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0375725.4

文献号 : CN112178040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许有村

申请人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为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其中,转轴模组在一弧形座体的两个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弧形导引部、第二弧形导引部,一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一转动件的至少一第一弧形块弧形摆动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内;一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撑板,第二转动件的至少一第二弧形块弧形摆动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内;一第一连动组件的一端枢接第一弧形块一侧,第一连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动件;而一第二连动组件的一端枢接第二弧形块一侧,第二连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动件,第二连动件以相对反向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一连动件。

权利要求 :

1.一种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弧形座体,具有反向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导引部及一第二弧形导引部;

一第一转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一弧形块,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撑板,该至少一第一弧形块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弧形导引部内;

一第二转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弧形块,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撑板,该至少一第二弧形块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弧形导引部内;

一第一连动组件,其一端枢接该第一转动件的该第一弧形块一侧,该第一连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一连动件;以及

一第二连动组件,其一端枢接该第二转动件的该第二弧形块一侧,该第二连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动件,该第二连动件连接该第一连动件,且第二连动件与该第一连动件相对反向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的该第一弧形导引部包括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槽,该第一转动件具有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块,该两个第一弧形块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两个第一弧形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的该两个第一弧形槽之间还设有一第一轨道,该第一转动件的该两个第一弧形块之间还设有一第一连杆组件,该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滑块及两个第一扭力杆,该第一滑块连接该第一轨道,该两个第一扭力杆的一端分别枢接该两个第一弧形块的一侧,该两个第一扭力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该第一滑块的两侧,以便在该第一转动件转动时,带动该第一滑块在该第一轨道上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扭力杆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一容置空间内容置一第一弹性件,该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一第一定位球,该第一定位球抵压该第一弧形块,以便定位该第一转动件于预设角度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形块为一弧形框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一侧板的一第一弧形板,该第一弧形板的内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槽,以便定位该第一定位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的该第二弧形导引部包括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二弧形槽,该第二转动件具有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二弧形块,该两个第二弧形块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两个第二弧形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的该两个第二弧形槽之间还设有一第二轨道,该第二转动件的该两个第二弧形块之间还设有一第二连杆组件,该第二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二滑块及两个第二扭力杆,该第二滑块连接该第二轨道,该两个第二扭力杆的一端分别枢接该两个第二弧形块的一侧,该两个第二扭力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该第二滑块的两侧,以便在该第二转动件转动时,带动该第二滑块在该第二轨道上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扭力杆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内容置一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一第二定位球,该第二定位球抵压该第二弧形块,以便定位该第二转动件于预设角度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弧形块为一弧形框体,包括两个第二侧板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侧板的一第二弧形板,该第二弧形板的内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槽,以便定位该第二定位球。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的该第一弧形导引部及该第二弧形导引部之间还设有一齿轮;该第一连动组件包括一第一扭力件及一第一连动件,该第一扭力件的一端枢接该第一转动件的该第一弧形块一侧,该第一扭力件的另一端枢接该第一连动件,该第一连动件为一齿条,该第一连动件啮合该齿轮;该第二连动组件包括一第二扭力件及一第二连动件,该第二扭力件的一端枢接该第二转动件的该第二弧形块一侧,该第二扭力件的另一端枢接该第二连动件,该第二连动件为一齿条,该第二连动件啮合该齿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扭力件及该第二扭力件分别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三轨道,该第一连动件还具有一第一导轨,该第一导轨连接该第三轨道,以便在该第一转动件转动时,带动该第一导轨在该第三轨道上移动。

15.如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四轨道,该第二连动件还具有一第二导轨,该第二导轨连接该第四轨道,以便在该第二转动件转动时,带动该第二导轨在该第四轨道上移动。

16.一种转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弧形座体,具有反向的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导引部及一第二弧形导引部;

一第一转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一弧形块,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撑板,该至少一第一弧形块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弧形导引部内,该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的一侧端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用于抵压一第一伸缩件的一端,以便限位该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的摆动角度;

一第二转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弧形块,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撑板,该至少一第二弧形块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弧形导引部内,该至少一第二弧形块的一侧端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用于抵压一第二伸缩件的一端,以便限位该至少一第二弧形块的摆动角度;

一第一连动件,其一端枢接该第一转动件的该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的另一侧端,以便在该至少一第一弧形块弧形摆动时,使得该第一连动件直线移动;以及一第二连动件,连接该第一连动件,且该第二连动件与该第一连动件反向运动,该第二连动件的一端枢接该第二转动件的该至少一第二弧形块的另一侧端,以便在该至少一第二弧形块弧形摆动时,使得该第二连动件直线移动。

1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折叠式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及一可挠性显示器,其中该第一机体内枢设该第一支撑板,该第二机体内枢设该第二支撑板,该第一支撑板与该第二支撑板分别连接该可挠性显示器的两个半面,并各自在该第一机体内及该第二机体内形成相对转动;该弧形座体的一侧面外具有一第一侧导轨,对应的该第二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具有一第二侧导轨,对应的该第一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具有一第三侧导轨,该第二侧导轨及该第三侧导轨分别连接该第一侧导轨并各自与第一侧导轨形成相对移动,进而各自引导并牵制这两个支撑板分别做有限角度的转动,以便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各以一虚拟旋转中心而分别与该弧形座体相对转动展开或闭合,在该折叠式装置呈折叠状态时,使得两个并列的该第一支撑板与该第二支撑板在彼此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以便容置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部位。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导轨包括两个凸出于该弧形座体一侧面外的凸柱,对应的该第二侧导轨及该第三侧导轨为分别形成于该第二机体一端侧面内的弧形凹槽以及该第一机体一端侧面内的弧形凹槽。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内的一端底面上锁接有可拆卸的至少一导轨结构件,该至少一导轨结构件的一端弯折延伸出一延伸片,以便嵌合于相邻的该第二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并使该第二侧导轨设于该延伸片的片面以与该第一侧导轨的一凸柱相互引导与牵制。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内的一端底面上锁接有可拆卸的至少一导轨结构件,该至少一导轨结构件的一端弯折延伸出一延伸片,以便嵌合于相邻的该第一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并使该第三侧导轨设于该延伸片的片面以与该第一侧导轨的另一凸柱相互引导与牵制。

