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026701.4

文献号 : CN1120980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黄旭东彭光钊胡籍曾志平肖燕财郭无极叶梦旋徐榕胡广辉黄相东

申请人 : 中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涉及浮置板轨道技术领域。该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包括混凝土块、吸附装置、定位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混凝土块的后方设置有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台、滑槽一和伸缩杆一,吸附台的前表面开设有滑槽一,滑槽一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一,伸缩杆一的后端插入滑槽一的内部,伸缩杆一的前端开设有内杆孔,内杆孔的左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二,伸缩杆一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二,该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实现隔振器阻尼比实验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为提高实验的精度和高效性打下良好的实验条件。

权利要求 :

1.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包括混凝土块(1)、吸附装置(2)、定位装置(3)和数据采集装置(4),所述混凝土块(1)的后方设置有吸附装置(2),所述吸附装置(2)包括吸附台(201)、滑槽一(202)和伸缩杆一(20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台(201)的前表面开设有滑槽一(202),所述滑槽一(202)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一(203),所述伸缩杆一(203)的后端插入滑槽一(202)的内部,所述伸缩杆一(203)的前端开设有内杆孔(206),所述内杆孔(206)的左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二(207),所述伸缩杆一(203)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二(204),所述定位装置(3)包括定位台(301)、套绳一(307)和套绳二(308),所述定位台(301)包括卡接口(302)、螺纹孔(303)和螺纹杆(304),所述定位台(301)在接近混凝土块(1)的那一端开设有卡接口(302),所述定位台(30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303),所述螺纹孔(30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304),所述螺纹杆(304)与螺纹孔(303)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螺纹杆(304)的下端设置有电机(305),所述电机(3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纹杆(304)的下端,所述电机(30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柱(306),所述定位台(30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台(301)分别位于混凝土块(1)的四角处,所述定位台(301)的下端设置有套绳一(307),所述套绳一(30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绳一(307)分别套接在对角的定位台(30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二(20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内杆(205),所述内杆(205)的后端插入内杆孔(206)的内部,所述内杆(205)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滑柱(208),所述滑柱(208)的左端插入滑槽二(207)的内部,所述伸缩杆二(204)的前方设置有限位柱(210),所述限位柱(210)的后端固定连接在伸缩杆二(204)上,所述限位柱(210)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杆(2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211)的下端插入限位柱(210)的前圈中,所述限位杆(211)与限位柱(210)适配,所述限位杆(211)的下端后方固定连接有落锤(212),所述伸缩杆二(204)在远离内杆(205)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盘(209),所述吸盘(209)在落锤(212)的正上方,所述吸盘(209)吸附落锤(212)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块(1)的下方设置有定位装置(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台(301)的上端设置有套绳二(308),所述套绳二(30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绳二(308)分别套接在对角的定位台(301)上,所述混凝土块(1)的下方设置有数据采集装置(4),所述数据采集装置(4)位于定位装置(3)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4)包括终端(401)、传输线一(402)和隔振器(403),所述终端(401)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传输线一(402)和传输线二(404),所述传输线一(40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隔振器(403),所述传输线二(40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拾振台一(405),所述拾振台一(40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拾振台二(4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振台二(406)的前端开设有传输孔(407),所述传输孔(407)的前方设置有传输线三(408),所述传输线三(408)的后端插入传输孔(407)的内部,所述传输线三(40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线四(409),所述传输线四(40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拾振器(410),所述拾振器(410)的数量为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限位杆和落锤从限位柱中取下,使用吸盘吸附混凝土块向上抬升;

(2)将混凝土块抬升一定的距离后,将四个定位台分别置于混凝土块的四角处卡住;

(3)启动电机和伸缩杆一将混凝土块抬升到合适的角度;

(4)将隔振器放置于两根套绳一的交叉中心,松开吸盘,启动电机将混凝土块降下至隔振器上方;

(5)移动吸附装置,将吸盘对准套绳二的交叉中心后固定;

