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设备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884152.8

文献号 : CN11196851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赵鹏程

申请人 : 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互相之间滑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一端伸入第一壳体的内腔且另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的柔性屏、以及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支撑件。其中,柔性屏至少部分承载于第一壳体的第一承载面和第二壳体的第二承载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互相滑动连接,以使柔性屏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相远离或靠近时展开或收缩。这样可以实现柔性屏的尺寸切换,从而改善柔性屏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显示设备不便于携带的问题。此外,支撑件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相远离时展开以对柔性屏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处的区域进行支撑,这样能够解决柔性屏在第二显示状态下镂空无支撑的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柔性屏(3)和支撑件(4);

所述柔性屏(3)的第一端(31)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12),所述柔性屏(3)的第二端(32)与所述第二壳体(2)连接,所述柔性屏(3)至少部分承载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一承载面(1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第二承载面(21)上;

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互相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柔性屏(3)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互相远离或靠近时展开或收缩;

所述支撑件(4)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所述支撑件(4)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互相远离时展开以对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13)处的区域进行支撑;

所述支撑件(4)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板(42),相邻两个支撑板(42)互相之间通过转轴(41)转动连接;

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一端的支撑板(42)通过一个转轴(41)与所述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一端的另一支撑板(42)通过另一个转轴(41)与所述第二壳体(2)转动连接;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时,相邻的支撑板(42)互相之间绕对应的转轴(41)转动,使得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共同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相邻的支撑板(42)互相之间绕对应的转轴(41)转动,使得各支撑板(42)彼此展开以对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13)处的部分进行支撑;

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朝所述第二壳体(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板(17),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朝所述第一壳体(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板(23);

当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所述第一限位板(1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互相抵持,以与所述第一承载面(11)和所述第二承载面(21)同平面,使所述第一承载面(11)、所述第二承载面(21)、所述第一限位板(17)和所述第二限位板(23)形成完整的承载面以对所述柔性屏(3)进行支撑;

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的所述支撑板(42)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板(17)的尺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42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的所述支撑板(42)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3)的尺寸相适配的第二凹槽(4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17)还用于在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对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一端的支撑板(42)进行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板(23)用于在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对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一端的支撑板(42)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开口(111),所述开口(111)处设置有滚动件(6),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12)内设置有活动连接板(14);

所述柔性屏(3)绕设于所述滚动件(6)后通过所述开口(111)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12),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连接板(14)上;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所述柔性屏(3)拉伸并带动所述活动连接板(14)在所述内腔(12)内朝所述滚动件(6)的方向运动;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时,所述活动连接板(14)带动所述柔性屏(3)沿所述滚动件(6)部分伸入所述内腔(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板(14)包括固定板(141)和活动板(142);

所述活动板(142)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底壁(151)以及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顶壁(152)之间;

所述固定板(141)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142)固定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滚动件(6)的方向延伸;

所述固定板(141)、所述活动板(142)以及所述内顶壁(152)之间共同形成容置槽;所述柔性屏(3)的第一端(31)伸入所述容置槽并与所述固定板(141)以及所述活动板(14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41)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部(16),所述第二壳体(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2);所述第二滑动部(22)套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16)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5);

所述弹性件(5)设置于所述内腔(12)内并连接在所述活动板(142)与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之间;

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所述柔性屏(3)带动所述活动板(142)在所述内腔(12)内靠近所述滚动件(6)运动,通过所述活动板(142)向所述弹性件(5)施加拉力使所述弹性件(5)拉伸以积蓄弹性势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件(7);

所述锁定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16)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锁定件(7)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对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进行锁定;

当所述锁定件(7)解除对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锁定时,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可相向运动;所述弹性件(5)释放弹性势能并通过所述活动板(142)带动所述柔性屏(3)在所述内腔(12)内往所述第一滑动部(16)的方向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111)处并靠近所述滚动件(6)的位置传感器(8),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或所述第二壳体(2)内的处理器(9);

所述位置传感器(8)设置于所述开口(111)处并靠近所述滚动件(6),以对所述柔性屏(3)进行位置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位置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器(9);

所述处理器(9)根据所述位置数据对所述显示设备(100)的显示参数进行调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21)的区域与所述第二承载面(21)贴合固定。

说明书 :

