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484008.5

文献号 : CN1120784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大野光由饭田崇山本周司间瀬重美冨田浩之

申请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其具有座椅座垫、潜入杆、气囊主体、袋囊保持件以及传递构件。座椅座垫通过倾斜机构或者提升机构移位。潜入杆悬挂在侧框架上。气囊主体在座椅座垫内部膨胀并展开。袋囊保持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气囊主体内部并且保持充气装置。在座椅座垫已经向上移位的状态下,在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时,传递构件将作用在袋囊保持件上的负荷传递至潜入杆。

权利要求 :

1.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座垫,其构造为通过倾斜机构或者提升机构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移位;

悬挂构件,其悬挂在框架构件上,所述框架构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并排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内部;

座垫气囊主体,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内部并且构造为在供给有气体时膨胀并展开;

保持构件,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内部,并且构造为对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充气装置进行保持;以及传递构件,其构造为:在所述座椅座垫已经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向上移位的情况下,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时,将作用在所述保持构件上的负荷传递至所述悬挂构件,所述传递构件具有:突出构件,其从所述保持构件朝向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外部突出,以及固定构件,其具有插入部并且固定至所述悬挂构件,所述突出构件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插入部中以便能够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构件,所述面板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下侧并且支撑所述座垫气囊主体,其中:在所述面板构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所述悬挂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下侧;并且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处,所述保持构件布置在所述悬挂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座垫气囊罩,其中所述面板构件包括被安装部,所述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所述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构件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安装部为挂钩部,所述座垫气囊罩的所述一部分或者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一部分挂在所述挂钩部上,从而安装所述座垫气囊罩的所述一部分或者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如下的内径:在所述通孔与所述突出构件的外周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7.一种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座垫,其构造为通过倾斜机构或者提升机构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移位;

悬挂构件,其悬挂在框架构件上,所述框架构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并排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内部;

座垫气囊主体,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内部并且构造为在供给有气体时膨胀并展开;

保持构件,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内部,并且构造为对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充气装置进行保持;以及传递构件,其构造为:在所述座椅座垫已经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向上移位的情况下,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时,将作用在所述保持构件上的负荷传递至所述悬挂构件,所述传递构件具有:突出构件,其从所述保持构件朝向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外部突出,以及织物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突出构件上并且卷绕所述悬挂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构件,所述面板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下侧并且支撑所述座垫气囊主体,其中:在所述面板构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所述悬挂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下侧;并且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处,所述保持构件布置在所述悬挂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的上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座垫气囊罩,其中所述面板构件包括被安装部,所述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所述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构件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上。

说明书 :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52535号(JP 2010‑52535 A)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具有:座垫面板,所述座垫面板组成座椅座垫的底部;座椅软垫,所述座椅软垫覆盖所述座垫面板;以及座垫气囊,所述座垫气囊设置在所述座垫面板与所述座椅软垫之间,并且固定至所述座垫面板。

