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737998.9

文献号 : CN11198750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文昌王永福彭治国

申请人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通过在导电塑胶上设第一导接部与位于对接部上的第一接地接触部下表面抵接,及与第一导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导接部与位于对接部后方的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抵接,使导电塑胶可同时与第一接地端子的前段及后段均接触以形成多点接触,不仅确保导电塑胶与接地端子间良好的导通效果,还进一步提高接地端子的接地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导接部及第二导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接地端子的上下表面,从而使导电塑胶与第一接地端子上接触更稳固,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质量。

权利要求 :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对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具有一对接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接;

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与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对相邻设置且排布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一第一接地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对接部后方的一第一延伸部,每两个第一信号端子形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号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对接部;

导电塑胶,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导电塑胶对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设有至少一第一导接部和至少一第二导接部以及一体连接所述第一导接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的一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前方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方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前段,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后段,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呈片状,所述第一延伸部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共面,且所述第一延伸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延伸部埋设于所述第二导接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均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交替排列于所述对接部以形成一排,所述第一导接部及所述第二导接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导接部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后端共同与一连接片相连接以形成一体,多个穿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连接片,所述连接部填充所述穿孔以与各所述第二导接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沿竖直方向开有与多个所述穿孔对齐的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穿孔与多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部向上依次填充每一所述连接孔及每一所述穿孔以与各所述第二导接部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主体,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中各第一信号端子包括自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朝后延伸的一焊线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焊线部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排,每一所述焊线部对应焊接一信号芯线,每一所述信号芯线外包覆有一绝缘层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层外的一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置于所述连接片上并与所述连接片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包括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的一基部,一塑胶块包覆于所述基部,所述对接部呈舌板状以凸出所述塑胶块的前端,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焊线部均位于所述塑胶块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后端凹设有一平台,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平台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绝缘主体整体呈平板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之间设有一对所述信号芯线,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朝前延伸超出所述信号芯线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相接触,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的侧面凸设一凸出部与其相邻的所述屏蔽层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高度至少与所述信号芯线的高度平齐,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前端头为一斜面。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向前延伸的一基板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多个柱状部,所述基板嵌于所述绝缘主体内,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自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凸伸并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表面接触,每一所述柱状部与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底部一体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每排中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沿前后方向等间距排布且均与同一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相接触,还包括嵌埋于所述绝缘主体内的一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开设有多个开槽,多个所述开槽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每排中每一所述开槽对应供每一