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877330.4

文献号 : CN1119471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争起杜贺郑智魏曾令艳陈智超朱群益

申请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 :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它涉及工业煤粉锅炉技术领域。本发明为解决现有W火焰锅超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灵活性调峰负荷无法达到20%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和多个油二次风喷口,前炉拱和后炉拱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每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的外侧均设有一个油二次风喷口,油二次风喷口设置在炉体上,油二次风喷口的倾角可调。本发明用于工业煤粉锅炉。

权利要求 :

1.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所述方法利用的W火焰锅炉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2)、前炉拱(3)、后炉拱(4)、前墙、后墙和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8),上炉膛(1)、前炉拱(3)、前墙、下炉膛(2)、后墙和后炉拱(4)构成炉体,前墙和后墙分别设有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8);W火焰锅炉还包括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和多个油二次风喷口(10),前炉拱(3)和后炉拱(4)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每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的外侧均设有一个油二次风喷口(10),油二次风喷口(10)设置在炉体上,油二次风喷口(10)的倾角可调;所述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包括旋风筒、浓煤粉气流喷口(6)和乏气喷口(7),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一端与炉体连通,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另一端与旋风筒的筒底连通,乏气喷口(7)的一端同轴设置在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内部且与炉体连通,乏气喷口(7)的另一端穿过旋风筒的侧壁且与旋风筒的顶端连通;所述乏气喷口(7)上设有风量调节阀门(9);所述油二次风喷口(10)上设有调节拉杆(10‑1)和套管(10‑2),调节拉杆(10‑1)固接在油二次风喷口(10)外侧壁的外侧,套管(10‑2)固接在油二次风喷口(10)外侧壁的内侧,套管(10‑2)套装在支撑杆(10‑3)上,支撑杆(10‑3)的形状为“凵”字形,支撑杆(10‑3)的两端固接在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上;所述油二次风喷口(10)的中轴线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中轴线所成的夹角为α,α在0°~25°范围内可调;所述油二次风喷口(10)上设有油二次风门(11);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锅炉启动时,油二次风门(11)打开,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呈10°~

15°夹角布置,油二次风从油二次风喷口(10)喷入炉内,供给从油二次风喷口(10)内布置的大油枪喷出的油燃烧,油枪出力为1.5t/h,油火焰将冷炉加热;当炉膛烟气温度达到既定值后,从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气流进入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在旋风筒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风量调节阀门(9)完全关闭,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气流喷口(6)喷入炉膛,没有淡煤粉气流,油火焰呈10°~15°角与浓煤粉气流相遇,点燃浓煤粉气流;在油火焰的助燃下,逐渐增加给煤量,锅炉负荷逐渐升高,当锅炉负荷达到50%以后,油二次风门(11)关闭,停止油枪喷油,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夹角保持不变,依靠煤粉燃烧释放的热量使锅炉达到满负荷;

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占入炉总风率的20~22%,风量调节阀门(9)保持完全关闭,一次风煤粉气流均由浓煤粉气流喷口(6)喷出,风速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

锅炉负荷降低到50%负荷至满负荷区间运行时,风量调节阀门(9)和油二次风门(11)保持完全关闭,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负荷降低到20%负荷至50%负荷区间内时,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减小,风量调节阀门(9)和油二次风门(11)逐渐打开,其开度增加值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调节油二次风喷口(10)上的调节拉杆(10‑1),支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夹角减小,角度减小幅度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当锅炉负荷达到20%超低负荷运行时,风量调节阀门(9)完全打开,在旋风筒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气流喷口(6)喷入炉膛,淡煤粉气流向上通过乏气喷口(7)喷入炉膛,浓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18.5~25.9%,淡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74.1~81.5%,浓、淡煤粉气流风速均为5~7m/s,浓煤粉气流占总给煤量的90%,淡煤粉气流占总给煤量的10%,浓煤粉气流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浓煤粉气流在离开浓煤粉气流喷口(6)500~600mm位置处着火,调节油二次风喷口(10)上的调节拉杆(10‑1),支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平行布置,α调整为0°,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之间的距离L与油二次风喷口(10)的内径d,满足L/d=0.3/1~0.6/1,打开油二次风门(11),油二次风速23~26m/s。