21.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体的另一端内部设有一第一固定件,该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承靠在该弧形座体的一端以与该第一固定件的顶面平齐,以便连接该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一连接件,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枢接该第一固定件,使得该第二侧导轨与该第一侧导轨相对移动并相互引导与牵制,以便该第二支撑板在该第二机体内做有限角度的转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件包括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底座的中间位置形成一缺口,该缺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形成一枢接孔;该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一枢轴及由该枢轴朝向底面延伸的一斜面,该枢轴的相对两个轴端分别枢接第一固定件的两个枢接孔。

23.如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体的另一端内部设有一第二固定件,该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承靠在该弧形座体的另一端以与该第二固定件的顶面平齐,以便连接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连接部,该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二连接件,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枢接该第二固定件,使得该第三侧导轨与该第一侧导轨相对移动并相互引导与牵制,以便该第一支撑板在该第一机体内做有限角度的转动。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折叠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件包括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底座的中间位置形成一缺口,该缺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形成一枢接孔;该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一枢轴及由该枢轴朝向底面延伸的一斜面,该枢轴的相对两个轴端分别枢接第二固定件的两个枢接孔。

说明书 :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铰链,尤其涉及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电子装置中,在传统折叠式装置方面,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通过单心轴铰链分别接连显示器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以便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翻
转掀起或闭合。至近年,即有折叠式装置是以至少两机体取代传统的显示器和底座,再搭配
一可挠性显示器使用,其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第CN 201810371007.2号的折叠式装置
的转轴模组专利(下称前案1)所示,其中有一实施例主要是包括一第一支撑件、一对开式转
轴、一第二支撑件、一多轴式转轴以及一第三支撑件,供搭配一可挠性显示器使用,借以在
整体折叠呈S字状或是Z字状之后,让对开式转轴所连接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能够通
过单一虚拟旋转中心而闭合,并在对开式转轴的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以容纳可挠性显示
器的弯曲状区域部位。
[0003] 之后再如后续改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第CN109488681A号的「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组」(下称前案2),则是增加了「盖板搭配摆动件」结构,借以在整体弯折及展平的过程
中,能够产生类似跷跷板的自由摆动作用,在整体弯折时,能让出一容置空间以容纳挠性显
示器的弯曲状中间部位,而在整体展平时,则能对挠性显示器的展平状中间部位形成稳定
的支撑。
[0004] 因此,本发明人后续还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申请第CN201910587928.7号的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组(下称前案3),借以简化前案1、2案的转轴模」动作,将单一虚拟旋转
中心改为双虚拟旋转中心,利用两个转动件相对于弧形座体同步转动以替代无轴翘翘板结
构所产生的补偿动作;并去除无轴翘翘板结构及其所产生的补偿动作,进而缩小整体厚度
以利于设计,并因应现有的可挠性显示器在弯折时的小曲率限制,以延长可挠性显示器的
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但是,不管是上述前案1的单一虚拟旋转中心或是上述前案2所采用的无轴翘翘板结构,均在折叠式装置的两个机体相互闭合后,让其内部的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部位能够
形成小曲率,使整体薄型化,但是现今各家显示器业者的技术发展存在差异,并非所有的可
挠性显示器的弯曲部位会形成小曲率,亦或是形成小曲率时会呈现出相异的弯曲状态,因
此,对于那些弯曲状态相异的可挠性显示器,就需要有对应合适的转轴模组来搭配实施,而
非完全采用上述前案1和2的结构设计,以减少可挠性显示器受损的问题产生。再者,由于前
案3在两个机体相互闭合之后,会让两个机体的共同弯折端形成一个概略成三角形的空隙,
使两个机体内部的可挠性显示器显露出来。如此一来,即可能让灰尘或水份通过空隙进入,
从而使可挠性显示器脏污,甚至于造成可挠性显示器毁损的问题产生。有鉴于此,为了提供
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保有上述薄型化的优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
发改进,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0006]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能简化前案的转轴模组动作,将前案1的单一虚拟旋转中心改为双虚拟旋转中心,利用两个转动件相
对于弧形座体同步转动以替代无轴翘翘板结构所产生的补偿动作;并去除前案2的无轴翘
翘板结构及其所产生的补偿动作,进而缩小整体厚度以利于设计,达到整体体积轻、薄的市
场需求以促进销售,并因应现有的可挠性显示器在弯折时的小曲率限制,以延长可挠性显
示器的使用寿命。
[0007]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除了能去除部份并简化前案1、2的第一连动组件、第二连动组件的转轴连动结构,以节省制造及组
装成本,更进一步让两个机体能够全面性的相互闭合,有效的隐藏可挠性显示器,以延长可
挠性显示器的使用寿命。
[0008] 为达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转轴模组包括一弧形座体、一第一转动件、一第二转动件、一第一连动组件以及一第二连动组件。其中,该弧形座体具有反向的两个侧
面,两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导引部及第二弧形导引部;该第一转动件包括
一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撑板,至少一第一弧形块以可
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内;该第二转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至少一
第二弧形块,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撑板,至少一第二弧形块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
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内;该第一连动组件的一端枢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弧形块一侧,第一
连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一连动件;该第二连动组件的一端枢接第二转动件的第二弧形
块一侧,第二连动组件的另一端设有一第二连动件,第二连动件以相对反向移动的方式连
接第一连动件。
[0009]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的第一弧形导引部包括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槽,第一转动件具有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块,两个第一弧形块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
