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25703.0

文献号 : CN11200909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唐丙振

申请人 : 乐清市东瓯印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顶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电动气压缸,且第二电动气压缸的输出端共同安装有顶板,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外侧的顶部共同安装有横梁板,所述横梁板的内两侧对称安装有增压组件,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杆,且同一侧安装杆的外侧共同活动设置有油墨压盘。本发明通过顶板、横梁板、第一电动气压缸、增压组件、第二电动气压缸、安装杆、第二导管和接头的配合使用,利用缸体和第一导管的配合,然后操作人员只需要手动打开阀门使得油墨从阀门出口流进盛油墨的容器内,全程不会造成油墨的浪费,保证了整个装置对印刷机加墨的效果。

权利要求 :

1.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包括底座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8)顶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电动气压缸(5),且第二电动气压缸(5)的输出端共同安装有顶板(1),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5)外侧的顶部共同安装有横梁板(2),所述横梁板(2)的内两侧对称安装有增压组件(4),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5)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杆(12),且安装杆(12)的外侧共同活动设置有油墨压盘(7),所述油墨压盘(7)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垂直管(9),所述油墨压盘(7)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接头(17),所述垂直管(9)的顶部与接头(17)连通,所述底座板(8)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侧板(10),且侧板(10)外侧两端的顶部对称安装有阀门(11),所述接头(17)的顶部安装有两组第二导管(14),所述第二导管(14)远离接头(17)的一端与阀门(11)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横梁板(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气压缸(3),且第一电动气压缸(3)的输出端与油墨压盘(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推动组件(6),所述侧板(10)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18),所述控制面板(18)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气压缸(3)和第二电动气压缸(5)电连接;

所述自动推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01)、导向辊(602)、放置板(603)、第一皮带轮(604)、皮带(605)、齿轮(606)、转轴(607)、第二皮带轮(608)、侧槽(609)和齿条(610),所述安装槽(15)的内两侧对称开设有侧槽(609),且侧槽(609)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转轴(607),所述转轴(607)的外侧安装有齿轮(606),一组所述齿轮(606)的底端延伸至底座板(8)的下方并安装有第二皮带轮(608),所述底座板(8)顶部远离侧板(10)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601),且驱动电机(601)的输出端延伸至底座板(8)的下方并安装有第一皮带轮(604),所述第一皮带轮(604)和第二皮带轮(608)的外侧共同套设有皮带(605),所述安装槽(15)的内底部均匀设置有导向辊(602),所述安装槽(15)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板(603),且放置板(60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齿轮(606)相互啮合的齿条(610),所述控制面板(18)通过导线与驱动电机(601)电连接,所述增压组件(4)包括第一导管(401)、缸体(402)、活动杆(403)、第一单向阀(404)、第二单向阀(405)和活塞(406),所述横梁板(2)的内侧对称安装有缸体(402),且缸体(402)的内部设置有活塞(406),所述活塞(406)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杆(403),所述活动杆(403)的顶端穿过缸体(402)并与顶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缸体(402)外侧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单向阀(405),所述缸体(40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404),且第一单向阀(40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导管(401),所述第一导管(401)的底端穿过油墨压盘(7)并延伸至油墨压盘(7)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5)的内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放置板(603)相互配合的滑槽(16),所述放置板(603)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耐磨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0)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两组接油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601)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底端与底座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603)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放置槽(13),且放置槽(13)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02)的外侧安装有辅助架,且辅助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动气压缸(5)的外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板(8)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对称安装有支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5)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导管(14)穿过固定槽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402)的顶部设置有油封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压盘(7)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说明书 :

