显示部2f上卷。另外,卷曲机构110f通过使长
度H增加,从而将后述的非卷曲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向卷曲机构110f的外部拉出(送出)。卷曲
机构110f具备用于使连杆构件111f动作的未图示的驱动部(例:马达)。连杆构件111f的构
造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说明。
[004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例示出向卷曲机构110f的下方向(例:铅垂方向)拉出显示部2f(非卷曲区域)的情况。不过,卷曲机构110f拉出显示部2f的方向没有特别
限定。该方向例如也可以是与铅垂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可以是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方向(水平
方向)。
[0044] 图1的(a)是表示显示部2f没有卷曲的状态(非卷曲状态)的立体图。此处,将显示部2f的Z方向的自然长度称为长度L0(最大长度)。另外,将从卷曲机构110f(更具体而言卷
曲机构110f的下端)至显示部2f的下端为止的高度方向的长度称为长度La(露出长度)。在
非卷曲状态下,La=L0。
[0045] 卷曲机构110f通过使连杆构件111f动作,使长度H与长度L0相等,从而使显示部2f以最大限度下卷。换句话说,卷曲机构110f使La增加至L0,使显示部2f成为非卷曲状态。
[0046] 以下,将显示部2f的没有卷曲的部分(以长度La向卷曲机构110f的下方垂下的部分)称为非卷曲区域。在非卷曲状态下,显示部2f整体成为非卷曲区域。在非卷曲状态下,显
示部2f整体作为能够供用户视认图像的区域(视认区域),向该用户提供。
[0047] 图1的(b)是表示显示部2f的一部分卷曲的状态(局部卷曲状态)的立体图。卷曲机构110f通过使连杆构件111f动作,从而使长度La比长度L0短。换句话说,卷曲机构110f使显
示部2f上卷,使该显示部2f成为一部分卷曲状态。
[0048] 在局部卷曲状态下,将显示部2f的卷曲的部分称为卷曲区域。在局部卷曲状态下,显示部2f的卷曲区域收纳于卷曲机构110f的内部。若将显示部2f的卷曲区域的长度设为Lb
(非露出长度、收纳长度),则Lb=L0‑La。在局部卷曲状态下,0<Lb<L0。此外,在上述的非
卷曲状态下,Lb=0。
[0049] 在局部卷曲状态下,显示部2f的卷曲区域成为用户无法视认图像的区域(非视认区域)。换句话说,从显示部2f的整体除去卷曲区域之外的区域亦即非卷曲区域作为视认区
域向用户提供。如后述那样,显示装置1在局部卷曲状态下仅在显示部2f的非卷曲区域显示
图像。
[0050] 保护构件120f是由玻璃或者树脂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的板状的构件。设置保护构件120f,以保护该显示部2f,而不损害观看显示于显示部2f的图像的用户的可视性。通过设
置有保护构件120f,从而能够防止例如用户手摸显示部2f。
[0051] 图2是概略地表示显示部2的结构的图。图2中,为了方便说明,仅示出处于非卷曲状态的显示部2f。另外,图2中,省略连杆构件111f以及保护构件120f的图示。如图2所示那
样,显示部2f在下端具备边缘部130f(末端部)。边缘部130f是位于与卷曲机构110f相反一
侧的非卷曲区域的端部。
[0052] 如后述的图4的(a)所示那样,在显示部2f的边缘部130f设置有端子部40f。另外,如图4的(b)所示那样,在显示部2r设置有与边缘部130f相同的边缘部130r(末端部)。并且,
在边缘部130r的U字端部设置有与端子部40f相同的端子部40r。也可以将边缘部130f、130r
以及端子部40f、40r分别总称为边缘部130(末端部)以及端子部40。设置于边缘部130的端
子部40也可以作为用于显示装置1接受来自外部的信号的输入的端子而使用。
[0053] 图3的(a)~(c)分别是用于对边缘部130(末端部)进行说明的图。如图3的(a)所示那样,边缘部130具备主端部131h以及侧端部131s。
[0054] 主端部131h是边缘部130中的与Y方向(后述的第二方向、行方向)平行的部分。侧端部131s是边缘部130中的与Z方向(后述的第一方向、列方向)平行的部分。在显示部2中,
在一个主端部131h的侧方设置有与该主端部131h连结的两个侧端部131s。
[0055] 如图3的(b)所示,边缘部130也可以通过主端部131h与沿Z方向延伸的布线LN电连接。通过设置有主端部131h,从而能够使端子部40与沿Z方向延伸的布线LN电连接。
[0056] 另外,如图3的(c)所示,边缘部130也可以通过侧端部131s与沿Y方向延伸的布线LN电连接。通过设置有侧端部131s,也能够使端子部40与沿Y方向延伸的布线LN电连接。
[0057] 图4的(a)是概略地表示从侧面观察图1的显示装置1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区域DD1(包含显示部2f、2r的下端附近的区域)的放大图。如图4的(b)
所示那样,在边缘部130f设置有端子部40f。具体而言,边缘部130f具有:以从显示部2f的正
面侧朝向背面侧并且从下侧朝向上侧的方式弯曲的大致U字状的端部(以下,U字端部)。端
子部40f在边缘部130f的该端部设置。
[0058] 通过这样设置端子部40f,从而端子部40f不会被位于显示装置1的近前侧的用户(观看显示于显示部2f的图像的用户)视认。因此,在设置了端子部40f的情况下,也能够维
持显示部2f的显示品质。在边缘部130f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使端子部40f与其他构件连接的
布线部2fl。
[0059] 如上述那样,在显示部2r的下端设置有与边缘部130f相同的边缘部130r。并且,在边缘部130r的U字端部设置有与端子部40f相同的端子部40r。在边缘部130r的内部设置有
与布线部2fl相同的布线部2rl。
[0060] (显示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
[0061] 图5是表示显示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功能框图。显示装置1还具备位置传感器50f、50r、电源电路60、存储部70以及控制部150。也可以将位置传感器50f、50r总称为位
置传感器50。
[0062] 位置传感器50是用于对显示部2的非卷曲区域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位置传感器50例如也可以是静电电容式传感器(例:触摸传感器),或者也可以是光学传感器。在使用光学
传感器作为位置传感器5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后述的发光元件ES(电光元件)用作该光学传
感器的受光元件。
[0063] 如后述的图6等所示那样,在显示部2,沿着Z方向(第一方向、行方向)规则地配置有多个位置传感器50。不过,也可以在显示部2的外部设置位置传感器50。
[0064] 电源电路60向显示装置1的各部分供给电力。如以下所述那样,电源电路60分别向后述的多个像素电路PX供给电压。
[0065] 控制部150总体控制显示装置1的各部分。控制部150的功能也可以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执行存储于存储部70的程序来实现。存储部70对控制部150执
行的各种程序以及由程序使用的数据进行储存。
[0066] 控制部150具备显示控制部151以及卷曲控制部152。卷曲控制部152控制卷曲机构110的动作。卷曲控制部152也可以例如根据用户的输入操作使卷曲机构110的驱动部动作,
使上述的长度H(换言之,长度Lb)变化。由此,能够如用户所希望的那样,任意变更上述的长
度La。换句话说,能够任意变更非卷曲区域(视认区域)的尺寸。
[0067] 此外,优选地,用户对显示装置1的输入操作通过使用了遥控器等的无线通信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在显示装置1设置输入部,因此能够提高显示装置1的设计性。不
过,也可以在显示装置1设置输入部。
[0068] 显示控制部151控制显示部2的动作。显示控制部151也可以基于位置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仅在显示部2的非卷曲区域显示图像。对基于显示控制部151的显示部2的显示控
制的例子将后述。
[0069] (显示装置1的详细结构)
[0070] 图6是表示显示装置1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显示装置1还具备多个像素电路PX。像素电路PX是显示部2的一个像素的量的像素电路。与该显示部2的像素数相等的数量的多个
像素电路PX在空间上规则正确地排列于显示部2。
[0071] 各像素电路PX包括发光元件ES。发光元件ES是用于使与像素电路PX对应的像素点亮的光源。发光元件ES是通过电流控制亮度或者透过率的电光元件。作为电流控制型的电
光元件的例子,可举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发光
二极管、或者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0072] 例如,OLED具有:第一电极(例:阳极)、形成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例:阴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通过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施加发光层的阈值以
上的电压,能够在发光层流动驱动电流(有源电流),使该发光层发光。
[0073] 因此,显示部2只要是具备具有柔软性且能够弯曲的发光元件ES(电光元件)的显示装置,则没有特别限定。显示部2也可以是具备OLED的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
致发光)显示器或者具备无机发光二极管的无机EL显示器。这样,显示部2也可以是EL显示
器。或者,显示部2也可以是具备QLED的QLED显示器。
[0074] 显示部2具有显示区域DA和包围显示区域DA的边框区域DB。端子部40在边框区域DB中的、显示装置1的非卷曲区域的末端部设置。
[0075] 显示装置1还具备:一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一对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63、多个扫描信号线SC、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以及多个数据信号
线DL。
[0076] 一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中的一方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显示区域DA的左侧设置,另一方在边框区域DB中的显示区域DA的右侧设置。多个扫描信号线SC在与显示
装置1从卷曲机构110被拉出的Z方向交叉的Y方向上延伸。多个扫描信号线SC彼此平行地配
置。各扫描信号线SC在显示区域DA中与一行的量的像素电路PX电连接。多个扫描信号线SC
的一端均与一方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电连接。多个扫描信号线SC的另一端均与另一方
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电连接。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通过对多个扫描信号线SC输入
扫描信号而驱动多个扫描信号线SC。各扫描信号线SC将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输入的扫
描信号向与扫描信号线SC电连接的像素电路PX输入。
[0077] 一对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中的一方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一方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的左侧设置,另一方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另一方的扫描信号
