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管的运载体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774890.7

文献号 : CN1120904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徐龙强隋静高振亮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采血管的运载体。包括基座和用于夹持采血管的夹具;该夹具包括底座和夹棍;该夹棍包括呈圆柱形的主棍体和连接于主棍体的下端的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地插入底座内;该夹棍有三根以上;所有夹棍的转轴之间设有使所有夹棍同步转动的同步机构;至少一根夹棍与底座之间设有阻碍夹棍转动以限止夹棍自由转动而允许夹棍受预定的扭矩下转动的阻转机构;该阻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的上摩擦片和固定于夹棍的转轴的下摩擦片,该上摩擦片与下摩擦片接触。本发明通过上下两摩擦片产生的摩擦阻力阻碍夹棍转动,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且本发明具有能够实现血液的混匀,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血液的混匀操作。

权利要求 :

1.一种采血管的运载体,包括基座和用于夹持采血管的夹具;

该运载体还包括推杆,该推杆可上下滑移地安装于基座上,该夹具固定地安装于推杆的上端;

该运载体还包括套筒,该套筒绕其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基座上,该推杆可沿套筒的轴线滑移地插入套筒内,套筒的轴线与推杆的轴线重合;

该套筒与推杆之间设有限止推杆相对套筒转动的周向固定机构;

该夹具包括底座和夹棍,该底座具有中心轴线;

该夹棍包括呈圆柱形的主棍体和连接于主棍体的下端的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地插入底座内;

该主棍体的轴线偏离转轴的轴线;

该夹棍有三根以上,所有夹棍的转轴绕中心轴线周向间隔分布,所有夹棍的主棍体围成供采血管的下端插入的夹持空间;

各夹棍的主棍体于采血管的下端插入夹持空间时分别与采血管的侧壁接触;

所有夹棍的转轴之间设有使所有夹棍同步转动的同步机构;

至少一根夹棍与底座之间设有阻碍夹棍转动以限止夹棍自由转动而允许夹棍受预定的扭矩下转动的阻转机构;

其特征在于:

该阻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的上摩擦片和固定于夹棍的转轴的下摩擦片,该上摩擦片与下摩擦片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管的运载体,其特征在于:该周向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推杆的外侧壁的轴向凸条和设于套筒内壁的轴向凹槽,该轴向凸条和轴向凹槽均沿套筒的轴线方向延伸,轴向凸条陷入轴向凹槽内,且轴向凸条与轴向凹槽滑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管的运载体,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外侧壁固定地套有一摩擦轮,该摩擦轮的轴线与套筒的轴线重合;

该推杆的外侧壁设有绕套筒的轴线一圈的环形凹槽,该环形凹槽位于推杆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血管的运载体,其特征在于:套筒的端面上设有弹性垫片,该底座在推杆的重力作用下与弹性垫片相抵。

说明书 :

