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036299.8

文献号 : CN1120068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濮月华刘丽萍

申请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摘要 :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包括床板、分别设置在床板短边两侧的床头板和床尾板、设置在床板下方且与床板平行的固定底板,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下端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床头板和床尾板位于固定底板的上端且床头板和床尾板的下端与固定底板的上端活动连接;床板的上表面设置保证对病人四肢关节部位进行约束的保护结构;在床头板和床尾板远离床板的一侧分别设置用于控制床板进行翻转且还对床板起到支撑作用的调节结构,在床头板或床尾板处还设置用于控制调节结构执行开启和关闭操作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和调节结构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

权利要求 :

1.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包括床板、分别设置在床板短边两侧的床头板和床尾板、设置在床板下方且与床板平行的固定底板,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下端四角的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位于固定底板的上端且床头板和床尾板的下端与固定底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床板的上表面设置保证对病人四肢关节部位进行约束的保护结构;在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远离床板的一侧分别设置用于控制床板进行翻转且还对床板起到支撑作用的调节结构,在所述床头板或床尾板处还设置用于控制调节结构执行开启和关闭操作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和调节结构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中央控制器和操作键,操作键和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还连接调节结构;中央控制器接收操作键的开启和关闭指令,并将指令传输到调节结构上执行开启与关闭操作;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提供动力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上设置的第一旋转结构,随着第一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二旋转结构,以及随着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三旋转结构,第三旋转结构的转轴方向与床板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与旋转电机连接的第一竖直杆,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设置在第一竖直杆外侧壁的旋转勾杆和旋转扇形板,旋转勾杆和旋转扇形板圆周型等间距交错设置在第一竖直杆的外围;第二旋转结构包括第二竖直杆,圆周型等间距设置在第二竖直杆外侧壁且与旋转扇形板匹配使用的凹形扇形板,以及设置在第二竖直杆上端外侧壁的第一齿轮,且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留有能够容纳旋转勾杆和凸起块的容纳空间;第三旋转结构包括与第一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在第二齿轮另一端的水平杆,水平杆的另一端与床板的短边连接且水平杆的转轴方向与床板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板的下方、固定底板的上方平行设置一放置板,放置板的尺寸与床板的尺寸一致;在放置板内固定设置与放置板长边平行且带有空腔的连接柱,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出放置板的短边两侧并仲入到床头板和床尾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的数量设置2个,相对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板的外围设置承托架,承托架与床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架包括与床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承托板,以及与第一承托板平行且位于第一承托板下方的第二承托板;第一承托板下端与第二承托板上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承托板内侧与床板的外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另外,在第一承托板的长边两侧和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保证床板正常旋转并能够起到支撑和固定床板作用的锁死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承托板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且在床头板和床尾板靠近床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伸入并旋转的固定轨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具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数量设置2个,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的短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勾杆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旋转扇形板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且在旋转勾杆面向旋转扇形板的一侧设置凸起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竖直杆的下端固定设置保证旋转过程中第二竖直杆稳定性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表面设置供第二竖直杆伸入并旋转的旋转槽。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的数量设置2个,分别位于床头板和床尾板远离床板的一侧,连接电线通过所述连接柱内的空腔实现连接位于两侧的调节结构相连的功能;另外,在床头板和床尾板远离床板的一侧分别设置能够容纳调节结构和控制组件的容纳结构,容纳结构内部设置带有穿孔的隔板,旋转电机和支撑柱放置在最上层隔板上,且连接电线通过穿孔将控制组件的各个结构连接。

说明书 :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应用于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背景技术

[0002] 重症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类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临床上治疗方法十分有限。目前研究发现,俯卧位通气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国内外一些先进的
