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849338.X

文献号 : CN11196319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温富苹赵宝宝姜显高乔治兵贾春云李波张国强高峰王建中

申请人 : 内蒙古维维能源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根据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合理布置巷道,在巷道掘进时,通过设置巷道掘进中间点,掘进第三巷道、联巷以及第四巷道,从而改变工作面长度,使得采区范围内的多个矩形采区面积的和最大。本发明采区设计可以简化巷道系统,有效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煤炭采出率,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和延长采煤工作面和采区的开采期限、降低掘进率,安全条件好,提高了各项经济指标。

权利要求 :

1.一种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获取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

步骤2:根据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设置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和走向以及第二巷道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和走向,其中,第一巷道的走向和第二巷道的走向平行设置;

步骤3:根据预先设定的巷道掘进中间点的数量确定巷道掘进中间点的位置,以使采区范围内的多个矩形采区面积的和最大,其中,所述多个矩形采区由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工作面、第一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面、第一巷道的走向和第二巷道的走向所围成,所述巷道掘进中间点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工作面和第二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面都与第一巷道的走向垂直;

步骤4:根据所述多个矩形采区,将多个矩形采区沿第一巷道的走向的边设置为第三巷道和第四巷道,根据巷道掘进中间点的位置设置联巷,所述联巷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巷道和所述第四巷道;

在掘进所述巷道时,包括:

从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沿第一巷道的走向掘进,直至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以完成第三巷道的掘进;

回退预设长度,从回退之后的位置开始,向第四巷道与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的交点掘进,以完成联巷的掘进;

从第四巷道与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的交点,沿第一巷道的走向掘进,直至第一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面,以完成第四巷道的掘进;

在布置巷道时,预先建立预设采区形状矩阵A0和预设巷道走向矩阵θ0;对于所述预设采区形状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采区形状,A2为第二预设采区形状,A3为第三预设采区形状,A4为第四预设采区形状;对于所述预设巷道走向矩阵θ0,θ0(θ

1,θ2,θ3,θ4),其中,θ1为第一预设巷道走向,θ2为第二预设巷道走向,θ3为第三预设巷道走向,θ4为第四预设巷道走向;

在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时,预先检测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A,并将A与所述A0矩阵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对:当采区形状A为第一预设采区形状A1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1;

当采区形状A为第二预设采区形状A2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2;

当采区形状A为第三预设采区形状A3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3;

当采区形状A为第四预设采区形状A4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4;

在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所述第二巷道的走向后,建立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矩阵D0和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矩阵L0;对于所述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矩阵D0,D0(D1,D2,D3,D4),其中,D1为第一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2为第二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3为第三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4为第四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各预设最短长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对于所述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矩阵L0,L0(L1,L2,L3,L4),其中,L1为第一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L2为第二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L3为第三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L4为第四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

当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所述第二巷道的走向后,根据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确定工作面的最短长度D并将D与D0矩阵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当D≤D1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1;

当D1<D≤D2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2;

当D2<D≤D3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3;

当D3<D≤D4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规则的采区通过以下计算进行规划巷道布置:先在最短走向巷道的端点A向另一走向巷道的C点做垂线,确定最短工作面的长度AC以及得到有两个直角的不规则四边形ABDC,然后在最长边AB任意取一点E,通过计算E点在最长边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开采煤炭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E点时:先设定AC=x,AB=y,AE=z,将AC与AB的夹角记为a;当AE之间长度取值 为(2X+Ycosa)*sina时,确定E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煤面积的计算过程为:S面=x*z*cos(a‑90°)+(y‑z)*sin(180°‑a)*[z*sin(a‑90°)+x]=(‑1/2*sina)*z2+(2x*sina+1/2*sin2a)*z‑xysina(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对称轴,当z=‑b/2a=‑(2x*sina+1/2*y*sin2a)/[2x*(‑1/2)]时,将z=2x*sina+1/2*y*sin2a代入上述式(1)中以求得最大S面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面=(‑

1/2*sin2a)*(2x*sina+1/2*y*sin2a)2+(2x*sina+1/2*y*sin2a)2‑xy*sina=(1‑1/2*sin2a)(2x*sina+1/2*sin2a)2‑xy*sina时,确定采煤面积最大。

说明书 :

