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61805.8

文献号 : CN11203870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华锋胡应有马志乐李壮

申请人 : 自贡朗星达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将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再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恒流充放电若干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高,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高倍率的循环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5‑2mol/L;

3)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5‑2mol/L;

6)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9)注入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

10)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

11)注入第二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

12)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

13)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恒流充放电若干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2.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所述放电截止电压为2.75V,所述第一预定电压为

2.70‑2.72V。

3.如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制备方法,所述充电截止电压为4.25V,所述第二预定电压为

4.30‑4.32V。

4.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所述碳酸亚乙烯酯在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浓度为6‑8体积%。

5.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所述1,3‑丙烷磺内酯在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6体积%。

6.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65‑75%,所述甲基二 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4.5体积%,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25‑

35%,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6‑8体积%。

7.如上述权利要求3所述制备方法,所述第三预定电压为3.95‑4.00V。

8.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的脉冲放电电流为0.01‑0.05C,放电时间为10‑60s,间隔2‑5s。

9.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所述步骤6)中的脉冲充电电流为0.01‑0.05C,放电时间为10‑60s,间隔2‑5s。

说明书 :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镍锰酸锂材料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常用正极活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工作电压以及较高的能量密度的优点,但是由于镍元素和锰元素在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从活
性物质表面少量溶出,会导致电解液在电极活性物质表面分解产气,从而导致电池的循环
性能变差。尤其是高温环境下,电解液的分解速度增快,电池的循环寿命衰减严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
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将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再将
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
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将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然后将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
壳体;注入第一电解液,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注入第
二电解液,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
止电压之间恒流充放电若干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倍率性能好,循环寿
命高,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高倍率的循环寿命。具体的方案如下:
[0004]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0005]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006]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5‑2mol/L;
[0007] 3)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
[0008]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09]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5‑2mol/L;
[0010] 6)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
[0011]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12]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013] 9)注入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
[0014] 10)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
[0015] 11)注入第二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
[0016] 12)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
[0017] 13)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恒流充放电若干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放电截止电压为2.75V,所述第一预定电压为2.70‑2.72V。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截止电压为4.25V,所述第二预定电压为4.30‑4.32V。
[0020] 进一步的,所述碳酸亚乙烯酯在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浓度为6‑8体积%。
[0021] 进一步的,所述1,3‑丙烷磺内酯在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6体积%。
[0022] 进一步的,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65‑75%,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4.5体积%,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25‑35%,所述1‑丙烯‑1,3‑
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6‑8体积%。
[002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预定电压为3.95‑4.00V。
[002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脉冲放电电流为0.01‑0.05C,放电时间为10‑60s,间隔2‑5s。
[002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的脉冲充电电流为0.01‑0.05C,放电时间为10‑60s,间隔2‑5s。
[0026]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 1)、第一次预化成中,在低于放电截止电压的电压区间,能够使碳酸亚乙烯酯在负极表面预先成膜;
[0028] 2)、第二次预化成中,在高于充电截止电压的电压区间,能够使1,3‑丙烷磺内酯在正极表面预先成膜。
[0029] 3)、将预先成膜的正负极再组装成电池化成,此时电解液中的添加剂能够在预先的成膜表面再次形成SEI膜,化成过程中产气量很小,能够形成致密的SEI膜,有利于提高电
池的高温稳定性。
[0030] 4)、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和1‑丙烯‑1,3‑磺酸内酯的共同作用,能够下形成致密SEI膜的基础上提高电池的倍率性能,原因可能是两种添加剂协同作用,形成SEI膜的同时内阻
增加较少。
[0031] 5)、发明人发现,在第三预定电压下加入1‑丙烯‑1,3‑磺酸内酯,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的高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原因可能是第三预定电压和充电截止电压这个电压区间内,
1‑丙烯‑1,3‑磺酸内酯的成膜效果更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中的所述镍锰酸锂的分子式为LiNi0.38Mn0.62O2,负极活性材料为天
然石墨;所有电解液的有机溶剂均为体积比1:1:1的EC,DEC和EMC的混合物,电解质盐为
LiPF6。
[0033] 实施例1
[0034]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035]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6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5mol/L;
[0036]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0V,脉冲放电电流为0.05C,放电时间为10s,间隔2s;
[0037]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38]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4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5mol/L;
[0039] 6)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0V,脉冲充电电流为0.05C,放电时间为10s,间隔2s;
[0040]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41]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042] 9)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65%,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体积%;
[0043] 10)0.1C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3.95V,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044] 11)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35%,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6体
积%;
[0045] 12)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046] 13)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047] 实施例2
[0048]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049]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8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2mol/L;
[0050]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2V,脉冲放电电流为0.01C,放电时间为60s,间隔5s;
[0051]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52]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6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2mol/L;
[0053] 6)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2V,脉冲充电电流为0.01C,放电时间为60s,间隔5s;
[0054]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55]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056] 9)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75%,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5体积%;
[0057] 10)0.1C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4.00V,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058] 11)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25%,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8体
积%;
[0059] 12)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060] 13)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061] 实施例3