线驱动电路61的右侧设置。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与多个扫描信号线SC平行,并且多个发
光控制信号线EM彼此平行地配置。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与多个扫描信号线SC一对一地对
应。各发光控制信号线EM在显示区域DA中与一行的量的像素电路PX电连接。多个发光控制
信号线EM的一端均与一方的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电连接。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的
另一端均与另一方的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电连接。各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通
过对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输入发光控制信号而驱动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各发光控制
信号线EM将从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输入的发光控制信号向与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
连接的像素电路PX输入。
[0078]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63设置于显示部2的外部,并且与在显示装置1的边框区域DB设置的端子部40电连接。多个数据信号线DL分别与多个扫描信号线SC交叉,并且多个数据
信号线DL彼此平行地配置。在显示区域DA中在一个扫描信号线SC和一个数据信号线DL交叉
的位置设置有一个像素电路PX。多个数据信号线DL的一端均与端子部40电连接。数据信号
线驱动电路63通过经由端子部40向多个数据信号线DL输入数据信号而驱动多个数据信号
线DL。数据信号是与显示于显示部2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各数据信号线DL将从数据
信号线驱动电路63输入的数据信号向与数据信号线DL电连接的像素电路PX输入。
[0079] 显示装置1还具备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以及低电源电压干布
线90。
[0080] 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端子部40侧设置,分支为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从Y方向上的显示区域DA的一端侧至另
一端侧沿Y方向延伸。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的一端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一端
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的一端电连接。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的一
部分形成于后述的平坦化膜21的狭缝。
[0081] 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端子部40的相反一侧(卷曲机构110侧)设置,并分支为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从Y方向上
的显示区域DA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沿Y方向延伸。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的一端与第三
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另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的另一端电连
接。
[0082] 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侧设置。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从Z方向上的显示区域DA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沿Z方向延
伸。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一端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的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
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的一端电连接。
[0083] 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侧设置。换言之,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的与第三高电源电
压干布线83相反一侧设置。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从Z方向上的显示区域DA的一端侧至
另一端侧沿Z方向延伸。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的一端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的另
一端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的另一端电连接。
[0084] 如图6所示,由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构成的一个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包围显示部2
的显示区域DA的方式设置于边框区域DB。
[0085] 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与多个数据信号线DL平行,并且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彼此平行地配置。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与多个数据信号线DL一对一地对应。各高电源电压
布线VH分别在显示区域DA中与沿Z方向配置的一行的量的多个像素电路PX电连接。多个高
电源电压布线VH的一端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82电连接。换言之,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分支,并且也从第
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分支。
[0086] 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设置为包围显示区域DA。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均与端子部40电连接。电源电路60通过端子部40将低电源
电压VSS输入至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详情将后述,但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与像素电路PX所
含的发光元件ES的阴极25电连接。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是用于向阴极25输入低电源电压
VSS的布线。
[0087] (显示区域DA的剖面结构)
[0088] 图7是表示显示部2的显示区域DA的结构的剖视图。以下,“同层”是指在相同的工序(成膜工序)中形成,“下层”是指在比比较对象的层靠前的工序中形成,“上层”是指在比
比较对象的层靠后的工序中形成。
[0089] 如图7所示,显示部2是朝向上方发光的顶部发光型,且从下侧依次具备下表面膜10、树脂层12、阻挡层3(底涂层)、TFT层4、发光元件层5、密封层6以及功能膜39。
[0090] 作为树脂层12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酰亚胺等。也能够将树脂层12的部分由两层树脂膜(例如聚酰亚胺膜)以及被它们夹着的无机绝缘膜来置换。
[0091] 阻挡层3是防止水、氧气等异物侵入TFT层4以及发光元件层5的层,例如能够通过由CVD法形成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者氮氧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来构成。
[0092] TFT层4包括:半导体膜15;比半导体膜15靠上层的无机绝缘膜16(栅极绝缘膜);比无机绝缘膜16靠上层的栅电极GE以及栅极布线GH;比栅电极GE以及栅极布线GH靠上层的无
机绝缘膜18;比无机绝缘膜18靠上层的电容电极CE;比电容电极CE靠上层的无机绝缘膜20;
比无机绝缘膜20靠上层的源极布线SH;以及比源极布线SH靠上层的平坦化膜21(层间绝缘
膜)。
[0093] 半导体膜15由例如低温多晶硅(LTPS)或氧化物半导体(例如In‑Ga‑Zn‑O系的半导体)构成,并以包含半导体膜15以及栅电极GE的方式构成晶体管(TFT)。图7中,晶体管以顶
栅构造示出,但也可以是底栅构造。
[0094] 栅电极GE、栅极布线GH、电容电极CE以及源极布线SH例如由包含铝、钨、钼、钽、铬、钛、铜的至少一个的金属的单层膜或者层叠膜构成。图7的TFT层4包括一层半导体层以及三
层金属层。
[0095] 无机绝缘膜16、18、20例如能够通过由CVD法形成的氧化硅(SiOx)膜或者氮化硅(SiNx)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而构成。平坦化膜21例如能够由聚酰亚胺、丙烯酸等能够涂覆
的有机材料构成。
[0096] 发光元件层5包括:比平坦化膜21靠上层的阳极22(第一电极)、覆盖阳极22的边缘的绝缘性的边缘罩23、比边缘罩23靠上层的EL(电致发光)层24、比EL层24靠上层的阴极25
(第二电极)。边缘罩23例如在涂覆了聚酰亚胺、丙烯酸等有机材料后通过利用光刻进行刻
画图案而形成。
[0097] 按每个像素电路PX,包含岛状的阳极22、EL层24以及阴极25的发光元件ES(例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形成于发光元件层5,控制发光元件ES的
像素电路PX形成于TFT层4。
[0098] EL层24(功能层)夹在阳极22与阴极25之间。EL层24例如通过从下层侧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发光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而构成。发光层通过蒸镀法或喷墨
法,以岛状形成于边缘罩23的开口(按每个子像素)。其他层以岛状或整面状(共用层)形成。
另外,也能够为不形成空穴注入层、空穴输送层、电子输送层、电子注入层中的一个以上的
层的结构。
[0099] 在蒸镀形成OLED的发光层的情况下,使用FMM(精细金属掩模)。FMM是具有许多开口的片材(例如殷钢材制),利用经过了一个开口的有机物质来形成岛状的发光层(与一个
子像素对应)。
[0100] QLED的发光层例如通过对扩散有量子点的溶剂进行喷墨涂覆,从而能够形成岛状的发光层(与一个子像素对应)。
[0101] 阳极22通过例如ITO(Indium Tin Oxide)和Ag(银)或者包含Ag的合金的层叠而构成,并具有光反射性。阳极22相对于对应的发光元件ES单独设置。阴极25能够由MgAg合金