一种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煤田边界不规则采区内回采巷道的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煤田划分为井田时主要是利用大断层、河流、铁路、工业场地等自然条件作为井田的边界。这样就造成了井田在划分为阶段或者采区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阶段或
者采区。由于受地质条件影响,大量不规则和边角区域难以回采。目前不规则区域回采时主
要以房柱式为主,回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隐患多。为了控制资源破坏,提高回采率,
国家已采取了强制的资源整合措施,提高机械化程度,推行壁式采煤。
[0003]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国家对提高回采率越来越重视,所以提高资源回采率有着重要的深远意义。首先,可以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更多地回收煤炭资源,提高煤矿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煤矿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其次,提高原煤回采率
可降低吨煤生产成本,降低掘进率等,能直接增加工人的收人,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再
次,减少原煤丢失,可以避免煤的自燃发火,有利于矿井的安全生产。研究和探索不规则采
区回采工艺和技术管理对于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用以克服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对于不规则采区进行开采时开采效率低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包括:
[0006] 步骤1:获取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
[0007] 步骤2:根据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设置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和走向以及第二巷道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和走向,其中,第一巷道的走向和第二巷道的走向平
行设置;
[0008] 步骤3:根据预先设定的巷道掘进中间点的数量确定巷道掘进中间点的位置,以使采区范围内的多个矩形采区面积的和最大,其中,所述多个矩形采区由巷道掘进中间点所
在工作面、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工作面、第一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面、第一巷道
的走向和第二巷道的走向所围成,所述巷道掘进中间点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巷道掘
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工作面和第二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
面都与第一巷道的走向垂直;
[0009] 步骤4:根据所述多个矩形采区,将多个矩形采区沿第一巷道的走向的边设置为第三巷道和第四巷道,根据巷道掘进中间点的位置设置联巷,所述联巷用于连接第所述三巷
道和所述第四巷道。
[0010] 进一步地,在掘进所述巷道时,包括:
[0011] 从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沿第一巷道的走向掘进,直至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以完成第三巷道的掘进;
[0012] 回退预设长度,从回退之后的位置开始,向第四巷道与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的交点掘进,以完成联巷的掘进;
[0013] 从第四巷道与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的交点,沿第一巷道的走向掘进,直至第一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面,以完成第四巷道的掘进。
[0014] 进一步地,所述不规则的采区通过以下计算进行规划巷道布置:
[0015] 先在最短走向巷道的端点A向另一走向巷道的C点做垂线,确定最短工作面的长度AC以及得到有两个个直角的不规则四边形ABDC,然后在最长边AB任意取一点E,通过计算E
点在最长边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开采煤炭资源。
[0016]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E点时:先设定AC=x,AB=y,AE=z,将AC与AB的夹角记为a;当AE之间长度取值为(2X+Ycosa)*sina时,确定E点。
[0017] 进一步地,采煤面积的计算过程为:S面=x*z*cos(a‑90°)+(y‑z)*sin(180°‑a)*[z*sin(a‑90°)+x]=(‑1/2*sina)*z2+(2x*sina+1/2*sin2a)*z‑xysina(1)。
[0018] 进一步地,对于对称轴,当z=‑b/2a=‑(2x*sina+1/2*y*sin2a)/[2x*(‑1/2)]时,将z=2x*sina+1/2*y*sin2a代入上述式(1)中以求得最大S面值。
[0019] 进一步地,当S面=(‑1/2*sin2a)*(2x*sina+1/2*y*sin2a)2+(2x*sina+1/2*y*sin2a)2‑xy*sina=(1‑1/2*sin2a)(2x*sina+1/2*sin2a)2‑xy*sina时,确定采煤面积最
大。
[0020] 进一步地,在布置巷道时,预先建立预设采区形状矩阵A0和预设巷道走向矩阵θ0;对于所述预设采区形状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采区形状,A2为第二
预设采区形状,A3为第三预设采区形状,A4为第四预设采区形状;对于所述预设巷道走向矩
阵θ0,θ0(θ1,θ2,θ3,θ4),其中,θ1为第一预设巷道走向,θ2为第二预设巷道走向,θ3为第三
预设巷道走向,θ4为第四预设巷道走向;
[0021] 在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时,预先检测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A,并将A与所述A0矩阵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对:
[0022] 当采区形状A为第一预设采区形状A1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1;
