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993618.8

文献号 : CN11207536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霍忠明闫喜武陈雷方蕾赵雯刘括

申请人 : 大连海洋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菲律宾蛤仔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蛤仔苗种在我国苏北沿海以北池塘培育至壳长不低于2.5cm、全湿重不低于2.5g的大规格蛤仔苗种;在每年的9~10月份,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均匀播撒在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上;在养殖期间,在春、夏季集中清除蛤仔的敌害生物,定期检测海水的养殖指标,养殖7~10个月后收获蛤仔。在黄渤海潮间带养殖大规格的菲律宾蛤仔,大幅提高养殖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使荒芜滩涂得到恢复利用,提高养殖效益。

权利要求 :

1.一种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蛤仔苗种在我国苏北沿海以北池塘培育至壳长不低于2.5cm、全湿重不低于2.5g的大规格蛤仔苗种;

2)在每年的9~10月份,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均匀播撒在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上;

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具有以下特点:冬季温度在‑2.7℃以上,日温差≤10℃;底质为沙泥底,海流畅通、海流流速20cm/s~100cm/s,地势平坦,无工业污染;

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的海水盐度为25~33ppt;海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硅藻门;

3)在养殖期间,在春、夏季集中清除蛤仔的敌害生物,定期检测海水的养殖指标,养殖7~10个月后收获蛤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包括渤海或黄海北部及山东半岛潮间带滩涂和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渤海或黄海北部及山东半岛潮间

2 2

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时,播撒密度为200粒/m~600粒/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渤海或黄海北部及山东半岛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经过9~10个月养殖,于翌年7月收获蛤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播

2 2

撒蛤仔苗种时,播撒密度为800粒/m~1000粒/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经过7~8个月养殖,于翌年5月收获蛤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蛤仔的敌害生物包括广大扁玉螺、香螺和多棘海盘车;

所述海水的养殖指标包括水体的pH值、溶氧、COD、盐度、氨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石油烃、大肠菌群和贝类毒素。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蛤仔苗种为北方土著群体;所述北方土著群体的重量为7000~10000粒/斤。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选择壳形态规整、壳缘光滑无缺刻、闭壳有力的北方土著群体大规格蛤仔苗种进行播撒;

步骤2)中在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播撒前,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采用干法低温运输至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所述运输的时间≤48h;所述干法低温运输为在4~8℃条件下运输。

说明书 :

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滩涂面积196.6万公顷,目前已利用67.5万公顷,占34.3%,是世界上滩涂养殖技术最先进的国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是我国浅海滩涂主要养殖
贝类,年产量约300万吨,价值约200亿元,占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1/5,贝类产量的1/3,产业
地位极其重要。
[0003] 目前,制约蛤仔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养殖苗种90%为南方群体。我国南、北方群体蛤仔对低温耐受能力不同,研究表明在水温‑2℃时,北方大连群体蛤仔成活率显著高于
福建莆田群体(P﹤0.05)。南方群体苗种对北方海域低温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差,在潮间带滩
涂越冬成活率低,导致辽宁等北方大面积滩涂荒芜。据初步统计,仅辽宁闲置荒芜的潮间带
滩涂面积就有 10万公顷。另外,潮间带盐度、日温差、溶解氧等微环境变化明显,增加了蛤
仔养殖风险,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研发一种适于蛤仔黄渤海潮间带高效养殖方法,通过
在黄渤海潮间带滩涂放养耐低温能力强的大规格北方土著群体蛤仔苗种,缩短养殖周期,
提高养殖效益,使荒芜滩涂恢复利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产生巨大社会、经济和生态
效益。

