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壳聚糖的药物制剂、药物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191501.4

文献号 : CN11210756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全丹毅

申请人 : 江苏一全药业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含有该药物制剂的药物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制剂包括包裹型药物和未包裹型药物,所述包裹型药物包括药物A和将该药物A包裹起来的包合材料,所述包合材料中含有壳聚糖和/或其衍生物;所述未包裹型药物为药物B;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相同或不同。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及药物透皮贴剂能够持久(能够达到7天)且稳定的释放有效剂量的药物,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以满足不同程度患者的用药需要。

权利要求 :

1.一种药物透皮贴剂,其特征在于,该药物透皮贴剂包括载药层,所述载药层中包括包裹型药物和未包裹型药物,所述包裹型药物包括药物A和将该药物A包裹起来的包合材料,所述包合材料中含有壳聚糖和其衍生物;所述未包裹型药物为药物B;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相同或不同;

所述壳聚糖的衍生物为通过酰基化改性得到,酰化度为0.8‑2.4;

所述壳聚糖和所述壳聚糖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2‑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为(0.1‑1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为(0.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物A和药物B各自独立地选自艾司西酞普兰、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和奥氮平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为

1:(0.5‑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为

1:(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的分子量为1万‑

50万。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3‑

5天时,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为(0.5‑2):1,和/或,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为1:(1.8‑2.5);

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6‑7天时,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为(1‑5):1,和/或,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为1:(2.2‑3.5)。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包裹型药物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所述乳化交联法包括:将含有所述药物A和壳聚糖和/或其衍生物的水溶液加入含有乳化剂的油相中,进行超声形成W/O型乳剂,然后加入交联剂进行化学交联,离心后取沉淀物进行干燥,得到所述包裹型药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水溶液和所述油相的水油重量比为1:(5‑2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交联剂为甲醛和/或戊二醛。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载药层还含有载药基质,相对于

100重量份的所述药物透皮贴剂,所述载药基质的含量为500‑900重量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载药层还含有载药基质,相对于

100重量份的所述药物透皮贴剂,所述载药基质的含量为600‑900重量份。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所述载药基质为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与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和/或无官能团压敏胶的组合,以所述载药基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50‑95重量%,所述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0‑50重量%,所述无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0‑50重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以所述载药基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60‑80重量%,所述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5‑25重量%,所述无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5‑25重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载药层还含有经皮吸收促进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之和,所述经皮吸收促进剂的含量为80‑250重量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醇类、亚砜类、萜烯类、胺类、酰胺类、脂肪酸及酯类、氨基酸类及其酯类和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载药层的厚度为10‑300 μm,给药2

面积为3‑100cm。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其中,所述药物透皮贴剂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载药层两侧的保护层和背衬层,所述保护层为离型膜,所述背衬层为聚氨酯、聚乙烯或EVA。

20.权利要求1‑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I1)将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与经皮吸收促进剂、载药基质混合,得到载药层材料;

(II2)将所述载药层材料置于保护层和背衬层之间。

说明书 :

