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768750.9

文献号 : CN11189248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邹远林刘晓涛张金贵周楷翔谈磊朱延法

申请人 : 万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反应釜中加入甲苯、对甲苯磺酸以及苯甲酸,然后在120℃‑125℃回流条件下滴加光学纯度1%‑25%的D,L‑薄荷醇,优选地,光学纯度10%‑25%的D,L‑薄荷醇,滴加时间为3h‑5h,全部加入后反应18‑20h后得到光学纯度1%‑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S2.将S1制备得到的光学纯度1%‑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依次经过重结晶I和重结晶II处理得到光学纯度为98.0%的L‑苯甲酸薄荷酯。此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一般结晶带来的光学纯度低和产率低的问题。同时本方法摒弃单一溶剂,采用混合溶剂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大的冷却结晶温度区间,更加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反应釜中加入甲苯、对甲苯磺酸以及苯甲酸,然后在120℃‑125℃回流条件下滴加光学纯度1%‑25%的D,L‑薄荷醇,滴加时间为3h‑5h,全部加入后反应18‑20h后得到光学纯度1%‑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

S2.将S1制备得到的光学纯度1%‑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依次经过重结晶I和重结晶II处理得到光学纯度为98.0%的L‑苯甲酸薄荷酯;

S3.分别取重结晶I和重结晶II所得析出的固体,加入甲醇钠溶液和甲醇,反应后得到L‑薄荷醇;所述重结晶I中,将光学纯度为1%‑25%的L‑苯甲酸薄荷酯溶解于混合溶剂A中; 所述重结晶II中,将重结晶I得到的D,L‑苯甲酸薄荷酯溶解于混合溶剂B中;所述混合溶剂A、混合溶剂B为甲醇/水或乙醇/水或异丙醇/水或丙醇/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苯的加入量为D,L‑薄荷醇含量的2‑3倍,对甲苯磺酸摩尔当量为D,L‑薄荷醇的5%‑8%,苯甲酸摩尔量为D,L‑薄荷醇的1.5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结晶I,于

20‑30℃加热搅拌使得固体溶解,溶解后降温,待溶液浑浊后,加入相应光学纯度的晶种A,降温至10±2℃,有固体析出,搅拌3‑5h抽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结晶II,于

45‑50℃加热搅拌使得固体溶解,溶解后降温,待溶液浑浊后,加入相应光学纯度的晶种B,降温至18±2℃,有固体析出,搅拌4h抽滤,抽滤后的滤液进行精馏,回收混合溶剂B和D,L‑苯甲酸薄荷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与水的混合比例为(1‑10):1,所述混合溶剂A的质量是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5‑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醇与水的混合比例为(1‑10):1,所述混合溶剂B质量是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5‑8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晶种A为纯的L‑苯甲酸薄荷酯,加入量为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1%‑1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晶种B为纯的L‑苯甲酸薄荷酯,加入量为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1%‑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钠溶液浓度为30wt%,所述甲醇钠加入量是L‑苯甲酸薄荷酯含量的10%‑20%;甲醇加入的质量是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1‑1.5倍。

说明书 :

