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38336.8

文献号 : CN11202334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于锋王前军

申请人 : 青岛迈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骑行训练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包括支架、平板、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以及弹力装置。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以及弹力装置,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可以相对滑动,可模拟用户在加速冲刺时车身产生的前后窜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之间可发生倾斜且在弹力装置的作用下,可模拟用户在骑行发力时车身产生的左右倾斜;因此上述设置可以让用户真实模拟户外骑行时的体感反馈且反馈力可调,提升室内骑行训练效果。通过在平板上设置有升降装置,用户可以模拟坡度变化时车身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模拟反馈效果真实,增加了室内骑行训练的趣味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1)、平板(2)、第一导向部(3)、第二导向部(4)以及弹力装置(5);所述第一导向部(3)设置在支架(1)顶端,所述第二导向部(4)设置在平板(2)底端,所述第一导向部(3)与第二导向部(4)滑动连接,所述支架(1)一端固定设置有横梁(11),所述弹力装置(5)对称设置在横梁(11)两端,所述弹力装置(5)一端与横梁(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2)底端固定连接;车身带动第一导向部(3)和第二导向部(4)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此时横梁(11)两端的弹力装置(5)均向滑移方向被拉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与第二导向部(4)接触点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V形或莱洛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3)设置为滚轮,第二导向部(4)设置为导轨;或者第一导向部(3)设置为导轨,第二导向部(4)设置为滚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装置(5)设置为内部中空的橡胶管(51),所述橡胶管(51)两端均设置有金属接头(52),所述金属接头(52)自由端分别与平板(2)底端、横梁(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装置(6)固定设置在平板(2)上,所述升降装置(6)包括滚轮(61)、底板(62)、动力机构(63)、传送带(64)、主动轮(65)以及从动轮(66);所述滚轮(61)设置在底板(62)底端,所述动力机构(63)固定设置在底板(62)顶端,所述主动轮(65)与动力机构(63)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轮(65)通过传送带(64)驱动从动轮(66)转动,所述传送带(64)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63)包括驱动电机(631)、蜗杆(632)以及蜗轮(633),所述蜗杆(632)通过联轴器(634)安装在驱动电机(631)上,所述蜗轮(633)与蜗杆(632)啮合,所述蜗轮(633)与主动轮(65)同轴设置同步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6)外侧设置有外壳(67),所述外壳(67)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68),所述连接块(7)在滑槽(68)内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设置有若干个。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设置为分段式结构,相邻两段导轨之间可拆卸连接。

说明书 :

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骑行训练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0002] 室内骑行是大众健身领域相对安全高效的一种训练手段,借助骑行台、动感单车等辅助训练设施能轻松的达成高耐力、高精度的骑行训练目的。然而基于以上硬件设施的
室内骑行训练环境单一,尽管现在有些竞技功能的骑行训练App辅助,也与真实骑行环境差
异依然较大。例如用户在发力、加速冲刺以及上下坡等情况产生的路面反馈无法直接或同
时作用于用户本身。在长期使用的情况下,用户的控车动作将形成肌肉记忆,其发力习惯以
及骑行姿势等与实际骑行情况的偏差将会越来越大,这样会降低训练效果,同时也减少室
内骑行的体验乐趣。不仅如此,用户长期使用固定式骑行台进行强度训练,其车身的后叉部
位和骑行台的连接处是吸收用户骑行时车身倾斜、前窜动能量的主要位置,车身寿命的疲
劳耗损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0003] 如图1所示的一款常见的摇车板结构示意图,通过在上平板(101)和下平板(102)之间设置有可调压气囊(103),通过压力调节可以适配不同体重范围的人群,能模拟骑行过
程中车身左右倾斜的力反馈过程;其缺点在于无法模拟骑行过程中向前窜动的力反馈过
程,也无法进行坡度变化的模拟。
[0004] 如图2所示的一款相对高端的摇车板结构示意图,在上部平台(201)和底部支架(202)支架之间设置有钢板弹簧压轮(203)、压轮导轨(204)用户能模拟人骑行过程车身左
右倾斜和向前窜动的力反馈效果;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钢板弹簧压轮和圆弧导轨形
成的复合力反馈力机构比较僵硬,反馈力不可调,适应用户群体有限;并且前后窜动的力反
馈结构使用的圆弧导轨,将引起用户重心有垂直升降的感觉,这与实际骑行反馈是不符的;
另外此摇车板也无法完成坡度模拟训练。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问题。
