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85144.2

文献号 : CN11206674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贺娇莲

申请人 : 广州融益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外表面的底部与基座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蒸汽管的顶部与升腾管的底端连通,所述升腾管的顶端与冷凝室底部的前侧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外表面与循环室的内侧套接,所述循环室的后侧与基座后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该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管体内后侧的挡片能够阻挡蒸汽向回流管内流动,并且因为蒸汽易于向上流动,进而使得蒸汽输入升腾管内,冷凝室内凝结滴落的水滴通过回流管向下流动,进而推动挡片向前移动,使得回流管内的水能够流回蒸汽管方便控制蒸汽和冷凝水的流向,减少两者之间的影响,且方便对冷凝水进行回收。

权利要求 :

1.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蒸汽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1)外表面的底部与基座(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蒸汽管(1)的顶部与升腾管(3)的底端连通,所述升腾管(3)的顶端与冷凝室(4)底部的前侧连通,所述冷凝室(4)的外表面与循环室(5)的内侧套接,所述循环室(5)的后侧与基座(2)后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室(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进水管(7)和出水管(6)朝向循环室(5)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6)和进水管(7)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基座(2)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冷凝室(4)底部的后侧与回流管(9)的顶端连通,所述回流管(9)的底端与蒸汽管(1)的后端连通,所述回流管(9)位于基座(2)内侧,所述蒸汽管(1)内后侧设置有挡片(1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管(1)包括管体(101),所述管体(101)的后端与回流管(9)底端连通,所述管体(101)的顶部与升腾管(3)的底端连通,所述挡片(102)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滑槽(103),两组所述滑槽(103)分别与两组引导板(104)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引导板(104)均位于管体(101)内后侧,且两组所述引导板(104)朝向管体(101)内壁的一侧均与管体(101)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引导板(104)的前侧分别与限位板(105)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105)的后侧与弹簧(106)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06)的后端与挡片(102)的前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室(5)包括环绕管(501),所述环绕管(501)的中部开设有接触槽(503),所述接触槽(503)的内壁与冷凝室(4)外表面的中部套接,且接触槽(503)的直径与冷凝室(4)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环绕管(501)和冷凝室(4)均为金属管,所述环绕管(50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进水管(7)和出水管(6)连通,所述环绕管(501)的前侧开设有环绕腔(502),所述环绕腔(502)内壁的前侧卡接有盖板,所述环绕腔(502)内设置有转环(504),所述转环(504)与环绕腔(502)内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转环(50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叶片(505),所述叶片(505)的高度与转环(504)的厚度之和小于环绕腔(502)内腔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室(4)前侧顶部高于其后侧底部,且冷凝室(4)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十五度至三十度,所述回流管(9)倾斜设置,且回流管(9)的后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六十度至七十五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01)内腔的直径小于回流管(9)内腔的直径,且挡片(102)的直径与管体(101)内腔的直径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室(4)内设有凝结片(8),所述凝结片(8)为金属片,且多组所述凝结片(8)均匀分布,所述凝结片(8)的长度与冷凝室(4)内腔的长度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的底部粘接有一层防滑垫,且基座(2)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出水管(6)和进水管(7)均连通设置有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腾管(3)内设有蒸汽吸收装置(300),所述蒸汽吸收装置(300)包括升腾内管(301)和吸汽风机(309),所述吸汽风机(309)设置在所述升腾内管(301)内,所述吸汽风机(309)的进风口与所述升腾内管(301)前端的进汽管(302)连通,所述吸汽风机(309)进风口与进汽管(302)之间还设有水珠挡板(303),所述吸汽风机(309)的出风口与所述升腾内管(301)后端的水汽出口(304)连通;

所述进汽管(302)被分隔挡板(305)分成相互并列的上汽道(306)和下汽道(307);

