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401469.9

文献号 : CN11194737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刘山山曹东强李伟

申请人 : 青岛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内限定有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第一储物间室、第二储物间室、第三储物间室以及回风风道;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间隔并列设置于第一冷却室上方;第二冷却室设置于第三储物间室的后部;第一蒸发器,设置于第一冷却室内;第二蒸发器,设置于第二冷却室内;第一储物间室在其左侧壁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回风口;第二储物间室在其右侧壁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回风口;第二冷却室的后表面设置有与第三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三回风口,回风风道连通第三储物间室与第三回风口。增加了间室有效容积,使得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回风口进入冷却室中进行冷却,无需间室内抽屉让位。

权利要求 :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其内限定有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第一储物间室、第二储物间室和第三储物间室以及回风风道;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上方;所述第二冷却室设置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后侧或后部;

第一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内;以及

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室内;

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在其左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回风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室中进行冷却;

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在其右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回风口,以使得所述第二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所述第二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室中进行冷却;

所述第二冷却室的后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三回风口,所述回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三储物间室与所述第三回风口;

所述箱体底部限定有压机舱,且所述压机舱位于所述第一冷却室的后方,使得所述压机舱整体处于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的下方;

所述冰箱的压缩机、散热风机和冷凝器沿横向依次间隔布置在所述压机舱内;

所述压机舱的后壁与所述压缩机对应的区段形成有至少一个后出风孔,所述箱体的底壁限定有横向排布的临近所述冷凝器的底进风口和临近压缩机的底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风道包括:第一回风风道,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后部下端左侧经过所述第二冷却室的下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回风口;和第二回风风道,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后部下端右侧经过所述第二冷却室的下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回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冷却室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冷却室的顶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顶壁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送风风道,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连通一个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前部;和/或所述第二冷却室的前壁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下部设置有抽屉,每个所述第三进风口处于所述抽屉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

所述第二蒸发器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室内,且所述第二蒸发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准所述第三回风口;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三回风口处或安装于所述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至少一个蒸发管,所述蒸发管采用单层排布,且每个所述蒸发管在同一平面内延伸;和多个翅片,安装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管;且至少一个所述蒸发管与多个所述翅片限定出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管在同一平面内呈螺旋盘绕状;每个所述蒸发管的一端临近所述通孔,且每个所述蒸发管从其临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围绕所述通孔延伸至该所述蒸发管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蒸发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翅片;且

每个所述翅片垂直于相应所述蒸发管;

每个所述蒸发管上的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蒸发管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下方,具有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和排水口,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底部相交处开设所述排水口,所述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蒸发器部和第二蒸发器部,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部贴靠所述第一倾斜部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部贴靠所述第二倾斜部设置;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回风口设置;

所述第二倾斜部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二回风口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顶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上方,具有斜面,其中所述第一顶盖板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部;和第二顶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上方,具有斜面,其中所述第二顶盖板的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之间;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具有与所述第一储物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储物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送风口;和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部之间,其中所述贯流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连通。

说明书 :