重症监护室已经相继开展了这种治疗方法。然而,重症肺炎或ARDS患者多存在意识障碍、生
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且身上连接多项监护设备和输液管
路,因此,由仰卧位变为俯卧位过程中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存在医疗隐患,且操作困难。
[0003] 传统的病床是通过调节床板的旋转角度实现对病人的姿势调整,如调整病人上半身、抬起病人脚部曲腿、身体左侧或右侧翻转等功能,无法实现重症病人的完全翻转;临床
上为病人180°翻身时,一般需要先利用绷带将病人固定,且多名医护人员相互配合,以最终
实现将病人完全翻转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操作培训和技术要领,
还要有一定的体力,还要防止各种管路的脱落对病人造成的二次损伤;因此,亟需研发一种
操作方便、舒适、安全的多功能翻转床,满足此类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治疗需要。
[0004]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病床无法实现将病人完全翻转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病床无法安全、方便的将患者翻转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0006]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包括床板、分别设置在床板短边两侧的床头板和床尾板、设置在床板下方且与床板平行的固定底板,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下端四角的
万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位于固定底板的上端且床头板和床尾板的下端
与固定底板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床板的上表面设置保证对病人四肢关节部位进行约束的
保护结构;在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远离床板的一侧分别设置用于控制床板进行翻转且还对
床板起到支撑作用的调节结构,在所述床头板或床尾板处还设置用于控制调节结构执行开
启和关闭操作的控制组件,以及为控制组件和调节结构提供能源的电源结构;所述控制组
件包括中央控制器和操作键,操作键和中央控制器连接,中央控制器还连接调节结构;中央
控制器接收操作键的开启和关闭指令,并将指令传输到调节结构上执行开启与关闭操作;
使用时,当患者需要被完全翻转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组件对调节结构发出开启
或者关闭指令,调节结构执行开启或关闭操作,实现将床板完全翻转的效果。
[0007] 进一步,在所述床板的下方、固定底板的上方平行设置一放置板,放置板的尺寸与床板的尺寸一致;在放置板内固定设置与放置板长边平行且带有空腔的连接柱,连接柱的
两端分别伸出放置板的短边两侧并伸入到床头板和床尾板。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将放置板与
床头板和床尾板连接在一起的目的。
[0008] 进一步,所述连接柱的数量设置2个,相对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
[0009] 进一步,在所述放置板上端位于患者头部一侧设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情的标记结构,比如微笑笑脸等,但不仅限于微笑笑脸。
[0010] 进一步,在所述床板的外围设置承托架,承托架与床板固定连接;此种设置有效保证患者躺在床板上时床板的稳定性。
[0011] 进一步,所述承托架包括与床板固定连接的第一承托板,以及与第一承托板平行且位于第一承托板下方的第二承托板;第一承托板下端与第二承托板上端通过连接板固定
连接,第一承托板内侧与床板的外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另外,在第一承托板的长边两侧
和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保证床板正常旋转并能够起到支撑和固定床板作用的锁死结构。通
过此种方式进一步保证床板的稳定性。
[0012] 进一步,所述锁死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承托板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且在床头板和床尾板靠近床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伸入并旋转的固定轨迹槽;通过
此种方式使得床板在旋转时床板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沿着固定轨迹槽进行移动,进一步
保证床板位置的固定作用。
[0013]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柱的数量设置2个,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的短边两侧;此种设置保证床板的稳定性。
[0014] 进一步,所述锁死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承托板长边两侧且带有挡板的第二固定柱,以及能够相对第二固定柱旋转的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另一端通过螺钉与放置板的长
边两侧活动连接。使用时,需要旋转床板时,拆卸旋转板与放置板,床板旋转结束后,再通过
螺钉将旋转板与放置板进行连接。此种设置实现对床板位置的进一步固定。
[0015]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柱的数量设置4个,旋转板的数量设置4个,第二固定柱和旋转板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的长边两侧,且在长边两侧沿着第二中心线对称设置。
[0016] 进一步,在所述第二承托板上设置贯穿第二承托板的贯穿口,并且在所述床板的下端设置与贯穿口的尺寸相对的操作口,操作口处设置与床板活动连接的防护板;操作口
的深度与人形凹槽结构的深度之和等于床板的厚度,防护板的厚度与操作口的深度相一
致。使用时,当患者处于正常仰卧状态下时,防护板固定在操作口以保证正常使用;当患者
需要被完全翻转对背部进行操作和护理时,将防护板拆卸下来后通过贯穿口和操作口对患
者的背部进行操作和护理,简单方便。
[0017] 进一步,所述防护板与床板通过螺钉螺纹连接;此种连接方式能够保证防护板和床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018] 进一步,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提供动力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上设置的第一旋转结构,随着第一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二旋转结构,以及随着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
第三旋转结构,第三旋转结构的转轴方向与床板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
[0019] 进一步,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与旋转电机连接的第一竖直杆,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设置在第一竖直杆外侧壁的旋转勾杆和旋转扇形板,旋转勾杆和旋转扇形板圆周型等间
距交错设置在第一竖直杆的外围;旋转勾杆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大