所述蒸汽吸收装置(300)内还设有进汽控制机构,所述进汽控制机构包括旋转开关(308)和微型驱动电机,所述旋转开关(308)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进汽管(302)内且位于所述上汽道(306)和下汽道(307)一端,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开关(308)转动,所述旋转开关(308)内设有第一蒸汽通道(3010)、第二蒸汽通道(3011)和第三蒸汽通道(3012),所述上汽道(306)、下汽道(307)只能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3010)、所述第二蒸汽通道(3011)和所述第三蒸汽通道(3012),与所述吸汽风机(309)的进风口连通,在所述旋转开关(308)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3010)或所述第二蒸汽通道(3011)其中之一使得所述上汽道(306)、下汽道(307)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吸汽风机(309)的进风口相连通或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3010)和所述第二蒸汽通道(3011)同时作用使上汽道(306)、下汽道(307)同时与所述吸汽风机(309)进风口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室(4)进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室(4)进口处蒸汽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室(4)的出口处,用于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循环室(5)内,用于检测所述循环室(5)内的水的温度;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水管(7)处,用于检测所述进水管(7)内水的流速;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水管(6)处,用于检测所述出水管(6)内水的流速;

控制器,报警器,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其中,T0’为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Ti为所述冷凝室(4)进口处蒸汽的温度,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o为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v为所述循环室(5)内的水的温度,即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d为所述冷凝室(4)的内壁直径,l为所述冷凝室(4)的长度,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μo为所述出水管(6)处水的流速,即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μi为所述进水管(7)处水的流速,即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

步骤二:基于步骤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公式(2)计算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其中,δ为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T0’为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To为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d为所述冷凝室(4)的内壁直径,l为所述冷凝室(4)的长度,d0为循环室(5)的直径,l0为循环室(5)的长度;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和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最小值,若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小于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的最小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说明书 :