发明内容

[0003] 存在一种车辆座椅,通过倾斜机构或者提升机构而使所述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向上移位。在该车辆座椅中,当乘员处于舒适姿势并且发生车辆的前面碰撞时,相比于乘员处于平常姿势时,负荷不易于从安全带传递至乘员的腰部,并且朝向座椅前侧指向的负荷更加可能被输入到已经向上移位的座垫气囊中。JP 2010‑52535 A的构造不包括在前面碰撞中用于抵抗从由于惯性已经朝向座椅前侧移动的乘员输入到座垫气囊的负荷的装置,并且因此这样的负荷输入可能引起座垫气囊朝向座椅前侧的变形。结果,乘员不易于从座垫气囊接收反作用力,并且更加可能由于惯性而朝向座椅前侧移动,在这方面存在改进空间。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具有座椅座垫,所述座椅座垫通过倾斜机构或者提升机构而被移位,并且在包括该车辆座椅的车辆的前面碰撞中能够抑制乘员由于惯性而朝向座椅前侧移动。
[0005]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座垫,其构造为通过倾斜机构或者提升机构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移位;悬挂构件,其悬挂在框架构件上,所述框架构件在座椅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并排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内部;座垫气囊主体,其设置在所述座椅座垫的内部并且构造为在供给有气体时膨胀并展开;保持构件,其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内部,并且构造为对将所述气体供给至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充气装置进行保持;以及传递构件,其构造为:在所述座椅座垫已经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向上移位的情况下,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时,将作用在所述保持构件上的负荷传递至所述悬挂构件。
[0006] 在该车辆座椅中,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中,座垫气囊主体在从充气装置供给有气体时膨胀并展开。同时,坐在车辆座椅中的乘员由于惯性而朝向座椅前侧移动。因此,朝向座椅前侧指向的负荷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座垫气囊主体上,并且该负荷从座垫气囊主体传递至保持构件。
[0007] 已经传递至保持构件的负荷经由传递构件传递至悬挂构件。结果,抑制座垫气囊主体朝向座椅前侧变形,并且避免乘员从座垫气囊主体接收的反作用力的降低。因此,在车辆的前面碰撞中,能够抑制乘员由于惯性而朝向座椅前侧移动。
[0008] 以上的车辆座椅可以还包括面板构件,所述面板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下侧并且支撑所述座垫气囊主体。在所述面板构件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侧,所述悬挂构件可以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下侧。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处,所述保持构件可以布置在所述悬挂构件在所述座椅上下方向上的上侧。
[0009] 在该构造中,座垫气囊主体由面板构件支撑。保持构件布置在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处。换言之,在接近乘员的臀部的位置处,保持构件布置在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由于保持构件布置在接近乘员的臀部的位置处,所以当发生车辆的前面碰撞时,碰撞并展开的座垫气囊主体和保持构件更容易在座垫气囊主体的朝向座椅前侧的变形的早期阶段彼此接触。
[0010] 因此,从乘员作用在座垫气囊主体上的负荷在车辆的前面碰撞的早期阶段传递至悬挂构件,使得抑制座垫气囊主体变形,并且也抑制支撑座垫气囊主体的面板构件变形。结果,避免了座垫气囊主体的上端部的高度位置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乘员陷入到座椅座垫中。
[0011] 以上的车辆座椅可以还包括覆盖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座垫气囊罩,并且所述面板构件可以包括被安装部,所述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上。
[0012] 在该构造中,当乘员坐在座椅座垫上时,来自乘员的负荷作用在座垫气囊主体和座垫气囊罩上。由于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或者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安装在面板构件的被安装部上,所以座垫气囊罩或者座垫气囊主体不容易移动。因此,能够抑制座垫气囊罩或者座垫气囊主体从其原始位置移位。
[0013] 以上的车辆座椅可以还包括安装构件,在所述保持构件在所述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前侧,所述安装构件设置在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内部,并且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一部分通过所述安装构件安装在所述被安装部上。
[0014] 在该构造中,座垫气囊主体被保持在面板构件与安装构件之间。因此,当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尝试朝向座椅上侧移动时,座垫气囊主体的该移动被安装构件限制,使得能够抑制座垫气囊主体部分地从面板构件升起。
[0015] 所述被安装部可以为挂钩部,所述座垫气囊罩的所述一部分或者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一部分挂在所述挂钩部上,从而安装所述座垫气囊罩的所述一部分或者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所述一部分。
[0016] 在该构造中,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或者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挂在挂钩部上并且由此安装在面板构件上。因此,将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或者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安装至面板构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构件,并且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将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或者座垫气囊主体的一部分安装在面板构件上。
[0017] 所述传递构件可以具有:支架,其设置在所述悬挂构件上,以及紧固构件,其将所述支架和所述保持构件紧固在一起。
[0018] 在该构造中,支架和保持构件通过紧固构件紧固在一起,使得作用在保持构件上的负荷经由紧固构件和支架从保持构件传递至悬挂构件。由于悬挂构件和保持构件不需要直接紧固在一起,所以能够减少对悬挂构件的形状和布置的限制。
[0019] 所述传递构件可以具有:突出构件,其从所述保持构件朝向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外部突出,以及固定构件,其具有插入部并且固定至所述悬挂构件,所述突出构件的一部分插入到所述插入部中以便能够相对移动。
[0020] 在该构件中,突出构件的一部分插入插入部以便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当座椅座垫的一部分移位时,在维持负荷传递功能的同时允许座垫气囊主体根据座椅座垫的移位而移位。这能够增加座垫气囊主体在座椅座垫中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
[0021] 所述插入部可以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如下的内径:在所述通孔与所述突出构件的外周表面之间留有间隙。
[0022] 在该构造中,当发生车辆的前面碰撞时,负荷从乘员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座垫气囊主体上,使得座垫气囊主体和保持构件彼此接触并且保持构件移位。作为该移位的结果,突出构件和通孔的孔壁彼此接触,并且负荷由此经由固定构件从保持构件传递至悬挂构件。因此,简单地将突出构件插入到通孔中使得能够将负荷传递至悬挂构件。该构造相比于突出构件压配合到插入部中的构造,能够提高组装传递构件的效率。
[0023] 所述传递构件可以具有:突出构件,其从所述保持构件朝向所述座垫气囊主体的外部突出;以及织物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突出构件上并且卷绕所述悬挂构件。
[0024] 在该构造中,当发生车辆的前面碰撞时,负荷从乘员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座垫气囊主体上,使得座垫气囊主体、充气装置以及保持构件作为一个单元朝向座椅前侧移位。作为保持构件的该移位的结果,突出构件朝向座椅前侧移位并且织物构件被朝向座椅前侧拉动。织物构件和悬挂构件彼此接触,并且负荷由此传递至悬挂构件。因此,围绕悬挂构件卷绕设置在突出构件上的织物构件使得能够将负荷传递至悬挂构件。该构造相比于将金属传递构件固定至悬挂构件的构造,能够减小车辆座椅的重量。
[0025] 以上的车辆座椅可以还包括将所述悬挂构件和所述保持构件彼此连接的连接构件。
[0026] 在该构造中,当发生车辆的前面碰撞时,当乘员由于惯性朝向座椅前侧移动时作用在座垫气囊主体上的负荷经由传递构件从保持构件传递至悬挂构件。在该情况下,朝向座椅前侧指向的负荷作用在座垫气囊主体上,这可能使座垫气囊主体的后部朝向座椅上侧升起。
[0027] 由于悬挂构件和保持构件通过连接构件彼此连接,所以抑制保持构件相对于悬挂构件移位。而且,由于抑制保持构件移位,所以也抑制座垫气囊主体的后部朝向座椅上侧移位。因此,能够抑制座垫气囊主体的后部朝向座椅上侧升起。
[0028] 如以上已经描述的,本发明具有出色的优点在于:在包括具有通过倾斜机构或者提升机构移位的座椅座垫的车辆座椅的车辆的前面碰撞中,能够抑制乘员由于惯性朝向座椅前侧移动。