于旋转扇形板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且在旋转勾杆面向旋转扇形板
的一侧设置凸起块;第二旋转结构包括第二竖直杆,圆周型等间距设置在第二竖直杆外侧
壁且与旋转扇形板匹配使用的凹形扇形板,以及设置在第二竖直杆上端外侧壁的第一齿
轮,且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留有能够容纳旋转勾杆和凸起块的容纳空间;第三旋转结构包
括与第一齿轮配合使用的第二齿轮,以及设置在第二齿轮另一端的水平杆,水平杆的另一
端与床板的短边连接且水平杆的转轴方向与床板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另外,在所述第
二竖直杆的下端固定设置保证旋转过程中第二竖直杆稳定性的支撑柱,支撑柱上表面设置
供第二竖直杆伸入并旋转的旋转槽。使用时,旋转电机的旋转带动第一竖直杆、旋转勾杆和
旋转扇形板的转动,旋转勾杆转动至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的容纳空间时,带动凹形扇形板、
第二竖直杆和第一齿轮的转动,再带动第二齿轮和水平杆的转动,最终实现床板的旋转。此
种旋转勾杆、旋转扇形板和凹形扇形板的设置有效防止床板在旋转时因速度过快而引起患
者产生眩晕感。
[0020] 进一步,所述旋转勾杆和旋转扇形板的数量设置2‑3个,优选设置3个。
[0021] 进一步,所述调节结构的数量设置2个,分别位于床头板和床尾板远离床板的一侧,连接电线通过所述连接柱内的空腔实现连接位于两侧的调节结构相连的功能;另外,在
床头板和床尾板远离床板的一侧分别设置能够容纳调节结构和控制组件的容纳结构,容纳
结构内部设置带有穿孔的隔板,旋转电机和支撑柱放置在最上层隔板上,且连接电线通过
穿孔将控制组件的各个结构连接。
[0022] 进一步,在所述容纳结构远离床板的一侧设置罩板,以避免容纳结构内部结构受到污染;在所述容纳结构的下端对称设置万向轮,方便临床使用。
[0023] 进一步,所述容纳结构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本产品中被拆卸下来的螺钉或者备用螺钉或者其他结构的放置盒,有效防止部分结构发生丢失。
[0024] 进一步,在所述床尾板上远离床板的一侧上端设置显示器,显示器上设置显示屏和操作键。
[0025] 进一步,在所述床板的上端设置符合人体形状的人形凹槽结构,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的外边缘处;此种设置保证对患者强有力的约束效果。
[0026] 进一步,所述保护结构包括额头固定带、脸部固定带、前胸固定带、手臂固定带、腰臀部固定带、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和足部固定带,额头固定带和脸部固定带固定连接;
前胸固定带和腰臀部固定带通过设置在前胸固定带和腰臀部固定带中线处的卡扣实现活
动连接,在额头固定带和脸部固定带对称设置连接结构实现额头固定带和脸部固定带与床
板连接的功能;手臂固定带、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和足部固定带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
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床板连接;使用时,分别将额头固定带、脸部固定带、手臂固定带、大腿
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和足部固定带对应固定患者的头部、手部、腿部和足部,通过卡扣固定
患者的胸部和腰臀部,保护患者在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7]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保护结构对应位置的连接带,设置在连接带上的螺纹固定管,以及设置在床板上且与螺纹固定管匹配使用的螺纹固定柱;通过将螺纹固
定管与螺纹固定柱拧紧实现保护结构与床板的连接,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0028] 所述连接带设置为弹性带或者设置为能够调节长度的可调节型连接带;此种长度可调节的设置方便适用于多个体型的患者。
[0029] 进一步,在所述床板上分别设置供螺纹固定柱放置的放置凹槽,螺纹固定柱固定设置在放置凹槽的内侧底端。
[0030] 进一步,所述保护结构靠近患者的一面设置为软亲肤海绵材质,以保证患者的皮肤不受到挤压。
[0031] 进一步,所述额头固定带、前胸固定带和腰臀部固定带的数量各自设置1个,分别约束患者的头部、前胸和腰部;脸部固定带设置2个。分别用于固定患者的脸颊;所述手臂固
定带、大腿固定带、小腿固定带和足部固定带各自设置2个,分别约束患者的2只手臂、2条腿
和2只脚。
[0032] 进一步,在所述人形凹槽结构的内壁设置软亲肤海绵材质的人形软垫,人形软垫活动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内;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躺在床板上的舒适度。
[0033] 进一步,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称重传感器、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称重传感器、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分别与中央控制器连
接;称重传感器设置在背部活动板的上端,用于感知床板上患者的体重,并随时将体重数字
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分析,再通过中央控制器将分析结果进行转换通过显示器展示患
者的当下体重数字和体重变化量;利用数据存储模块将不同患者的当下体重数字以及体重
变化量进行存档,还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将中央控制器与监视器的无线终端相连,从而实
现远程监控。
[0034] 进一步,所述操作键包括总开关键、正转键和反转键等,通过操作键控制床板的翻转方向,中央控制器接收到操作键的按键信号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0035] 使用时,床头板和床尾板分别位于固定底板的上端,放置板上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入床头板和床尾板,且设置在承托架上的锁死结构分别固定在床头板、床尾板和放置板
上,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产品的整体床架;当患者需要被翻转时,先拆卸设置在承托架和放置
板上的锁死结构,再通过控制组件对调节结构发出指令,调节结构开始运作使得床板进行
有效旋转,完全翻转后,再将承托架和放置板进行完全锁死;在此过程中,保护结构对患者
的身体进行约束和保护,防止患者发生掉落。
[0036]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结构不仅实现将床板完全翻转的效果,还保证了在翻转床板的过程中不会引起患者产生眩晕感;另外,通过设置留
有贯穿口的承托架,以及与床板活动连接的防护板,满足了医护人员为部分患者的背部进
行操作和护理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为本发明中去掉容纳结构和固定底板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为本发明中调节结构和床板短边一侧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为本发明中床尾板以及床尾板处容纳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1] 图5为本发明中床板和承托架上视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2] 图6为本发明中床板和承托架下视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7为本发明中床板下视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4] 图8为本发明中防护板上视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5] 图9为本发明中床板上设置有凹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0为本发明中床板上凹槽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1为本发明中保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2为本发明中控制组件的结构框图;