(极薄膜)、ITO、IZO(Indium zinc Oxide)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构成。阴极25共用设置于多
个发光元件ES。
[0102] 在发光元件ES为OLED的情况下,通过阳极22以及阴极25之间的驱动电流使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内重新结合,在由此产生的激子向基态转变的过程中放出光。阴极25是透光
性的,阳极22是光反射性的,因此从EL层24放出的光朝向上方,成为顶部发光。
[0103] 在发光元件ES为QLED的情况下,通过阳极22以及阴极25之间的驱动电流使空穴和电子在发光层内重新结合,在由此产生的激子从量子点的导带能级(conduction band)向
价带能级(valence band)转变的过程中放出光(荧光)。
[0104] 也可以在发光元件层5形成除上述的OLED、QLED以外的发光元件(无机发光二极管等)。
[0105] 密封层6是透光性的,且包括覆盖阴极25的无机密封膜26、比无机密封膜26靠上层的有机缓冲膜27、比有机缓冲膜27靠上层的无机密封膜28。覆盖发光元件层5的密封层6防
止水、氧气等异物向发光元件层5的浸透。
[0106] 无机密封膜26以及无机密封膜28分别是无机绝缘膜,例如能够通过由CVD法形成的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者氮氧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层叠膜构成。有机缓冲膜27是具有平
坦化效果的透光性有机膜,能够由丙烯酸等能够涂覆的有机材料构成。有机缓冲膜27例如
能够通过喷墨涂覆形成,但也可以将用于阻挡液滴的堤部设置于显示区域DA。
[0107] 下表面膜10是用于通过在剥离了支承基板后粘贴于树脂层12的下表面而实现柔软性优异的显示部2的例如PET膜。功能膜39例如具有光学补偿功能、触摸传感器功能、保护
功能的至少一个。
[0108] 如图6所示,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以包围显示区域DA的方式形成有沟部91。沟部91是边框区域DB中的平坦化膜21以及边缘罩23的一部分开口的部分。显示装置1还具
备导电膜92以及堤部93。导电膜92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至少与沟部91重叠,并且形
成为包围显示区域DA。导电膜92与阳极22同层形成。换言之,导电膜92使用阳极22的材料,
与阳极22同时形成。也可以说导电膜92是由阳极22形成的膜。在沟部91中,阴极25与导电膜
92电连接。
[0109] 在与阳极22同层中,且在从沟部91至堤部93之间以整面状形成导电膜92。堤部93在显示部2的边框区域DB中,至少与导电膜92重叠,并且设置为包围显示区域DA。在堤部93
与平坦化膜21之间形成有狭缝(未图示)。在该狭缝中,导电膜92与和源极布线SH同层形成
的导电层(未图示)电连接。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在边框区域DB中与源极布线SH同层形成,
并且与导电层电连接。
[0110] 如以上那样,阴极25在边框区域DB中经由导电膜92而与导电层导通,并且经由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而与端子部40电连接。电源电路60通过经由端子部40而对低电源电压干
布线90输入低电源电压VSS,从而能够向阴极25输入低电源电压VSS。
[0111] 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均与源极布线SH同层形成。数据信号线DL中的与第一高电源
电压干布线81重叠的部分形成于与源极布线SH不同的层(例如与栅极布线GH同层)。第一高
电源电压干布线81、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源
电压干布线84彼此电连接。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以及第二高
电源电压干布线82电连接。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与端子部40电连接。电源电路60通过
经由端子部40而对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输入高电源电压VDD,从而能够将比低电源电
压VSS高的高电源电压VDD输入至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
[0112] 如以上那样,端子部40是从显示装置1的外部将高电源电压VDD输入至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并且将低电源电压VSS输入至阴极25的端子。
[0113] (像素电路PX)
[0114] 图8是表示像素电路PX的结构例的电路图。像素电路PX具备:在图7的TFT层4形成的驱动晶体管Ta、开关晶体管(写入晶体管)Tb、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c、发光控制晶体管
Td、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e、初始化晶体管Tf以及静电电容Cp;以及形成于图7的发光元件
层5并包含EL层24的发光元件ES(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各晶体管Ta~Tf均为薄膜晶体管
的一个例子。
[0115] 对于驱动晶体管Ta而言,栅电极与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e的源电极、初始化晶体管Tf的漏电极、形成静电电容Cp的一方的电容电极连接,漏电极与开关晶体管Tb的源电极
和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c的源电极连接,源电极与发光控制晶体管Td的漏电极和阈值电压
补偿晶体管Te的漏电极连接。
[0116] 对于开关晶体管Tb而言,栅电极与第n行扫描线GL(n)连接,漏电极与数据信号线DL连接,源电极与驱动晶体管Ta的漏电极和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c的源电极连接。对于电
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c而言,栅电极与第n行发光控制信号线EM(n)连接,漏电极与高电源电
压VDD的供给线亦即高电源电压布线VH和形成静电电容Cp的另一方的电容电极连接,源电
极与驱动晶体管Ta的漏电极和开关晶体管Tb的源电极连接。
[0117] 在发光控制晶体管Td的漏电极电连接有发光元件ES的阳极22,发光元件ES的阴极25与低电源电压VSS的供给线亦即低电源电压干布线90电连接。
[0118] 在各像素电路PX输入有用于驱动发光元件ES的高电源电压VDD以及低电源电压VSS、初始化电压Vini。在扫描信号线SC(n)成为激活的期间,从数据信号线DL向与其连接的
各像素电路PX输入与显示灰度数据对应的数据信号。并且,在发光控制信号线EM(n)成为激
活的期间,发光元件ES以与显示灰度数据对应的亮度发光。
[0119] 图9是对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图9将显示装置1的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的周边放大而示出。如图9所示,显示装置1还具备多个开关元
件201以及一根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02。多个开关元件201在边框区域DB中在第二
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与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之间设置。多个开关元件201与多个高电源
电压布线VH一对一地对应。
[0120] 开关元件201是形成于TFT层4的TFT。开关元件201的第一导通电极(例如源电极)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连接,开关元件201的第二导通电极(例如漏电极)与对应的高
电源电压布线VH的一端连接。这样,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经由对应的开关元件201与第二高
电源电压干布线82连接。开关元件201向对应的高电源电压布线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
[0121] 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02的一端与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未图示)电连接。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02在边框区域DB中共用且并联连接于多个开关元件201的
控制端子(栅电极)。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通过将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输入至高电
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02,从而能够驱动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02。
[0122] 如图6所示,在显示部2,沿着Z方向规则地配置有多个位置传感器50。根据位置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能够分别检测非卷曲区域以及卷曲区域。例如,显示控制部151也可以
获取位置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而进行这样的检测(判定)。
[0123] 例如,也可以是,在位置传感器50为光传感器的情况下,一个位置传感器50检测出规定值以上的强度的光的情况下,判定为设置有该位置传感器50的位置为非卷曲区域。另
一方面,也可以是,在一个位置传感器50检测出比规定值小的强度的光的情况下,判定为设
置有该位置传感器50的位置为卷曲区域。
[0124] 显示控制部151基于多个位置传感器50的输出,判定显示部2的显示区域DA是否被完全从卷曲机构110取出。显示控制部151在判定为显示区域DA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卷曲机
构110的情况下,在显示区域DA中的非卷曲区域显示影像,在显示区域DA中的卷曲区域不显
示影像。显示控制部151还通过控制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从而使截止电平的高电源电
压布线控制信号从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输入至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02。截止
电平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被输入至各开关元件201的控制端子,由此各开关元件201
截止。作为其结果,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没有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导通,因此高电源
电压VDD没有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输入至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因此,在各高电源电
压布线VH中的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卷曲区域的部分没有流动有电流。作为其结果,能够防止