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墨斗油墨自动添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印刷机的加墨方式基本上以手工从1KG,2KG,或15KG的油墨罐或油墨桶里面挖出,再加到印刷机墨斗里面为主,也有采用180kg包装桶,再用泵以管道输送的方式进行
集中供墨的方式。
[0003] 当前对印刷机进行加墨时,通常通过手工从油墨罐或油墨桶里面挖出油墨加到印刷机墨斗里面,十分不便,且从油墨罐或油墨桶里面挖出油墨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油墨
滴在地面上,而油墨罐或油墨桶的四周往往也会残留一些油墨,既造成了油墨资源的浪费,
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降低了装置对印刷机的加墨效果;同时当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
置往往需要手动将油墨罐或油墨桶安装到装置上,无法自动将油墨罐或油墨桶从装置中伸
出或伸进装置内部,而装满油墨的油墨罐或油墨桶又十分沉重,从而为安装人员更换油墨
罐或油墨桶带来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顶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电动气压缸,且第二电动气压缸的输出端
共同安装有顶板,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外侧的顶部共同安装有横梁板,所述横梁板的内两
侧对称安装有增压组件,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的外侧均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杆,且同一侧安
装杆的外侧共同活动设置有油墨压盘,所述油墨压盘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垂直管,所
述油墨压盘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接头,所述垂直管的顶部与接头连通,所述底座板顶
部的一侧安装有侧板,且侧板外侧两端的顶部对称安装有阀门,所述接头的顶部安装有两
组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接头的一端与阀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横梁板的底部安装
有第一电动气压缸,且第一电动气压缸的输出端与油墨压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板
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推动组件,所述侧板外侧
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气压缸和第二电动
气压缸电连接;
[0006] 所述自动推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导向辊、放置板、第一皮带轮、皮带、齿轮、转轴、第二皮带轮、侧槽和齿条,所述安装槽的内两侧对称开设有侧槽,且侧槽的内部均匀设置有
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安装有齿轮,一组所述齿轮的底端延伸至底座板的下方并安装有第
二皮带轮,所述底座板顶部远离侧板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
底座板的下方并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外侧共同套设有皮
带,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均匀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
两侧对称设置有与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驱动电机与电连接;
[0007] 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一导管、缸体、活动杆、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活塞,所述横梁板的内侧对称安装有缸体,且缸体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杆,
所述活动杆的顶端穿过缸体并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缸体外侧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单
向阀,所述缸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且第一单向阀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
导管的底端穿过油墨压盘并延伸至油墨压盘的下方。
[0008]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两侧对称设置有与放置板相互配合的滑槽,所述放置板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耐磨层。
[0009] 优选的,所述侧板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支架,且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两组接油桶。
[0010]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底端与底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放置槽,且放置槽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层。
[0012] 优选的,所述缸体的外侧安装有辅助架,且辅助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动气压缸的外侧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底座板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对称安装有支脚。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动气压缸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导管穿过固定槽的内部。
[0015] 优选的,所述缸体的顶部设置有油封组件。
[0016] 优选的,所述油墨压盘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 1、本发明通过顶板、横梁板、第一电动气压缸、增压组件、第二电动气压缸、油墨压盘、底座板、垂直管、侧板、阀门、安装杆、第二导管和接头的配合使用,利用缸体和第一导管
的配合,不断向油墨罐或油墨桶的内部输进空气,从而提高油墨罐或油墨桶内部的压强,迫
使油墨罐或油墨桶内部的油墨被压进垂直管的内部,并通过接头和第二导管输送至阀门的
内部,然后操作人员只需要手动打开阀门使得油墨从阀门出口流进盛油墨的容器内,全程
不会造成油墨的浪费,保证了整个装置对印刷机加墨的效果。
[0019] 2、本发明通过自动推动组件、底座板、放置槽、安装槽和滑槽的配合使用,利用驱动电机带动放置板从安装槽内部伸出或伸进,从而将放置在放置板顶部的油墨罐或油墨桶
从油墨压盘的底部伸出来,在更换好新的油墨罐或油墨桶后,重新将放置板缩回安装槽的
内部,不需要手动拎起油墨罐或油墨桶,大大便利操作人员对油墨罐或油墨桶的更换。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底座板的侧视剖视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放置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图2的A处放大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图2的B处放大图。
[0027] 图中:1、顶板;2、横梁板;3、第一电动气压缸;4、增压组件;401、第一导管;402、缸体;403、活动杆;404、第一单向阀;405、第二单向阀;406、活塞;5、第二电动气压缸;6、自动
推动组件;601、驱动电机;602、导向辊;603、放置板;604、第一皮带轮;605、皮带;606、齿轮;
607、转轴;608、第二皮带轮;609、侧槽;610、齿条;7、油墨压盘;8、底座板;9、垂直管;10、侧
板;11、阀门;12、安装杆;13、放置槽;14、第二导管;15、安装槽;16、滑槽;17、接头;18、控制
