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731061.0

文献号 : CN11194683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方素妍

申请人 : 杭州天跃气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是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高压侧流道和低压侧流道,所述高压侧流道和低压侧流道之间形成阀口,所述阀口的两侧具有阀座,所述阀口中设置有驱动盒;本发明通过驱动杆驱动驱动盒中的传动介质对阀体两侧的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进行驱动,可以实现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在关闭是先关闭高压侧,后关闭低压侧,而在开启时,先打开低压侧,再打开高压侧,可以降低阀塞开启和关闭的压力,不需要很大的保持压力,适用于较大压力的管道中,且利用两个阀门可以有效的防止流体从阀门处泄漏,安全性得到提升。

权利要求 :

1.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高压侧流道(101)和低压侧流道(102),所述高压侧流道(101)和低压侧流道(102)之间形成阀口(103),所述阀口(103)的两侧具有阀座(11),所述阀口(103)中设置有驱动盒(3),所述驱动盒(3)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封闭两个所述阀座(11)的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所述阀体(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驱动盒(3)传动连接的驱动杆(2);

所述驱动盒(3)的内部设有隔板(31)和流量板(32),所述驱动杆(2)的一端设有驱动活塞(22),所述驱动活塞(22)位于所述驱动盒(3)的内部,且与所述驱动盒(3)的内壁贴合,位于所述驱动盒(3)的内部、所述驱动活塞(22)的一侧形成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所述驱动活塞(22)的另一侧形成开阀驱动腔(302),所述隔板(31)远离所述开阀驱动腔(302)的一侧形成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塞(4)的一端设有第一活塞(41),所述第二阀塞(5)的一端设有第二活塞(51),所述第一活塞(41)位于所述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且所述第一活塞(41)的另一侧形成第一阀塞闭阀腔(401),所述第二活塞(51)位于所述开阀驱动腔(302)中,且所述第二活塞(51)的另一侧形成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所述第一阀塞(4)与所述第一活塞(41)之间、所述第二阀塞(5)与所述第二活塞(51)之间均通过连接杆(5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盒(3)上还设有第一连接管(33)、第二连接管(34)和第三连接管(35),所述第一连接管(33)与所述第一阀塞闭阀腔(40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34)与所述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35)与所述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连通,所述第一阀塞闭阀腔(401)与所述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33)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35)与所述第二连接管(34)之间通过位于所述阀体(1)中的弹性柱塞(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33)由所述驱动盒(3)的端面延伸至所述阀口(103)的内壁,所述阀体(1)中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3)和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连通的高压侧驱动腔连接通道(402),所述第二连接管(34)由所述驱动盒(3)的端面延伸至所述阀口(103)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中设有连接腔(601),所述弹性柱塞(6)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腔(601)的内壁,所述弹性柱塞(6)包括第一塞板(61)、弹簧(62)、第二塞板(63)、弧形板(64)和限位环(65),所述第一塞板(61)和第二塞板(63)之间通过所述弹簧(62)弹性连接,所述弧形板(64)位于所述第一塞板(61)远离所述弹簧(62)的一侧,所述限位环(65)位于所述第一塞板(61)和第二塞板(63)之间,并固定在所述阀体(1)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64)包括弧形壁面(641),所述弧形壁面(641)的侧壁上具有连接缝(642),所述连接缝(642)与所述第三连接管(35)的位置对应,且所述弧形壁面(641)与所述阀体(1)之间形成密封的传动室(64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1)的高压侧流道(101)的阀座(11)外围设有旁通通道(104),所述旁通通道(104)延伸至所述连接腔(601)的外侧,并通过通孔(105)与所述连接腔(601)连通,所述通孔(105)位于所述限位环(65)靠近所述弧形板(64)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05)在所述弧形壁面(641)圆周方向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缝(642)的位置交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2)远离所述驱动活塞(22)的一端设有手柄(21),所述驱动活塞(22)包括螺纹杆和光杆,所述光杆和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和所述阀体(1)螺纹传动,所述光杆与所述驱动活塞(22)固定连接。