采血管的运载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采血管的运载体。

背景技术

[0002] 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对所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是临床检验应用非常广泛的设备。现有的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通常采用输送线来将采血管输送至不同的工
位,已达到不同的自动检测分析的目的。
[0003] 采血管通常采用运载体来进行装载。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CN109530257A公开了一种样本容器传输装置及其方法,其通过运输座(即运载体)来装载采血管。该运输
座仅能装载采血管,功能单一,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采血管的运载体,包括基座和用于夹持采血管的夹具;该运载体还包括推杆,该推杆可上下滑移地安装于基座上,该夹具固定地安装于推杆
的上端;该运载体还包括套筒,该套筒绕其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基座上,该推杆可沿套筒的轴
线滑移地插入套筒内,套筒的轴线与推杆的轴线重合;该套筒与推杆之间设有限止推杆相
对套筒转动的周向固定机构;该夹具包括底座和夹棍,该底座具有中心轴线;该夹棍包括呈
圆柱形的主棍体和连接于主棍体的下端的转轴,该转轴可转动地插入底座内;该主棍体的
轴线偏离转轴的轴线;该夹棍有三根以上,所有夹棍的转轴绕中心轴线周向间隔分布,所有
夹棍的主棍体围成供采血管的下端插入的夹持空间;各夹棍的主棍体于采血管的下端插入
夹持空间时分别与采血管的侧壁接触;所有夹棍的转轴之间设有使所有夹棍同步转动的同
步机构;至少一根夹棍与底座之间设有阻碍夹棍转动以限止夹棍自由转动而允许夹棍受预
定的扭矩下转动的阻转机构;该阻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的上摩擦片和固定于夹棍的转轴
的下摩擦片,该上摩擦片与下摩擦片接触。
[0005] 本发明通过上下两摩擦片产生的摩擦阻力阻碍夹棍转动,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0006] 图1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的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7] 图2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的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的输送线及其上的运载体的立体图;
[0008]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主视图;
[0009] 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0010] 图6和图7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1] 图8示出了本发明的夹具及其上的采血管的立体图;
[0012]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夹具及其上的采血管的主视图;
[0013] 图10示出了图9的A‑A剖视图;
[0014] 图11示出了本发明的夹具的俯视图;
[0015] 图12示出了图11的B‑B剖视图;
[0016] 图13示出了图12的C‑C剖视图;
[0017] 图14示出了本发明的夹棍的主视图;
[0018] 图15示出了图12的D部局部放大图;
[0019] 图16和图17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夹具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图;
[0020] 图18和图19分别示出了本发明的夹具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21] 图20示出了图18的E部局部放大图,其中,该阻转机构为第一实施方案;
[0022] 图21示出了图19的F部局部放大图,其中,该阻转机构为第一实施方案;
[0023] 图22和图23分别示出了阻转机构为第二实施方案的两个不同角度立体分解图,其中上摩擦片与下摩擦片处于分离状态;
[0024] 图24至图28示出了本发明应用的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的血液混匀过程的示意图;
[0025] 图29示出了本发明及陷入环形凹槽内的卡条的主视图;
[0026] 图30示出了本发明及与摩擦轮接触的摩擦条的主视图;
[0027] 图31示出了图29的G部局部放大图;
[0028] 图32示出了在图31的基础上将卡条移离环形凹槽后的示意图;
[0029] 图33示出了图30的H部局部放大图;
[0030] 图34示出了在图33的基础上将摩擦条移离摩擦轮后的示意图;
[0031] 图35示出了楔形块的立体图;
[0032] 图36示出了摩擦条的立体图;
[0033] 图37示出了卡条的立体图。
[0034] 附图标号:
[0035] 10输送线、101条码阅读工位、102分析工位、103混匀工位、104条码阅读器、105血细胞自动分析仪、106导轨;
[0036] 20运载体、201基座、202推杆、203楔形块、204提升斜面、205球面、206套筒、207轴向凸条、208轴向凹槽、209摩擦条、210摩擦轮、211环形凹槽、212卡条、213滑块、214套筒的
端面、215弹性垫片;
[0037] 30采血管;
[0038] 40夹具、401底座、402夹棍、403主棍体、404转轴、405主棍体的轴线、406转轴的轴线、407夹持空间、408弹性套、409外齿轮、410惰轮、411上壳体、412下壳体、413内腔、414圆
盘、415径向延伸臂、416凹窝、417上摩擦片、418下摩擦片;
[0039] 50弹簧定位珠、501球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包括输送线10和用于装载采血管的运载体20,该运载体20由输送线10输送,该输送线10上设有用于完成阅读粘贴于采血管30上
的条码(图中未示出)的条码阅读工位101和用于完成分析采血管30内血液样本的分析工位
102,该输送线10上还设有用于完成混匀采血管30内血液样本的混匀工位103,该混匀工位
103、条码阅读工位101和分析工位102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
[0042] 该技术方案通过布局混匀工位可以上对采血管内的血液进行混匀,避免血液分层而难以检测,为检测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证。同时,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条码阅读工
位位于混匀工位的前方,能够实现先完成混匀后进行条码阅读,可避免出现错误,设计合
理,若先完成条码阅读后进行混匀,必须使采血管与运载体一一对应,一旦采血管放错在不
同的运载体上时便会出现信息错误,尤其是将采血管取出运载体并集中混匀后再放回运载
体的操作中。
[0043] 本实施例中,输送线10上可以同时输送相间隔的多个运载体20。
[0044] 该条码阅读工位101处设有条码阅读器104,该分析工位102处设有血细胞自动分析仪105。本实施例中,条码阅读器104和血细胞自动分析仪105均采用现有技术,此处不再
赘述。
[0045] 如图2至图7所示,该运载体20包括基座201、推杆202和用于夹持采血管30的夹具40,该基座201可水平滑移地安装于输送线10上,该推杆202可上下滑移地安装于基座201
上,本实施例中,推杆202的上下滑移方向垂直于基座201的水平滑移方向,该夹具40固定地
安装于推杆202的上端;
[0046] 该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还包括设于混匀工位103处的滑移驱动机构,该滑移驱动机构被设置成于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途经混匀工位103时驱使推杆202相对基
座201滑移。
[0047] 该技术方案的运载体具有能够相对基座上下滑动的推杆,并将夹具固定于推杆的上端,以便于在推杆上下滑动时带动采血管上下跳动而实现血液的混匀。其结构简单,便于
实现血液的混匀操作。且通过设置滑移驱动机构来结合可上下滑动的推杆,可使基座在运
动过程中即可使推杆、夹具及采血管相对基座发生跳动,借此以实现血液的混匀。在基座运
动的同时实现血液的混匀,无需截停基座,节省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0048] 该滑移驱动机构包括楔形块203;
[0049] 如图35所示,该楔形块203具有用于与推杆202的下端接触的提升斜面204;
[0050] 该提升斜面204的高度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加;
[0051] 该推杆202的下端于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途经混匀工位103时先接触提升斜面204后离开楔形块203;
[0052] 该推杆202于推杆的下端接触提升斜面204时沿提升斜面204作上升滑移;
[0053] 该推杆202于推杆的下端离开楔形块203时在推杆202的重力下作下降滑移。
[0054] 本实施例中,血液混匀的具体过程如下,如图24所示,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滑移。如图25所示,当基座201到达混匀工位103时,推杆202的下端先与提升斜面204接
触。如图26所示,在基座201继续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滑移时,该推杆202沿提升斜面204
上升,如图27所示,推杆202到达提升斜面204的最高位。如图28所示,在基座201继续沿输送
线10的输送方向滑移时,该推杆202的下端离开楔形块203,此时,在推杆202(也包括夹具40
及采血管30)的重力作用下,推杆202、夹具40及采血管30作下降滑移(在不考虑摩擦阻力的
情况下,推杆、夹具及采血管作自由落体运动)。由此以实现采血管30上下跳动来达到血液
混匀的效果。
[0055] 该技术方案公开的滑移驱动机构无需借助额外的消耗能源的动力源来驱动推杆,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0056] 本实施例中,推杆202的下端设有用于与提升斜面204接触的球面205。