于两个第一弧形槽内。
[0010]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的两个第一弧形槽之间还设有一第一轨道,第一转动件的两个第一弧形块之间还设有一第一连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一滑块及两个第一扭力
杆,第一滑块连接第一轨道,两个第一扭力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两个第一弧形块的一侧,两个
第一扭力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第一滑块的两侧,借以在第一转动件转动时,带动第一滑块
在第一轨道上移动。
[0011]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内容置一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一第一定位球,第一定位球抵压第一弧形块,供定位第一转动件
于预设角度位置。
[0012] 实施时,该第一弧形块为一弧形框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板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一侧板的一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的内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定位槽,供定位第一定位球。
[0013]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的第二弧形导引部包括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二弧形槽,第二转动件具有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二弧形块,两个第二弧形块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
于两个第二弧形槽内。
[0014]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的两个第二弧形槽之间还设有一第二轨道,第二转动件的两个第二弧形块之间还设有一第二连杆组件,第二连杆组件包括一第二滑块及两个第二扭力
杆,第二滑块连接第二轨道,两个第二扭力杆的一端分别枢接两个第二弧形块的一侧,两个
第二扭力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第二滑块的两侧,借以在第二转动件转动时,带动第二滑块
在第二轨道上移动。
[0015]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内容置一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压一第二定位球,第二定位球抵压第二弧形块,供定位第二转动件
于预设角度位置。
[0016] 实施时,该第二弧形块为一弧形框体,包括两个第二侧板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侧板的一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内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定位槽,供定位第二定位球。
[0017]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的第一弧形导引部及第二弧形导引部之间还设有一齿轮;第一连动组件包括一第一扭力件及一第一连动件,第一扭力件的一端枢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
弧形块一侧,第一扭力件的另一端枢接第一连动件,第一连动件为一齿条,第一连动件啮合
齿轮;第二连动组件包括一第二扭力件及一第二连动件,第二扭力件的一端枢接第二转动
件的第二弧形块一侧,第二扭力件的另一端枢接第二连动件,第二连动件为一齿条,第二连
动件啮合齿轮。
[0018] 实施时,该第一扭力件及该第二扭力件分别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
[0019]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三轨道,该第一连动件还具有一第一导轨,第一导轨连接第三轨道,借以在第一转动件转动时,带动第一导轨在第三轨道上移动。
[0020] 实施时,该弧形座体上还设有一第四轨道,该第二连动件还具有一第二导轨,第二导轨连接第四轨道,借以在第二转动件转动时,带动第二导轨在第四轨道上移动。
[0021] 实施时,该第一扭力杆及该第二扭力杆分别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
[0022] 为达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设的转轴模组包括一弧形座体、一第一转动件、一第二转动件、一第一连动件以及一第二连动件。其中,该弧形座体具有反向的
两个侧面,两个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导引部及一第二弧形导引部;该第一
转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撑板,至少一第
一弧形块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内,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的一侧端
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供抵压一第一伸缩件的一端,借以限位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的摆动
角度;该第二转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至少一第二弧形块,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撑
板,至少一第二弧形块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内,至少一第二弧
形块的一侧端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部,供抵压一第二伸缩件的一端,借以限位至少一第二
弧形块的摆动角度;该第一连动件的一端枢接第一转动件的至少一第一弧形块的另一侧
端,借以在至少一第一弧形块弧形摆动时,让第一连动件直线移动;而该第二连动件以相对
反向移动的方式连接第一连动件,第二连动件的一端枢接第二转动件的至少一第二弧形块
的另一侧端,借以在至少一第二弧形块弧形摆动时,让第二连动件直线移动。
[0023] 另为达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设的折叠式装置还包括一第一机体、一第二机体及一可挠性显示器,其中第一机体内枢设第一支撑板,第二机体内枢设第二支撑板,第一
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分别连接可挠性显示器的两半面,并各自在第一机体内及第二机体内
形成相对转动;弧形座体的一侧面外具有一第一侧导轨,对应的第一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具
有一第二侧导轨,对应的第二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具有一第三侧导轨,第二侧导轨及第三侧
导轨分别连接第一侧导轨并各自与第一侧导轨形成相对移动,进而各自引导并牵制这两个
支撑板分别做有限角度的转动,借以让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各以一虚拟旋转中心而分别与
弧形座体相对转动展开或闭合,在折叠式装置呈折叠状态时,使两个并列的第一支撑板与
第二支撑板在彼此间形成足够的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部位。
[0024] 实施时,第一侧导轨包括两个凸出于弧形座体一侧面外的凸柱,对应的第二侧导轨及第三侧导轨为分别形成于第二机体一端侧面内的弧形凹槽以及第一机体一端侧面内
的弧形凹槽。
[0025] 实施时,第二机体内的一端底面上锁接有可拆卸的至少一导轨结构件,在至少一导轨结构件的一端弯折延伸出一延伸片,以嵌合于相邻的第二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并使第
二侧导轨设于延伸片的片面以与第一侧导轨的一凸柱相互引导与牵制。
[0026] 实施时,第一机体内的一端底面上锁接有可拆卸的至少一导轨结构件,在至少一导轨结构件的一端弯折延伸出一延伸片,以嵌合于相邻的第一机体的一端侧面内,并使第
三侧导轨设于延伸片的片面以与第一侧导轨的另一凸柱相互引导与牵制。
[0027] 实施时,第二机体的另一端内部设有一第一固定件,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承靠在弧形座体的一端以与其顶面平齐,供连接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部,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连