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设备的外观要求以及显示屏的尺寸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样化,大尺寸的显示屏受到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然而,具有大尺寸的显示屏的显示设备通常不便于携带。因此,亟需一种技术来实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在不同尺寸下的切换来改善显示设备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为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
[00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柔性屏(3)和支撑件(4);
[0005] 所述柔性屏(3)的第一端(31)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12),所述柔性屏(3)的第二端(32)与所述第二壳体(2)连接,所述柔性屏(3)至少部分承载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第一承载面(1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第二承载面(21)上;
[0006] 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互相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柔性屏(3)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互相远离或靠近时展开或收缩;
[0007] 所述支撑件(4)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所述支撑件(4)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互相远离时展开以对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13)处的区域进行支撑。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4)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板(42),相邻两个支撑板(42)互相之间通过转轴(41)转动连接;
[0009] 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一端的支撑板(42)通过一个转轴(41)与所述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一端的另一支撑板(42)通过另一个转轴(41)与所述第二壳体(2)转动连接;
[0010]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时,相邻的支撑板(42)互相之间绕对应的转轴(41)转动,使得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并容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共同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0011]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相邻的支撑板(42)互相之间绕对应的转轴(41)转动,使得各支撑板(42)彼此展开以对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13)处的部分进行支撑。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朝所述第二壳体(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板(17),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朝所述第一壳体(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板(23);
[0013]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板(17)用于在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对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一端的支撑板(42)进行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板(23)用于在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对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一端的支撑板(42)进行限位。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开口(111),所述开口(111)处设置有滚动件(6),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12)内设置有活动连接板(14);
[0015] 所述柔性屏(3)绕设于所述滚动件(6)后通过所述开口(111)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12),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动连接板(14)上;
[0016]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所述柔性屏(3)拉伸并带动所述活动连接板(14)在所述内腔(12)内朝所述滚动件(6)的方向运动;
[0017] 当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时,所述活动连接板(14)带动所述柔性屏(3)沿所述滚动件(6)部分伸入所述内腔(12)。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动连接板(14)包括固定板(141)和活动板(142);
[0019] 所述活动板(142)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底壁(151)以及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顶壁(152)之间;
[0020] 所述固定板(141)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板(142)固定连接、另一端朝所述滚动件(6)的方向延伸;
[0021] 所述固定板(141)、所述活动板(142)以及所述内顶壁(152)之间共同形成容置槽;所述柔性屏(3)的第一端(31)伸入所述容置槽并与所述固定板(141)以及所述活动板(14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141)用于承载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容置槽内的部分。
[002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部(16),所述第二壳体(2)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2);所述第二滑动部(22)套设于所述第一滑动部(16)以实现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之间的滑动连接。
[002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5);
[0024] 所述弹性件(5)设置于所述内腔(12)内并连接在所述活动板(142)与所述第一壳体(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之间;