冰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对开门冰箱的冷冻风道通常放置于后侧壁面,由于第一蒸发器本身、送风风机、风道前后盖板组成的风道厚度较大,其占用了间室后部的空间,造成可以使用的容积大幅降低。同时通过送风风机将冷风送至储藏间室,由于冷冻间室空间较大,导致风量传输路径长,冷量损失大,离风口越远,风量越小。同时,为了使化霜水顺利流出,通常将接水盘设计成漏斗型,现有的冰箱对该部分空间没有进行利用,损失了有效容积。此外,冷藏室蒸发器多采用多排式并列结构,设置于冷藏室的后部,风机放置于冷藏蒸发器上端,这种设计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多排式冷藏蒸发器厚度较大,减小了间室深度,可利用空间降低,将风机设置在冷藏蒸发器上端,被冷却的空气经过风机后,还需通过较长的风道才能进入间室发挥冷却效果,在风道中损失的大部分冷量无法被间室利用,降低了冷藏蒸发器冷却能力,还会导致冷藏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间室有效使用容积大的冰箱。
[0004]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利用接水盘的漏斗型空间的冰箱。
[0005]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0006] 箱体,其内限定有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第一储物间室、第二储物间室和第三储物间室以及回风风道;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上方;所述第二冷却室设置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后侧;
[0007] 第一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室内;
[0008] 第二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室内;以及
[0009] 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在其左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回风口,以使得所述第一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所述第一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室中进行冷却;
[0010] 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在其右侧壁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冷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回风口,以使得所述第二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所述第二回风口进入所述第一冷却室中进行冷却;
[0011] 所述第二冷却室的后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三回风口;所述回风风道连通所述第三储物间室与所述第三回风口。
[0012] 可选地,所述回风风道包括:
[0013] 第一回风风道,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左侧经过所述第二冷却室的下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回风口;和
[0014] 第二回风风道,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右侧经过所述第二冷却室的下侧延伸至所述第三回风口。
[0015]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室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三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或
[0016] 所述第二冷却室的顶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顶壁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送风风道,每个所述第一送风风道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连通一个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前部;和/或
[0017] 所述第二冷却室的前壁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储物间室的下部设置有抽屉,每个所述第三进风口处于所述抽屉的后侧。
[0018] 可选地,所述第二蒸发器竖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室内,且所述第二蒸发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准所述第三回风口;
[0019] 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三回风口处或安装于所述通孔内。
[0020] 可选地,所述第二蒸发器包括:
[0021] 至少一个蒸发管,所述蒸发管采用单层排布,且每个所述蒸发管在同一平面内延伸;和
[0022] 多个翅片,安装于至少一个所述蒸发管;且至少一个所述蒸发管与多个所述翅片限定出所述通孔。
