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组件以及组装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81980.7

文献号 : CN11202027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阿里·谢哈德格雷戈里·弗朗西斯·路易·博沙尔亨里克·克拉巴弗朗索瓦-厄德·让·吕西安·勒费夫尔

申请人 : OVH公司

摘要 :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组件以及组装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热交换器组件包括:框架;构造成与被抽入到热交换器组件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以V形构型设置的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用于将空气抽入到热交换器组件的封围空间中的风扇;多个侧向封围面板和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垂直于侧向封围面板延伸并且设置在热交换器面板之间。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的U形形状的下端部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抵接壁部分,使得壁部分通过由下端部施加在壁部分上的力而相对于彼此偏转,使得在壁部分与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和第二密封。

权利要求 :

1.一种热交换器组件,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用于将所述热交换器组件支承在支承表面上;

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由所述框架支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构造成用于与被抽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组件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中的每一者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包括管状装置,所述管状装置用于使流体在所述管状装置中循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以V形构型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

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将空气经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中的至少一者抽入到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封围空间中,所述风扇由所述框架支承,所述风扇具有相对于所述支承表面大致竖向延伸的风扇旋转轴线(FA);

多个侧向封围面板,所述侧向封围面板由所述框架支承;以及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由所述框架支承,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大致垂直于所述侧向封围面板延伸并与所述侧向封围面板一起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所述封围空间,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之间,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下端部,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的下端部包括:第一壁部分;以及

第二壁部分,所述第二壁部分与所述第一壁部分是相对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壁部分和所述第二壁部分,使得所述第一壁部分和所述第二壁部分通过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施加在所述第一壁部分和所述第二壁部分上的力而相对于彼此偏转,使得在所述第一壁部分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并且在所述第二壁部分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框架包括:多个腿部,所述腿部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所述腿部构造成将所述热交换器组件支承在所述支承表面上;

第一下部横向构件和第二下部横向构件,所述第一下部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下部横向构件大致垂直于所述腿部延伸,所述第一下部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下部横向构件彼此间隔开并且将所述腿部互相连接至彼此;

多个直立构件,所述直立构件被连接成从所述腿部中相应的腿部向上延伸;

上部横向构件,所述上部横向构件在侧向上延伸并将所述直立构件的上端部互相连接;以及

上部框架组件,所述上部框架组件包括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上部保持构件,所述上部保持构件连接至所述上部横向构件并且横向于所述上部横向构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的上端部连接至所述上部横向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是大致矩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中的每个中间封围面板在侧向上设置在所述侧向封围面板中的两个侧向封围面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是竖向设置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其中,所述侧向封围面板中的每个侧向封围面板是大致三角形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组件,所述热交换器组件是干式冷却器组件。

9.一种用于组装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包括:将多个框架部件连接至彼此以形成所述热交换器组件的框架;

将中间封围面板连接至所述框架,所述中间封围面板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下端部;

将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在所述中间封围面板的两侧定位在所述框架上,使得: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抵接所述中间封围面板的下端部的相对的壁部分,以通过由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施加在所述相对的壁部分上的力而使所述相对的壁部分相对于彼此偏转,使得在第一壁部分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并且在第二壁部分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二密封;并且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以V形构型设置以使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

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面板固定至所述框架。

说明书 :

热交换器组件以及组装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热交换器组件、比如干式冷却器组件,并且涉及组装该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物通常配备有热管理系统以调节建筑物内的热。在某些类型的建筑物中,由于建筑物的预期用途,热管理可能是特别关键的考虑因素。例如,存储产生热的大量电子设
备的数据中心通常会实施相当大的热管理系统,以排出来自数据中心的热。
[0003] 例如,数据中心通常配备有干式冷却器组件,该干式冷却器组件安装在容纳数据中心的建筑物的屋顶上。从数据中心抽取的(例如,在服务器级处所收集的)被加热的流体
(例如,被加热的水)循环至干式冷却器组件,在该组件中,流体将流体的热传递到被抽入到
干式冷却器中的环境空气中。然后被加热的空气被排放到环境空气中,此时已经被冷却的
流体再循环返回到数据中心,并重复该过程。
[0004] 由于这种干式冷却器组件通常安装在室外,因此干式冷却器组件可能会暴露在不同的条件、比如强风下,强风条件会在干式冷却器组件上施加很大的外力。因此,干式冷却
器组件理想地设置有可以定期承受这种力的框架。另外,干式冷却器组件的封围空间应当
是密封的,以使排热过程的效率最大化。此外,期望干式冷却器组件的简化的制造过程以降
低生产成本。
[0005] 因此,期望的是至少部分地减轻了其中一些这样的缺点的一种热交换器组件。