[0006]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包括支架、平板、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以及弹力装置;所述第一导向
部设置在支架顶端,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在平板底端,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滑动
连接,所述支架一端固定设置有横梁,所述弹力装置对称设置在横梁两端,所述弹力装置一
端与横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底端固定连接。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接触点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V形或莱洛三角形。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为滚轮,第二导向部设置为导轨;或者第一导向部设置为导轨,第二导向部设置为滚轮。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弹力装置设置为内部中空的橡胶管,所述橡胶管两端均设置有金属接头,所述金属接头自由端分别与平板底端、横梁固定连接。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升降装置固定设置在平板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滚轮、底板、动力机构、传送带、主动轮以及从动轮;所述滚轮设置在底板底端,所述动力机
构固定设置在底板顶端,所述主动轮与动力机构同轴设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驱动从
动轮转动,所述传送带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蜗杆以及蜗轮,所述蜗杆通过联轴器安装在驱动电机上,所述蜗轮与蜗杆啮合,所述蜗轮与主动轮同轴设置同步转动。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升降装置外侧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块在滑槽内滑动连接。
[0013]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滚轮设置有若干个。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导轨设置为分段式结构,相邻两段导轨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5]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 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第二导向部以及弹力装置,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可以相对滑动,可模拟用户在加速冲刺时车身产生的前后窜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
导向部之间可发生倾斜且在弹力装置的作用下,可模拟用户在骑行发力时车身产生的左右
倾斜;因此上述设置可以让用户真实模拟户外骑行时的体感反馈且反馈力可调,提升室内
骑行训练效果。
[0017] 2、通过在平板上设置有升降装置,用户可以模拟坡度变化时车身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模拟反馈效果真实,增加了室内骑行训练的趣味性。
[0018] 3、通过将弹力装置设置为无源蓄能装置,柔性支撑设计使骑行训练车架受力降低,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训练成本;同时弹性装置的数量、规格形式可以更换,根据客户实际
体重等需求对弹力装置进行选择,有效改善用户骑行训练的舒适度。
[0019] 4、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超静音,质量轻等优势,方便使用和搬运,并且可支持所有市售的骑行训练设备如骑行台以及动感单车等,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现有的一种常见的摇车板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现有的一种相对高端的摇车板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中的平板与支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中弹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中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是本发明中升降装置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
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
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
含义。
[0030]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
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1] 实施例一
[0032]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包括支架1、平板2、第一导向部3、第二导向部4以及弹力装置5;第一导向部3设置在支架1顶端,第二导向部4设置
在平板2底端,第一导向部3与第二导向部4滑动连接,支架1一端固定设置有横梁11,弹力装
置5对称设置在横梁11两端,弹力装置5一端与横梁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板2底端固定连
接。
[0033]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3、第二导向部4以及弹力装置5,第一导向部3与第二导向部4可以相对滑动,可模拟用户在加速冲刺时车身产生的前后窜动;第一导向部3与
第二导向部4之间可发生倾斜且在弹力装置5的作用下,可模拟用户在骑行发力时车身产生
的左右倾斜;因此上述设置可以让用户真实模拟户外骑行时的体感反馈且反馈力可调,提
升室内骑行训练效果。