[0049] 图中,1、床板;11、放置板;12、连接柱;13、标记结构;14、第一承托板;15、第二承托板;151、贯穿口;16、连接板;17、第一固定柱;18、第二固定柱;181、旋转板;182、螺钉;19、操
作口;110、人形凹槽结构;111、防护板;2、床头板;21、容纳结构;22、隔板;23、罩板;24、固定
轨迹槽;3、床尾板;4、固定底板;5、万向轮;6、控制组件;61、电源结构;62、中央控制器;63、
操作键;64、旋转电机;65、显示器;66、称重传感器;67、数据分析模块;68、数据存储模块;
69、无线通讯模块;610、无线终端;71、第一竖直杆;72、旋转勾杆;721、凸起块;73、旋转扇形
板;74、第二竖直杆;75、凹形扇形版;76、第一齿轮;77、第二齿轮;78、水平杆;79、支撑柱;8、
连接电线;91、额头固定带;911、脸部固定带;912、管腔;92、前胸固定带;93、手臂固定带;
94、腰臀部固定带;95、大腿固定带;96、小腿固定带;97、卡扣结构;98、足部固定带;991、可
调节连接带;992、螺纹固定管;993、螺纹固定柱;99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50]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
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
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1] 如在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第一中心线”是指床板上与长边平行的中心线或者对称线;所述“第二中心线”是指床板上与短边平行的中心线或者对称线。
[0052] 实施例1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0053]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包括床板1、分别设置在床板1短边两侧的床头板2和床尾板3、设置在床板1下方且与床板1平行的固定底板4,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4下
端四角的万向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位于固定底板4的上端且床头板2和
床尾板3的下端与固定底板4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设置保证对病人四肢关
节部位进行约束的保护结构;在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用于控
制床板1进行翻转且还对床板1起到支撑作用的调节结构,在所述床头板2或床尾板3处还设
置用于控制调节结构执行开启和关闭操作的控制组件6,以及为控制组件6和调节结构提供
能源的电源结构61;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中央控制器62和操作键63,操作键63和中央控制器
62连接,中央控制器62还连接调节结构;中央控制器62接收操作键63的开启和关闭指令,并
将指令传输到调节结构上执行开启与关闭操作;使用时,当患者需要被完全翻转进行治疗
时,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组件6对调节结构发出开启或者关闭指令,调节结构执行开启或关闭
操作,实现将床板1完全翻转的效果。
[0054] 在所述床板1的下方、固定底板4的上方平行设置一放置板11,放置板11的尺寸与床板1的尺寸一致;在放置板11内固定设置与放置板11长边平行且带有空腔的连接柱12,连
接柱12的两端分别伸出放置板11的短边两侧并伸入到床头板2和床尾板3。通过此种方式实
现将放置板11与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连接在一起的目的。
[0055] 所述连接柱12的数量设置2个,相对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
[0056] 在所述床板1的外围设置承托架,承托架与床板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有效保证患者躺在床板1上时床板1的稳定性。
[0057] 所述承托架包括与床板1固定连接的第一承托板14,以及与第一承托板14平行且位于第一承托板14下方的第二承托板15;第一承托板14下端与第二承托板15上端通过连接
板16固定连接,第一承托板14内侧与床板1的外围通过连接板16固定连接;另外,在第一承
托板14的长边两侧和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保证床板1正常旋转并能够起到支撑和固定床板
1作用的锁死结构。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保证床板1的稳定性。
[0058] 所述锁死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承托板14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17,且在床头板2和床尾板3靠近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17伸入并旋转的固定轨迹槽24;
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床板1在旋转时床板1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17沿着固定轨迹槽24进行
移动,进一步保证床板1位置的固定作用。
[0059] 所述第一固定柱17的数量设置2个,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14的短边两侧;此种设置保证床板1的稳定性。
[0060]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提供动力的旋转电机64,旋转电机64上设置的第一旋转结构,随着第一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二旋转结构,以及随着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三
旋转结构,第三旋转结构的转轴方向与床板1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
[0061] 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与旋转电机64连接的第一竖直杆71,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设置在第一竖直杆71外侧壁的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圆周
型等间距交错设置在第一竖直杆71的外围;旋转勾杆72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71中心点之间
的最短距离大于旋转扇形板73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71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且在旋转勾
杆72面向旋转扇形板73的一侧设置凸起块721;第二旋转结构包括第二竖直杆74,圆周型等
间距设置在第二竖直杆74外侧壁且与旋转扇形板73匹配使用的凹形扇形板,以及设置在第