接一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枢接第一固定件,使第二侧导轨与第一侧导轨相对移
动并相互引导与牵制,借以让第二支撑板在第二机体内做有限角度的转动。
[0028] 实施时,第一固定件包括一底座及一上盖,底座的中间位置形成一缺口,缺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形成一枢接孔;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一枢轴及由枢轴朝向底面延伸的一
斜面,枢轴的相对两轴端分别枢接第一固定件的二枢接孔。
[0029] 实施时,第一机体的另一端内部设有一第二固定件,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承靠在弧形座体的另一端以与其顶面平齐,供连接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连接部,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
连接一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枢接第二固定件,使第三侧导轨与第一侧导轨相对
移动并相互引导与牵制,借以让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机体内做有限角度的转动。
[0030] 实施时,第二固定件包括一底座及一上盖,底座的中间位置形成一缺口,缺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形成一枢接孔;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具有一枢轴及由枢轴朝向底面延伸的一
斜面,枢轴的相对两轴端分别枢接第二固定件的二枢接孔。
[0031] 为便于对本发明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0032]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33]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0034]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部份元件分解图;
[0035]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0036] 图5为图4的A‑A’剖面图;
[0037] 图6为图4的B‑B’剖面图;
[0038]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0039]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折叠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40] 图9为本发明的简化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0041]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折叠时的电子装置外观示意图;
[0042]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43]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份元件分解图;
[0044]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0045]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部份元件分解图;
[0046]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0047] 图16为图15的A‑A’剖面图;
[0048] 图17为图15的B‑B’剖面图;
[0049]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折叠时的剖面示意图;
[0050] 图1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折叠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51]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折叠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52] 附图标记说明
[0053] 转轴模组1                     第一伸缩件11
[0054] 第一压缩弹簧111               第一伸缩套管112
[0055] 伸缩杆113,123                 伸缩管114,124
[0056] 头部115,115’,125,125’  第二伸缩件12
[0057] 第二压缩弹簧121               第二伸缩套管122
[0058] 弧形座体2                     弧形底座21
[0059] 侧面211                       凸柱212,213
[0060] 第一侧导轨214                 第二侧导轨215
[0061] 第三侧导轨216                 盖板22
[0062] 第一弧凸部221                 第一上轨道222
[0063] 第二弧凸部223                 第一容置空间2211,2231
[0064] 第三上轨道224                 第四上轨道225
[0065] 第三弧凸部226                 第二容置空间2261,2281
[0066] 第二上轨道227                第四弧凸部228
[0067] 第一弧形导引部23             第一弧形槽231,231’
[0068] 第一定位槽232                第二弧形导引部24
[0069] 第二弧形槽241,241’          第二定位槽242
[0070] 第一轨道25                   第二轨道26
[0071] 第三轨道27                   第四轨道28
[0072] 齿轮29                       第一转动件3
[0073] 第一连接部31                 第一支杆311,311’
[0074] 第一连接板312                第一弧形块32,32’
[0075] 第一侧板321                  第一弧形板322
[0076] 第一定位槽323                第一侧向凸轴324
[0077] 外平面325                    第一枢轴326
[0078] 第一连杆组件33               第一弹性件34
[0079] 第一定位球35                 第一滑块36
[0080] 第一上直槽361                第一下直槽362
[0081] 第一扭力杆37,37’            第一定位部38,381
[0082] 第二转动件4                  第二连接部41
[0083] 第二支杆411,411’            第二连接板412
[0084] 第二弧形块42,42’            第二侧板421
[0085] 第二弧形板422                第二定位槽423
[0086] 第二侧向凸轴424              外平面425
[0087] 第二枢轴426                  第二连杆组件43
[0088] 第二弹性件44                  第二定位球45
[0089] 第二滑块46                    第二上直槽461
[0090] 第二下直槽462                 第二扭力杆47,47’
[0091] 第二定位部48,481              第一连动组件5
[0092] 第一连动件5’                 第一扭力件51
[0093] 内平面511                     第一连动件52
[0094] 第一上导轨521                 第一导轨522
[0095] 齿条53,63                     第一枢孔54
[0096] 第二连动组件6                 第二连动件6’
[0097] 第二扭力件61                  内平面611
[0098] 第二连动件62                  第二上导轨621
[0099] 第二导轨622                   第二枢孔64
[0100] 第一连接件90                  第二连接件90’
[0101] 枢轴901,901’                 斜面902,902’
[0102] 第一支撑板91                  第二支撑板92
[0103] 可挠性显示器93                容置空间94
[0104] 第二显示器95                  第一机体96
[0105] 导轨结构件961,971             延伸片962,972
[0106] 第二机体97                    第一固定件98
[0107] 底座981,991                   上盖982,992
[0108] 缺口983,993                   枢接孔984,994
[0109] 第二固定件99。

