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725547.3

文献号 : CN11187269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彭二宝郑丽梅姜亚楠刘坤

申请人 :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包括支座,支座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电机,支座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内腔底部固定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储液箱。本发明设置了第一滑动器、第一滑座、第二滑动器、第二滑座、第三滑座和第三滑动器,可达到对物料前后、上下和左右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设置了3D打印机本体、管道、3D打印头、铣削头、第三电机、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一支撑板,可对物料进行持续增料和铣削处理,设置了储液箱、泵机、管道和喷头,可对3D打印或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喷淋降尘或对原料进行降温,设置了半导体制冷片,可对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

权利要求 :

1.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包括支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6)的第一电机(14),支座(1)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电机(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内腔底部固定连接半导体制冷片(11)的储液箱(12),同时,储液箱(12)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其右侧底部连通,输出端通过管道连通喷头(26)的泵机(13),所述支座(1)顶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表面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器(5)的第一滑座(6),且第一滑动器(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表面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器(3)的第二滑座(4),所述第二滑动器(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固定连接3D打印机本体(2)的第三滑座(18),且3D打印机本体(2)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有3D打印头(23),所述第三滑座(1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器(19),且第三滑动器(19)的底部通过第三支撑板(22)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0),同时,第二支撑板(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17)的第二电机(21),所述第四支撑板(17)底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铣削头(27)的第三电机(28),且第四支撑板(17)的左侧与3D打印头(23)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支座(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8),支座(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电机(14)输出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5),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且位于第二电机(21)输出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第二电动伸缩杆(24),且第二电动伸缩杆(24)和支撑腿(8)的底部以及第一电动伸缩杆(15)的顶部均通过PP胶水连接有丁腈橡胶垫,所述储液箱(12)的顶部为凹型结构设置,储液箱(12)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半导体制冷片(11)的外侧通过PE胶水连接有导热板(10),且导热板(10)包括导热陶瓷板,所述储液箱(12)左侧的上端开设有倾斜30‑45°设置的注液口(7),储液箱(12)左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9),且出液口(9)和注液口(7)的末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第四支撑板(17)底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五支撑板(25),且喷头(26)与泵机(13)连通的管道,其固定连接于第四支撑板(17)的底部以及第五支撑板(25)的外侧,同时,喷头(26)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喷头(26)连通的管道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可单独控制的电磁阀。

说明书 :