在卷曲区域中产生由于在高电源电压布线VH、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第三高电源电压
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流动的电流引起的焦耳热,因此能够防止卷曲区域
的温度上升而使显示装置1劣化。
[0125] 进一步而言,即便分别检测显示部2的卷曲区域以及非卷曲区域而仅在显示区域DA中的非卷曲区域显示影像,若没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多个开关元件201截止而将
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电分离,则由于在卷曲区域的第二高电
源电压干布线、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在卷曲区域的高
电源电压布线VH流动有电流,因而在卷曲区域积聚热。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
1,能够防止这样的发热。
[0126] 显示控制部151在判定为显示区域DA被完全从卷曲机构110取出的情况下,通过控制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从而使导通电平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从高电源电压布
线控制电路输入至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02。导通电平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
被输入至各开关元件201的控制端子,由此各开关元件201导通,在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
82与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之间流动有电流。
[0127] 显示控制部151以仅在非卷曲区域显示图像并且在卷曲区域不显示图像的方式控制显示部2。更具体而言,也可以是,显示控制部151以仅使在非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
设置的发光元件ES发光(仅在该发光元件ES流动驱动电流)的方式控制扫描信号线驱动电
路61、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以及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63。
[0128] 通过这样的控制,能够不使在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设置的发光元件ES发光(在该发光元件ES没有流动驱动电流)。例如,显示控制部151也可以进行以下的(1)~(3)的
至少任一个控制。
[0129] (1)也可以是,显示控制部151控制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仅对多个扫描信号线SC中的与非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输入扫描信号。由此,没有对
多个扫描信号线SC中的与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对应的扫描信号线SC输入扫描信号。
因此,能够仅在非卷曲区域显示图像。
[0130] (2)也可以是,显示控制部151控制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仅对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中的与非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输入发光控制
信号。由此,没有对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中的与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对应的发光
控制信号线EM输入发光控制信号。因此,能够仅在非卷曲区域显示图像。
[0131] (3)也可以是,显示控制部151控制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63,仅对非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输入数据信号。由此,没有对卷曲区域所含的像素电路PX输入数据信号。因
此,能够仅在非卷曲区域显示图像。
[0132] 如以上那样,显示控制部151基于位置传感器50的检测结果,能够决定多个像素电路PX中的成为供信号输入的对象的像素电路PX。此外,此处的“信号”也可以是任意的信号。
例如,该信号包括上述的数据信号、扫描信号以及发光控制信号。
[0133] 图10的(a)以及(b)分别是表示基于显示控制部151的显示控制的一个例子的图。也可以是,显示控制部151基于非卷曲区域的长度以及显示于显示部2的图像IMG1的纵横
比,设定非卷曲区域中显示图像IMG1的部分(以下,显示部分Ar)。此外,将非卷曲区域中不
显示图像IMG1的部分称为非显示部分An。
[0134] 作为一个例子,考虑图像IMG1的纵横比为横:纵=16:9的情况。换句话说,若将图像IMG1的横向的长度设为w1,将纵向的长度设为t1,则w1:t1=16:9。其中,图像IMG1的纵横
比也可以任意设定。此外,图像IMG1的纵向(垂直方向)以及横向(水平方向)被预先设定。
[0135] 此处,将显示部2的横向的长度设为W1。如图10的(a)所示那样,也可以是,在非卷曲区域的长度La比较短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51在非卷曲区域的上下方向的整体设定显
示部分Ar。换句话说,也可以是,显示控制部151维持图像IMG1的纵横比而缩小显示图像
IMG1。在这种情况下,将图像IMG1的横向的长度w1设定为比W1短。
[0136] 图10的(a)例示出在非卷曲区域的横向的中央设定显示部分Ar且在该非卷曲的横向的两端(从非卷曲区域除去显示部分Ar之外的部分)设定非显示部分An的情况。不过,设
定显示部分Ar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在图10的(a)中,也可以是,以与非卷曲区域的左端或
者右端相接的方式设定显示部分Ar。
[0137] 另外,如图10的(b)所示那样,也可以是,在非卷曲区域的长度La比较长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51维持图像IMG1的纵横比而将图像IMG1的横向的长度w1设定为与W1相等。在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图像IMG1的纵向的长度t1被设定为比非卷曲区域的长度La短。
[0138] 图10的(b)例示出在非卷曲区域的纵向的中央设定显示部分Ar、且在该非卷曲的纵向的两端(从非卷曲区域除去显示部分Ar之外的部分)设定非显示部分An的情况。不过,
如上述那样,也可以是,以与非卷曲区域的上端或者下端相接的方式设定显示部分Ar。
[0139] 通过如以上那样设定显示部分Ar,从而能够与非卷曲区域的长度对应地维持IMG1的纵横比,并且变更图像IMG1的显示,因此能够提高提供给用户的显示品质。
[0140]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也可作为仅在一面具备显示部2的显示装置1来实现。
[0141] 〔第二实施方式〕
[0142] 图11是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图11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周边放大而示出。第二实施方式
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构造基本上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构造相
同。
[0143] 如图11所示,显示装置1还具备第一开关元件211以及一根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第一开关元件211在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任意的位置设置。详细而言,
第一开关元件211设置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第一部分83A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83的第二部分83B之间,并将第一部分83A与第二部分83B连接。第一部分83A的一端与第
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的一端电连接。第一部分83A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211的第一导
通电极(例如源电极)电连接。第二部分83B的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211的第二导通电极(例
如漏电极)电连接。第二部分83B的另一端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的一端电连接。这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以及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经由第一开关元
件211而连接。
[0144] 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的一端与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未图示)连接。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元件211的控制端子(栅电
极)电连接。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通过将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输入至第一高电源
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从而驱动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
[0145] 设置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第一开关元件2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多个。
[0146] 图12是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图12将显示装置1的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的周边放大而示出。如图12所示,显示装置1还具备第二开
关元件213以及一根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4。第二开关元件213在第四高电源
电压干布线84的任意的位置设置。详细而言,第二开关元件213设置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84的第一部分84A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的第二部分84B之间,并将第一部分84A与
第二部分84B连接。第一部分84A的一端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的另一端电连接。第一
部分84A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13的第一导通电极(例如源电极)电连接。第二部分84B