所述第一导接部延伸穿过,每相邻的两排所述开槽之间设有一间隔部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正下方且不接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包括互相嵌合的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与所述第一金属片共同与所述第一绝缘块注塑以形成第一端子模组,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及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与一第二金属片共同与所述第二绝缘块注塑以形成第二端子模组,所述导电塑胶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注塑成一体,一绝缘外框包覆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外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一第二接地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对接部后方的一第二延伸部;所述导电塑胶包括一体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多个第三导接部和多个第四导接部,其中,每一所述第三导接部位于所述第四导接部的前方并位于各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的上方与各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的上表面相接触,每一所述第四导接部位于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方与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相接触。

说明书 :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频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0002] 具备高速数据传输的电连接器通常需设屏蔽件,以增强接地端子的接地效果,从而确保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现有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主体及固定于绝缘主体内呈
交替排布的多个信号端子对及多个接地端子,在制造过程中,先将绝缘主体与各信号端子
对及各接地端子固定于一体形成端子模组,再将导电塑胶块组装或注塑于端子模组成一
体,其中,导电塑胶块在端子模组内与接地端子接触导通,从而实现屏蔽效果,然而,由于导
电塑胶仅通过与接地端子的下表面进行接触导通,在导电塑胶连接于端子模组过程中,常
由于工艺精度或安装误差而使导电塑胶未能完全与接地端子接触,造成导电塑胶与接地端
子接触不良,进而无法实现良好的屏蔽效果,影响电连接的高频传输质量。因此,有必要设
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通过在导电塑胶上设第一导接部与第一接地接触部下表面抵接,及与第一导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导接部与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
抵接,对接时不仅确保导电塑胶与接地端子间良好的导通效果,还提高接地端子的接地效
果进而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质量。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沿前后方向对接,包括: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具有一对接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对
接;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与至少一第一信号端子对相邻设置且排布于所述绝缘主体,所述
第一接地端子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一第一接地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一接地
接触部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对接部后方的一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信
号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对接部;导电塑胶,至少部分固定于所述绝缘主体内,所述导电塑胶对
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设有至少一第一导接部和至少一第二导接部以及一体连接所述第一
导接部和所述第二导接部的一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导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前方
并位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方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导接
部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相接触。
[0005]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前段,所述第一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的后段,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呈片状,所述第一延
伸部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共面,且所述第一延伸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
第一接地接触部沿左右方向的宽度,所述第一延伸部埋设于所述第二导接部。
[0006]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均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交替排列于所述对接部以形成一排,所述第一导接部
及所述第二导接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表
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导接部对应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一延
伸部的后端共同与一连接片相连接以形成一体,多个穿孔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连接片,所
述连接部填充所述穿孔以与各所述第二导接部连接。
[0007] 进一步,所述绝缘主体沿竖直方向开有与多个所述穿孔对齐的多个连接孔与多个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部向上依次通过每一所述连接孔及每一所述穿孔以与各所
述第二导接部连接。
[0008]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主体,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中各第一信号端子包括自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朝后延伸的
一焊线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焊线部相邻设置且位于同一排,每一所述焊线部对应焊
接一信号芯线,每一所述信芯线外包覆有一绝缘层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层外的一屏蔽层,所
述屏蔽层置于所述连接片上并与所述连接片接触。
[0009] 进一步,所述绝缘主体包括自所述对接部向后延伸的一基部,一塑胶块包覆于所述基部,所述对接部呈舌板状以凸出所述塑胶块的前端,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导接
部、所述焊线部均位于所述塑胶块内。
[0010] 进一步,所述基部后端凹设有一平台,所述连接片与所述屏蔽层位于所述平台的上表面相焊接,所述绝缘主体整体呈平板状。