含有壳聚糖的药物制剂、药物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制剂、含有该药物制剂的药物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外治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方式,早期多为中草药膏药的形式,用于敷贴穴位或者损伤局部而起到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式简单容易操作,患者接受度较高。
[0003] 另外,对于传统多采用口服或注射方式的西药,近几年也出现了透皮贴剂以代替口服或注射,这种方式能够连续性地送达入人体,一方面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另一方面
能够增加患者的接受度。但是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释放有效剂量仍然有较大难度,渗透剂
量、稳定性和持续时间一直不够理想。对此,现有技术多采用的研究方向是寻找更加合适的
吸收促进剂和添加剂。但是目前已有的透皮贴剂仍然很难实现持久(能够达到5‑7天)的有
效释放,并且新的吸收促进剂可能会对人体带来新的风险。
[0004] 因此,开发一种新的能够持久稳定释放的对人体更加安全的药物透皮贴剂是非常重要的。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药物制剂、含有该药物制剂的药物透皮贴剂,以及该药物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及药物透
皮贴剂能够持久(能够达到7天)且稳定的释放有效剂量的药物,并且具有较强的可控性以
满足不同程度患者的用药需要。
[0006]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制剂,该药物制剂包括包裹型药物和未包裹型药物,所述包裹型药物包括药物A和将该药物A包裹起来的包合材料,所述包合材料中含有壳
聚糖和/或其衍生物;所述未包裹型药物为药物B;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相同或不同。
[0007]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A和所述药物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相同时,术语“药物A”和术语“药物B”仅用于区分被包裹和未被包裹的不同状态。
[0008]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通过将部分药物进行包裹,能够有效地调节药物的释放的速度、浓度和持续时间;当药物A与药物B相同时,能够实现很好的可控性、持久性和有效性
的综合性能;当药物A与药物B不相同时,还能够通过利用药物A与药物B的药效发挥的时间
差从而实现药效相互配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0009] 在本发明中,所述包裹型药物和未包裹型药物的比例可以根据具体的药剂形式和对释放时长的需求来进行设置。
[0010]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所述药物制剂所用于的药剂形式为透皮贴剂并且释放时长为1‑7天时,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优选为(0.1‑10):1,优选为(0.1‑
5):1;具体地:
[0011] 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1‑3天时,优选地,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优选为(0.1‑0.8):1;
[0012] 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3‑5天时,优选地,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为(0.5‑2):1;
[0013] 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6‑7天时,优选地,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的重量比为(1‑5):1。
[0014]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通过调节药物A与药物B的比例从而使含有该药物制剂的透皮贴剂能够可控地稳定释放所设定的天数;虽然上述天数仅列举到7天,但是
本发明的这种具体实施方式也能够实现更长时间的稳定释放,但是考虑到时间过长会产生
一些皮肤刺激反应,因此通常情况下设定为3‑7天为宜。
[0015]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A和所述药物B相同或不同,根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和治疗方案而选择,在大多数临床情况下,所述药物A和所述药物B相同。所述药物A和所述药物B的具
体选择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所述药物A和药物B各自独立地选自催眠镇静药、抗焦虑药、
抗抑郁药、镇痛麻醉药、神经退行性疾病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药物A和药物B各
自独立地选自艾司西酞普兰、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和奥氮平中的一种或多种;最优选为奥氮
平,从而能够与本发明的包合材料发挥更好的协同效果。
[0016]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A和药物B可以以各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适用于相应剂型的治疗有效的形态或衍生物的形式存在。例如,当用在透皮贴剂中时,所述药物A和所述
药物B可以为相应药物的游离酸或游离碱。游离酸或游离碱的获得方式可以商购也可以按
照本领域常规的方式制备得到。
[0017]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所述药物制剂所用于的药剂形式为透皮贴剂并且释放时长为1‑7天时,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优选为1:(0.5‑10),优选为1:
(1‑6);具体地:
[0018] 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1‑3天时,优选地,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为1:(0.8‑2.5),更优选为1:(1‑2);
[0019] 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3‑5天时,优选地,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为1:(1.5‑4),更优选为1:(1.8‑2.5);
[0020] 当所需要的释放时长为6‑7天时,优选地,所述药物A与所述包合材料的重量比为1:(2‑6),更优选为1:(2.2‑3.5)。
[0021]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通过进一步配合药物A与包合材料的比例,能够进一步提高含有该药物制剂的透皮贴剂的释放稳定性和可控性。
[0022] 发明人的发明人发现,含有壳聚糖的包合材料能够在药剂中,特别是当用于透皮贴剂时,能够发挥很好的使其中包裹的药物缓释的效果。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包合材料中含
有51‑100重量%的壳聚糖和/或其衍生物,更优选为70‑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0‑100重
量%。
[0023] 在本发明中,所述壳聚糖为本领域常规的概念,即为式(1)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0024]
[0025]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或其衍生物的分子量为1万‑50万,更优选为10万‑25万。所述壳聚糖的分子量进一步优选为15万‑20万。
[0026] 在本发明中,所述壳聚糖的衍生物为本领域所认可的各种形式的衍生物,例如通过官能团改性、接枝改性、交联改性等所得的衍生物。
[0027] 优选地,所述壳聚糖的衍生物为官能团改性所得的衍生物,例如为通过酰基化、烷基化、醚化、酯化或氧化所得的衍生物。
[0028] 更优选地,所述壳聚糖的衍生物为通过酰基化改性得到。优选地,该酰基化改性所得的壳聚糖衍生物结构参见式(1’),
[0029]
[0030] 其中,在式(1’)所示的取代位点中,X1~X8中的一个或多个被OCOR1取代,R1在不同2
位点上的结构相同或不同,选自C1‑C4的饱和烷基;X9~X11中的一个或多个被NHCOR取代,
2
R在不同位点上的结构相同或不同,选自C1‑C4的饱和烷基。
[0031] 更优选地,所述酰基化改性所得的壳聚糖衍生物的酰化度为0.8‑2.4,更优选为1‑2。
[0032]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酰基化改性所得的壳聚糖衍生物如式(2)、式(3)或式(4)所示,
[0033]
[0034]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包合材料中含有壳聚糖而不含有所述壳聚糖衍生物。
[0035] 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包合材料中含有所述壳聚糖衍生物而不含有壳聚糖。
[0036] 根据本发明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包合材料中含有所述壳聚糖和所述壳聚糖衍生物。
[0037]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壳聚糖和所述壳聚糖衍生物的重量比为1:(0.2‑1.5),更优选为1:(0.3‑0.8)。
[0038] 本发明的包裹型药物的包合材料能够与皮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角质层粘合,形成“闭塞效应”,同时提高难溶性药物生物利用度、可降低药物本身对皮肤的刺激性、
减少不良反应。
[0039] 优选地,所述包裹型药物的平均粒径为1‑1000nm,更优选为20‑500nm。在本发明中,颗粒的平均粒径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测得。
[0040] 在本发明中,所述包裹型药物并不严格限定结构为核壳结构,术语“包裹”也并不限定为“药物A在中心,包合材料在外层形成球壳”的形态;而是,所有“包合材料与药物A共
同形成的颗粒”均符合本发明的“包裹”和“包裹型药物”的含义,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41] 通过上述用包合材料进行包裹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药物制剂能够实现以下性能:增加药物渗透率、缓控释作用、增强药物稳定性、降低毒副作用、实现更合适的油水分配
系数,等。
[0042] 所述包裹型药物可以通过各种常规的包裹和制粒方式而得到,例如,所述包裹型药物可以通过乳化交联法、冷冻干燥法和喷雾干燥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得到。
[0043]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包裹型药物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冷冻干燥法包括:将所述药物A、所述壳聚糖和/或其衍生物(以及可能存在的本领
域常规辅料)加入溶媒中充分混合,然后冷冻干燥得到所述包裹型药物。
[0044]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包裹型药物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喷雾干燥法包括:将所述药物A、所述壳聚糖和/或其衍生物(以及可能存在的本领
域常规辅料)加入溶媒中充分混合,然后喷雾干燥得到所述包裹型药物。
[0045]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包裹型药物通过乳化交联法制备得到。优选地,所述乳化交联法包括:将含有所述药物A和壳聚糖和/或其衍生物的水溶液加入含有乳
化剂的油相中,进行超声形成W/O型乳剂,然后加入交联剂进行化学交联,离心后取沉淀物
进行干燥,得到所述包裹型药物。