附图说明

[0029] 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方面的重要性,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30] 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0031] 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向上倾斜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0032] 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竖直剖视图(沿着图1的线3‑3剖切的放大剖视图);
[0033] 图4为示出图3所示的车辆座椅的前面板如何移动的竖直剖视图;
[0034] 图5为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
[0035] 图6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0036] 图7为示出图6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
[0037] 图8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0038] 图9为示出图8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
[0039] 图10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0040] 图11为示出图10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
[0041] 图12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0042] 图13为示出图12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
[0043] 图14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0044] 图15为示出图14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
[0045] 图16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0046] 图17为示出图16所示的车辆座椅的气囊主体膨胀并展开的状态的竖直剖视图;以及
[0047] 图18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的车辆座椅的座椅座垫内部的构造的竖直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第一实施例
[0049] 图1示出了根据应用于车辆10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在图1中,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气囊安装结构50(参见图3)的一部分没有被示出。车辆10具有组成车辆10的地板的地板面板12。一对左右导轨14设置在地板面板12上。车辆座椅20沿着导轨14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能够移动。
[0050] 在附图中,箭头“前”(FR)、箭头“上”(UP)以及箭头“外”(OUT)分别指示座椅前后方向的前侧、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侧以及座椅宽度方向的外侧。座椅前后方向、座椅上下方向以及座椅宽度方向为彼此正交的方向。座椅前后方向相当于车辆前后方向和水平方向。座椅上下方向相当于车辆上下方向。座椅宽度方向相当于车辆宽度方向。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以下的描述中简称作向前、向后、向上、向下、向左以及向右的方向分别表示在座椅前后方向上的向前和向后,在座椅上下方向上的向上和向下,以及当沿着车辆10的前进方向观看时的在座椅宽度方向上的向左和向右。座椅宽度方向将被简称作宽度方向。平面图意味着当从座椅上下方向的上侧观看时的物体的视图。侧视图意味着当从宽度方向观看时的物体的视图。
[0051] 整体构造
[0052] 图2所示的车辆座椅20例如具有座椅座垫22、座椅靠背24、头枕26、气囊安装结构50(参见图3)以及安全带装置(未示出)。座椅座垫22支撑乘员P的臀部PA和大腿PB。座椅靠背24支撑乘员P的后背PC。通过设置在座椅座垫22中的倾斜机构(未示出)能够将座椅靠背
24相对于座椅前后方向调节(倾斜)至任意角度。头枕26支撑乘员P的头部PD。安全带装置(未示出)约束乘员P。
[0053] 图1所示的座椅座垫22具有座椅框架30、座垫软垫42(参见图3)以及座椅表皮44(参见图3)。座椅框架30包括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前框架32、下框架33、后框架36以及沿座椅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左右侧框架34。座椅框架30为接收来自乘员P(参见图2)的负荷的主要部分。具体地,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前框架32具有向后的U形开口。下框架33布置在前框架32下方。
[0054] 侧框架34为骨架构件的示例,并且具有厚度方向沿宽度方向定向的板状。左右侧框架34的前端部通过下框架33而沿宽度方向联接在一起。左右侧框架34的后端部通过后框架36而沿宽度方向联接在一起。因此,侧框架34沿宽度方向具有间隔地并排设置在座椅座垫22的内部(内侧)。
[0055] 图3所示的座垫软垫42由诸如聚氨酯软垫的泡沫体制成。座垫软垫42设置在座椅框架30(参见图1)的上侧。座椅表皮44覆盖座垫软垫42的表面。
[0056] 主要部分的构造
[0057] 如图3所示,气囊安装结构50具有作为悬挂构件的示例的潜入杆(submarine bar)52、衬垫气囊54、充气装置57、作为保持构件的示例的袋囊保持件58以及传递构件74。气囊安装结构50还具有作为面板构件的示例的前面板62和倾斜机构70(参见图1)。
[0058] 潜入杆
[0059] 图1所示的潜入杆52例如具有轴向方向沿宽度方向定向的圆柱形状,并且悬挂在一对左右侧框架34上。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潜入杆52布置在前框架32与后框架36之间。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在前面板62的后侧,潜入杆52布置在稍后描述的衬垫气囊54的下侧。
[0060] 具体地,潜入杆52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插入到设置在左右侧框架34上的轴承(未示出)中。因此,潜入杆52联接至左右侧框架34,以便在轴向方向沿宽度方向定向的情况下能够旋转(能够转动)。前框架32的后部固定至潜入杆52。随着潜入杆52旋转,前框架32向上或向下倾斜。
[0061] 座垫气囊
[0062] 图3所示的座垫气囊54设置在座椅座垫22的内部。座垫气囊54具有作为座垫气囊罩的示例的气囊罩55,以及作为座垫气囊主体的示例的气囊主体56。座垫气囊54在其前部布置在稍后描述的前面板62的上侧的情况下布置在座垫软垫42的下侧。
[0063] 气囊罩55形成为织物袋。气囊罩55覆盖气囊主体56。气囊罩55的一部分形成为断裂部,当气囊主体56展开时,所述断裂部随着力从内部作用在其上而断裂。在气囊罩55的前端部处形成有通孔55B。在气囊罩55的下部处形成有通孔55A。
[0064] 通过将基于尼龙或者基于聚酯的织物材料(底布)缝成袋囊而形成气囊主体56。在气囊主体56的一部分处形成有通孔56A。气囊主体56以折叠的状态容纳在气囊罩55内部。将稍后描述的充气装置57布置在气囊主体56内部。座垫气囊54的结构为使得在从充气装置57供给气体时气囊主体56膨胀并展开。当膨胀并展开时,气囊主体56通过使气囊罩55断裂而展开至气囊罩55的外侧。
[0065] 充气装置
[0066] 充气装置57被构造为具有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处的气体喷出部(未示出)的圆筒式。充气装置57设置(布置)在气囊主体56(座椅座垫22)的内部的后端部处。充气装置57向气囊主体56供给气体。当充气装置57被激活时,从充气装置57供给气体的气囊主体56在充气装置57的前侧膨胀并展开。当将稍后描述的控制单元72(参见图1)基于来自碰撞检测单元(未示出)的信号检测到前面碰撞时,充气装置57被激活。
[0067] 袋囊保持件
[0068] 例如通过将钢板弯曲为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向前开口的U形而形成袋囊保持件58。在气囊主体56的内部的后端部处,袋囊保持件58布置(容纳)在潜入杆52的上侧,并且保持充气装置57。
[0069] 具体地,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袋囊保持件58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底板58A,在底板58A的后端处向上直立的竖直板58B,以及从竖直板58B的上端向前延伸的上板58C。
[0070] 底板58A、竖直板58B以及上板58C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充气装置57容纳在由底板58A、竖直板58B以及上板58C包围的空间中。充气装置57通过使用紧固件(未示出)固定至底板58A而由袋囊保持件58保持。在宽度方向上,底板58A、竖直板58B以及上板58C中的每个的长度长于充气装置57的长度。在座椅前后方向上,上板58C的长度短于底板58A的长度,并且足够长从而从上侧覆盖充气装置57。在相对于底板58A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前侧,沿厚度方向延伸穿过底板58A的通孔58D形成在底板58A的一部分处。