[0023] 当采区形状A为第二预设采区形状A2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2;
[0024] 当采区形状A为第三预设采区形状A3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3;
[0025] 当采区形状A为第四预设采区形状A4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4。
[0026]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所述第二巷道的走向后,建立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矩阵D0和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矩阵L0;对于所述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矩阵D0,D0(D1,
D2,D3,D4),其中,D1为第一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2为第二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3为第三
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4为第四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各预设最短长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
对于所述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矩阵L0,L0(L1,L2,L3,L4),其中,L1为第一预设最短工作面
位置,L2为第二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L3为第三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L4为第四预设最短工
作面位置;
[0027] 当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所述第二巷道的走向后,根据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确定工作面的最短长度D并将D与D0矩阵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
[0028] 当D≤D1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1;
[0029] 当D1<D≤D2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2;
[0030] 当D2<D≤D3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3;
[0031] 当D3<D≤D4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4。
[003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采区设计可以简化巷道系统,有效减少煤炭损失,提高煤炭采出率,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保证和延长采煤工作面和采区的开
采期限、降低掘进率,安全条件好,提高了各项经济指标。
[0033] 进一步地,在根据所述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确定工作面的最短长度以及最短工作面的位置时,首先在第一巷道上确定指定点以向第二巷道做垂线,再根据垂线长度确定工
作面的最短长度以及最短工作面的位置,通过从第一巷道向第二巷道做垂线,能够根据垂
线长度快速而准确的确定工作面的最短长度以及最短工作面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
用所述方法的开采效率。
[0034] 进一步地,所述不规则的采区通过以下计算进行规划巷道布置:先在最短走向巷道的端点A向另一走向巷道的C点做垂线,确定最短工作面的长度AC以及得到有两个个直角
的不规则四边形ABDC,然后在最长边AB任意取一点E,通过计算E点在最长边的位置,能够最
大程度开采煤炭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所述方法的开采效率。
[0035] 进一步地,先设定AC=x,AB=y,AE=z,将AC与AB的夹角记为a;当AE之间长度取值为(2X+Ycosa)*sina时,确定E点,通过使用上述方式,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E点,从而在后续
挖掘过程中最大程度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所述方法的开采效率。
[0036] 进一步地,通过S面=(‑1/2*sina)*z2+(2x*sina+1/2*sin2a)*z‑xysina的公式计算采煤面积,能够快速的计算出采煤面积,从而提高了使用所述方法的开采效率。
[0037] 进一步地,z=‑b/2a=‑(2x*sina+1/2*y*sin2a)/[2x*(‑1/2)]时,将z=2x*sina+1/2*y*sin2a代入上式中以求得最大S面值,通过使用上述公式能够快速计算出S面的最大
值,从而有效提高了采煤面积,并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所述方法的开采效率。
[0038] 进一步地,在布置巷道时,预先建立预设采区形状矩阵A0(A1,A2,A3,A4)和预设巷道走向矩阵θ0(θ1,θ2,θ3,θ4),通过将预先检测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A并将A与A0矩阵
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对以从θ0矩阵中选取对应的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能够在后续
过程中有效提高煤矿的开采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使用所述方法的开采效率。
[0039]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所述第二巷道的走向后,建立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矩阵D0(D1,D2,D3,D4)和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矩阵L0(L1,L2,L3,L4),通过将根据第一
巷道和第二巷道确定工作面的最短长度D与D0矩阵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以从L0矩阵中选
取对应的最短工作面位置,能够在后续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煤矿的开采量,从而进一步提高
了使用所述方法的开采效率。