发明内容

[0006] 本技术的目的是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些不便之处。
[0007] 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组件。该热交换器组件包括:框架,框架用于将热交换器组件支承在支承表面上;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第
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由框架支承,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
构造成用于与被抽入到热交换器组件中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
换器面板中的每一者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并且包括管状装置,管状装置用于使流体在管状
装置中循环,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以V形构型设置以使得第一热交换器
面板的上端部与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
与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风扇,风扇用于将空气经由第一热交换器面板
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中的至少一者抽入到热交换器组件的封围空间中,风扇由框架支承,
风扇具有相对于支承表面大致竖向延伸的风扇旋转轴线(FA);多个侧向封围面板,侧向封
围面板由框架支承;以及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由框架支承,
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大致垂直于侧向封围面板延伸,并与侧向封围面板一起至少部
分地限定热交换器组件的封围空间,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面板
与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之间。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下端部,所述至
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的下端部包括第一壁部分和与第一壁部分相对的第二壁部分。第一热
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分别抵接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使
得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通过由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
端部施加在第一壁部分和第二壁部分上的力而相对于彼此偏转,使得在第一壁部分与第一
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并且在第二壁部分与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二密
封。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框架包括:多个腿部,腿部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腿部构造成将热交换器组件支承在支承表面上;第一下部横向构件和第二下部横向构件,第一下部横
向构件和第二下部横向构件大致垂直于腿部延伸,第一下部横向构件和第二下部横向构件
彼此间隔开并且将腿部互相连接至彼此;多个直立构件,直立构件被连接成从腿部中相应
的腿部向上延伸;上部横向构件,上部横向构件在侧向上延伸并使直立构件的上端部互相
连接;以及上部框架组件,上部框架组件包括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的多个上部保持构件,上
部保持构件连接至上部横向构件并且横向于上部横向构件延伸。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的上端部连接至上部横向构件。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是大致矩形的。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中的每个中间封围面板在侧向上设置在侧向封围面板中的两个侧向封围面板之间。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中间封围面板是竖向设置的。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向封围面板中的每个侧向封围面板是大致三角形的。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组件是干式冷却器组件。
[0015] 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组装热交换器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多个框架部件连接至彼此以形成热交换器组件的框架;将中间封围面板连接至框架,中