[0023]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管在同一平面内呈螺旋盘绕状;每个所述蒸发管的一端临近所述通孔,且每个所述蒸发管从其临近所述通孔的一端围绕所述通孔延伸至该所述蒸发管的另一端。
[0024] 可选地,每个所述蒸发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翅片;且每个所述翅片垂直于相应所述蒸发管;每个所述蒸发管上的多个所述翅片沿所述蒸发管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0025]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接水盘,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下方,具有第一倾斜部、第二倾斜部和排水口,所述第一倾斜部和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底部相交处开设所述排水口,[0026] 所述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蒸发器部和第二蒸发器部,其中所述第一蒸发器部贴靠所述第一倾斜部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部贴靠所述第二倾斜部设置;
[0027] 所述第一倾斜部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一回风口设置;
[0028] 所述第二倾斜部的顶部靠近所述第二回风口设置。
[0029]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0030] 第一顶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上方,具有斜面,其中所述第一顶盖板的斜面与所述第一倾斜部相对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一蒸发器部;和
[0031] 第二顶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上方,具有斜面,其中所述第二顶盖板的斜面与所述第二倾斜部相对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二蒸发器部。
[0032] 可选地,所述冰箱还包括:
[0033] 第二送风风道,形成于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和所述第二储物间室之间;所述第二送风风道具有与所述第一储物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二储物间室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二送风口;和
[0034] 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蒸发器部和所述第二蒸发器部之间,其中所述贯流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风道连通。
[0035] 本发明的冰箱由于将第一蒸发器底置,增加了间室有效容积,并且将箱体在其左右两侧壁分别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连通的回风口,以使得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回风口进入第一冷却室中进行冷却,无需间室内的抽屉让位。
[0036]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中由于第二冷却室设置于第三储物间室的后部或后侧,第二冷却室上直接设置有进风口,可取消第二冷却室与第三储物间室在前后方向之间的风道组件,降低了占用第三储物间室的体积,可显著扩大第三储物间室的储物空间。第二冷却室直接送风,送风距离短,冷量损失小。
[0037] 进一步地,本发明冰箱中,将第二蒸发器设计成单层排布结构,可显著降低第二蒸发器的厚度,进而可增大第三储物间室的深度,提高冰箱箱体内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可根据第三储物间室的后壁表面大小确定第二蒸发器大小,使其充满整个后壁。可将风机设置于第二蒸发器的中部位置处,并利用多个进风口直接向第三储物间室送风,可使第三储物间室的进风和回风等更加均匀,使得第三储物间室内风量分配均匀,进而可使第三储物间室内的温度分布均匀。
[0038]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中,第二蒸发器的通孔的设置,可防止翅片挡风。将离心风机等设置在中央通孔中,正对第二蒸发器后侧的第三回风口,通过风机吹第二蒸发器向四周发散送风,可使得风经过第二蒸发器后直接进入间室;而且可将第二蒸发器上一部分水分直接送入间室,提高间室湿度,同时减小风量传输路径,降低冷量损失。
[0039]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的第一蒸发器具有第一蒸发器部和第二蒸发器部,其中第一蒸发器部贴靠第一倾斜部设置,第二蒸发器部贴靠第二倾斜部设置,能有效利用接水盘的漏斗状空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有利于节能。
[0040]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冰箱的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之间形成有第二送风风道,从而有效利用第一储物间室和第二储物间室之间的间隙,并采用贯流风机将来自两侧第一蒸发器部的冷风送入储物间室,增加了间室容积,提高了蒸发面积,缩短了送风路径。
[0041]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42]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43]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前视示意性剖视图。