[0011] 进一步,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之间设有一对所述信号芯线,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朝前延伸超出所述信号芯线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上
表面相接触,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的侧面凸设一凸出部与其相邻的所述屏蔽层接触。
[0012] 进一步,所述第二导接部的高度至少与所述信号芯线的高度平齐,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前端头为一斜面。
[0013]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包括向前延伸的一基板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多个柱状部,所述基板嵌于所述绝缘主体内,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自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凸伸并与多个所述
第一接地接触部的下表面接触,每一所述柱状部与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的底部一体连接。
[0014] 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每排中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沿前后方向等间距排布且均与同一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相接触,还包括嵌埋于所述绝缘主
体内的一第一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开设有多个开槽,多个所述开槽沿前后方向排成多
排,每排中每一所述开槽对应供每一所述第一导接部延伸穿过,每相邻的两排所述开槽之
间设有一间隔部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正下方且不接触。
[0015] 进一步,所述绝缘主体包括互相嵌合的一第一绝缘块及一第二绝缘块,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与所述第一金属片共同与所述第一绝缘块注塑
以形成第一端子模组,多个第二接地端子及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与一第二金属片共同与所
述第二绝缘块注塑以形成第二端子模组,所述导电塑胶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所述第二端
子模组注塑成一体,一绝缘外框包覆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外围。
[0016] 进一步,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的一第二接地接触部,及自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对接部后方的一第二延伸部;所述导
电塑胶包括一体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多个第三导接部和多个第四导接部,其中,每一所述第
三导接部位于所述第四导接部的前方并位于各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的上方与各所述第二
接地接触部的上表面相接触,每一所述第四导接部位于各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下方与各所述
第二延伸部的下表面相接触。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导电塑胶上设第一导接部与位于对接部上的第一接地接触部下表面抵接,及与第一导接部一体连接的第二导接部与位
于对接部后方的第一延伸部的上表面抵接,使导电塑胶可同时与第一接地端子的前段及后
段均接触以形成多点接触,不仅确保导电塑胶与接地端子间良好的导通效果,还进一步提
高接地端子的接地效果,此外,由于第一导接部及第二导接部分别位于第一接地端子的上
下表面,从而使导电塑胶与第一接地端子上接触更稳固,确保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与导电塑胶未注塑前的立体分解图;
[0020] 图3为图2的立体组合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0022]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3] 图6为图5去除塑胶块后沿A‑A线的侧剖图;
[0024] 图7为图5去除塑胶块后沿B‑B线的部分主剖视图;
[0025] 图8为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除去塑胶块的俯视图;
[0026] 图9为图8沿C‑C线的部分主剖视图;
[0027]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0028]  绝缘主体1 对接部11 基部12
平台13 连接孔14 第一接地端子2 第一接地接触部21
第一延伸部22 连接片23 穿孔231 第一信号端子对3
第一信号接触部31 焊线部32 信号导线4 绝缘层41
屏蔽层42 信号芯线43 第二接地端子5 第二接地接触部51
第二延伸部52 第二信号端子对6 第一金属片7 开槽P
间隔部Q 第二金属片8 导电塑胶9 连接部91
基板911 柱状部912 第一导接部92 第二导接部93
第三导接部94 第四导接部95 第一端子模组10 第一绝缘块101
第二端子模组20 第二绝缘块201 塑胶块30 绝缘外框40
第二实施例      
第二导接部93’ 屏蔽层42’ 第四导接部95’ 凸出部M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1] 如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用于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沿前后方向对接,所述电连接器主要包括一绝缘主体1、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上表
面横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一接地端子2和多个第一信号端子对3、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下表
面横向交替排布的多个第二接地端子5和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6、与所述绝缘主体1注塑于
一体的一导电塑胶9、一第一金属片7、一第二金属片8、包覆于所述绝缘主体1外围的一绝缘
外框40及包覆于述绝缘主体1上的一塑胶块30。
[0032]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主体1设有一对接部11及自所述对接部11朝后延伸的一基部12,所述塑胶块30通过注塑成型包覆于所述基部12,所述对接部11呈舌板状以
凸出所述塑胶块30的前端,此外,所述基部12后端的上下表面分别凹设有一平台13,且两个
所述平台13的表面均沿竖直方向贯穿有多个连接孔14,位于同一表面的多个所述连接孔14
沿横向排布成一列,所述绝缘主体1整体呈平板状。
[0033]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及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均镶埋于所述绝缘主体1,各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11上表面的
一第一接地接触部21,及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塑胶块30内的一第
一延伸部22;所述第一延伸部22位于所述基部1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及所述
第一延伸部22呈片状,且所述第一延伸部22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部分共面(当然,在其
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22可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完全共面,在此不做限定),所
述第一延伸部22沿横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沿横向的宽度(当然,在其他实