间封围面板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下端部;将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在中间
封围面板的两侧定位在框架上,使得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
端部抵接中间封围面板的下端部的相对的壁部分,以通过由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和
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施加在相对的壁部分上的力而使相对的壁部分相对于彼此偏
转,使得在第一壁部分与第一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一密封,并且在第二壁部分与第二
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第二密封,并且使得第一热交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以V形
构型设置以使得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与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
于第一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与第二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以及将第一热交
换器面板和第二热交换器面板固定至框架。
[0016] 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均具有上述目的和/或方面中的至少一个目的和/或方面,但是不一定具有全部目的和/或方面。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试图实现上述目的而导致的本技术
的某些方面可能不满足该目的和/或可能满足本文中未具体叙述的其他目的。
[0017] 根据以下描述、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附加的和/或替代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以及本技术的其他方面和另外的特征,参照以下结合附图使用的描述,在附图中:
[0019] 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立体图;
[0020] 图2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侧视图;
[0021] 图3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正视图;
[0022] 图4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俯视平面图;
[0023] 图5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框架和封围面板的立体图;
[0024] 图6是图5的框架和封围面板的侧视图;
[0025] 图7是图5的框架和封围面板的正视图;
[0026] 图8是图5的框架和封围面板的俯视平面图;
[0027] 图9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框架的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移除了某些框架部件;
[0028] 图10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框架的部件的另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中,为清楚起见移除了某些框架部件;
[0029] 图11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框架的下部横向构件的俯视平面图;
[0030] 图12A是图5的框架的直立构件的立体图;
[0031] 图12B是图12A的直立构件的分解图;
[0032] 图13是图5的框架的一部分的下述立体图:该图示出了框架的直立构件与腿部之间的连接;
[0033] 图14是图5的框架的一部分的下述立体图:该图示出了框架的腿部定位件与下部横向构件之间的连接;
[0034] 图15是图5的框架的从框架的底侧观察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35] 图16是图5的框架的一部分的下述立体图:该图示出了框架的上部保持构件中的一个上部保持构件与上部横向构件之间的连接;
[0036] 图17是图5的框架的一部分的下述立体图:该图示出了框架的上部连接构件与上部保持构件中的一个上部保持构件之间的连接;
[0037] 图18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中间封围面板的下端部的立体图;以及
[0038] 图19是图1的干式冷却器组件的中间封围面板的下端部与冷却器组件的热交换器面板抵接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组件10。在该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组件10是干式冷却器组件10。然而,可以设想的是,可以以下述方式构造任何其他适合类型