[0046] 上述方法均能够得到效果较好的包裹型药物,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其中乳化交联法能够得到相对更好的包裹型药物。
[0047] 优选地,所述油相中的所述乳化剂的含量为1‑10重量%。
[0048] 优选地,所述乳化剂选自泊洛沙姆(包括但不限于泊洛沙姆188、泊洛沙姆407、泊洛沙姆182、泊洛沙姆908、泊洛沙姆85)、卵磷脂、大豆磷脂、胆酸钠、去氧胆酸钠、牛黄胆酸
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醇(例如聚乙烯醇124)、吐温(例如吐温80)、聚乙二醇(例如聚
乙二醇400)、苄泽和麦泽以及合成磷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合成磷脂包括但不限于:
蛋黄卵磷脂(EPC)、鞘磷脂(ESM)、大豆卵磷脂(Soy PC)、氢化大豆卵磷脂(HSPC)、二硬脂酰
基磷脂酰胆碱(DSPC)、二油酰基磷脂酰胆碱(DOPC)、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棕榈酰
油基磷脂酰胆碱(POPC)、蛋黄磷脂酰甘油(EPG)、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DSPG)、二棕榈酰磷
脂酰甘油(DPPG)、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DMPG)、培化磷脂酰乙醇胺(mPEG‑DSPE)。
[0049] 优选地,所述油相中的有机溶剂选自液体石蜡、甲苯和石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0] 优选地,所述水溶液和所述油相的水油重量比为1:(5‑20),更优选为1:(10‑15)。
[0051]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甲醛和/或戊二醛。
[0052] 在本发明中,术语“壳聚糖和/或其衍生物”指的是根据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情况,当仅存在壳聚糖时指的是“壳聚糖”,当仅存在壳聚糖的衍生物时指的是“壳聚糖的衍生物”,
当两者共同存在时,指的是“壳聚糖和其衍生物”。
[0053]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物透皮贴剂,该药物透皮贴剂包括载药层,所述载药层中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
[0054] 所述药物透皮贴剂可以为本领域各种结构和形态的透皮贴剂,只要其中的载药层中含有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则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5] 本发明的载药层中还可以含有除了所述药物制剂以外的成分,可以按照本领域常规的方式进行。
[0056] 例如,所述载药层还含有经皮吸收促进剂。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药物A与所述药物B之和,所述经皮吸收促进剂的含量为50‑300重量份,更优选为80‑250重量份,
更优选为100‑250重量份。
[0057] 在本发明中,所述经皮吸收促进剂可以为本领域中透皮贴剂的载药层中常规使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例如可以选自醇类、亚砜类、萜烯类、胺类、酰胺类、脂肪酸及酯类、氨基
酸类及其酯类和磷脂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经皮吸收促进剂选自司盘80、
吐温80、司盘20、油酸、薄荷醇、N‑甲基吡咯烷酮和肉豆寇酸异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8] 例如,所述载药层还含有载药基质。优选地,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所述药物制剂,所述载药基质的含量为500‑900重量份,更优选为600‑900重量份。
[0059] 在本发明中,所述载药基质可以为本领域中透皮贴剂的载药层中常规使用的载药基质,例如为压敏胶,例如,所述压敏胶选自丙烯酸粘合剂、醋酸乙烯酯粘合剂、天然或合成
橡胶、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氨酯、增塑的聚醚嵌段酰胺共聚
物和增塑的苯乙烯‑橡胶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60] 所述作为载药基质的压敏胶可以分为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和无官能团压敏胶(无官能团指的是不含羧基和/或羟基官能团)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可
以通过化合物本身的性质进行分类,也可以通过对化合物进行官能团化改性而得到。本发
明的发明人发现,当将这三种类型的压敏胶以特定比例配合使用时,能够进一步提高药物
的溶解性、释放性、稳定性三种性能的平衡,从而提高综合性能。具体地,本发明的发明人发
现,当将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与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和/或无官能团压敏胶配合使用时,能
够提高所得药剂的综合性能。
[0061]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载药基质为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
[0062]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载药基质为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与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和/或无官能团压敏胶的组合,优选地,以所述载药基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带
羧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50‑95重量%,所述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0‑50重量%,
