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825552.1

文献号 : CN11193786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静瑜刘强卫栋周鹏刘峰卢艳李伯贵张勃魏晓磊林祥华钟嘉伟张春虹吴懿苗何霖杨振坤

申请人 : 无锡市人民医院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包括储液容器、离心泵、膜肺、第一蠕动泵、白细胞过滤器、血液透析器与废液袋。第一蠕动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储液容器相连通,第一蠕动泵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血液透析器的进液端相连通。血液透析器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储液容器相连通,血液透析器的排废端通过管路与废液袋相连通。储液容器、第一蠕动泵、血液透析器形成过滤循环辅路,白细胞过滤器设置于过滤循环辅路上。白细胞过滤器因为长时间工作而导致堵塞时,白细胞过滤器会导致过滤循环辅路发生堵塞,而并不会导致灌注循环主路发生堵塞,此时灌注循环主路仍然可以继续工作,能持续对离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并及时更换过滤循环辅路上的白细胞过滤器即可。

权利要求 :

1.一种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包括:外套包、储液容器、辅助安装壳、血液透析器与膜肺,所述储液容器设置于所述外套包中,所述储液容器用于装设灌注液,所述辅助安装壳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套包中,所述血液透析器与所述膜肺均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中;

PH监测仪、微栓过滤器、白细胞过滤器、离心泵、第一蠕动泵及废液袋,所述离心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膜肺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膜肺的出液端通过管路用于与离体器官相连,所述储液容器、所述离心泵、所述膜肺与所述离体器官形成灌注循环主路;所述第一蠕动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血液透析器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血液透析器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血液透析器的排废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废液袋相连通,所述储液容器、所述第一蠕动泵、所述血液透析器形成过滤循环辅路,所述白细胞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灌注循环主路上或所述过滤循环辅路上,所述微栓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灌注循环主路上或设置于所述过滤循环辅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H监测仪、所述微栓过滤器与所述白细胞过滤器均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第四夹具与第五夹具;所述血液透析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夹具上,所述膜肺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二夹具上,所述PH监测仪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三夹具上,所述微栓过滤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夹具上,所述白细胞过滤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五夹具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两个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设有与所述血液透析器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两个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设有与所述膜肺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三夹具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两个第三夹持板,所述第三夹持板设有与所述PH监测仪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三弧形面;所述第四夹具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相对并同轴的两个弧形孔,以及与所述弧形孔的端部对应连通的过孔,所述微栓过滤器底面上的两个第一锁扣结构与两个所述过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锁扣结构能穿过所述过孔并能沿着所述弧形孔移动,所述第一锁扣结构的扣板面积尺寸大于所述弧形孔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安装壳的壁上设有第二锁扣结构,所述外套包的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扣结构对应的扣孔,所述第二锁扣结构设置于所述扣孔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白细胞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血液透析器之间的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白细胞过滤器的出液端或进液端,