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增减材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增减材制造俗称3D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
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相对于传
统的、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
方法,从无到有,这使得过去受到传统制造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
可能,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提高物料的增减材效果,从而为人们的使用带来不便,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电
机,支座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电机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内腔底部固定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储液
箱,同时,储液箱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其右侧底部连通,输出端通过管
道连通喷头的泵机,所述支座顶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表面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器的第一滑
座,且第一滑动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表面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器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动
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固定连接3D打印机本体的第三滑座,且3D打印机本体右侧的底部
通过管道连通有3D打印头,所述第三滑座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器,且第三滑动器的
底部通过第三支撑板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同时,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输出轴
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的第二电机,所述第四支撑板底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
铣削头的第三电机,且第四支撑板的左侧与3D打印头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
[0005] 优选的,所述支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支座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电机输出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二支撑板的底部且位于第二
电机输出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第二电动伸缩杆,且第二电动伸缩杆和支撑
腿的底部以及第一电动伸缩杆的顶部均通过PP胶水连接有丁腈橡胶垫。
[0006] 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顶部为凹型结构设置,储液箱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外侧通过PE胶水连接有导热板,且导热板包括导热陶瓷板。
[0007] 优选的,所述储液箱左侧的上端开设有倾斜30‑45°设置的注液口,储液箱左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且出液口和注液口的末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
[0008] 优选的,所述第四支撑板底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五支撑板,且喷头与泵机连通的管道,其固定连接于第四支撑板的底部以及第五支撑板的外侧,同时,喷
头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喷头连通的管道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可单独控制的电磁阀。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 本发明设置了第一滑动器和第一滑座,第一滑动器在沿着第一滑座前后滑动的时候可带动第四支撑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前后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设置了第
二滑动器和第二滑座,第二滑动器在沿着第二滑座上下滑动的时候可带动第四支撑板上下
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上下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设置了第三滑座和第三滑动器,第三
滑动器在沿着第三滑座左右滑动的时候可带动第四支撑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
左右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设置了3D打印机本体、管道和3D打印头,可对物料进行持续增料
处理,设置了铣削头和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铣削头转动,从而达到对物
料进行铣削处理,设置了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四支撑板水平转动(第
二电机的转动角度为0‑360°),从而达到对3D打印头和铣削头的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设置
了第一电机和第一支撑板,第一电机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板转动,从而对第一支
撑板顶部的物料进行全方位增料处理,设置了储液箱、泵机、管道和喷头,泵机可通过管道
将储液箱内的液体(可为水体也可为冷却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喷头处,从而达到对3D打印或
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喷淋降尘或对原料进行降温的目的,设置了半导体制冷片,可
对储液箱内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提高其对3D打印或铣削过程中物料的冷却效果,通过以
上结构的配合,有效提高了本申请的增减材效果,从而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发明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发明第五支撑板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4] 图中:1支座、2 3D打印机本体、3第二滑动器、4第二滑座、5第一滑动器、6第一滑座、7注液口、8支撑腿、9出液口、10导热板、11半导体制冷片、12储液箱、13泵机、14第一电
机、15第一电动伸缩杆、16第一支撑板、17第四支撑板、18第三滑座、19第三滑动器、20第二
支撑板、21第二电机、22第三支撑板、23 3D打印头、24第二电动伸缩杆、25第五支撑板、26喷
头、27铣削头、28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
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
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17] 本申请的支座1、3D打印机本体2、第二滑动器3、第二滑座4、第一滑动器5、第一滑座6、注液口7、支撑腿8、出液口9、导热板10、半导体制冷片11、储液箱12、泵机13、第一电机
14、第一电动伸缩杆15、第一支撑板16、第四支撑板17、第三滑座18、第三滑动器19、第二支
撑板20、第二电机21、第三支撑板22、3D打印头23、第二电动伸缩杆24、第五支撑板25、喷头
26、铣削头27和第三电机28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
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0018] 请参阅图1‑3,一种机器手数控机床增减材复合制造系统,包括支座1,支座1底部的中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6的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在转动的同时
会带动第一支撑板16转动,从而对第一支撑板16顶部的物料进行全方位增料处理,支座1的
底部且位于第一电机1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内腔底部固定连接半导体制冷片11的储液箱12,
半导体制冷片11可对储液箱12内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提高其对3D打印或铣削过程中物料
的冷却效果,同时,储液箱12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其右侧底部连通,输
出端通过管道连通喷头26的泵机13,泵机13可通过管道将储液箱12内的液体(可为水体也
可为冷却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喷头26处,从而达到对3D打印或铣削过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
喷淋降尘或对原料进行降温的目的,储液箱12的顶部为凹型结构设置,储液箱12内腔的底
部且位于半导体制冷片11的外侧通过PE胶水连接有导热板10,且导热板10包括导热陶瓷
板,储液箱12左侧的上端开设有倾斜30‑45°设置的注液口7,储液箱12左侧的底部开设有出
液口9,且出液口9和注液口7的末端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支座1顶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表
面滑动连接第一滑动器5的第一滑座6,第一滑动器5在沿着第一滑座6前后滑动的时候可带
动第四支撑板17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前后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且第一滑动器5
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表面滑动连接第二滑动器3的第二滑座4,第二滑动器3在沿着第二滑座4
上下滑动的时候可带动第四支撑板17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上下方向进行增料的
目的,第二滑动器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顶部固定连接3D打印机本体2的第三滑座18,且3D打
印机本体2右侧的底部通过管道连通有3D打印头23,可对物料进行持续增料处理,第三滑座
18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器19,第三滑动器19在沿着第三滑座18左右滑动的时候可带
动第四支撑板17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左右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且第三滑动器
19的底部通过第三支撑板22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0,同时,第二支撑板20的顶部固定安
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17的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四支
撑板17水平转动(第二电机21的转动角度为0‑360°),从而达到对3D打印头23和铣削头27的
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第四支撑板17底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输出轴固定连接铣削头27的第
三电机28,第三电机28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铣削头27转动,从而达到对物料进行铣削处理,
且第四支撑板17的左侧与3D打印头23右侧的上端固定连接,支座1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
有支撑腿8,支座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电机14输出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第一
电动伸缩杆15,可对第一支撑板16的位置进行限位,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且位于第二电机
21输出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四个等距分布的第二电动伸缩杆24,可对第四支撑板17的位置
进行限位,且第二电动伸缩杆24和支撑腿8的底部以及第一电动伸缩杆15的顶部均通过PP
胶水连接有丁腈橡胶垫,第四支撑板17底部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顶部设置开口的第五支撑板
25,且喷头26与泵机13连通的管道,其固定连接于第四支撑板17的底部以及第五支撑板25
的外侧,同时,喷头26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喷头26连通的管道处,分别设置有一个可单
独控制的电磁阀(本申请中泵机13等所有用电设备均由外置智能计算机控制,同时,外置智
能计算机的两个接线端通过导线连接有电源插头,且本申请中采用市电进行供电)。
[0019] 使用时,设置了第一滑动器5和第一滑座6,第一滑动器5在沿着第一滑座6前后滑动的时候可带动第四支撑板17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前后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
设置了第二滑动器3和第二滑座4,第二滑动器3在沿着第二滑座4上下滑动的时候可带动第
四支撑板17上下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上下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设置了第三滑座18
和第三滑动器19,第三滑动器19在沿着第三滑座18左右滑动的时候可带动第四支撑板17左
右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对物料左右方向进行增料的目的,设置了3D打印机本体2、管道和3D
打印头23,可对物料进行持续增料处理,设置了铣削头27和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28在转动
的同时会带动铣削头27转动,从而达到对物料进行铣削处理,设置了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
21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四支撑板17水平转动(第二电机21的转动角度为0‑360°),从而达
到对3D打印头23和铣削头27的位置进行调节的目的,设置了第一电机14和第一支撑板16,
第一电机14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支撑板16转动,从而对第一支撑板16顶部的物料进行
全方位增料处理,设置了储液箱12、泵机13、管道和喷头26,泵机13可通过管道将储液箱12
内的液体(可为水体也可为冷却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喷头26处,从而达到对3D打印或铣削过
程中产生的粉尘进行喷淋降尘或对原料进行降温的目的,设置了半导体制冷片11,可对储
液箱12内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提高其对3D打印或铣削过程中物料的冷却效果,通过以上
结构的配合,有效提高了本申请的增减材效果,从而为人们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便利。
[002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