[0057] 本实施例中,该混匀工位处的楔形块有多块,该些楔形块沿输送线的输送方向间隔分布。每一块楔形块可以实现采血管的一次跳动,多块楔形块便可实现多次跳动,以提高
血液混匀效果。
[0058] 该运载体20还包括套筒206,该套筒206绕其轴线转动地安装于基座201上,本实施例中,该套筒206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基座上,该推杆202可沿套筒206的轴线滑移地
插入套筒206内,本实施例中,套筒的轴线与推杆的轴线重合;
[0059] 该套筒206与推杆202之间设有限止推杆202相对套筒206转动的周向固定机构;该周向固定机构包括设于推杆202的外侧壁的轴向凸条207和设于套筒206内壁的轴向凹槽
208,该轴向凸条207和轴向凹槽208均沿套筒206的轴线方向延伸,轴向凸条207陷入轴向凹
槽208内,且轴向凸条207与轴向凹槽208滑移配合。
[0060] 本实施例中,图中示出了轴向凸条和轴向凹槽各有3条,该轴向凸条和轴向凹槽均绕套筒的轴线周向等间隔分布,每一轴向凸条分别置入一轴向凹槽内。
[0061] 如图30、图33和图34所示,该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还包括设于条码阅读工位101处的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被设置成于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途经条码
阅读工位101时驱使套筒206相对基座201转动。
[0062] 该技术方案的运载体通过设置套筒能够使采血管即可上下跳动也可转动,采血管转动时以便于实现对粘贴于采血管上的条码的阅读。通过设置周向固定机构以使推杆能够
跟随套筒转动。
[0063]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旋转驱动机构可使基座在运动过程中即可使套筒、推杆、夹具及采血管相对基座旋转,将采血管进行旋转以便于将粘贴于采血管上的条码转动至条码
阅读器可读取的范围内,借此以完成对粘贴于采血管上的条码的阅读。特别是采血管上的
条码与基座的相对位置(即条码阅读工位上的条码阅读器的相对位置)随机而不确定的情
况下实现完成条码的阅读。该技术方案在基座运动的同时实现条码阅读,无需截停基座,节
省时间,提高检测效率。此外,令采血管旋转也可实现血液混匀。
[0064] 该旋转驱动机构包括摩擦条209,如图36所示,该摩擦条209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
[0065] 该套筒206的外侧壁固定地套有一摩擦轮210,该摩擦轮210的轴线与套筒206的轴线重合;通过设置摩擦轮以便于通过驱使摩擦轮转动即可实现套筒的转动;
[0066] 该摩擦轮210于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途经条码阅读工位101时与摩擦条209接触。本实施例中,摩擦轮与摩擦条实现摩擦传动,摩擦轮与摩擦条接触时能够在摩擦
条上滚动,通过摩擦条与摩擦轮的滚动接触来驱使套筒旋转。该摩擦轮与摩擦条可以是橡
胶或硅胶材质。
[0067] 该技术方案公开的旋转驱动机构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0068] 如图29、图31和图32所示,该血液自动检测分析系统还包括设于分析工位102处的轴向固定机构,该轴向固定机构被设置成于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途经分析工位
102时限止推杆202相对套筒206滑移;
[0069]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轴向固定机构以使限止推杆、夹具及采血管跳动,以使插入采血管吸取血液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的取样针能够顺利拔出。
[0070] 该推杆202的外侧壁设有绕套筒206的轴线一圈的环形凹槽211,该环形凹槽211位于推杆202的下端;通过设置环形凹槽以便于实现推杆的轴向固定;
[0071] 该轴向固定机构包括卡条212,如图37所示,该卡条2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
[0072] 该卡条212于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途经分析工位102时陷入环形凹槽211内。
[0073] 该技术方案公开的轴向固定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0074] 本实施例中,卡条212被设置成于基座201沿输送线10的输送方向滑移时穿过环形凹槽211。
[0075] 本实施例中,该基座201可水平滑移地安装于输送线10上,具体地,该输送线10包括导轨106,该基座201的底部设有可滑移地安装于导轨106上的滑块213。本实施例中,导轨
106有两条,基座201横跨于两导轨106之间,各导轨106的截面呈T形。
[0076] 该楔形块203、摩擦条209及卡条212均处于两导轨106之间。且该楔形块、摩擦条、卡条及导轨均相对固定,例如可将楔形块、摩擦条、卡条及导轨均固定地安装于一机架(图
中未示出)上。
[0077] 如图8至图19所示,该夹具40包括底座401和夹棍402,该底座401具有中心轴线,本实施例中,底座401的中心轴线与推杆202的轴线重合;