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膜肺的出液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夹具与第二传感器夹具;所述第一传感器夹具装设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或者装设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夹具上;所述第二传感器夹具装设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夹具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夹具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L形限位板;所述底板装设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或者装设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外侧壁上,所述L形限位板上设有条形口,所述L形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座板限位配合以防止所述座板在垂直于所述底板板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座板能沿着所述底板的板面滑动,所述座板上设有与所述条形口位置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座板通过安装件穿过所述条形口及所述安装孔装设于所述L形限位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支架与第二盖体,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内壁上,所述支架用于支撑放置离体器官;所述第二盖体可打开地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口部;

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连通管与液位传感器,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储液容器外,所述连通管的底端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所述液位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连通管上的液位高度。

说明书 :

离体器官灌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灌注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体器官灌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机械灌注是将器官保存、转运的一种方式,器官被获取后将自身血管连接至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在器官保存和转运阶段将灌流液持续灌注至离体器官,
同时供给离体器官氧气和营养物等。
[0003] 传统技术中,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包括膜肺、储液容器、废液罐、白细胞过滤器及透析器。储液容器、离心泵、白细胞过滤器、膜肺与离体器官形成主路,储液容器、蠕动泵、透析
器与废液罐形成支路。一般地,工作人员做灌注前需将各种所需耗材搭建组装在一起,然后
再对离体器官进行灌注工作,各种耗材的现场组装工作不仅提高了实验或临床难度,同时
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它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实验难度,提高实验成功率。
[0005]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离体器官灌注系统,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包括:外套包、储液容器、辅助安装壳、血液透析器与膜肺,所述储液容器设置于所述外套包中,所述储液
容器用于装设灌注液,所述辅助安装壳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外套包中,所述血液透析器与
所述膜肺均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中。
[0006] 上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血液透析器与膜肺均属于耗材,将血液透析器与膜肺装设于辅助安装壳中,辅助安装壳与储液容器均装设于外套包中,在使用时,直接将离体器
官放入到储液容器中并接入到灌注管路中即可,无需现场组装耗材并在组装完耗材后进行
消毒工作,如此能够提高实验工作效率。此外,当其中一个耗材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辅助安
装壳连带耗材整体进行更换,也可以将出现故障的耗材单独进行更换,操作较为方便。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PH监测仪、微栓过滤器与白细胞过滤器,所述PH监测仪、所述微栓过滤器与所述白细胞过滤器均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
辅助安装壳中。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第一夹具、第二夹具、第三夹具、第四夹具与第五夹具;所述血液透析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
述第一夹具上,所述膜肺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二夹具上,所述PH监测仪可拆卸地设置于
所述第三夹具上,所述微栓过滤器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四夹具上,所述白细胞过滤器可