发明内容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缩短养殖周期,提高养殖效益。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将蛤仔苗种在我国苏北沿海以北池塘培育至壳长不低于2.5cm、全湿重不低于2.5g的大规格蛤仔苗种;
[0007] 2)在每年的9~10月份,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均匀播撒在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上;
[0008] 3)在养殖期间,在春、夏季集中清除蛤仔的敌害生物,定期检测海水的养殖指标,养殖7~10个月后收获蛤仔。
[0009] 优选的,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具有以下特点:冬季温度在‑2.7℃以上,日温差≤10℃;底质为沙泥底,海流畅通、海流流速20cm/s~100cm/s,地势平坦,无工业污染;
[0010] 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的海水盐度为25~33ppt;海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硅藻门。
[0011] 优选的,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包括渤海或黄海北部、山东半岛潮间带滩涂和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
[0012] 优选的,在所述渤海或黄海北部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时,播撒密度为200粒/2 2
m~600粒/m。
[0013] 优选的,在所述渤海或黄海北部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经过9~10 个月养殖,于翌年7月收获蛤仔。
[0014] 优选的,在所述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时,播撒密度为8002 2
粒/m~1000粒/m。
[0015] 优选的,在所述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经过7~8 个月养殖,于翌年5月收获蛤仔。
[0016] 优选的,所述蛤仔的敌害生物包括广大扁玉螺、香螺和多棘海盘车;
[0017] 所述海水的养殖指标包括水体的pH值、溶氧、COD、盐度、氨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石油烃、大肠菌群和贝类毒素。
[0018]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蛤仔苗种北方土著群体,重量规格为7000~10000 粒/斤。
[0019] 优选的,步骤2)中选择壳形态规整、壳缘光滑无缺刻、闭壳有力的北方土著群体大规格蛤仔苗种进行播撒;
[0020] 步骤2)中在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播撒前,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采用干法低温运输至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所述运输的时间≤48h;所述干法低温运输为在4~8℃条件下运
输。
[0021] 本发明提供的菲律宾蛤仔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在黄渤海潮间带养殖大规格的北方群体蛤仔苗种,提高养殖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1) 在9月~10月,在潮间带
滩涂底播壳长不低于2.5cm、全湿重不低于2.5g的大规格蛤仔苗种,养殖成活率比现有潮下
带养殖提高4~5倍。而现有技术蛤仔养殖采用底播养殖的方式,苗种的最大规格为1.0cm~
1.3cm,而且放苗时间大多集中在4月~5月,而且都为潮下带养殖蛤仔,养殖成活率仅达到 
15~25%。(2)本发明预先在苏北沿海以北池塘培育北方土著群体蛤仔苗种,苗种培育期间
池塘水温为18℃~30℃,盐度20~30,使蛤仔苗种生长至壳长不低于2.5cm的苗种,再在潮
间带滩涂上养殖,大幅提高苗种对北方环境的适应性,提高苗种滩涂养殖的成活率。以往报
道的养殖方式,90%苗种来自于南方培育的南方群体苗种,经过长途运输后直接底播养殖,
这种方法苗种运输时间长,养殖成活率低,养殖周期为17个月。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养殖周