[0078] 该夹棍402包括呈圆柱形的主棍体403和连接于主棍体403的下端的转轴404,该转轴404可转动地插入底座401内;
[0079] 该主棍体的轴线405偏离转轴的轴线406;
[0080] 该夹棍402有三根以上,所有夹棍的转轴406绕中心轴线周向间隔分布,所有夹棍的主棍体403围成供采血管30的下端插入的夹持空间407;
[0081] 各夹棍的主棍体403于采血管30的下端插入夹持空间407时分别与采血管30的侧壁接触,以使采血管30被夹持限定在夹持空间407内;
[0082] 所有夹棍的转轴404之间设有使所有夹棍402同步转动的同步机构。
[0083] 本实施例中,将采血管以其下端插入夹持空间中,各夹棍的主棍体与采血管的侧壁接触,即可实现采血管的装载。采血管与各夹棍的主棍体实现摩擦传动,转动采血管以带
动各夹棍转动,各夹棍转动时以其转轴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由于主棍体的轴线偏离转轴的
轴线,当主棍体跟随转轴转动时,主棍体的轴线到底座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发生变化,借此以
调整夹持采血管的夹持力,提高使用寿命。甚至可适应不同管径的采血管的夹持。同时,通
过设置同步机构使得各夹棍能够同步转动,以使各夹棍对采血管的压力一致,提高夹持的
稳定性和牢固性。
[0084] 本实施例中,通过手动驱使采血管转动即可对夹持力进行调节,操作便利。此外,手执任一夹棍的主棍体也可实现手动直接驱使夹棍转动。
[0085] 图中显示了夹棍有三根,当然,夹棍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图中展示的数,夹棍的数量例如可以是四根、五根、六根等等。
[0086] 本实施例中,夹棍的主棍体403为硬质材料棍,例如是金属棍、木棍、硬质塑料棍等等,各夹棍的主棍体403外套有弹性套408,该弹性套408可以是橡胶套、硅胶套等,通过设置
弹性套避免采血管与夹棍的主棍体硬性接触,减少磨损能增加摩擦力;采用硬质材料棍具
有极高的疲劳强度,使用寿命长。
[0087] 该同步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该齿轮传动机构包括数量与夹棍402数量相同的外齿轮409和一个惰轮410,各外齿轮409分别固定在一夹棍的转轴404上,所有外齿轮409相互
不接触,该惰轮410同时与所有外齿轮409相啮合。
[0088] 该技术方案公开的同步机构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0089]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底座401由拼合于一起的上壳体411和下壳体412组成,上壳体411和下壳体412内形成有一内腔413,所有夹棍的转轴404穿过上壳体411后伸入内
腔413中,该同步机构设于内腔413中。
[0090] 此外,该同步机构也可以是链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该链传动机构包括数量与夹棍数量相同的链轮和一条链条,各链轮分别固定在一夹棍的转轴上,链条绕在所有链轮
上。
[0091] 至少一根夹棍402与底座401之间设有阻碍夹棍402转动以限止夹棍402自由转动而允许夹棍402受预定的扭矩下转动的阻转机构。
[0092] 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阻转机构可以使夹棍稳定地停留,转动夹棍而调节至合适的夹持力后,避免夹棍逆转而松脱,提高夹持采血管的稳定性。尤其是在运载体沿输送线的输
送过程中,面对震动、跳动等工作环境时,阻转机构的作用便会更加显著。
[0093] 本实施例中,插入夹持空间的采血管与各夹棍的主棍体的摩擦力矩被设置成足以驱使夹棍克服阻转机构的阻碍力而转动。
[0094] 本实施例中,各夹棍与底座之间分别设有一组阻转机构。当然,也可以是只有其中的一根夹棍与底座之间设有一组阻转机构。
[0095] 本实施例中,套筒的端面214上设有弹性垫片215,在推杆的重力作用下,底座401与弹性垫片215相抵,通过设置弹性垫片以对、夹具及采血管下降时获得缓冲。
[0096] 如图20和图21所示,该阻转机构的第一实施方案为:该阻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401的圆盘414和固定于夹棍的转轴404的径向延伸臂415,该径向延伸臂415上设有弹簧定
位珠50,该圆盘414朝向弹簧定位珠50的一面设有多个供弹簧定位珠的球珠501陷入的凹窝
416,所有凹窝416绕转轴的轴线406周向等间隔分布;本实施例中,弹簧定位珠的球珠于夹
棍转动时可选择地陷入任一凹窝中,借此以提供阻碍夹棍转动的阻力。该技术方案采用弹
簧定位珠作为阻转机构,其结构简单且具有更高的防松脱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弹簧定位
珠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0097] 如图22和23所示,该阻转机构的第二实施方案为:该阻转机构包括固定于底座401的上摩擦片417和固定于夹棍的转轴404的下摩擦片418,该上摩擦片417与下摩擦片418接
触。该技术方案通过上下两摩擦片产生的摩擦阻力阻碍夹棍转动,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