二竖直杆74上端外侧壁的第一齿轮76,且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留有能够容纳旋转勾杆72和
凸起块721的容纳空间;第三旋转结构包括与第一齿轮76配合使用的第二齿轮77,以及设置
在第二齿轮77另一端的水平杆78,水平杆78的另一端与床板1的短边连接且水平杆78的转
轴方向与床板1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另外,在所述第二竖直杆74的下端固定设置保证旋
转过程中第二竖直杆74稳定性的支撑柱79,支撑柱79上表面设置供第二竖直杆74伸入并旋
转的旋转槽。使用时,旋转电机64的旋转带动第一竖直杆71、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的
转动,旋转勾杆72转动至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的容纳空间时,带动凹形扇形板、第二竖直杆
74和第一齿轮76的转动,再带动第二齿轮77和水平杆78的转动,最终实现床板1的旋转。此
种旋转勾杆72、旋转扇形板73和凹形扇形板的设置有效防止床板1在旋转时因速度过快而
引起患者产生眩晕感。
[0062] 所述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的数量设置2‑3个,优选设置3个。
[0063] 所述调节结构的数量设置2个,分别位于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连接电线8通过所述连接柱12内的空腔实现连接位于两侧的调节结构相连的功能;另外,在床
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能够容纳调节结构和控制组件6的容纳结构21,
容纳结构21内部设置带有穿孔的隔板22,旋转电机64和支撑柱79放置在最上层隔板22上,
且连接电线8通过穿孔将控制组件6的各个结构连接。
[0064] 在所述容纳结构21远离床板1的一侧设置罩板23,以避免容纳结构21内部结构受到污染;在所述容纳结构21的下端对称设置万向轮5,方便临床使用。
[0065] 所述容纳结构2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本产品中被拆卸下来的螺钉182或者备用螺钉182或者其他结构的放置盒,有效防止部分结构发生丢失。
[0066] 在所述床尾板3上远离床板1的一侧上端设置显示器65,显示器65上设置显示屏和操作键63。
[0067] 在所述床板1的上端设置符合人体形状的人形凹槽结构110,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110的外边缘处;此种设置保证对患者强有力的约束效果。
[0068] 所述保护结构包括额头固定带91、脸部固定带911、前胸固定带92、手臂固定带93、腰臀部固定带94、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
带911固定连接;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带94通过设置在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
带94中线处的卡扣实现活动连接,在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带911对称设置连接结构实
现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带911与床板1连接的功能;手臂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
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床板1连接;使用时,
分别将额头固定带91、脸部固定带911、手臂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
固定带98对应固定患者的头部、手部、腿部和足部,通过卡扣固定患者的胸部和腰臀部,保
护患者在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0069]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保护结构对应位置的连接带,设置在连接带上的螺纹固定管992,以及设置在床板1上且与螺纹固定管992匹配使用的螺纹固定柱993;通过将螺纹
固定管992与螺纹固定柱993拧紧实现保护结构与床板1的连接,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0070] 所述连接带设置为弹性带或者设置为能够调节长度的可调节型连接带;此种长度可调节的设置方便适用于多个体型的患者。
[0071] 在所述床板1上分别设置供螺纹固定柱993放置的放置凹槽994,螺纹固定柱993固定设置在放置凹槽994的内侧底端。
[0072] 所述保护结构靠近患者的一面设置为软亲肤海绵材质,以保证患者的皮肤不受到挤压。
[0073] 所述额头固定带91、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带94的数量各自设置1个,分别约束患者的头部、前胸和腰部;脸部固定带911设置2个。分别用于固定患者的脸颊;所述手臂
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各自设置2个,分别约束患者的2只
手臂、2条腿和2只脚。
[0074] 在所述人形凹槽结构110的内壁设置软亲肤海绵材质的人形软垫,人形软垫活动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110内;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躺在床板1上的舒适度。
[0075] 所述控制组件6还包括称重传感器66、数据分析模块67、数据存储模块68和无线通讯模块69,称重传感器66、数据分析模块67、数据存储模块68和无线通讯模块69分别与中央
控制器62连接;称重传感器66设置在背部活动板的上端,用于感知床板1上患者的体重,并
随时将体重数字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67进行分析,再通过中央控制器62将分析结果进行转
换通过显示器65展示患者的当下体重数字和体重变化量;利用数据存储模块68将不同患者
的当下体重数字以及体重变化量进行存档,还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69将中央控制器62与监
视器的无线终端610相连,从而实现远程监控。
[0076] 所述操作键63包括总开关键、正转键和反转键等,通过操作键63控制床板1的翻转方向,中央控制器62接收到操作键63的按键信号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0077] 实施例2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0078]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包括床板1、分别设置在床板1短边两侧的床头板2和床尾板3、设置在床板1下方且与床板1平行的固定底板4,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4下
端四角的万向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位于固定底板4的上端且床头板2和
床尾板3的下端与固定底板4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设置保证对病人四肢关
节部位进行约束的保护结构;在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用于控
制床板1进行翻转且还对床板1起到支撑作用的调节结构,在所述床头板2或床尾板3处还设
置用于控制调节结构执行开启和关闭操作的控制组件6,以及为控制组件6和调节结构提供
能源的电源结构61;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中央控制器62和操作键63,操作键63和中央控制器
62连接,中央控制器62还连接调节结构;中央控制器62接收操作键63的开启和关闭指令,并
将指令传输到调节结构上执行开启与关闭操作;使用时,当患者需要被完全翻转进行治疗