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五夹具上。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两个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设有与所述血液透析器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二
夹具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两个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设有与所述膜
肺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三夹具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两个第
三夹持板,所述第三夹持板设有与所述PH监测仪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三弧形面;所述第四夹
具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相对并同轴的两个弧形孔,
以及与所述弧形孔的端部对应连通的过孔,所述微栓过滤器底面上的两个第一锁扣结构与
两个所述过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锁扣结构能穿过所述过孔并能沿着所述弧形孔移
动,所述第一锁扣结构的扣板面积尺寸大于所述弧形孔的宽度。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离心泵、第一蠕动泵及废液袋;所述离心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离心泵的出液端通过管路
与所述膜肺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膜肺的出液端通过管路用于与离体器官相连,所述储液
容器、所述离心泵、所述膜肺与所述离体器官形成灌注循环主路;
[0011] 所述第一蠕动泵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第一蠕动泵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所述血液透析器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血液透析器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所
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血液透析器的排废端通过管路与所述废液袋相连通,所述储液容
器、所述第一蠕动泵、所述血液透析器形成过滤循环辅路,所述白细胞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灌
注循环主路上或所述过滤循环辅路上,所述微栓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灌注循环主路上或设置
于所述过滤循环辅路上。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白细胞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蠕动泵与所述血液透析器之间的管路上。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白细胞过滤器的出液端或进液端,所述第二压力
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膜肺的出液端。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夹具与第二传感器夹具;所述第一传感器夹具装设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或者装设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外侧壁
上,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夹具上;所述第二传感器夹具装
设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夹具
上。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夹具包括底板及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的两个L形限位板;所述底板装设于所述辅助安装壳上或者装设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外侧
壁上,所述L形限位板上设有条形口,所述L形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座板限位配
合以防止所述座板在垂直于所述底板板面的方向上移动,所述座板能沿着所述底板的板面
滑动,所述座板上设有与所述条形口位置对应的安装孔,所述座板通过安装件穿过所述条
形口及所述安装孔装设于所述L形限位板上。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安装壳的壁上设有第二锁扣结构,所述外套包的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扣结构对应的扣孔,所述第二锁扣结构设置于所述扣孔中;所述离
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支架与第二盖体,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内壁上,所述支
架用于支撑放置离体器官;所述第二盖体可打开地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的口部;所述离体
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连通管与液位传感器,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储液容器外,所述连通管
的底端与所述储液容器相连通,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连通管上,所述液位传感器用
