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25854.6

文献号 : CN11201369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姚德强禹鑫顾鹏

申请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却塔,涉及数据中心领域,数据中心可用于云计算、云服务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的传输。冷却塔包括塔体、换热器、喷淋器、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换热器设置于塔体中,换热器被配置于使待冷却的流体从换热器中经过以将冷却后的流体排出;喷淋器设置于塔体中且位于换热器上方,喷淋器被配置于向换热器喷淋冷却剂;第一组过滤板设置于塔体中且位于换热器下方,第二组过滤板设置于塔体中且位于第一组过滤板下方,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以使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与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与塔体底部的距离。

权利要求 :

1.一种冷却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塔体中,所述换热器被配置于使待冷却的流体从换热器中经过以将冷却后的流体排出;

喷淋器,设置于所述塔体中且位于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喷淋器被配置于向所述换热器喷淋冷却剂;

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所述第一组过滤板设置于所述塔体中且位于所述换热器下方,所述第二组过滤板设置于所述塔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组过滤板下方,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以使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与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与塔体底部的距离;以及冷却剂补充装置,所述冷却剂补充装置的入口设置在塔体底部,所述冷却剂补充装置的出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组过滤板上方,所述冷却剂补充装置被配置于将塔体底部的冷却剂从冷却剂补充装置的入口吸入并从冷却剂补充装置的出口排出到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中的至少一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剂收集槽,针对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中的至少一组设置所述冷却剂收集槽,所述冷却剂收集槽被配置于收集从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中的至少一组朝向喷淋器一侧的表面流下的冷却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朝向喷淋器一侧的表面具有台阶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收集槽的槽口处设有防溅网,所述冷却剂收集槽的底部设有过滤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补充装置包括:冷却剂补充泵,设置于塔体底部,所述冷却剂补充泵被配置于抽吸塔体底部的冷却剂;

竖直输送管,与所述冷却剂补充泵连接以输送来自冷却剂补充泵的冷却剂;以及水平输送管,与所述竖直输送管连接,所述水平输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组过滤板中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的上方,所述水平输送管上设置有多个出口,以将来自所述竖直输送管的冷却剂从所述多个出口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输送管的延伸方向与由所述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指向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的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包括: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过滤板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所述冷却剂补充装置还包括:连接输送管,与所述竖直输送管连接,以输送来自竖直输送管的冷却剂,所述连接输送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水平输送管包括:

第一子输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板的第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一子输送管与所述连接输送管连接,以将来自所述连接输送管的冷却剂排出;

第二子输送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过滤板的第一端的上方,所述第二子输送管与所述连接输送管连接,以将来自所述连接输送管的冷却剂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包括第一过滤板和第二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第二过滤板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组过滤板包括第三过滤板和第四过滤板,所述第三过滤板和所述第四过滤板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第二过滤板之间的对称轴与所述第三过滤板和所述第四过滤板之间的对称轴重合;

所述第一过滤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对称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过滤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对称轴的距离;

所述第二过滤板的第二端与所述对称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过滤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对称轴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过滤结构,设置于所述塔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二组过滤板的下方,所述底部过滤结构被配置于收集从所述冷却剂收集槽溢出的冷却剂。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被设置为四棱柱结构,所述四棱柱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均设置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被配置于将冷却塔外部的空气导入冷却塔。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第三过滤板朝向所述第一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过滤板和所述第三过滤板被配置于对从第一侧壁的通气孔进入冷却塔的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空气导向所述换热器;

所述第二过滤板和所述第四过滤板朝向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所述第二过滤板和所述第四过滤板被配置于对从第二侧壁的通气孔进入冷却塔的空气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空气导向所述换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板支撑部,所述过滤板支撑部固定在塔体侧壁,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安装在所述过滤板支撑部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板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在塔体侧壁,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均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以及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在塔体侧壁,所述第一组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均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剂收集槽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淋泵,设置于所述塔体外部,所述喷淋泵被配置于从塔体底部的出口抽吸塔体底部的冷却剂;以及

喷淋输送管,与所述喷淋泵连接,所述喷淋输送管位于所述塔体中的部分上设置所述喷淋器,所述喷淋输送管用于将来自所述喷淋泵的冷却剂从所述喷淋器排出。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框架,设置于塔体底部的出口处,所述过滤框架被配置于对所述喷淋泵从塔体底部抽吸的冷却剂进行过滤。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蛇形管,所述蛇形管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蛇形管的入口和出口设置于所述塔体外部,所述蛇形管的入口被配置于接收来自冷却塔外部的待冷却的流体,所述蛇形管的出口被配置于并将冷却后的流体输出冷却塔。