时,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组件6对调节结构发出开启或者关闭指令,调节结构执行开启或关闭
操作,实现将床板1完全翻转的效果。
[0079] 在所述床板1的下方、固定底板4的上方平行设置一放置板11,放置板11的尺寸与床板1的尺寸一致;在放置板11内固定设置与放置板11长边平行且带有空腔的连接柱12,连
接柱12的两端分别伸出放置板11的短边两侧并伸入到床头板2和床尾板3。通过此种方式实
现将放置板11与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连接在一起的目的。
[0080] 所述连接柱12的数量设置2个,相对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
[0081] 在所述放置板11上端位于患者头部一侧设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情的标记结构13,比如微笑笑脸等,但不仅限于微笑笑脸。
[0082] 在所述床板1的外围设置承托架,承托架与床板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有效保证患者躺在床板1上时床板1的稳定性。
[0083] 所述承托架包括与床板1固定连接的第一承托板14,以及与第一承托板14平行且位于第一承托板14下方的第二承托板15;第一承托板14下端与第二承托板15上端通过连接
板16固定连接,第一承托板14内侧与床板1的外围通过连接板16固定连接;另外,在第一承
托板14的长边两侧和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保证床板1正常旋转并能够起到支撑和固定床板
1作用的锁死结构。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保证床板1的稳定性。
[0084] 所述锁死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承托板14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17,且在床头板2和床尾板3靠近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17伸入并旋转的固定轨迹槽24;
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床板1在旋转时床板1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17沿着固定轨迹槽24进行
移动,进一步保证床板1位置的固定作用。
[0085] 所述第一固定柱17的数量设置2个,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14的短边两侧;此种设置保证床板1的稳定性。
[0086] 所述锁死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承托板14长边两侧且带有挡板的第二固定柱18,以及能够相对第二固定柱18旋转的旋转板181;所述旋转板181的另一端通过螺钉182与放
置板11的长边两侧活动连接。使用时,需要旋转床板1时,拆卸旋转板181与放置板11,床板1
旋转结束后,再通过螺钉182将旋转板181与放置板11进行连接。此种设置实现对床板1位置
的进一步固定。
[0087] 所述第二固定柱18的数量设置4个,旋转板181的数量设置4个,第二固定柱18和旋转板181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14的长边两侧,且在长边两侧沿着第二中心线对称设置。
[0088]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提供动力的旋转电机64,旋转电机64上设置的第一旋转结构,随着第一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二旋转结构,以及随着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三
旋转结构,第三旋转结构的转轴方向与床板1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
[0089] 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与旋转电机64连接的第一竖直杆71,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设置在第一竖直杆71外侧壁的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圆周
型等间距交错设置在第一竖直杆71的外围;旋转勾杆72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71中心点之间
的最短距离大于旋转扇形板73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71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且在旋转勾
杆72面向旋转扇形板73的一侧设置凸起块721;第二旋转结构包括第二竖直杆74,圆周型等
间距设置在第二竖直杆74外侧壁且与旋转扇形板73匹配使用的凹形扇形板,以及设置在第
二竖直杆74上端外侧壁的第一齿轮76,且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留有能够容纳旋转勾杆72和
凸起块721的容纳空间;第三旋转结构包括与第一齿轮76配合使用的第二齿轮77,以及设置
在第二齿轮77另一端的水平杆78,水平杆78的另一端与床板1的短边连接且水平杆78的转
轴方向与床板1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另外,在所述第二竖直杆74的下端固定设置保证旋
转过程中第二竖直杆74稳定性的支撑柱79,支撑柱79上表面设置供第二竖直杆74伸入并旋
转的旋转槽。使用时,旋转电机64的旋转带动第一竖直杆71、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的
转动,旋转勾杆72转动至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的容纳空间时,带动凹形扇形板、第二竖直杆
74和第一齿轮76的转动,再带动第二齿轮77和水平杆78的转动,最终实现床板1的旋转。此
种旋转勾杆72、旋转扇形板73和凹形扇形板的设置有效防止床板1在旋转时因速度过快而
引起患者产生眩晕感。
[0090] 所述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的数量设置2‑3个,优选设置3个。
[0091] 所述调节结构的数量设置2个,分别位于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连接电线8通过所述连接柱12内的空腔实现连接位于两侧的调节结构相连的功能;另外,在床
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能够容纳调节结构和控制组件6的容纳结构21,
容纳结构21内部设置带有穿孔的隔板22,旋转电机64和支撑柱79放置在最上层隔板22上,
且连接电线8通过穿孔将控制组件6的各个结构连接。
[0092] 在所述容纳结构21远离床板1的一侧设置罩板23,以避免容纳结构21内部结构受到污染;在所述容纳结构21的下端对称设置万向轮5,方便临床使用。
[0093] 所述容纳结构2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本产品中被拆卸下来的螺钉182或者备用螺钉182或者其他结构的放置盒,有效防止部分结构发生丢失。
[0094] 在所述床尾板3上远离床板1的一侧上端设置显示器65,显示器65上设置显示屏和操作键63。
[0095] 在所述床板1的上端设置符合人体形状的人形凹槽结构110,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110的外边缘处;此种设置保证对患者强有力的约束效果。
[0096] 所述保护结构包括额头固定带91、脸部固定带911、前胸固定带92、手臂固定带93、腰臀部固定带94、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