的热交换器组件。
[0040] 干式冷却器组件10包括:框架12,框架12将干式冷却器组件10支承在支承表面15上;多个热交换器面板14,所述多个热交换器面板14用于与循环通过所述多个热交换器面
板1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多个风扇组件16,所述多个风扇组件16用于将空气通过热交
换器面板14抽吸并将空气从干式冷却器组件10的封围空间排放。如下文将描述的那样,还
设置有许多封围面板并且所述许多封围面板附至框架12,以部分地限定干式冷却器组件10
的封围空间。
[0041] 如图1和图4中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干式冷却器组件10包括四个风扇组件16,所述四个风扇组件16安装至框架12的上部部分。每个风扇组件16与干式冷却器组件10的对应
的干式冷却器单元30相关联,使得干式冷却器组件10限定四个干式冷却器单元30。每个风
扇组件16包括风扇18和马达(未示出),其中,风扇18具有风扇旋转轴线FA(图3、图4),风扇
18绕风扇旋转轴线FA旋转,马达用于使风扇18旋转。每个风扇18被格栅19覆盖。
[0042] 热交换器面板14安装至框架12并构造成用于将热传递到被风扇18抽入到干式冷却器组件10中的空气中。在该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两个热交换器面板14。可以设想的是,在
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附加的热交换器面板14。每个热交换器面板14包括管状装置36,
该管状装置36具有流体入口38、流体出口39和多个翅片41,以用于促进在管状装置36中循
环的流体与被抽入到干式冷却器组件10中的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管状装置36包括流体连接
的多个管状部分(未示出),所述多个管状部分大体上从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一个侧向端部侧
向地延伸至热交换器面板14的另一侧向端部。翅片41与管状装置热接触。被加热的流体(例
如水)经由管状装置36的流体入口38被供应到管状装置36中,该流体随后流动通过管状装
置36至流体出口39。当被加热的流体流动通过管状装置36时,风扇18将空气通过热交换器
面板14的翅片41(即,从热交换器面板14的翅片41之间)吸入,因此,当被吸入的空气与管状
装置36热接触时,热从流过管状装置36的被加热的流体传递到通过热交换器面板14而被抽
入的空气中。因此,流体被冷却并通过流体出口39离开,此时,流体通过相关联的系统再循
环以再次吸收热(例如,通过数据中心)。然后,被加热的空气经由风扇18从干式冷却器组件
10的封围空间排放。每个热交换器面板14从下端部17延伸至上端部19并且设置在相对于风
扇旋转轴线FA倾斜的位置。更具体地,如图2中所示,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纵向相邻的热交
换器面板以V形构型设置以使得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纵向相邻的热交换器面板的上端部19
之间的距离比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纵向相邻的热交换器面板的下端部17之间的距离大。例
如,在该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纵向相邻的热交换器面板定向成在纵向相邻的
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50°角。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纵向相邻的热交换器面板之间形成的
角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具有任何其他适合的值。热交换器面板14的V形构型使每个热
交换器面板14的下端部17与上端部19之间的距离最大化,这导致V形构型的热交换器面板
的热交换表面区域比在热交换器面板14竖向设置情况下的热交换表面区域更大。
[0043] 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仅设置了两个热交换器面板14(即,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每个热交换器面板形成干式冷却器单元30中的两个干式冷却器单元),可以设想的是,可以设
置附加的热交换器面板14。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四个干式冷却器单元30中的每个干式
冷却器单元可以具有其专用的热交换器面板。
[0044] 框架12包括附至彼此以形成框架12的多个长形框架部件。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框架12的框架部件全部由一个或更多个弯曲金属片材部件制成。框架12的下部部分包括三
个腿部20和将腿部20互相连接的两个下部横向构件22。腿部20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并将干
式冷却器组件10支承在支承表面15上。腿部20中的每个腿部从第一端部24延伸至第二端部
26,并具有居中地定位在端部24与26之间的中央部分28。如图9中所示,腿部20中的每个腿
部均具有两个开口25,所述两个开口25用于将下部横向构件22中相应的下部横向构件的一