具体实施方式

[0110]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组1的第一实施例,其中,第一转动件3的第一连接部31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一机体(例如:显示器)的第一支撑板91侧边,第
二转动件4的第二连接部41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另一机体(例如:底座)的第二支撑板92侧边,
第一支撑板91与第二支撑板92同时连接一可挠性显示器93,借以在第一转动件3及第二转
动件4分别以弧形座体2为轴心而相对转动时,让这两个机体(例如:显示器与底座)相对翻
转以折叠可挠性显示器93,而在第一支撑板91所在的该机体外侧如图10所示,还能进一步
设有一第二显示器95,当整体呈现折叠状时,可通过第二显示器95显示资讯或进一步触控
操作;此外,还可将两个触控显示器分别连接于并列的第一支撑板91和第二支撑板92,以取
代可挠性显示器93实施,再将第一转动件3的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转动件4的第二连接部41
分别连接于两个并列的支撑板一侧,即使本发明的转轴模组可运用于一具有双触控显示器
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中。
[0111] 请参阅图2~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组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弧形座体2、一第一转动件3、一第二转动件4、一第一连动组件5以及一第二连动组件6。
[0112] 弧形座体2包括一弧形底座21及一盖板22,弧形底座21具有反向的两个侧面211,两个侧面211之间的弧形底座21上设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弧形导引部23及一第二弧形导引
部24,第一弧形导引部23包括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一弧形槽231、231’,两个第一弧形槽231、
231’之间设有一第一轨道25;第二弧形导引部24包括两个间隔并列的第二弧形槽241、
241’,两个第二弧形槽241、241’之间设有一第二轨道26;第一弧形导引部23及第二弧形导
引部24之间的弧形底座21上更设有一第三轨道27及一第四轨道28,第三轨道27及第四轨道
28之间设有一齿轮29。盖板22盖合并连接于弧形底座21的顶面上,盖板22的板面上具有依
序排列的一第一弧凸部221、一第一上轨道222、一第二弧凸部223、一第三上轨道224、一第
四上轨道225、一第三弧凸部226、一第二上轨道227及一第四弧凸部228。第一弧凸部221、第
二弧凸部223、第三弧凸部226及第四弧凸部228分别容置于第一弧形槽231、231’及第二弧
形槽241、241’内,而第一上轨道222、第三上轨道224、第四上轨道225及第二上轨道227分别
与第一轨道25、第三轨道27、第四轨道28及第二轨道26反向设置。第一弧凸部221及第二弧
凸部223上分别设有一第一容置空间2211、2231,第三弧凸部226及第四弧凸部228上分别设
有一第二容置空间2261、2281。
[0113] 第一转动件3包括一第一连接部31、两个第一弧形块32、32’及一第一连杆组件33,第一连接部31包括两个第一支杆311、311’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一支杆311、311’一端的一第
一连接板312,第一连接板312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该机体显示器的第一支撑板91侧边,而
两个第一支杆311、311’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出两个平行并列的第一弧形块32、32’。其中以一
第一弧形块32为例,该第一弧形块32为一弧形框体,包括两个第一侧板321及分别连接两个
第一侧板321的一第一弧形板322,第一弧形板322的内弧面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槽323。当
第一弧形块32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23内时,第一弧凸部221的
第一容置空间2211内容置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做为第一弹性件34,第一弹性件34的一
端抵压一第一定位球35,第一定位球35抵压第一弧形板322的内弧面,并通过第一定位球35
的定位在任一个第一定位槽323中以将第一转动件3定位于预设角度位置。
[0114] 第一连杆组件33连接于两个第一弧形块32、32’之间,第一连杆组件33包括一第一滑块36及两个第一扭力杆37、37’,第一滑块36的顶面及底面分别形成一第一上直槽361及
第一下直槽362,第一上直槽361及第一下直槽362分别容纳并限位盖板22的第一上轨道222
及弧形底座21的第一轨道25;两个第一扭力杆37、37’分别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两个第
一扭力杆37、37’的一端分别枢接两个第一弧形块32、32’的一侧,两个第一扭力杆37、37’的
另一端分别枢接第一滑块36的两侧,借此,即可在第一转动件3转动时,通过两个第一扭力
杆37、37’的连动以带动第一滑块36在第一上轨道222及第一轨道25上移动。
[0115] 第二转动件4包括一第二连接部41、两个第二弧形块42、42’及一第二连杆组件43,第二连接部41包括两个第二支杆411、411’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二支杆411、411’一端的一第
二连接板412,第二连接板412连接于电子装置的该另一机体(另一显示器或底座)的第二支
撑板92侧边,而两个第二支杆411、411’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出两个平行并列的第二弧形块