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香精香料以及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L‑薄荷醇的拆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薄荷醇俗称薄荷脑,其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和医药原料。它是目前最有工业价值的手性化合物之一。获得薄荷脑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植物提取。薄荷脑具有8个异构体。其中左旋薄荷脑为无色透明、针状的晶体,具有轻快的,甜的刺激气味,其特征与胡椒的气味相似。同时具有阵痛、清凉、杀菌、止痒、等作用,其在食品、医药、化妆品、日用进行化工等行业,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左旋薄荷脑主要来源于天然薄荷脑,约占薄荷脑年产总产量的70%,剩下的30%是通过有机合成得到。但是天然薄荷脑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价格不稳定。而且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和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天然薄荷脑产量已经越来越少,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已经越来越难以得到满足。人工合成薄荷醇具有明显优势如性质稳定,价格波动小,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合成薄荷醇具有很好的经济前景。
[0003]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家公司进行人工合成左旋薄荷醇,分别是德国德之馨和日本的高砂公司。德国德之馨开发的Harrmann&Reimer工艺是目前世界上生产左旋薄荷醇产量最高的合成工艺,但是其缺点是单次的拆分效果不好,需要多次重复结晶。日本高砂公司的Takasago工艺,以BINAP–Rh(I)作为催化剂,利用不对称合成路线合成左旋薄荷醇,缺点是其中手性催化剂的不对称加氢反应,产业化技术难度大,同时手性催化剂价格昂贵。现在,国内还没有合成L‑薄荷醇的企业。
[0004] 专利CN1978659,US20020182674A1,CN104531823A,CN103614450A,CN106520898A和CN102796798A公开了通过酶或者微生物作为催化剂,通过对D,L‑薄荷醇的不对称酯化或者D,L‑薄荷醇酯的不对称水解进行拆分。但是可以用于手性拆分的脂肪酶和微生物种类比较少,同时纯化酶工艺比较复杂,酶的底物范围和大规模工业生产操作的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这些都限制了酶催化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由酶催化得到的产品很稀少。
[0005] 专利US3943181报告了将D,L‑薄荷醇制备成D,L‑苯甲酸薄荷酯类化合物后,在汽油中形成过饱和溶液,然后加入晶种进行诱导结晶,但这种方法需要外消旋的薄荷醇酯作为底物,得到的光学纯的薄荷醇酯的收率太低,仅为8%,需要多次重复诱导结晶,才能完全分离D,L‑苯甲酸薄荷酯。
[0006] 结晶技术是大规模化工业生产L‑薄荷醇的最关键和最核心的技术,而现有技术要么存在收率低要么在工业生产上工艺复杂,导致工艺实现难度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解决了一般结晶带来的光学纯度低和产率低的问题。同时本方法摒弃单一溶剂,采用混合溶剂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大的冷却结晶温度区间,更加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9] 一种拆分D,L‑薄荷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S1.将反应釜中加入甲苯、对甲苯磺酸以及苯甲酸,然后在120℃‑125℃回流条件下滴加光学纯度1%‑25%的D,L‑薄荷醇,优选地,光学纯度10%‑25%的D,L‑薄荷醇,滴加时间为3h‑5h,全部加入后反应18‑20h后得到光学纯度1%‑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
[0011] S2.将S1制备得到的光学纯度1%‑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依次经过重结晶I和重结晶II处理得到光学纯度为98.0%的L‑苯甲酸薄荷酯;
[0012] S3.分别取重结晶I和重结晶II所得析出的固体,加入甲醇钠溶液和甲醇,反应后得到L‑薄荷醇。
[0013] 具体反应流程如下:
[0014]
[0015] 优选地,所述甲苯的加入量为D,L‑薄荷醇含量的2‑3倍,对甲苯磺酸摩尔当量为D,L‑薄荷醇的5%‑8%,苯甲酸摩尔量为D,L‑薄荷醇的1.5倍。
[0016] 进一步地,所述重结晶I中,将光学纯度为1%‑25%左右的L‑苯甲酸薄荷酯溶解于混合溶剂A中,20‑30℃加热搅拌使得固体溶解,溶解后降温,待溶液浑浊后,加入相应光学纯度的晶种A,降温至10±2℃,有固体析出,搅拌3‑5h抽滤。
[0017] 优选地,所述重结晶II中,将重结晶I得到的D,L‑苯甲酸薄荷酯溶解于混合溶剂B中,45‑50℃加热搅拌使得固体溶解,溶解后降温,待溶液浑浊后,加入相应光学纯度的晶种B,降温至18±2℃,有固体析出,搅拌4h抽滤,抽滤后的滤液进行精馏,回收混合溶剂B和D,L‑苯甲酸薄荷酯。
[0018] 进一步地,所述重结晶I中混合溶剂A为甲醇/水或乙醇/水或异丙醇/水或丙醇/水,其中醇与水的混合比例为(1‑10):1,所述混合溶剂A的质量是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5‑10倍。
[0019] 进一步地,所述重结晶II中混合溶剂B为甲醇/水或乙醇/水或异丙醇/水或丙醇/水,其中醇与水的混合比例为(1‑10):1,所述混合溶剂B质量是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5‑8倍。
[0020] 优选地,所晶种A为纯的L‑苯甲酸薄荷酯,加入量为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1%‑10%。
[0021] 优选地,所晶种B为纯的L‑苯甲酸薄荷酯,加入量为D,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1%‑10%。
[0022] 进一步地,所述甲醇钠溶液浓度为30wt%,所述甲醇钠加入量是L‑苯甲酸薄荷酯含量的10%‑20%;甲醇加入的质量是L‑苯甲酸薄荷酯质量的1‑1.5倍。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 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得的L‑薄荷醇纯度均在98%以上,总产率能达到55%。此方法很好的解决了一般结晶带来的光学纯度低和产率低的问题。同时本方法摒弃单一溶剂,采用混合溶剂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大的冷却结晶温度区间,更加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0025] 本方法具有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合连续化、规模化的的工业生产特点,且整个工艺都环境友好,节能环保。
[0026] 附图
[0027] 图1为实施例1分离出的L‑薄荷醇气相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9] 以下实施例1所用的光学纯度10%的D,L‑苯甲酸薄荷酯的制备过程如下:
[0030] 将反应釜中加入甲苯2000g,50g对甲苯磺酸以及1500g苯甲酸,然后在120℃‑125℃回流条件下滴加1000g光学纯度10%的D,L‑薄荷醇,滴加时间为3h,全部加入后反应18h后得到光学纯度10%的D,L‑苯甲酸薄荷酯;
[0031] 以下实施例2‑4所用的光学纯度16%的D,L‑苯甲酸薄荷酯的制备过程如下:
[0032] 将反应釜中加入甲苯2000g,50g对甲苯磺酸以及1500g苯甲酸,然后在120℃‑125℃回流条件下滴加1000g光学纯度16%的D,L‑薄荷醇,滴加时间为4h,全部加入后反应19h后得到光学纯度16%的D,L‑苯甲酸薄荷酯;
[0033] 实施例5‑6用的光学纯度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的制备过程如下:
[0034] 将反应釜中加入甲苯3000g,80g对甲苯磺酸以及1500g苯甲酸,然后在120℃‑125℃回流条件下滴加1000g光学纯度25%的D,L‑薄荷醇,滴加时间为5h,全部加入后反应20h后得到光学纯度25%的D,L‑苯甲酸薄荷酯;
[0035] 实施例1
