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012097.X

文献号 : CN11193447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高春超郑磊

申请人 : 追创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置腔,电机壳体设有环形支撑架,环形支撑架围绕电机壳体的周向环设于电机壳体的外侧;定叶轮,可拆卸设于电机壳体靠近环形支撑架的一侧且与环形支撑架卡接;风罩,与定叶轮抵接,风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置腔;动叶轮,设于第二容置腔内;外罩,套设于风罩的外周面上且与环形支撑架卡接;以及电机主体,设于电机壳体且部分延伸出第一容置腔与动叶轮连接;其中,电机上还设有连通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的散热通道,电机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第一进气口。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壳体,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电机壳体设有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围绕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环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侧;

定叶轮,可拆卸设于所述电机壳体靠近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一侧且与所述环形支撑架卡接;

风罩,与所述定叶轮抵接,所述风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置腔;

动叶轮,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定叶轮远离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鼓风,以形成高速气流;

外罩,套设于所述风罩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环形支撑架卡接;以及电机主体,设于所述电机壳体且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动叶轮连接,以驱使所述动叶轮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容置腔形成负压;

其中,所述电机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散热通道,所述电机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当所述动叶轮转动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空气从所述第一进气口流入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后排出;

所述电机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从所述第一容置腔延伸至所述环形支撑架,所述空气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环形支撑架的外周面上;

所述外罩的内壁上至少形成有一连通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和所述风罩的外壁围设形成风道;

其中,所述空气流道和所述风道构成了所述散热通道,所述风道的进口正对所述空气流道的出口,所述风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叶轮包括第一定叶轮和第二定叶轮,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风罩远离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风罩靠近所述电机壳体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一出风口;

其中,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所述动叶轮、所述第一定叶轮和所述第二定叶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叶轮包括第二定叶轮本体和围绕所述第二定叶轮本体的周向环设于所述第二定叶轮本体外周的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上环设有限位凸环,用于将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分隔为靠近所述风罩的第一连接端和远离所述风罩的第二连接端;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抵接,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电机壳体的轴向卡接于所述环形支撑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在所述外罩远离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容置腔在所述外罩靠近所述电机壳体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外罩通过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环形支撑架连接,所述导风槽与所述卡接结构位于同一母线的延长线上,且所述导风槽的进口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叶轮或/和所述环形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配合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后盖,所述主壳体内部中空且一端部设有开口,所述后盖可拆卸盖在所述主壳体的开口处,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

其中,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所述环形支撑架,所述后盖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电机主体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安装间隙,以在所述电机壳体内形成空气流通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主体包括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固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转子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围设于所述转子外周的定子,所述转轴延伸至主壳体外的部分与所述动叶轮连接;

其中,所述定子上绕设有多个线圈,每相邻两个所述线圈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空气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还设有防水密封结构;

所述防水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上且随所述转轴旋转的防水垫圈和形成于所述电机壳体上且与所述防水垫圈配合的密封部;

其中,所述防水垫圈设有围绕所述转轴的周向分布的第一环形筋,所述密封部内设有围绕所述转轴的周向分布的第二环形筋,所述第一环形筋和所述第二环形筋相间分布。

说明书 :

