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204603.9

文献号 : CN11188852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王迎军辛浩千王琳陈军建范燕胡冠松方舟郝丽静

申请人 : 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钛基体浸泡在HF溶液腐蚀,浸泡在浓硝酸溶液中,得到形成致密的二氧化钛氧化层的钛基体;将多肽溶液与硼氢化钠溶液混匀,得到混合溶液;将形成致密的二氧化钛氧化层的钛基体浸泡在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同时具有抗菌性能和促成骨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钛基体清洗,吹干,然后浸泡在HF溶液中进行腐蚀处理,取出洗涤,浸泡在浓硝酸溶液中,得到形成致密的二氧化钛氧化层的钛基体;

(2)将融合多肽和硼氢化钠加入乙醇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

(3)将步骤(1)所述形成致密的二氧化钛氧化层的钛基体浸泡在步骤(2)所述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得到所述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

步骤(2)所述融合多肽为AMP‑PEG0‑BFP1、AMP‑PEG4‑BFP1、AMP‑PEG8‑BFP1、AMP‑PEG12‑BFP1及AMP‑PEG24‑BFP1中的一种;

所述AMP‑PEG0‑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AMP‑PEG4‑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AMP‑PEG8‑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所述AMP‑PEG12‑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AMP‑PEG24‑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HF溶液的体积分数为1%‑40%,所述腐蚀处理的时间为30s‑120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浓硝酸的质量分数浓度大于68%,钛基体浸泡在浓硝酸溶液的时间为5‑2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融合多肽的浓度为200‑300μM;所述硼氢化钠的浓度为4‑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避光反应的时间为0.5‑24h。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光反应的时间为2‑6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

8.一种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

说明书 :