说明书 :

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具体是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高压气罐用阀,其往往采用单个塞头,使用寿命较短。液氯罐、液化气等高压储液罐中往往存在杂质,易使阀体出现泄漏等情况,进而给社会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0003] 因此申请号为CN201210466469.5的发明涉及一种双向截止阀及其装配方法,该双向截止阀包括:由中间隔板分割成的内、外腔,长螺杆依次穿过阀盖和中间隔板上的导气
管;长螺杆与阀盖螺纹配合,长螺杆上设有与导气管的顶端口相对的外塞头和与导气管的
底端口相对的内塞头;在转动长螺杆时,内、外塞头适于相向或反向位移。当使外塞头密封
压紧在导气管的顶端口时,内塞头适于沿所述长螺杆轴向位移并使密封压紧在导气管的底
端口上,以将该阀闭合;反向转动长螺杆即可开启该阀。在阀体闭合后,即便塞头之一因磨
损或杂质而造成密闭性下降,另一塞头仍关闭阀体,确保了高压储液罐的安全性。
[0004] 但是其方案利用两个嵌套的螺杆同时控制两个阀塞关闭,另外申请号为CN202010064203.2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截止阀,其利用连杆结构能够在第一连通管的主
阀口关闭的同时将第二连通管的阀口也关闭密封,这样实现双向截止,安全可靠,但是以上
技术方案均存在在关闭和打开时仍存在启闭压力大,启闭困难的情况,且这种压力也容易
造成两个螺杆之间的配合松动或者连杆机构之间配合松动,导致后期无法进行很好的同步
配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端分别设有高压侧流道和低压侧流道,所述高压侧流道和低压
侧流道之间形成阀口,所述阀口的两侧具有阀座,所述阀口中设置有驱动盒,所述驱动盒的
两端分别设有用于封闭两个所述阀座的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所述阀体的外壁设有与所述
驱动盒传动连接的驱动杆。
[0007] 高压侧流道位于高压介质的一侧,防止高压介质从阀体中溢出,低压侧流道位于排出侧,流体介质从高压侧流道和低压侧流道之间的阀口流出,在阀口的两侧的端面上形
成凸起的阀座,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可以贴合在阀座上,对阀口的两侧进行密封,这样在关
闭阀门后,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均不会受到压力的冲击,因此也不需要很大的关闭压力进
行保持,并且可以降低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的磨损,而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的关闭仅靠驱
动杆的驱动即可。
[0008] 优选的,所述驱动盒的内部设有隔板和流量板,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有驱动活塞,所述驱动活塞位于所述驱动盒的内部,且与所述驱动盒的内壁贴合,位于所述驱动盒的内
部、所述驱动活塞的一侧形成高压侧闭阀驱动腔,所述驱动活塞的另一侧形成开阀驱动腔,
所述隔板远离所述开阀驱动腔的一侧形成高压侧开阀驱动腔。
[0009] 高压侧闭阀驱动腔中具有密度大的传动介质,如高密度气体或液体等,而开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质密度小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中传动介质,高压侧开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
质位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和开阀驱动腔之间,当驱动杆带动驱动活塞在高压侧闭阀驱动腔
和开阀驱动腔之间运动时,高压侧闭阀驱动腔和开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质会受到相应的压
缩或拉伸,在关闭阀门的状态下,如图1‑4所示,当驱动活塞向上移动时,高压侧闭阀驱动腔
中的传动介质被压缩,由于其密度大,并且第一阀塞是受压状态,容易被关上,因此第一阀
塞先被关闭,然后当第二阀塞受到的压力消失后,开阀驱动腔中的受拉伸的传动介质恢复
将第二阀塞关闭,由于传动利用非刚性传动介质,具有自适应的调节能力,保持关闭紧密,
当开阀状态时,驱动活塞向下移动时,开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质被压缩,而第二阀塞一侧的
压力也低,因此其先被打开,而第一阀塞一侧由于受到高压,高压侧闭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
质被拉伸,此时需要将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质向高压侧开阀驱动腔中增压,同
