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二轮车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698103.5

文献号 : CN1119240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陈

申请人 :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二轮车,涉及电动车领域,包括车体及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车尾,另一端固定于车头;安装于连接杆左右两侧的若干撑块,撑块设有第二放置槽;安装于第二放置槽内的第二安全气囊装置;设置于车体的车头腹部的第一放置槽,第一放置槽的开口朝向车体的坐凳;安装于第一放置槽内的第一安全气囊装置;设置于车体外围一圈的保险杠及固定于保险杠的若干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分别与第一安全气囊装置、第二安全气囊装置电性连接,当碰撞传感器感应到车体收到碰撞时,第一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均被弹出,从而可以有效保护车体上人员的安全,减少人员遭受伤害的可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位于所述车体上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车体的车尾,另一端固定于车体的车头;

安装于连接杆左右两侧的若干撑块,所述撑块朝向车体的端面设有第二放置槽;

安装于第二放置槽内的第二安全气囊装置;

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车头腹部的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开口朝向车体的坐凳;

安装于第一放置槽内的第一安全气囊装置;

设置于车体外围一圈的保险杠及固定于所述保险杠的若干碰撞传感器,所述碰撞传感器分别与第一安全气囊装置、第二安全气囊装置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所述碰撞传感器感受到车体受到碰撞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均弹出;

调节部,所述撑块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杆侧面靠下的位置,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第二放置槽朝向车体的角度;

所述调节部包括:

环形杆及设于连接杆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杆的一端固定于撑块朝向车体的端面,另一端穿过对应的环形槽,并延伸至连接杆的上方,所述环形杆的圆心、环形槽的圆心、撑块与连接杆的铰接点圆心重合;

设于环形杆的若干固定孔及设于连接杆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环形槽连通,螺纹孔的开口位于连接杆的上表面;

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当撑块调整到合适位置时,使固定螺栓的端部插入到对应的固定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遮阳板,所述连接杆两侧侧面靠上的位置固定有所述的遮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所述连接杆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所述的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板,所述连接杆位于车头的位置设有前视窗,用于驾驶人员观察路况,所述前视窗内设有所述的透明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固定于车体坐凳中部的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垫,所述隔板的前后表面为内凹的弧形,且在内凹的弧形内设有所述的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动二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泵及缓冲气囊,所述隔板的前后表面设有所述的缓冲气囊,所述橡胶垫位于缓冲气囊内,所述气泵固定于车体,且其通过气管与缓冲气囊连通。

说明书 :