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锅炉蒸汽余
热回收利用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冷却装置中蒸汽管与冷却管的接触面积小导致蒸汽部分难
以冷却为水,造成水的回流受到影响。
[0003]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0891616U提出了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通过设置有冷却管、出水口、箱壁、进水口和冷凝室组成的冷却装置,采用冷凝室来增加与冷却管的
接触面积,增加蒸汽低温环境下的时间从而使蒸汽完全冷却为冷凝水,减少蒸汽的浪费,降
低锅炉需要的外部水量,从而很好的减少资源浪费,但是该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冷凝水的回流较易受到蒸汽流动的影响,回流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0004]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锅炉蒸汽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冷凝水的回流较易于受到蒸汽流动的影响,回流较
为不便的问题。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外表面的底部与基座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蒸汽管的顶部与升腾管
的底端连通,所述升腾管的顶端与冷凝室底部的前侧连通,所述冷凝室的外表面与循环室
的内侧套接,所述循环室的后侧与基座后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循环室的左侧和右
侧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朝向循环室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的另一端分别贯穿
基座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冷凝室底部的后侧与回流管的顶端连通,所述回流管的底端与蒸
汽管的后端连通,所述回流管位于基座内侧。
[0008] 优选的,所述蒸汽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后端与回流管底端连通,所述管体的顶部与升腾管的底端连通,所述蒸汽管内后侧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
滑槽,两组所述滑槽分别与两组引导板滑动连接,两组所述引导板均位于管体内后侧,且两
组所述引导板朝向管体内壁的一侧均与管体内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引导板的前侧分别与
限位板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后侧与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后
端与挡片的前侧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循环室包括环绕管,所述环绕管的中部开设有接触槽,所述接触槽的内壁与冷凝室外表面的中部套接,且环绕管的直径与冷凝室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接触槽和
冷凝室均为金属管,所述环绕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通,所述环绕管的
前侧开设有环绕腔,所述环绕腔内壁的前侧卡接有盖板,所述环绕腔内设置有转环,所述转
环内环绕腔内壁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转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叶片,所述叶片的高
度与转环的厚度之和小于环绕腔内腔的宽度。
[0010] 优选的,所述冷凝室前侧顶部高于其后侧底部,且冷凝室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十五度至三十度,所述回流管倾斜设置,且回流管的后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六十
度至七十五度。
[0011] 优选的,所述管体内腔的直径小于回流管内腔的直径,且挡片的直径与管体内腔的直径相适配。
[0012] 优选的,所述凝结片为金属片,且多组所述凝结片均匀分布,所述凝结片的长度与冷凝室内腔的长度相适配。
[0013]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部粘接有一层防滑垫,且基座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均连通设置有阀门。
[0014] 优选的,所述升腾管内设有蒸汽吸收装置,所述蒸汽吸收装置包括升腾内管和吸汽风机,所述吸汽风机设置在所述升腾内管内,所述吸汽风机的进风口与所述升腾内管前
端的进汽管连通,所述吸汽风机进风口与进汽管之间还设有水珠挡板,所述吸汽风机的出
风口与所述升腾内管后端的水汽出口连通;
[0015] 所述进汽管被分隔挡板分成相互并列的上汽道和下汽道;
[0016] 所述蒸汽吸收装置内还设有进汽控制机构,所述进汽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旋转开关和微型驱动电机,所述旋转开关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进汽管内且位于所述上汽道
和下汽道一端,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开关转动,所述旋转开关内设有第一
蒸汽通道、第二蒸汽通道和第三蒸汽通道,所述上汽道、下汽道只能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
道、所述第二蒸汽通道和所述第三蒸汽通道,与所述吸汽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在所述旋转开
关旋转的过程中,可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或所述第二蒸汽通道其中之一使得所述上汽
道、下汽道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吸汽风机进风口相连通或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和所述第二
蒸汽通道同时作用使上汽道、下汽道同时与所述吸汽风机进风口相通。
[0017] 优选的,还包括:
[0018]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室进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室进口处蒸汽的温度;
[0019]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室的出口处,用于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
[0020]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循环室内,用于检测所述循环室内的水的温度;
[0021]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处,用于检测所述进水管内水的流速;
[0022]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水管处,用于检测所述出水管内水的流速;
[0023] 控制器,报警器,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
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
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0024]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骤:
[0025] 步骤一: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冷凝室的冷凝温度:
[0026]
[0027] 其中,T0'为所述冷凝室的冷凝温度,Ti为所述冷凝室进口处蒸汽的温度,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o为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v
为所述循环室内的水的温度,即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d为所述冷凝室的内壁直
径,l为所述冷凝室的长度,ln为以e为底的自然对数,μo为所述出水管处水的流速,即所述
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μi为所述进水管处水的流速,即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
[0028] 步骤二:基于步骤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公式(2)计算所述冷凝室的实际冷凝效率:
[0029]
[0030] 其中,δ为所述冷凝室的实际冷凝效率,T0'为所述冷凝室的冷凝温度,To为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d为所述冷凝室的内壁直径,l为所述冷
凝室的长度,d0为循环室的直径,l0为循环室的长度;
[0031]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冷凝室的实际冷凝效率和所述冷凝室的冷凝效率最小值,若所述冷凝室的实际冷凝效率小于所述冷凝室的冷凝效率的最小值,则所述控制器
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所述蒸汽管的水垢。
[0032] (三)有益效果
[003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4] 1、该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管体内后侧的挡片能够阻挡蒸汽向回流管内流动,并且因为蒸汽易于向上流动,进而使得蒸汽输入升腾管内,冷凝室内凝结滴落的水滴通
过回流管向下流动,进而推动挡片向前移动,使得回流管内的水能够流回蒸汽管方便控制
蒸汽和冷凝水的流向,减少两者之间的影响,且方便对冷凝水进行回收。
[0035] 2、该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通过弹簧能够推动挡片将回流管和管体阻隔,减少蒸汽进入到回流管内,通过回流管内积聚较多冷凝水能够推动挡片向前移动,并且压缩弹
簧,方便冷凝水进行回流收集,通过冷凝室和回流管的倾斜设置,方便蒸汽冷凝形成的水滴
积聚并且流动。
[0036] 3、该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环绕管的直径与冷凝室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接触槽和冷凝室均为金属管,使得环绕管与冷凝室相接触,且方便进行热交换,通过同时环绕
管内输入的冷却水能够推动叶片和转环转动,进而使得冷却水的流动循环较快,且加快对
冷凝室进行热交换。
[0037] 4、该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通过管体内腔的直径小于回流管内腔的直径,且挡片的直径与管体内腔的直径相适配,避免挡片受蒸汽气流推动进入回流管,通过凝结片为
金属片,且多组凝结片均匀分布,凝结片的长度与冷凝室内腔的长度相适配,使得凝结片较
易于吸附蒸汽冷凝形成的水滴,方便水滴积聚滴落。