于获取所述连通管上的液位高度。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第一盖体省略掉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装好耗材的其中一视角结构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装好耗材的另一视角结构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储液容器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9为图8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储液容器未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2为图11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剖开后的其中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剖开后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5为图14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简化示意图。
[0033] 10、外套包;11、第一盖体;12、扣孔;20、储液容器;21、梯形凸台;22、出液口;23、接头;24、支架;25、第二盖体;30、辅助安装壳;31、第二锁扣结构;41、血液透析器;42、膜肺;
43、PH监测仪;44、微栓过滤器;441、第一锁扣结构;45、离心泵;46、第一蠕动泵;47、废液袋;
48、第一压力传感器;481、座板;482、安装孔;49、第二压力传感器;51、第一夹具;511、第一
夹持板;52、第二夹具;521、第二夹持板;53、第三夹具;531、第三夹持板;54、第四夹具;541、
支撑板;542、弧形孔;543、过孔;55、第一传感器夹具;551、底板;552、L形限位板;553、条形
口;56、第二传感器夹具;57、白细胞过滤器;61、连通管;62、液位传感器;63、导流架;631、顶
板;632、脚板;633、间隙;64、第一开关阀;65、补液袋;66、第二开关阀;67、第二蠕动泵;68、
第一温度传感器;69、第二温度传感器;70、流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5] 参阅图1、图6与图7,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30装好耗材的其
中一视角结构图,图7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30装
好耗材的另一视角结构图。一种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包括:外套包10、储
液容器20、辅助安装壳30、血液透析器41与膜肺42。储液容器20设置于外套包10中,储液容
器20用于装设灌注液,辅助安装壳30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套包10中,血液透析器41与膜肺42
均可拆卸地设置于辅助安装壳30中。
[0036] 上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血液透析器41与膜肺42均属于耗材,将血液透析器41与膜肺42装设于辅助安装壳30中,辅助安装壳30与储液容器20均装设于外套包10中,在使
用时,直接将离体器官放入到储液容器20中并接入到灌注管路中即可,无需现场组装耗材
并在组装完耗材后进行消毒工作,如此能够提高实验工作效率。此外,当其中一个耗材出现
故障时,可以将辅助安装壳30连带耗材整体进行更换,也可以将出现故障的耗材单独进行
更换,操作较为方便。
[0037] 请参阅图2、图6与图7,图2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第一盖体11省略掉后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PH监测仪43、微栓过
滤器44与白细胞过滤器57。PH监测仪43、微栓过滤器44与白细胞过滤器57均可拆卸地装设
于辅助安装壳30中。如此,当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PH监测仪43、微栓过滤器44与白细胞
过滤器57时,也会将PH监测仪43、微栓过滤器44与白细胞过滤器57可拆卸地装设于辅助安
装壳30中,使得PH监测仪43、微栓过滤器44与白细胞过滤器57这三者,和血液透析器41与膜
肺42这两者都装在同一个辅助安装壳30中,可先通过管路连接形成一个组合模块,在使用
时,直接将离体器官放入到储液容器20中并接入到灌注管路中即可,无需现场组装耗材并
在组装完耗材后进行消毒工作,如此能够提高实验工作效率。此外,当其中一个耗材出现故
障时,可以将辅助安装壳30连带耗材整体进行更换,也可以将出现故障的耗材单独进行更
换,操作较为方便。
[0038] 请参阅图3至图7,图3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分解示意图,图4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30的其中一视角
结构图,图5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30的另一视角
结构图,图6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30装好耗材的
其中一视角结构图,图7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辅助安装壳30
装好耗材的另一视角结构图。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设置于辅助安装壳30上
的第一夹具51、第二夹具52、第三夹具53、第四夹具54与第五夹具。血液透析器41可拆卸地
装设于第一夹具51上,膜肺42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二夹具52上,PH监测仪43可拆卸地设置于
第三夹具53上,微栓过滤器44可拆卸地设置于第四夹具54上,白细胞过滤器57可拆卸地设
置于第五夹具上。如此,血液透析器41、膜肺42、PH监测仪43、微栓过滤器44与白细胞过滤器
57均会有对应的夹具进行夹持固定,方便进行单个耗材的安装拆卸更换工作。