42、42’。其中以一第二弧形块42为例,该第二弧形块42为一弧形框体,包括两个第二侧板
421及分别连接两个第二侧板421的一第二弧形板422,第二弧形板422的内弧面上设有两个
第二定位槽423。当第二弧形块42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24内时,
第四弧凸部228的第二容置空间2281内容置一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做为第二弹性件44,第
二弹性件44的一端抵压一第二定位球45,第二定位球45抵压第二弧形板422的内弧面,并通
过第二定位球45的定位在任一个第二定位槽423的中以将第二转动件4定位于预设角度位
置。
[0116] 第二连杆组件43连接于两个第二弧形块42、42’的间,第二连杆组件43包括一第二滑块46及两个第二扭力杆47、47’,第二滑块46的顶面及底面分别形成一第二上直槽461及
第二下直槽462,第二上直槽461及第二下直槽462分别容纳并限位盖板22的第二上轨道227
及弧形底座21的第二轨道26;两个第二扭力杆47、47’分别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两个第
二扭力杆47、47’的一端分别枢接两个第二弧形块42、42’的一侧,两个第二扭力杆47、47’的
另一端分别枢接第二滑块46的两侧,借此,即可在第二转动件4相对于第一转动件3转动时,
通过两个第二扭力杆47、47’的连动以带动第二滑块46在第二上轨道227及第二轨道26上移
动。
[0117] 第一连动组件5包括一第一扭力件51及一第一连动件52,第一扭力件51以多个扭力片叠合而成,第一扭力件51的一端枢接第一转动件3的第一弧形块32’一侧,第一扭力件
51的另一端枢接第一连动件52;第一连动件52为一齿条,第一连动件52的顶面及底面分别
形成一第一上导轨521及一第一导轨522,第一上导轨521及第一导轨522分别容纳并限位盖
板22的第三上轨道224及弧形底座21的第三轨道27;第一连动件52一侧的齿部啮合齿轮29
的一侧。
[0118] 第二连动组件6与第一连动组件5的结构相同,并反向对称于齿轮29的两侧,其中,第二连动组件6的第二扭力件61的一端枢接第二转动件4的第二弧形块42’一侧,第二扭力
件61的另一端枢接第二连动件62,第二连动件62通过第二上导轨621及第二导轨622而可以
在盖板22的第四上轨道225及弧形底座21的第四轨道28上滑移,而第二连动件62一侧的齿
部啮合齿轮29的另一侧。
[0119] 借此,如图2、图3、图7、图8所示,在两个支撑板(即显示器相对于底座、或是一触控显示器相对于另一触控显示器)翻转闭合或完全展开的过程中,当第二转动件4相对于第一
转动件3转动时,通过第一扭力件51及第二扭力件61的连动以带动第一连动件52及第二连
动件62,即可使第一连动件52及第二连动件62分别在第三轨道27及第四轨道28上以齿轮29
为转动轴心而相对反向移动。通过两个第一扭力杆37、37’、两个第二扭力杆47、47’、第一扭
力件51及第二扭力件61所分别产生而共同运作的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即可使扭力在每个
转动角度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进而使结合显示器与底座或是双触控显示器的两个并列
支撑板能够相对的稳定转动,并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而在这两个并列支撑
板在折叠状态时,则可以形成足够的容置空间94,以供容置小曲率的可挠性显示器93的弯
曲部位。
[0120] 除此之外,本发明的转轴模组还可进一步简化零组件以减少工序及降低成本,简化实施例如图9所示,其在弧形座体2的弧形底座21中,除了保有齿轮29、第三轨道27及第四
轨道28之外,第一弧形导引部23设有一第一弧形槽231,第二弧形导引部24设有一第二弧形
槽241,在弧形座体2的盖板22板面依序排列有一第一弧凸部221(或是一第二弧凸部223)、
一第三上轨道224、一第四上轨道225以及一第四弧凸部228(或是一第三弧凸部226);第一
转动件3包括一第一连接部31的第一支杆311及一第一弧形块32,第一弧形块32位于第一弧
凸部221(或第二弧凸部223)及第一弧形槽231之间以形成相对弧形摆动;第二转动件4包括
一第二连接部41的一第二支杆411及一第二弧形块42,第二弧形块42位于第四弧凸部228
(或第三弧凸部226)及第二弧形槽241之间以形成相对弧形摆动;第一连动组件5包括有一
体制造成型的第一扭力件51及作为一齿条的第一连动件52,第一扭力件51的相对两端分别
枢接第一弧形块32及第一连动件52,第一连动件52啮合齿轮29的一侧且以第一上轨道521
及第一轨道522分别容纳及限位第三上轨道224及第三轨道27;第二连动组件6包括一体制
造成型的第二扭力件61及作为一齿条的第二连动件62,第二扭力件61的相对两端分别枢接
第二弧形块42及第二连动件62,第二连动件62啮合齿轮29的另一侧且以第二上轨道621及
第二轨道622分别容纳及限位第四上轨道225及第四轨道28。
[0121] 在上述简化实施例中,作为主要转动元件的第一转动件3及第二转动件4均需要扭力及定位等效果,所以在第一弧形块32的一侧及第二弧形块42的一侧分别设有一第一侧向
凸轴324及一第二侧向凸轴424,但这两个侧向凸轴的轴心却非为各自转动件的虚拟旋转中
心,第一侧向凸轴324及第二侧向凸轴424的周侧均形成至少一外平面325、425,而在第一扭
力件51的一端以及第二扭力件61的一端各以一枢接轴孔分别与该第一侧向凸轴324及第二
侧向凸轴424形成枢接,各枢接轴孔的内壁具有一内平面511、611,以在各内平面511、611对
应接合各至少一外平面325、425后让各转动件形成定位,并在第一扭力件51的一端以及第
二扭力件61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径向开口以分别连通各自的枢接轴孔,使各侧向凸轴分别在
各枢接轴孔中形成正向及反向转动摩擦,进而形成开轻与关重的效果;而前述技术手段也
可以运用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各转动件与各连杆组件的扭力杆之间,由于结构相同,就不
再此赘述。
