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40966.9

文献号 : CN11203283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孙升华孟相宏张乃伟黄罡

申请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微孔导风板漏风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组件,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驱动机构,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其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第二导风板位于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其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且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二导风板分别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既实现了微风出风,又避免了漏风现象。

权利要求 :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

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或所述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出风口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三限位块,在装配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三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并且能够随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均设有第二滑动结构,所述第一滑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彼此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的滑块,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的滑槽,当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所述滑槽的其中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内壁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限定所述滑块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滑槽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6.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

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

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或所述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出风口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三限位块,在装配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三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并且能够随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移动;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获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或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或者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或所述第二设定角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所述运行模式是微风模式,则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彼此连通;

如果所述运行模式是送风模式或导风模式,则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以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彼此错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之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在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之间往复摆动。

说明书 :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空调广泛服务于千家万户,用户对空调使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在运行的过程中,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处于打开状态,通过出风口向
室内送风,此种状态下人体会感受到空调风直吹,舒适性差,尤其是在人体以及环境温度比
较低时,冷风直接吹在人体会造成不适。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导风板上开设微孔,使得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以微风的方式出风,降低风感。但是,当不需要使用微风、需要导风或远距
离送风时,导风板上的微孔会漏风,降低了导风效果,缩短送风距离,影响了用户体验。
[0004]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微孔导风板漏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组件,所述壳体
上设有出风口;其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
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导风
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所
述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
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二导风板分别相对所
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
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
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
[0006]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或所述第二设定
角度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相抵接以将所述第二导风板滑动至所述第
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0007]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出风口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
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定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二导
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
括第三限位块,在装配好的状态下,所述第三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
块之间并且能够随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移动。
[0008]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滑动结构,所述第二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均设有第二滑动结
构,所述第一滑动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彼此滑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
述第二导风板的滑动连接。
[0009]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风板上的滑块,所述第二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的滑槽,当所述第二导风
板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能够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所
述滑槽的其中一端。
[0010]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的内壁上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限定所述滑块的位置。