一种电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刷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直流电动机按结构及工作原理可划分:无刷直流电动机和有刷直流电动机。无刷电机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短,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在航模、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电动车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传统的电机由于散热效果差,导致电机内部温升高,影响了电机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电机壳体设有环形支撑架,所述环形支撑架围绕所述电机壳体的周向环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外侧;定叶轮,可拆卸设于所述电机壳体靠近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一侧且与所述环形支撑架卡接;风罩,与所述定叶轮抵接,所述风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置腔;动叶轮,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定叶轮远离所述环形支撑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第二容置腔内鼓风,以形成高速气流;外罩,套设于所述风罩的外周面上且与所述环形支撑架卡接;以及电机主体,设于所述电机壳体且部分延伸出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动叶轮连接,以驱使所述动叶轮旋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容置腔形成负压;其中,所述电机上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容置腔和所述第二容置腔的散热通道,所述电机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当所述动叶轮转动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空气从所述第一进气口流入并依次流经所述第一容置腔、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第二容置腔后排出。
[0006]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的空气流道,所述空气流道从所述第一容置腔延伸至所述环形支撑架,所述空气流道的出口形成于所述环形支撑架的外周面上;所述外罩的内壁上至少形成有一连通所述空气流道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和所述风罩的外壁围设形成风道;其中,所述空气流道和所述风道构成了所述散热通道,所述风道的进口正对所述空气流道的出口,所述风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
[0007]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叶轮包括第一定叶轮和第二定叶轮,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风罩远离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容置腔在所述风罩靠近所述电机壳体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一出风口;其中,自所述第一进风口至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所述动叶轮、所述第一定叶轮和所述第二定叶轮。
[0008]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叶轮包括第二定叶轮本体和围绕所述第二定叶轮本体的周向环设于所述第二定叶轮本体外周的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连接部抵接。
[0009]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上环设有限位凸环,用于将所述连接部的外周面分隔为靠近所述风罩的第一连接端和远离所述风罩的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端抵接,所述第二连接端沿所述电机壳体的轴向卡接于所述环形支撑架。
[0010]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罩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三容置腔在所述外罩远离所述电机壳体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容置腔在所述外罩靠近所述电机壳体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二出风口处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外罩通过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环形支撑架连接,所述导风槽与所述卡接结构位于同一母线的延长线上,且所述导风槽的进口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邻设置。
