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及其使用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022361.8

文献号 : CN112121353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柯赛林波

申请人 : 浙江金拓机电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新型跑步机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包括配装搭载壳,配装搭载壳的顶端固定有跑步带,跑步带两端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角度辅助调节夹板,角度辅助调节夹板的底端通过销钉与配接定位板转动连接,其中一端配接定位板的底端焊接有高度支撑板。本发明专利通过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根据主板输出的数控操作命令完成自动化适应多向调节,从而适应不同身高、臂长的运动人员,大大提高了装置整体使用的便捷性,且通过新型升降稳定支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在进行跑步角度调节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支撑特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

1.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包括配装搭载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装搭载壳(1)的顶端固定有跑步带(2),所述跑步带(2)两端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角度辅助调节夹板(3),所述角度辅助调节夹板(3)的底端通过销钉与配接定位板(4)转动连接,其中一端所述配接定位板(4)的底端焊接有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另一端所述配接定位板(4)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的底端固定有高度支撑板(6),所述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有升降调节推动结构(8),所述配装搭载壳(1)的两侧均固定有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9);

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和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包括装配底板(10)、缓冲内装架(11)、受力联动推板(12)、位移推导主杆(13)、分力推导杆(14)、内装搭载壳(15)、第一弹簧(16)、辅助配接支撑座(17)、分导滑动卸力板(18)、二次分力推片(19)、分力联动杆(20)、卸力滑块(21)、轴心杆(22)和第二弹簧(23),所述缓冲内装架(11)的顶端与装配底板(10)焊接连接,所述缓冲内装架(11)的内部与位移推导主杆(13)滑动连接,所述位移推导主杆(13)的顶端与受力联动推板(12)焊接连接,所述位移推导主杆(13)下表面的两侧均与分力推导杆(14)焊接连接,所述分力推导杆(14)的底端与第一弹簧(16)均位于内装搭载壳(15)的内侧,所述内装搭载壳(15)的底端与辅助配接支撑座(17)焊接连接,所述辅助配接支撑座(17)的一侧与缓冲内装架(11)焊接连接,所述位移推导主杆(13)的底端与二次分力推片(19)焊接连接,所述二次分力推片(19)的两侧均通过销钉与分力联动杆(20)连接,所述分力联动杆(20)的一端与卸力滑块(21)焊接连接,所述卸力滑块(21)与轴心杆(22)滑动连接,所述轴心杆(22)焊接于缓冲内装架(11)的内侧,所述缓冲内装架(11)的两侧套接有第二弹簧(23),所述位移推导主杆(13)的周侧面与分导滑动卸力板(18)焊接连接,所述分导滑动卸力板(18)与缓冲内装架(11)滑动连接;

所述升降调节推动结构(8)包括行程位移载块(24)、延伸配接块(25)、第一电机(26)、连动轴杆(27)、拨动齿轮(28)和齿条升降柱(29),所述行程位移载块(24)的内部与齿条升降柱(29)滑动连接,所述行程位移载块(24)外侧的一端与延伸配接块(25)焊接连接,所述延伸配接块(25)的一侧通过螺钉与第一电机(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与连动轴杆(27)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轴杆(27)的外侧卡接有拨动齿轮(28),所述拨动齿轮(28)的一侧与齿条升降柱(29)通过啮合连接;