说明书 :

冷却塔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领域,具体地,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塔。

背景技术

[0002] 数据中心包括但不限制地用于云计算、云服务、云存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的传输、计算、存储等。数据中心在工作时发热量较多,通常通过冷却塔进行
散热。冷却塔一般包括塔体、换热器以及喷淋器。喷淋器通过抽取塔体底部的冷却剂并喷洒
在换热器上,以对换热器进行冷却。然而,在向换热器喷洒冷却剂的过程中,冷却剂中的杂
质会附着在换热器上而结垢,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导致需要频繁地对换热器进行清
理和维护。

发明内容

[000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包括:塔体、换热器、喷淋器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其中,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塔体中,所述换热器被配置于使待冷却的流体从换热器中经
过以将冷却后的流体排出。喷淋器设置于所述塔体中且位于所述换热器上方,所述喷淋器
被配置于向所述换热器喷淋冷却剂。所述第一组过滤板设置于所述塔体中且位于所述换热
器下方,所述第二组过滤板设置于所述塔体中且位于所述第一组过滤板下方,所述第一组
过滤板和所述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倾斜,以使每个过滤板的第
一端与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与塔体底部的距离。
[0004] 根据本申请的技术解决了在向换热器喷洒冷却剂的过程中,冷却剂中的杂质会附着在换热器上而结垢,降低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导致需要频繁地对换热器进行清理和维
护的问题,从而实现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缩短了冷却塔的维护时间。
[0005]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0006]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其中:
[0007]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塔的应用场景;
[0008]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塔的结构图;
[0009]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的结构图;
[0010]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塔的结构图;
[0011]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剂收集槽的结构图;
[0012]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剂补充装置的结构图;
[0013]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剂补充装置的结构图;
[0014]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体的俯视图;
[0015]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板支撑部的俯视图;以及
[0016]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
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同
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0018]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申请。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
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0019]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
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0020]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
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
具有A、B、C的系统等)。
[0021]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塔,包括:塔体、换热器、喷淋器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其中,换热器设置于塔体中,换热器被配置于使待冷却的流体从换热器中经
过以将冷却后的流体排出。喷淋器设置于塔体中且位于换热器上方,喷淋器被配置于向换
热器喷淋冷却剂。第一组过滤板设置于塔体中且位于换热器下方,第二组过滤板设置于塔
体中且位于第一组过滤板下方,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相对于竖直
方向而倾斜,以使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与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与塔体
底部的距离。
[0022]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塔的应用场景。
[0023]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例如包括冷却塔200和数据中心101。
[002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中心101包括但不限制地用于云计算、云服务、云存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应用场景下的数据的传输、计算、存储等。数据中心101在工作时发热量较
多,通常通过冷却塔200进行散热。例如,数据中心10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流体携带至冷