附图说明

[0038]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39] 图2为本发明基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0] 图3为本发明冷凝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1] 图4为本发明蒸汽管结构示意图;
[0042] 图5为本发明蒸汽管结构剖视图;
[0043] 图6为本发明循环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4] 图7为本发明蒸汽吸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45] 图8为本发明的旋转开关结构示意图。
[0046] 图中:1、蒸汽管;101、管体;102、挡片;103、滑槽;104、引导板;105、限位板;106、弹簧;2、基座;3、升腾管;300、蒸汽吸收装置;301、升腾内管;302、进汽管;303、水珠挡板;304、
水汽出口;305、分隔挡板;306、上汽道;307、下汽道;308、旋转开关;309、吸汽风机;3010、第
一蒸汽通道;3011、第二蒸汽通道;3012、第三蒸汽通道;4、冷凝室;5、循环室;501、环绕管;
502、环绕腔;503、接触槽;504、转环;505、叶片;6、出水管;7、进水管;8、凝结片;9、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8]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蒸汽管1,蒸汽管1外表面的底部与基座2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蒸汽管1的顶部与升腾管3的底端
连通,升腾管3的顶端与冷凝室4底部的前侧连通,因为蒸汽易于向上流动,进而使得蒸汽输
入升腾管3内,进而进入到冷凝室4,冷凝室4的外表面与循环室5的内侧套接,循环室5的后
侧与基座2后侧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循环室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进水管7和出水管6朝向
循环室5的一端连通,出水管6和进水管7的另一端分别贯穿基座2的左侧和右侧,冷凝室4底
部的后侧与回流管9的顶端连通,回流管9的底端与蒸汽管1的后端连通,回流管9位于基座2
内侧。
[0049] 具体的,为了方便控制蒸汽和冷凝水的流向,减少两者之间的影响,且方便对冷凝水进行回收,蒸汽管1包括管体101,管体101的后端与回流管9底端连通,管体101的顶部与
升腾管3的底端连通,蒸汽管1内后侧设置有挡片102,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管体101输入,管
体101内后侧的挡片102能够阻挡蒸汽向回流管9内流动,挡片102的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滑
槽103,两组滑槽103分别与两组引导板104滑动连接,两组引导板104均位于管体101内后
侧,且两组引导板104朝向管体101内壁的一侧均与管体101内壁固定连接,两组引导板104
的前侧分别与限位板105的左侧和右侧固定连接,限位板105的后侧与弹簧106的前端固定
连接,弹簧106的后端与挡片102的前侧固定连接,冷凝室4内凝结滴落的水滴通过回流管9
向下流动,进而推动挡片102向前移动,使得回流管9内的水能够流回蒸汽管1。
[0050] 具体的,为了对蒸汽进行冷凝回收,循环室5包括环绕管501,环绕管501的中部开设有接触槽503,接触槽503的内壁与冷凝室4外表面的中部套接,且接触槽503的直径与冷
凝室4的外径相适配,环绕管501和冷凝室4均为金属管,环绕管50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进
水管7和出水管6连通,环绕管501的前侧开设有环绕腔502,环绕腔502内壁的前侧卡接有盖
板,环绕腔502内设置有转环504,转环504内环绕腔502内壁的中部转动连接,转环504的外
表面固定连接有多组叶片505,叶片505的高度与转环504的厚度之和小于环绕腔502内腔的
宽度,通过进水管7向环绕管501内输入冷却水,输入环绕管501内的冷却水吸收冷凝室4的
热量,进而使得蒸汽冷凝,并且凝结片8较易于吸附蒸汽冷凝形成的水滴,使得水滴较易于
积聚滴落,同时环绕管501内输入的冷却水能够推动叶片505和转环504转动,进而加快冷却
水的流动循环,加快对冷凝室4进行热交换,环绕管501内的水流能够通过出水管6流出,进
而使得环绕管501内持续保持输入温度较低的冷却水。
[0051] 具体的,为了方便收集蒸汽冷凝形成的冷凝水,冷凝室4前侧顶部高于其后侧底部,且冷凝室4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为十五度至三十度,回流管9倾斜设置,且回流管9
的后侧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六十度至七十五度,进而方便蒸汽冷凝形成的水滴积聚并且
受重力影响流动。
[0052] 具体的,为了避免挡片102受蒸汽气流推动进入回流管9,管体101内腔的直径小于回流管9内腔的直径,且挡片102的直径与管体101内腔的直径相适配,进而使得回流管9能
够阻隔挡片102,使得挡片102能够阻隔管体101和回流管9。
[0053] 具体的,为了方便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凝结片8为金属片,且多组凝结片8均匀分布,凝结片8的长度与冷凝室4内腔的长度相适配,使得凝结片8较易于吸附蒸汽冷凝形成的
水滴,方便水滴积聚滴落形成水流流动。
[0054] 具体的,为了方便对装置进行放置和固定,基座2的底部粘接有一层防滑垫,提高了装置放置的稳定性,且基座2底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固定孔,出水管6和进水管7均连通设置