[0044]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侧视示意性剖视图。
[0045] 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的第一蒸发器的示意性俯视图。
[0046] 图4是图1所示冰箱的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0047] 图5是图1所示冰箱的另一示意性局部结构图;
[0048]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俯视示意性剖视图;
[0049] 图7是图1所示冰箱中第二蒸发器的示意性结构图;
[0050]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性仰视图。
[0051] 图9是图8所示的冰箱的压机舱的主要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52] 图10是图8所示的冰箱的压机舱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前视示意性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侧视示意性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冰箱100的第一蒸发器200的示意性俯视图。在下文描述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100本身为参考的方位。
[0054] 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110,箱体110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侧的储物内胆,外壳与储物内胆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储物内胆中限定有储物间室。在一个实施例中,储物间室包括:第三储物间室120、第一储物间室1401、第二储物间室1402。在箱体110内的第一储物间室1401、第二储物间室1402的下方形成有第一冷却室150。在第三储物间室120的后侧或后部可形成有第二冷却室130。
[0055] 第三储物间室120的前侧设置有第一转动式门体160,以打开或关闭第三储物间室120。第三储物间室120优选为冷藏间室,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第三储物间室120的温度一般处于2℃至10℃之间,优先为4℃至7℃。在第三储物间室120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
121,将储物空间分隔成几部分,并且在最下方隔板121下方还设置有第一冷藏抽屉122和第二冷藏抽屉126。第一储物间室1401、第二储物间室1402可优选为冷冻间室,其温度范围一般处于‑22℃至‑14℃。第一储物间室1401的前侧设置有左转动式门体180,其内部自上往下限定有左侧第一冷冻抽屉181、左侧第二冷冻抽屉182、左侧第三冷冻抽屉183。第二储物间室1402的前侧设置有右转动式门体190,其内部自上往下限定有右侧第一冷冻抽屉191、右侧第二冷冻抽屉192、右侧第三冷冻抽屉193。进一步地,第三储物间室120的下侧也可设置变温室,且变温室处于第一储物间室1401和第二储物间室1402的上侧。
[0056] 第一蒸发器200设置于第一冷却室150内,配置为冷却进入第一冷却室150内的气流,以形成冷却气流,具有盘管和穿设在盘管上的多个翅片。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的箱体110包括顶壁、底壁504、后侧壁111、左侧壁112和右侧壁113。第一储物间室1401在其左侧壁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150连通的多个第一回风口151,以使得第一储物间室1401的回风气流通过第一回风口151进入第一冷却室150中进行冷却。第二储物间室1402在其右侧壁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150连通的多个第二回风口152,以使得第二储物间室1402的回风气流通过第二回风口152进入第一冷却室150中进行冷却。本发明的冰箱100由于将第一蒸发器200底置,增加了间室有效容积,并且将箱体110在其左右两侧壁分别形成有与第一冷却室150连通的回风口,以使得储物间室的回风气流通过回风口进入第一冷却室150中进行冷却,无需间室内的抽屉让位。
[0057] 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包括接水盘400,设置于第一蒸发器200下方,具有第一倾斜部401、第二倾斜部402和排水口403,第一倾斜部401和第二倾斜部402的底部相交处开设排水口403。第一倾斜部401的顶部靠近第一回风口151设置;第二倾斜部402的顶部靠近第二回风口152设置。第一蒸发器200具有第一蒸发器部210和第二蒸发器部220,其中第一蒸发器部210贴靠第一倾斜部401设置,第二蒸发器部220贴靠第二倾斜部402设置。本发明的冰箱100的第一蒸发器200具有第一蒸发器部210和第二蒸发器部220,其中第一蒸发器部210贴靠第一倾斜部401设置,第二蒸发器部220贴靠第二倾斜部402设置,能有效利用接水盘400的漏斗状空间。第一蒸发器部210和第二蒸发器部220可串联设置,也可并联设置。