所述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9)包括第一调节导向盒(30)、第二调节导向盒(31)、第二电机(32)、输出螺纹杆(33)、跟随位移滑块(34)、第三电机(35)、角度调节偏心轮(36)、无杆气缸(37)、配动调节滑块(38)、锁接主板(39)和数控面板(40),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30)的一端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2)输出端与输出螺纹杆(3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30)和第二调节导向盒(31)的内侧均与跟随位移滑块(34)滑动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30)内部的跟随位移滑块(34)还与输出螺纹杆(33)通过螺纹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导向盒(31)处的跟随位移滑块(34)内侧通过螺钉与第三电机(35)固定连接,所述跟随位移滑块(34)的一端与角度调节偏心轮(36)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35)的输出端也与角度调节偏心轮(36)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偏心轮(36)的一端与无杆气缸(37)固定连接,所述无杆气缸(37)外表面的一端与配动调节滑块(38)滑动连接,所述配动调节滑块(38)与配动调节滑块(38)之间通过锁接主板(39)固定连接,所述锁接主板(39)的顶端固定有数控面板(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面板(40)的内部搭载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26)、第二电机(32)、第三电机(35)、无杆气缸(37)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C2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30)内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导向滑轨,所述第二调节导向盒(31)内部的两侧也焊接有导向滑轨,所述跟随位移滑块(34)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跟随滑动槽,所述跟随滑动槽与导向滑轨为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位移载块(24)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导向容纳槽,所述限位导向容纳槽的深度与齿条升降柱(29)的高度相同,所述齿条升降柱(29)与限位导向容纳槽为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导滑动卸力板(18)的两侧均焊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缓冲内装架(1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燕尾滑槽,所述配合燕尾滑槽与燕尾滑块为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6)的顶端与分力推导杆(14)的底端贴合,所述第一弹簧(16)的底端与内装搭载壳(15)内侧的底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分力推导杆(14)与内装搭载壳(15)为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控面板(40)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辅助握把,所述辅助握把的一端与锁接主板(39)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通过数控面板(40)的控制完成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9)在使用前的多个方向和角度的调节;

S2:通过数控面板(40)控制升降调节推动结构(8)完成升降调节,配合角度辅助调节夹板(3)和配接定位板(4)的辅助角度变化,从而保证跑步带(2)的角度合适;

S3:利用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和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完成运动势能缓冲,从而保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说明书 :