一种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钛植入体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植入体上。但是在目前仍有4%‑20%的植入体因受到细菌感染而失效。因此通过表面改性,使钛植入
体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促成骨性能具有很好的前景。
[0003] 传统的抗菌手段有抗生素和重金属离子等,但是如今该传统手段所暴露出的缺点也愈发明显。如抗生素的滥用已使大量的细菌产生抗药性,使细菌感染的治疗愈发困难,甚
至会导致感染无药可治;而重金属离子由于其代谢途径不明确,并且可能会造成肝肾毒性,
因此当今抗菌多肽开始越来越受到关注。抗菌多肽最早从昆虫中提取,现已经发现广泛存
在于细菌,真菌,两栖,植物,哺乳动物甚至人类中。抗菌多肽一般具有20‑60个氨基酸序列,
带有正电荷,并且具有两亲性的双螺旋结构,可以有效地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因此其细菌产
生的耐药性可能性低,并且其为氨基酸序列,在体内代谢途径明确。因此使用抗菌肽进行钛
植入体的表面改性可以赋予钛植入体良好的抗菌性能。
[0004] 然而抗菌肽表面的正电荷会对植入体周围的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并且单一的抗菌肽因其不具有成骨活性,可能会导致植入体周围纤维化组织的产生,不利于植入体的骨
键合。使用融合多肽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出两种或多种不同功能的多肽活性,但是如何使
用多肽融合多肽技术,保证两种多肽的活性,以及有效地构建在钛植入体表面仍然是一个
难题。
[0005] 目前对钛基植入体进行抗菌和促成骨性能的双功能化主要是通过在钛基体上通过两种活性分子的构建进行,如Wu等人现在钛基体上涂层多巴胺,利用其与羟基磷灰石良
好的结合能力,实现表面羟基磷灰石的涂层增强材料的成骨性能,后再负载抗菌试剂银离
子从而达到抗菌和成骨的双功能化。但是使用该方法往往要经过材料的多次构建,并且通
过传统的金属离子进行抗菌,可能会残留在人体内而造成肝肾毒性。而使用融合多肽的构
建方法更为简便高效,并且AMP独特的抗菌机理会使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可能性低,并且在体
内的代谢途径明确,因此使用融合多肽具有更好的前景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两种融合多肽的设计以及多肽在钛表面构建方法,能够将多肽有效地构建在钛基植入体表面,从而赋予钛植入体良好的抗菌和促成骨性能。
[0008] 本发明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
[0009] 本发明目的是通过设计融合多肽序列,同时使多肽具有良好的抗菌和促成骨序列。据报道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可以和二氧化钛特异性结合,将融合多肽左端链接氨基酸序
列Cys‑Pro‑Ala‑Pro‑Ala‑Pro(如SEQ ID NO.6所示),其中Cys作为多肽序列与Ti进行反应
的基团,而Pro‑Ala‑Pro‑Ala作为刚性链段可以保证多肽在钛表面上较为稳定的构象。所使
用具有抗菌性能的AMP多肽序列为Lys‑Arg‑Trp‑Trp‑Lys‑Trp‑Trp‑Arg‑Arg(如SEQ ID 
NO.7所示),所使用具有成骨活性的多肽序列为Gly‑Gln‑Gly‑Phe‑Ser‑Tyr‑Pro‑Tyr‑Lys‑
Ala‑Val‑Phe‑Ser‑Thr‑Gln(BFP1,如SEQ ID NO.8所示),通过肽键将两种多肽直接键合,通
过链的旋转等运动,在钛植入体表面的融合多肽可以暴露出下段的AMP从而实现植入体的
抗菌性能,同时,上端的BFP1多肽序列是一个具有良好成骨性能的多肽序列,可以有效地促
进骨细胞分化和植入体在基体内的骨键合作用。为了保证下端的AMP序列能够有效暴露,加
入PEG4,PEG8,PEG12和PEG24序列,作为柔性链提高融合多肽的自由度。两段融合多肽分别
命名为AMP‑PEG0‑BFP1,AMP‑PEG4‑BFP1,AMP‑PEG8‑BFP1,AMP‑PEG12‑BFP1和AMP‑PEG24‑
BFP1。同时以CPAPAP‑AMP和CPAPAP‑BFP1作为对照,以检测融合多肽是否同时具有抗菌性能
和促成骨性能。分别命名为AMP和BFP1。
[001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同时具有抗菌促成骨分化的钛基体表面构建方法,主要在原AMP的基础上使用BFP1进行融合改性,同时为了确保AMP发挥作用,设计了五条融合多肽序
列。多肽在钛基体表面的构建方法通过多肽序列中的半胱氨酸Cys与氧化后的二氧化钛特
异性结合,从而将多肽序列接枝在钛基体的表面。
[001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 (1)将钛基体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吹干,然后浸泡在HF溶液中进行腐蚀处理,取出用去离子水洗涤,浸泡在浓硝酸溶液中,得到形成致密的二氧化钛氧化层的
钛基体;
[0013] (2)将多肽加入乙醇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多肽溶液;将硼氢化钠加入乙醇溶液中,混合均匀,得到硼氢化钠溶液;将所述多肽溶液与硼氢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
液;
[0014] (3)将步骤(1)所述形成致密的二氧化钛氧化层的钛基体浸泡在步骤(2)所述混合溶液中(需浸没钛基体表面),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
基植入体。
[0015] 优选地,步骤(1)所述超声清洗的时间为15min。
[0016] 优选地,步骤(1)所述HF溶液的体积分数为1%‑40%,所述腐蚀处理的时间为30s‑120s。
[0017]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HF溶液的浓度为4%,所述腐蚀处理的时间为45s。
[0018] 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钛基体浸泡在浓硝酸溶液的时间为5‑20min。
[0019] 优选地,步骤(1)中,钛基体浸泡在浓硝酸溶液的时间为15min。
[0020] 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多肽为AMP‑PEG0‑BFP1、AMP‑PEG4‑BFP1、AMP‑PEG8‑BFP1、AMP‑PEG12‑BFP1及AMP‑PEG24‑BFP1中的一种。
[0021] 进一步地,所述AMP‑PEG0‑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AMP‑PEG4‑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AMP‑PEG8‑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
所示;所述AMP‑PEG12‑BFP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AMP‑PEG24‑BFP1的氨基
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0022] 所述AMP‑PEG0‑BFP1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23]
[0024] 所述AMP‑PEG4‑BFP1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25]
[0026] 所述AMP‑PEG8‑BFP1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27]
[0028] 所述AMP‑PEG12‑BFP1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29]
[0030] 所述AMP‑PEG24‑BFP1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31]
[0032] 进一步地,步骤(2)所使用的融合多肽与硼氢化钠混合溶液中,融合多肽浓度为0‑300μM,硼氢化钠多肽浓度为0‑10mM。
[0033] 更优选的,在步骤(2)所述混合溶液中,所述融合多肽的浓度为200‑300μM;所述硼氢化钠的浓度为4‑10mM。
[0034] 优选的,步骤(3)所述避光反应的时间为0.5‑24h。
[0035] 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避光反应的时间为2‑6h。
[0036] 更进一步地,所述避光反应的时间为4h。
[0037] 优选的,步骤(2)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
[0038]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40]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同时具有抗菌性能和促成骨性能;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抗菌性能进行检测,其中融合多肽可以有效杀死98%以上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同时使用碧云天ALP活性检测试剂盒,以及
茜素红染色试剂盒对人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进行检测,融合多肽可以有效
地促进细胞的成骨分化,增加细胞活性。与单一的多肽相比,融合多肽可以同时实现抗菌‑
促成骨的双功能化钛基植入体的构建,并且构建方法简便高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和保护不限于此。需指出的是,以下若有未特别详细说明之过程,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照现有技术实
现或理解的。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视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0042] 实施例中所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P,大肠杆菌ATCC 8739,绿脓杆菌ATCC 15442,表皮葡萄球菌GIM1.444,均购买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中心;所用的人体骨髓间充质
干细胞hBMSC,购买于苏州市赛业生物有限公司。融合多肽均委托与苏州强耀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合成。
[0043] 实施例1
[0044]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45]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1%HF进行腐蚀45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5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46]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为10mM,融合多肽浓度为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述混合溶液中,
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4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
[0047] (4)使用稀释涂板法检测该基体上的抗菌性能,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
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0.2%、0.1%、2.2%和3.6%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
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48]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0.99倍和1.02
倍;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0.96倍和0.94倍。
[0049] 实施例2