时可以将开阀驱动腔和高压侧闭阀驱动腔的直径做小,以达到更加省力的开启效果。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阀塞的一端设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二阀塞的一端设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位于所述高压侧开阀驱动腔中,且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侧形成第一阀塞闭阀
腔,所述第二活塞位于所述开阀驱动腔中,且所述第二活塞的另一侧形成第二阀塞闭阀驱
动腔,所述第一阀塞与所述第一活塞之间、所述第二阀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均通过连接
杆固定连接。
[0011] 通过对高压侧开阀驱动腔中的第一活塞两侧的压力控制,可以使第一活塞向左或向右移动,以达到将第一阀塞打开或者关闭的目的,第二活塞在开阀驱动腔中,其左右两端
的压力可以控制第二阀塞关闭或打开阀门。
[0012] 优选的,所述驱动盒上还设有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所述第一阀塞闭阀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连通,所述
第三连接管与所述高压侧开阀驱动腔连通,所述第一阀塞闭阀腔与所述高压侧闭阀驱动腔
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位于所述阀体
中的弹性柱塞连接。
[0013] 为了增加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降低阀门开启时的压力,利用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弹性柱塞实现高压侧开阀驱动腔和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之间
的连接,当第二活塞向右运动,也就是第二阀塞打开时,会通过弹性柱塞的传递作用,向高
压侧开阀驱动腔中增压,也就增加了第一阀塞的开启力,使第一阀塞容易打开。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由所述驱动盒的端面延伸至所述阀口的内壁,所述阀体中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高压侧闭阀驱动腔连通的高压侧驱动腔连接通道,所述第二连
接管由所述驱动盒的端面延伸至所述阀口的内壁。
[0015] 为了保证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在移动过程中,可以移动到限位状态,且不会堵塞到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或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的连接通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都设
置在端面处,不会在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移动过程中受到影响,也不会导致第一活塞和第
二活塞的密封受到磨损。
[0016] 优选的,所述阀体中设有连接腔,所述弹性柱塞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腔的内壁,所述弹性柱塞包括第一塞板、弹簧、第二塞板、弧形板和限位环,所述第一塞板和第二塞板之
间通过所述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弧形板位于所述第一塞板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所述限位
环位于所述第一塞板和第二塞板之间,并固定在所述阀体的内壁。
[0017] 利用连接腔,当在第一阀塞关闭时,高压侧开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质受到了挤压,向连接腔中的弹性柱塞施压,因此弹性柱塞的另一端向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中增压,使第
二阀塞具有关闭的趋势,直到第一阀塞关闭后,弹性柱塞中储存的能量以及开阀驱动腔和
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达到自校准的关闭,在打开状态时,同样的弹
性柱塞先储存能量,高压侧开阀驱动腔增压、高压侧闭阀驱动腔负压,使第一活塞向左移
动,使第一阀塞打开。
[0018] 优选的,所述弧形板包括弧形壁面,所述弧形壁面的侧壁上具有连接缝,所述连接缝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位置对应,且所述弧形壁面与所述阀体之间形成密封的传动室。
[0019] 当高压侧开阀驱动腔中的传动介质通过第三连接管、连接缝向弧形板之间的传动室增压时,第一塞板受压向右移动,使弹簧压缩,然后第二塞板再向右移动,向第二阀塞闭
阀驱动腔中增压,而利用限位环可以限制第一塞板和第二塞板的移动位置,防止第一塞板
或第二塞板发生过度位移。
[0020] 优选的,在所述阀体的高压侧流道的阀座外围设有旁通通道,所述旁通通道延伸至所述连接腔的外侧,并通过通孔与所述连接腔连通,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限位环靠近所述
弧形板的一侧。
[0021] 当第一活塞被打开过程中,即第一塞板和第二塞板由右侧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一塞板位于通孔的左侧时,则高压侧的介质从通孔中进入到第一塞板和第二塞板之间,
这样就进一步的对高压侧开阀驱动腔中进行增压。