却塔200中,冷却塔200通过内部冷却剂对来自数据中心101的流体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流体
可以再次流回数据中心101。在一种示例中,冷却塔200可以是封闭式冷却塔,即,来自数据
中心101的流体流入冷却塔200和流出冷却塔200的过程中,流体不与外界接触。
[0025]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塔的结构图。
[0026] 如图2所示,冷却塔200例如包括塔体210、换热器220、喷淋器230、第一组过滤板240以及第二组过滤板250。
[0027] 换热器220例如设置于塔体210中,换热器220被配置于使待冷却的流体从换热器220中经过以将冷却后的流体排出。其中,待冷却的流体携带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流体可
以是水。
[0028] 在一种示例中,换热器220可以包括蛇形管,蛇形管包括入口221和出口222,蛇形管的入口221和出口222设置于塔体210外部,蛇形管的入口221被配置于接收来自冷却塔外
部的待冷却的流体,蛇形管的出口222被配置于并将冷却后的流体输出冷却塔。其中,入口
221例如设置在出口220上方,便于蛇形管内部的流体自上而下从入口221流至出口222。在
一种示例中,冷却塔可以是封闭式冷却塔,即,来自数据中心的流体从入口221流入冷却塔
并从出口222流出冷却塔,流体在蛇形管中流动且不与外界接触。
[0029] 喷淋器230例如设置于塔体210中且位于换热器220上方,喷淋器230被配置于向换热器220喷淋冷却剂。喷淋器230例如包括多个喷头,通过多个喷头向换热器220喷洒冷却
剂,以对换热器220中的流体进行冷却。其中,冷却剂可以是水。
[003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组过滤板240设置于塔体210中且位于换热器220下方,第二组过滤板250设置于塔体210中且位于第一组过滤板240下方。
[0031] 其中,第一组过滤板240例如包括至少一个过滤板,第二组过滤板250例如也包括至少一个过滤板。其中,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中的每个过滤板相对于竖直
方向而倾斜,以使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与塔体210底部的距离大于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与
塔体210底部的距离。
[0032] 即,每个过滤板中的第一端高于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当喷淋器230向换热器220喷洒冷却剂之后,冷却剂与换热器220表面接触并对换热器220内的流体进行冷却。冷却剂
从换热器220处掉落至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
滤板250对冷却剂进行过滤,以过滤冷却剂中的杂质。经过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
板250过滤后的冷却剂流至塔体210底部。塔体210底部可以是用于存储冷却剂的水盘。
[003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组过滤板240设置在第二组过滤板250的上方,使得落在第一组过滤板240上的冷却剂中有一部分冷却剂被第一组过滤板240过滤并落入塔体210底
部,有一部分冷却剂未被第一组过滤板240过滤而流至第一组过滤板240中每个过滤板的第
二端继而落至第二组过滤板250上,并被第二组过滤板250继续过滤。其中,落至塔体210底
部的冷却剂能够被循环使用,例如塔体210底部的冷却剂能够被抽吸至喷淋器230中,并通
过喷淋器230再次喷洒向换热器220。
[003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换热器220下方设置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通过两组过滤板相互配合来对冷却塔中的冷却剂进行过滤,以过滤冷却剂中的杂质。
由此在循环使用冷却剂时,避免冷却剂中的杂质在换热器220表面结垢,提高了换热器220
的换热效率,缩短了冷却塔的维护时间。
[0035]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的结构图。
[0036] 如图3所示,第一组过滤板240例如包括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二过滤板242,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二过滤板242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对称设置。第一过滤板241包括第一端2411和
第二端2412,第一端2411到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端2412到塔体底部的距离。第二过滤
板242包括第一端2421和第二端2422,第一端2421到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端2422到塔
体底部的距离。
[0037] 第二组过滤板250包括第三过滤板251和第四过滤板252,第三过滤板251和第四过滤板252相对于竖直方向而对称设置。第三过滤板251包括第一端2511和第二端2512,第一
端2511到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端2512到塔体底部的距离。第四过滤板252包括第一端
2521和第二端2522,第一端2521到塔体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二端2522到塔体底部的距离。
[0038] 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二过滤板242之间的对称轴与第三过滤板251和第四过滤板252之间的对称轴重合,例如为图3所示的对称轴AA’。
[0039] 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二端2412与对称轴A的距离H1大于第三过滤板251的第一端2511与对称轴A的距离H2,从而使得第一过滤板241上未被过滤的冷却剂从第一过滤板241
的第二端2412落至第三过滤板251上。类似地,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二端2422与对称轴A的距
离H3大于第四过滤板252的第一端2521与对称轴A的距离H4,从而使得第二过滤板242上未被
过滤的冷却剂从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二端2422落至第四过滤板252上。由此,通过第一组过