[0025] 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所述柔性屏(3)带动所述活动板(142)在所述内腔(12)内靠近所述滚动件(6)运动,通过所述活动板(142)向所述弹性件(5)施加拉力使所述弹性件(5)拉伸以积蓄弹性势能。
[00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定件(7);
[0027] 所述锁定件(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部(16)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壳体(2),所述锁定件(7)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对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进行锁定;
[0028] 当所述锁定件(7)解除对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的锁定时,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第二壳体(2)可相向运动;所述弹性件(5)释放弹性势能并通过所述活动板142带动所述柔性屏(3)在所述内腔(12)内往所述第一滑动部(16)的方向运动。
[002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开口(111)处并靠近所述滚动件(6)的位置传感器(8),以及
[0030] 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或所述第二壳体(2)内的处理器(9);
[0031] 所述位置传感器(8)设置于所述开口(111)处并靠近所述滚动件(6),以对所述柔性屏(3)进行位置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位置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器(9);
[0032] 所述处理器(9)根据所述位置数据对所述显示设备(100)的显示参数进行调整。
[003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3)位于所述第二承载面(21)的区域与所述第二承载面(21)贴合固定。
[0034]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柔性屏可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相远离或靠近时展开或收缩,从而实现柔性屏的显示尺寸的切换。当需要增大柔性屏的显示尺寸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背向运动(互相远离)来实现。当需缩小柔性屏的显示尺寸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向运动(互相靠近)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柔性屏的显示尺寸切换,从而改善柔性屏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显示设备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0035] 此外,支撑件可以用于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相远离时展开以对柔性屏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处的区域进行支撑,这样能够解决柔性屏在第二显示状态下镂空无支撑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0038] 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从第一显示状态切换为第二显示状态的中间过程示意图。
[003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侧面示意图。
[004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撑件的正面示意图。
[0042] 图7为图3所示的区域B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0043] 图8为图3所示的区域B的另一种放大示意图。
[004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从第二显示状态切换回第一显示状态时柔性屏出现褶皱的示意图。
[004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46]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中的部件的通信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4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以及“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0049] 为实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在不同尺寸下的切换,以改善显示设备不便于携带的问题,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100,该显示设备100可以包括:柔性屏3、互相之间滑动连接的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以及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支撑件4。
[0050] 柔性屏3的第一端31伸入第一壳体1的内腔12,柔性屏3的第二端32与第二壳体2连接。柔性屏3至少部分承载于第一壳体1的第一承载面11和第二壳体2的第二承载面21上。其中,第一承载面11和第二承载面21同平面,如此,可以保证柔性屏3在第一承载面11和第二承载面21上的平整性。
[0051]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可以相对滑动,例如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可以相向运动(互相靠近),也可以背向运动(互相远离),这样以来,柔性屏3能够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互相远离时展开,或者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互相靠近时收缩,从而改变显示尺寸。这样可以对柔性屏3的显示尺寸大小进行切换。
[0052] 例如,当需要柔性屏3呈现较大的显示尺寸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背向运动(互相远离)来实现。又例如,当需要柔性屏3呈现较小的显示尺寸时,可以通过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相向运动(互相靠近)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柔性屏3的显示尺寸切换,从而改善柔性屏3在较大尺寸的显示状态下显示设备100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0053] 为便于后续说明,将显示设备100的较小尺寸显示状态定义为第一显示状态,将显示设备100的较大尺寸显示状态定义为第二显示状态。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支撑件4用于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展开,以对柔性屏3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13处的区域(例如图4中的A区域)进行支撑。这样能够解决柔性屏3在第二显示状态下镂空无支撑的问题,从而避免柔性屏3被损坏,进而提高柔性屏3的使用寿命。