[0022] 优选的,所述通孔在所述弧形壁面圆周方向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缝的位置交错。
[0023] 为了使得通孔能够被弧形壁面所封闭,仅当第一塞板位于通孔的左侧时才被打开。
[0024]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驱动活塞的一端设有手柄,所述驱动活塞包括螺纹杆和光杆,所述光杆和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和所述阀体螺纹传动,所述光杆与所述
驱动活塞固定连接。
[0025] 当转动手柄时,则螺纹杆相对于阀体转动,并进行螺纹传动,在传动过程中,螺纹杆相对于光杆自由的转动,同时带动光杆上下移动,而光杆上下移动则带动驱动活塞上下
移动。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本发明通过驱动杆驱动驱动盒中的传动介质对阀体两侧的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进行驱动,可以实现第一阀塞和第二阀塞在关闭是先关闭高压侧,后关闭低压侧,而在开启
时,先打开低压侧,再打开高压侧,可以降低阀塞开启和关闭的压力,不需要很大的保持压
力,适用于较大压力的管道中,且利用两个阀门可以有效的防止流体从阀门处泄漏,安全性
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本发明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高压侧阀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两侧阀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低压侧阀门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5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为本发明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中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中标号:1、阀体;101、高压侧流道;102、低压侧流道;103、阀口;104、旁通通道;105、通孔;11、阀座;2、驱动杆;21、手柄;22、驱动活塞;3、驱动盒;301、高压侧闭阀驱动腔;
302、开阀驱动腔;303、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1、隔板;32、流量板;33、第一连接管;34、第二连
接管;35、第三连接管;4、第一阀塞;401、第一阀塞闭阀腔;402、高压侧驱动腔连接通道;41、
第一活塞;5、第二阀塞;501、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1、第二活塞;52、连接杆;6、弹性柱塞;
601、连接腔;61、第一塞板;62、弹簧;63、第二塞板;64、弧形板;641、弧形壁面;642、连接缝;
643、传动室;65、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实施例:如图1~6所示,自控自校准的防失灵双向截止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高压侧流道101和低压侧流道102,高压侧流道101和低压侧流道102之间形
成阀口103,阀口103的两侧具有阀座11,阀口103中设置有驱动盒3,驱动盒3的两端分别设
有用于封闭两个阀座11的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阀体1的外壁设有与驱动盒3传动连接的
驱动杆2。
[0037] 高压侧流道101位于高压介质的一侧,防止高压介质从阀体1中溢出,低压侧流道102位于排出侧,流体介质从高压侧流道101和低压侧流道102之间的阀口103流出,在阀口
103的两侧的端面上形成凸起的阀座11,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可以贴合在阀座11上,对阀
口103的两侧进行密封,这样在关闭阀门后,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均不会受到压力的冲
击,因此也不需要很大的关闭压力进行保持,并且可以降低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的磨损,
而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的关闭仅靠驱动杆2的驱动即可。
[0038] 具体的,如图1‑4所示,驱动盒3的内部设有隔板31和流量板32,驱动杆2的一端设有驱动活塞22,驱动活塞22位于驱动盒3的内部,且与驱动盒3的内壁贴合,位于驱动盒3的
内部、驱动活塞22的一侧形成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驱动活塞22的另一侧形成开阀驱动腔
302,隔板31远离开阀驱动腔302的一侧形成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
[0039] 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中具有密度大的传动介质,如高密度气体或液体等,而开阀驱动腔302中的传动介质密度小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中传动介质,高压侧开阀驱动腔
303中的传动介质位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和开阀驱动腔302之间,当驱动杆2带动驱动活
塞22在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和开阀驱动腔302之间运动时,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和开阀