有阀门。
[0055] 工作原理:锅炉产生的蒸汽通过管体101输入,管体101内后侧的挡片102能够阻挡蒸汽向回流管9内流动,并且因为蒸汽易于向上流动,进而使得蒸汽输入升腾管3内,进而进
入到冷凝室4,与此同时进水管7和出水管6的阀门打开,并通过进水管7向环绕管501内输入
冷却水,输入环绕管501内的冷却水吸收冷凝室4的热量,进而使得蒸汽冷凝,并且凝结片8
较易于吸附蒸汽冷凝形成的水滴,使得水滴较易于积聚滴落,同时环绕管501内输入的冷却
水能够推动叶片505和转环504转动,进而加快冷却水的流动循环,加快对冷凝室4进行热交
换,环绕管501内的水流能够通过出水管6流出,进而使得环绕管501内持续保持输入温度较
低的冷却水,冷凝室4内凝结滴落的水滴通过回流管9向下流动,进而推动挡片102向前移
动,使得回流管9内的水能够流回蒸汽管1。
[0056] 综上所述,该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管体101内后侧的挡片102能够阻挡蒸汽向回流管9内流动,并且因为蒸汽易于向上流动,进而使得蒸汽输入升腾管3内,冷凝室4内凝
结滴落的水滴通过回流管9向下流动,进而推动挡片102向前移动,使得回流管9内的水能够
流回蒸汽管1方便控制蒸汽和冷凝水的流向,减少两者之间的影响,且方便对冷凝水进行回
收,通过弹簧106能够推动挡片102将回流管9和管体101阻隔,减少蒸汽进入到回流管9内,
通过回流管9内积聚较多冷凝水能够推动挡片102向前移动,并且压缩弹簧106,方便冷凝水
进行回流收集,通过冷凝室4和回流管9的倾斜设置,方便蒸汽冷凝形成的水滴积聚并且流
动,通过环绕管501的直径与冷凝室4的外径相适配,所述接触槽503和冷凝室4均为金属管,
使得环绕管501与冷凝室4相接触,且方便进行热交换,通过同时环绕管501内输入的冷却水
能够推动叶片505和转环504转动,进而使得冷却水的流动循环较快,且加快对冷凝室4进行
热交换,通过管体101内腔的直径小于回流管9内腔的直径,且挡片102的直径与管体101内
腔的直径相适配,避免挡片102受蒸汽气流推动进入回流管9,通过凝结片8为金属片,且多
组凝结片8均匀分布,凝结片8的长度与冷凝室4内腔的长度相适配,使得凝结片8较易于吸
附蒸汽冷凝形成的水滴,方便水滴积聚滴落。
[005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腾管3内设有蒸汽吸收装置300,所述蒸汽吸收装置300包括升腾内管301和吸汽风机309,所述吸汽风机309设置在所述升腾内管301内,所述吸汽风
机309的进风口与所述升腾内管301前端的进汽管302连通,所述吸汽风机309进风口与进汽
管302之间还设有水珠挡板303,所述吸汽风机309的出风口与所述升腾内管301后端的水汽
出口304连通;
[0058] 所述进汽管302被分隔挡板305分成相互并列的上汽道306和下汽道307;
[0059] 所述蒸汽吸收装置300内还设有进汽控制机构,所述进汽控制机构包括设置于旋转开关308和微型驱动电机,所述旋转开关(308)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进汽管(302)
内且位于所述上汽道(306)和下汽道(307)一端,所述微型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开关
308转动,所述旋转开关308内设有第一蒸汽通道3010、第二蒸汽通道3011和第三蒸汽通道
3012,所述上汽道306、下汽道307只能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3010、所述第二蒸汽通道3011
和所述第三蒸汽通道3012,与所述吸汽风机309的进风口连通,在所述旋转开关308旋转的
过程中,可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3010或所述第二蒸汽通道3011其中之一使得所述上汽道
306、下汽道307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吸汽风机309进风口相连通或通过所述第一蒸汽通道
3010和所述第二蒸汽通道3011同时作用使上汽道306、下汽道307同时与所述吸汽风机309
进风口相通。
[0060]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所述蒸汽输入升腾管3内时,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上汽道306或下汽道307进入所述蒸汽吸收装置300,当所述蒸汽通过所述水珠挡板303
时,小部分蒸汽被冷凝,在所述水珠挡板303上聚集成小水珠,当水珠聚集到一定程度后沿
所述上汽道306和下汽道307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所述蒸汽管1,大部分蒸汽通过所述吸汽
风机309的进风口和所述吸汽风机309的出风口从所述水汽出口304进入所述冷凝室4中,所
述吸汽风机309的设计,减少了蒸汽从所述蒸汽管1到所述冷凝室4的时间,加快了所述锅炉
蒸汽余热回收装置的工作效率,所述水珠挡板303的设计使得一部分提前冷却的蒸汽可以
自动倒流回所述蒸汽管1中,较少了所述冷凝室4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整个锅炉蒸汽余热回收
装置的工作效率,所述旋转开关308的设计,使得所述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可根据蒸汽的
多少来选择所述上汽道306和下汽道307是开其中一个还是都开,从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
时起到节能的作用。