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中各个过滤板的对称设置,可以实现两组过滤板相互配合来对
冷却剂进行过滤,提高过滤的效果。
[0040] 在本申请另一示例中,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中的每个过滤板朝向喷淋器一例的表面具有台阶状结构。即,第一过滤板241、
[0041] 第二过滤板242、第三过滤板251和第四过滤板252朝向喷淋器一例均具有台阶状结构。
[004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过滤板可以包括纤维过滤网,纤维过滤网具有较佳的吸附杂质的功能,一部分冷却剂从过滤板的上表面透过该过滤板落入塔体底部时,过滤板吸
附或阻挡透过该过滤板的冷却剂中的杂质。另外,过滤板具有台阶状结构,能够实现在过滤
板上的另一部分未透过该过滤板的冷却剂在过滤板的上表面自上而下流动时,冷却剂中的
杂质停留在各个台阶上。由此,过滤板可以被设置为具有台阶状结构的纤维过滤网,可以提
高过滤板对冷却剂的过滤效果。
[0043]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塔的结构图。
[0044] 如图4所示,与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冷却塔200还包括冷却剂收集槽260。针对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中的至少一组设置冷却剂收集槽260,冷却剂收集槽260被
配置于收集从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中的至少一组朝向喷淋器230一例的表
面流下的冷却剂。冷却剂收集槽260所收集的冷却剂中的杂质可以沉淀在冷却剂收集槽260
的底部,当冷却剂收集槽260装满冷却剂时,冷却剂可以从冷却剂收集槽260中溢出,留下沉
淀在冷却剂收集槽260底部的杂质。可见,冷却剂收集槽260具有过滤功能,能够沉淀冷却剂
中的杂质。
[0045] 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冷却剂收集槽260设置于第二组过滤板250上。例如,第二组过滤板250中每个过滤板上均设有一个冷却剂收集槽260。冷却剂收集槽260设置在过滤板
的第二端。
[0046] 如图4所示,冷却塔200还可以包括冷却剂补充装置270,冷却剂补充装置270的入口270A可以设置在塔体210底部,冷却剂补充装置270的出口270B可以设置在第一组过滤板
240上方。冷却剂补充装置270被配置于将塔体210底部的冷却剂从冷却剂补充装置270的入
口270A吸入并从冷却剂补充装置270的出口270B排出到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
250中的至少一组上。在一种示例中,冷却剂补充装置270抽吸塔体210底部的冷却剂并将其
排出到第一组过滤板240上。
[0047] 在一种示例中,冷却塔除了可以通过冷却剂对换热器220中的流体进行降温,还可以通过引入冷却塔外部的空气对换热器220中的流体进行降温。在一种工况下,当冷却塔的
喷淋器230处于不工作状态时,此时没有冷却剂落在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
上,使得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是干燥的。
[0048]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冷却剂补充装置270抽吸塔体210底部的冷却剂并排到第一组过滤板240,然后第一组过滤板240上的冷却剂流向第二组过滤板250,实现对第一
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进行加湿。当冷却塔外部的空气进入冷却塔后接触第一组
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湿润的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可以用于吸附
空气中的杂质,空气中的杂质可以包括悬浮颗粒。可见,通过冷却剂补充装置270对第一组
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进行加湿,提高了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对空
气的过滤效果。另外,来自冷却塔外部的空气与湿润的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
250接触后,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上的冷却剂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气化使
得空气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可以向上流通至换热器220以对换热器220中的流体进行冷却。
[0049] 如图4所示,冷却塔200还可以包括底部过滤结构280。该底部过滤结构280设置于塔体210中且位于第二组过滤板250的下方,底部过滤结构280被配置于收集从冷却剂收集
槽260溢出的冷却剂。该底部过滤结构280例如可以为纤维过滤网,可以用于阻挡或吸附冷
却剂中的杂质以过滤冷却剂,被过滤后的冷却剂落入塔体210底部。
[0050] 冷却塔200还可以包括喷淋泵290和喷淋输送管2100。喷淋泵290设置于塔体210外部,喷淋泵290被配置于从塔体210底部的出口210A抽吸塔体210底部的冷却剂。
[0051] 喷淋输送管2100与喷淋泵290连接,喷淋输送管2100例如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位于塔体210内,另一部分位于塔体210外,例如喷淋输送管2100的水平部分位于塔体210内,竖
直部分位于塔体210外。喷淋输送管2100位于塔体210中的部分上设置喷淋器230,喷淋输送
管2100用于将来自喷淋泵290的冷却剂从喷淋器230排出。通过喷淋泵290和喷淋输送管
2100对塔体210底部的冷却剂进行抽吸,可以实现冷却剂的循环使用。
[0052] 冷却塔200还可以包括过滤框架2110,过滤框架2110例如设置于塔体210底部的出口210A处,过滤框架2110被配置于对喷淋泵290从塔体210底部抽吸的冷却剂进行过滤。过
滤框架2110可以是长方体过滤网,该长方体具有六个面,其中五个面设置有过滤网,剩余一
个面为无过滤网的开口2111,该开口2111例如安装在塔体210的侧壁上。在塔体210底部的
冷却剂被喷淋泵290抽吸至喷淋输送管2100之前,通过过滤框架2110对冷却剂进行过滤,以
减少循环使用的冷却剂中的杂质。
[0053] 如图4所示,冷却塔200还可以包括驱动风机2120和冷却塔出风口2130。通过驱动风机2120的转动,使得冷却塔内部的热空气从冷却塔出风口2130流出冷却塔,实现对冷却
塔的内部进行降温。
[0054]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剂收集槽的结构图。