[0011]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叶轮或/和所述环形支撑架上设有与所述卡接结构相配合的卡槽。
[0012]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体包括主壳体和后盖,所述主壳体内部中空且一端部设有开口,所述后盖可拆卸盖在所述主壳体的开口处,以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其中,所述主壳体上形成有所述环形支撑架,所述后盖上形成有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电机主体与所述电机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安装间隙,以在所述电机壳体内形成空气流通的空间。
[0013]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主体包括设于所述电机壳体的转轴、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固设于所述转轴上的转子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且围设于所述转子外周的定子,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主壳体外的部分与所述动叶轮连接;其中,所述定子上绕设有多个线圈,每相邻两个所述线圈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空气流道。
[0014]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设有防水密封结构;所述防水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转轴上且随所述转轴旋转的防水垫圈和形成于所述电机壳体上且与所述防水垫圈配合的密封部;其中,所述防水垫圈设有围绕所述转轴的周向分布的第一环形筋,所述密封部设有围绕所述转轴的周向分布的第二环形筋,所述第一环形筋和所述第二环形筋相间分布。
[0015]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0016] 本申请提供的电机,其通过散热通道将电机壳体的第一容置腔和风罩的第二容置腔连通,利用动叶轮在第二容置腔内产生的负压将电机壳体外部较冷的空气吸入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较热的空气则通过上述散热通道流至第二容置腔后排出风罩,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0018] 图1是本申请提出的电机在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图1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1的部分剖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图1中防水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6是图1中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7是图1中外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是图1中第一定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是图1中第二定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是图1中空气流道和定子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8] 图11是本申请提出的电机在实施例二中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2是图11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3是图11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4是图11中第一定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5是图11中第二定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16是本申请提出的电机在实施例三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7是图16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8是本申请提出的电机在实施例四中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9是图1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 100-电机;110-电机主体;111-转轴;112-转子;113-定子;114-驱动板;120-电机壳体;121-主壳体;1211-第一容置腔;1212-空气流道;1213-环形支撑架;122-后盖;1221-第一进气口;130-动叶轮;131-动叶轮入风口;132-动叶轮出风口;140-风罩;141-第二容置腔;142-第一进风口;143-第一出风口;150-外罩;151-导风槽;152-第二进风口;153-第二出风口;154-卡接结构;160-定叶轮;161-第一定叶轮;1611-中心孔;1612-凹陷槽;162-第二定叶轮;1621-第二定叶轮本体;1622-连接部;1623-限位凸环;1624-卡槽;170-防水密封结构;171-防水垫圈;1711-第一环形筋;172-密封部;1712-第一环形槽;