[0054]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支撑件4占据显示设备100过多的物理空间,需要对支撑件4的结构进行设计以确保支撑件4在收拢时不会占据显示设备100过多的物理空间。为实现这一目的,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支撑件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板42(图5中以4个支撑板42为例),相邻两个支撑板42互相之间通过转轴41转动连接。
[0055]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5,靠近第一壳体1一端的支撑板42通过一个转轴41与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靠近第二壳体2一端的另一支撑板42通过另一个转轴41与第二壳体2转动连接。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时,相邻的支撑板42互相之间绕对应的转轴41转动,使得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并容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共同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0056] 如此,通过支撑板42绕转轴41的转动,能够减小支撑件4在收拢时的尺寸,这样可以确保支撑件4在收拢时不会占据显示设备100过多的物理空间,进而可以将节省出来的物理空间用于其他部件的安装,从而提高整个显示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显示设备100的薄型化。
[0057] 在实际应用时发明人发现,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可能会朝柔性屏3的方向收拢,这样会对柔性屏3进行挤压,使得显示设备100从第二显示状态切换为第一显示状态时柔性屏3出现凸起。为改善这一技术问题,发明人创新性地对支撑件4周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如图7所示,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朝第二壳体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板17,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朝第一壳体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板23。
[0058] 请继续参阅图7,第一限位板17用于在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对靠近第一壳体1一端的支撑板42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板23用于在各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对靠近第二壳体2一端的支撑板42进行限位。这样能够使得支撑板42朝着远离柔性屏3的一面收拢折叠,从而避免对柔性屏3的挤压,进而避免显示设备100从第二显示状态切换为第一显示状态时柔性屏3出现凸起。
[0059] 为了实现第一限位板17和第二限位板23与对应的支撑板42的配合,请结合参阅图8,发明人还创新性地对靠近第一壳体1的支撑板42以及对靠近第二壳体2的支撑板42进行了改进。其中,靠近第一壳体1的支撑板42开设有与第一限位板17的尺寸相适配的第一凹槽
421,靠近第二壳体2的支撑板42开设有与第二限位板23的尺寸相适配的第二凹槽422。
[0060] 当支撑板42彼此展开时,第一限位板17嵌入第一凹槽421中且第二限位板23嵌入第二凹槽422中。这样可以确保支撑板42彼此展开时的平整性,从而实现对柔性屏3的支撑。
[0061] 当支撑板42彼此收拢时,第一限位板17和第二限位板23可以互相抵持,以与第一承载面11和第二承载面21同平面。这样,当显示设备100处于第一显示状态下时,第一承载面11、第二承载面21、第一限位板17和第二限位板23能够形成完整的承载面以对柔性屏3进行支撑,可以改善显示设备100在第一显示状态下柔性屏3出现镂空无支撑的问题。
[0062]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实现显示设备100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之间的平滑切换,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第一壳体1远离第二壳体2的一端开设有开口111,开口111处设置有滚动件6,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12内设置有活动连接板14。其中,柔性屏3绕设于滚动件6后通过开口111伸入第一壳体1的内腔12,并固定连接于活动连接板14上。
[0063] 可以理解,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柔性屏3拉伸并带动活动连接板14在内腔12内朝滚动件6的方向运动。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时,活动连接板14带动柔性屏3沿滚动件6部分伸入内腔12。如此,通过设置滚动件6,能够实现柔性屏3的显示尺寸的平滑切换,从而实现显示设备100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之间的平滑切换。
[0064]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提高柔性屏3与活动连接板14的连接稳定性,请结合参阅图4,活动连接板14可以包括固定板141和活动板142。活动板142设置于第一壳体1的内底壁151以及第一壳体1的内顶壁152之间,固定板141的一端与活动板142固定连接、另一端朝滚动件6的方向延伸。其中,固定板141可以与第一承载面11平行。
[0065] 进一步地,固定板141、活动板142以及内顶壁152之间共同形成容置槽。柔性屏3的第一端31伸入容置槽并与固定板141以及活动板142固定连接,固定板141用于承载柔性屏3位于容置槽内的部分。如此,通过将柔性屏3的第一端31固定在固定板141以及活动板142上,能够提高柔性屏3与活动连接板14的连接稳定性。
[0066]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互相滑动时不会出现位置偏离,请继续参阅图4,第一壳体1靠近第二壳体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动部16,所述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动部22。第二滑动部22套设于第一滑动部16以实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6和第二滑动部2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这样能够确保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在互相滑动时不会出现位置偏离。
[0067] 在具体实施时发明人发现,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以实现柔性屏3的收缩时,若柔性屏3在伸入第一壳体1内时遇到阻力(例如滚动件6出现卡顿),会导致柔性屏3在收缩过程中出现如图9所示的向上翘曲,从而难以实现柔性屏3的有效收缩,这样会影响柔性屏3的显示效果以及显示设备100的正常使用。
[0068] 为改善柔性屏3在收缩过程中出现向上翘曲的技术问题,请结合参阅图4,显示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设置于内腔12内并连接在活动板142与第一壳体1靠近所述第二壳体2的一端之间。当显示设备100处于第一显示状态时,弹性件5处于轻微拉伸状态。这样以来,弹性件5可以通过活动板142对柔性屏3进行轻微拉扯,从而使得显示设备100处于第一显示状态时柔性屏3保持张力,以确保柔性屏3的平整。