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结束后,需要升负荷,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增加,风量调节阀门(9)和油二次风门(11)逐渐关闭,其开度减小值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调节油二次风喷口(10)上的调节拉杆(10‑1),支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夹角增加,角度增加幅度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当负荷升至50%负荷后,将风量调节阀门(9)关闭,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气流喷口(6)喷入炉膛,没有淡煤粉气流,调节油二次风喷口(10)上的调节拉杆(10‑1),支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呈10°~15°夹角布置,油二次风门(11)关闭,停止供给油二次风。

说明书 :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工业煤粉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W火焰锅炉是中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从北非和西欧等地区引进的一种专为燃用贫煤和无烟煤等低挥发分难燃煤种而设计的电站锅炉。由于无烟煤和贫煤的岩相结构
紧密而稳定,孔隙率小,反应性较低,在实际燃用中,往往存在着火难、稳定燃烧难和燃尽难
的问题,需要较高的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煤粉燃尽时间较长。当锅炉在低负荷运行时,由
于送入炉内的燃料量较少,一次风和二次风随之减少,热风温度下降。炉内的含氧量相对较
多,炉内的热负荷和炉膛温度较低。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将进一步变差,甚至引起灭火。因此,
相对其它燃煤电站锅炉,W火焰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煤粉气流着火和稳定燃烧能力更弱。
[0003] 然而,近些年,随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介入,中国的电力系统发生了巨大改变。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容量在电网中所占比重与日俱增。然而,由于发电方式本身的局限性,可再
生能源发电的出力不稳定性为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带来巨大挑战。此外,近年来风电持续
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弃风问题,消纳已成为制约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
关键因素。因此,为了适应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提高电力系统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
力,政府要求锅炉的灵活性调峰能力达到满负荷的20%左右。
[0004] 实际生产表明,对于W火焰锅炉,在保证锅炉稳定运行的条件下,锅炉的最低负荷仅能维持在满负荷的50%左右,远远无法达到政府的相关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发新型灵活
性调峰技术的W火焰锅炉,提升锅炉的调峰能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W火焰锅超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灵活性调峰负荷无法达到20%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
[0006]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它包括上炉膛、下炉膛、前炉拱、后炉拱、前墙、后墙和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上炉膛、前炉拱、前墙、下炉膛、后墙和后炉拱构成
炉体,前墙和后墙分别设有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
火焰锅炉还包括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和多个油二次风喷口,前炉拱和后炉拱
上分别安装有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每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的外
侧均设有一个油二次风喷口,油二次风喷口设置在炉体上,油二次风喷口的倾角可调。
[0008]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锅炉启动时,油二次风门打开,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呈10°~15°夹角布置,油二次风从油二次风喷口喷入炉内,供给从油二次风喷口内布置的大油枪喷出的油
燃烧,油枪出力为1.5t/h,油火焰将冷炉加热;当炉膛烟气温度达到既定值后,从一次风管
内的煤粉气流进入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在旋风筒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
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风量调节阀门完全关闭,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
粉气流喷口喷入炉膛,没有淡煤粉气流,油火焰呈10°~15°角与浓煤粉气流相遇,点燃浓煤
粉气流;在油火焰的助燃下,逐渐增加给煤量,锅炉负荷逐渐升高,当锅炉负荷达到50%以
后,油二次风门关闭,停止油枪喷油,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夹角保持不变,依靠
煤粉燃烧释放的热量使锅炉达到满负荷;