[0011] 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滑槽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0012]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
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
第一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所
述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所述第二导风板能够随所述
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
第二导风板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所述多个第一
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驱
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
骤:获取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根据所述运行模式,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
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或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以使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
所述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或者连通。
[0013]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或所述第二设定角度”的步骤具体包括:如果所述运行模
式是微风模式,则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一设定角度,以使
得所述多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彼此连通;如果所述运行模式是送风模式或导风
模式,则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以使得所述多
个第一微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微孔彼此错开。
[0014] 在上述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导风板转动至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之后,控制所述第一导风板在所述第一设定角度
与所述第二设定角度之间往复摆动。
[0015]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和导风组件,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其中,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和驱动机
构,第一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口处,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第二导风板位
于第一导风板的一侧且与第一导风板滑动连接,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
个第二微孔,第二导风板能够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
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二导风板分别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
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驱动机构设置在壳体内,驱动机
构与第一导风板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
[0016]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导风板上开设微孔,导致其在导风模式或送风模式时漏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上
设有多个第一微孔,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当需要使用微
风模式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并且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
设定角度时第二导风板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
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使得从壳体内吹向出风口的风能够通过微孔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
室内,避免了风直吹用户,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当需要使用导风模式或送风模式时,驱动机
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并且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二导
风板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
开,使得第一导风板上所有的第一微孔均被第二导风板遮挡,避免了出现漏风现象,提升了
导风效果,延长了送风距离,实现了远距离送风,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在切换不同的
运行模式的过程中,无需增加其他操作步骤,只需要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即可,操作简单、
便捷。
[0017] 进一步地,出风口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限位结构,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限位块用于限定第一位置,第二限位块用
于限定第二位置;第二导风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二限位结构,
第二限位结构包括第三限位块,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第三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
位块之间并且能够随第二导风板的转动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移动,当第三限位
块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与第一限位块抵接时,第二导风板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此时,驱动机构
继续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
通,从而实现微风出风;当第三限位块移动至第二位置并与第二限位块抵接时,第二导风板
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此时,驱动机构继续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使得多个第
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从而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0018]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一导风板上的滑块,第二滑动结构包括形成于第二导风板上的滑槽,滑槽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块,当第二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
二位置时,滑块能够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滑槽的其中一端,并通过定位块限定滑块的
位置,避免了第二导风板随第一导风板一起转动或摆动的同时,第二导风板相对于第一导
风板晃动,提高了空调室内机运行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0019]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根据运行模式,选择性地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在转动
的过程中,第一导风板能够带动第二导风板一起转动,并且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
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二导风板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从而使得
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通或错开,既实现了微风出风,又避免了漏风现