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新型跑步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跑步机,它分为机械式跑步机和电动跑步机,年龄较大的人员可以选择机械型跑步机,它是一种主动式的跑步方式,跑步的快慢由自己掌握,使用者可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散
步、慢跑或快跑,年轻人可以选择电动跑步机,它是一种被动式的跑步方式,根据自身体能
设定跑步速度,但是,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结构设计的限制,整体在使用过程
中缺乏相对应的控制调节,导致整体适应性较差,不便于自动化跟随控制调节,且升降调节
角度的结构缺乏相对应的受力支撑保护,整体容易受力过猛而导致装置不便于延长使用寿
命。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结构设计的限制,整体在使用过
程中缺乏相对应的控制调节,导致整体适应性较差,不便于自动化跟随控制调节。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包括配装搭载壳,所述配装搭载壳的顶端固定有跑步带,所述跑步带两端底部的两侧均
焊接有角度辅助调节夹板,所述角度辅助调节夹板的底端通过销钉与配接定位板转动连
接,其中一端所述配接定位板的底端焊接有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另一端所述配接定位板
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的底端固定有高度支撑板,
所述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有升降调节推动结构,所述配装搭载壳的两
侧均固定有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
[0005] 所述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包括第一调节导向盒、第二调节导向盒、第二电机、输出螺纹杆、跟随位移滑块、第三电机、角度调节偏心轮、无杆气缸、配动调节滑块、锁接主
板和数控面板,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的一端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
输出端与输出螺纹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和第二调节导向盒的内侧均与跟随位
移滑块滑动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内部的跟随位移滑块还与输出螺纹杆通过螺纹
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调节导向盒处的跟随位移滑块内侧通过螺钉与第三电机固定连接,所
述跟随位移滑块的一端与角度调节偏心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也与角度调节
偏心轮转动连接,所述角度调节偏心轮的一端与无杆气缸固定连接,所述无杆气缸外表面
的一端与配动调节滑块滑动连接,所述配动调节滑块与配动调节滑块之间通过锁接主板固
定连接,所述锁接主板的顶端固定有数控面板。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和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包括装配底板、缓冲内装架、受力联动推板、位移推导主杆、分力推导
杆、内装搭载壳、第一弹簧、辅助配接支撑座、分导滑动卸力板、二次分力推片、分力联动杆、
卸力滑块、轴心杆和第二弹簧,所述缓冲内装架的顶端与装配底板焊接连接,所述缓冲内装
架的内部与位移推导主杆滑动连接,所述位移推导主杆的顶端与受力联动推板焊接连接,
所述位移推导主杆下表面的两侧均与分力推导杆焊接连接,所述分力推导杆的底端与第一
弹簧均位于内装搭载壳的内侧,所述内装搭载壳的底端与辅助配接支撑座焊接连接,所述
辅助配接支撑座的一侧与缓冲内装架焊接连接,所述位移推导主杆的底端与二次分力推片
焊接连接,所述二次分力推片的两侧均通过销钉与分力联动杆连接,所述分力联动杆的一
端与卸力滑块焊接连接,所述卸力滑块与轴心杆滑动连接,所述轴心杆焊接于缓冲内装架
的内侧,所述缓冲内装架的两侧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位移推导主杆的周侧面与分导滑动
卸力板焊接连接,所述分导滑动卸力板与缓冲内装架滑动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升降调节推动结构包括行程位移载块、延伸配接块、第一电机、连动轴杆、拨动齿轮和齿条升降柱,所述行程位移载块的内部与齿条升降柱滑动连接,所述行程
位移载块外侧的一端与延伸配接块焊接连接,所述延伸配接块的一侧通过螺钉与第一电机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与连动轴杆转动连接,所述连动轴杆的外侧卡接有拨动
齿轮,所述拨动齿轮的一侧与齿条升降柱通过啮合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数控面板的内部搭载有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无杆气缸均与控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型号为SC200。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导向盒内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导向滑轨,所述第二调节导向盒内部的两侧也焊接有导向滑轨,所述跟随位移滑块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跟随滑动槽,所
述跟随滑动槽与导向滑轨为间隙配合。
[0010] 优选的,所述行程位移载块的内部开设有限位导向容纳槽,所述限位导向容纳槽的深度与齿条升降柱的高度相同,所述齿条升降柱与限位导向容纳槽为间隙配合。