驱动腔302中的传动介质会受到相应的压缩或拉伸,在关闭阀门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当
驱动活塞22向上移动时,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中的传动介质被压缩,由于其密度大,并且
第一阀塞4是受压状态,容易被关上,因此第一阀塞4先被关闭,然后当第二阀塞5受到的压
力消失后,开阀驱动腔302中的受拉伸的传动介质恢复将第二阀塞5关闭,由于传动利用非
刚性传动介质,具有自适应的调节能力,保持关闭紧密,当开阀状态时,由图3‑图4状态,驱
动活塞22向下移动时,开阀驱动腔302中的传动介质被压缩,而第二阀塞5一侧的压力也低,
因此其先被打开,而第一阀塞4一侧由于受到高压,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中的传动介质被
拉伸,此时需要将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中的传动介质向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增压,
同时可以将开阀驱动腔302和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的直径做小,以达到更加省力的开启效
果。
[0040] 具体的,第一阀塞4的一端设有第一活塞41,第二阀塞5的一端设有第二活塞51,第一活塞41位于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且第一活塞41的另一侧形成第一阀塞闭阀腔401,
第二活塞51位于开阀驱动腔302中,且第二活塞51的另一侧形成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
第一阀塞4与第一活塞41之间、第二阀塞5与第二活塞51之间均通过连接杆52固定连接。
[0041] 通过对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的第一活塞41两侧的压力控制,可以使第一活塞41向左或向右移动,以达到将第一阀塞4打开或者关闭的目的,第二活塞51在开阀驱动腔
302中,其左右两端的压力可以控制第二阀塞5关闭或打开阀门。
[0042] 具体的,驱动盒3上还设有第一连接管33、第二连接管34和第三连接管35,第一连接管33与第一阀塞闭阀腔401连通,第二连接管34与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连通,第三连
接管35与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连通,第一阀塞闭阀腔401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之间通
过第一连接管33连接,第三连接管35与第二连接管34之间通过位于阀体1中的弹性柱塞6连
接。
[0043] 为了增加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5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降低阀门开启时的压力,利用第二连接管34、第三连接管35和弹性柱塞6实现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和第二阀塞
闭阀驱动腔501之间的连接,当第二活塞51向右运动,也就是第二阀塞5打开时,会通过弹性
柱塞6的传递作用,向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增压,也就增加了第一阀塞4的开启力,使第
一阀塞4容易打开。
[0044] 具体的,如图1‑4所示,第一连接管33由驱动盒3的端面延伸至阀口103的内壁,阀体1中设有与第一连接管33和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连通的高压侧驱动腔连接通道402,第
二连接管34由驱动盒3的端面延伸至阀口103的内壁。
[0045] 为了保证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51在移动过程中,可以移动到限位状态,且不会堵塞到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或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的连接通道,第一连接管33和第
二连接管34都设置在端面处,不会在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51移动过程中受到影响,也不
会导致第一活塞41和第二活塞51的密封受到磨损。
[0046] 具体的,阀体1中设有连接腔601,弹性柱塞6滑动连接在连接腔601的内壁,弹性柱塞6包括第一塞板61、弹簧62、第二塞板63、弧形板64和限位环65,第一塞板61和第二塞板63
之间通过弹簧62弹性连接,弧形板64位于第一塞板61远离弹簧62的一侧,限位环65位于第
一塞板61和第二塞板63之间,并固定在阀体1的内壁。
[0047] 利用连接腔601,当在第一阀塞4关闭时,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的传动介质受到了挤压,向连接腔601中的弹性柱塞6施压,因此弹性柱塞6的另一端向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
501中增压,使第二阀塞5具有关闭的趋势,直到第一阀塞4关闭后,弹性柱塞6中储存的能量
以及开阀驱动腔302和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达到自校准的关
闭,在打开状态时,同样的弹性柱塞6先储存能量,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增压、高压侧闭阀