象,提升了导风板的导风效果,延长了送风距离,实现了远距离送风,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0]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附图中: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发明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9是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 图10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主流程图;
[0031] 图11是本发明的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2] 图12是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逻辑图。
[0033] 附图标记列表
[0034] 1、壳体;11、出风口;12、第一限位结构;121、第一限位块;122、第二限位块;
[0035] 2、导风组件;21、第一导风板;211、第一微孔;212、第一滑动结构;2121、第一滑块;2122、第二滑块;22、第二导风板;221、第二微孔;222、第二限位结构;2221、第三限位块;
223、第二滑动结构;2231、滑槽;2232、定位部;23、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
附图中的驱动机构是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右侧,但是这种设置方式非一成不变,本领域技术
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如驱动组件显然还可以设置
在壳体内部的右侧等。
[003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
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
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9]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该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微
孔,第二导风板上设有与第一微孔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当需要使用微风模式时,驱动机
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并且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时第二导
风板相对第一导风板滑动至第一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连
通,使得从壳体内吹向出风口的风能够通过微孔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室内,避免了风直
吹用户,提高了使用舒适度。当需要使用导风模式或送风模式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
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并且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二导风板相对第一导风
板滑动至第二位置,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和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使得第一导风
板上所有的第一微孔均被第二导风板遮挡,避免了出现漏风现象,提升了导风效果,延长了
送风距离,实现了远距离送风,进而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在切换不同的运行模式的过程
中,无需增加其他操作步骤,只需要控制第一导风板转动即可,操作简单、便捷。
[0040] 首先参照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
的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
一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4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和导风组件2,壳体1上设有出风口11;其中,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板21、第二导风板22和驱动机构23,第一导风板21可转
动地设置在出风口11处,第一导风板21上设有多个第一微孔211;第二导风板22位于第一导
风板21的外侧(即图1中纸面的右侧)且与第一导风板21滑动连接,第二导风板22上设有与
第一微孔211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微孔221,第二导风板22能够随第一导风板21一起转动,并
且在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二导风板22分别相对第一导
风板21滑动至第一位置(如图1所示的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连通的位
置)和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的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彼此错开的位置),从而
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或者彼此错开;驱动机构23设置在
壳体1内部的右侧(即图1中纸面的右侧),驱动机构23与第一导风板2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
导风板21转动。当然,第二导风板22和驱动机构23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位置,也可
以将第二导风板22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内侧(即图1中纸面的左侧),也可以将驱动机构
23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左侧(即图1中纸面的左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
地调整和设置第二导风板22和驱动机构23的设置位置。
[0042] 其中,第一设定角度可以是第一导风板21完全关闭时的角度;第二设定角度可以是第一导风板21完全打开时的角度。当然,上述列举的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只是
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灵活地
调整和设置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本发明对此不做任何的限定。
[0043] 优选地,第一导风板21在驱动机构23的驱动下上下转动或摆动,能够更好地导风和送风。当然,第一导风板21的转动或摆动方向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方向,还可以在驱动机构
23的驱动下左右转动或摆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和安装需求灵活地
调整和设置第一导风板21的转动或摆动方向。其中,驱动机构23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
等电机。
[0044] 优选地,多个第一微孔211在第一导风板21上的开设位置与多个第二微孔221在第二导风板22上的开设位置相对应;多个第一微孔211在第一导风板21上的排布方式与多个
第二微孔221在第二导风板22上的排布方式相同;第一微孔211的数量以及大小(例如第一
微孔211的孔径或横截面的截面面积)均与第二微孔221的数量以及大小相同,使得第二导
风板22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
连通或者彼此错开。
[0045] 进一步地,第一微孔211和第二微孔221的形状均是圆形。当然,第一微孔211和第二微孔221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或梯形等,无论如何调整和设置第一微
孔211和第二微孔221的形状,只要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一位置时,使得多个第一微孔
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当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二位置时,使得多个第一
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错开即可。
[0046] 如图1、图2、图4至图7所示,壳体1上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2,第二导风板22上设有第二限位结构222,当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时,第一限位结构12
与第二限位结构222相抵接以使第二导风板22滑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0047] 其中,出风口11沿其长度方向(即图4中由左向右的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一限位结构12,第二导风板22沿其长度方向(即图6中由左向右的方向)的两个侧
边上分别形成有一个第二限位结构222,形成在出风口11的两个侧边上的第一限位结构12
分别与形成在第二导风板22的两个侧边上第二限位结构222限位配合,使得第二导风板22
的左右两侧同时受到了限位作用,能够确保将第二导风板22稳定地限制在第一位置或第二
位置。当然,也可以只在出风口1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个侧边上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2,相应
