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140863.0

文献号 : CN112180636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李雪云

申请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相对设置、液晶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显示面板包括透射显示区和反射显示区;阵列基板包括反射电极结构,反射电极结构设置在反射显示区;彩膜基板包括黑色矩阵,黑色矩阵设置在反射显示区的部分开设有多个第一开口,第一开口对应于外置的传感器。本申请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反射显示区,并在黑色矩阵上设置第一开口,以使外界光线可以传导至外置的传感器,进而实现屏下传感的功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射显示区和反射显示区,所述反射显示区设置在所述透射显示区的一侧;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反射电极结构,所述反射电极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黑色矩阵和与所述黑色矩阵同层设置的色阻层,所述彩膜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黑色矩阵和/或所述色阻层,且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于外置的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底,所述反射电极结构为反射像素电极,所述反射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底,所述反射电极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反射层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反射层重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第二基底,所述彩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全位于所述反射电极结构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信号线,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信号线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条和多个第二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与所述第二遮光条交叉设置,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遮光条的宽度;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条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条和多个第二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与所述第二遮光条交叉设置;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条和所述第二遮光条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

所述第二偏光片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透射显示区中,所述彩膜基板到所述阵列基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反射显示区中,所述彩膜基板到所述阵列基板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所述第一距离介于所述第二距离的1.8倍至2.2倍之间。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传感器和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传感器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所述背光模组对应于所述透射显示区,所述传感器对应于所述反射显示区。

说明书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液晶显示器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例如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的显示屏幕。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显示技术的进步要求,高屏占比/全面屏显示器及其应用终
端逐步发展,然而随着屏占比的提高,指纹识别/摄像头等传感器设置在显示区开孔或挖
槽,还是会减小屏占比或者破坏全面屏显示器的画面整体性。
[0003] 然而液晶显示器需要背光才能显示,在设置屏下摄像头等传感器件时背光模组会阻挡光线进入摄像头等传感器件,因此液晶显示器难以实现屏下摄像显示。