部分接纳在所述两个开口25中。为此,开口25中的每个开口具有与下部横向构件22的轮廓
的形状和尺寸类似的形状和尺寸。设置用于接纳下部横向构件22的开口25可以有助于将横
向构件22定位成更靠近支承表面15。此外,每个腿部20具有限定在腿部20的中央部分28中
的互锁开口50。如将在下面更详细说明的,互锁开口50构造成接纳另一框架构件的互锁部
分。
[0045] 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腿部20包括两个腿部构件32和两个腿部定位件34,所述两个腿部构件32从相应腿部20的第一端部24纵向延伸至第二端部26,所述两个腿部定位件34
延伸跨过腿部构件32并连接腿部构件32。每个腿部构件32形成腿部20中给定的一个腿部20
的侧向部分。即,对于给定的腿部20,两个对应的腿部构件32分别形成给定的腿部20的第一
侧向侧部和第二侧向侧部。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腿部构件32是形成为具有期望几何形状
的弯曲金属片材部件。在该实施方式中,腿部构件32中的每个腿部构件是大致L形形状的,
使得在组装腿部20时,腿部20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横截面。在该实施方式中,腿部构件32彼
此间隔开以使得在腿部构件32之间形成间隙37。每个腿部构件32的下部部分向外弯曲以形
成腿部20的凸缘部分31。凸缘部分31有利于将腿部20固定至支承表面15。应当指出的是,腿
部20的凸缘部分31在将干式冷却器组件10安装在支承表面15上时可以紧固至支承表面15。
此外,腿部构件32中的每个腿部构件具有切口33,切口33对应于腿部20的开口25中的一个
开口。即,当腿部20中的每个腿部的所述两个腿部构件32附在一起时,腿部构件32的切口33
对准以形成腿部20的开口25。
[0046] 如图2中可以看到的,热交换器面板14由腿部20支承。为此,腿部20中的每个腿部限定两个成角度的支承部分65,所述两个成角度的支承部分65具有角度构型以与热交换器
面板14的下端部17的角度形状相符。更具体地,为了将换热器面板14定位成图2中所示的V
形构型,每个成角度的支承部分65相对于水平线成一角度。如图9和图10中所示,每个成角
度的支承部分65由每个腿部20的腿部构件32的对准的成角度的上边缘部分67限定。设置成
角度的支承部分65有利于安装热交换器面板14并且使每个腿部20与热交换器面板14之间
的接触接合部最大化。这样,由于热交换器面板14的重量和诸如风之类的外力而由热交换
器面板14施加在腿部20上的载荷良好地分布在腿部20上。
[0047] 如下面将更详细说明的,腿部定位件34构造成将腿部20相对于下部横向构件22定位。腿部定位件34纵向地设置在腿部20的中央部分28的相反侧,使得对于腿部20中给定的
一个腿部20而言,一个腿部定位件34位于腿部20的端部24与中央部分28之间,而另一腿部
定位件34位于腿部20的端部26与中央部分28之间。如图5和图13中所示,每个腿部定位件34
具有顶部部分66和四个臂61(图13中示出所述四个臂61中的两个臂——腿部定位件34的相
反的侧向侧部是镜像的),顶部部分66是大致平坦的,所述四个臂61从腿部定位件34的顶部
部分66向下延伸(即,臂61垂直于顶部部分66)。顶部部分66覆盖对应的腿部20的一部分。臂
61中的两个臂设置在腿部定位件34的每个侧向侧部上。腿部定位件34的每个侧向侧部上的
两个臂61彼此间隔开下述距离:该距离略小于对应的下部横向构件22的宽度。的确,如在下
面将更详细描述的,每个下部横向构件22限定下述凹口:该凹口旨在接纳相应的臂61的一
部分以将下部横向构件22固定就位。腿部定位件34的每个臂61限定用于接纳紧固件43以将
腿部定位件34附至腿部20的开口(未示出)。当腿部定位件34附至腿部20时,如图13中所示,
每个腿部定位件34的臂61跨坐于腿部20中给定的腿部20的腿部构件32的相反的侧向侧部。
[0048] 框架12还包括多个支承构件95(图5、图6),所述多个支承构件95支承热交换器面板14。支承构件95连接在腿部20与交热换器面板14之间。更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支承
构件95中的两个支承构件95连接在腿部20中的在侧向上最靠外的腿部20与热交换器面板
14中的热交换器面板的相应的侧向端部之间。支承构件95中的每个支承构件从相应腿部20
的第一端部24或第二端部26对角地延伸至对应的热交换器面板14的侧向端部。这样,每个
热交换器面板14由支承构件95中的两个支承构件支承。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承构件95
与相应腿部20的腿部构件32中的在侧向上最靠外的腿部构件大致对准。连接构件96(图5)
连接至对应的支承构件95并且延伸跨过腿部20的两个腿部构件32。连接构件96通过相应的
紧固件(例如,螺栓)紧固至腿部构件32。每个支承构件95在相反的端部处还紧固至对应的
热交换器面板14的侧向端部。支承构件95有助于限制干式冷却器组件10的过度变形,尤其
是在非常大的外力(例如,由于强风)施加在干式冷却器组件10上时限制干式冷却器组件10
的过度变形。
[0049] 下部横向构件22使框架12在框架12的下部部分固定。下部横向构件22大致垂直于腿部20延伸并且彼此间隔开。应当指出的是,所述两个下部横向构件22设置在腿部20的中
央部分28的相反的纵向侧。下部横向构件22插入在腿部20的开口25中。每个下部横向构件
22是弯曲金属片材部件,该弯曲金属片材部件弯曲成使得下部横向构件22具有大致U形形
状的横截面轮廓。
[0050] 如以上简略描述的,下部横向构件22通过腿部定位件34相对于腿部20保持就位。应当指出的是,如图11中最佳示出的,每个下部横向构件22均具有多个凹口54,所述多个凹