地,只在第二导风板22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个侧边上形成第二限位结构222,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限位结构12和第二限位结构222的设置位置和数量。
[0048] 下面以形成在出风口11的左侧边上的第一限位结构12以及形成在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上的第二限位结构222为例进一步阐述。
[0049] 如图2、图5和图7所示,第一限位结构12包括形成在出风口11的左侧边(即图5中所示出的一侧)上的第一限位块121和第二限位块122,第一限位块121用于限定第一位置,第
二限位块122用于限定第二位置;第二限位结构222包括形成在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即
图7中位于纸面左侧的边)上的第三限位块2221,在装配好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第三限位
块2221位于第一限位块121和第二限位块122之间并且能够随第二导风板22的转动在第一
限位块121和第二限位块122之间移动,当第三限位块2221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与第一限位块
121抵接时(如图2所示),第二导风板22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此时,驱动机构23继续驱动第一
导风板21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第一导风板21相对于第二导风板22滑动,使得多个第一微
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从而实现微风出风。当第三限位块2221移动至第
二位置并与第二限位块122抵接时,第二导风板22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此时,驱动机构23继
续驱动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第一导风板21相对于第二导风板22反向滑动,
使得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错开,从而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0050] 当然,第一限位结构12和第二限位结构222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第一限位结构12也可以是形成于出风口11的左侧边上的限位槽,限位槽为弧形结构,且弧形结构的弧度
与第一导风板21转动的弧度相匹配,限位槽的第一端用于限定第一位置,限位槽的第二端
用于限定第二位置,第二限位结构222包括形成于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上的限位凸起,在
装配好的状态下,限位凸起位于限位槽内并且能够随第二导风板22的转动在限位槽的第一
端和第二端之间移动;或者,第一限位结构12也可以是形成于出风口11的左侧边上的第一
限位筋,第二限位结构222包括形成于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上的第二限位筋和第三限位
筋,第二限位筋用于限定第一位置,第三限位筋用于限定第二位置,在装配好的状态下,第
一限位筋位于第二限位筋和第三限位筋之间,并且第二限位筋和第三限位筋能够随第二导
风板22的转动而移动,当第二限位筋转动至与第一限位筋抵接时,第二导风板22被限定在
第一位置,当第三限位筋转动至与第一限位筋抵接时,第二导风板22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无
论采取何种限位结构,只要能够将第二导风板22限定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即可。
[0051] 如图1、图2、图6至图9所示,第一导风板21沿其长度方向(即图8中由左向右的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均设有第一滑动结构212,第二导风板2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侧边上均设
有第二滑动结构223,第一滑动结构212与第二滑动结构223彼此滑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导
风板21与第二导风板22的滑动连接。
[0052] 下面以形成在第一导风板21的左侧边上的第一滑动结构212以及形成在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上的第二滑动结构223为例进一步阐述。
[0053] 如图2、图7和图9所示,第一滑动结构212包括形成于第一导风板21的左侧边(即图9中位于纸面左侧的边)上的滑块,第二滑动结构223包括形成于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即
图7中位于纸面左侧的边)上的滑槽2231,滑槽2231的内壁上设有用于限定滑块的位置的定
位部2232。其中,定位部2232可以是形成于滑槽2231的内壁上的定位凸起、定位块和定位筋
等其他定位结构。
[0054] 当驱动机构23驱动第一导风板21向上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并带动第二导风板22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滑块位于定位部2232和滑槽2231的第一端(即图7中纸面下方的一端)
之间,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随第一导风板21一起转动的同时第二导风板22相对于第一导风
板21晃动;由于第三限位块2221能够随第二导风板的转动逐渐向第一限位块移动,当第三
限位块2221移动至与第一限位块121抵接时,第二导风板22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此时,驱动
机构23继续驱动第一导风板21向上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并带动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上的
滑块沿滑槽2231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滑槽2231的第二端(即图2中纸面上方的一端),且滑块
位于定位部2232和滑槽2231的第二端之间,能够牢固地限定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
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连通,避免出现
错位,避免影响微风效果。
[0055] 当驱动机构23驱动第一导风板21向下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并带动第二导风板22一起转动的过程中,滑块位于定位部2232和滑槽2231的第二端之间,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
随第一导风板21一起转动的同时,第二导风板22相对于第一导风板21晃动。由于第三限位
块2221能够随第二导风板的转动逐渐向第二限位块移动,当第三限位块2221移动至与第二
限位块122抵接时,第二导风板22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此时,驱动机构23继续驱动第一导风
板21向下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从而带动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上的滑块沿滑槽2231的长度
方向滑动至滑槽2231的第一端,滑块位于定位部2232和滑槽2231的第一端之间,能够牢固
地限定第一导风板21和第二导风板22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确保多个第一微孔211和多个
第二微孔221能够彼此错开,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0056] 当第一导风板21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之后,驱动机构23驱动第一导风板21在第一设定角度与第二设定角度之间往复摆动,由于滑块位于定位部2232和滑槽2231的第一端之
间,从而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随第一导风板21一起摆动的同时第二导风板22相对于第一导
风板21晃动。
[0057] 进一步地,定位部2232设置在滑槽2231内壁的中间部位,且定位部2232的左侧和滑槽223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等于定位部2232的右侧和滑槽2231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滑
块的长度等于定位部2232的左侧和滑槽2231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当滑块滑动至定位部
2232的左侧和滑槽2231的第一端之间或者定位部2232的右侧和滑槽2231的第二端之间时,
能够防止滑块晃动,进一步避免了第二导风板22相对于第一导风板21晃动。
[0058] 如图7所示并结合图2中所示的位置,滑块包括第一滑块2121和第二滑块2122,第一滑块2121和第二滑块2122沿滑槽2231的宽度方向(即图2中由左上向右下的方向)间隔设
置,使得第一滑块2121和第二滑块2122之间具有间隙,当第一滑块2121和第二滑块2122滑
过定位块时能够发生形变以便顺利地滑过定位部2232。当然,滑块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列举
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三个或多个滑块,无论如何调整和设置滑块的数量,将多个滑块沿
滑槽223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即可。其中,滑块采用橡胶、塑料等弹性材料制备,使得滑块