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22沿横向的宽度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沿横向的宽
度,在此不做限定),此外,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22的后端均与一连接片23连接以共同形成
一体,所述连接片23位于所述基部12后端上表面的所述平台13的上,多个穿孔231沿竖直方
向贯穿所述连接片23并呈横向排布成一列,多个所述穿孔231与位于所述平台13上表面的
多个所述连接孔14一一对齐连通。每两个第一信号端子3形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各所
述第一信号端子3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11上表面的一第一信号接触部31,及
自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31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塑胶块30内的焊线部32;所述第一延伸部22
与所述焊线部32相邻设置并位于同一排,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与多个信号导线4焊接,
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整体呈片状且所述第一信号接触部31与所述焊线部32共面,每一
所述焊线部32用于与一信号导线4中的信号芯线43焊接,此外,所述信号导线4包括包覆于
信号芯线43外围的一绝缘层41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层41外的一屏蔽层42,所述屏蔽层42置于
所述连接片23上并与所述连接片23的上表面相焊接。
[0034] 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及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6均镶埋于所述绝缘主体1,各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11下表面的一第二接地接触部
51,及自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51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塑胶块30内的一第二延伸部52;进一
步,所述第二延伸部52位于所述基部12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的结构与所述第一接
地端子2的结构及大小一致,在此不再对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51与所述第二延伸部52结构
进行详细赘述,同理,多个所述第二延伸部52的后端均与另一所述连接片23共同连接以形
成一体,另一所述连接片23位于所述基部12后端下表面的所述平台13,多个穿孔231沿竖直
方向贯穿所述连接片23并呈横向排布,多个所述穿孔231与所述平台13下表面的多个所述
连接孔14一一对应连通。各所述第二信号端子6包括朝前延伸且显露于所述对接部11下表
面的一第二信号接触部(未标号),及自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朝后延伸并位于所述塑胶块30
内的焊线部32;所述第二信号端子6的结构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的结构及大小一致,在此
不再对所述第二信号接触部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6的所述焊线部32结构进行赘述,同理,每
一所述第二信号端子6的焊线部32用于与一所述信号芯线43焊接,且该信号导线4的所述屏
蔽层42与另一所述连接片23的下表面焊接。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金属片7包括多个开槽P,多个所述开槽P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每排中多个所述开槽P沿前后方向等距排布,每相邻的两排所述开槽P之间设有一
间隔部Q对应位于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的正下方,且各所述间隔部Q与其对应的所述
第一信号端子对3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隔部Q与所述基板位于同一平面,使得所述间隔部Q
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间的距离较大,每相邻的两排所述开槽P之间设有所述间隔
部Q对应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的正下方且不接触,以使所述导电塑胶9与各所述第一
信号端子对3间隔开从而不会相互接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7与所述第二金属
片8结构及大小相同,故在此不再对所述第二金属片8结构进行赘述,同理,所述第二金属片
8的每一排的多个所述开槽P对应位于同一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51的下方,所述第二金属片
8的所述间隔部Q位于每一对所述第二信号端子6的正上方且不接触。
[0036]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所述导电塑胶9与所述绝缘主体1注塑于一体,其中,所述导电塑胶9包括一连接部91及与所述连接部91一体连接的多个第一导接部92、多个第二导接
部93、多个第三导接部94及多个第四导接部95,具体的,所述连接部91包括向前延伸的一基
板911及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多个柱状部912,所述基板911嵌于所述绝缘主体1内,多个所述
第一导接部92自所述基板911的上表面向上凸伸以与多个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的下表面
接触,具体的,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92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每排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
92沿前后方向等间距排布,位于同一排的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92通过所述第一金属片7的
所述开槽P均与同一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的下表面接触;多个所述第三导接部94自所述
基板911的下表面向下凸伸以与多个所述第二接地接触部51的下表面接触,同理,多个所述
第三导接部94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每排中的多个所述第三导接部94沿前后方向等间距排
布,位于同一排的多个所述第三导接部94通过所述第二金属片8的所述开槽P与同一所述第
二接地接触部51的下表面接触;
[0037] 多个所述柱状部912分别自所述基板911的上下表面凸伸,其中,自所述基板911上表面凸伸的多个所述柱状部912分别向上依次填充每一所述连接孔14及每一所述穿孔231
以与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93的底部一体连接,自所述基板911下表面凸伸的多个所述柱状
部912分别向下依次填充每一所述连接孔14及每一所述穿孔231以与每一所述第四导接部
95的顶部一体连接。
[0038] 多个所述第二导接部93显露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上表面且各所述第一延伸部22对应埋设于各所述第二导接部93,其中,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93之间设有一对所述信
号芯线43,即,一所述第二导接部93与一对所述信号芯线43交替排布,且每一所述第二导接
部93朝前延伸超出所述信号芯线43的前端,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93的高度至少与所述信号
芯线43的高度平齐,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93的前端头为一斜面。同理,多个所述第四导接部
95显露于所述绝缘主体1的下表面且各所述第二延伸部52对应埋设于各所述第四导接部95
中,其中,每一所述第四导接部95与所述绝缘主体1下方的每两个所述信号芯线43交替排
布,且所述第四导接部95朝前延伸超出所述信号芯线43的前端,每一所述第四导接部95的
高度至少与所述信号芯线43的高度平齐,每一所述第四导接部95的前端头为一斜面,多个