期仅为15个月,将养殖周期缩短了2个月。(3)本发明使用的苗种来源于池塘培育的蛤仔,也
是首次提出通过池塘培育大规格北方群体蛤仔苗种,再将大规格北方群体蛤仔苗种进行潮
间带滩涂养殖;且养殖的菲律宾蛤仔为北方土著群体,与现在普遍使用的蛤仔南方群体苗
种相比,菲律宾蛤仔具有低温耐受性强,越冬成活率高的特点,对北方气候和环境适应性
强,具有较高的养殖成活率,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商品规格。
[0022]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一步限定了黄渤海潮间带滩涂的选择标准、放养苗种的密度、养殖期间管理方法和大规格蛤仔苗种的外观选择标准及运输方法等内容,进
一步提高养殖成活率,同时缩短养殖周期,使荒芜滩涂得到恢复利用,提高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 1)将蛤仔苗种在我国苏北沿海以北池塘培育至壳长不低于2.5cm、全湿重不低于2.5g的大规格蛤仔苗种;
[0025] 2)在每年的9~10月份,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均匀播撒在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上;
[0026] 3)在养殖期间,在春、夏季集中清除蛤仔的敌害生物,定期检测海水的养殖指标,养殖7~10个月后收获蛤仔。
[0027] 本发明将蛤仔苗种在我国北方池塘培育至壳长不低于2.5cm、全湿重不低于2.5g的大规格蛤仔苗种。
[0028] 在本发明中,所述蛤仔苗种以北方土著的蛤仔品种‑菲律宾蛤仔进行养殖。所述蛤仔苗种优选为北方群体蛤仔。所述北方群体蛤仔的重量规格优选为7000粒~10000粒/斤。
所述养殖优选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培育。所述池塘平均水深不低于2米,培育期间池塘水温
为18℃~30℃,盐度为20~30,其它条件为本领域所熟知的养殖池塘条件。所述培育包括单
独培育或混合培育;所述混合培育优选将蛤仔与海蜇、对虾在池塘混养模式培育。优选壳形
态规整、壳缘光滑无缺刻、闭壳有力的北方土著群体大规格蛤仔苗种进行播撒。
[0029] 得到大规格蛤仔苗种后,本发明在每年的9~10月份,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均匀播撒在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上。
[0030]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播撒前,将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优选采用干法低温运输至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所述运输优选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于傍晚4时以后,将
所述大规格蛤仔苗种按20kg/袋装入编织袋进行运输。所述运输的时间优选≤48h,优选根
据播撒地的位置就近运输。
[0031] 在本发明中,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优选具有以下特点:冬季温度在 ‑2.7℃以上,日温差≤10℃;底质为沙泥底,海流畅通、海流流速20cm/s~100 cm/s,地势平坦,无工
业污染。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的海水盐度优选为 25~33ppt;海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优
选为硅藻门。
[0032] 在本发明中,根据纬度的不同,所述黄渤海域潮间带滩涂优选包括渤海或黄海北部、山东半岛潮间带滩涂和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渤海或黄海
北部、山东半岛潮间带滩涂以辽宁丹东东港潮间带为养殖地点进行实验。在本发明实施例
中,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以江苏赣榆为养殖地点进行实验。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
间带滩涂所述播撒时,优选在退潮后,滩面露出水面时,采用干法人工将大规格蛤仔苗种均
匀底播于潮间带滩涂。在所述渤海或黄海北部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时,播撒密度优选
2 2 2 2
为200粒/m ~600粒/m ,更优选300~500粒/m ,最优选为400粒/m 。在所述黄海南部苏北海
2 2