[0071] 在气囊主体56被折叠的容纳状态下,竖直板58B和上板58C从接近的距离面向气囊主体56的后端部而布置。气囊主体56的下部布置在底板58A的下侧,并且沿着底板58A向前延伸。通孔55A和通孔56A在上下方向上与通孔58D重合。
[0072] 前面板
[0073] 前面板62的后部设置在座垫气囊54(气囊主体56)的下侧。例如通过挤压钢板而形成前面板62。前面板62支撑座垫气囊54。具体地,前面板62在前后方向上是细长的,并且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前面板6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例如为座椅座垫2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大约一半。
[0074] 前面板62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具有前部63、中央部64以及后部65。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前部63具有大致梯形的波状。因此,通过在多个点处弯曲,使前部63加强了针对弯曲和扭曲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前部63具有前壁63A、上壁63B、倾斜壁63C、底壁63D、倾斜壁63E、上壁63F以及倾斜壁63G。
[0075] 前壁63A从上壁63B的前端朝向前下侧延伸。倾斜壁63G从上壁63F的后端朝向后下侧延伸。由倾斜壁63C、底壁63D以及倾斜壁63E形成凹陷66。换言之,前部63具有向上开口、具有顶侧长于底侧的梯形的凹陷66。多个挂钩部68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形成在底壁63D上。
[0076] 挂钩部68为被安装部的示例,并且具有在底壁63D上向上直立的直立部68A,以及从直立部68A的上端向前延伸的延伸部68B。因此,挂钩部68形成在凹陷66中。气囊罩55的通孔55B的周向边缘部挂在挂钩部68上并且由此安装在前面板62上。
[0077] 中央部64具有倾斜壁64A。倾斜壁64A从倾斜壁63G的后端朝向后下侧延伸。后部65具有倾斜壁65A。倾斜壁65A从倾斜壁64A的后端朝向后下侧延伸。虽然未示出,但当倾斜壁63G、倾斜壁64A以及倾斜壁65A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分别为θ1、θ2以及θ3时,在该实施例中倾斜角θ1、θ2以及θ3的度数之间的关系例如为θ1>θ3>θ2。
[0078] 如图1所示,前面板62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固定至前框架32。因此,前面板62例如与前框架32一体化。前面板62相对于侧框架34围绕潜入杆52的中心轴线能够转动。换言之,前面板62相对于座椅前后方向的倾斜能够改变。
[0079] 倾斜机构
[0080] 如图1所示,倾斜机构70包括马达71以及控制马达71的旋转动作的控制单元72。马达71被构造为经由齿轮(未示出)和潜入杆52而使前框架32转动。因此,倾斜机构70被构造为通过由马达71转动前面板62而使座椅座垫22在上下方向上移位。
[0081] 控制单元72例如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未示出)形成。控制单元72电连接至碰撞检测单元和预碰撞传感器,所述碰撞检测单元检测车辆10的前面碰撞,所述预碰撞传感器预测前面碰撞(也未示出)。而且,控制单元72电连接至操作开关(未示出)。操作开关布置在如下的位置:使得坐在车辆座椅20中的乘员P(参见图2)能够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通过对操作开关进行操作,乘员P能够使前框架32和前面板62的前部向上和向下移位。
[0082] 如图4所示,从袋囊保持件58到潜入杆52的部分为一个单元。因此,当前面板62随着倾斜机构70(参见图1)被激活而转动,并且座垫气囊54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改变时,潜入杆52转动并且支架76倾斜。因此,随着前面板62的角度改变,支架76的角度也改变,使得能够避免座垫气囊54的前部和后部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不同水平面的情况。这意味着当座椅座垫22倾斜时避免了气囊主体56相对于乘员P(参见图2)的布置状态的改变。
[0083] 传递构件
[0084] 传递构件74具有设置在潜入杆52上的支架76,以及作为将支架76与袋囊保持件58紧固在一起的紧固构件的示例的螺栓82和螺母84。
[0085] 支架
[0086] 支架76例如由钢板形成。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支架76布置在袋囊保持件58的下侧。支架76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大致等于袋囊保持件58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支架76和袋囊保持件58在它们之间沿上下方向保持气囊罩55和气囊主体56中的每个的底部。在图3中,为了阐明构件的布置,虽然一些构件实际上是彼此接触的,但是在示出这些构件时,在彼此之间留出了间隙。
[0087] 具体地,支架76具有包裹部77与从包裹部77向前延伸的下板78和上板79一体化的结构。包裹部77、下板78以及上板79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等。
[0088] 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包裹部77具有大致的C形。包裹部77卷绕潜入杆52,以便相对于上下方向朝向斜前侧开口。包裹部77的一部分焊接至潜入杆52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包裹部77的前侧端部将被称作前端部77A,而包裹部77的后侧端部将被称作后端部77B。后端部77B布置在比前端部77A高的位置。
[0089] 下板78从前端部77A沿着前后方向向前延伸。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下板78的外形为在宽度方向上长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短的矩形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下板78的通孔78A形成在下板78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
[0090] 上板79从后端部77B沿着前后方向向前延伸。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上板79的外形为在宽度方向上长并且在前后方向上短的矩形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上板79的通孔79A形成在上板79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通孔79A和通孔78A具有同样直径的圆形,并且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合。
[0091] 螺栓和螺母
[0092] 螺栓82具有头部82A和杆82B。头部82A焊接至底板58A的上表面。杆82B具有圆柱状并且在轴向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情况下从头部82A向下延伸。外螺纹形成在杆82B的外周表面上。杆82B从上侧朝向下侧插入到通孔58D、通孔56A以及通孔55A中,并且向下延伸(突出)超过气囊主体56和气囊罩55。
[0093] 而且,杆82B被插入到通孔79A和通孔78A中,并且向下延伸超过下板78。螺母84被从下板78下侧拧在杆82B上,使得支架76和袋囊保持件58紧固在一起。如将稍后描述的,作用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负荷经由螺栓82和支架76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当气囊主体56在座椅座垫22已经向上移位的状态下膨胀并展开时,传递机构74将作用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负荷传递至潜入杆52。
[0094] 作用及效果
[0095] 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的作用。
[0096] 如图5所示,当车辆10自动驾驶时,坐在车辆座椅20中的乘员P可以通过操作倾斜机构(未示出)将其姿势从平常姿势改为休息姿势或者舒适姿势。
[0097] 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发生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在车辆座椅20中,气囊主体56在从充气装置57供给有气体时膨胀并展开。同时,坐在车辆座椅20中的乘员P由于惯性从原始就坐位置向前移动。因此,指向前侧的负荷从乘员P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气囊主体56上。由于该负荷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所以气囊主体56变形并且其后部与设置在气囊主体56内部的袋囊保持件58在前后方向上接触。这意味着负荷从气囊主体56传递至袋囊保持件58。
[0098] 已经传递至袋囊保持件58的负荷经由传递构件74传递至潜入杆52。(该负荷从潜入杆52传递至侧框架34(参见图1))。因此,减小了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的负荷,并且抑制了气囊主体56向前变形。由于抑制了气囊主体56变形,所以避免了乘员P从气囊主体56接收的反作用力的降低。因此,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中能够抑制乘员P由于惯性向前移动。换言之,能够避免如下所谓的潜入现象:被安全带装置(未示出)约束在车辆座椅20中的乘员P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中呈现出陷入到座椅座垫22中的姿势。