[0061]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0062]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室4进口处,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室4进口处蒸汽的温度;
[0063]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室4的出口处,用于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
[0064]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循环室5内,用于检测所述循环室5内的水的温度;
[0065] 第一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水管7处,用于检测所述进水管7内水的流速;
[0066] 第二流速传感器,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水管6处,用于检测所述出水管6内水的流速;
[0067] 控制器,报警器,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
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
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0068]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包括以下步
骤:
[0069] 步骤一: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一流速传感器、第二流速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
[0070]
[0071] 其中,T0'为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冷凝温度是冷凝室4内蒸汽凝结成液体的温度),Ti为所述冷凝室4进口处蒸汽的温度,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o为检测冷凝
后水珠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Tv为所述循环室5内的水的温度,即所述
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d为所述冷凝室4的内壁直径,l为所述冷凝室4的长度,ln为以e
为底的自然对数,μo为所述出水管6处水的流速,即所述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μi为所述
进水管7处水的流速,即所述第一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
[0072] 步骤二:基于步骤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公式2计算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
[0073]
[0074] 其中,δ为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T0'为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To为检测冷凝后水珠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d为所述冷凝室4的内壁直径,l为所
述冷凝室4的长度,d0为循环室5的直径,l0为循环室5的长度;
[0075] 步骤三: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和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最小值,若所述冷凝室4的实际冷凝效率小于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的最小值,则所述控
制器控制所述报警器报警。
[0076] 上述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先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公式1计算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之后基于公式1所述第
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公式2计算所述冷凝室4的实
际冷凝效率,最后所述控制器比较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和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最小
值,若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小于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效率的最小值,则所述控制器控制
所述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清理所述蒸汽管1的水垢,所述冷凝室4的冷凝温度计
算中加入所述循环室5的直径,l0为所述循环室5的长度,使得计算出的冷凝温度更加精确,
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和报警器的
设计,使得所述锅炉蒸汽余热回收装置的及时除垢得到了保障,保证了所述锅炉蒸汽余热
回收装置的工作效率。
[007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