域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时,播撒密度优选为800 粒/m ~1000粒/m ,更优选850~950
2 2
粒/m,最优选为900粒/m。缩短养殖周期,在暴雨、高温季节来临之前完成蛤仔采收,提高养
殖成活率,降低产业风险,是本发明的核心意义。而养殖周期一方面由生长水温决定,一方
面由养殖密度调控。在2个区域滩涂水温差异引起的适宜生长周期不同的前提下,只能依靠
调整两种滩涂播散养殖密度以达到缩短养殖周期的效果。由黄河南部苏北地区年均水温相
对渤海、黄河北部及山东半岛潮间带高,适宜蛤仔生长周期较长,可供蛤仔滤食的浮游植物
和有机碎屑等相对较丰富,因此在黄海南部养殖密度较高,在指定养殖周期内可以达到商
品规格。相比之下,渤海、黄河北部及山东半岛潮间带水温较低,生长周期较短,尤其在冬季
12 月‑2月期间几乎不生长,因此可以采用低密度养殖,实现在指定养殖周期内达到商品规
格的蛤仔的目标。
[0033] 播散后,本发明在养殖期间,在春、夏季集中清除蛤仔的敌害生物,定期检测海水的养殖指标,养殖7~10个月后收获蛤仔。
[0034] 在本发明中,所述蛤仔的敌害生物优选包括广大扁玉螺、香螺和多棘海盘车。清除蛤仔的敌害生物有利于减少这些天敌生物对蛤仔的捕食,增加存活率。
[0035] 在本发明中,所述定期检测优选每间隔15~30d测定一次。所述海水的养殖指标优选包括水体的pH值、溶氧、COD、盐度、氨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石油烃、大肠菌群。养殖期
内定期测定蛤仔生长、存活数据,做好生产记录。
[0036] 菲律宾蛤仔养殖环境要求如下:
[0037] 1)水温:生存水温为5~35℃[1],最适18~23℃[2,3];
[0038] 2)pH值:生存范围6.3~9.1,最适8.2左右[4];
[0039] 3)盐度:23.0‰~35.5‰[5],最适26.0‰左右[1];
[0040] 4)溶解氧:1mg·L-1以上[1];
[0041] 5)COD:不大于3mg/L(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中二类海水的要求);
[0042] 6)海流:40~100cm·s-1[1];
[0043] 7)活性磷酸盐(以P计):不大于0.03mg/L(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中二类海水的要求);
[0044] 8)无机氮(以N计):不大于0.3mg/L(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中二类海水的要求);
[0045] 9)非离子氨(以N计):不大于0.02mg/L(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 中二类海水的要求);
[0046] 10)重金属:Zn、Pb对菲律宾蛤仔安全浓度分别为0.82、0.71mg/L[6];
[0047] 11)硫化物:每克底质中硫化物含量0.2mg以下[7];
[0048] 12)石油类:0.05mg/L(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中二类海水的要求);
[0049] 13)大肠菌群:小于10000个/L(参考《海水水质标准》GB3097中二类海水的要求);
[0050] 14)氧化还原电位:50mV以上[8]。
[0051] 在本发明中,所述收获蛤仔根据不同地理位置的养殖地不同,收获蛤仔的时间不同。在所述渤海或黄海北部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优选经过 9~10个月养殖,于翌年7
月收获蛤仔。在所述黄海南部苏北海域潮间带滩涂播撒蛤仔苗种,优选经过7~8个月养殖,
于翌年5月收获蛤仔。所述收获的蛤仔的商品规格优选为120粒/kg~160粒/kg,更优选为
130~150粒/kg,最优选为140粒/kg。
[0052] 在本发明中,采用蛤仔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养殖蛤仔,养殖成活率为85.65%~98.73%,养殖7~9个月后达到蛤仔的商品规格。
[0053] 参考文献
[0054] [1]袁华,沈辉,王李宝,等.菲律宾蛤仔滩涂生态养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14,41(1):54‑56.
[0055] [2]张跃环,闫喜武,姚托,等.菲律宾蛤仔2个壳色品系群体杂交的研究[J].南方水产,2008,4(3):27‑28.
[0056] [3]董波,李军,王海燕,等.不同温度与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J].中国水产科学,2003,10(5):398‑343.