[0058] 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包括第一顶盖板301和第二顶盖板302。第一顶盖板301具有斜面、水平面和竖直面。第二顶盖板302具有斜面、水平面和竖直面。第一顶盖板301的竖直面和第二顶盖板302的竖直面相对设置。第一顶盖板301的斜面与第一倾斜部401相对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第一蒸发器部210。第二顶盖板302的斜面与第二倾斜部402相对应设置,两者之间设置第二蒸发器部220。第一顶盖板301的水平面限定出第一储物间室1401。第二顶盖板302的水平面限定出第二储物间室1402。本发明的冰箱100通过在第一蒸发器200上方设置第一顶盖板301和第二顶盖板302,可以提高第一蒸发器200的固定稳固性。
[0059] 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包括第二送风风道143、第一风道隔板141、第二风道隔板142、第一支撑块601、第二支撑块602。第一风道隔板14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冷冻送风口145。第二风道隔板142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冷冻送风口146。第一风道隔板141和第二风道隔板142相对设置,其间形成第二送风风道143。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包括:贯流风机
600,设置于第一蒸发器部210和第二蒸发器部220之间,贯流风机600的出风口与第二送风风道143连通,冷却气流受贯流风机600带动进入第二送风风道143,这样能使回风气流充分利用第一蒸发器200冷却。根据第一蒸发器长度选用线性贯流风机600。第一支撑块601设置于箱体110的后侧壁111前方。第二支撑块602设置于箱体110的前部,与第一支撑块601相对设置。第一风道隔板141和第二风道隔板142经第一支撑块601和第二支撑块602固定。为了增加强度,在第一支撑块601内部设置有加强柱610,在第二支撑块602内部设置有加强柱
620。
[006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第二冷却室130内设置有第二蒸发器700,配置为冷却进入第二冷却室130内的气流,以形成冷却气流。第二冷却室130的后表面设置有与第三储物间室120连通的第三回风口,箱体110内还具有回风风道710,回风风道710可连通第三储物间室120和第三回风口。优选地第二蒸发器700为翅片管式蒸发器,竖向地设置于第二冷却室130内。
[006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回风风道710包括第一回风风道711、第二回风风道712。第一回风风道711从第三储物间室120的后部下端左侧经过第二冷却室130的下侧延伸至第三回风口。第二回风风道712从第三储物间室120的后部下端右侧经过第二冷却室130的下侧延伸至第三回风口。
[0062] 进一步地,第二冷却室130的左侧壁面和右侧壁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与第三储物间室120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31。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室130的顶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风口132;第三储物间室120的顶壁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送风风道133,每个第一送风风道133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分别连通一个第二进风口132和第三储物间室120的前部。和/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室130的前壁下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进风口134;第三储物间室120的下部设置有抽屉,每个第三进风口134处于抽屉的后侧。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第三进风口134设置于第一冷藏抽屉122和第二冷藏抽屉126的后侧。进一步地,第二冷却室130的左侧壁和后侧壁上的第一进风口131可为三个,沿竖向方向依次设置。顶壁上的第二进风口132可为两个或三个。前壁下部的第三进风口134可为两个。
[0063] 为了便于第二蒸发器700的送风,第二蒸发器700具有通孔703,通孔703处于第三回风口的正前方,即通孔703对准第三回风口;第三回风口处或通孔703内设置有风机720。风机720可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轴流风机可安装于第三回风口处,也可安装于通孔703内。离心风机优选地安装于通孔703内,以向处于其四周的第二蒸发器700吹风。
[0064]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7所示,第二蒸发器700可包括至少一个蒸发管701和多个翅片702。蒸发管701采用单层排布,且每个蒸发管701在同一平面内呈螺旋盘绕状。多个翅片702安装于至少一个蒸发管701。优选地,蒸发管701可为多个,多个蒸发管701平行设置。还可优选地,蒸发管701为一个。将第二蒸发器700设计成单层排布结构,可显著降低第二蒸发器700的厚度,进而增大第三储物间室120的深度,提高冰箱箱体内空间利用率。
[0065] 至少一个蒸发管701与多个翅片702限定出上述通孔703。每个蒸发管701的一端临近通孔703,且每个蒸发管701从其临近通孔703的一端围绕通孔703延伸至该蒸发管701的另一端。例如,每个蒸发管701包括多个直管段组,沿第二蒸发器700的周向方向依次设置;每个直管段组具有多个沿第二蒸发器700的径向方向依次平行设置的直管段。优选地,直管段组可为四组,以使每圈蒸发管701段大致呈矩形,例如大致呈正方形。