的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13的第二导通电极(例如漏电极)连接。第二部分84B的另一端与第
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的另一端电连接。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
以及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经由第二开关元件213而连接。
[0147] 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4的一端与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未图示)连接。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4的另一端与第二开关元件213的控制端子(栅电
极)电连接。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通过将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输入至第二高电源
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4,从而驱动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4。
[0148] 电源电路60经由端子部40而向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输入高电源电压VDD。高电源电压VDD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被输入至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
源电压干布线84。第一开关元件211在导通的情况下,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对第二高
电源电压干布线82输入高电源电压VDD。第二开关元件213在导通的情况下,从第三高电源
电压干布线83对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输入高电源电压VDD。
[0149] 显示控制部151基于多个位置传感器50的输出,判定显示部2的显示区域DA是否被完全从卷曲机构110取出。显示控制部151在判定为显示区域DA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卷曲机
构110的情况下,在显示区域DA中的非卷曲区域显示影像,在显示区域DA中的卷曲区域不显
示影像。显示控制部151还通过控制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从而使截止电平的高电源电
压布线控制信号从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输入至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以
及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4。截止电平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被输入至第
一开关元件21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13,由此第一开关元件21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13截止。
作为其结果,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和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变得不导通,因此没有
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对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输入高电源电压VDD。并且,由于第
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与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不导通,所以没有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
布线84对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输入高电源电压VDD。作为这些的结果,没有从第二高电
源电压干布线82对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因此,在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
中的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卷曲区域的部分没有流动有电流。作为其结果,能够防止在卷曲区
域中产生由于在高电源电压布线VH、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
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流动的电流引起的焦耳热,因此能够防止卷曲区域的温度上
升而使显示装置1劣化。
[0150] 进一步而言,即便分别检测显示部2的卷曲区域以及非卷曲区域而仅在显示区域DA中的非卷曲区域显示影像,若没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第一开关元件211以及第二
开关元件213截止而将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源
电压干布线84电分离,则由于在卷曲区域的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在卷曲区域的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流动有电流,因而
在卷曲区域积聚热。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能够防止这样的发热。
[0151] 显示控制部151在判定为显示区域DA被完全从卷曲机构110取出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从而使导通电平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从扫描信号线驱动
电路61输入至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以及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
214。导通电平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被输入至第一开关元件211的控制端子以及第二
开关元件213的控制端子,由此第一开关元件21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13均导通。作为其结
果,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和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导通,因此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
布线83对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输入高电源电压VDD。并且,由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
84和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导通,所以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对第二高电源电压干
布线82输入高电源电压VDD。输入至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的高电源电压VDD向各高电源
电压布线VH输入,作为其结果,在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与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之间
流动有电流。
[0152]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也可作为仅在一个面具备显示部2的显示装置1而实现。
[0153] (第三实施方式)
[0154]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详细结构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基本上具备与图6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相同的构
件。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还具备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
[0155] 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与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VH交叉,并且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彼此平行地配置。在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与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交叉
的交叉位置形成有接触孔CH。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和各高电源电压布线VH在对应的
接触孔CH处电连接。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与栅极布线GH同层或者与电容电极CE同
层形成。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的一端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电连接,另一端与
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电连接。换言之,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
干布线84分支为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
[0156] 图14是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图14将显示装置1的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的周边放大而示出。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1还具备多个第
一开关元件221以及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多个第一开关元件221设置
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与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之间。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布