口54设置成用于使腿部定位件34相对于下部横向构件22定位(即,凹口54的功能中的一个
功能是形成标记装置)。凹口54由下部横向构件22的顶部表面55限定。凹口54中的每个凹口
从对应的下部横向构件22的侧向边缘56、58中的一个侧向边缘横向于下部横向构件22的长
度方向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凹口54被组为三组,每组四个凹口,其中,每组与腿部20中对
应的一个腿部相关联。应当理解的是,在设置附加的或更少的腿部20的情况下,将设置凹口
54的附加的组或凹口54的更少组。每组四个凹口54包括从每个侧向边缘56、58延伸的两个
凹口54。每组凹口54中的侧向相邻的凹口(即,从同一侧向边缘56、58延伸的凹口)彼此间隔
开下述距离DN:距离DN大约等于对应的腿部20的在腿部构件32的相反的侧向面之间测得的
宽度。
[0051] 为了将腿部20相对于下部横向构件22定位,在下部横向构件22插入到腿部20的对准的开口25中时,腿部20相对于凹口54对准。更具体地,每个腿部20定位成设置在凹口54中
的侧向相邻的凹口之间,使得每个腿部20在侧向上被凹口54跨坐。然后腿部定位件34被放
置在每个腿部20的腿部构件32的上方,并且使得腿部定位件34的臂61接合凹口54。腿部定
位件34经由紧固件43(腿部20的每个侧向侧部上的两个紧固件)固定至腿部20。这样,下部
横向构件22通过腿部定位件34相对于腿部20保持就位,而无需横向构件22与腿部20之间的
任何紧固装置(焊接或紧固件)。此外,腿部定位件34经由臂61与下部横向构件22的凹口54
之间的互锁而相对于腿部20保持就位。同时,腿部定位件34增强了每个腿部20的腿部构件
32之间的连接。
[0052] 参照图9、图10、图12A和图12B,框架12还包括三个直立构件40,所述三个直立构件40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从腿部20中相应的腿部向上延伸。更具体地,直立构件40在腿部
20的相应的中央部分28处直接连接至腿部20并从腿部20竖向延伸。这样,风扇18的风扇旋
转轴线FA大致平行于直立构件40延伸。每个直立构件40具有下端部44和上端部46并具有在
直立构件40的每个侧向侧部上竖向延伸的两个凸缘部分70。每个直立构件40具有大致矩形
的横截面轮廓。直立构件40的这种形状有利于密封干式冷却器组件10的封围空间并改进框
架12的机械阻力。如图13中所示,每个直立构件40定位在对应的腿部20的两个腿部构件32
之间。为此,使每个直立构件40的除了凸缘部分70之外的宽度(在直立构件40的侧向侧部之
间测得的宽度)与在每个腿部20的中央部分28处的腿部构件32之间的距离相对应。此外,直
立构件40的每个凸缘部分70的下边缘71与腿部构件32中的每个腿部构件的沿着对应的腿
部20的中央部分28的上边缘76抵接。如下面将看到的,每个腿部20的腿部构件32之间的腿
部20的定位有利于互锁布置结构,该互锁布置结构在直立构件40与腿部20之间传递力。
[0053] 直立构件40与腿部20之间的连接是在直立构件40与腿部20之间的接合部42处进行的,该接合部42纵向定位在两个下部横向构件22之间。如图13和图15中所示,直立构件40
经由紧固件45在接合部42处附至腿部20,紧固件45与直立构件40中的每个直立构件的下部
部分44和对应的腿部20的中央部分28接合。每个直立构件40还具有两个互锁部分48,所述
两个互锁部分48设置成将直立构件40与腿部20互锁。互锁部分48设置在直立构件40的每个
侧向侧部上的凸缘部分70的下方。如以下将更详细说明的,并且如图12A中所示,互锁部分
48通过孔口81与凸缘部分70间隔开,孔口81从直立构件40的一个侧向侧部延伸至另一个侧
向侧部。互锁部分48被接纳在由腿部20的腿部构件32沿着腿部20的中央部分28所限定的对
应的互锁开口50(图13)中。因此,直立构件40经由互锁部分48和互锁开口50与腿部20互锁。
[0054] 当直立构件40与腿部20互锁时,互锁部分48用于传递直立构件40与腿部20之间的力。即,施加在直立构件40与腿部20之间的力经由互锁部分48传递。这样,将腿部构件32固
定至直立构件40的紧固件45是单独设置的,以使直立构件40相对于腿部20保持就位。
[0055] 参照图12B,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直立构件40包括两个直立片状部件68,所述两个直立片状部件68弯曲成各自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横截面轮廓。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
直立片状部件68是相同的。每个直立片状部件68包括位于直立片状部件68的每个侧向侧部
上的相反的上凸缘边缘部分75,上凸缘边缘部分75沿着直立片状部件68的大部分长度延
伸。上凸缘边缘部分75限定开口79以用于将直立片状部件68固定至彼此。每个直立片状部
件68还包括位于直立片状部件68的每个侧向侧部上的相反的下凸缘边缘部分77。下凸缘边
缘部分77的长度比上凸缘边缘部分75的长度小得多。间隙83将位于相应的直立片状构件68
的同一侧向侧部上的每个上凸缘边缘部分75与对应的下凸缘边缘部分77分开。在间隙83
处,直立片状部件68不具有侧壁以使得直立片状部件68的横截面轮廓在间隙83处不是U形
形状的。
[0056] 因此,通过将直立片状部件68紧固在一起,直立片状部件68中的两个直立片状部件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对应的直立构件40,如图12A中所示。如图13中所示,直立片状部件68
通过紧固件74(例如螺母和螺栓)紧固在一起,该紧固件74接合直立片状部件68的凸缘边缘
部分77中的开口79。结果,由于片状部件68的两个U形形状的横截面轮廓的通道面向彼此,