[0038] 111a-转轴;120a-电机壳体;1211a-第一容置腔;1212a-空气流道;1212a’-空气流道;1213a-环形支撑架;1221a-第一进气口;130a-动叶轮;140a-风罩;141a-第二容置腔;142a-第一进风口;143a-第一出风口;160a-定叶轮;161a-第一定叶轮;162a-第二定叶轮;
[0039] 1211b-第一容置腔;120b-电机壳体;1212b-空气流道;1221b-第一进气口;130b-动叶轮;140b-风罩;141b-第二容置腔;142b-第一进风口;143b-第一出风口;144b-风道;160b-定叶轮;
[0040] 180-隔板;111c-转轴;120c-电机壳体;121c-主壳体;1211c-第一容置腔;1212c-空气流道;122c-后盖;1221c-第一进气口;130c-动叶轮;140c-风罩;141c-第二容置腔;142c-第一进风口;143c-第一出风口;160c-定叶轮;161c-第一定叶轮;162c-第二定叶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2] 本申请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43]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0044] 实施例一
[0045]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机100,包括:电机壳体120、安装于电机壳体120上的电机主体110、动叶轮130和风罩140。电机壳体120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一容置腔1211。为了便于将电机主体110安装至电机壳体120,电机壳体120包括主壳体121和后盖122,主壳体121内部中空且底端部开口设置,后盖122可拆卸盖在主壳体121的底部开口处,以形成第一容置腔1211。由此,在安装电机主体110时,将后盖122从主壳体121上拆下后,能够方便的将电机主体110安装于主壳体121。电机主体110包括转动设于电机壳体
120的转轴111、位于第一容置腔1211内且固定于转轴111上的转子112、设于第一容置腔
1211内且围设于转子112外周的定子113以及位于第一容置腔1211内且与定子113电连接的驱动板114。转轴111延伸至主壳体121外的部分与动叶轮130连接,在本申请中,转轴111的顶部延伸至主壳体121外,转轴111的顶部与动叶轮130连接,动叶轮130随转轴111的转动而转动,这里“顶部”、“底部”表述仅仅是为了说明目的,不宜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风罩140设于主壳体121远离后盖122的一侧且罩设于动叶轮130,风罩140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置腔141,第二容置腔141在风罩140远离电机壳体120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二容置腔
141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42,第二容置腔141在风罩140靠近电机壳体120的另一侧形成有与第二容置腔141相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43,在本申请中,第二容置腔141可以理解为沿风罩
140的轴向贯穿其的贯穿孔,动叶轮130位于第二容置腔141内。动叶轮130具有动叶轮入风口131和动叶轮出风口132,动叶轮出风口132与外部大气连通。当转轴111驱使动叶轮130转动时,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42进入第二容置腔141后,再通过多个动叶轮入风口131流向多个动叶轮出风口132,从而实现动叶轮130在第二容置腔141内鼓风,形成高速气流,从而使得第二容置腔141形成负压。
[0046] 现有的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电机壳体120内的定子113和驱动板114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电机壳体120内的空气不能进行有效的流动,无法对定子113和驱动板114进行散热,导致电机的温升过高,电机无法正常使用。为了能够对电机壳体120内的定子113和驱动板114散热,本申请的电机100上至少设有一连通电机壳体120的第一容置腔1211和风罩140的第二容置腔141的散热通道,电机壳体120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容置腔1211相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221,第一进气口1221形成于后盖122的中央,用于进气。散热通道和第一进气口1221分别位于电机壳体120的相对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1221形成于电机壳体120的底部,散热通道位于电机壳体120的上方。电机主体110与电机壳体120的内壁之间存在安装间隙,用于提供气流的流动空间。具体地,定子113与电机壳体120的内壁之间、驱动板114与电机壳体120的内壁之间均存在安装间隙,以形成上述流动空间。本申请的电机工作时,驱使动叶轮130转动,第二容置腔141形成负压,此时,电机壳体120外部的气流Q1通过第一进气口1221进入第一容置腔1211,进入第一容置腔1211内的气流Q2由下至上途经驱动板114和定子113后通过散热通道进入第二容置腔141内,第二容置腔141内的气流Q5通过动叶轮130排出风罩140,从风罩140排出的气流Q7进入外部大气。由此,动叶轮130在第二容置腔