[0062]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063]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7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064]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1V,脉冲放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065]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66]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5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067] 6)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1V,脉冲充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068]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69]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070] 9)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70%,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2体积%;
[0071] 10)0.1C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3.98V,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072] 11)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30%,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7体
积%;
[0073] 12)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2C;
[0074] 13)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075] 对比例1
[0076]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077]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7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078]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1V,脉冲放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079]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80] 5)将步骤4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081] 6)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70%,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2体积%;
[0082] 7)0.1C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3.98V,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083] 8)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30%,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7体
积%;
[0084] 9)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2C;
[0085] 10)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086] 对比例2
[0087]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088]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5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089] 3)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1V,脉冲充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090]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091] 5)将步骤4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092] 6)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70%,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2体积%;
[0093] 7)0.1C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3.98V,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094] 8)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30%,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7体
积%;
[0095] 9)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2C;
[0096] 10)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097] 对比例3
[0098]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099]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7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00]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1V,脉冲放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01]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02]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5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03] 6)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1V,脉冲充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04]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05]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106] 9)注入第一电解液,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2体积%;
[0107] 10)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2C;
[0108] 11)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109] 对比例4
[0110]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111]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7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12]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1V,脉冲放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13]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14]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5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15] 6)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1V,脉冲充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16]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17]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118] 9)注入第二电解液,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7体积%;
[0119] 10)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2C;
[0120] 11)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121] 对比例5
[0122]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123]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7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24]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1V,脉冲放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25]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26]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5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27] 6)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1V,脉冲充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28]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29]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130] 9)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70%,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2体积%;
[0131] 10)0.1C恒流充电至第三预定电压3.8V,然后以第三预定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1C;
[0132] 11)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30%,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7体
积%;
[0133] 12)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2C;
[0134] 13)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135] 对比例6
[0136] 1)提供含有镍锰酸锂的正极,提供含有石墨的负极;
[0137] 2)将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一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7体积%的碳酸亚乙烯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38] 3)0.1C恒流放电至放电截止电压2.75V,然后脉冲放电至第一预定电压2.71V,脉冲放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39] 4)将步骤3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40] 5)将步骤4中的正极和负极非接触的对置,置于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所述第二预化成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5体积%的1,3‑丙烷磺内酯,电解液中锂离子的浓度为1.8mol/L;
[0141] 6)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4.25V,然后脉冲充电至第二预定电压4.31V,脉冲充电电流为0.03C,放电时间为30s,间隔3s;
[0142] 7)将步骤6中的正极和负极取出,干燥;
[0143] 8)将步骤7的正极,负极和隔膜组装成电芯装入壳体;
[0144] 9)注入第一电解液,第一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70%,所述第一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甲基二磺酸亚甲酯,所述甲基二磺酸亚甲酯在第一电解液中的浓度为4.2体积%;
[0145] 10)注入第二电解液,第二电解液占总电解液体积的30%,所述第二电解液中的添加剂为1‑丙烯‑1,3‑磺酸内酯,所述1‑丙烯‑1,3‑磺酸内酯在第二电解液中的浓度为7体
积%;
[0146] 11)0.1C恒流充电至充电截止电压,以充电截止电压恒压充电,直至充电电流低至截止电流0.02C;
[0147] 12)在充电截止电压和放电截止电压之间0.2C恒流充放电3次,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
[0148] 测试及结果
[0149] 测试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的电池,测试电池在常温和高温50摄氏度下1C倍率循环3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从表1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第一预化成和第二预化成工艺,以及
第一电解液和第二电解液的分步加入;以及第二电解液加入的时机,均对电池的循环寿命
起到不同的影响作用。
[0150] 表1
[0151]   常温(%) 高温(%)实施例1 98.5 96.9
实施例2 98.2 96.5
实施例3 98.7 97.1
对比例1 94.9 92.1
对比例2 95.6 91.9
对比例3 93.5 89.6
对比例4 94.3 90.3
对比例5 95.4 93.2
对比例6 93.6 90.1
[0152]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是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