(6)向上抬升吸盘,将限位杆插入限位柱内部,将落锤吸附于吸盘下;

(7)将拾振器等间距放于套绳二包括范围之中的混凝土块上表面;

(8)将定位装置整体撤走,通过吸盘松开落锤进行混凝土块的敲击,进而得出隔振器支撑作用下混凝土块的振动数据,并用于进一步分析隔振器的阻尼比参数。

说明书 :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浮置板轨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浮置板轨道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特性,并在城市地铁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技术关键在于隔振器的吸振作用,传统的铁道工程实验中,阻尼比的测试常常需要在隔
振器表面压上混凝土块,然后在混凝土块上表面等间距布置四个拾振器,并用落锤敲击四
个拾振器的中央,此时拾振器会将采集到的加速度和位移数据传输至电脑,并通过理论算
法得出隔振器的阻尼比数据。
[0003] 但是现有阻尼比实验常常采用人工的方法进行,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难以保证隔振器刚好放置在混凝土块下表面中央,大大降低了实验精度,影响了实验效率,同时敲击
混凝土块常通过人工的方法,无法实现实验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包括混凝土块、吸附装置、定位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混凝土块的后方设
置有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台、滑槽一和伸缩杆一,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台的
前表面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一,所述伸缩杆一的后端插入滑槽
一的内部,所述伸缩杆一的前端开设有内杆孔,所述内杆孔的左内壁上开设有滑槽二,所述
伸缩杆一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二,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台、套绳一和套绳二,所述定位台
包括卡接口、螺纹孔和螺纹杆,所述定位台在接近混凝土块的那一端开设有卡接口,所述定
位台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通过
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螺纹杆的下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纹杆的下
端,所述电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柱,所述定位台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定位台分别位于
混凝土块的四角处,所述定位台的下端设置有套绳一,所述套绳一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
套绳一分别套接在对角的定位台上。
[0006] 所述伸缩杆二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内杆,所述内杆的后端插入内杆孔的内部,所述内杆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左端插入滑槽二的内部,所述伸缩杆二的前
方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后端固定连接在伸缩杆二上,所述限位柱的内部设置有限
位杆。
[0007] 所述限位杆的下端插入限位柱的前圈中,所述限位杆与限位柱适配,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后方固定连接有落锤,所述伸缩杆二在远离内杆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吸
盘在落锤的正上方,所述吸盘吸附落锤的上表面,所述混凝土块的下方设置有定位装置。
[0008] 所述定位台的上端设置有套绳二,所述套绳二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套绳二分别套接在对角的定位台上,所述混凝土块的下方设置有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
位于定位装置的下方。
[0009] 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包括终端、传输线一和隔振器,所述终端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传输线一和传输线二,所述传输线一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隔振器,所述传输线二的前端固定连
接有拾振台一,所述拾振台一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拾振台二。
[0010] 优选的,所述拾振台二的前端开设有传输孔,所述传输孔的前方设置有传输线三,所述传输线三的后端插入传输孔的内部,所述传输线三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线四,所述
传输线四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拾振器,所述拾振器的数量为四个。
[0011]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 将限位杆和落锤从限位柱中取下,使用吸盘吸附混凝土块向上抬升;