[0055] 如图5所示,与图2所示实施例不同,在另一示例中,例如针对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均设置冷却剂收集槽260,即,每个过滤板均可以设置有一个冷却剂收集
槽260。例如,第一过滤板241、第二过滤板242、第三过滤板251和第四过滤板252中每个过滤
板的第二端均设置有一个冷却剂收集槽260。
[0056]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却剂收集槽260的槽口处设有防溅网261,冷却剂收集槽260的底部设有过滤单元262。其中,防溅网261能够防止从过滤板流下来的冷却剂冲刷冷却剂
收集槽260底部沉淀的杂质。过滤单元262可以是纤维过滤网,用于吸附处于冷却剂收集槽
260中的冷却剂的杂质。
[0057]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剂补充装置的结构图。
[0058] 如图6所示,冷却剂补充装置270例如包括冷却剂补充泵271、竖直输送管272和水平输送管273。
[0059] 冷却剂补充泵271设置于塔体底部,冷却剂补充泵271被配置于抽吸塔体底部的冷却剂。
[0060] 竖直输送管272与冷却剂补充泵271连接以输送来自冷却剂补充泵271的冷却剂。
[0061] 水平输送管273与竖直输送管272连接,水平输送管273设置于第一组过滤板240中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的上方,例如水平输送管273设置于第一过滤板241第一端和第二过滤
板242第一端的上部。水平输送管273上设置有多个出口,以将来自竖直输送管272的冷却剂
从多个出口排出,冷却剂从多个出口排出如水平输送管273处的箭头所表示。其中,水平输
送管273的延伸方向BB’与由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指向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的箭头C所指示
的方向垂直。
[006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之间具有间隔,使得冷却塔中来自外部的空气可以从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之间的间隔往上流通
至换热器以对换热器中的流体进行冷却。其中,空气经由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
250之间的间隔向上流通的方向如弯曲空心箭头所指示的方向。
[0063]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冷却剂补充装置的结构图。
[0064] 如图7所示,第一组过滤板240中的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二过滤板24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例如,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一端和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H5。
[0065] 其中,冷却剂补充装置270还可以包括连接输送管274,该连接输送管274例如与竖直输送管272连接,以输送来自竖直输送管272的冷却剂,例如将来自竖直输送管272的冷却
输送至水平输送管273。其中,连接输送管274的长度例如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H5,便于从水
平输送管273上设置的多个出口排出的冷却剂能够落至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一端和第二过
滤板242的第一端。
[0066] 其中,水平输送管273例如包括第一子输送管2731和第二子输送管2732。
[0067] 第一子输送管2731设置于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一端的上方,第一子输送管2731与连接输送管274连接,以将来自连接输送管274的冷却剂排出,例如将来自连接输送管274的
冷却剂从第一子输送管2731上设置的多个出口排出,冷却剂从多个出口排出如第一子输送
管2731处的箭头所表示。
[0068] 第二子输送管2732设置于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一端的上方,第二子输送管2732与连接输送管274连接,以将来自连接输送管274的冷却剂排出,例如将来自连接输送管274的
冷却剂从第二子输送管2732上设置的多个出口排出,冷却剂从多个出口排出如第二子输送
管2732处的箭头所表示。
[006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之间具有间隔,使得冷却塔中来自外部的空气可以从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250之间的间隔往上流通
至换热器以对换热器中的流体进行冷却。例如,空气经由第一组过滤板240和第二组过滤板
250之间的间隔向上流通的方向如弯曲空心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另外,第一过滤板241的第
一端和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一端之间具有预设距离H5,使得冷却塔中来自外部的空气可以
从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一端和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一端之间往上流通至换热器以对换热器
中的流体进行冷却。例如,空气经由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一端和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一端之
间向上流通的方向如竖直空心箭头所指示的方向。
[0070]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塔体的俯视图。
[0071] 如图8所示,塔体210例如被设置为四棱柱结构,图8示出了四棱柱结构的俯视图。四棱柱结构例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例壁211和第二侧壁21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
213和第四侧壁214。其中,第一例壁211、第二侧壁212、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上均设