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印刷机用双气缸加墨装置,包括底座板8,底座板8顶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第二电动气压缸5,且第二电动气压缸5的输出端共
同安装有顶板1,底座板8底部的四角位置处对称安装有支脚,第二电动气压缸5外侧的顶部
共同安装有横梁板2,横梁板2的内两侧对称安装有增压组件4,第二电动气压缸5的外侧均
匀安装有四组安装杆12,且同一侧安装杆12的外侧共同活动设置有油墨压盘7,油墨压盘7
底部的边缘位置处设置有密封圈,油墨压盘7底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垂直管9,油墨压盘7
顶部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接头17,垂直管9的顶部与接头17连通,底座板8顶部的一侧安装
有侧板10,且侧板10外侧两端的顶部对称安装有阀门11,侧板10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
支架,且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两组接油桶,有助于将阀门11放出的油墨进行盛放,接头17的顶
部安装有两组第二导管14,第二电动气压缸5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安装有固定槽,第二导
管14穿过固定槽的内部,有助于将第二导管14固定在第二电动气压缸5的外侧,第二导管14
远离接头17的一端与阀门11的输入端连通,横梁板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气压缸3,且第
一电动气压缸3的输出端与油墨压盘7的顶部固定连接,底座板8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
安装槽15,安装槽15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推动组件6,侧板10外侧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控制面
板18,控制面板18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一电动气压缸3和第二电动气压缸5电连接;
[0030] 自动推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01、导向辊602、放置板603、第一皮带轮604、皮带605、齿轮606、转轴607、第二皮带轮608、侧槽609和齿条610,安装槽15的内两侧对称开设有
侧槽609,且侧槽609的内部均匀设置有转轴607,转轴607的外侧安装有齿轮606,一组齿轮
606的底端延伸至底座板8的下方并安装有第二皮带轮608,底座板8顶部远离侧板10的一侧
安装有驱动电机601,且驱动电机601的输出端延伸至底座板8的下方并安装有第一皮带轮
604,驱动电机601的外侧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的底端与底座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
皮带轮604和第二皮带轮608的外侧共同套设有皮带605,安装槽15的内底部均匀设置有导
向辊602,安装槽15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板603,且放置板60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齿轮606相
互啮合的齿条610,放置板603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放置槽13,且放置槽13的内侧设置
有橡胶层,便于将油墨罐或油墨桶卡进放置槽13的内侧,安装槽15的内两侧对称设置有与
放置板603相互配合的滑槽16,放置板603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耐磨层,有助于提
高放置板603水平移动的稳定性,控制面板18通过导线驱动电机601与电连接;
[0031] 增压组件4包括第一导管401、缸体402、活动杆403、第一单向阀404、第二单向阀405和活塞406,横梁板2的内侧对称安装有缸体402,且缸体402的内部设置有活塞406,缸体
402的外侧安装有辅助架,且辅助架的另一端与第二电动气压缸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助于
提高缸体402的稳固性,缸体402的顶部设置有油封组件,活塞406的顶部安装有活动杆403,
活动杆403的顶端穿过缸体402并与顶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缸体402外侧的底部安装有第二
单向阀405,缸体402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404,且第一单向阀404的底端安装有第一导
管401,第一导管401的底端穿过油墨压盘7并延伸至油墨压盘7的下方。
[0032] 实施例1,如图1、2、3和6所示,当需要将油墨罐或油墨桶内部的油墨抽出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两组第二电动气压缸5不断伸缩,也就带动活动杆403和活塞406
不断在缸体402的内部升降,在活塞406上升时,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405进入到缸体
402的内部,而在活塞406下降时,活塞406的下方压强增大,迫使缸体402内部的空气通过第
一单向阀404和第一导管401被压进油墨罐或油墨桶的内部,从而增加了油墨罐或油墨桶内
部的压强,油墨罐或油墨桶内部的油墨依次经过垂直管9、接头17和第二导管14后到达阀门
11位置,再手动打开阀门11,使得油墨流进接油桶内部。
[0033] 实施例2,如图1、2、3、4、5和7所示,当需要更换油墨罐或油墨桶时,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第一电动气压缸3缩短,带动油墨压盘7缓缓上升,使得油墨压盘7与油墨罐或油墨桶
的顶部分离,接着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驱动电机601转动,驱动电机601通过第一皮带轮
604、皮带605和第二皮带轮608的配合,带动一组齿轮606转动,而由于齿轮606与齿条610相
互啮合,也就带动放置板603从安装槽15的内部向外侧移动,也就将放置板603顶部放置的
油墨罐或油墨桶从装置内部伸出,接着操作人员将卡进放置槽13内部的油墨罐或油墨桶取
下并更换新的油墨罐或油墨桶,然后控制驱动电机601反向转动,迫使放置板603重新移动
回安装槽15的内部,再控制第一电动气压缸3伸长,使得油墨压盘7的底部抵在油墨罐或油
墨桶的顶部,从而完成油墨罐或油墨桶的更换。
[0034] 工作原理:使用前将装置接通电源,当需要更换油墨罐或油墨桶时,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第一电动气压缸3缩短,带动油墨压盘7缓缓上升,使得油墨压盘7与油墨罐或油墨桶
的顶部分离,接着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驱动电机601转动,驱动电机601通过第一皮带轮
604、皮带605和第二皮带轮608的配合,带动一组齿轮606转动,而由于齿轮606与齿条610相
互啮合,也就带动放置板603从安装槽15的内部向外侧移动,也就将放置板603顶部放置的
油墨罐或油墨桶从装置内部伸出,接着操作人员将卡进放置槽13内部的油墨罐或油墨桶取
下并更换新的油墨罐或油墨桶,然后控制驱动电机601反向转动,迫使放置板603重新移动
回安装槽15的内部,再控制第一电动气压缸3伸长,使得油墨压盘7的底部抵在油墨罐或油
墨桶的顶部,从而完成油墨罐或油墨桶的更换;当需要将油墨罐或油墨桶内部的油墨抽出
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面板18控制两组第二电动气压缸5不断伸缩,也就带动活动杆403和
活塞406不断在缸体402的内部升降,在活塞406上升时,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二单向阀405进
入到缸体402的内部,而在活塞406下降时,活塞406的下方压强增大,迫使缸体402内部的空
气通过第一单向阀404和第一导管401被压进油墨罐或油墨桶的内部,从而增加了油墨罐或
油墨桶内部的压强,油墨罐或油墨桶内部的油墨依次经过垂直管9、接头17和第二导管14后
到达阀门11位置,再手动打开阀门11,使得油墨流进接油桶内部,再将油墨导入进印刷机的
油墨箱内,全程油墨不会有粘附在油墨罐或油墨桶的瓶口部位,也不会滴落到地面上,避免
资源的浪费。
[0035]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均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