所述第二导接部93及多个所述第四导接部95均位于所述塑胶块30内。
[0039] 进一步,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主体1包括互相嵌合的一第一绝缘块101及一第二绝缘块201,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与所
述第一金属片7共同与所述第一绝缘块101注塑以形成第一端子模组10,多个第二接地端子
5及多个第二信号端子对6与一第二金属片8共同与所述第二绝缘块201注塑以形成第二端
子模组2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多个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
对3、所述第一金属片7、多个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6与所述第二金
属片8共同与所述绝缘主体1一体成型,在此不做限定),所述导电塑胶9再注塑成型于所述
第一端子模组10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0之间,然后再将所述绝缘外框40包覆成型于所述第
一端子模组10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0外围,再将所述塑胶块30注塑包覆于所述第一绝缘块
101及所述第二绝缘块201后部(即所述基部12处),从而形成本发明的电连接器。
[0040] 如图8和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93’及每一所述第四导接部95’的后端横向侧面均凸设一凸出部M,所述凸出部M
位于所述信号芯线43的后方,所述凸出部M仅与以与其相邻的所述信号导线4的所述屏蔽层
42’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导电塑胶9、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所述第二接地端子5及所述
信号导线4间的接地效果。
[004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 1、通过在所述导电塑胶9上设所述第一导接部92与位于所述对接部11上的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下表面抵接,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92一体连接的所述第二导接部93与位于
所述对接部11后方的所述第一延伸部22的上表面抵接,使所述导电塑胶9可同时与所述第
一接地端子2的前段及后段均接触以形成多点接触,不仅确保所述导电塑胶9与所述第一接
地端子2间良好的导通效果,还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的接地效果,此外,由于所述
第一导接部92及所述第二导接部9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的上下表面,从而使所述
导电塑胶9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上接触更稳固,确保所述电连接器的高频传输质量。
[0043] 2、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及所述第一延伸部22呈片状,所述第一延伸部22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共面,不仅便于将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注塑于所述绝缘主体1表
面且便于所述第二导接部93朝前延伸定型,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延伸部22沿左右方向的宽
度小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沿左右方向的宽度,不仅使所述第一延伸部22更容易完全埋
于所述第二导接部93内,且使所述导电塑胶9只需使用较小用量即可包埋所述第一延伸部
22,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0044] 3、多个所述第一延伸部22的后端均与所述连接片23共同连接以形成一体,多个穿孔231沿竖直方向贯穿所述连接片23,所述绝缘主体1沿竖直方向开有与多个所述穿孔231
一一对齐的多个所述连接孔14,所述连接部91向上依次填充通过所述连接孔14及所述穿孔
231并朝前延伸以形成所述第二导接部93,注塑时不仅便于控制所述导电塑胶9形成所述第
二导接部93的用量,还便于所述导电塑胶9的成型,确保所述第二导接部93正对于所述第一
延伸部22方向延伸并将所述第二延伸部22埋设于所述第二导接部93内。
[0045] 4、所述屏蔽层42置于所述连接片23上并与所述连接片23焊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与所述信号导线4的接地功能,此外,由于所述第一导接部92与所述第一延伸部
22接触导通,而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又与所述信号导线4相导通,故通过所述连接片23的设
置可实现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所述信号导线4及所述导电塑胶9三者间的电导通,进而进一
步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屏蔽效果。
[0046] 5、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接部93之间设有一对所述信号芯线43,且所述第二导接部93朝前延伸超出所述信号芯线43的前端,所述第二导接部93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22
的上表面相接触,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93的侧面凸伸有所述凸出部M与其相邻的所述屏蔽
层42接触,多个所述第二导接部93将每一对信号芯线43间隔开,使每一所述第二导接部93
均对与其相邻的所述信号芯线43起良好的屏蔽作用,有效防止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芯线43
间会发生串扰问题,进而有效提高所述电连接器的传输质量。
[0047] 6、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92沿前后方向排成多排,每排中的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92沿前后方向等间距排布,每一所述开槽P对应供每一所述第一导接部92延伸穿过,每排中的
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92接触同一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的下表面,不仅可节省导电塑胶9
用量还使多个所述第一导接部92与同一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呈等间距接触,确保所述第
一导接部92与所述第一接地接触部21间的良好导通,此外,所述间隔部Q位于相邻的两排开
槽P之间并位于每一对所述第一信号端子3的正下方,且间隔部Q与其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
端子对3间具有一间隙,所述间隔部Q与所述基板911位于同一平面,进而可有效间隔开所述
导电塑胶9与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接触,以防止各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3发生短路问
题。
[0048] 7、先形成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0,再将所述导电塑胶9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0注塑成一体,不仅便于自动化加工,且有效避免
所述导电塑胶9先单独成型再组装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0时,易容
易产生安装缝隙从而导致所述导电塑胶9不能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形成有效接触的问题,
所述绝缘外框40包覆成型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及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0外围以进一步增
强所述第一端子模组10与所述第二端子模组20的结合紧密性。
[0049] 以上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