141内产生的负压能够将电机壳体120外部较冷的空气吸入电机壳体120,而电机壳体120内较热的空气则通过上述散热通道流至第二容置腔141后排出风罩140,能够对电机壳体120内的定子113和驱动板114进行有效散热,避免电机的温升过高,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0047] 考虑到电机在使用时会因振动产生噪音,噪音大大影响了电机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感。为了降低电机的噪音,在风罩140的外周面上套设有外罩150,外罩150用于隔绝振动和噪音,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机的使用性能和用户体验感,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上述外罩150为减震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风罩140设于外罩150内,且通过外罩150与电机壳体120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为,风罩140和外罩150组装后与电机壳体12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外罩150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三容置腔,第三容置腔在外罩150远离电机壳体1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进风口152,第三容置腔在外罩150靠近电机壳体120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二出风口153,风罩140位于第三容置腔内。风罩140和外罩150分别与电机主体110的旋转中心轴线L同轴设置,上述旋转中心轴线L为转轴111的中心轴线。第二进风口152和第一进风口142的延伸方向一致,这里的延伸方向是指风罩140和外罩150的轴向方向。第一进气口1221的延伸方向与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共线或是平行。
[0048] 在本实施例中,主壳体121的顶部设有环形支撑架1213,环形支撑架1213围绕主壳体121的周向环设于主壳体121的外周,环形支撑架1213靠近风罩140设置。主壳体121的顶部还至少形成有一与第一容置腔1211连通的空气流道1212,空气流道1212设于主壳体121靠近风罩140的一侧。空气流道1212从第一容置腔1211延伸至环形支撑架1213,空气流道1212与环形支撑架1213为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空气流道1212的延伸方向与旋转中心轴线L的延伸方向相垂直。外罩150和风罩140之间至少有一连通空气流道1212与第二容置腔141的风道。在本实施例中,风道和空气流道1212构成了连通第一容置腔1211和第二容置腔141的散热通道,空气流道1212和风道一一对应设置。
[0049] 具体地,外罩150的内壁上至少形成有一沿其母线分布且连通空气流道1212与第二容置腔141的导风槽151,导风槽151和风罩140的外壁围设形成上述风道。导风槽151沿外罩150的母线方向延伸,母线指形成外罩150曲面的动线。空气流道1212的出口形成于环形支撑架1213的外周面上,风道的进口正对空气流道1212的出口,风道的出口部分形成于第二进风口152的孔壁上,以与第二容置腔141连通。风道出口部分成型于第二进风口152的孔壁上是指导风槽151出口成型于第二进风口152的孔壁上。当动叶轮130工作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气流Q1从第一进气口1221流入第一容置腔1211,进入第一容置腔1211的气流Q2经过驱动板114和定子113后向上流动进入空气流道1212,进入空气流道1212的气流Q3再向上流经风道,风道内的气流Q4依次通过第二进风口152和第一进风口142进入第二容置腔141,进入第二容置腔141内的气流Q5通过动叶轮130后排出外罩150。
[0050] 请参阅图10,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带走定子113上的热量,达到较为理想的散热效果,定子113上绕设的多个线圈和空气流道1212之间的设置关系为:每相邻两个线圈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空气流道1212,于此,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在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线圈的数量为i,空气流道1212的数量为j,i=j;即每相邻两个线圈之间设有一个空气流道1212,由此,在保证定子113充分散热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电机100结构。
[0051] 考虑到外罩150安装的方便性,风罩140和外罩150组装成一整体后与环形支撑架1213卡接。具体地,外罩150的第二出风口153处设有卡接结构154,外罩150通过卡接结构
154与环形支撑架1213卡接,风罩140通过外罩150设于电机壳体120上。卡接结构154为形成于第二出风口153内壁上的卡块,卡块沿第二出风口153的周向等间隔分布。
[0052] 为了避免空气流道1212与导风槽151的连接处发生漏气现象,进而干扰空气流道1212内产生负压。优选的,卡块和导风槽151位于同一母线的延长线上,且导风槽151的进口与卡块相邻设置。由此,卡块除了用于卡合外,还具有引导气流的流动方向的作用。当动叶轮130工作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第一容置腔1211内的气流依次流经空气流道1212、外罩