[0069] 请继续参阅图4,当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柔性屏3带动活动板142在内腔12内靠近滚动件6运动,通过活动板142向弹性件5施加拉力使弹性件5进一步拉伸以积蓄弹性势能。当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时,弹性件5释放弹性势能并通过活动板142带动柔性屏3在内腔12内往第一滑动部16的方向运动。这样,能够通过弹性件5将柔性屏
3拉扯进第一壳体1的内腔,从而避免柔性屏3在收缩过程中出现向上翘曲。可以理解,通过设置弹性件5,能够确保柔性屏3在伸缩过程中持续地保持张力,从而避免柔性屏3在伸缩过程中出现褶皱。
[0070] 在实际应用时,为了实现显示设备100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的锁定,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10,显示设备100还可以包括锁定件7,锁定件7的一端与第一滑动部16连接,另一端伸入第二壳体2。锁定件7用于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进行锁定,从而实现显示设备100在第二显示状态下的锁定。此外,当锁定件7解除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锁定时,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以实现柔性屏3的收缩。
[0071] 在本实施例中,锁定件7可以是锁杆。如图10所示,锁定件7可以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从第二壳体2中弹出(例如朝图11中的Y方向弹出一定角度),然后与第二壳体2相抵持。这样以来,弹性件5就无法带动柔性屏3收缩,从而无法间接带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这样可以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进行锁定。
[0072] 此外,还可以通过作用于锁定件7以解除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锁定。例如,可以通过按压锁定件7实现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锁定的解除,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以实现柔性屏3的收缩时,锁定件7可以伸入第二壳体2内预先开设的用于收置锁定件7的空间。
[0073]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柔性屏3仅承载但没有固定在第一承载面11上,为了确保柔性屏3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褶皱,在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柔性屏3位于第二承载面21的区域与第二承载面21贴合固定。这样,能够使得柔性屏3与第二承载面21之间的贴合固定面积最大化,从而保证柔性屏3在第一承载面11和第二承载面21上的稳定性,避免柔性屏3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褶皱。
[007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实现柔性屏3的显示画面的精准切换,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11,显示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设置于开口111处并靠近滚动件6的位置传感器8,以及设置于第一壳体1或第二壳体2内的处理器9。位置传感器8设置于开口111处并靠近滚动件6,以对柔性屏3进行位置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位置数据发送给所述处理器9。处理器9可以根据位置数据对显示设备100的显示参数进行调整。
[0075]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数据可以用于表征柔性屏3的尺寸,例如,位置数据data1可以用于表征柔性屏3的尺寸为较小显示尺寸,位置数据data2可以用于表征柔性屏3的尺寸为较大显示尺寸。进一步地,处理器9可以根据不同的位置数据对柔性屏3的分辨率、刷新率和显示亮度值等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对柔性屏3的显示画面的精准切换。
[0076] 在上述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对该显示设备100在不同尺寸显示状态下的切换过程进行说明。
[0077] 首先,请参阅图1,为显示设备100在第一显示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当需要将显示设备100从第一显示状态切换为第二显示状态时,可以作用于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例如,以第二壳体2相对静止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背向运动时,第一壳体1可以沿着图1所示的X方向远离第二壳体2,从而带动柔性屏3绕着滚动件6伸长并展开。
[0078] 其次,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3,在第一壳体1沿着X方向远离第二壳体2时,支撑件4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展开。柔性屏3绕滚动件6从第一壳体1中沿着‑X方向伸出并承载于第一承载面11上,以实现柔性屏3的显示尺寸的调整增大。此外,柔性屏3还带动活动连接板14朝靠近滚动件6的方向运动以拉伸弹性件5。与此同时,锁定件7逐渐从第二壳体2中伸出。
[0079] 最后,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当支撑件4完全展开时,锁定件7从第二壳体2中伸出并抵持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此时完全展开的支撑件4能够对柔性屏3位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的间隙13处的区域进行支撑,从而完成显示设备100从第一显示状态到第二显示状态的切换。
[0080] 可选地,若需要将显示设备100从第二显示状态切换到第一显示状态,可以作用于锁定件7以解除对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锁定,然后作用于第一壳体1和/或第二壳体2,使得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相向运动并互相靠近,弹性件5释放弹性势能并通过活动连接板14带动柔性屏3缩回第一壳体1内,支撑件4从展开状态切换为收拢状态并容置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共同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这样可以实现显示设备100从第二显示状态到第一显示状态的切换。
[0081]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设备100,可以实现柔性屏3的尺寸大小的切换,从而满足用户对不同显示屏尺寸的需求并改善柔性屏3在第二显示状态下显示设备100不便于携带的问题。通过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设置支撑件3,能够解决柔性屏3在第二显示状态下镂空无支撑的问题。通过在第一壳体1内设置弹性件5,能够使得柔性屏3在显示设备100的不同尺寸显示状态下时以及在显示设备100处于不同尺寸显示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中持续地保持张力,以确保柔性屏3的平整,避免柔性屏3出现褶皱。
[0082]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