所述无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0‑50重量%;更优选地,以所述载药基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
述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60‑80重量%,所述带羟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0‑40重
量%,所述无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0‑40重量%。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以所述载药基
质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带羧基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60‑80重量%,所述带羟基官能团压
敏胶的含量为5‑25重量%,所述无官能团压敏胶的含量为5‑25重量%。
[0063] 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透皮贴剂可以具有本领域常规的结构,例如,所述药物透皮贴剂还包括分别位于所述载药层两侧的保护层和背衬层。
[0064] 所述保护层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材料,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保护层为离型膜。所述保护层的厚度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厚度即可,例如为0.5‑10μm。
[0065] 所述背衬层的材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材料,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背衬层为聚氨酯、聚乙烯或EVA。所述背衬层的厚度采用本领域常规的厚度即可,例如为
0.5‑10μm。
[0066] 根据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和药物透皮贴剂能够实现在较小的给药面积下实现持久稳定的适宜的经皮透过量;优选地,所述载药层的厚度为10‑300μm且所述药物透皮贴剂的
2
给药面积为3‑100cm ;更优选地,所述载药层的厚度为15‑250μm且所述药物透皮贴剂的给
2
药面积为5‑80cm。
[0067] 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和透皮贴剂还可以含有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材料或添加剂,例如稀释剂、皮肤刺激降低剂、载体或媒介物、赋形剂、增塑剂、润肤剂或其他添加剂及其混合
物,条件是这些添加剂不实质上影响主成分的基本和独特的特征。
[0068]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第二方面所述的药物透皮贴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9] (II1)将第一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与经皮吸收促进剂、载药基质混合,得到载药层材料;
[0070] (II2)将所述载药层材料置于保护层和背衬层之间。
[0071] 在步骤(II1)中,所述药物制剂中包裹型药物和未包裹型药物均呈可游离的状态,从而能够与所述经皮吸收促进剂充分混合,并均匀分散于所述载药基质中。所述包裹型药
物可以通过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得到。
[0072] 在步骤(II1)中,所述未包裹型药物可以先溶解于溶剂中,再与包裹型药物、经皮吸收促进剂和载药基质相混合;所述溶剂例如可以选自甲醇、乙醇、丙二醇、丁二醇或正丁
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溶剂的量优选为所述未包裹型药物的重量的0.5‑5倍。
[0073] 在步骤(II2)中,优选地,在所述载药层材料涂布于保护层上,待干燥之后再用背衬层覆盖,优选地,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干燥温度为60‑90℃,干燥时间为5‑30min;更优选
地,所述干燥的条件包括:干燥温度为65‑75℃,干燥时间为10‑20min。
[0074] 用背衬层覆盖之后所得材料进行冲切之后即可得到本发明的药物透皮贴剂。
[007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优势:
[0076] (1)本发明的药物透皮贴剂能够以治疗有效的经皮渗透速率实现长时间(能够达到5‑7天)持续给药;
[0077] (2)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和透皮贴剂能够实现药物缓释,降低药物进入机体的吸收速率,从而起到更佳的治疗效果的制剂;实现药物控释,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
使血药浓度恒定,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0078] (3)本发明的药物透皮贴剂能够既降低患者用药次数,又不至于使皮肤与贴剂接触时间过长致使皮肤破损,从而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用药顺应性;
[0079] (4)本发明的药物透皮贴剂采用单层贴剂,结构简单,质量可控,工艺简单,有利于工业生产。
[0080] 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和透皮贴剂可以用于各种相应药物的适用症。
[0081]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
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
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具体实施方式