[0122] 请参阅图11~图20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弧形座体2的一侧面外具有两个凸出的凸柱212、213,该两个凸柱212、213做为第一侧导轨
214;对应的第二机体97的一端侧面内具有一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做为第二侧导轨215,并
在对应的第一机体96的一端侧面内具有另一弧形凹槽,该另一弧形凹槽做为第三侧导轨
216,第二侧导轨215连接第一侧导轨214的一凸柱213并形成相对移动,进而相互引导与牵
制,以及第三侧导轨216连接第一侧导轨214的另一凸柱212并形成相对移动,进而相互引导
与牵制,借以在第一转动件3及第二转动件4各以一虚拟旋转中心而分别与弧形座体2相对
转动时,让两个机体在预定的转动路径上相对翻转以展开或折叠可挠性显示器93;更佳是
在弧形座体2的相对两侧面外分别具有第一侧导轨214,对应的第二机体97的一端的相对两
侧面内分别具有第二侧导轨215,对应的第一机体96的一端的相对两侧面内分别具有第三
侧导轨216,使各第二侧导轨215分别对应连接于各第一侧导轨214的一凸柱213并形成相互
牵引,以及各第三侧导轨216分别对应连接于各第一侧导轨214的另一凸柱212并形成相互
牵引,让两个机体在预定的转动路径上相对翻转更加稳定。
[0123] 第二机体97的一端连接弧形座体2的一端,第二机体97的另一端内部设有一第一固定件98及一第一连接件90。第一固定件98包括一底座981及一上盖982,底座981的中间位
置形成一缺口983,当上盖982盖合于底座981上方时,第一固定件98在缺口983的相对两侧
分别凹设形成一枢接孔984;第一连接件90为长方形板体,其一端具有一枢轴901及由枢轴
901朝向底面延伸的一斜面902,第一连接件90锁接第二支撑板92的另一端,第二支撑板92
的一端承靠在弧形座体2的一端以与弧形座体2的顶面平齐,供连接第二转动件4的第二连
接部41,另以可拆卸的至少一导轨结构件961锁接于第二机体97内的一端底面上,并使至少
一导轨结构件961的一端弯折延伸出一延伸片962,以嵌合于相邻的该第二机体97的一端侧
面内,第一连接件90的一端通过枢轴901的相对两轴端分别枢接第一固定件98的二枢接孔
984,使第一连接件90的一端枢接第一固定件98而让第二机体97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92
的另一端形成枢接,并使第二侧导轨215设于延伸片962的片面以与第一侧导轨214的一凸
柱213相互引导与牵制,借借以在两个机体相对翻转时,让第二支撑板92在第二机体97内做
有限角度的转动,从而使弯曲的可挠性显示器93的一半面能平顺的展开。
[0124] 而第一机体96的一端连接弧形座体2的另一端,第一机体96的另一端内部设有一第二固定件99及一第二连接件90’,第二固定件99具有与第一固定件98相同的结构,也包括
一底座991及一上盖992,第二固定件99的底座991的中间位置形成一缺口993,当第二固定
件99的上盖992盖合于底座991上方时,第二固定件99也在缺口993的相对两侧分别凹设形
成一枢接孔994;第二连接件90’也为长方形板体,其一端具有一枢轴901’及由枢轴901’朝
向底面延伸的一斜面902’,而第二连接件90’锁接第一支撑板91的另一端,第一支撑板91的
一端承靠在弧形座体2的另一端以与弧形座体2的顶面平齐,供连接第一转动件3的第一连
接部31,另以可拆卸的至少一导轨结构件971锁接于第一机体96内的一端底面上,并使至少
一导轨结构件971的一端弯折延伸出一延伸片972,以嵌合于相邻的该第一机体96的一端侧
面内,第二连接件90’的一端通过枢轴901’的相对两轴端分别枢接第二固定件99的二枢接
孔994,使第二连接件90’的一端枢接第二固定件99而让第一机体96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
91的另一端形成枢接,并使第三侧导轨216设于延伸片972的片面以与第一侧导轨214的另
一凸柱212相互引导与牵制,借借以让第一支撑板91在第一机体96内做有限角度的转动,使
弯曲的可挠性显示器93的另一半面能平顺的展开。
[0125] 请参阅图13、图14所示,在弧形座体2中,两个第一弧形槽231、231’之间设有一第一定位槽232,第一定位槽232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第一弧形槽231、231’,供定位一第一伸
缩件11。实施时,第一伸缩件11包括一第一压缩弹簧111及一第一伸缩套管112,第一压缩弹
簧111套接第一伸缩套管112,且第一伸缩套管112由一端具有头部115的伸缩杆113与一端
具有头部115’的伸缩管114相互套接而成,第一压缩弹簧11的两端反向抵压第一伸缩套管
112的两个头部115、115’;两个第二弧形槽241、241’之间设有一第二定位槽242,第二定位
槽242的两端分别连通两个第二弧形槽241、241’,供定位一第二伸缩件12。实施时,第二伸
缩件12可与第一伸缩件11为相同的结构,其包括一第二压缩弹簧121及一第二伸缩套管
122,第二压缩弹簧121套接第二伸缩套管122,且第二伸缩套管122由一端具有头部125的伸
缩杆123与一端具有头部125’的伸缩管124相互套接而成,第二压缩弹簧121的两端反向抵
压第二伸缩套管122的两个头部125、125’。第二实施例中,更进一步简化,只有在弧形底座
21的两个弧形导引部之间设置两个平行轨道及一齿轮29。而盖板22盖合并连接于弧形底座
21的顶面上。
[0126] 第一转动件3包括一第一连接部31及两个第一弧形块32、32’,第一连接部31包括两个第一支杆311、311’,两个第一支杆311、311’连接于第一机体96的第一支撑板91的一端
侧边,两个第一支杆311、311’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出两个平行并列的第一弧形块32、32’,两
个第一弧形块32、32’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弧形导引部23的两个弧形
导轨内;两个第一弧形块32、32’的相对内侧面上具有至少四个凹穴,两两成对设置为两组
凹穴,各组的成对凹穴供分别抵压第一伸缩件11的两端头部115、115’,其中该一组的成对