[0010] 满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占入炉总风率的20~22%,风量调节阀门保持完全关闭,一次风煤粉气流均由浓煤粉气流喷口喷出,风速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
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
[0011] 锅炉负荷降低到50%负荷至满负荷区间运行时,风量调节阀门和油二次风门保持完全关闭,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负荷降低到20%负
荷至50%负荷区间内时,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减小,风量调节阀门和油二次风门逐渐打开,其
开度增加值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调节油二次风喷口上的调节拉杆,支撑杆在套管中相
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夹角减小,角度减小幅度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
比。
[0012]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 当锅炉负荷达到20%超低负荷运行时,风量调节阀门完全打开,在旋风筒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
气流喷口喷入炉膛,淡煤粉气流向上通过乏气喷口喷入炉膛,浓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
率的18.5~25.9%,淡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74.1~81.5%,浓、淡煤粉气流风速均
为5~7m/s,浓煤粉气流占总给煤量的90%,淡煤粉气流占总给煤量的10%,浓煤粉气流煤
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浓煤粉气流在离开浓煤粉气
流喷口6500~600mm位置处着火,调节油二次风喷口上的调节拉杆,支撑杆在套管中相对转
动,将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平行布置,α调整为0°,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
喷口之间的距离L与油二次风喷口10的内径d,满足L/d=0.3/1~0.6/1,打开油二次风门,
油二次风速23~26m/s。
[0014]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 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结束后,需要升负荷,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增加,风量调节阀门和油二次风门逐渐关闭,其开度减小值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调节油二次风喷口上的
调节拉杆,支撑杆在套管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夹角增加,角度增
加幅度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当负荷升至50%负荷后,将风量调节阀门关闭,浓煤粉气流
向下自浓煤粉气流喷口喷入炉膛,没有淡煤粉气流,调节油二次风喷口上的调节拉杆,支撑
杆在套管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呈10°~15°夹角布置,油二次风
门关闭,停止供给油二次风。
[0016]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浓煤粉气流置于向火侧,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稳燃。
[0018] 如图1所示,传统FW型W火焰锅炉的每只旋风筒浓淡煤粉燃烧器包括浓煤粉气流喷口和乏气喷口。其中乏气喷口布置于近炉膛中心侧,浓煤粉气流喷口布置于下炉膛前、后墙
近壁侧。炉膛中心区域烟气温度高,前后墙侧炉膛温度低。浓煤粉气流置于温度低的前后墙
侧,浓煤粉气流升温慢,着火晚,稳燃差。
[0019]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将乏气喷口7同轴布置在浓煤粉气流喷口6内部。浓煤粉气流布置于炉膛中心侧,炉膛中心区域烟气温度高,浓煤粉气流升温快,着火早,稳燃好。
[0020] 2、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的同时,可保证火焰下冲深度。
[0021] 原结构下,浓煤粉气流自身既要保证及时着火,又要实现火焰的大深度下冲。满负荷条件下浓煤粉气流速度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
0.4:1~0.6:1,煤粉浓度低,速度高,不利于煤粉气流着火,但满负荷条件下,炉膛温度为
1600℃‑1700℃,炉膛温度高,仍可以实现锅炉的稳定运行。在50%负荷左右,浓煤粉气流速
度降低为22~25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3:1~0.5:1,虽然
相对于满负荷,炉膛温度下降,但炉膛温度仍高达为1400℃‑1450℃,仍可以实现锅炉的稳
定运行。在20%超低负荷,炉膛温度又进一步下降,一般为1150℃‑1250℃,煤粉火焰的传播
速度已降至8m/s左右。为了实现火焰的大深度下冲,浓煤粉气流风速依旧保持22~25m/s,
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15:1~0.3:1,以下原因导致浓煤粉气
流难以着火:(1)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15:1~0.3:1,着火温
度约为1000℃。煤粉浓度低,着火温度高,需要的着火热多。(2)浓煤粉气流风速依旧保持22
~25m/s,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短,炉膛温度仅为1150℃‑1250℃,难以将浓煤粉气流加热到
着火温度。(3)实现稳定燃烧的必要条件:着火区域的煤粉气流速度要等于或低于煤粉火焰
的传播速度。浓煤粉气流风速依旧保持22~25m/s,在浓煤粉气流出口500‑600mm着火距离
内,远高于8m/s左右的煤粉火焰传播速度。因此,浓煤粉气流的高风速,满足了火焰的大深
度下冲要求,但不能实现20%超低负荷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稳燃。为了满足20%超低负荷
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稳燃的需求,原结构下将浓煤粉气流速度降至5~7m/s。由于浓煤粉
气流速度太低,动量小,浓煤粉气流自身的下冲深度大幅度减小,浓煤粉气流在下炉膛的停
留时间短,燃烧释放的热量少,此时下炉膛的烟气温度会降至1000℃以下,难以维持煤粉气