线控制信号线222与多个第一开关元件221一对一地对应。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
号线222还与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一对一地对应。
[0157] 多个接触孔223形成为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重叠。多个接触孔223与多个第一开关元件221一对一地对应。各第一开关元件221的第一导通电极(例如源电极)经由对应
的接触孔223而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电连接。各第一开关元件221的第二导通电极
(例如漏电极)与对应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的一端电连接。
[0158] 各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的一端例如与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各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1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一开关元件221的控制端
子(栅电极)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也能够通过将发光控制信号输入至多个第
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从而驱动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各
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也可以与和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61分开地设置于显示
装置1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未图示)电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
路通过将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输入至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从而
驱动多个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
[0159] 图15是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进行说明的图。图15将显示装置1的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的周边放大而示出。如图15所示,显示装置1还具备多个第
二开关元件224以及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多个第二开关元件224设置
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与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之间。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布
线控制信号线225与多个第二开关元件224一对一地对应。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
号线225还与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一对一地对应。
[0160] 多个接触孔226形成为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重叠。多个接触孔226与多个第二开关元件224一对一地对应。各第二开关元件224的第一导通电极(例如源电极)经由对应
的接触孔227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电连接。各第二开关元件224的第二导通电极(例
如漏电极)与对应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的另一端电连接。
[0161] 各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的一端例如与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电连接。各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开关元件224的控制端
子(栅电极)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也能够通过将发光控制信号输入至多个第
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从而驱动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
[0162] 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在不使导通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输入至配置于卷曲区域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上下功夫,来取代根据单纯的移位寄存器型的输入控制而将发光
控制信号依次输入至各发光控制信号线EM。详细而言,显示控制部151通过控制发光控制信
号线驱动电路62,从而使截止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输入至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EM中的配置
于卷曲区域的各发光控制信号线EM,并且使导通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输入至配置于非卷曲
区域的各发光控制信号线EM。由此,配置于卷曲区域的各第一开关元件221维持截止状态,
并且仅让配置于非卷曲区域的各第二开关元件224导通。作为其结果,在配置于非卷曲区域
的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输入有高电源电压VDD,因此在非卷曲区域流动有电流。并且,
在配置于卷曲区域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没有输入有高电源电压VDD,因此在卷曲区域
没有流动有电流。因此,能够防止卷曲区域的温度上升而使显示装置1劣化。
[0163] 各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也可以与和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分开设置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路(未图示)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电
路通过将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输入至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而驱动
多个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
[0164] 电源电路60经由端子部40而向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输入高电源电压VDD。高电源电压VDD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1被输入至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
源电压干布线84。各第一开关元件221在导通的情况下,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向对应
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各第二开关元件224在导通的情况下,从第
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向对应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
[0165] 显示控制部151基于多个位置传感器50的输出,判定显示部2的显示区域DA是否被完全从卷曲机构110取出。显示控制部151在判定为显示区域DA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卷曲机
构110的情况下,使影像显示于显示区域DA中的非卷曲区域,不使影像显示于显示区域DA中
的卷曲区域。显示控制部151还通过控制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从而使截止电平的高
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输入至配置于卷曲区域的各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2以
及各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截止电平的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被输入至
第一开关元件22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24,由此第一开关元件22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224截
止。作为其结果,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和配置于卷曲区域的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
变得不导通,因此没有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对配置于卷曲区域的各交叉高电源电
压布线C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并且,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与配置于卷曲区域的各交
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变得不导通,因此没有从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对配置于卷曲区
域的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因此,没有在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卷曲
区域的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流动有电流。作为其结果,能够防止在卷曲区域中产生由
于在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2、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
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流动的电流引起的焦耳热,因此能够防止卷曲区域的温度上升而
使显示装置1劣化。