驱动腔301负压,使第一活塞41向左移动,使第一阀塞4打开。
[0048] 具体的,如图4‑6所示,弧形板64包括弧形壁面641,弧形壁面641的侧壁上具有连接缝642,连接缝642与第三连接管35的位置对应,且弧形壁面641与阀体1之间形成密封的
传动室643。
[0049] 当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的传动介质通过第三连接管35、连接缝642向弧形板64之间的传动室643增压时,第一塞板61受压向右移动,使弹簧62压缩,然后第二塞板63再向
右移动,向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中增压,而利用限位环65可以限制第一塞板61和第二塞
板63的移动位置,防止第一塞板61或第二塞板63发生过度位移。
[0050] 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阀体1的高压侧流道101的阀座11外围设有旁通通道104,旁通通道104延伸至连接腔601的外侧,并通过通孔105与连接腔601连通,通孔105位于限位环
65靠近弧形板64的一侧。
[0051] 当第一活塞41被打开过程中,即第一塞板61和第二塞板63由右侧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当第一塞板61位于通孔105的左侧时,则高压侧的介质从通孔105中进入到第一塞板61
和第二塞板63之间,这样就进一步的对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进行增压。
[0052] 具体的,通孔105在弧形壁面641圆周方向的位置与连接缝642的位置交错。
[0053] 为了使得通孔105能够被弧形壁面641所封闭,仅当第一塞板61位于通孔105的左侧时才被打开。
[0054] 具体的,驱动杆2远离驱动活塞22的一端设有手柄21,驱动活塞22包括螺纹杆和光杆,光杆和螺纹杆转动连接,螺纹杆和阀体1螺纹传动,光杆与驱动活塞22固定连接。
[0055] 当转动手柄21时,则螺纹杆相对于阀体1转动,并进行螺纹传动,在传动过程中,螺纹杆相对于光杆自由的转动,同时带动光杆上下移动,而光杆上下移动则带动驱动活塞22
上下移动。
[0056] 工作原理:当转动手柄21时,则螺纹杆相对于阀体1转动,并进行螺纹传动,在传动过程中,螺纹杆相对于光杆自由的转动,同时带动光杆上下移动,而光杆上下移动则带动驱
动活塞22上下移动,高压侧流道101位于高压介质的一侧,防止高压介质从阀体1中溢出,低
压侧流道102位于排出侧,流体介质从高压侧流道101和低压侧流道102之间的阀口103流
出,在阀口103的两侧的端面上形成凸起的阀座11,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可以贴合在阀座
11上,对阀口103的两侧进行密封,这样在关闭阀门后,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均不会受到
压力的冲击,因此也不需要很大的关闭压力进行保持,并且可以降低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
5的磨损,而第一阀塞4和第二阀塞5的关闭仅靠驱动杆2的驱动即可,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
中具有密度大的传动介质,如高密度气体或液体等,而开阀驱动腔302中的传动介质密度小
于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中传动介质,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的传动介质位于高压侧闭阀
驱动腔301和开阀驱动腔302之间,当驱动杆2带动驱动活塞22在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和开
阀驱动腔302之间运动时,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和开阀驱动腔302中的传动介质会受到相
应的压缩或拉伸,在关闭阀门的状态下,如图1‑3所示,当驱动活塞22向上移动时,高压侧闭
阀驱动腔301中的传动介质被压缩,由于其密度大,并且第一阀塞4是受压状态,容易被关
上,因此第一阀塞4先被关闭,然后当第二阀塞5受到的压力消失后,开阀驱动腔302中的受
拉伸的传动介质恢复将第二阀塞5关闭,由于传动利用非刚性传动介质,具有自适应的调节
能力,保持关闭紧密,当开阀状态时,由图3‑图4状态,驱动活塞22向下移动时,开阀驱动腔
302中的传动介质被压缩,而第二阀塞5一侧的压力也低,因此其先被打开,而第一阀塞4一
侧由于受到高压,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中的传动介质被拉伸,此时需要将第二阀塞闭阀驱
动腔501中的传动介质向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增压,同时可以将开阀驱动腔302和高压
侧闭阀驱动腔301的直径做小,以达到更加省力的开启效果,利用连接腔601,当在第一阀塞
4关闭时,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中的传动介质受到了挤压,向连接腔601中的弹性柱塞6施
压,因此弹性柱塞6的另一端向第二阀塞闭阀驱动腔501中增压,使第二阀塞5具有关闭的趋
势,直到第一阀塞4关闭后,弹性柱塞6中储存的能量以及开阀驱动腔302和第二阀塞闭阀驱
动腔501中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达到自校准的关闭,在打开状态时,同样的弹性柱塞6先储
存能量,高压侧开阀驱动腔303增压、高压侧闭阀驱动腔301负压,使第一活塞41向左移动,
使第一阀塞4打开。
[005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