[0082]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83] 在本文公开和描述之前,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本文公开的具体工艺和材料,而是据此扩展到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认知到的等同工艺和材料。本文采用的术语仅用于
描述特定实施方案,并没有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84] 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括复数指称。因此,例如,提及“一种透皮促渗剂”包括提及一种或多种透皮促渗剂,提及“粘合剂”包括提及
一种或多种这样的粘合剂。
[0085]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裹”,是指药物以单分子、多分子、晶体微粉化或无定型形态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如“包裹”、“包合”、“包封”、“吸附”、“分散”等结合于另一种或多种
材料中形成组合物,以此改变药物本身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0086] 术语"治疗有效的"是指产生所需治疗结果所需要的药物量或给药速率。
[0087]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生物利用度"是指从药物产品中吸收活性成分或活性结构部分并且在作用部位变得可利用的程度。通过药代动力学参数(如该药物的血浆药物浓度‑时
间曲线(AUC)下面积)来确定该程度。
[0088] 药物或渗透剂的“有效量”是指无毒但足够量的化合物,以提供所需的局部或全身作用。如本文所用,“有效量”的渗透增强剂是指选择的量,以便提供所需的膜渗透性增加,
并相应地提供所需的渗透深度,给药速率和药物量。
[0089] 如本文所用,“透皮”或“经皮”递送是指通过进入皮肤或粘膜组织并通过皮肤或粘膜组织递送药物。因此,术语“透皮”和“透粘膜”可互换使用,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同样,术语
“皮肤”,“真皮”,“表皮”,“粘膜”等也应互换使用,除非另有说明。
[0090]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组分"是指载药层内的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如以上所定义的药物、添加剂、渗透增强剂、稳定剂、染料、稀释剂、增塑剂、增粘剂、颜料、载体、惰性填料、抗氧
化剂、赋形剂、胶凝剂、抗刺激剂、血管收缩剂等。
[0091] 术语“基质”、“基质系统”或“基质贴剂”是指包含溶解或悬浮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相中的活性渗透剂或药物,聚合物相优选压敏粘合剂,也可含有其它成分。该定义包括了这
样的实施方案,可将这种聚合物相层压到压敏粘合剂上或与覆盖粘合剂一起使用。基质系
统通常且优选包括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具有层压在其远端表面上的不可渗透的薄膜背
衬,并且在透皮涂敷之前,在粘合剂的近端表面上具有剥离衬垫。薄膜背衬保护基质贴剂的
聚合物相并防止药物和/或增强剂释放到环境中。剥离衬垫的功能类似于不可渗透的背衬,
但是在将贴剂施加到应用部位之前从基质贴剂中除去。基质贴剂在透皮药物递送领域中是
已知的,以常规地包含这种背衬和剥离衬垫组分,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基质贴剂应被认为包
含这种背衬和剥离衬垫或它们的功能等同物。
[0092] 如本文所用,“应用部位”是指适合局部施用的部位,其具有或不具有机械持续释放装置,例如在耳后、手臂、背部、胸部、腹部、腿部、脚背部等。
[0093] 在以下实施例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标准品。
[0094] 以下A组实施例仅以奥氮平为例说明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和透皮贴剂,对其它药物的举例性验证将在后续的B组实施例中示出。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提到的“奥氮平”