[0166] 进一步而言,即便分别检测显示部2的卷曲区域以及非卷曲区域而仅在显示区域DA中的非卷曲区域显示影像,若没有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使与卷曲区域对应的各第一开
关元件221以及各第二开关元件224截止而将配置于卷曲区域的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
CVH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电分离,则由于在卷曲区域
的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在配
置于卷曲区域的各交叉高电压电源布线CVH流动有电流,因而在卷曲区域积聚热。根据本实
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能够防止这样的发热。
[0167] 显示控制部151在判定为显示区域DA被完全从卷曲机构110取出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62,从而使导通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输入至各第一高电源电压
布线控制信号线222以及各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225。导通电平的发光控制信号
被输入至各第一开关元件221以及各第二开关元件224,由此各第一开关元件221以及各第
二开关元件224导通。作为其结果,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与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
导通,因此从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3,对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
并且,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与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导通,因此从第四高电源电压
干布线84,对各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输入高电源电压VDD。因此,在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83与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CVH之间流动有电流,并且在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84与
多个交叉高电压电源布线CVH之间也流动有电流。
[0168]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也可作为仅在一个面具备显示部2的显示装置1而实现。
[0169] 此外,也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组合。
[0170] 此外,以从基板依次设置有阳极、发光层以及阴极的结构的有机EL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从基板依次设置有阴极、发光层以及阳极的结构的有机EL。在该结
构中,高电源电压布线等是低电源电压布线等,能够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同样应用于该结
构。
[0171] 〔基于软件的实现例〕
[0172] 显示装置1的控制块(特别是控制部150)也可以通过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的逻辑电路(硬件)来实现,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通过软件来实现。
[0173] 在后者的情况下,显示装置1具备:执行实现各功能的软件亦即程序的命令的CPU、以能够由计算机(或者CPU)读取的方式记录有上述程序以及各种数据的ROM(Read Only 
Memory)或者存储装置(将它们称为“记录介质”)、将上述程序展开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而且,通过计算机(或者CPU)从上述记录介质读取并执行上述程序,从而实现本
发明的目的。作为上述记录介质,能够使用“非暂时性的有形的介质”,例如磁带、磁盘、卡、
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电路等。另外,上述程序也可以经由能够传输该程序的任意的传
输介质(通信网络、广播波等)而供给至上述计算机。此外,本发明的一方式也可以以上述程
序通过电子传输而具现化而成的埋入载波的数据信号的形式来实现。
[0174] 〔总结〕
[0175] 方式一: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卷曲机构,其使上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
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多个扫描信号线,其在与上述显示部从上述卷曲
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多个数据信号线,其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
将与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至上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
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上述电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
个上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上述多
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上述显示部中的除去上述卷曲区域之外的
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上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上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
部,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末端部,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上
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上述第二电极;第一高电源电压
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上述端子部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
电压布线;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中的与上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
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以及多个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二高电源电
压干布线与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且向对应的上述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上述高电
源电压。
[0176] 方式二:在方式一的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上述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共用地连接于上述多个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
[0177] 方式三: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卷曲机构,其使上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
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多个扫描信号线,其在与上述显示部从上述卷曲
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多个数据信号线,其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
将与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至上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高电源
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上述电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置于多
个上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上述多
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上述显示部中的除去上述卷曲区域之外的
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上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上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为末端
部,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末端部,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入至上
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上述第二电极;第一高电源电压
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上述端子部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
电压布线;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中的与上述端子部相反一侧,并
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并且
与上述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连接;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
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中的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相反一侧,并且与上述第一
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连接;第一开关元件,其设置于上述第
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向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输入上述高电源电压;以及第二