置有通气孔215,通气孔215被配置于将冷却塔外部的空气导入冷却塔。可见,本申请实施例
的塔体210的各个侧壁上均设有通气孔,提高了空气的流通量,从而提高了冷却塔的冷却效
率。
[007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三过滤板251朝向第一例壁211设置,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三过滤板251被配置于对从第一例壁211的通气孔215进入冷却塔的空气进
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空气导向换热器。例如,从第一例壁211中的通气孔215进入冷却塔的
空气与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三过滤板251的上表面接触,潮湿的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三过滤
板251吸附空气中的杂质并对空气进行降温,被过滤和降温后的空气向上流通至换热器。其
中,空气与第一过滤板241和第三过滤板251接触后,空气流向发生改变以向上流通至换热
器。
[007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过滤板242和第四过滤板252朝向第二侧壁212设置,第二过滤板242和第四过滤板252被配置于对从第二侧壁212的通气孔215进入冷却塔的空气进
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空气导向换热器。例如,从第二侧壁212中的通气孔215进入冷却塔的
空气与第二过滤板242和第四过滤板252的上表面接触,潮湿的第二过滤板242和第四过滤
板252吸附空气中的杂质并对空气进行降温,被过滤和降温后的空气向上流通至换热器。其
中,空气与第二过滤板242和第四过滤板252接触后,空气流向发生改变以向上流通至换热
器。
[007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从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中的通气孔215进入冷却塔的空气从可以从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之间的间隔往上流通至换热器以对换热器中
的流体进行冷却。或者,从第三侧壁213和第四侧壁214中的通气孔215进入冷却塔的空气可
以从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一端和第二过滤板242的第一端之间往上流通至换热器以对换热
器中的流体进行冷却。
[0075] 图9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板支撑部的俯视图。
[0076] 如图9所示,冷却塔还包括过滤板支撑部2140。其中,过滤板支撑部2140例如固定在塔体侧壁上。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安装在过滤板支撑部2140上。
[0077] 例如,过滤板支撑部2140包括第一支撑部2141A、2141B、2141C、2141D和第二支撑部2142A、2142B、2142C、2142D。其中,第一支撑部2141A、2141B、2141C、2141D固定在塔体侧
壁,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的第一端均安装在第一支撑部2141A、
2141B、2141C、2141D上,第一支撑部2141A、2141B例如相邻设置,或者第一支撑部2141A、
2141B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
[0078] 第二支撑部2142A、2142B、2142C、2142D固定在塔体侧壁,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中的每个过滤板的第二端均安装在第二支撑部2142A、2142B、2142C、2142D上。
[0079] 具体地,第一支撑部2141A、2141B、2141C、2141D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例如固定在第三侧壁213上,第二端例如固定在第四侧壁214上。第二支撑部2142A、
2142B、2142C、2142D中的每个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例如固定在第三侧壁213上,第
二端例如固定在第四侧壁214上。其中,冷却剂收集槽260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撑部2142A、
2142B、2142C、2142D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上,图中示出了冷却剂收集槽260安装在第二支撑
部2142C、2142D上。
[0080] 图9所示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中具有部分结构用虚线表示。其中,用虚线表示的部分为被第四侧壁214遮挡的部分。
[0081] 图10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板的结构图。
[0082] 如图10所示,第一支撑部2141A例如具有凹槽结构,第二支撑部2142A例如具有台阶状结构。
[0083] 以第一过滤板241为例,第一过滤板241的第一端2411例如包括凸起部2411_1。在将第一过滤板241安装至第一支撑部2141A和第二支撑部2142A时,凸起部2411_1例如位于
第一支撑部2141A的凹槽结构中,防止第一过滤板241被冷却剂冲刷掉落。第一过滤板241的
第二端2412例如放置在第二支撑部2142A的台阶状结构上,便于对第一过滤板241进行拆卸
清洗。第一支撑部2141A和第二支撑部2142A的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第一过滤板241。类似
地,每个过滤板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安装方式与第一过滤板241的安装方式类似,
在此不再赘述。
[0084] 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却剂可以通过第一组过滤板、第二组过滤板、冷却剂收集槽中的过滤单元、底部过滤结构以及过滤框架进行多级过滤,提高了对冷却剂的过滤效果,避免
冷却剂中的杂质在换热器表面结垢,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缩短了冷却塔的维护
时间。另外,第一组过滤板和第二组过滤板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以避免空气中杂质融入冷
却剂。
[0085]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