[0039] 请参阅图4至图7,进一步地,第一夹具51包括相对设置于辅助安装壳30上的两个第一夹持板511。第一夹持板511设有与血液透析器41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一弧形面。第二夹
具52包括相对设置于辅助安装壳30上的两个第二夹持板521。第二夹持板521设有与膜肺42
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二弧形面。第三夹具53包括相对设置于辅助安装壳30上的两个第三夹持
板531。第三夹持板531设有与PH监测仪43的侧壁相适应的第三弧形面。第四夹具54包括设
置于辅助安装壳30上的支撑板541,支撑板541上设有相对并同轴的两个弧形孔542,以及与
弧形孔542的端部对应连通的过孔543。微栓过滤器44底面上的两个第一锁扣结构441与两
个过孔543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锁扣结构441能穿过过孔543并能沿着弧形孔542移动,第一
锁扣结构441的扣板面积尺寸大于弧形孔542的宽度。
[0040] 如此,两个第一夹持板511的第一弧形面分别夹持于血液透析器41的相对侧壁,即可实现第一夹具51夹持固定血液透析器41。两个第二夹持板521的第二弧形面分别夹持于
膜肺42的相对侧壁,即可实现第二夹具52夹持固定膜肺42。两个第三夹持板531的第三弧形
面分别夹持于PH监测仪43的相对侧壁,即可实现第三夹具53夹持固定PH监测仪43。
[0041]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孔542的宽度指的是弧形孔542的内圆与外圆之间的间距大小,第一锁扣结构441的扣板面积尺寸大于弧形孔542的宽度时,使得支撑板541对于第一锁
扣结构441的扣板具有限位作用,也就是能实现微栓过滤器44固定于第四夹具54上,当需要
从第四夹具54上拆卸下微栓过滤器44时,转动微栓过滤器44使得微栓过滤器44的第一锁扣
结构441与过孔543对位,向上移动微栓过滤器44,微栓过滤器44的第一锁扣结构441穿过过
孔543即可。
[0042] 需要说明的是,白细胞过滤器57型号不同,对应的形状不同,因此第五夹具的形状可以根据白细胞过滤器57不同的型号进行相适应性设计,在此不进行赘述。
[0043] 请参阅图16,图16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简化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离心泵45、第一蠕动泵46及废液袋47。离心
泵45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储液容器20相连通,离心泵45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膜肺42的进液
端相连通,膜肺42的出液端通过管路用于与离体器官相连,储液容器20、离心泵45、膜肺42
与离体器官形成灌注循环主路。
[0044] 此外,第一蠕动泵46的进液端通过管路与储液容器20相连通,第一蠕动泵46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血液透析器41的进液端相连通,血液透析器41的出液端通过管路与储液容
器20相连通,血液透析器41的排废端通过管路与废液袋47相连通,储液容器20、第一蠕动泵
46、血液透析器41形成过滤循环辅路,白细胞过滤器57设置于灌注循环主路上或过滤循环
辅路上,微栓过滤器44设置于灌注循环主路上或设置于过滤循环辅路上。
[0045]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白细胞过滤器57设置于第一蠕动泵46与血液透析器41之间的管路上。
[0046]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48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9。第一压力传感器48设置于白细胞过滤器57的出液端或进液端,第二压力传感器
49设置于膜肺42的出液端。如此,第一压力传感器48能相应感应到白细胞过滤器57的出液
端或进液端的压力大小,并根据压力大小可以判断白细胞过滤器57是否出现堵塞,无需人
为判断,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判断白细胞过滤器57是否出现堵
塞,在白细胞过滤器57的进液端与出液端均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8。
[0047] 此外,第二压力传感器49能用于检测到膜肺42的灌注压力大小,因为人的肺部在呼吸过程中是有压力要求的,为了满足人真实呼吸的压力值,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49对膜
肺42的出液端的灌注压力大小进行检测。如果膜肺42的出液端开始阶段的压力值正常,后
面阶段的灌注压力值不正常,也可以评判这个肺的灌注效果好坏。
[0048] 请参阅图6、图8至图10,图8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储液容器20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8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9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意出了图8在
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储液容器
20未装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48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9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
注系统还包括第一传感器夹具55与第二传感器夹具56。第一传感器夹具55装设于辅助安装
壳30上或者装设于储液容器20的外侧壁上,第一压力传感器48可拆卸地装设于第一传感器
夹具55上。第二传感器夹具56装设于储液容器20的外侧壁上,第二压力传感器49可拆卸地
装设于第二传感器夹具56上。如此,第一压力传感器48与第二压力传感器49作为一次性耗
材,便于进行拆卸安装及更换,操作方便。此外,第二压力传感器49由于装设于储液容器20
的外侧壁上,也就是较为靠近于储液容器20内部的离体器官的动脉出口,使得检测到的灌
注压力较为准确。