[0011] 优选的,所述分导滑动卸力板的两侧均焊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缓冲内装架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燕尾滑槽,所述配合燕尾滑槽与燕尾滑块为间隙配合。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与分力推导杆的底端贴合,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内装搭载壳内侧的底端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分力推导杆与内装搭载壳为滑动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数控面板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辅助握把,所述辅助握把的一端与锁接主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4] 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的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0015] S1:通过数控面板的控制完成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在使用前的多个方向和角度的调节;
[0016] S2:通过数控面板控制升降调节推动结构完成升降调节,配合角度辅助调节夹板和配接定位板的辅助角度变化,从而保证的角度合适;
[0017] S3:利用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和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完成运动势能缓冲,从而保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9] 1、本发明通过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根据主板输出的数控操作命令完成自动化适应多向调节,从而适应不同身高、臂长的运动人员,大大提高了装
置整体使用的便捷性;
[0020] 2、本发明通过新型升降稳定支撑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在进行跑步角度调节的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支撑特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
[0021] 3、本发明通过分力推导杆与内装搭载壳的滑动连接设计,便于通过分力推导杆滑动将受力挤压与第一弹簧,从而形成两侧的分力受力支撑,达到分力稳定的效果;
[0022] 4、本发明通过分导滑动卸力板与缓冲内装架滑动连接设计,便于通过滑动卸力,将中心位置传动的受力进行卸力,从而达到多段分力缓冲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专利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
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整体的正视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跑步机角度调节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5为本发明升降调节推动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6为本发明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 图7为本发明角度调节结构搭载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8为本发明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的局部结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9为本发明升降调节推动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3] 图10为本发明整体的侧视图。
[0034] 图中:1、配装搭载壳;2、跑步带;3、角度辅助调节夹板;4、配接定位板;5、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6、高度支撑板;7、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8、升降调节推动结构;9、全自动数控
调节适应机构;10、装配底板;11、缓冲内装架;12、受力联动推板;13、位移推导主杆;14、分
力推导杆;15、内装搭载壳;16、第一弹簧;17、辅助配接支撑座;18、分导滑动卸力板;19、二
次分力推片;20、分力联动杆;21、卸力滑块;22、轴心杆;23、第二弹簧;24、行程位移载块;
25、延伸配接块;26、第一电机;27、连动轴杆;28、拨动齿轮;29、齿条升降柱;30、第一调节导
向盒;31、第二调节导向盒;32、第二电机;33、输出螺纹杆;34、跟随位移滑块;35、第三电机;
36、角度调节偏心轮;37、无杆气缸;38、配动调节滑块;39、锁接主板;40、数控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6] 实施例一:
[0037] 请参阅图1‑10,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包括配装搭载壳1,配装搭载壳1的顶端固定有跑步带2,跑步带2两端底部的两侧均焊接有角度辅助调节夹板3,角度
辅助调节夹板3的底端通过销钉与配接定位板4转动连接,其中一端配接定位板4的底端焊
接有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另一端配接定位板4的底端焊接有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第一
升降调节稳定块5的底端固定有高度支撑板6,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的底端通过螺钉固定
有升降调节推动结构8,配装搭载壳1的两侧均固定有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9;
[0038] 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9包括第一调节导向盒30、第二调节导向盒31、第二电机32、输出螺纹杆33、跟随位移滑块34、第三电机35、角度调节偏心轮36、无杆气缸37、配动调
节滑块38、锁接主板39和数控面板40,第一调节导向盒30的一端通过螺钉与第二电机32固
定连接,第二电机32输出端与输出螺纹杆33转动连接,第一调节导向盒30和第二调节导向
盒31的内侧均与跟随位移滑块34滑动连接,位于第一调节导向盒30内部的跟随位移滑块34
还与输出螺纹杆33通过螺纹连接,第一调节导向盒30内部的两侧均焊接有导向滑轨,第二
调节导向盒31内部的两侧也焊接有导向滑轨,跟随位移滑块34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跟随滑