[0013] 启动电机和伸缩杆一将混凝土块抬升到合适的角度;
[0014] 将隔振器放置于两根套绳一的交叉中心,松开吸盘,启动电机将混凝土块降下至隔振器上方;
[0015] 移动吸附装置,将吸盘对准套绳二的交叉中心后固定;
[0016] 向上抬升吸盘,将限位杆插入限位柱内部,将落锤吸附于吸盘下;
[0017] 将拾振器等间距放于套绳二包括范围之中的混凝土块上表面;
[0018] 将定位装置整体撤走,通过吸盘松开落锤进行混凝土块的敲击,进而得出隔振器支撑作用下混凝土块的振动数据,并用于进一步分析隔振器的阻尼比参数。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 (1)该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通过定位台对于混凝土块的固定,由于卡接口直接卡接在混凝土块的四角处,使得四个定位台的中心与混凝土块的
中心吻合,使用定位台下设置的套绳一对定位装置底部中心以精确定位混凝土块1的中心
位置,通过两根套绳一的交叉点可以精确定位装置的中心位置,将隔振器置于两根套绳一
的交叉点,便可以准确的将隔振器放置于混凝土块的下表面中心位,提高了装置的测量的
准确度。
[0021] (2)该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通过寻找定位装置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将吸盘锁定与套绳二的交叉中心,通过吸附落锤将落锤准确的定位于混凝土
块的上表面中央,通过接触吸盘的吸附使得落锤自由落下,由于限位柱和限位杆的限位作
用,落锤能够在指定高度处垂直落下,准确的砸在混凝土块的中央,提高了装置实验的精确
程度与可控性。
[0022] (3)该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传统实验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手持重锤敲击混凝土块的方式,但是人工敲击的方式其落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每次敲击混凝土面的力的大小也不均匀,导致实验结果的离散型较大,且不具备较好的可
比性,通过设置的落锤,使得落锤的自身的重力和下落的高度都具有一定的数据性,可以准
确的进行记录和观察,方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具体的分析,保证了实验的质量。
[0023] (4)该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在进行隔振器阻尼比实验时,将隔振器放置于混凝土块底部的时候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是支撑混凝土块以及
顶升过程中,混凝土块存在着突然下落的危险,给隔振器的放置工作带来了不便。通过吸附
装置的设计,在吸盘发挥吸附作用的同时,定位台同时起到了抬升作用,从而双重保证了混
凝土块抬升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隔振器403放置时的准确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吸附装置示意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A处放大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伸缩杆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B处放大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C处放大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定位装置示意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定位台示意图;
[0032] 图9为本发明数据采集装置示意图;
[0033] 图10为本发明D处放大示意图。
[0034] 图中:1、混凝土块、2吸附装置、201吸附台、202滑槽一、203伸缩杆一、204伸缩杆二、205内杆、206内杆孔、207滑槽二、208滑柱、209吸盘、210限位柱、211限位杆、212落锤、3
定位装置、301定位台、302卡接口、303螺纹孔、304螺纹杆、305电机、306底柱、307套绳一、
308套绳二、4数据采集装置、401终端、402传输线一、403隔振器、404传输线二、405拾振台
一、406拾振台二、407传输孔、408传输线三、409传输线四、410拾振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包括混凝土块1、吸附装置2、定位装置3和数据采集装置4,混凝土块1的后方设置
有吸附装置2,吸附装置2包括吸附台201、滑槽一202和伸缩杆一203,其特征在于:吸附台
201的前表面开设有滑槽一202,滑槽一202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一203,伸缩杆一203的后端
插入滑槽一202的内部,伸缩杆一203的前端开设有内杆孔206,内杆孔206的左内壁上开设
有滑槽二207,伸缩杆一203的前方设置有伸缩杆二204,定位装置3包括定位台301、套绳一
307和套绳二308,定位台301包括卡接口302、螺纹孔303和螺纹杆304,定位台301在接近混
凝土块1的那一端开设有卡接口302,定位台301的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303,螺纹孔303的内
部设置有螺纹杆304,螺纹杆304与螺纹孔303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螺纹杆304的下端设置