[0050]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51]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1%HF进行腐蚀45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15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52]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为0mM,融合多肽AMP‑PEG0‑BFP1浓度为3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
述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4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
体。
[0053]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9.7%,3.8%,
8.1%,和0.7%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54]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0.97倍和0.96
倍;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1.01倍和1.02倍。
[0055] 实施例3
[0056]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57]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15%HF进行腐蚀45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20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58]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4mM,融合多肽AMP‑PEG0‑BFP1浓度为2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述
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4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
体。
[0059]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97.2%,99.6%,
98.3%,和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60]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1.62倍和1.92
倍;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2.13倍和4.22倍。
[0061] 实施例4
[0062]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63]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4%HF进行腐蚀45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15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64]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4mM,融合多肽AMP‑PEG4‑BFP1浓度为2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述
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4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
体。
[0065]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99.2%,98.4%,
99.7%,和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66]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1.23倍和1.56倍;
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2.28倍和4.96倍。
[0067] 实施例5
[0068]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69]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40%HF进行腐蚀30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20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70]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4mM,融合多肽AMP‑PEG8‑BFP1浓度为2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述
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6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
体。
[0071]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99.7%,96.3%,
94.1%,和99.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72]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1.16倍和1.53倍;
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2.18倍和5.01倍。
[0073] 实施例6
[0074]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75]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40%HF进行腐蚀120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20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
的二氧化钛基体。
[0076]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10mM,融合多肽AMP‑PEG12‑BFP1浓度为3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
述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8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
体。
[0077]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98.9%,99.3%,
100%,和97.6%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78]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1.20倍和1.36倍;
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1.96倍和4.42倍。
[0079] 实施例7
[0080]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81]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4%HF进行腐蚀45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20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82]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10mM,融合多肽AMP‑PEG12‑BFP1浓度为3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
述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0.5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
入体。
[0083]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43.6%,56.1%,
52.9%和49.3%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84]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1.06倍和1.11
倍;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1.15倍和1.42倍。
[0085] 实施例8
[0086]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87]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4%HF进行腐蚀45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15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88]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4mM,融合多肽AMP‑PEG24‑BFP1浓度为2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述
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12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
体。
[0089]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17.5%,10.7%,
23.4%和34.2%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90]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1.42倍和1.54倍;
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2.03倍和4.65倍。
[0091] 实施例9
[0092] (1)将金属钛裁剪为5mm×5mm的钛基体,后分别使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5min。
[0093] (2)将清洗好并吹干的样品使用体积分数4%HF进行腐蚀120s,后迅速转移至浓硝酸(质量分数大于68%)中腐蚀15min,以在钛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得到有致密氧化层的
二氧化钛基体。
[0094] (3)制备反应溶液,其中NaBH4浓度10mM,融合多肽AMP‑PEG24‑BFP1浓度为300μM,溶剂为体积百分比浓度为90%的乙醇溶液;将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浸泡在所
述混合溶液中,常温摇床下进行避光反应,反应24h,得到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
入体。
[0095] (4)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即步骤(2)所述有致密氧化层的二氧化钛基体)比较,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的功能化表面能够抑制20.8%,14.4%,
30.5%和37.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0096] (5)与经过腐蚀的Control组钛植入体比较,接种在所述新型融合多肽修饰的钛基植入体功能化表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7天和14天时的ALP活性分别为1.32倍和1.28
倍;7天和14天时的钙结节质量(茜素红定量)分别为2.47倍和5.21倍。
[0097]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优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实质下所作的改变、替换、修饰等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0098]
[0099]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