150的导风槽151、第二进风口152、第一进风口142和第二容置腔141,最后经过动叶轮130直接排入大气中。在上述过程中,气流从空气流道1212流出后,由于卡块的阻挡作用,使得空气流道1212不会直接与大气连通,而是与导风槽151的进口连通,从而使得第一容置腔1211流出的气流能够在动叶轮130的作用下沿着空气流道1212、导风槽151、第二进风口152、第一进风口142和第二容置腔141,最后由动叶轮130的动叶轮出风口132排出。若卡块不与导风槽151的进口相邻设置,空气流道1212与导风槽151的连接处可能会有漏气现象,会干扰空气流道1212内产生负压,这样电机壳体120内的气流就不能在负压的作用下从空气流道
1212流出,从而影响散热效果。
[0053] 所述的电机还包括定叶轮160,定叶轮160具有引导气流流向和降噪的功能。定叶轮160可拆卸设于主壳体121的顶部,且与环形支撑架1213卡接。为了提高对气流流向的引导效果,定叶轮160包括第一定叶轮161和第二定叶轮162,第一定叶轮161和第二定叶轮162通过螺钉固定设于主壳体121的顶部。转轴111的一端部从主壳体121延伸至外侧后,依次穿过第二定叶轮162、第一定叶轮161和动叶轮130,即自第一进风口142至第一出风口143的方向上依次设有动叶轮130、第一定叶轮161和第二定叶轮162。其中,风罩140覆盖动叶轮130和第一定叶轮161且与第二定叶轮162远离电机壳体120的一侧抵接,由此可知,在外罩150卡接至环形支撑架1213上后,风罩140的第一出风口143与第二定叶轮162远离电机壳体120的一侧抵接,动叶轮130和第一定叶轮161位于第二容置腔141内,第二定叶轮162部分位于第二容置腔141的外侧。当动叶轮130转动时,气流从动叶轮130顶部的第一进风口142进入,气流Q5从动叶轮130侧面的动叶轮出风口132流至定叶轮160,定叶轮160处的气流Q6通过第一出风口143排出,从风罩140排出的气流Q7进入外部大气。通过设置第一定叶轮161和第二定叶轮162能够提高对气流流向的引导效果,单位时间内能够引导更多的风量,提高动叶轮130吸入空气的功率,进而提高气流对电机的散热效果。
[0054] 具体地,第二定叶轮162包括第二定叶轮本体1621和围绕第二定叶轮本体1621的周向环设于第二定叶轮本体1621外周的连接部1622。其中,连接部1622沿电机壳体120的轴向方向卡接于环形支撑架1213,风罩140的第一出风口143与连接部1622抵接。由此,能够增强电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55] 进一步,连接部1622的外周面上环设有限位凸环1623,用于将连接部1622的外周面分隔为靠近风罩140的第一连接端M和远离所述风罩140的第二连接端N,第一连接端M和第二连接端N分别位于限位凸环1623的相对两侧。其中,风罩140的第一出风口143与第一连接端M抵接,第二连接端N沿电机壳体120的轴向卡接于环形支撑架1213,第二连接端N上还形成有用于限定卡接结构154安装位置的卡槽1624,可以理解地,上述卡槽1624还可以设于环形支撑架1213上,或是第二定叶轮162和环形支撑架1213上同时设有上述卡槽1624,综上可知,第二定叶轮162或/和环形支撑架1213上设有与卡接结构154相配合的卡槽1624。当卡槽1624设于连接部1622的第二连接端N上时,卡槽1624内容置有空气流道1212,卡槽1624呈倒置的“U”字型,卡接结构154卡设于“U”字型的开口处。当卡槽1624设于环形支撑架1213上时,卡槽1624设于环形支撑架1213的底部,这一情况未在附图中示出。
[0056] 所述的电机100在实际使用时,从第一进气口1221进入的空气是干燥空气,不含水汽;经由第二进风口152和第一进风口142进入第二容置腔141的空气是湿空气,含有水汽。动叶轮出风口132与大气连通,当动叶轮130旋转时,从第二进风口152和第一进风口142进入的带有水汽的空气会从动叶轮130的动叶轮出风口132直接排入大气中,从而实现防水。
[0057] 动叶轮130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当动叶轮130停止运动后,容易产生冷凝水,为了防止水汽通过转轴111与电机壳体120连接处的缝隙进入电机壳体120内部,需要设置防水密封结构170,防水密封结构170位于转轴111延伸出电机壳体120的一侧。防水密封结构170包括防水垫圈171和成型于电机壳体120的顶端与防水垫圈171配合的密封部172。第一定叶轮161具有中心孔1611,密封部172位于中心孔1611内,防水垫圈171位于密封部172正上方。防水垫圈171套设于转轴111上且随转轴111一起转动,用于防水密封。具体地,防水垫圈171设有围绕转轴111的周向分布且朝向密封部172延伸的多个第一防水部,密封部172内设有围绕转轴111的周向分布且朝向防水垫圈171延伸的多个第二防水部,第一防水部与第二防水部间隔设置,以防止水汽进入电机壳体120。由此,能够有效延长水汽的运动路径,能够减少或避免水汽进入电机壳体120内部,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0058] 进一步,多个第一防水部为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一环形筋1711,相邻的第一环形筋1711围设形成同心分布的第一环形槽1712;多个第二防水部为多个同心设置的第二环形筋
1721,多个第二环形筋1721将密封部172分隔为多个同心分布的第二环形槽1722。其中,第一环形槽1712容置有第二环形筋1721,第二环形槽1722容置有第一环形筋1711,第一环形筋1711和第二环形筋1721相间分布。优选的,第二环形槽1722的数量为2~3个,在能够达到防水密封的同时,简化了结构,降低了生产制造的难度。为了较好的隔绝水汽,第一环形筋
1711的自由端与第二环形槽1722的槽底相抵接。为了减少防水垫圈与密封部转动时的摩擦,第一环形筋1711的侧壁与第二环形槽1722的侧壁之间间隙设置。