[0036] 重结晶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60g光学纯度为10.0%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2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3g,继续降温至8℃,在8℃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20.0g。
[0037] 取其中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51.5%。
[0038] 重结晶I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125g光学纯度为51.5%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4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3g,继续降温至17℃,在17℃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80.0g。
[0039] 取重结晶II所得其中的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98.1%。
[0040] 实施例2
[0041] 重结晶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60g光学纯度为16.0%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2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2g,继续降温至8℃,在8℃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20.5g。
[0042] 取其中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55.3%。
[0043] 重结晶I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125g光学纯度为55.3%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4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5g,继续降温至17℃,在17℃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81.0g。
[0044] 取重结晶II所得其中的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99.3%。
[0045] 实施例3
[0046] 重结晶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60g光学纯度为16.0%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2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g,继续降温至8℃,在8℃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21.0g。
[0047] 取其中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53.6%。
[0048] 重结晶I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125g光学纯度为53.6%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4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0g,继续降温至17℃,在17℃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81.5g。
[0049] 取重结晶II所得其中的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98.8%。
[0050] 实施例4
[0051] 重结晶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60g光学纯度为16.0%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2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g,继续降温至10℃,在10℃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21.2g。
[0052] 取其中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55.0%。
[0053] 重结晶II:在1L三口瓶中加入480g乙醇,120g水,125g光学纯度为55.0%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4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0g,继续降温至20℃,在20℃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80.6g。
[0054] 取重结晶II所得其中的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99.0%。
[0055] 实施例5
[0056] 重结晶I:在1L三口瓶中加入1200g乙醇,120g水,60g光学纯度为25.0%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30℃。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g,继续降温至8℃,在8℃搅拌5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20.6g。
[0057] 取其中5g固体,加入0.5g 30%甲醇钠溶液,7.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55.4%。
[0058] 重结晶II:在1L三口瓶中加入1200g乙醇,120g水,125g光学纯度为55.4%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42℃。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0g,继续降温至16℃,在16℃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78.5g。
[0059] 取重结晶II所得其中的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99.2%。
[0060] 实施例6
[0061] 重结晶I:在1L三口瓶中加入120g乙醇,120g水,60g光学纯度为25.0%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20℃。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g,继续降温至10℃,在10℃搅拌3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22.3g。
[0062] 取其中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54.7%。
[0063] 重结晶II:在1L三口瓶中加入120g乙醇,120g水,125g光学纯度为54.7%的D,L‑苯甲酸薄荷酯,开启搅拌,搅拌速度为280r/min,然后升温至45℃。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开始冷却降温,待溶液开始浑浊后,加入晶种1.0g,继续降温至20℃,在20℃搅拌4h后抽滤,固体干燥后重量为77.9g。
[0064] 取重结晶II所得其中的5g固体,加入1.0g 30%甲醇钠溶液,5g甲醇,在45℃搅拌3h,得到L‑薄荷醇。将水解产物进行气相分析,L‑薄荷醇的光学纯度为99.0%。
[0065] 纯度鉴定
[0066] 仪器:气相色谱仪安捷伦7820A;
[0067] 色谱柱:CYCLODEX‑B 112‑2562;60m x250μm x0.25μm;
[0068] 梯度升温的条件:115℃保持0min,每分钟升0.4℃,升到125℃,保持0min,然后每分钟升0.3℃,升到134℃(115‑0‑0.4‑125‑0‑0.3‑134)。
[0069] 将实施例1制备出来的L‑薄荷醇直接进样,进样量为0.1μl,得色谱图如图1,其余实施例鉴定方法同实施1。
[007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