动槽,跟随滑动槽与导向滑轨为间隙配合,便于通过滑动限位,将输出螺纹杆33传导至跟随
位移滑块34的转矩限位形成推导动力,并利用第一调节导向盒30和第二调节导向盒31与跟
随位移滑块34的滑动连接,完成行程提供,大大提高整体的配导调节的稳定性,位于第二调
节导向盒31处的跟随位移滑块34内侧通过螺钉与第三电机35固定连接,跟随位移滑块34的
一端与角度调节偏心轮36转动连接,第三电机35的输出端也与角度调节偏心轮36转动连
接,角度调节偏心轮36的一端与无杆气缸37固定连接,无杆气缸37外表面的一端与配动调
节滑块38滑动连接,配动调节滑块38与配动调节滑块38之间通过锁接主板39固定连接,锁
接主板39的顶端固定有数控面板40;
[0039] 数控面板40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螺钉固定有辅助握把,辅助握把的一端与锁接主板39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数控面板40的内部搭载有控制器,第一电机26、第二电机32、第三电
机35、无杆气缸37均与控制电性连接,控制器的型号为SC200,便于通过控制完成数控命令
导出,从而完成多种不同的适应调节的推动;
[0040] 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和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包括装配底板10、缓冲内装架11、受力联动推板12、位移推导主杆13、分力推导杆14、
内装搭载壳15、第一弹簧16、辅助配接支撑座17、分导滑动卸力板18、二次分力推片19、分力
联动杆20、卸力滑块21、轴心杆22和第二弹簧23,缓冲内装架11的顶端与装配底板10焊接连
接,缓冲内装架11的内部与位移推导主杆13滑动连接,位移推导主杆13的顶端与受力联动
推板12焊接连接,位移推导主杆13下表面的两侧均与分力推导杆14焊接连接,分力推导杆
14的底端与第一弹簧16均位于内装搭载壳15的内侧,内装搭载壳15的底端与辅助配接支撑
座17焊接连接,辅助配接支撑座17的一侧与缓冲内装架11焊接连接,位移推导主杆13的底
端与二次分力推片19焊接连接,二次分力推片19的两侧均通过销钉与分力联动杆20连接,
分力联动杆20的一端与卸力滑块21焊接连接,卸力滑块21与轴心杆22滑动连接,轴心杆22
焊接于缓冲内装架11的内侧,缓冲内装架11的两侧套接有第二弹簧23,位移推导主杆13的
周侧面与分导滑动卸力板18焊接连接,分导滑动卸力板18与缓冲内装架11滑动连接,便于
分导滑动卸力板18的两侧均焊接有燕尾滑块,缓冲内装架11内部的两侧均开设有配合燕尾
滑槽,配合燕尾滑槽与燕尾滑块为间隙配合,便于通过滑动卸力,将中心位置传动的受力进
行卸力,从而达到多段分力缓冲的效果,提高受力稳定支撑性能;第一弹簧16的顶端与分力
推导杆14的底端贴合,第一弹簧16的底端与内装搭载壳15内侧的底端通过焊接连接,分力
推导杆14与内装搭载壳15为滑动连接,便于通过分力推导杆14滑动将受力挤压与第一弹簧
16,从而形成两侧的分力受力支撑;
[0041] 升降调节推动结构8包括行程位移载块24、延伸配接块25、第一电机26、连动轴杆27、拨动齿轮28和齿条升降柱29,行程位移载块24的内部与齿条升降柱29滑动连接,行程位
移载块24外侧的一端与延伸配接块25焊接连接,延伸配接块25的一侧通过螺钉与第一电机
26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6的输出端与连动轴杆27转动连接,连动轴杆27的外侧卡接有拨动
齿轮28,拨动齿轮28的一侧与齿条升降柱29通过啮合连接,行程位移载块24的内部开设有
限位导向容纳槽,限位导向容纳槽的深度与齿条升降柱29的高度相同,齿条升降柱29与限
位导向容纳槽为间隙配合,便于通过配合限位和行程提供,完成整体的升降导向限位,从而
使得齿条升降柱29完成稳定的升降推导,带动跑步带2完成角度的调节。
[0042] 工作原理:在使用前根据自身跑步时的位置和握住辅助握把时的臂展距离从而通过数控面板40控制第二电机32完成转矩的输出,靠近过程中控制第二电机32顺时针转动,
远离过程中通过控制第二电机32逆时针转动,通过第二电机32的带动,使得输出螺纹杆33
传递转矩至第一调节导向盒30内部的跟随位移滑块34,配合跟随位移滑块34与第一调节导
向盒30的滑动连接获得相对应的推导力,由于两侧的跟随位移滑块34分别与第二调节导向
盒31和第一调节导向盒30滑动连接,不需要在第二调节导向盒31处再增加动力输出结构,
配合第一调节导向盒30内部滑动跟随位移滑块34所导出的位移动力完成整体距离的调节,
需要调节数控面板40和辅助握把的倾斜角度时,通过控制第三电机35完成转矩输出,由于
角度调节偏心轮36的外形为偏心圆,导致角度调节偏心轮36在转动过程中具有最高点和最
低点,可以形成良好的角度调节变化,配合带动完成角度的调节,由于不同身高的人对辅助
握把的高度要求不同,通过数控面板40控制使得无杆气缸37推导配动调节滑块38进行升降
调节,从而完成适应,在进行调节跑步带2的跑步角度时,通过控制第一电机26完成转动,升
降时逆时针转动,下降时顺时针转动,利用连动轴杆27将转矩传递至拨动齿轮28,利用拨动
齿轮28和齿条升降柱29的啮合拨动,从而完成齿条升降柱29在行程位移载块24内部限位下
的稳定升降调节,在升降调节推动结构8整体升降过程中通过角度辅助调节夹板3和配接定
位板4的配合完成角度调节的跟随辅助限位,当跑步带2在受到奔跑的往复压力时,该力通
过四端的传导依次导入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和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处,此时通过受力联
动推板12的接触将受力通过分力不集中的原理分散传导至分导滑动卸力板18和分力推导
杆14处,通过分力推导杆14处分出的受力通过在内装搭载壳15处的滑动将受力传导至第一
弹簧16处,利用受力完成对第一弹簧16的下压,通过位移推导主杆13处的受力通过分导滑
动卸力板18与缓冲内装架11的滑动进行对受力的一次卸力后,通过二次分力推片19将其余
受力传导至分力联动杆20.利用分力联动杆20推动卸力滑块21在轴心杆22处滑动,将受力
同步向两侧的第二弹簧23处挤压传递,由于第二弹簧23和第一弹簧16的受力,完成压缩,从
而积蓄相对应的弹性势能,通过弹性势能对受力完成抵消,从而避免受力的持续传导,提高
受力稳定支撑性能。
[0043] 实施例二:
[0044] 一种通过数控化控制的适应性跑步机的使用方法
[0045] 第一步:通过数控面板40的控制完成全自动数控调节适应机构9在使用前的多个方向和角度的调节;
[0046] 第二歩:通过数控面板40控制升降调节推动结构8完成升降调节,配合角度辅助调节夹板3和配接定位板4的辅助角度变化,从而保证跑步带2的角度合适;
[0047] 第三步:利用第一升降调节稳定块5和第二升降调节稳定块7完成运动势能缓冲,从而保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0048]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