[0059] 动叶轮130安装于转轴111上时,防水垫圈171可作为动叶轮130的垫圈。具体地,防水垫圈171在轴向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密封部172的深度,以与动叶轮130抵接用于减小动叶轮130与第一定叶轮161之间的摩擦。第一定叶轮161靠近所述动叶轮130的一侧端面上成型有凹陷槽1612,凹陷槽1612自第一定叶轮161的中心往边沿方向延伸。凹陷槽1612用于进一步减小动叶轮130与第一定叶轮161之间的摩擦。
[0060]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1至图15,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设有外罩150,风罩140a直接覆盖动叶轮130a和定叶轮160a,即所有叶轮被风罩140a覆盖,风罩140a直接与电机壳体120a连接。相对应地,散热通道的设置形式和位置发生了变化。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即为空气流道1212a。
[0061] 具体地,第二容置腔141a在风罩140a远离所述电机壳体120a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42a,第二容置腔141a在风罩140a靠近电机壳体120a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43a,第一出风口143a用于与电机壳体120a的环形支撑架1213a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风罩
140a与电机壳体120a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为不可拆卸连接。
[0062] 定叶轮160a的外轮面上环设有多个导风叶片,定叶轮160a上相邻的导风叶片夹设形成有用于供空气流动的导风通道H,第一容置腔1211a和导风通道H之间设有空气流道1212a,以连通第一容置腔1211a和导风通道H,空气流道1212a的进口与第一容置腔1211a连通,空气流道1212a的出口与导风通道H连通。当动叶轮130a工作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气流从第一进气口1221a流入并依次流经第一容置腔1211a、空气流道1212a和导风通道H后排出。为了提高定叶轮160a的出风效率,经由空气流道1212a出口流出的气流的运动方向与定叶轮160a的导风通道H内气流的运动方向一致,由此,具有出风顺畅、出风效率高的优点。
[0063] 进一步,空气流道1212a可以为连通第一容置腔1211a和导风通道H的孔道;或是空气流道1212a可以为连通第一容置腔1211a和导风通道H的软管(图未示)。当空气流道1212a为孔道时,空气流道1212a包括形成于电机壳体120a上的电机壳体流道和形成于定叶轮160a上的定叶轮流道,电机壳体流道和定叶轮流道相连通。其中,上述电机壳体流道与第一容置腔1211a连通,上述定叶轮流道与导风通道H连通。当空气流道1212a采用软管的连接方式时,软管的一端部延伸至第一容置腔1211a、另一端部延伸至导风通道H。
[0064] 在本实施例中,定叶轮160a还是包括第一定叶轮161a和第二定叶轮162a。第一定叶轮161a的相邻导风叶片之间具有第一导风通道H1,第二定叶轮162a的相邻导风叶片之间具有第二导风通道H2。空气流道1212a的出口与第一导风通道H1和/或第二导风通道H2连通,其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分别为:第一方案,空气流道1212a的出口与第一导风通道H1连通,此时,当动叶轮130a工作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气流Qa1从第一进气口1221a流入,接着第一容置腔1211a内的气流Qa2进入空气流道1212a,然后空气流道1212a内的气流Qa3流至第一定叶轮161a的第一导风通道H1,最终,第一导风通道H1内的气流Qa4排出风罩140a,在上述方案中,空气流道1212a大致呈倒置的“L”型,包括沿转轴111a的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的电机壳体流道和沿转轴111a的径向方向延伸的定叶轮流道;第二方案,空气流道1212a’的出口与第二导风通道H2连通,此时,当动叶轮130a工作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气流Qa1从第一进气口1221a流入,接着第一容置腔1211a内的气流Qa2进入空气流道1212a’,然后空气流道1212a’内的气流Qa3’流至第二定叶轮162a的第二导风通道H2,最终,第二导风通道H2内的气流Qa4’排出风罩140a,在上述方案中,空气流道1212a’大致沿转轴111a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三方案,空气流道的出口同时与第一导风通道H1和第二导风通道H2连通。
[0065] 实施例三,请参阅图16和图17,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设有外罩150,风罩140b直接覆盖动叶轮130b和定叶轮160b,即所有叶轮被风罩140b覆盖,风罩140b直接与电机壳体120b连接。具体地,第二容置腔141b在风罩140b远离所述电机壳体120b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进风口142b,第二容置腔141b在风罩140b靠近电机壳体120b的另一侧形成有第一出风口143b,第一出风口143b用于与电机壳体120b的环形支撑架1213b连接,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43b与电机壳体120b卡接或是过盈连接。