[0057] [4]陈丽梅.胶州湾移植底播菲律宾蛤仔滤水率及养殖容量的初步研究 [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07.
[0058] [5]邱澄宇.几种金属离子对菲律宾蛤仔张壳的影响[J].厦门水产学院学报,1996,18(2):49‑53.
[0059] [6]刘琼玉,洪华生,蔡立哲.重金属锌铅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 [J].台湾海峡,1997,16(1):50‑54.
[0060] [7]吴耀泉,吕锡缙.菲律宾蛤仔的增养殖现状和技术[J].齐鲁渔业, 1993,2:19‑20.
[0061] [8]崔玥,曾海祥,张凯.水产养殖中氧化还原电位的监测与调控技术[J]. 河北渔业,2017(4)4:54‑55.
[006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0063] 实施例1
[0064] 1、选择大规格蛤仔苗种:于10月29日在辽宁盘锦的二界沟镇,将海蜇、对虾和蛤仔采用池塘混养模式培育蛤仔苗种,得到平均壳长为 2.51±0.21cm,全湿重为3.21±0.67g,
壳形态规整、壳缘光滑无缺刻、闭壳有力的大规格北方群体蛤仔苗种。
[0065] 2、运输苗种: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于傍晚4时,将大规格蛤仔苗种按 20kg/袋装入编织袋,使用卡车运输至辽宁丹东东港潮间带,运输时间为7h。
[0066] 3、潮间带养殖滩涂特点:丹东东港潮间带养殖区海水盐度为28~30ppt,冬季潮间带温度为‑2.7℃以上,单日温度变化小于10℃。海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硅藻门,以沙泥
底为主,海流畅通、海流流速20cm/s~60cm/s、地势平坦、无工业污染。
[0067] 4、苗种放养:涨潮时,利用渔船将苗种运输至潮间带底播养殖区。待退潮后,滩面露出水面后,采用干法人工将大规格蛤仔苗种均匀底播于潮间带滩涂,苗种放养密度为260
2
粒/m。
[0068] 5、养殖管理:春夏季集中清除广大扁玉螺、香螺、多棘海盘车等敌害生物,定期检测水中pH、溶氧、COD、盐度、氨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石油烃、大肠菌群和贝类毒素等,养
殖期内每隔15d测定蛤仔生长、存活数据,做好生产记录。
[0069] 6、养殖收获:在北黄海潮间带经过9个月养殖,于翌年7月30日收获菲律宾蛤仔平均壳长为32.92±1.74mm,平均全湿重为6.99±0.96g,养殖成活率为85.65%,养殖蛤仔达
到140粒/kg的商品规格。
[0070] 实验表明,2019年10月29日~2020年7月30日采用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养殖蛤仔,养殖成活率为85.65%,养殖周期为9个月。
[0071] 实施例2
[0072] 1、选择大规格蛤仔苗种:于10月29日选择辽宁盘锦二界沟海蜇、对虾、蛤仔池塘混养模式培育的平均壳长为2.51±0.21cm,全湿重为3.21±0.67g,壳形态规整、壳缘光滑无
缺刻、闭壳有力的大规格北方群体蛤仔苗种。
[0073] 2、运输苗种: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于傍晚4时,将大规格蛤仔苗种按 20kg/袋装入编织袋,使用卡车分别将苗种运输至苏北赣榆潮间带进行养殖,运输时间为16h。
[0074] 3、潮间带养殖滩涂选择:苏北赣榆潮间带养殖区盐度为30~33ppt,冬季潮间带温度为0℃以上,日温差小于10℃。以沙泥底为主,海流畅通、地势平坦。
[0075] 4、苗种放养:涨潮时,利用船将苗种运输至潮间带底播养殖区。待退潮后,滩面露出水面后,采用干法人工将大规格蛤仔苗种均匀底播于潮间带滩涂,苗种放养密度为1000
2
粒/m。
[0076] 5、养殖管理:春、夏季集中清除广大扁玉螺、香螺、多棘海盘车等敌害生物,定期检测水中pH、溶氧、COD、盐度、氨氮、活性磷酸盐、重金属、石油烃、大肠菌群和贝类毒素等,养
殖期内每隔30d测定蛤仔生长、存活数据,做好生产记录。
[0077] 6、养殖收获:在黄海苏北潮间带养殖经过9个月养殖,于翌年5月30 日收获蛤仔平均壳长为31.83±6.60mm,平均全湿重为7.50±1.71g,养殖成活率为98.73%,养殖蛤仔达
到134粒/kg的商品规格。在辽宁黄渤海潮间带经过10个月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翌年7月收
获蛤仔,商品规格可达到120 粒/kg~160粒/kg。
[0078] 2019年10月29日~2020年5月30日采用菲律宾蛤仔北方土著群体黄渤海潮间带滩涂高效养殖方法养殖蛤仔,养殖成活率为98.73%,养殖周期为7个月。
[007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