流的着火和燃烧。因此,浓煤粉气流的低风速,难以满足火焰的大深度下冲要求,使炉膛的
烟气温度进一步降低,无法实现20%超低负荷稳燃。因而,原结构下,浓煤粉气流自身既要
保证及时着火,又要实现火焰的大深度下冲,无法实现20%超低负荷稳燃。
[0022] 本发明浓、淡煤粉气流速度为5~7m/s,下冲动量小,下冲深度小。油二次风速度为23~26m/s,速度高,动量大。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平行布置,油二次风喷口与浓
煤粉气流喷口距离L与油二次风喷口直径d,满足L/d=0.3~0.6(见图4)。浓煤粉气流自喷
口喷出500~600mm时开始与油二次风混合并在油二次风的携带下下行,保证了火焰的下冲
深度。火焰下冲深度大,下冲至冷灰斗附近然后转折向上,浓煤粉气流在下炉膛的停留时间
长,燃烧时间长,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从而保证了下炉膛具有较高的烟气温度,较高的烟气
温度有利于浓煤粉气流着火。因此,油二次风喷口与浓煤粉气流喷口平行布置,保证了火焰
的下冲深度。
[0023] 本发明可以保证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原因如下:(1)浓煤粉气流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煤粉浓度越高,着火温度越低,约为600℃
左右,相对于原结构,着火温度下降400℃左右,有利于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2)浓煤粉气
流速度为5~7m/s,相对于浓煤粉气流速度为20~25m/s时,浓煤粉气流在高温区的停留时
间延长了4倍左右,在高温区停留的时间越长,煤粉加热的时间越长,单位距离内升温越大,
有利于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3)浓煤粉气流速度为5~7m/s,已低于8m/s左右的煤粉火焰
传播速度,满足着火区域的煤粉气流速度要等于或低于煤粉火焰传播速度。(4)浓煤粉气流
着火后,淡煤粉气流、油二次风逐渐与浓煤粉气流混合,并供给浓煤粉气流燃烧所需的空
气,浓煤粉气流在下炉膛燃烧释放更多的热量,下炉膛温度高,有利于浓煤粉气流着火。
[0024] 本发明保证了浓煤粉气流及时着火,又实现了火焰具有较大的下冲深度,可实现20%超低负荷稳燃。
[0025] 3、不影响高负荷、50%左右低负荷运行方式。
[0026] 高负荷及50%左右低负荷状态下,通过关闭风量调节阀门9并将油二次风喷口11恢复至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可完全恢复传统锅炉的运行模式。满
负荷条件下浓煤粉气流风速约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
比为0.4:1~0.6:1。在50%负荷左右,浓煤粉气流速度降低为22~25m/s,煤粉质量流量与
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3:1~0.5:1,不影响锅炉的稳定高效运行。
[0027] 4、调节手段可靠,可平稳实现大范围升降负荷。
[0028] 原结构下,仅通过调节浓煤粉气流速度实现负荷的升降,调节手段单一,仅能实现50%‑100%负荷范围的运行,难以满足灵活性调峰的要求。本发明通过调节风量调节阀门
9、油二次风门11及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夹角,实现20%‑100%负荷范围
的运行,满足灵活性调峰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传统FW型W火焰锅炉的截面流场示意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W火焰锅炉的截面流场示意图;
[0031] 图3是满负荷条件下图2中的I处放大图;
[0032] 图4是20%超低负荷条件下图2中的I处放大图;
[0033] 图5是图4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它包括上炉膛1、下炉膛2、前炉拱3、后炉拱4、前墙、后墙和
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8,上炉膛1、前炉拱3、前墙、下炉膛2、后墙和后炉拱4构成炉体,前墙和
后墙分别设有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8;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还
包括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和多个油二次风喷口10,前炉拱3和后炉拱4上分
别安装有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每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的外侧
均设有一个油二次风喷口10,油二次风喷口10设置在炉体上,油二次风喷口10的倾角可调。
[0035] 所述前炉拱3上的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沿长度方向均布设置,后炉拱4上的多个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沿长度方向均布设置。
[0036] 所述前墙上的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8沿高度方向设置,后墙上的多层拱下二次风喷口8沿高度方向设置,每层拱下二次风喷口8均包括沿长度方向均布设置的多个拱下二次
风喷口8,且每个拱下二次风喷口8的轴线与水平面平行设置。
[0037]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包括旋风筒、浓煤粉气流喷口6和乏气喷口7,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一端与
炉体连通,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另一端与旋风筒的筒底连通,乏气喷口7的一端同轴设置在
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内部且与炉体连通,乏气喷口7的另一端穿过旋风筒的侧壁且与旋风筒
的顶端连通。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38] 所述乏气喷口7的横截面面积是乏气喷口7的外侧壁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内侧壁之间的横截面面积的2.9~4.4倍。
[0039] 所述旋风筒的侧壁上设有一次风管,一次风煤粉气流通过一次风管进入旋风筒内。
[0040]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乏气喷口7上设有风量调节阀门9。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41] 通过控制风量调节阀门9的开度可以实现乏气喷口7内风量0~100%的调整。