附图说明

[0040]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煤巷道的第一布置结构示意图;
[0041]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煤巷道的第二布置结构示意图;
[0042]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煤巷道的第三布置结构示意图;
[0043]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煤巷道的第四布置结构示意图;
[0044]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不规则的采区的巷道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6]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
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8]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9] 实施例一
[0050]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煤巷道的第一布置结构示意图和第二布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设置辅运输巷道1、主运输巷道2,以及不断开采的工作面3。
[0051] 当巷道掘进至主运输巷道2的延长端上的A点时,回退至D点掘进联巷DC使工作面宽度增加或者减少,然后继续沿CG走向完成巷道掘进;
[0052] 在生产过程中,当采煤工作面推进至B点时,A、B、E三点贯通,并且因转载运输设备已经无法缩短,故需要将BC段运煤设备进行回撤,将BC段无法缩短的转载设备搬迁到AD段
与下部运煤设备(主运输顺槽运煤设备)搭接继续运输。同时,当采煤工作面推进至B点使A、
B、E三点贯通后,在AB段增添(附图2)或撤除(附图1)液压支架和刮板溜槽。使采煤工作面FG
长度增加或者减少,变为采煤工作面EA,可以正常推进继续回采。
[0053] 实施例二
[0054]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采煤巷道的第三布置结构示意图和第四布置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设置辅运输巷道1、主运输巷道2,以及不断开采的工作面3。
[0055] 当巷道掘进至辅运输巷道1的延长端上的A点时,回退至D点掘进联巷DC使工作面宽度增加或者减少,然后继续沿CG走向完成巷道掘进;
[0056] 在生产过程中,当采煤工作面推进至C点时,A、C、E三点贯通后,主运输巷道2的运输转载设备不受影响,故只需要在AC段增添(图4)或撤除(图3)液压支架和刮板溜槽。使采
煤工作面FG长度增加(图4)或者减少(图3),变为采煤工作面EA以正常推进继续回采。
[0057] 具体而言,被发明所述基于不规则采区的巷道布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8] 步骤1:获取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
[0059] 步骤2:根据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设置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和走向以及第二巷道的起始位置、终点位置和走向,其中,第一巷道的走向和第二巷道的走向平
行设置;
[0060] 步骤3:根据预先设定的巷道掘进中间点的数量确定巷道掘进中间点的位置,以使采区范围内的多个矩形采区面积的和最大,其中,所述多个矩形采区由巷道掘进中间点所
在工作面、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工作面、第一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面、第一巷道
的走向和第二巷道的走向所围成,所述巷道掘进中间点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巷道掘
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所在的工作面和第二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
面都与第一巷道的走向垂直;
[0061] 步骤4:根据所述多个矩形采区,将多个矩形采区沿第一巷道的走向的边设置为第三巷道和第四巷道,根据巷道掘进中间点的位置设置联巷,所述联巷用于连接第所述三巷
道和所述第四巷道。
[0062] 具体而言,在挖掘所述巷道时,包括:
[0063] 从第一巷道的起始位置沿第一巷道的走向掘进,直至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以完成第三巷道的掘进;
[0064] 回退预设长度,从回退之后的位置开始,向第四巷道与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的交点掘进,以完成联巷的掘进;
[0065] 从第四巷道与巷道掘进中间点所在工作面的交点,沿第一巷道的走向掘进,直至第一巷道的终点位置所在工作面,以完成第四巷道的掘进。具体而言,所述不规则的采区通
过以下计算进行规划巷道布置:
[0066] 先在最短走向巷道的端点A向另一走向巷道的C点做垂线,确定最短工作面的长度AC以及得到有两个个直角的不规则四边形ABDC,然后在最长边AB任意取一点E,通过计算E
点在最长边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开采煤炭资源。
[0067] 具体而言,在确定所述E点时:先设定AC=x,AB=y,AE=z,将AC与AB的夹角记为a;当AE之间长度取值为(2X+Ycosa)*sina时,确定E点。
[0068] 具体而言,采煤面积的计算过程为:S面=x*z*cos(a‑90°)+(y‑z)*sin(180°‑a)*[z*sin(a‑90°)+x]=(‑1/2*sina)*z2+(2x*sina+1/2*sin2a)*z‑xysina(1)。
[0069] 具体而言,对于对称轴,当z=‑b/2a=‑(2x*sina+1/2*y*sin2a)/[2x*(‑1/2)]时,将z=2x*sina+1/2*y*sin2a代入上述式(1)中以求得最大S面值。
[0070] 具体而言,当S面=(‑1/2*sin2a)*(2x*sina+1/2*y*sin2a)2+(2x*sina+1/2*y*sin2a)2‑xy*sina=(1‑1/2*sin2a)(2x*sina+1/2*sin2a)2‑xy*sina时,确定采煤面积最
大。
[0071] 具体而言,在布置巷道时,预先建立预设采区形状矩阵A0和预设巷道走向矩阵θ0;对于所述预设采区形状矩阵A0,A0(A1,A2,A3,A4),其中,A1为第一预设采区形状,A2为第二
预设采区形状,A3为第三预设采区形状,A4为第四预设采区形状;对于所述预设巷道走向矩
阵θ0,θ0(θ1,θ2,θ3,θ4),其中,θ1为第一预设巷道走向,θ2为第二预设巷道走向,θ3为第三
预设巷道走向,θ4为第四预设巷道走向;
[0072] 在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时,预先检测所述中厚煤层的采区形状A,并将A与所述A0矩阵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对:
[0073] 当采区形状A为第一预设采区形状A1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1;
[0074] 当采区形状A为第二预设采区形状A2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2;
[0075] 当采区形状A为第三预设采区形状A3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3;
[0076] 当采区形状A为第四预设采区形状A4时,将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的走向设置为θ4。
[0077] 具体而言,在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所述第二巷道的走向后,建立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矩阵D0和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矩阵L0;对于所述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矩阵D0,D0(D1,
D2,D3,D4),其中,D1为第一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2为第二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3为第三
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D4为第四预设工作面最短长度,各预设最短长度按照顺序逐渐增加;
对于所述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矩阵L0,L0(L1,L2,L3,L4),其中,L1为第一预设最短工作面
位置,L2为第二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L3为第三预设最短工作面位置,L4为第四预设最短工
作面位置;
[0078] 当确定所述第一巷道和所述第二巷道的走向后,根据第一巷道和第二巷道确定工作面的最短长度D并将D与D0矩阵中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
[0079] 当D≤D1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1;
[0080] 当D1<D≤D2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2;
[0081] 当D2<D≤D3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3;
[0082] 当D3<D≤D4时,将最短工作面的位置设置在L4。
[0083]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
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
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8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