[0099] 在车辆座椅20中,气囊主体56由前面板62支撑。袋囊保持件58布置在气囊主体56的内部的后端部处。换言之,袋囊保持件58在乘员P的臀部PA附近的位置布置在气囊主体56内部。由于袋囊保持件58布置在臀部PA附近的位置,所以当发生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膨胀并展开的气囊主体56和袋囊保持件58更容易在气囊主体56的向前变形的早期阶段彼此接触。
[0100] 因此,从乘员P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的负荷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的早期阶段传递至潜入杆52,以便抑制气囊主体56变形。而且,由于传递至气囊主体56的负荷减小,所以从气囊主体56传递至前面板62的负荷减小,并且因此抑制了前面板62变形。结果,避免了气囊主体56的上端部的高度位置的降低,并且能够抑制乘员P陷入到座椅座垫22中。
[0101] 此外,在车辆座椅20中,当乘员P坐在座椅座垫22上时,来自乘员P的负荷作用在座垫气囊54上。由于气囊罩55的一部分挂在挂钩部68上,所以气囊罩55不太可能移动。因此,能够抑制气囊罩55从其原始位置移位。
[0102] 另外,在车辆座椅20中,气囊罩55的一部分挂在挂钩部68上并且由此安装在前面板62上。因此,将气囊罩55的一部分安装至前面板62并不需要任何其他构件,并且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将气囊罩55的一部分安装在前面板62上。
[0103] 在车辆座椅20中,支架76和袋囊保持件58通过螺栓82和螺母84紧固在一起。因此,作用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负荷经由螺栓82、螺母84以及支架76从袋囊保持件58传递至潜入杆52。由于潜入杆52和袋囊保持件58不需要被直接紧固在一起,所以能够减小对潜入杆52的形状和布置的限制。
[0104] 第一变型例
[0105] 图6示出了作为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的第一变型例的车辆座椅90。车辆座椅90取代车辆座椅20(参见图1)而设置在车辆10(参见图1)中。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基本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6中,只示出了车辆座椅
90的主要部分。
[0106] 车辆座椅9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座椅20的气囊安装结构50(参见图3)被气囊安装结构100替代。气囊安装结构10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气囊安装结构50的倾斜机构70被提升机构102替代。潜入杆52不旋转,并且座椅框架30不上下移动。只有前面板62上下移动。
[0107] 提升机构102包括一对左右连杆构件和提升齿轮(均未示出),以及使连杆构件经由提升齿轮而转动的马达104。连杆构件的下端部能够转动地联接至地板面板12(参见图1)。连杆构件的上端部能够转动地联接至前面板62的下表面。马达104的旋转动作由控制单元72(参见图1)控制。随着马达104旋转,一对左右连杆构件转动,并且前面板62(座椅座垫
22的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移位。无论马达104是否被激活,前面板62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角度保持大致相同。
[0108] 如图7所示,在车辆座椅90中,当提升机构102被激活时整个前面板62向上移动。因此,座垫气囊54的前部和中央部向上移动。当发生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气囊主体56膨胀并展开。在车辆座椅90中,通过与车辆座椅20相同的作用抑制了气囊主体56向前变形,并且因此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中能够抑制乘员P由于惯性向前移动。
[0109] 第二实施例
[0110]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10。
[0111] 图8所示的车辆座椅110取代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参见图1)而设置在车辆10(参见图1)中。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基本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8中,只示出了车辆座椅110的主要部分。
[0112] 车辆座椅11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座椅20的气囊安装结构50(参见图3)被气囊安装结构120替代。气囊安装结构120不同于气囊安装结构50之处在于其具有前保持件122、螺栓126以及螺母128。
[0113] 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前面板62的倾斜壁64A的通孔123作为被安装部的示例形成在倾斜壁64A中。前保持件122、螺栓126以及螺母128为安装构件的示例。第二实施例中的底板58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例如比第一实施例中的底板58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虽然在图8中挂钩部68形成在前面板62上,但可以从车辆座椅110省略挂钩部68。
[0114] 座垫气囊54例如不具有气囊罩55(参见图3)并且只由气囊主体56组成。通孔56B形成在气囊主体56的布置在前面板62上方的部分处。通孔56B和通孔123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合。在折叠状态下,气囊主体56容纳在座垫软垫42(参见图3)的下侧。而且,充气装置57、前保持件122以及袋囊保持件58布置在气囊主体56内部。
[0115] 前保持件
[0116] 例如通过将钢板弯曲来形成前保持件122。在气囊主体56的内部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的前侧,前保持件122布置(容纳)在前面板62的上侧。具体地,在袋囊保持件58的前侧,前保持件122设置在气囊主体56内部。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前保持件122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板122A,以及从底板122A的前端朝向斜上侧延伸的凸缘122B。
[0117] 在宽度方向上,底板122A和凸缘122B中的每个的长度大致等于底板58A的长度。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底板122A的通孔122C形成在底板122A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气囊主体56的一部分(底部)相对于底板122A和凸缘122B布置在下侧。在此,通孔122C、通孔56B以及通孔123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重合。
[0118] 螺栓和螺母
[0119] 螺栓126具有头部126A和杆126B。头部126A焊接至底板122A的上表面。杆126B具有大致的圆柱状,并且在轴向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情况下从头部126A向下延伸。外螺纹形成在杆126B的外周表面上。杆126B从上侧朝向下侧插入到通孔122C、通孔56B以及通孔123中,并且向下延伸超过倾斜壁64A。螺母128被从倾斜壁64A下侧拧在杆126B上,使得前保持件122和前面板62紧固在一起。气囊主体56的一部分通过前保持件122、螺栓126以及螺母128安装在通孔123的周向边缘部上。
[0120] 作用及效果
[0121]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10的作用。
[0122] 在图9所示的车辆座椅110中,气囊主体56保持在前面板62与前保持件122之间。因此,当气囊主体56的一部分向上移动时,气囊主体56的该移动被前保持件122、螺栓126以及螺母128限制。结果,能够抑制气囊主体56从前面板62部分地升起。由于限制了气囊主体56的移动,所以当膨胀并展开时能够抑制气囊主体56摇摆。而且,由于抑制了气囊主体56摇摆,所以能够避免座椅表皮44的撕裂。车辆座椅110的其他作用与车辆座椅20(参见图1)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0123] 第三实施例
[0124]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30。
[0125] 图10所示的车辆座椅130取代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参见图1)而设置在车辆10(参见图1)中。与车辆座椅20或者车辆座椅90基本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0中,只示出了车辆座椅130的主要部分。
[0126] 车辆座椅13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座椅20的气囊安装结构50(参见图3)被气囊安装结构140替代。气囊安装结构14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传递构件74、前面板62以及倾斜机构70(参见图3)被传递构件144、作为面板构件的示例的前面板156以及倾斜机构102(参见图6)替代。
[0127] 传递构件