均指的是奥氮平游离碱。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载药基质为丙烯酸粘合剂,购自Henkel
(Bridgewater,New Jersey)厂家,商标为DURO‑TAK,其中牌号235A和2852为含羧基基团压
敏胶,2287和2516为含羟基基团压敏胶,4098为无官能团压敏胶。
[0095] 实施例A1
[0096] (1)准备包裹型药物
[0097] 将0.28g奥氮平溶解于含有0.41g式(1)所示壳聚糖(分子量为18万)和0.21g式(2)所示壳聚糖衍生物(分子量为15万,酰化度为1)的水溶液中,得到水相;将所得水相加入15
倍重量的油相中(其中含有0.2g乳化剂吐温‑80,其余为石油醚,以下均相同),超声30min,
形成W/O型乳剂,再加入交联剂戊二醛进行化学交联,将所得物料离心分离、干燥,得到奥氮
平壳聚糖包裹物,平均粒径为387nm。
[0098] (2)配料
[0099] 包裹型药物:本实施例制备得到;
[0100] 未包裹型药物:奥氮平,0.1g;
[0101] 经皮吸收促进剂:肉豆寇酸异丙酯,0.57g;
[0102] 载药基质:共7.17g,其中牌号为2852的压敏胶(含羧基)为5.02g,牌号为2287的压敏胶(含羟基)为1.4g,牌号为4098的压敏胶(无官能团)为0.75g;
[0103] 溶剂:丙二醇,0.4g。
[0104] (3)制备药物透皮贴剂
[0105] 将本实施例准备的未包裹型药物与溶剂混合溶解,再与包裹型药物、经皮吸收促进剂、载药基质充分混合得到载药层材料,均匀涂布于离型膜(3M,以下均相同)上,70℃下
干燥15min,然后用聚氨酯(3M,以下均相同)作为背衬材料进行覆盖,冲切成贴剂;使其厚度
2
为250μm,面积为5cm,以下均相同。
[0106] 将所得贴剂记为A1。
[0107] 实施例A2
[0108] (1)准备包裹型药物
[0109] 将0.25g奥氮平溶解于含有0.46g式(1)所示壳聚糖(分子量为15万)和0.19g式(3)所示壳聚糖衍生物(分子量为20万,酰化度为1)的水溶液中,得到水相;将所得水相加入12
倍重量的油相中,超声30min,形成W/O型乳剂,再加入交联剂戊二醛进行化学交联,将所得
物料离心分离、干燥,得到奥氮平壳聚糖包裹物,平均粒径为354nm。
[0110] (2)配料
[0111] 包裹型药物:本实施例制备得到;
[0112] 未包裹型药物:奥氮平,0.1g;
[0113] 经皮吸收促进剂:肉豆寇酸异丙酯,0.42g;
[0114] 载药基质:共7.5g,其中牌号为235A的压敏胶(含羧基)为6.00g,牌号为2516的压敏胶(含羟基)为0.75g,牌号为4098的压敏胶(无官能团)为0.75g;
[0115] 溶剂:丁二醇,0.3g。
[0116] (3)制备药物透皮贴剂
[0117] 将本实施例准备的未包裹型药物与溶剂混合溶解,再与包裹型药物、经皮吸收促进剂、载药基质充分混合得到载药层材料,均匀涂布于离型膜上,70℃下干燥15min,然后用
聚氨酯作为背衬材料进行覆盖,冲切成贴剂。
[0118] 将所得贴剂记为A2。
[0119] 实施例A3
[0120] 将0.22g奥氮平溶解于含有0.41g式(1)所示壳聚糖(分子量为20万)和0.25g式(4)所示壳聚糖衍生物(分子量为18万,酰化度为2)的水溶液中,得到水相;将所得水相加入10
倍重量的油相中,超声30min,形成W/O型乳剂,再加入交联剂戊二醛进行化学交联,将所得
物料离心分离、干燥,得到奥氮平壳聚糖包裹物,平均粒径为436nm。
[0121] (2)配料
[0122] 包裹型药物:本实施例制备得到;
[0123] 未包裹型药物:奥氮平,0.1g;
[0124] 经皮吸收促进剂:司盘20,0.7g;
[0125] 载药基质:共7.64g,其中牌号为2852的压敏胶(含羧基)为4.59g,牌号为2516的压敏胶(含羟基)为3.06g;
[0126] 溶剂:正丁醇,0.5g。
[0127] (3)制备药物透皮贴剂
[0128] 将本实施例准备的未包裹型药物与溶剂混合溶解,再与包裹型药物、经皮吸收促进剂、载药基质充分混合得到载药层材料,均匀涂布于离型膜上,70℃下干燥15min,然后用
聚氨酯作为背衬材料进行覆盖,冲切成贴剂。
[0129] 将所得贴剂记为A3。
[0130] 实施例A4
[0131] 参照实施例A1进行,所不同的是,将式(1)所示结构的壳聚糖和式(2)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衍生物替换为相同重量的式(1)所示结构的壳聚糖。
[0132] 将最终所得贴剂记为A4。
[0133] 实施例A5
[0134] 参照实施例A1进行,所不同的是,改变将式(1)所示结构的壳聚糖和式(2)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衍生物的重量比并保持总重量不变,具体地,式(1)所示结构的壳聚糖为0.21g,