带911固定连接;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带94通过设置在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
带94中线处的卡扣实现活动连接,在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带911对称设置连接结构实
现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带911与床板1连接的功能;手臂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
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床板1连接;使用时,
分别将额头固定带91、脸部固定带911、手臂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
固定带98对应固定患者的头部、手部、腿部和足部,通过卡扣固定患者的胸部和腰臀部,保
护患者在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0097]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保护结构对应位置的连接带,设置在连接带上的螺纹固定管992,以及设置在床板1上且与螺纹固定管992匹配使用的螺纹固定柱993;通过将螺纹
固定管992与螺纹固定柱993拧紧实现保护结构与床板1的连接,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0098] 所述连接带设置为弹性带或者设置为能够调节长度的可调节型连接带;此种长度可调节的设置方便适用于多个体型的患者。
[0099] 在所述床板1上分别设置供螺纹固定柱993放置的放置凹槽994,螺纹固定柱993固定设置在放置凹槽994的内侧底端。
[0100] 所述保护结构靠近患者的一面设置为软亲肤海绵材质,以保证患者的皮肤不受到挤压。
[0101] 所述额头固定带91、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带94的数量各自设置1个,分别约束患者的头部、前胸和腰部;脸部固定带911设置2个。分别用于固定患者的脸颊;所述手臂
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各自设置2个,分别约束患者的2只
手臂、2条腿和2只脚。
[0102] 在所述人形凹槽结构110的内壁设置软亲肤海绵材质的人形软垫,人形软垫活动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110内;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躺在床板1上的舒适度。
[0103] 所述控制组件6还包括称重传感器66、数据分析模块67、数据存储模块68和无线通讯模块69,称重传感器66、数据分析模块67、数据存储模块68和无线通讯模块69分别与中央
控制器62连接;称重传感器66设置在背部活动板的上端,用于感知床板1上患者的体重,并
随时将体重数字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67进行分析,再通过中央控制器62将分析结果进行转
换通过显示器65展示患者的当下体重数字和体重变化量;利用数据存储模块68将不同患者
的当下体重数字以及体重变化量进行存档,还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69将中央控制器62与监
视器的无线终端610相连,从而实现远程监控。
[0104] 所述操作键63包括总开关键、正转键和反转键等,通过操作键63控制床板1的翻转方向,中央控制器62接收到操作键63的按键信号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0105] 实施例3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
[0106] 一种多功能可调节治疗用翻转床,其包括床板1、分别设置在床板1短边两侧的床头板2和床尾板3、设置在床板1下方且与床板1平行的固定底板4,以及设置在固定底板4下
端四角的万向轮5;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位于固定底板4的上端且床头板2和
床尾板3的下端与固定底板4的上端活动连接;所述床板1的上表面设置保证对病人四肢关
节部位进行约束的保护结构;在所述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用于控
制床板1进行翻转且还对床板1起到支撑作用的调节结构,在所述床头板2或床尾板3处还设
置用于控制调节结构执行开启和关闭操作的控制组件6,以及为控制组件6和调节结构提供
能源的电源结构61;所述控制组件6包括中央控制器62和操作键63,操作键63和中央控制器
62连接,中央控制器62还连接调节结构;中央控制器62接收操作键63的开启和关闭指令,并
将指令传输到调节结构上执行开启与关闭操作;使用时,当患者需要被完全翻转进行治疗
时,医护人员通过控制组件6对调节结构发出开启或者关闭指令,调节结构执行开启或关闭
操作,实现将床板1完全翻转的效果。
[0107] 在所述床板1的下方、固定底板4的上方平行设置一放置板11,放置板11的尺寸与床板1的尺寸一致;在放置板11内固定设置与放置板11长边平行且带有空腔的连接柱12,连
接柱12的两端分别伸出放置板11的短边两侧并伸入到床头板2和床尾板3。通过此种方式实
现将放置板11与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连接在一起的目的。
[0108] 所述连接柱12的数量设置2个,相对第一中心线对称设置。
[0109] 在所述放置板11上端位于患者头部一侧设置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心情的标记结构13,比如微笑笑脸等,但不仅限于微笑笑脸。
[0110] 在所述床板1的外围设置承托架,承托架与床板1固定连接;此种设置有效保证患者躺在床板1上时床板1的稳定性。
[0111] 所述承托架包括与床板1固定连接的第一承托板14,以及与第一承托板14平行且位于第一承托板14下方的第二承托板15;第一承托板14下端与第二承托板15上端通过连接
板16固定连接,第一承托板14内侧与床板1的外围通过连接板16固定连接;另外,在第一承
托板14的长边两侧和短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保证床板1正常旋转并能够起到支撑和固定床板
1作用的锁死结构。通过此种方式进一步保证床板1的稳定性。
[0112] 所述锁死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承托板14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17,且在床头板2和床尾板3靠近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供第一固定柱17伸入并旋转的固定轨迹槽24;
通过此种方式使得床板1在旋转时床板1短边两侧的第一固定柱17沿着固定轨迹槽24进行
移动,进一步保证床板1位置的固定作用。
[0113] 所述第一固定柱17的数量设置2个,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14的短边两侧;此种设置保证床板1的稳定性。
[0114] 所述锁死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承托板14长边两侧且带有挡板的第二固定柱18,以及能够相对第二固定柱18旋转的旋转板181;所述旋转板181的另一端通过螺钉182与放
置板11的长边两侧活动连接。使用时,需要旋转床板1时,拆卸旋转板181与放置板11,床板1
旋转结束后,再通过螺钉182将旋转板181与放置板11进行连接。此种设置实现对床板1位置
的进一步固定。
[0115] 所述第二固定柱18的数量设置4个,旋转板181的数量设置4个,第二固定柱18和旋转板181均匀位于第一承托板14的长边两侧,且在长边两侧沿着第二中心线对称设置。
[0116] 在所述第二承托板15上设置贯穿第二承托板15的贯穿口151,并且在所述床板1的下端设置与贯穿口151的尺寸相对的操作口19,操作口19处设置与床板1活动连接的防护板
