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10905166.0

文献号 : CN112212574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洪鄂顿

申请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使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冰箱。本发明的冰箱包括:箱体,在内部设置有储藏室,前方开口;一个以上的门,开闭在所述箱体形成的储藏室的前方;冷却装置,对所述储藏室进行冷却;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储藏室的一侧,通过上下折叠或展开,来使收纳食物的容器升降;以及防松系统,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当向上方引出所述升降装置时,使所述升降装置以前端为轴进行旋转,由此使升降装置保持折叠状态,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具有以折叠的状态引出升降装置的优点。

权利要求 :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在内部设置有储藏室,前方开口;

一个以上的门,开闭在所述箱体形成的所述储藏室的前方;

冷却装置,对所述储藏室进行冷却;

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储藏室的一侧,通过上下折叠或展开,来使收纳食物的容器升降,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上框架,设置于上侧;下框架,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下侧;以及一对剪式组件,配置在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以及防松系统,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当向上方引出所述升降装置时,所述防松系统使所述升降装置以前端为轴进行旋转,使所述升降装置保持折叠的状态,所述防松系统包括:

锁定装置,防止所述升降装置展开;以及

把手,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后端部,使用者能够把持所述把手,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下限制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框架,若使用者把持所述把手向上方引出所述升降装置,则设置于所述下框架的所述下限制机构紧固于所述上框架,以防止所述剪式组件向上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以与所述容器的下端对应的形状形成并支撑所述容器的下端,所述把手形成于所述支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边框向上方凸出具有规定高度,所述支撑板的边框内部向下侧凹陷,由此容易安置所述容器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边框包括:前侧面边框,从上表面前端向上方凸出形成;一对侧面边框,从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向上方凸出形成;以及后侧面边框,从上表面后端向上方凸出形成,所述把手分别形成于一对所述侧面边框后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以彼此对称的形状成对地形成于左右的所述侧面边框,并且分别从一对所述侧面边框的左右内表面向外侧凹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包括:收纳部,在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或容纳容器或容纳升降装置;以及门部,设置于所述收纳部的前方并形成前侧面的外观,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上限制机构,所述上限制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制机构包括:限制装置壳体,固定于所述下框架的中央;下钩,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的内侧移动;以及力构件,对所述下钩施加一方向的力,所述下钩包括:下钩主体,具有规定的上下高度;支撑端,形成于所述下钩主体的下端并支撑所述下钩主体;以及下钩端,从所述下钩主体的上端垂直弯折并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端从所述下钩主体的下端沿前后方向垂直延伸形成,并且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的内部前后移动,所述力构件设置于所述限制装置壳体的内部,并利用弹性力向一侧推动或拉拽所述下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制机构从所述上框架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形成,并且形成为与所述下钩对应的形状,由此所述上限制机构和所述下钩彼此紧固。

说明书 :