[0128] 传递构件144具有从袋囊保持件58朝向座垫气囊54的外部突出的突出构件145,以及固定至潜入杆52的固定构件148。
[0129] 突出构件
[0130] 突出构件145具有头部146和杆147。头部146焊接至底板58A的上表面。杆147具有圆柱状并且在轴向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情况下从头部146向下延伸。杆147是突出构件145的一部分的示例,并且具有外周表面147A。杆147从上侧朝向下侧插入到通孔58D、通孔
56A以及通孔55A中,并且向下突出超过气囊主体56和气囊罩55。
[0131] 固定构件
[0132] 固定构件148在其前端部相对于底板58A的前端布置在后侧的情况下相对于支架76(参见图3)布置在后侧。固定构件148具有与支架76(参见图3)大致相同的构造,但不同于支架76之处在于在通孔78A的周向边缘的一部分(前部)处形成有引导部154。
[0133] 引导部154从下板78向下延伸。如在仰视图中看到的,引导部154具有沿着通孔78A的孔壁表面延伸的侧表面(弯曲表面)。通孔78A和通孔79A为插入部的示例,并且具有使得在通孔78A、79A与外周表面147A之间留有间隙的内径。杆147插入到通孔78A和通孔79A中,以便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
[0134] 前面板
[0135] 前面板156构造为通过将平坦部158添加至前面板62(参见图3)而形成的构件。前面板156通过提升机构102(参见图6)而在座椅上下方向上上升和下降。
[0136] 平坦部158具有厚度等于后部65的板状,并且在厚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情况下从后部65向后延伸。平坦部158布置为以便在上下方向上面向上板79。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平坦部158的通孔158A形成在平坦部158中。通孔158A具有使得杆147能够插入到通孔158A中以便在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的尺寸。
[0137] 杆147从上侧朝向下侧插入到通孔58D、通孔56A、通孔55A、通孔158A、通孔79A以及通孔78A中,并且向下突出超过下板78。杆147相对于前面板156、下板78以及上板79在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上能够移动。杆147在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使得当前面板156通过提升机构102上升或下降时,杆147不从通孔58D、通孔56A、通孔55A、通孔158A、通孔79A以及通孔78A滑出。
[0138] 在杆147与下板78和上板79接触的情况下,气囊主体56膨胀并展开时作用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负荷经由杆147和固定构件148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传递构件144将作用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负荷传递至潜入杆52。
[0139] 作用及效果
[0140] 接下来,将描述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30的作用。
[0141] 在图11所示的车辆座椅130中,杆147插入通孔78A和通孔79A,以便能够相对移动。因此,当座椅座垫22(参见图2)的一部分通过提升机构102(参见图6)在上下方向上移位时,在维持负荷传递功能的同时允许气囊主体56根据座椅座垫22的移位而移位。这能够增加气囊主体56在座椅座垫22中的安装位置的灵活性。
[0142] 此外,在车辆座椅130中,当发生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指向前侧的负荷从乘员P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气囊主体56上,使得气囊主体56和袋囊保持件58彼此接触,并且袋囊保持件58向前移位。由于袋囊保持件58的该移位的结果,杆147与通孔78A和通孔79A的孔壁(包括引导部154)接触,并且负荷由此从袋囊保持件58经由固定构件148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简单地将杆147插入到通孔78A和通孔79A中使得能够将负荷传递至潜入杆52。该构造与杆147压配合到通孔78A和通孔79A中的构造相比,能够增加组装传递构件144的效率。车辆座椅130的其他作用与车辆座椅20(参见图1)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0143] 第四实施例
[0144]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60。
[0145] 图12所示的车辆座椅160取代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30(参见图11)而设置在车辆10(参见图11)中。与第三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30基本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2中,只示出了车辆座椅160的主要部分。
[0146] 车辆座椅160不同于第三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座椅130的气囊安装结构140(参见图10)被气囊安装结构170替代。气囊安装结构170不同于气囊安装结构140之处在于其具有传递构件172。
[0147] 传递构件
[0148] 传递构件172具有从袋囊保持件58朝向座垫气囊54的外部突出的突出构件173,以及作为卷绕潜入杆52的织物构件的示例的条带174。
[0149] 突出构件
[0150] 突出构件173例如由螺栓82和螺母84组成。稍后描述的条带174设置在螺栓82的杆82B上。多个突出构件173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设置。
[0151] 条带
[0152] 条带174例如由包含尼龙纤维的织物制成。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条带17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175,以及卷绕潜入杆52的管状部176。条带174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大致等于袋囊保持件58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
[0153] 延伸部175布置在袋囊保持件58的下侧,并且具有厚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板状。延伸部175在座椅上下方向上保持在气囊罩55与前面板156之间。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延伸部175的多个通孔175A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形成在延伸部175中。杆82B插入通孔175A。
[0154] 管状部176具有轴向方向沿宽度方向定向的管状。潜入杆52插入管状部176内部。管状部176在周向方向上的一部分围绕潜入杆52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卷绕。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之前的状态中,潜入杆52和管状部176不需要彼此接触。然而,当发生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管状部176的一部分应当围绕潜入杆52的外周表面卷绕。
[0155] 杆82B从上侧朝向下侧插入到通孔58D、通孔56A、通孔55A、通孔175A以及通孔158A中,并且通过螺栓84紧固。由于条带174由织物制成并且延伸部175相对于管状部176能够向上和向下移位,所以甚至当前面板156通过提升机构102上升或下降时也能够在卷绕潜入杆52的状态下保持条带174。
[0156] 在管状部176和潜入杆52彼此接触的状态下作用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负荷经由杆82B和条带174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传递构件172将作用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负荷传递至潜入杆52。
[0157] 作用及效果
[0158] 接下来,将描述第四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60的作用。
[0159] 在图13所示的车辆座椅160中,当发生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来自乘员P的负荷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气囊主体56上,使得气囊主体56、充气装置57以及袋囊保持件58作为一个单元向前移位。由于袋囊保持件58的该移位的结果,突出构件173向前移位并且条带174被向前拉动,使得条带174和潜入杆52彼此接触。结果,拉力通过条带174施加在潜入杆52上,并且负荷从袋囊保持件58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将设置在突出构件173上的条带174围绕潜入杆52包裹,使得能够将负荷传递至潜入杆52。该构造相比于金属传递构件固定至潜入杆52的构造而言,能够减小车辆座椅160的重量。车辆座椅160的其他作用与车辆座椅130(参见图10)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0160] 第五实施例