[0066] 进一步地,每个翅片702的一端位于第二蒸发器700的中部,另一端位于第二蒸发器700的周缘处。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蒸发管701上设置有多个翅片702。每个翅片702垂直于相应蒸发管701。每个蒸发管701上的多个翅片702沿蒸发管70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也就是说,每个翅片702仅安装于一个蒸发管701上,且处于其安装的蒸发管701段内侧的蒸发管701段和外侧的蒸发管701段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翅片702限定出上述通孔703。
[0067]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室130的高度为第三储物间室120120的高度的3/4至1;且第二蒸发器700的高度为第二冷却室130的高度的3/4至1。这样设置可使第二蒸发器700螺旋平铺于第二冷却室130的后壁面,可使得蒸发面积大,制冷效果好,且不占用过多的第三储物间室120120。
[0068]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冰箱100的示意性仰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冰箱100的压机舱500的主要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8所示的冰箱100的压机舱500的立体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冰箱100的箱体110底部限定有压机舱500,且压机舱500位于第一冷却室150的后方,使得压机舱500整体处于第一储物间室1401和第二储物间室1402的下方,如前,第一储物间室1401和第二储物间室1402不用再为压机舱500让位,保证了第一储物间室1401和第二储物间室1402的进深,便于放置体积较大不易分割的物品。冰箱100还包括散热风机502。散热风机502可为轴流风机。压缩机501、散热风机502和冷凝器503沿横向依次间隔布置在压机舱500内。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舱500的后壁(即背板510)与压缩机501对应的区段511形成有至少一个后出风孔512。
[0070] 在本发明之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的设计思路有两种。一种是在压机舱500的后壁分别开设面向冷凝器503的后进风孔(图中未示出)和开设面向压缩机501的后出风孔512,在压机舱500的后壁部分完成散热气流的循环。另一种是在压机舱500的前壁、后壁分别开设通风孔,形成沿前后方向的散热循环风路。当需要提升压机舱500散热效果时,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是通过增加压机舱500的后壁的后进风孔、后出风孔512的数量来扩大通风面积,或者通过增加冷凝器503的换热面积来实现,例如采用换热面积更大的U型冷凝器。
[0071] 发明人创造性地认识到冷凝器503的换热面积和压机舱500的通风面积并不是越大越好:在增加冷凝器503的换热面积和压机舱500的通风面积的常规设计方案中,会带来冷凝器503散热不均匀的问题。对冰箱100的制冷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本发明提出了在箱体110的底壁限定横向排布的临近冷凝器503的底进风口505和临近压缩机501的底出风口506,这样,在冰箱100的底部即完成散热气流的循环,无需加大箱体110的后壁与橱柜的距离。在减小了冰箱100所占空间的同时能保证压机舱500良好的散热,从根本上解决了嵌入式冰箱100的压机舱500散热和空间占用之间无法得到平衡的痛点,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箱体110的底壁504的四角还可设置有支撑滚轮(图中未示出),箱体110通过四个支撑滚轮放置于支撑面上,并使得箱体110的底壁504与支撑面形成一定的空间。
[0072] 散热风机502配置为促使底进风口505周围的环境空气从底进风口505进入压机舱500,并依次经过冷凝器503、压缩机501,之后从底出风口506流动至外部环境中,以对压缩机501和冷凝器503进行散热。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冷凝器503的表面温度一般低于压缩机501的表面温度,故上述过程中,使外部空气先冷却冷凝器503再冷却压缩机501。
[0073]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背板510面向冷凝器503的板段531为连续的板面,也即是说板段531上没有散热孔。发明人创造性地认识到在不增加冷凝器503的换热面积的情况下,减小压机舱500的通风面积能够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而且仍然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这是由于板段531为连续板面使得进入压机舱500内的散热气流封闭在冷凝器503处,保证了冷凝器503各个冷凝段的换热均匀性,并且有利于形成更加良好的散热气流路径,同样可达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由于板段531为连续板面,避免了常规设计中出风和进风都集中在压机舱500的后部而导致从压机舱500吹出的热风未及时经环境空气冷却而再次进入到压机舱500中,对冷凝器503的换热产生不利影响,由此保证了冷凝器503的换热效率。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机舱500的两个侧壁上沿横向分别开设有侧通风孔521。在侧通风孔521处覆盖有通风盖板522。通风盖板522丧形成有格栅式通风小孔。箱体110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与侧通风孔521对应的侧开口,以使得散热气流流动至冰箱100的外部。由此进一步增加散热路径,保证压机舱500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也可以是将箱体110的两个侧壁直接作为压机舱500的侧壁,即侧板520既构成箱体110的侧壁又作为压机舱500的侧壁。