[0049] 进一步地,第一传感器夹具55包括底板551及连接于底板551的相对两侧的两个L形限位板552。底板551装设于辅助安装壳30上或者装设于储液容器20的外侧壁上,L形限位
板552上设有条形口553,L形限位板552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8的座板481限位配合以防止座
板481在垂直于底板551板面的方向上移动,座板481能沿着底板551的板面滑动,座板481上
设有与条形口553位置对应的安装孔482,座板481通过安装件穿过条形口553及安装孔482
装设于L形限位板552上。如此,第一压力传感器48能便于装设于第一传感器夹具55上,同时
在第一传感器夹具55上的安装位置可调。
[0050] 此外,第二传感器夹具56的结构与第一传感器夹具55的结构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由于第二压力传感器49在第二传感器夹具56上能调整高度位置,因此能实现第二压力
传感器49的高度位置调整成与肺动脉的灌注入口的高度位置高度一致,使得检测较为准
确。
[0051] 请再参阅图3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安装壳30的壁上设有第二锁扣结构31,外套包10的壁上设有与第二锁扣结构31对应的扣孔12,第二锁扣结构31设置于扣孔12中。
如此,能便于将辅助安装壳30可拆卸地装设于外套包10中。
[0052] 请参阅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连通管61与液位传感器62。连通管61位于储液容器20外,连通管61的底端与储液容器20相连通,液位传感器62设置
于连通管61上,液位传感器62用于获取连通管61上的液位高度。如此,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
液通过连通管61的底端进入到连通管61,连通管61内的液位高度即为储液容器20的液位高
度,由于储液容器20的灌注液表面上的气泡无法进入到连通管61内,因此液位传感器62能
较为准确地获取到连通管61内的液位高度,也就是能获取到储液容器20内的液位高度,从
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获取到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液容量是否在预设范围。
[0053] 进一步地,液位传感器62为光感应器,光感应器设于连通管61外部,连通管61为透明管或半透明管。如此,液位传感器62无需与连通管61内的灌注液接触,不会导致污染灌注
液,从而液位传感器62可以重复利用,不需要作为一次性耗材,使得装置成本降低。可以理
解的是,液位传感器62还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传感器,例如超声波传感器,在此不进行限
定。
[0054] 进一步地,连通管61的顶端与储液容器20相连通;或者,连通管61的管壁上设有刻度线。如此,连通管61的顶端与储液容器20相连通后,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液不会通过连通
管61的顶端向外排放。此外,连通管61的管壁上设置刻度线后,也可以通过刻度线观察储液
容器20的液位高度,使用方便。
[0055] 请参阅图11至图13,图11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示意出了图11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
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剖开后的其中一部分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储液容器20的底壁中部部
位向上隆起形成梯形凸台21,梯形凸台21的顶面面积小于梯形凸台21的底面面积。如此,梯
形凸台21的侧面与储液容器20的侧壁围成的空间区域的间隔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窄,这样
能实现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液向外排放的过程中,灌注液逐渐汇聚于储液容器20的底部区
域,并通过储液容器20底部的出液口22向外排放,排放效果较为完全,在储液容器20的底壁
壁面上残留量较小。
[0056] 请参阅图14与图15,图14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的剖开后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5示意出了图14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储
液容器20的底壁上通常设置有出液口22,出液口22一般例如为两个,其中一个出液口22通
过例如接头23与灌注循环主路的离心泵45相连,离心泵45工作时,将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
液通过其中一个出液口22向外抽出;另一个出液口22通过例如接头23与过滤循环辅路的第
一蠕动泵46相连,第一蠕动泵46工作时,将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液通过另一个出液口22向
外抽出。灌注液通过出液口22向外抽出的过程中容易使得储液容器20中产生漩涡,进而导
致灌注液中产生并混合有气泡,将对离体器官造成不利影响。
[0057] 请参阅图13至图15,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导流架63。导流架63设置于储液容器20内并位于储液容器20的出液口22的上方。具体而言,导流架63在储液容器20
的底壁上的投影覆盖出液口22。如此,在导流架63的阻挡作用下,储液容器20上部处的灌注
液不会直接通过储液容器20底部处的出液口22向外排放,这样能避免储液容器20中产生漩
涡,也能有效抑制灌注液中产生气泡或混入空气。
[0058] 请参阅图13至图1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储液容器20的底壁中部部位向上隆起形成梯形凸台21,梯形凸台21的顶面面积小于梯形凸台21的底面面积,储液容器20的出
液口22位于储液容器20的底壁外围部位。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导流架63。导流架63设