因此所组装的直立构件40是中空的。直立构件40的互锁部分48由直立片状部件68的下凸缘
边缘部分77形成,下凸缘边缘部分77配合在一起并通过紧固件49(例如,螺母和螺栓)固定,
紧固件49接合由下凸缘边缘部分77中的每个下凸缘边缘部分所限定的开口85(图12B)。当
直立构件40与对应的腿部20组装在一起时,每个腿部构件32的一部分覆盖由直立构件40所
限定的孔口81。为此,对于每个腿部构件32,互锁开口50与上边缘76上的与互锁开口50对准
的点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每个直立片状部件68的间隙83的在上凸缘边缘部分75的底部边
缘与下凸缘边缘部分77之间测得的距离。
[0057] 在框架12的上部部分处,框架12具有上部横向构件52,上部横向构件52侧向延伸并与直立构件40的上端部46互相连接。如图10中所示,上部横向构件52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
横截面轮廓,因此在上部横向构件52的向下延伸的壁之间形成通道。上部横向构件52的通
道面向下并且将直立构件40的上端部46接纳在该通道中。紧固件(例如,螺栓)将上部横向
构件52的每个纵向侧部固定至直立构件40。
[0058] 框架12还包括上部框架组件60,该上部框架组件60包括在侧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三个上部保持构件62和连接至上部保持构件62的相反端部的两个上部连接构件64。如在图15
中示出的上部保持构件62中的一个上部保持构件,上部保持构件62连接至上部横向构件52
并横向于上部横向构件52延伸。更具体地,每个上部保持构件62具有限定在每个上部保持
构件62的底侧处的切口(未示出),该切口具有与上部横向构件52的截面形状类似的形状和
尺寸,使得上部保持构件62可以叠置在上部横向构件52上以将上部横向构件52接纳在切口
中。上部保持构件62经由紧固件69紧固至上部横向构件52。如图16中所示,在上部框架组件
60中还设置有支承支架80,支承支架80紧固至上部保持构件62,以支承风扇组件16中相应
的风扇组件。支承支架80经由紧固件87紧固至保持构件62。出于相同的目的,另外的支承支
架82也紧固至上部横向构件52。
[0059] 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上部保持构件62具有大致U形形状的横截面轮廓,上部保持构件62包括两个向下延伸的壁(即,竖向壁)和在所述两个向下延伸的壁之间延伸的横向壁
(即,水平壁)。这样,每个上部保持构件62在上部保持构件62的底侧在向下延伸的壁之间形
成通道102。
[0060] 上部连接构件64构造成将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上端部19连接至上部保持构件62。每个上部连接构件64具有大致水平的上表面和相反的下表面。上部连接构件64限定用于接纳
紧固件(未示出)的开口97(图8),该紧固件将热交换器面板14中对应的一个热交换器面板
固定至上部连接构件64。更具体地,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部连接构件64通过调节件84(图17
中示出了调节件84中的一个调节件)接合上部保持构件62中的每个上部保持构件而以可调
节的方式连接至上部保持构件62。如图17中所示,每个调节件84具有水平部分98和从水平
部分98的侧向端部向下延伸的两个竖向部分99。调节件84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紧密地接纳
在由上部保持构件62中相应的上部保持构件所形成的通道102内。应当指出的是,调节件84
的第一部分被接纳在通道102内,而第二部分从通道102向外延伸。调节件84经由紧固件104
紧固至对应的上保持件62,该紧固件104延伸穿过由调节件84的竖向部分99和上保持件构
件62的向下延伸的壁所限定的相应开口。同时,上部连接构件64经由紧固件(未示出)紧固
至调节件84中对应的调节件,该紧固件接合由调节件84的水平部分98限定的开口105和由
上部连接构件64限定的开口97。通过用具有不同尺寸和/或构型的其他调节件来替换调节
件84,调节件84允许在上部连接构件64与上部保持构件62之间进行调节。换句话说,如果需
要不同的尺寸来将热交换器面板14连接至上部连接构件64,与其改变上部保持构件62或上
部连接构件64的尺寸,不如用具有该尺寸和/或构型的其他这样的调节件84来简单地替换
调节件84以适应上部连接构件64的期望位置。这样,框架12可以适应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不
同尺寸和变型。
[0061] 如从以上描述中将理解的那样,框架12是以无焊接的方式组装的,使得构成框架12的框架部件(即,框架部件20、22、40、52、62、64、95)以无焊接的方式连接至彼此。换句话
说,框架12是在不使用焊接的情况下组装的。此外,框架部件通过互锁装置和/或使用紧固
件(例如,螺母和螺栓)连接至彼此。在框架12的组装中没有进行焊接可以有助于降低与组
装框架12相关联的成本,特别是因为可以完全放弃通常将成为组装过程的一部分的焊接
站。
[0062] 然而,尽管省去焊接来组装框架12降低了组装成本,但是这使得难以将框架12设计成使得框架12在使用期间能够承受很大的外力(例如,承受由强风引起的外力)。为了解
决该问题,已经提供了框架12的上述构型、特别是缺少中央下部横向构件(即,在上部横向
构件52的正下方缺少中央下部横向构件)的构型。这种构型与框架12的无焊接组装相结合
使得框架12成为完全受约束的等静压结构(isostatic structure)。应当指出的是,除了降