[0161]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五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80。
[0162] 图14所示的车辆座椅180取代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参见图1)而设置在车辆10(参见图1)中。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0基本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4中,只示出了车辆座椅180的主要部分。
[0163] 车辆座椅18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座椅20的气囊安装结构50(参见图3)被气囊安装结构190替代。气囊安装结构190不同于气囊安装结构50之处在于其具有作为保持构件的示例的袋囊保持件192,传递构件204,作为面板构件的示例的前面板198,以及作为安装构件的示例的夹子202。
[0164] 袋囊保持件
[0165] 袋囊保持件192例如由钢材料形成。袋囊保持件192布置在潜入杆52的上侧并且其一部分容纳在气囊主体56内部。具体地,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袋囊保持件192具有基部193、前凸缘194、后凸缘195以及输入部196一体化的结构。袋囊保持件192在宽度方向上延伸。
[0166] 基部193例如为具有在轴向方向沿宽度方向定向的情况下向下开口的半圆筒形的部分。基部193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使得基部193的内周表面在径向方向上与潜入杆52的外周表面接触。如在平面图中看到的,基部193足够大来覆盖潜入杆52。
[0167] 前凸缘194从基部193的前端向前延伸。前凸缘194具有厚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板状。充气装置57经由延伸穿过气囊主体56的一部分的销构件(未示出)安装在前凸缘194上。因此,前凸缘194保持充气装置57。
[0168] 后凸缘195从基部193的后端朝向后下侧以板状延伸。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后凸缘195的通孔195A形成在后凸缘195的一部分处。
[0169] 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输入部196具有如下的结构:从基部193在周向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径向外侧和后侧倾斜延伸的倾斜部196A,与从倾斜部196A的首端朝向前上侧延伸的上板196B一体化。倾斜部196A的一部分和上板196B经由形成在气囊主体56中的通孔56C布置(容纳)在气囊主体56的内部的后端侧。输入部196布置在充气装置57的后侧。在上下方向上,上板196B的位置比充气装置57的上端的位置高。
[0170] 前面板
[0171] 前面板198不同于前面板62(参见图3)之处在于从前面板62省略了凹陷66并且从上壁63B到上壁63F的部分为一个平板199。作为被安装部的示例的通孔199A形成在平板199中。
[0172] 通孔199A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穿过平板199。多个通孔199A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地形成在平板199中。将稍后描述的夹子202插入到每个通孔199A中。
[0173] 传递构件
[0174] 传递构件204具有设置在潜入杆52上的支架206,以及作为将支架206和袋囊保持件192紧固在一起的紧固件的示例的螺栓214和焊接螺母215。
[0175] 支架
[0176] 支架206例如由钢材料制成。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支架206布置在袋囊保持件192的下侧。支架206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例如大致等于袋囊保持件192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在图14中,为了阐明构件的布置,虽然一些构件实际上是彼此接触的,但是在示出这些构件时,在彼此之间留出了间隙。
[0177] 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支架206具有基部208、前凸缘209、后凸缘211和竖直凸缘212一体化的结构。基部208、前凸缘209以及后凸缘211在宽度方向上延伸。
[0178] 基部208例如为具有在轴向方向沿宽度方向定向的情况下向上开口的半圆筒形的部分。基部208的曲率半径被设定为使得基部208的内周表面在径向方向上与潜入杆52的外周表面接触。如在基部208的仰视图中看到的,基部208足够大来覆盖潜入杆52。基部208的一部分焊接到潜入杆52的外周表面。
[0179] 前凸缘209从基部208的前端向前延伸。前凸缘209具有厚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的板状。前凸缘209和前凸缘194在座椅上下方向上将气囊罩55的底部保持在其间。
[0180] 后凸缘211从基部208的后端朝向后下侧以板状延伸。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后凸缘211的通孔211A形成在后凸缘211的一部分处。后凸缘195和后凸缘211大致在上下方向上一个放置在另一个的顶部。
[0181] 竖直凸缘212从基部208、前凸缘209以及后凸缘211中的每个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向下延伸。因此,如在前视图中看到的,支架206具有向下开口的U形。
[0182] 螺栓和焊接螺母
[0183] 焊接螺母215从下侧放置在后凸缘211的通孔211A的周向边缘部上并且焊接至其。因此,焊接螺母215的孔与通孔211A彼此重合。
[0184] 螺栓214具有头部214A和杆214B。杆214B具有大致的圆柱状并且具有形成在外周表面上的外螺纹。杆214B从上侧朝向下侧插入到通孔195A和通孔211A中,并且焊接螺母215拧在杆214B上。因此,袋囊保持件192和支架206紧固在一起。当气囊主体56膨胀并展开时作用在袋囊保持件192上的负荷经由螺栓214和支架206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传递构件204将作用在袋囊保持件192上的负荷传递至潜入杆52。
[0185] 为了组装车辆座椅180,将后凸缘195从上方放置到焊接至潜入杆52的支架206的后凸缘211上。随后,从上方将螺栓214拧入到焊接螺母215中,使得后凸缘211和后凸缘195紧固在一起。因此,能够通过从上方在潜入杆52上作业来安装袋囊保持件192。
[0186] 夹子
[0187] 夹子202例如形成为树脂构件。夹子202具有圆形的平板202A,从平板202A向下延伸的圆柱状的杆202B,以及形成在杆202B的首端侧的拓宽部202C。
[0188] 平板202A的外径大于孔199A的内径。杆202B的外径小于孔199A的内径。拓宽部202C的最大外径大于通孔199A的内径。然而,由于拓宽部202C由树脂制成,所以当被压入到通孔199A中时,拓宽部202C能够弹性地变形并且穿过通孔199A。
[0189] 在通孔55B与通孔199A彼此重合的状态下,拓宽部202C和杆202B从上侧朝向下侧插入到通孔55B和通孔199A中,并且气囊罩55的前部由此安装在前面板198上。因此,在袋囊保持件192的前侧,夹子202设置在座垫气囊54的内部,座垫气囊54的一部分通过夹子202安装在通孔199A的周向边缘部上。
[0190] 从袋囊保持件192到潜入杆52的部分为一个单元。因此,当前面板198随着倾斜机构70(参见图1)被激活而转动,并且座垫气囊54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改变时,潜入杆52转动并且支架206和袋囊保持件192倾斜。因此,由于前面板198的角度改变,所以支架206和袋囊保持件192的角度也改变,使得避免了座垫气囊54的前部和后部在上下方向上布置在不同水平面的情况。这意味着当座椅座垫22倾斜时,避免了气囊主体56相对于乘员P(参见图2)的布置状态的改变。
[0191] 作用及效果
[0192] 接下来,将描述第五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80的作用。
[0193] 当车辆10自动驾驶时,坐在车辆座椅180中的乘员P可以通过操作倾斜机构(未示出)将其姿势从平常姿势改为休息姿势或者舒适姿势。
[0194]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当发生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在车辆座椅180中,气囊主体56在从充气装置57供给有气体时膨胀并展开。同时,坐在车辆座椅180中的乘员P(参见图2)由于惯性从原始就坐位置向前移动。因此,指向前侧的负荷从乘员P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气囊主体56上。由于该负荷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所以气囊主体56变形并且其后部与设置在气囊主体56内部的袋囊保持件192(输入部196)在前后方向上接触。这意味着负荷从气囊主体56传递至袋囊保持件192。
[0195] 已经传递至袋囊保持件192的负荷经由传递构件204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减小了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的负荷,并且抑制了气囊主体56向前变形。由于抑制了气囊主体56变形,所以避免了乘员P从气囊主体56接收的反作用力的降低。因此,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中能够抑制乘员P由于惯性向前移动。换言之,能够避免前述的潜入现象。