置于梯形凸台21的侧面与储液容器20的侧壁之间,导流架63位于储液容器20的出液口22的
上方,导流架63与梯形凸台21的侧面之间或与储液容器20的侧壁之间设有间隙633。如此,
在导流架63的阻挡作用下,储液容器20上部处的灌注液不会直接通过储液容器20底部处的
出液口22向外排放,而是通过间隙633进入到导流架63的下方区域并通过出液口22向外排
放,这样能较好地避免储液容器20中产生漩涡,也能较好地有效抑制灌注液中产生气泡或
混入空气。具体而言,导流架63包括顶板631及位于顶板631两侧的脚板632,脚板632与储液
容器20的底壁相连,两侧的脚板632支撑起顶板631,使得顶板631与储液容器20的底壁形成
间隔。顶板631位于储液容器20的出液口22的上方,顶板631避免储液容器20上部处的灌注
液不会直接通过储液容器20底部处的出液口22向外排放,而是通过间隙633进入到导流架
63的下方区域并通过出液口22向外排放。
[0059] 请参阅图11,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盖体11。第一盖体11可拆卸地设置于外套包10的口部,且第一盖体11位于辅助安装壳30的上方。
[0060] 请参阅图11,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支架24与第二盖体25。支架24设置于储液容器20的内壁上,支架24用于支撑放置离体器官。第二盖体25可打开地设置于储
液容器20的口部。
[0061] 需要说明的是,在侵权对比中,该“导流架63”可以为“储液容器20的一部分”,即“导流架63”与“储液容器2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储液容器20的其他部分”
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导流架63”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储液容器20的其他部分”组
合成一个整体。
[0062] 需要说明的是,在侵权对比中,该“支架24”可以为“储液容器20的一部分”,即“支架24”与“储液容器2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储液容器20的其他部分”可分
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支架24”可以独立制造,再与“储液容器2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
个整体。
[0063] 需要说明的是,灌注液例如是低分子右旋糖苷‑40、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葡萄糖等混合溶液,灌注液的具体成分在此不进行限定。
[0064] 此外,灌注液在灌注循环主路中循环流动时,能实现持续向离体器官灌注灌注液,以在常温环境下实现离体器官的长时间保存,进而有效避免低温环境所带来的诸如组织细
胞受到损害、器官缺血等问题;同时,通过动力泵驱动灌注液循环流动,能够有效去除离体
器官中的血栓、炎症因子或其他异物有害物质,进而可维持离体器官的功能血管通畅,从而
可改善诸如肺水肿、提高心肺氧合能力等,并可以以对离体器官进行修复治疗,降低术后移
植物失功的风险,有效提升离体器官的利用率以及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0065] 另外,补液袋65的液体用于补充所需并且被离体器官消耗的微量物质,例如钠元素、钾元素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0066] 上述的离体器官灌注系统,在离心泵45的动力作用下,能实现储液容器20中的灌注液经过膜肺42进入到离体器官中,并由离体器官循环流回到储液容器20中。在第一蠕动
泵46的动力作用下,能实现储液容器20中的灌注液经过血液透析器41进行过滤处理,灌注
液经过血液透析器41过滤处理后,能实现滤除掉颗粒物、重金属等杂质;其中,由于在过滤
循环辅路上设置有白细胞过滤器57,如此一方面,白细胞过滤器57能过滤掉灌注液中的白
细胞,有效减少离体器官因进行灌注液灌注而发生的损伤,同时可有效延缓器官移植排异
反应发生,进一步提升供体器官的利用率以及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另一方面,由于白细胞过
滤器57设置于过滤循环辅路上,而并非设置于灌注循环主路上,这样白细胞过滤器57因为
长时间工作(例如10小时)而导致堵塞时,白细胞过滤器57会导致过滤循环辅路发生堵塞,
而并不会导致灌注循环主路发生堵塞,此时灌注循环主路仍然可以继续工作,能持续对离
体器官起到保护作用,并及时更换过滤循环辅路上的白细胞过滤器57即可。
[0067]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微栓过滤器44设置于灌注循环主路上或设置于过滤循环辅路上。如此,微栓过滤器44用于滤除灌注液中的各种微栓,防止因血栓或气栓等各种微栓
而造成离体器官的微血管的栓塞,有效地改善人体微血管的血液灌注,进一步提升供体器
官的利用率以及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0068] 请参阅图16,更进一步地,微栓过滤器44设置于离心泵45与膜肺42之间的管路上。如此,离心泵45流出的灌注液经过微栓过滤器44过滤微栓后,再进入到膜肺42中,这样能避
免微栓进入到膜肺42中而导致膜肺42出现堵塞现象。
[0069]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白细胞过滤器57设置于第一蠕动泵46与血液透析器41之间的管路上。如此,白细胞过滤器57的设置位置较为合理,因为在白细胞过滤器57发生堵塞
时,灌注液不会再进入到血液透析器41中并对血液透析器41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第一蠕动
泵46仍然能够提供动力推动灌注液向前运行。当然,可选地,白细胞过滤器57也可以设置于
储液容器20流向第一蠕动泵46的管路上,或者血液透析器41回流到储液容器20的管路上。
[0070]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阀64。第一开关阀64与白细胞过滤器57均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白细胞过滤器57并联设置于过滤循环辅路上,两
个以上第一开关阀64与两个以上白细胞过滤器57一一对应设置,第一开关阀64用于控制其