的滑过定位部2232的过程中能够发生形变以便顺利地滑过定位部2232,当滑块的滑过定位
部2232之后能够恢复形变以将滑块限定在定位部2232与滑槽2231的任一端之间。
[0059] 优选地,第一滑动结构212的数量为四个,两个第一滑动结构212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左侧边上,两个第一滑动结构212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右侧边上;相应地,第二滑
动结构223的数量也为四个,两个第二滑动结构223设置在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上,两个
第二滑动结构223设置在第二导风板22的右侧边上,设置在第二导风板22的左侧边上的两
个第二滑动结构223分别和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左侧边上的两个第一滑动结构212配合,
设置在第二导风板22的右侧边上的两个第二滑动结构223分别和设置在第一导风板21的右
侧边上的两个第一滑动结构212配合,使得第二导风板22的左右两侧同时与第一导风板21
的左右两侧滑动连接。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导风板2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三个或多个
第一滑动结构212,相应地,在第二导风板2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三个或多个第二滑
动结构22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滑动结构212和第二滑动结构223
的设置数量。
[0060]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是第一滑动结构212包括滑块、第二滑动结构223包括滑槽2231以及设置在滑槽2231的内壁上的定位部2232,但这只是示例性地,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是,第一滑动结构212也可以只包括滑块、第二滑动结构223也
可以只包括滑槽2231;当然,第一滑动结构212和第二滑动结构223还可以是滑轨和滑块相
配合的结构、或者滑道和滑轨相配合的结构,无论采取何种滑动结构,只要使得第一导风板
21和第二导风板22能够相对滑动即可。
[0061]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对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进行描述。其中,图10是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的主流程图;图11是本发明的控制驱动机构驱动
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62] 如图10所示,本发明的用于空调室内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63] S100、获取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0064] S200、根据运行模式,选择性地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以使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能够彼此错开或者连通。
[0065] 其中,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包括微风模式、送风模式和导风模式等其他运行模式。
[0066] 步骤S100中,可以实时获取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也可以按预设时间间隔获取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其中,预设时间间隔可以是30min、60min或90min等,上述预设时间
间隔只是示例性地,不是限制性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
运行模式更换频率等灵活地调整和设置预设时间间隔,无论如何调整和设置预设时间间
隔,只要能够根据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及时调整第一导风板的转动角度即可。
[0067] 如图11所示,步骤S200中,“选择性地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或第二设定角度”的步骤具体包括:
[0068] S211、如果运行模式是微风模式,则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以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彼此连通;
[0069] S212、如果运行模式是送风模式或导风模式,则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以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彼此错开。
[0070] 步骤S211中,如果运行模式是微风模式,说明需要将第一导风板上的多个第一微孔与第二导风板上的多个第二微孔彼此连通,使得从壳体内吹向出风口的风能够通过微孔
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室内。因此,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向上转动至第一设定角
度(例如第一导风板21完全关闭时的角度),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的过程中,
能够带动第二导风板一起转动,且第三限位块随第二导风板的转动逐渐向第一限位块移
动,当第三限位块移动至与第一限位块抵接时,第二导风板被限定在第一位置,此时,驱动
机构继续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并带动设置在第一导风板上的滑块沿滑槽
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滑槽的第二端,从而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彼此连通,使得
从壳体内吹向出风口的风能够仅通过微孔的作用转换为微风吹入室内。
[0071] 步骤S212中,如果运行模式是送风模式或导风模式,说明需要将第一导风板上的多个第一微孔与第二导风板上的多个第二微孔彼此错开,以避免出现漏风现象。因此,控制
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向下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例如第一导风板21完全打开时的角
度),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导风板一起转动,且第三
限位块随第二导风板的转动逐渐向第二限位块移动,当第三限位块移动至与第一限位块抵
接时,第二导风板被限定在第二位置,此时,驱动机构继续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
角度,并带动设置在第一导风板上的滑块沿滑槽的长度方向滑动至滑槽的第一端,从而使
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彼此错开,从而避免出现漏风现象。
[007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程中,步骤S211和步骤S212没有先后顺序,是并列的,仅仅和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相关,根据不同的运行模式执行对应的步骤即可。
[0073] 继续参阅图11,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
[0074] S300、控制第一导风板在第一设定角度与第二设定角度之间往复摆动,使得从壳体吹出的风通过上下摆动的导风板的作用沿上、下两个方向被充分打乱,使得空调室内机
的出风更接近自然风。
[0075] 下面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控制流程进行介绍。其中,图12中以微风模式和送风模式为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控制方法。
[0076]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完整流程是:
[0077] S401、获取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
[0078] S402、判断空调室内机是否处于微风模式或送风模式;若空调室内机处于微风模式,则执行步骤S403;若空调室内机处于送风模式,则执行步骤S404;
[0079] S403、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一设定角度,以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彼此连通;
[0080] S404、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导风板转动至第二设定角度,以使得多个第一微孔与多个第二微孔彼此错开;
[0081] 在步骤S404之后,执行步骤S405;
[0082] S405、控制第一导风板在第一设定角度与第二设定角度之间往复摆动。
[008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
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
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0084]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
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
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