发明内容

[000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会遮挡光线进入摄像头等传感器件的技术问题。
[000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
[0006]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透射显示区和反射显示区,所述反射显示区设置在所述透射显示区的一侧;
[0007]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反射电极结构,所述反射电极结构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
[0008] 所述彩膜基板包括彩膜层,所述彩膜层包括黑色矩阵和与所述黑色矩阵同层设置的色阻层,所述彩膜层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黑色矩阵和/或所述色阻
层,且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于外置的传感器。
[0009]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底,所述反射电极结构为反射像素电极,所述反射像素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
[0010]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底,所述反射电极结构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反射层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反射层重
叠设置。
[0011]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第二基底,所述彩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上。
[0012]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全位于所述反射电极结构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
[0013]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信号线,所述第一开口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信号线
于所述第一基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
[0014]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条和多个第二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与所述第二遮光条交叉设置,所述第一遮光条的宽度大于所述
第二遮光条的宽度;
[0015] 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条上。
[0016]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黑色矩阵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条和多个第二遮光条,所述第一遮光条与所述第二遮光条交叉设置;
[0017] 多个所述第一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条和所述第二遮光条上。
[0018]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
[0019] 所述第二偏光片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
[0020]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中,在所述透射显示区中,所述彩膜基板到所述阵列基板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在所述反射显示区中,所述彩膜基板到所述阵列基板的距离
为第二距离;
[0021] 所述第一距离介于所述第二距离的1.8倍至2.2倍之间。
[0022]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背光模组、传感器和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和所述传感器均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同一侧,所述背光模
组对应于所述透射显示区,所述传感器对应于所述反射显示区。
[0023]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反射显示区,并在彩膜层上设置第一开口,以使外界光线可以传导至外置的传感器,进而实现屏下传感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
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25]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彩膜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彩膜层的另一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
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
另外的特征接触。
[0032] 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1、与所述阵列基板11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12以及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12和所述阵列基板11之间的液晶13。
[0034] 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透射显示区TS和反射显示区FS,所述反射显示区FS设置在所述透射显示区TS的一侧。
[0035] 所述阵列基板11包括第一基底111、反射电极结构112和平坦层113。所述反射电极结构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111上,且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FS。所述平坦层113设置在所
述反射电极结构112上。
[0036] 所述彩膜基板12包括第二基底121、彩膜层122和保护层(图中未示出)。所述彩膜层122包括黑色矩阵1221和与所述黑色矩阵1221同层设置的色阻层1222。所述彩膜层122设
置在所述第二基底121上。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色阻层1222和所述黑色矩阵1221上。
[0037] 所述彩膜层12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2a,所述第一开口12a贯穿所述黑色矩阵1221和/或所述色阻层1222,且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FS。所述第一开口12a对应于外置的传感
器。
[0038]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通过在显示面板100中设置反射显示区FS,使得显示面板100对应反射显示区FS的部分节省了背光模组,便可实现显示功能。并在彩膜层122上设置
第一开口12a,以使外界光线可以传导至外置的传感器,实现屏下传感的功能,且避免了背
光模组对光线阻挡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光线传导至传感器的数量。
[0039] 可选的,传感器可以是摄像头、指纹识别器件等。
[0040] 在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中,阵列基板11还包括透明的像素电极114,透明的像素电极114设置在第一基底111上,且位于透射显示区TS。可选的,透明的像素电极的材料可
以是氧化铟锡,但并不限于此。
[0041]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中,所述反射电极结构112为反射像素电极,所述反射像素电极112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111上。所述反射像素电极112与所述透明的像素电
极114同层设置。
[0042] 可选的,反射像素电极112为具有反射性能的金属。反射像素电极11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或银。
[0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电极结构112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111上的反射层和像素电极,即反射层设置在像素电极远离液晶13的一侧。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反射
层重叠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重叠设置可以为直接接触重叠和间接重叠。所述像素电极为透
明的像素电极,比如氧化铟锡。
[0044]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中,所述阵列基板11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111上的信号线115和绝缘层116。信号线115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
[0045] 所述第一开口12a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信号线115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这样的设置确保透过第一开口
12a和第二开口12b的光线,至少部分可传导至外置的传感器。
[0046] 所述第一开口12a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全位于反射电极结构112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
[004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2a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全位于反射像素电极112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
[0048]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12a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全位于所述信号线115于所述第一基底1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外侧。这样的设置,一方面避免信号线115被
用户看见,影响观感;另一方面避免光线被信号线115遮挡,提高光线的穿透率。
[0049] 请参照图3,所述黑色矩阵1221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条122a和多个第二遮光条122b。所述第一遮光条122a与所述第二遮光条122b交叉设置。所述第一遮光条122a的宽度大于所
述第二遮光条122b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12a设置在所述第一遮光条122a上,即第一开口
12a贯穿所述黑色矩阵1221。
[0050] 可选的,第一开口12a贯穿黑色矩阵1221,且设置在黑色矩阵1221和色阻层1222之间。
[005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开口12a同时贯穿所述黑色矩阵1221和所述色阻层1222,且设置在黑色矩阵1221和色阻层1222之间。
[005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a贯穿色阻层1222,且设置在黑色矩阵1221和色阻层1222之间。
[0053]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的第一开口12a贯穿色阻层1222,部分的第一开口12a贯穿黑色矩阵1221,且设置在黑色矩阵1221和色阻层1222之间。
[005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2a贯穿所述黑色矩阵1221且位于所述黑色矩阵1221内。
[005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黑色矩阵1221包括多个第一遮光条122a和多个第二遮光条122b,所述第一遮光条122a与所述第二遮光条122b交叉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开口12a分别设
置在所述第一遮光条122a和所述第二遮光条122b上,以提高外界光的穿透率。
[0056]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141和第二偏光片142。所述第一偏光片141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12上。所述第二偏光片142设置在所
述阵列基板11上。
[0057] 所述第二偏光片142上设置有一第二开口14a,所述第二开口14a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FS,以提高光线的穿透率。
[0058] 具体的,反射显示区FS外界环境光线经过第一偏光片141达到液晶13,被反射像素电极112反射,再经过液晶13,透过第一偏光片141,实现亮暗显示。在第二偏光片142上设置
有一第二开口14a,不影响此部位的显示,同时使得外界光线或者手指反射的光线透过第一
偏光片141后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2a和有一第二开口14a达到传感器。
[0059] 在本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中,在所述透射显示区TS中,所述彩膜基板12到所述阵列基板11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在所述反射显示区FS中,所述彩膜基板12到所述阵列
基板11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
[0060] 所述第一距离D1介于所述第二距离D2的1.8倍至2.2倍之间,以保持透射显示区TS和反射显示区FS的相位延迟一致,光线在反射显示区FS被反射后可以透过第一偏光片141,
以实现良好的反射显示,提升反射显示图像的品味。可选的,所述第一距离D1介于所述第二
距离D2的2倍。
[0061] 具体的,平坦层113包括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所述第一部分11a设置在所述透射显示区TS,所述第二部分11b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FS。且第二部分11b厚度介于所
述第一部分11a的厚度的1.8倍至2.2倍之间。
[0062]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113位于所述反射显示区FS的部分上还增设一有机层。所述有机层的厚度等于平坦层113的厚度。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彩膜基板12中,保护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透射显示区TS,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反射显示区FS。且该第二部
分厚度介于该第一部分的厚度的1.8倍至2.2倍之间,进而实现所述第一距离D1介于所述第
二距离D2的1.8倍至2.2倍之间。
[0064]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1000,其包括背光模组200、传感器300和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述背光模组200和所述传感器300均位于所述
显示面板100的同一侧。所述背光模组200对应于所述透射显示区TS,所述传感器300对应于
所述反射显示区FS。
[0065] 本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移动终端或TV等。以手机为例,反射显示区FS在不进行过拍照等工作时显示手机信号强度、电池电量等对显示质量要求相对低一些的图像信息。本
显示装置100同时提供一种UI操作方法(界面设计操作),当环境光不够亮时(例如夜间),反
射显示区FS图像质量下降严重,在户外等环境光强时,反射显示区FS可以显示高质量的图
像信息;当环境光不够亮时,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拖动等方式移动此处显示信息的位置至透
射显示区TS以获得良好的显示。
[0066]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反射显示区,并在彩膜层上设置第一开口,以使外界光线可以传导至外置的传感器,进而实现屏下传感的功能。
[0067]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
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
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
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