[0196] 在车辆座椅180中,座垫气囊54(气囊罩55)保持在前面板198与夹子202之间。因此,当气囊罩55的一部分(前部)向上移动时,气囊罩55的该移动被夹子202限制,使得能够抑制气囊罩55从前面板198部分地升起。车辆座椅180的其他作用与车辆座椅20(参见图1)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0197] 第六实施例
[0198]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第六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20。
[0199] 图16所示的车辆座椅220取代第四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60(参见图12)而设置在车辆10(参见图12)中。与第四实施例的车辆座椅160基本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6中,只示出了车辆座椅220的主要部分。
[0200] 车辆座椅220不同于第四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座椅160的气囊安装结构170(参见图3)被气囊安装结构230替代。气囊安装结构230不同于气囊安装结构170之处在于其具有取代传递构件172的传递构件234。
[0201] 第六实施例中的底板58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第四实施例中的底板58A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相同。底板58A不具有通孔。除了通孔之外,袋囊保持件58的构造与第四实施例相同。
[0202] 传递构件
[0203] 传递构件234例如由钢板形成,并且焊接至袋囊保持件58。具体地,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传递构件234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水平板235,以及从水平板235的后端向下延伸的竖直板236。因此,当在剖视图中观看时传递构件234具有L形截面。在宽度方向上,传递构件234的长度大致等于潜入杆52的长度。
[0204] 水平板235的前端例如从后侧与竖直板58B的下端部接触并焊接至其。因此,袋囊保持件58与传递构件234一体化。水平板235布置在潜入杆52的上侧。竖直板236布置在潜入杆52的后侧。竖直板236距离潜入杆52预设距离地布置,使得当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中指向前侧的负荷作用在座垫气囊54上时,竖直板236在前后方向上与潜入杆52接触并且将负荷传递至潜入杆52。
[0205] 作用及效果
[0206] 接下来,将描述第六实施例的车辆座椅220的作用。
[0207] 当发生图17所示的车辆10的前面碰撞时(在乘员P处于舒适姿势的情况下),气囊主体56在车辆座椅220中膨胀并展开。指向前侧的负荷从乘员P(参见图2)作用在膨胀并展开的气囊主体56上。因此,气囊主体56、充气装置57、袋囊保持件58以及传递构件234作为一个单元向前移位。此时,竖直板236与潜入杆52接触。
[0208] 已经从气囊主体56传递至袋囊保持件58的负荷经由传递构件234传递至潜入杆52。因此,减小了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的负荷,并且抑制了气囊主体56朝向座椅前侧变形。
由于抑制了气囊主体56变形,所以避免了乘员P从气囊主体56接收的反作用力的降低。因此,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中能够抑制乘员P由于惯性向前移动。换言之,能够避免前述的潜入现象。车辆座椅220的其他作用与车辆座椅160相同,并且因此将省略其描述。
[0209]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0210] 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
[0211] 图18示出了作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的车辆座椅240。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描述。在图18中,只示出了车辆座椅240的主要部分。
[0212] 车辆座椅24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车辆座椅20的气囊安装结构50(参见图3)被气囊安装结构250替代。气囊安装结构250不同于气囊安装结构50之处在于其还具有挂钩部254和连接构件252。
[0213] 挂钩部254为从竖直板58B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向后突出的部分。挂钩部254具有轴向方向沿前后方向定向的大致圆柱状。
[0214] 连接构件252例如由织物制成。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连接构件252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使得连接构件252的一部分具有管状。连接构件252的重叠部将被称作厚部253。在厚度方向上延伸穿过厚部253的通孔253A形成在厚部253中。挂钩部254插入通孔253A。在挂钩部254插入到通孔253A中之后,盖子(未示出)被装配在挂钩部254的后端部上,使得厚部253不从挂钩部254滑出。
[0215] 如在侧视图中看到的,连接构件252的管状部围绕潜入杆52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卷绕。因此,在车辆座椅240中,除了传递构件74以外,还设置有将潜入杆52和袋囊保持件58彼此连接的连接构件252。
[0216] 在车辆座椅240中,在乘员P(参见图2)在车辆10的前面碰撞中由于惯性而向前移动时(当气囊主体56膨胀并展开时),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的负荷经由传递构件74从袋囊保持件58传递至潜入杆52。在该情况下,指向前侧的负荷(力矩)作用在气囊主体56上,这可能使气囊主体56的后部向上升起。由于潜入杆52与袋囊保持件58通过连接构件252彼此连接,所以抑制了袋囊保持件58相对于潜入杆52移位,并且也抑制了气囊主体56的后部向上移位。因此,能够抑制气囊主体56的后部向上升起。
[0217] 其他变型例
[0218] 车辆座椅20、90可以不设置前面板62。前面板62可以不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挂钩部68。而且,座垫气囊54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安装。
[0219] 在车辆座椅110中,传递构件74可以由传递构件144、172、204、234中的一个代替。车辆座椅110可以设置有气囊罩55。而且,车辆座椅110可以设置有条带174和连接构件252。
[0220] 在车辆座椅130中,可以形成盲孔来替代通孔78A和通孔79A,并且突出构件145可以插入到所述盲孔中。可以通过减小前面板15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来省略通孔158A,并且突出部145的下端部可以只插入到通孔78A和通孔79A中。而且,车辆座椅130可以设置有前保持件122、螺栓126、螺母128以及连接构件252。
[0221] 在车辆座椅160中,挂钩部254可以形成在袋囊保持件58上以便突出,并且可以设置有连接构件252。在突出构件173设置有条带174的情况下,条带174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固定至突出构件173。
[0222] 在车辆座椅180中,可以形成挂钩部68来替代夹子202,并且气囊罩55的一部分可以挂在挂钩部68上。替代后凸缘195、211,前凸缘194、209可以通过螺栓214从下侧紧固在一起。输入部196可以布置为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从上侧覆盖充气装置57。
[0223] 在车辆座椅220中,传递构件234不限于焊接至袋囊保持件58的构件,并且可以替代为通过支架(未示出)安装在袋囊保持件58上的构件。传递构件234不限于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具有L形的构件,并且可以替代为具有弧形、多边形或弯曲形的构件。而且,传递构件234不限于当在侧视图中观看时覆盖潜入杆52的构件,并且可以替代为当在仰视图中观看时覆盖潜入杆52的构件。
[0224] 在车辆座椅240中,前保持件122可以被用于将气囊罩55的一部分安装在前面板62上。
[0225] 在车辆座椅20、90、110、130、160、180、220、240中,倾斜机构70可以被提升机构102代替,或者提升机构102可以被倾斜机构70代替。在使用提升机构102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连杆构件(未示出)来允许侧框架34和潜入杆52作为一个单元向上和向下移位。
[0226] 悬挂构件不限于像潜入杆52那样的圆柱状构件,并且可以替代为具有圆筒形状、矩形筒状或者轴向方向沿宽度方向定向的棱柱状的构件。
[0227] 保持构件或者可以是像袋囊保持件58那样完全布置在座垫气囊54内部的构件,或者可以是像袋囊保持件192那样部分地布置在座垫气囊54内部的构件。这意味着保持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应当布置在座垫气囊内部。
[0228] 替代座垫气囊罩的一部分,座垫气囊的前端处的非膨胀部分可以挂在挂钩部上。
[0229]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变型例,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和变型例,并且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通过对其做出的各种其他改变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