低成本之外,省去框架12中的焊接还附带地减小了施加在框架12的部件之间的内力。也就
是说,如根据常规实践进行的那样,将框架12的部件焊接至彼此会在框架12的部件之间产
生约束,该约束通常将导致静态不确定结构。相比之下,框架12的等静压特性允许框架12在
使用期间更容易抵抗施加至框架12的外部载荷,而不会在框架12的一个或更多个部件中产
生过大的应力。应当指出的是,在具有焊接框架的常规干式冷却器中,较大的应力响应于框
架上被施加的外力而通常在框架的某些焊接接头处产生,该应力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导致焊
接接头的失效。
[0063] 因此,框架12的本构型的结果是成本更低的框架,与焊接框架相比,该成本更低的框架是等静压的,因此可以应对外力而不会产生在常规焊接的干式冷却器中所发现的较大
应力。
[0064] 干式冷却器组件10还包括封围面板,该封围面板附至框架12并由框架12支承并且部分地限定干式冷却器组件10的封围空间。应当指出的是,干式冷却器组件10包括两个中
间封围面板120和六个侧向封围面板122,所述两个中间封围面板120将干式冷却器单元30
中的在纵向上相邻的干式冷却器单元30分开,所述六个侧向封围面板122部分地限定了干
式冷却器组件10的封围空间并限定了干式冷却器单元30中的在侧向上相邻的干式冷却器
单元30内部的侧向边界。可以设想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设置单个中间封围面板120。如
果应用更少的干式冷却器单元30,则可以设置更少的侧向封围面板122。
[0065] 侧向封围面板122纵向延伸并附至框架12的直立构件40和保持构件52,侧向封围面板122还固定至热交换器面板14。侧向封围面板122通常为三角形以符合热交换器面板14
的V形构型。
[0066] 中间封围面板120大致垂直于侧向封围面板122延伸,并与侧向封围面板122一起部分地限定干式冷却器组件10的封围空间。中间封围面板120在纵向上设置在热交换器面
板14之间。这样,中间封围面板120将与在纵向上相邻的干式冷却器单元30相关联的内部空
间分开。每个中间封围面板120在侧向上设置在侧向封围面板122中的两个侧向封围面板
122之间。中间封围面板120是大致矩形的。中间封围面板120中的每个中间封围面板的上端
部130紧固至上部横向构件52。每个中间封围面板120还在中间封围面板120的侧向边缘上
紧固至直立构件40中的在侧向上相邻的两个直立构件40。中间封围面板120中的每个中间
封围面板的下端部132是自由的,因为该下端部132未紧固至框架12的任何部件。然而,如下
文将进一步描述的,中间封围面板120的下端部132通过热交换器面板14保持就位。
[0067] 如图18中所示,每个中间封围面板120的下端部132是大致U形形状的,并且下端部132包括竖向延伸的相对的壁部分134、136。水平部分138在相对的壁部分134、136之间延伸
并且连接相对的壁部分134、136。壁部分136与中间封围面板120的上端部130是偏置的,而
壁部分134与中间封围面板120的上端部130是共面的。
[0068] 当安装中间封围面板120并且将热交换器面板14安装至框架12时,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下端部17与中间封围面板120中的每个中间封围面板的下端部132的相对的壁部分
134、136抵接。如图19中所示,相对的壁部分134、136与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下端部17的抵接
使得壁部分134、136在由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下端部17施加在壁部分134、136上的力的作用
下而相对于彼此偏转。这导致在壁部分134与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一个热交换器面板的下
端部17之间形成机械密封,并且在壁部分136与热交换器面板14中的另一热交换器面板的
下端部17之间形成另一机械密封。在壁部分134、136与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下端部17之间形
成的密封是“机械的”,这是由于没有使用密封构件(例如,垫圈、硅树脂)来形成密封,而是
该密封是由诸如中间封围面板120和热交换器面板14之类的机械部件形成的。因此,该构型
可以减少对热交换器面板14的下端部17处的密封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这是由于本文中所形
成的机械密封不易受到与常规密封构件相同程度的磨损和撕裂。因为中间封围面板120是
由金属制成的机械部件,因此中间封围面板120保持一定量的刚度以确保与热交换器面板
14的下端部17的永久接触,从而保持与下端部17形成的机械密封。
[0069] 此外,尽管热交换器组件10包括干式冷却器,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应用类似的结构以用于其他类型的热交换器组件(例如冷凝器)。
[0070] 对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案的修改和改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变得明显。前述描述旨在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技术的范围旨在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
范围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