有电机305,电机30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纹杆304的下端,电机30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柱
306,定位台30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定位台301分别位于混凝土块1的四角处,定位台301的
下端设置有套绳一307,套绳一30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绳一307分别套接在对角的定位台
301上。
[0037] 伸缩杆二20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内杆205,内杆205的后端插入内杆孔206的内部,内杆205的后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滑柱208,滑柱208的左端插入滑槽二207的内部,伸缩杆二
204的前方设置有限位柱210,限位柱210的后端固定连接在伸缩杆二204上,限位柱210的内
部设置有限位杆211。
[0038] 限位杆211的下端插入限位柱210的前圈中,限位杆211与限位柱210适配,限位杆211的下端后方固定连接有落锤212,伸缩杆二204在远离内杆205的那一端固定连接有吸盘
209,吸盘209在落锤212的正上方,吸盘209吸附落锤212的上表面,混凝土块1的下方设置有
定位装置3。
[0039] 定位台301的上端设置有套绳二308,套绳二30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套绳二308分别套接在对角的定位台301上,混凝土块1的下方设置有数据采集装置4,数据采集装置4位
于定位装置3的下方。
[0040] 数据采集装置4包括终端401、传输线一402和隔振器403,终端401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传输线一402和传输线二404,传输线一40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隔振器403,传输线二404的
前端固定连接有拾振台一405,拾振台一40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拾振台二406。
[0041] 拾振台二406的前端开设有传输孔407,传输孔407的前方设置有传输线三408,传输线三408的后端插入传输孔407的内部,传输线三408的前端固定连接有传输线四409,传
输线四409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拾振器410,拾振器410的数量为四个。
[0042] 一种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隔振器阻尼比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3] (1)将限位杆和落锤从限位柱中取下,使用吸盘吸附混凝土块向上抬升;
[0044] (2)将混凝土块抬升一定的距离后,将四个定位台分别置于混凝土块的四角处卡住;
[0045] (3)启动电机和伸缩杆一将混凝土块抬升到合适的角度;
[0046] (4)将隔振器放置于两根套绳一的交叉中心,松开吸盘,启动电机将混凝土块降下至隔振器上方;
[0047] (5)移动吸附装置,将吸盘对准套绳二的交叉中心后固定;
[0048] (6)向上抬升吸盘,将限位杆插入限位柱内部,将落锤吸附于吸盘下;
[0049] (7)将拾振器等间距放于套绳二包括范围之中的混凝土块上表面;
[0050] (8)将定位装置整体撤走,通过吸盘松开落锤进行混凝土块的敲击,进而得出隔振器支撑作用下混凝土块的振动数据,并用于进一步分析隔振器的阻尼比参数。
[0051] 工作原理:
[0052] 第一步:通过定位台301对于混凝土块1的固定,由于卡接口302直接卡接在混凝土块1的四角处,使得四个定位台301的中心与混凝土块1的中心吻合,使用定位台301下设置
的套绳一307对定位装置3装置底部中心以精确定位混凝土块1的中心位置,通过两根套绳
一307的交叉点可以精确定位装置3的中心位置,将隔振器403置于两根套绳一307的交叉
点,便可以准确的将隔振器403放置于混凝土块1的下表面中心位,提高了装置的测量的准
确度。
[0053] 第二步:通过寻找定位装置3装置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将吸盘209锁定与套绳二308的交叉中心,通过吸附落锤212将落锤212准确的定位于混凝土块1的上表面中央,通过接触
吸盘209的吸附使得落锤212自由落下,由于限位柱210和限位杆211的限位作用,落锤212能
够在指定高度处垂直落下,准确的砸在混凝土块1的中央,提高了装置实验的精确程度与可
控性。
[0054] 第三步:传统实验方式通常采用人工手持重锤敲击混凝土块的方式,但是人工敲击的方式其落点位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每次敲击混凝土面的力的大小也不均匀,导致
实验结果的离散型较大,且不具备较好的可比性,通过设置的落锤212,使得落锤212的自身
的重力和下落的高度都具有一定的数据性,可以准确的进行记录和观察,方便对实验结果
进行具体的分析,保证了实验的质量。
[0055] 第四步:在进行隔振器阻尼比实验时,将隔振器403放置于混凝土块1底部的时候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尤其是支撑混凝土块以及顶升过程中,混凝土块1存在着突然下落的
危险,给隔振器403的放置工作带来了不便。通过吸附装置2的设计,在吸盘209发挥吸附作
用的同时,定位台301同时起到了抬升作用,从而双重保证了混凝土块1抬升过程中的安全
性,以及隔振器403放置时的准确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
[005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