一种电动二轮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二轮车。

背景技术

[0002] 电动二轮车一般直接被叫做电动车,由于其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在交通日益阻塞的城市中,被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使用,现在在城市的上班时间段和下班时间段内,
经常看到成群的电动车车队在行驶。
[0003] 本申请人发现:由于电动车越来越多,现在也经常看到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由于电动车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容易给驾驶者造成较大的伤害。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动二轮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动车越来越多,现在也经常看到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由于电动车缺乏
必要的保护措施,容易给驾驶者造成较大的伤害的技术问题。
[0005]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二轮车,包括:
[0006] 车体及位于所述车体上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于车体的车尾,另一端固定于车体的车头;
[0007] 安装于连接杆左右两侧的若干撑块,所述撑块朝向车体的端面设有第二放置槽;
[0008] 安装于第二放置槽内的第二安全气囊装置;
[0009] 设置于所述车体的车头腹部的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开口朝向车体的坐凳;
[0010] 安装于第一放置槽内的第一安全气囊装置;
[0011] 设置于车体外围一圈的保险杠及固定于所述保险杠的若干碰撞传感器,所述碰撞传感器分别与第一安全气囊装置、第二安全气囊装置电性连接;
[0012] 在其中一个所述碰撞传感器感受到车体受到碰撞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均弹出。
[0013] 进一步的,包括调节部,所述撑块的一端铰接于连接杆侧面靠下的位置,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第二放置槽朝向车体的角度。
[0014]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包括:
[0015] 环形杆及设于连接杆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杆的一端固定于撑块朝向车体的端面,另一端穿过对应的环形槽,并延伸至连接杆的上方,所述环形杆的圆心、环形槽的圆心、撑
块与连接杆的铰接点圆心重合;
[0016] 设于环形杆的若干固定孔及设于连接杆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环形槽连通,螺纹孔的开口位于连接杆的上表面;
[0017] 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当撑块调整到合适位置时,使固定螺栓的端部插入到对应的固定孔中。
[0018] 进一步的,包括遮阳板,所述连接杆两侧侧面靠上的位置固定有所述的遮阳板。
[0019] 进一步的,包括风扇,所述连接杆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所述的风扇。
[0020] 进一步的,包括透明板,所述连接杆位于车头的位置设有前视窗,用于驾驶人员观察路况,所述前视窗内设有所述的透明板。
[0021] 进一步的,包括一端固定于车体坐凳中部的隔板。
[0022] 进一步的,包括橡胶垫,所述隔板的前后表面为内凹的弧形,且在内凹的弧形内设有所述的橡胶垫。
[0023] 进一步的,包括气泵及缓冲气囊,所述隔板的前后表面设有所述的缓冲气囊,所述橡胶垫位于缓冲气囊内,所述气泵固定于车体,且其通过气管与缓冲气囊连通。
[002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一种电动二轮车,在电动车正常行驶时,第一安全气囊装置位于第一放置槽内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位于第二放置槽内,当碰撞传感器感应
到车体收到碰撞时,第一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均被弹出,从
而可以有效保护车体上人员的安全,减少人员遭受伤害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
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杆的正面剖视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杆内前视窗所在位置的剖视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隔板的俯视图。
[0030] 其中,1、车体;2、保险杠;3、碰撞传感器;4、气泵;5、第一安全气囊装置;6、隔板;7、连接杆;8、前视窗;9、透明板;10、第一放置槽;11、遮阳板;12、撑块;13、第二放置槽;14、第
二安全气囊装置;15、环形杆;16、环形槽;17、固定孔;18、固定螺栓;19、螺纹孔;20、通孔;
21、风扇;22、橡胶垫;23、缓冲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
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
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
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
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
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
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3]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动二轮车的一个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
[0034] 车体1及位于所述车体1上方的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的一端固定于车体1的车尾,另一端固定于车体1的车头;
[0035] 安装于连接杆7左右两侧的若干撑块12,所述撑块12朝向车体1的端面设有第二放置槽13;
[0036] 安装于第二放置槽13内的第二安全气囊装置14;
[0037] 设置于所述车体1的车头腹部的第一放置槽10,所述第一放置槽10的开口朝向车体1的坐凳;
[0038] 安装于第一放置槽10内的第一安全气囊装置5;
[0039] 设置于车体1外围一圈的保险杠2及固定于所述保险杠2的若干碰撞传感器3,所述碰撞传感器3分别与第一安全气囊装置5、第二安全气囊装置14电性连接;
[0040] 在其中一个所述碰撞传感器3感受到车体1受到碰撞后,所述第一安全气囊装置中的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14中的气囊均弹出。
[0041] 在本实施例中,在电动车正常行驶时,第一安全气囊装置5位于第一放置槽10内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14位于第二放置槽13内,当碰撞传感器3感应到车体1收到碰撞时,第一
安全气囊装置5的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装置14中的气囊均被弹出,从而可以有效保护车体1
上人员的安全,减少人员遭受伤害的可能。在电动车遭受碰撞时,保险杠2也会起到吸收碰
撞能量的作用。
[0042] 考虑到每个人的体型和身高都会不一样,如果撑块12固定的安装在连接杆7上,那么在发生碰撞事故时,第二安全气囊装置14的气囊被弹出后,无法保证气囊在弹出后,很好
的保护车体1上的人,因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调节部,所述撑块12的一端
铰接于连接杆7侧面靠下的位置,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第二放置槽13朝向车体1的角度,这
样即可实现对撑块12的调节。
[004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部包括:
[0044] 环形杆15及设于连接杆7的环形槽16,所述环形杆15的一端固定于撑块12朝向车体1的端面,另一端穿过对应的环形槽16,并延伸至连接杆7的上方,所述环形杆15的圆心、
环形槽16的圆心、撑块12与连接杆7的铰接点圆心重合;
[0045] 设于环形杆15的若干固定孔17及设于连接杆7的螺纹孔19,所述螺纹孔19与环形槽16连通,螺纹孔19的开口位于连接杆7的上表面;
[0046] 与螺纹孔19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18,当撑块12调整到合适位置时,使固定螺栓18的端部插入到对应的固定孔17中。
[0047] 在本实施例中,当调节时,使得固定螺栓18在螺纹孔19中转动,并逐渐脱离环形杆15中的固定孔17,脱离后,即可转动撑块12,当撑块12转动到适当位置时,再使固定螺栓18
与另一个对应的固定孔17结合。
[0048]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遮阳板11,所述连接杆7两侧侧面靠上的位置固定有所述的遮阳板11,用于遮挡阳光,在下雨时,也适当的起到遮雨作用。
[0049]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风扇21,所述连接杆7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若干通孔20,所述通孔20内设有所述的风扇21。在天气比较热时,可以启动风扇21,起到散
热的作用。
[0050]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透明板9,所述连接杆7位于车头的位置设有前视窗8,用于驾驶人员观察路况,所述前视窗8内设有所述的透明板9。
[0051]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一端固定于车体1坐凳中部的隔板6,这样在急刹车时,坐在车体1的坐凳后面的人,即使会向前倾,也会被隔板6阻挡,以避免对前面的
人产生二次撞击。
[005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包括橡胶垫22,所述隔板6的前后表面为内凹的弧形,且在内凹的弧形内设有所述的橡胶垫22,这样在碰撞时,人体接触到隔离板起到缓冲的
作用。
[005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气泵4及缓冲气囊23,所述隔板6的前后表面设有所述的缓冲气囊23,所述橡胶垫22位于缓冲气囊23内,所述气泵4固定于车体1,且
其通过气管与缓冲气囊23连通。
[0054] 在本实施例中,在碰撞时,气泵4启动,对缓冲气囊23充气,使其迅速膨胀,可以对后面的人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0055]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
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
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
节中提供。
[0056]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
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