[0042]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喷口10上设有调节拉杆10‑1和套管10‑2,调节拉杆10‑1固接在油二次风喷口10外侧壁的外侧,
套管10‑2固接在油二次风喷口10外侧壁的内侧,套管10‑2套装在支撑杆10‑3上,支撑杆10‑
3的形状为“凵”字形,支撑杆10‑3的两端固接在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上。本实施
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0043]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喷口10的中轴线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的中轴线所成的夹角为α,α在0°~25°范围内可调。本实施
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44]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油二次风喷口10上设有油二次风门11。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五相
同。
[0045]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6] 锅炉启动时,油二次风门11打开,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呈10°~15°夹角布置,油二次风从油二次风喷口10喷入炉内,供给从油二次风喷口10内布置的大油枪
喷出的油燃烧,油枪出力为1.5t/h,油火焰将冷炉加热;当炉膛烟气温度达到既定值后,从
一次风管内的煤粉气流进入旋风筒浓淡组合式煤粉燃烧器5,在旋风筒的分离作用下,一次
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风量调节阀门9完全关闭,浓煤粉气流向
下自浓煤粉气流喷口6喷入炉膛,没有淡煤粉气流,油火焰呈10°~15°角与浓煤粉气流相
遇,点燃浓煤粉气流;在油火焰的助燃下,逐渐增加给煤量,锅炉负荷逐渐升高,当锅炉负荷
达到50%以后,油二次风门11关闭,停止油枪喷油,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夹
角保持不变,依靠煤粉燃烧释放的热量使锅炉达到满负荷;
[0047] 满锅炉满负荷运行时,锅炉一次风占入炉总风率的20~22%,风量调节阀门9保持完全关闭,一次风煤粉气流均由浓煤粉气流喷口6喷出,风速为27~32m/s,煤粉质量流量与
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0.4:1~0.6:1,单位为kg(煤)/kg(空气);
[0048] 锅炉负荷降低到50%负荷至满负荷区间运行时,风量调节阀门9和油二次风门11保持完全关闭,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呈10°~15°夹角布置;锅炉负荷降低到
20%负荷至50%负荷区间内时,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减小,风量调节阀门9和油二次风门11逐
渐打开,其开度增加值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调节油二次风喷口10上的调节拉杆10‑1,支
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夹角减小,角度减
小幅度与负荷降低幅度成正比。
[0049]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0] 当锅炉负荷达到20%超低负荷运行时,风量调节阀门9完全打开,在旋风筒的分离作用下,一次风煤粉气流分为浓煤粉气流和淡煤粉气流两部分,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
气流喷口6喷入炉膛,淡煤粉气流向上通过乏气喷口7喷入炉膛,浓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
风率的18.5~25.9%,淡煤粉气流风率占总一次风率的74.1~81.5%,浓、淡煤粉气流风速
均为5~7m/s,浓煤粉气流占总给煤量的90%,淡煤粉气流占总给煤量的10%,浓煤粉气流
煤粉质量流量与输送煤粉的空气的质量流量比为1.5:1~2.4:1,单位为kg(煤)/kg(空气),
浓煤粉气流在离开浓煤粉气流喷口6500~600mm位置处着火,调节油二次风喷口10上的调
节拉杆10‑1,支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平
行布置,α调整为0°,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喷口6之间的距离L与油二次风喷口10的
内径d,满足L/d=0.3/1~0.6/1,打开油二次风门11,油二次风速23~26m/s。
[0051]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2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2] 锅炉20%超低负荷运行结束后,需要升负荷,随着煤粉给量逐渐增加,风量调节阀门9和油二次风门11逐渐关闭,其开度减小值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调节油二次风喷口10
上的调节拉杆10‑1,支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煤粉气流
喷口6夹角增加,角度增加幅度与负荷增加幅度成正比,当负荷升至50%负荷后,将风量调
节阀门9关闭,浓煤粉气流向下自浓煤粉气流喷口6喷入炉膛,没有淡煤粉气流,调节油二次
风喷口10上的调节拉杆10‑1,支撑杆10‑3在套管10‑2中相对转动,将油二次风喷口10与浓
煤粉气流喷口6呈10°~15°夹角布置,油二次风门11关闭,停止供给油二次风。
[0053] 虽然在本文中参照了特定的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应用的示例。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可以对示例性的实施例进行
许多修改,并且可以设计出其他的布置,只要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
和范围。应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不同于原始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方式来结合不同的从属权
利要求和本文中所述的特征。还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单独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使用在
其他所述实施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