[0034]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第一导向部3与第二导向部4接触点的横截面设置为圆弧形、V形或莱洛三角形等其他可用的形式。第一导向部3与第二导向部4之间不仅可发生相对
滑动,模拟用户在加速冲刺时车身产生的前后窜动;还可以实现角度倾斜,模拟用户在骑行
发力时车身产生的左右倾斜。
[0035]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第一导向部3设置为滚轮,第二导向部4设置为导轨;或者第一导向部3设置为导轨,第二导向部4设置为滚轮。第一导向部3和第二导向部4之间可以
互换安装位置,可以满足高承载使用环境下使用需求。
[0036]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如图6所示,弹力装置5设置为内部中空的橡胶管51,橡胶管51两端均设置有金属接头52,金属接头52自由端分别与平板2底端、横梁11固定连接。优
选的,弹力装置5还可以选用弹簧、弹力球、气弹簧等多种无源蓄能装置。上述柔性支撑设计
使骑行训练车架受力降低,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训练成本;同时弹性装置5的数量、规格形式
可以更换,根据客户实际体重等需求对弹力装置5进行选择,有效改善用户骑行训练的舒适
度。
[0037]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滚轮设置有若干个。滚轮的数量可以根据用户体重和平板上承载设备的总重量进行选择,此外多个滚轮的不同排布形式也可以根据用户不同使用
需求进行设置,在实现真实体感模拟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反馈力可调,改善室内骑行训练效
果。
[0038]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导轨设置为分段式结构,相邻两段导轨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导轨设置为分段式的,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摇车板,适用范围广泛。
[0039] 用户在室内进行模拟训练时,当用户发力或加速时,车身发生左右倾斜将带动第一导向部3和第二导向部4的接触位置产生一定的角度倾斜;此时一侧的弹力装置5向车身
偏转方向被拉伸,另一侧弹力装置5不受力,完成蓄能过程;当左右倾斜的趋势消失时,弹力
装置5蓄能释放,柔性支撑平台两侧将恢复水平状态。
[0040] 当用户改变姿态冲刺加速时,身体重心有前倾的趋势,车身带动第一导向部3和第二导向部4之间发生相对滑移;此时横梁11两端的弹力装置5均向滑移方向被拉伸,完成蓄
能过程;当重心前倾的趋势消失时,蓄能释放,柔性支撑平台将回复原位。
[0041] 实施例二
[0042] 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第一导向部3可设置为导轨,第二导向部4可设置为导向柱,导向柱与导轨之间滑动连接,并且也可以实现角度倾斜。同样地,第一导向部3与第二导向
部4之间安装位置也可以进行互换。更优选地,导向柱与支架1顶端或平板2顶端转动连接,
在模拟骑行发力时车身度倾斜实现更加灵活。
[0043] 实施例三
[004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升降装置6固定设置在平板2上,升降装置6包括滚轮61、底板62、动力机构63、传送带64、主动轮65以及从动轮66;滚
轮61设置在底板62底端,动力机构63固定设置在底板62顶端,主动轮65与动力机构63同轴
设置,主动轮65通过传送带64驱动从动轮66转动,传送带64上固定设置有连接块7。
[0045]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动力机构63包括驱动电机631、蜗杆632以及蜗轮633,蜗杆632通过联轴器634安装在驱动电机631上,蜗轮633与蜗杆632啮合,蜗轮633与主动轮65
同轴设置同步转动。
[0046] 通过在平板2上设置有升降装置6,用户可以模拟坡度变化时车身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模拟反馈效果真实,提升室内训练效果,还增加了室内骑行训练的趣味性。在具
体使用过程中,将骑行车身前架固定安装在连接块7上,启动动力机构63带动主动轮65转
动,主动轮65通过传动带64带动从动轮66转动,连接块7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实现上下升降运
动,从而带动骑行车身前架实现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真实模拟户外骑行时的坡度变化。
[0047]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如图8所示,升降装置6外侧设置有外壳67,外壳67侧壁上对称开设有滑槽68,连接块7在滑槽68内滑动连接。通过在升降装置6的外侧设置有外壳67,
可以保护升降装置6正常运转,避免用户接触产生安全隐患。在外壳67侧壁上开设有滑槽
68,为连接块7起导向作用,避免车身前架在上下升降过程中发生摇晃、摆动等问题,影响用
户体验。
[0048] 当用户需要体验坡度变化模拟时,升降装置6将通过蓝牙设备接收平板2上固定设置的骑行训练设备如骑行台或其他设备发出的功率变化信号,然后转化为坡度数据;然后
坡度数据参与控制驱动电机631运转,进而带动传送带64运转,固定设置在传送带64上的连
接块7带动车身前架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位置变化,使得用户体验到真实的坡度变化带来的
体感反馈。
[0049]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室内骑行训练的柔性支撑平台,可以有效提供真实环境中的骑行路感体感反馈,训练过程中发力习惯、骑行姿态等均可根据柔性支撑平台反馈的变化
进行调整,提升室内训练效果;同时还可以实现反馈力可调,以适应更多的用户群体。另外
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超静音,质量轻等优势,方便使用和搬运,并且可支持所有市售的
骑行训练设备如骑行台以及动感单车等,适用范围广泛。
[005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
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
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
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51]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