式(2)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衍生物为0.41g。
[0135] 将最终所得贴剂记为A5。
[0136] 实施例A6
[0137] 参照实施例A1进行,所不同的是,将式(2)所示结构的壳聚糖衍生物替换为相同重1 2
量的壳聚糖衍生物(式(1’),取代基团R和R均为甲基,酰化度为3)。
[0138] 将最终所得贴剂记为A6。
[0139] 对比例AD1
[0140] 参照实施例A1进行,所不同的是,不对药物A进行包裹,具体地,不进行步骤(1),而在步骤(2)中将未包裹型奥氮平的重量调整为0.38g,以与实施例1所用药量相同。
[0141] 将最终所得贴剂记为AD1。
[0142] 对比例AD2
[0143] 参照实施例A1进行,所不同的是,包合材料不对药物A进行包裹和制粒,而是直接混合。具体地:
[0144] (1)配料
[0145] 药物:奥氮平,0.38g;
[0146] 式(1)所示的壳聚糖为.041g;
[0147] 式(2)所示的壳聚糖衍生物为0.21g;
[0148] 经皮吸收促进剂:肉豆寇酸异丙酯,0.57g;
[0149] 载药基质:共7.17g,其中牌号为2852的压敏胶(含羧基)为5.02g,牌号为2287的压敏胶(含羟基)为1.4g,牌号为4098的压敏胶(无官能团)为0.75g;
[0150] 溶剂:丙二醇,0.4g。
[0151] (3)制备药物透皮贴剂
[0152] 将药物与溶剂混合溶解,再与其他物料充分混合得到载药层材料,均匀涂布于离型膜上,70℃下干燥15min,然后用聚氨酯作为背衬材料进行覆盖,冲切成贴剂。
[0153] 将所得贴剂记为AD2。
[0154] 测试例A
[0155] 本组测试例对上述A组实施例和对比例所得贴剂分别进行如下测试:
[0156] (1)经皮透过量(ug/cm2/天)
[0157] 采用的体外渗透吸收装置为横式扩散池,有效面积为1.77平方厘米,所使用的皮肤为去毛猪皮肤,实验过程中将贴剂贴于皮肤角质层一侧,真皮层一侧则朝向接收池,接收
池体积为7.0ml,透过过程中进行持续磁力搅拌,搅拌速度为800rpm,使用外周循环水浴维
持接收池温度为32℃。
[0158]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得每天的单位经皮透过量(ug/cm2/天),每天检测10次取平均值,将结果记于表1中;并计算5天平均下降率(等于(第1天经皮透过量‑第5天经皮透过
量)÷5)和7天平均下降率(等于(第1天经皮透过量‑第7天经皮透过量)÷7),平均下降率越
小,表明药物释放越稳定,表明稳定性越高。
[0159] 表1
[0160]
[0161]
[0162]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药物制剂所做成的透皮贴剂能够稳定地释放期望剂量的药物,并且能够持续达到7天,具有非常优异的持久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相反地,采用现
有技术的方法的对比例药物释放不稳定,持续时间较短,且释放量低。
[0163] (2)稳定性测试
[0164] 将上述所得贴剂分别放置于加速条件(40℃±2℃、RH75%±5%)6个月后,观察其晶型析出的情况。
[0165] 测试发现:AD1和AD2的透皮贴剂在加速稳定性测试之后样品透过量有明显下降明显,出现了部分结晶的情况;而本发明实施例的透皮贴剂在放置后没有发现透过量有明显
的变化,未发现部分结晶的情况。
[0166] 以下B组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药物制剂和透皮贴剂用于其它药物时的情况。
[0167] 实施例B2‑B4分别将实施例A1中的药剂替换为相同质量的其他药剂,具体如表2所示。
[0168] 测试例B
[0169] 本组测试例对上述B组实施例所得贴剂分别进行测试,具体测试过程参照测试例A进行。以下所用的药物均指的是该药物的游离碱。
[0170] (1)经皮透过量(ug/cm2/天)的结果记于表2中。
[0171] 表2
[0172]
[0173]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贴剂当用于其它药物时也能够实现很好的持久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0174] (2)稳定性测试的结果为:
[0175] 将上述所得贴剂分别放置于加速条件(40℃±2℃、RH75%±5%)6个月后,均没有发现透过量有明显的变化,未发现部分结晶的情况。
[017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
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