开关元件,其设置于上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并且向上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输入
上述高电源电压。
[0178] 方式四: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显示部,其具备包括电光元件的多个像素电路,并且具有能够变形的柔软性;卷曲机构,其使上述显示部卷曲,并将所卷曲的该显
示部的一部分作为卷曲区域收纳于内部;多个扫描信号线,其在与上述显示部从上述卷曲
机构拉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多个数据信号线,其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交叉,并且
将与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图像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输入至对应的上述像素电路;以及多个
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平行,上述电光元件具备:第一电极、共用地设
置于多个上述电光元件的第二电极、夹设于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功能层,
上述多个像素电路具备写入晶体管以及驱动晶体管,将上述显示部中的除去上述卷曲区域
之外的区域设为非卷曲区域,将位于与上述卷曲机构相反一侧的上述非卷曲区域的端部设
为末端部,上述显示装置还具备:端子部,其设置于上述末端部,并从外部将高电源电压输
入至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并且从外部将低电源电压输入至上述第二电极;第一高电
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显示部的边框区域中的上述端子部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
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中的与上述端子部相反
一侧,并且分支为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
域,并且与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交叉;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其设置于上述边框区域中
的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相反一侧;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其与上述多个高电
源电压布线交叉,并且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以及上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分
支;多个第一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上述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上述多个交叉高电源
电压布线之间,并向对应的上述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上述高电源电压;以及多个第二
开关元件,其分别设置于上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上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
间,并向对应的上述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输入上述高电源电压。
[0179] 方式五:在方式四的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上述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并且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分别一对一
地对应,上述多个第一开关元件各自的控制端子单独地连接于对应的任一个上述发光控制
信号线,上述多个第二开关元件各自的控制端子单独地连接于对应的任一个上述发光控制
信号线。
[0180] 方式六:在方式一~五的任一个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上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仅对上述扫描信号线中的与上述非卷曲区域所含的上述像素电
路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输入有扫描信号。
[0181] 方式七:在方式一~五的任一个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多个发光控制信号线,其与上述多个数据信号线交叉,并且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分别一对一地对应;以
及位置传感器,其用于检测上述非卷曲区域,仅对上述发光控制信号线中的与上述非卷曲
区域所含的上述像素电路对应的发光控制信号线输入有发光控制信号。
[0182] 方式八:在方式一~五的任一个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上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仅对上述数据信号线中的与上述非卷曲区域所含的上述像素电
路对应的数据信号线输入有上述模拟电压信号。
[0183] 方式九:在方式一~五的任一个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位置传感器,其用于检测上述非卷曲区域;和显示控制部,其控制上述显示部,上述显示控制部基于上述位
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决定上述像素电路中的成为供信号输入的对象的像素电路。
[0184] 方式十:在方式九的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控制部基于从上述卷曲机构拉出的上述非卷曲区域的长度和显示于上述显示部的图像的纵横比,决定上述非卷曲区
域中显示上述图像的部分。
[0185] 方式十一:在方式一~三的任一个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上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并控制为,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上
述卷曲机构的情况下,使影像仅显示于上述显示区域中的非卷曲区域,并且不使电流在上
述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上述多个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流动。
[0186] 方式十二:在方式四或五的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检测上述非卷曲区域的位置传感器,并控制为,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上述卷曲
机构的情况下,使影像仅显示于上述显示区域中的上述非卷曲区域,并且不使电流在上述
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与上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以及上述第四高电源电压干
布线与上述多个交叉高电源电压布线之间流动。
[0187] 〔附记事项〕
[0188]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针对将不同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地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中。并且,通过将各实施方式所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
术特征。
[0189] 例如,显示装置1也可作为具备第一~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全部的构成的显示装置1而实现。
[0190] 附图标记说明
[0191] 1 显示装置
[0192] 2、2f、2r 显示部
[0193] 2fl、2rl 布线部
[0194] 3 阻挡层
[0195] 4 TFT层
[0196] 5 发光元件层
[0197] 6 密封层
[0198] 10 下表面膜
[0199] 12 树脂层
[0200] 15 半导体膜
[0201] 16、18、20 无机绝缘膜
[0202] PX 像素电路
[0203] 21 平坦化膜
[0204] 22 阳极
[0205] 23 边缘罩
[0206] 24 EL层
[0207] 25 阴极
[0208] 26、28 无机密封膜
[0209] 27 有机缓冲膜
[0210] 39 功能膜
[0211] 40、40f、40r 端子部
[0212] 50、50f、50r 位置传感器
[0213] 60 电源电路
[0214] 61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0215] 62 发光控制信号线驱动电路
[0216] 63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
[0217] 70 存储部
[0218] 81 第一高电源电压干布线
[0219] 82 第二高电源电压干布线
[0220] 83 第三高电源电压干布线
[0221] 83A、84A 第一部分
[0222] 83B、84B 第二部分
[0223] 84 第四高电源电压干布线
[0224] 90 低电源电压干布线
[0225] 91 沟部
[0226] 92 导电膜
[0227] 93 堤部
[0228] 110、110f、110r 卷曲机构
[0229] 111f、111r 连杆构件
[0230] 120f、120r 保护构件
[0231] 130、130f、130r 边缘部
[0232] 131h 主端部
[0233] 131s 侧端部
[0234] 150 控制部
[0235] 151 显示控制部
[0236] 152 卷曲控制部
[0237] 201 开关元件
[0238] 202 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
[0239] 211、221 第一开关元件
[0240] 212、222 第一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
[0241] 213、224 第二开关元件
[0242] 214、225 第二高电源电压布线控制信号线
[0243] 223、226 接触孔
[0244] An 非显示部分
[0245] Ar 显示部分
[0246] Cp 静电电容
[0247] CH 接触孔
[0248] DD1 区域
[0249] IMG1 图像
[0250] Ta 驱动晶体管
[0251] Tb 开关晶体管
[0252] Tc 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
[0253] Td 发光控制晶体管
[0254] Te 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
[0255] Tf 初始化晶体管
[0256] Vini 初始化电压
[0257] VDD 高电源电压
[0258] VSS 低电源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