对应的白细胞过滤器57是否接入到过滤循环辅路中。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白细胞过滤器57
为两个,其中一个包细胞过滤器接入到过滤循环辅路时,其对应的第一开关阀64处于打开
状态,另一个白细胞过滤器57不接入到过滤循环辅路,另一个白细胞过滤器57对应的第一
开关阀64处于关闭状态。当其中一个白细胞过滤器57出现堵塞时,关掉其对应的第一开关
阀64,并打开另一个白细胞过滤器57对应的第一开关阀64,使得另一个白细胞过滤器57接
入到过滤循环辅路,此时过滤循环辅路仍然可以发挥循环过滤灌注液的功能。
[0071] 请参阅图16,进一步地,第一开关阀64为用于控制白细胞过滤器57所在支路的开度大小的电动夹管阀或手动夹管阀。如此,电动夹管阀或手动夹管阀夹持于白细胞过滤器
57所在支路上,通过控制支路的开度大小来控制白细胞过滤器57所在支路的流量大小以及
白细胞过滤器57所在支路是否接入到过滤循环辅路中。另外,电动夹管阀或手动夹管阀均
不会接触到灌注液,从而能避免污染灌注液,并能进行循环利用,不必做成一次性耗材。
[0072]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48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第一压力传感器48与两个以上白细胞过滤器57一一对应并串联设置。如此,第一压力传感器48能相应感应到其
对应的白细胞过滤器57所在支路上的压力大小,并根据压力大小可以判断对应的白细胞过
滤器57是否出现堵塞,无需人为判断,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0073]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48、第一开关阀64电性连接。如此,当控制器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48判断到第一压力传感器48对应的白细胞过滤器57出现
堵塞时,控制器控制另一个第一开关阀64打开,将另一个第一开关阀64所在的支路开通接
入到过滤循环辅路中。
[0074] 在一个实施例中,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补液袋65与第二开关阀66。补液袋65通过管路与储液容器20相连通,第二开关阀66设置于补液袋65连接到储液容器20的管路
上,液位传感器62用于获取储液容器20的液位高度,第二开关阀66、液位传感器62均与控制
器电性连接。如此,控制器根据液位传感器62感应到储液容器20的液位高度信息相应控制
第二开关阀66的开度大小,从而控制补液袋65给储液容器20的补液速度及补液量大小,使
得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液体积维持平衡。具体而言,第二开关阀66例如为电动夹管阀。电动
夹管阀夹持于补液袋65连接到储液容器20的管路上,通过控制开度大小来控制补液袋65的
补液流量大小。另外,电动夹管阀不会接触到补给液,从而能避免污染补给液,并能进行循
环利用,不必做成一次性耗材。
[0075] 在一个实施例中,PH监测仪43与控制器电性连接,PH监测仪43用于获取灌注液的PH值。PH监测仪43既可以设置于灌注循环主路上,又可以设置于过滤循环辅路上,在此不进
行限定。此外,PH监测仪43可以在线实时监测灌注液的PH情况,替代了人工检测,自动化程
度较高。
[0076] 可选地,当PH监测仪43检测到灌注液的PH值减小并小于预设范围时,在补液袋65中增加PH调节液,使得提高灌注液的PH值。
[0077] 请参阅图16,可选地,离体器官灌注装置还包括调节液袋(未示意出),调节液袋中装设有PH调节液,调节液袋通过管路与储液容器20相连通。在调节液袋连接到储液容器20
的管路上设有第三开关阀(未示意出),第三开关阀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PH监测仪43检测
到灌注液的PH值减小并小于预设范围时,控制器相应控制第三开关阀动作,调节液袋内的
PH调节液输送到储液容器20中,以增大灌注液的PH值并维持灌注液的PH值为预设范围。反
之,当PH监测仪43检测到灌注液的PH值增大并大于预设范围时,控制器相应控制第三开关
阀关闭,不进行补液。
[0078] 在一个实施例中,膜肺42上设有用于与混合气源(附图中并未示出)管路连通的混合气接口。灌注液在膜肺42中与混合气结合形成氧合灌注液,以保证流入动脉的灌注液的
氧含量充足。此外,膜肺42通过换热管与换热装置连通形成循环换热回路,灌注液在膜肺42
内与循环换热回路的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保持灌注液的温度与离体器官相适宜。
[0079] 在一个实施例中,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二蠕动泵67。第二蠕动泵67设置于血液透析器41的排废端与废液袋47之间的管路上。第二蠕动泵67能提供足够动力促使血液
透析器41内的废液排出到废液袋47中,避免血液滤过器因压力差不够导致废液排泄不畅。
[0080] 在一个实施例中,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68与第二温度传感器69。第一温度传感器68设置于膜肺42连接到离体器官的管路上,第一温度传感器68用于获
取膜肺42的出液端处的温度大小。此外,第二温度传感器69设置于储液容器20上,用于获取
储液容器20内的灌注液温度大小。另外,离体器官灌注系统还包括流量传感器70。流量传感
器70设置于离心泵45与微栓过滤器44之间的管路上,流量传感器70能获取到离心泵45与微
栓过滤器44之间的管路上的灌注液的流量大小,并根据该流量大小可以判断出离心泵45、
微栓过滤器44、膜肺42是否正常工作。此外,流量传感器70还能用于控制离心泵45的转速,
保证离心泵45的转速为预设范围。
[008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8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8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85]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86]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87]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