凹穴做为一第一定位部38,另一组的成对凹穴做为另一第一定位部381,以作为可挠性显示
器93的一半面展开及折叠时的定位;第一弧形块32’的另一侧端具有一第一枢轴326。
[0127] 第二转动件4包括一第二连接部41及两个第二弧形块42、42’,第二连接部41包括两个第二支杆411、411’,两个第二支杆411、411’连接于第二机体97的第二支撑板92的一端
侧边,两个第二支杆411、411’的另一端分别延伸出两个平行并列的第二弧形块42、42’,两
个第二弧形块42、42’分别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弧形导引部24的两个弧形
导轨内;两个第二弧形块42、42’的相对内侧面上具有至少四个凹穴,两两成对设置为两组
凹穴,各组的成对凹穴供分别抵压第二伸缩件12的两端头部125、125’,其中一组的成对凹
穴做为一第二定位部48,另一组的成对凹穴做为另一第二定位部481,以作为可挠性显示器
93的另一半面展开及折叠时的定位;第二弧形块42’的另一侧端具有一第二枢轴426。
[0128] 第一连动件5’的一侧端具有齿条53,齿条53啮合齿轮29的一侧;第一连动件5’的另一侧端具有一第一枢孔54,供枢接第一弧形块32’另一侧端的第一枢轴326,如此通过第
一枢轴326直接推压第一枢孔54的内壁面,借借以在第一转动件3转动时,带动第一连动件
5’直线移动;第一枢孔54呈长条状并从第一连动件5’的另一侧端面凹陷而成,在第一枢轴
326随着第一弧形块32’弧形摆动的过程中,除了供第一枢轴326枢转之外,还能形成空间供
第一枢轴326微幅位移。
[0129] 而第二连动件6’与第一连动件5’的结构相同,并反向对称于齿轮29的两侧。第二连动件6’的一侧端具有齿条63,齿条63啮合齿轮29的另一侧;第二连动件6的另一侧端具有
一第二枢孔64,供枢接第二弧形块42’另一侧端的第二枢轴426,如此通过第二枢轴426直接
推压第二枢孔64的内壁面,借以在第一转动件3与第二转动件4反向转动时,带动第二连动
件6’直线移动;第二枢孔64呈长条状并从第二连动件6’的另一侧端面凹陷而成,在第二枢
轴426随着第二弧形块42’弧形摆动的过程中,除了供第二枢轴426枢转之外,还能形成空间
供第二枢轴426微幅位移。
[0130] 借此,在第一机体96相对于第二机体97翻转闭合或完全展开的过程中,当第二转动件4相对于第一转动件3转动时,通过带动第一连动件5’及第二连动件6’,即可使第一连
动件5’及第二连动件6’分别以齿轮29为转动轴心而相对同步反向移动。通过第一伸缩件11
的两端头部115、115’分别同时导入并抵压定位于其中一组第一定位部38或另一组第一定
位部381,第二伸缩件12的两端头部125、125’分别同时导入并抵压定位于其中一组第二定
位部48或另一组第二定位部481,即可将第一转动件3与第二转动件4同步定位于一个预设
的摆动角度位置上;而在两个第一弧形块32、32’与两个第二弧形块42、42’的相对摆动过程
中,由于第一伸缩件11的两端头部115、115’导出各组第一定位部38、381的后,会持续抵压
住两个第一弧形块32、32’的相对内侧面,第二伸缩件12的两端头部125、125’导出各组第二
定位部48、481的后,也会持续抵压住两个第二弧形块42、42’的相对内侧面,则可分别形成
摩擦以产生扭力,进而使第一机体96与第二机体97能够同步且相对的稳定转动,并在转动
时能同步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而在两个并列的第一支撑板91与第二支撑板92在相互折
叠状态时,可以形成足够的容置空间94,以供容置小曲率的可挠性显示器93的弯曲部位。
[0131] 因此,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0132] 1、本发明采用双虚拟旋转中心,利用两个转动件相对于弧形座体同步转动以替代无轴翘翘板结构所产生的补偿动作,并在两个转动件相对折叠时,让两个机体无法完全闭
合,而仍能保有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可挠性显示器的弯曲部位;因此,能够有效简化转轴模
组的动作,进而缩小整体厚度以利于设计,达到整体体积轻、薄的市场需求以促进销售,并
可以有效因应现有可挠性显示器在弯折时的小曲率限制,以延长可挠性显示器的使用寿
命。
[0133] 2、本发明的两个转动件在相对折叠时,各个滑块及各个连动件可以分别在弧形座体的各个相对轨道上移动,因此,不但能够形成多点式的稳定支撑,且能让两个转动件的转
动动作更加稳定顺畅。
[0134] 3、本发明的各个扭力杆及各个扭力件可以同步提供摩擦扭力,并能够分担负荷,让两个转动件可以相对的稳定转动,并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更能进一步形
成开轻关重的扭力变化并定位停滞在一特定角度上。而各个扭力杆及各个扭力件除了可以
多个板片叠合组成的外,也能一体制造而成,以供实际情况对应实施,增加使用上的灵活
性。
[0135] 4、本发明的两个转动件在相对折叠时,可以侧向凸轴的外平面与枢接轴孔的内平面及/或是通过弹性件与定位球的组合,让内、外平面相互对应接合,或是再加上让定位球
定位在各个定位槽内,因此,可以产生有效或是更加显着的定位效果,让两个转动件能够更
稳固的定位在特定角度上,以方便使用。
[0136] 5、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比第一实施例更能有效去除部份零件并简化第一连动组件、第二连动组件的转轴连动结构,以降低零件生产成本及减少制造组装工序的外,更
可以让两个机体在相对翻转时,能够全面性的相互闭合,有效的隐藏可挠性显示器,并让可
挠性显示器的两半部能平顺的展开,以延长可挠性显示器的使用寿命;其次,在这两个机体
内均设有作为可拆式组件的至少一导轨结构件,可方便于替换,使第二导轨、第三导轨能够
因应配合不同尺寸及结构的机体、或是因应配合相异样式的弧形座体的第一导轨,有助于
增加适用范围,并提供结构设计及使用上的灵活性。
[0137] 本发明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构造特征,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
修饰皆是可能的,且皆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