[0066] 本实施例中的散热风道由空气流道1212b和风道144b构成,不同点在于:风道144b的设置形式发生了变化。具体地,电机壳体120b上至少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容置腔1211b连通的空气流道1212b,所述电机上至少设有一连通所述空气流道1212b与第二容置腔141b的风道144b。风道144b与空气流道1212b一一对应设置,风道144b的进口与空气流道1212b连通、出口与第一进风口142b连通。当动叶轮130b工作时,其产生的负压使得气流Qb1从第一进气口1221b流入第一容置腔1211b,接着第一容置腔1211b内的气流Qb2流经空气流道1212b,然后空气流道1212b内的气流Qb3进入风道144b,再接着风道内的气流Qb4流向第二容置腔141b,最后第二容置腔141b内的气流Qb5通过动叶轮130b后排出。风道144b的设置形式有多种,考虑到安装的便捷性,风道144b为形成于风罩140b的外壁与内壁之间且沿其母线方向延伸的通孔;或是风道144b为设于风罩140b内壁上的软管。
[0067] 实施例四,请参阅图18和图19,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不同的防水密封结构以及散热通道设置形式和位置的不同。
[0068] 具体地,防水密封结构为隔板180,隔板180位于风罩140c内,隔板180套设于转轴111c延伸出电机壳体120c的一端部上,且位于动叶轮130c与电机壳体120c之间,用于隔绝水汽。隔板180随转轴111c同步转动,隔板180与电机壳体120c之间形成有沿转轴111c的径向方向延伸的通风间隙P。通风间隙P位于风罩140c内,通风间隙P与第一容置腔1211c之间通过空气流道1212c连通。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由空气流道1212c和通风间隙P构成。当动叶轮130c工作时,使得通风间隙P处产生负压,气流从第一进气口1221c流入所述第一容置腔
1211c内,并通过空气流道1212c流至通风间隙P后排出,气流的流动路径为:Qc1-Qc2-Qc3-Qc4-Qc5。
[0069] 进一步,所述电机还包括定叶轮160c,可拆卸设于电机壳体120c的顶端部且位于隔板180和电机壳体120c之间。其中,通风间隙P位于隔板180和定叶轮160c之间,当动叶轮130c工作时,空气从动叶轮130c流向定叶轮160c,使得通风间隙P处产生负压。具体地,定叶轮160c包括第一定叶轮161c和第二定叶轮162c,自动叶轮130c至电机壳体120c的方向上依次设有动叶轮130c、第一定叶轮161c和第二定叶轮162c。其中,通风间隙P位于隔板180和第一定叶轮161c之间。隔板180在转轴111c轴向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覆盖住动叶轮130c,由此,避免水汽通过上述隔板180进入电机壳体120c内部,具有防水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0070] 空气流道1212c包括:形成在所述电机壳体120c上的第一流道;形成在所述第一定叶轮161c上的第二流道;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二定叶轮162c上的第三流道。电机壳体120c包括主壳体121c和后盖122c,第一流道形成于主壳体121c上,第一进气口1221c和第一流道分别位于电机壳体120c的相对两侧。
[0071] 风罩140c内部呈中空设置,以形成第二容置腔141c,第二容置腔141c在风罩140c远离电机壳体120c的一侧设有第一进风口142c,第二容置腔141c在风罩140c靠近电机壳体120c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43c。其中,动叶轮130c、隔板180和第一定叶轮161c依次设于第二容置腔141c内,第一出风口143c与第二定叶轮162c远离电机壳体120c的一侧抵接。
[0072]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中的电机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0073] 本申请中的电机可以应用于清洁设备,该清洁设备用于对待清洁表面进行清洁。其中,该清洁设备包括所述的电机100和机身,所述的电机100设于机身内,用于提供清洁动力。
[0074]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散热通道将电机壳体的第一容置腔和风罩的第二容置腔连通,利用动叶轮在第二容置腔内产生的负压将电机壳体外部较冷的空气吸入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内较热的空气则通过上述散热通道流至第二容置腔后排出风罩,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进一步地,通过在外罩上设置卡接结构,外罩通过卡接结构与电机壳体上的环形支撑架卡接,由此,外罩和电机壳体之间具有连接稳性、可靠的优点。进一步地,导风槽的进口与卡接结构相邻设置,能够有效避免空气流道与导风槽的连接处发生漏气现象。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定叶轮和第二定叶轮,能够提高对气流流向的引导效果,单位时间内能够引导更多的风量,提高动叶轮吸入空气的功率,进而提高气流对电机的散热效果。进一步地,通过在转轴和电机壳体之间设置防水密封结构,能够防止水汽进入电机壳体内,具有防水密封效果好的优点,有效地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007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