111;操作口19的深度与人形凹槽结构110的深度之和等于床板1的厚度,防护板111的厚度
与操作口19的深度相一致。使用时,当患者处于正常仰卧状态下时,防护板111固定在操作
口19以保证正常使用;当患者需要被完全翻转对背部进行操作和护理时,将防护板111拆卸
下来后通过贯穿口151和操作口19对患者的背部进行操作和护理,简单方便。
[0117] 所述防护板111与床板1通过螺钉182螺纹连接;此种连接方式能够保证防护板111和床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0118] 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提供动力的旋转电机64,旋转电机64上设置的第一旋转结构,随着第一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二旋转结构,以及随着第二旋转结构转动而转动的第三
旋转结构,第三旋转结构的转轴方向与床板1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
[0119] 所述第一旋转结构包括与旋转电机64连接的第一竖直杆71,以及自下而上顺序设置在第一竖直杆71外侧壁的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圆周
型等间距交错设置在第一竖直杆71的外围;旋转勾杆72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71中心点之间
的最短距离大于旋转扇形板73第一端与第一竖直杆71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且在旋转勾
杆72面向旋转扇形板73的一侧设置凸起块721;第二旋转结构包括第二竖直杆74,圆周型等
间距设置在第二竖直杆74外侧壁且与旋转扇形板73匹配使用的凹形扇形板,以及设置在第
二竖直杆74上端外侧壁的第一齿轮76,且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留有能够容纳旋转勾杆72和
凸起块721的容纳空间;第三旋转结构包括与第一齿轮76配合使用的第二齿轮77,以及设置
在第二齿轮77另一端的水平杆78,水平杆78的另一端与床板1的短边连接且水平杆78的转
轴方向与床板1长边所在方向保持一致;另外,在所述第二竖直杆74的下端固定设置保证旋
转过程中第二竖直杆74稳定性的支撑柱79,支撑柱79上表面设置供第二竖直杆74伸入并旋
转的旋转槽。使用时,旋转电机64的旋转带动第一竖直杆71、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的
转动,旋转勾杆72转动至相邻凹形扇形板之间的容纳空间时,带动凹形扇形板、第二竖直杆
74和第一齿轮76的转动,再带动第二齿轮77和水平杆78的转动,最终实现床板1的旋转。此
种旋转勾杆72、旋转扇形板73和凹形扇形板的设置有效防止床板1在旋转时因速度过快而
引起患者产生眩晕感。
[0120] 所述旋转勾杆72和旋转扇形板73的数量设置2‑3个,优选设置3个。
[0121] 所述调节结构的数量设置2个,分别位于床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连接电线8通过所述连接柱12内的空腔实现连接位于两侧的调节结构相连的功能;另外,在床
头板2和床尾板3远离床板1的一侧分别设置能够容纳调节结构和控制组件6的容纳结构21,
容纳结构21内部设置带有穿孔的隔板22,旋转电机64和支撑柱79放置在最上层隔板22上,
且连接电线8通过穿孔将控制组件6的各个结构连接。
[0122] 在所述容纳结构21远离床板1的一侧设置罩板23,以避免容纳结构21内部结构受到污染;在所述容纳结构21的下端对称设置万向轮5,方便临床使用。
[0123] 所述容纳结构2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本产品中被拆卸下来的螺钉182或者备用螺钉182或者其他结构的放置盒,有效防止部分结构发生丢失。
[0124] 在所述床尾板3上远离床板1的一侧上端设置显示器65,显示器65上设置显示屏和操作键63。
[0125] 在所述床板1的上端设置符合人体形状的人形凹槽结构110,所述保护结构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110的外边缘处;此种设置保证对患者强有力的约束效果。
[0126] 所述保护结构包括额头固定带91、脸部固定带911、前胸固定带92、手臂固定带93、腰臀部固定带94、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
带911固定连接;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带94通过设置在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
带94中线处的卡扣实现活动连接,在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带911对称设置连接结构实
现额头固定带91和脸部固定带911与床板1连接的功能;手臂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
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床板1连接;使用时,
分别将额头固定带91、脸部固定带911、手臂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
固定带98对应固定患者的头部、手部、腿部和足部,通过卡扣固定患者的胸部和腰臀部,保
护患者在翻转过程中的安全性。
[0127] 在所述脸部固定带911远离床板1的一侧设置用于放置管路的管腔912,解决了在将病人完全翻转后,部分患者嘴部或鼻部的插管容易掉落的问题。
[0128]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保护结构对应位置的连接带,设置在连接带上的螺纹固定管992,以及设置在床板1上且与螺纹固定管992匹配使用的螺纹固定柱993;通过将螺纹
固定管992与螺纹固定柱993拧紧实现保护结构与床板1的连接,以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0129] 所述连接带设置为弹性带或者设置为能够调节长度的可调节型连接带;此种长度可调节的设置方便适用于多个体型的患者。
[0130] 在所述床板1上分别设置供螺纹固定柱993放置的放置凹槽994,螺纹固定柱993固定设置在放置凹槽994的内侧底端。
[0131] 所述保护结构靠近患者的一面设置为软亲肤海绵材质,以保证患者的皮肤不受到挤压。
[0132] 所述额头固定带91、前胸固定带92和腰臀部固定带94的数量各自设置1个,分别约束患者的头部、前胸和腰部;脸部固定带911设置2个。分别用于固定患者的脸颊;所述手臂
固定带93、大腿固定带95、小腿固定带96和足部固定带98各自设置2个,分别约束患者的2只
手臂、2条腿和2只脚。
[0133] 在所述人形凹槽结构110的内壁设置软亲肤海绵材质的人形软垫,人形软垫活动放置在人形凹槽结构110内;此种设置保证在患者躺在床板1上的舒适度。
[0134] 所述控制组件6还包括称重传感器66、数据分析模块67、数据存储模块68和无线通讯模块69,称重传感器66、数据分析模块67、数据存储模块68和无线通讯模块69分别与中央
控制器62连接;称重传感器66设置在背部活动板的上端,用于感知床板1上患者的体重,并
随时将体重数字传输到数据分析模块67进行分析,再通过中央控制器62将分析结果进行转
换通过显示器65展示患者的当下体重数字和体重变化量;利用数据存储模块68将不同患者
的当下体重数字以及体重变化量进行存档,还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69将中央控制器62与监
视器的无线终端610相连,从而实现远程监控。
[0135] 所述操作键63包括总开关键、正转键和反转键等,通过操作键63控制床板1的翻转方向,中央控制器62接收到操作键63的按键信号后,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0136]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
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