[0075]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冷凝器503包括横向延伸的第一直段532、前后延伸的第二直段533以及将第一直段532和第二直段533连接的过渡曲段534,由此形成换热面积适当的大致为L型的冷凝器503。前述的背板510与冷凝器503对应的板段531也即是背板510面向第一直段532的板段531。由侧通风孔521进入的环境气流直接与第二直段533进行换热,由底进风口505进入的环境空气直接与第一直段532进行换热,由此进一步将进入压机舱500内的环境空气更多地集中在冷凝器503处,保证冷凝器503整体散热的均匀性。
[0076] 在一个实施例中,箱体110的底壁包括第一水平板530和第二水平板550共同限定。第一水平板530位于冰箱100的底部的前侧。自第一水平板530的后端向后上方弯折延伸形成弯折板540。弯折板540延伸至第二水平板550的上方。压缩机501、散热风机502及冷凝器
503沿横向依次间隔布置于第二水平板550上,并位于第二水平板550、两个侧板520、背板
510及弯折板540限定的空间中。弯折板540包括竖直部541、倾斜部542和水平部543。竖直部
541自第一水平板530的后端向上延伸,倾斜部542由竖直部541的上端向后上方延伸至第二水平板550的上方,水平部543由倾斜部542的后端向后方延伸至背板510。
[0077] 第一水平板530和第二水平板550间隔设置,两者之间形成底部开口。在一个实施例中,冰箱100还包括分隔件560。分隔件560设置于弯折板540的后方,其前部与第一水平板530的后端连接,其后部与第二水平板550的前端连接,设置为将底部开口分隔为横向排布的底进风口505和底出风口506。由前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底进风口505和底出风口506由分隔件560、第二水平板550、第一水平板530限定而成,由此使得底进风口505和底出风口
506具有开口尺寸较大的槽形形状,使得进风面积和出风面积增大,进风阻力减小,气流流通更加顺畅,且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同时压机舱500的整体稳定性更强。
[0078] 倾斜部542位于第一水平板530和第二水平板550的间隙处,位于底进风口505和底出风口506上方。倾斜部542的斜坡结构还能够对进风气流进行引导、整流,使得由底进风口505进入的气流更加集中地流向冷凝器503,避免了气流过于分散而无法更多地通过冷凝器
503,由此进一步保证了冷凝器503的散热效果。同时,倾斜部542的斜坡结构将底出风口506的出风气流向底出风口506的前侧进行引导,使得出风气流更加顺畅地流出压机舱500外部,由此进一步提升了气流流通的顺畅性。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倾斜部542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45°,此角度时,倾斜部542对气流的导向、整流效果更佳。
[0079] 此外,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本申请的发明人创造性地认识到倾斜部542的斜坡结构还对气流噪音起到了较好的抑制效果,在样机试验中,具有前述特别设计的倾斜部542的压机舱500的噪音可减小0.65分贝以上。
[0080] 另外,传统冰箱中,箱体110的底部一般是采用具有大致平板型结构的承载板,压缩机501设置于承载板的内侧,压缩机501在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对箱体110底部影响较大。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箱体110的底部构造为一个立体结构,利用第二水平板550承载压缩机501,减小了压缩机501振动对箱体110底部的其他部件的影响。另外,通过将箱体110设计为如上巧妙的特殊结构,使得冰箱100底部的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减小了冰箱100的整体体积,同时充分利用了冰箱100底部的空间,保证了压缩机501和冷凝器503的散热效率。
[0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冷凝器503的上端还设置有挡风件570。挡风件570可为挡风海绵,填充冷凝器503的上端与弯折板540之间的空间,也即是说,挡风件570覆盖第一直段532、第二直段533及过渡曲段534的上端,且挡风件570的上端应与弯折板540抵接,以密封冷凝器503的上端,以免进入压机舱500的部分空气从冷凝器503的上端与弯折板540之间的空间通过而不经过冷凝器503,从而使得进入压机舱500的空气尽可能多的通过冷凝器503进行换热,进一步提升冷凝器503的散热效果。
[0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冰箱100还包括前后延伸的挡风条580。挡风条580位于底进风口505和底出风口506之间,由第一水平板530的下表面延伸至第二水平板550的下表面,并连接分隔件560的下端,以利用挡风条580和分隔件560将底进风口505和底出风口506完全隔离,从而在冰箱100置于一支撑面时,横向分隔箱体110的底壁与支撑面之间的空间,以允许外部空气在散热风机502的作用下经位于挡风条580横向一侧的底进风口505进入压机舱
500内,并依次流经冷凝器503、压缩机501,最后从位于挡风条580横向另一侧的底出风口
506流出,从而将底进风口505和底出风口506完全隔离,保证进入冷凝器503处的外部空气与从压缩机501处排出的散热空气不会串流,进一步保证了散热效率。
[0083]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