冰箱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冰箱,更详细地说,涉及设置有使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冰箱。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冰箱是利用根据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循环来产生的冷气,来长期保管各种食品或饮料的家电设备。
[0003] 如上所述的冰箱分为与将要保管的诸如食品或饮料的储藏物的种类无关地可共用保管的冰箱,和根据所要保管的储藏物的种类而大小或功能彼此不同的专用冰箱。
[0004] 所述专用冰箱有泡菜冰箱、红酒冰箱等。
[0005] 另外,根据开闭箱体内部的储藏室的门的开闭方式,冰箱可分为具有旋转式门的冰箱、具有抽屉式门的冰箱以及混合开闭式冰箱。
[0006] 在此,所述混合开闭式冰箱通常在箱体的上侧设置旋转式门,而在下侧设置抽屉式门。
[0007] 设置于所述抽屉式冰箱或所述混合开闭式冰箱的抽屉式门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拉拽操作而从箱体的内部空间滑动并被引出,或者通过使用者的推动操作而被收纳于箱体的内部空间并实现关闭所述箱体的开放部位。
[0008] 这种抽屉式门包括:门部,形成前侧面并开闭箱体的内部空间;以及收纳部,设置于所述门部的后方并容纳于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可通过拉拽所述门部而从箱体的内部空间引出收纳部,由此能够在该收纳部内保管各种食品或拿出该收纳部内的各种食品。
[0009] 另一方面,所述抽屉式冰箱或混合开闭式冰箱的抽屉式门主要设置于箱体的下部。这是因为因保管在抽屉式门的收纳部的储藏物的重量,而存在抽屉式门被引出时从箱体脱离并向前方落下的隐患。
[0010] 如上所述,在抽屉式门设置于箱体的下部的情况下,由于拿出容纳于所述抽屉式门内部的筐体或食品而需要弯腰,因此当筐体或食品的重量大时,会感到使用筐体不方便或存在可能会受伤的问题。
[0011]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正在研发抽屉式门能够升降的多种结构,代表性地,美国授权专利US9,377,238号公开了一种设置有用于使设置于冷藏室的储藏室升降的升降机构的冰箱。
[0012]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用于升降的升降机构配置于储藏室外侧并露出,从而外观差,并且存在使用者的手指被夹或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0013] 并且,在不需要用于升降的升降机构的情况下,也难以轻松地拆卸并去除该升降装置,因此使用者的选择受限并且存在限制有效地使用冰箱储藏室空间的问题点。
[0014] 专利文献
[0015] 专利文献0001:美国授权专利US9,377,238号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分离使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冰箱,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抽屉式门。
[0017]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具有剪式(scissors)连接结构的升降装置以折叠状态引出到外部的冰箱。
[0018]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将把持升降装置的把手设置于后端,由此在引出升降装置时使防松系统自动动作,从而使升降装置保持折叠状态。
[0019]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冰箱的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内部具备储藏室的箱体、遮蔽所述箱体的开口的前方的门以及设置于所述储藏室并且使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结构,上述升降装置以折叠状态被引出到外部。
[0020] 本发明的冰箱的特征在于,设置有使容纳于储藏室的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当向上方引出上述升降装置时,所述升降装置通过防松系统而保持折叠状态。
[0021] 本发明的冰箱特征在于,当向外部引出使容纳于储藏室的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时,所述升降装置通过向一侧倾斜而自动地被紧固并保持折叠状态。
[0022] 本发明冰箱的特征还在于,在使容纳于储藏室的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后端部设置有把手,由此,当使用者把持升降装置并抬起时,升降装置会自动地以前端为轴进行旋转并且通过锁定装置而保持折叠状态。
[0023] 本发明冰箱的特征还在于,在升降装置的后端部设置有把持使容纳于储藏室的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把手,当向外部引出升降装置时,升降装置以向一侧倾斜的状态从上方引出。
[0024] 本发明冰箱的特征还在于,在升降装置的后端部设置有把持使容纳于储藏室的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把手,所述把手可以具有手指能够进入的凹陷形状或能够供手指贯通的孔(hole)。
[0025] 本发明冰箱的特征还在于,在升降装置的后端部设置有把持使容纳于储藏室的容器升降的升降装置的把手,所述把手与升降装置形成为一体或由额外的构筑物形成并安装于升降装置。
[0026] 本发明的冰箱特征在于,具有包括:箱体,在内部设置有储藏室,前方开口;一个以上的门,开闭在所述箱体形成的所述储藏室的前方;冷却装置,对所述储藏室进行冷却;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储藏室的一侧,通过上下折叠或展开,来使收纳食物的容器升降;以及防松系统,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当向上方引出所述升降装置时保持升降装置折叠的状态,使升降装置以前端为轴进行旋转。
[0027]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防松系统包括:锁定装置,防止所述升降装置展开;以及把手,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的后端部,使用者能够把持所述把手。
[002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升降装置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以与所述容器的下端对应的形状形成并支撑容器的下端,所述把手形成于所述支撑板。
[002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支撑板的边框向上方凸出并具有规定高度,所述支撑板的边框内部向下侧凹陷,由此容易安置所述容器的下端。
[003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支撑板的边框包括:前侧面边框,从上表面前端向上方凸出形成;一对侧面边框,从上表面的左右两端向上方凸出形成;以及后侧面边框,从上表面后端向上方凸出形成,所述把手分别形成于一对所述侧面边框后端部。
[0031]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把手分别形成于所述一对侧面边框后端部。
[0032]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把手在所述左右侧面边框成对地形成,并且具有对称的形状。
[0033]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成对地形成的所述把手分别从一对所述侧面边框的左右内表面向外侧凹陷形成。
[0034]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门包括:收纳部,在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或容纳容器;以及门部,设置于所述收纳部的前方并形成前侧面外观,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收纳部。
[003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上框架,设置于上侧;下框架,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下侧;以及一对剪式组件,配置在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
[003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下限制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框架;以及上限制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框架。
[003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限制机构包括:限制装置壳体,固定于所述下框架的中央;下钩,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的内侧移动;以及力构件,对所述下钩施加一方向的力。
[003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钩包括:下钩主体,具有规定的上下高度;支撑端,所述下钩在主体的下端形成并支撑下钩主体;以及下钩端,从所述下钩主体的上端垂直弯折并凸出。
[0039]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的上侧面形成有上下贯通的钩孔,所述钩孔具有规定的前后长度,所述下钩主体设置为上下贯通所述钩孔。
[004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钩孔的前后长度大于设置为贯通钩孔的所述下钩主体的前后厚度,由此所述下钩主体能够以容纳于所述钩孔的状态在前后规定区间游动。
[0041]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支撑端从所述下钩主体的下端前后垂直延伸形成,并且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的内部前后移动。
[0042]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力构件设置于所述限制装置壳体的内部,并利用弹性力向一侧推动或拉拽所述下钩。
[0043]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力构件由拉簧形成,由此利用拉伸弹性向前方拉拽所述下钩。
[0044]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上限制机构从所述上框架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形成。
[0045]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上限制机构以与所述下钩对应的形状形成,由此能够彼此紧固。
[0046]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钩主体的内部形成为中空且下方开口,由此形成凸起槽。
[004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在所述收纳部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隔开凸起,若所述隔开凸起容纳于所述凸起槽,则所述下限制机构和所述上限制机构彼此分离。
[0048]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上限制机构具有包括成为主体的上钩主体和从所述上钩主体的下端向一侧垂直弯折的上钩端的结构。
[0049]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钩端的前表面和所述上钩端的后表面形成为彼此平行的倾斜面。
[0050]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所述下钩端的底面形成为水平,而前表面形成为倾斜面,所述上钩端的上表面形成为水平,而后表面形成为倾斜面。
[0051] 所述下钩端的前表面形成为随着向前方靠近而高度逐渐变低的倾斜面,所述上钩端的后表面形成为随着靠近后方而高度逐渐变高的倾斜面。
[0052] 在本发明的冰箱中,在内部的储藏室设置有使容器上下升降的升降装置,这种升降装置在向外部引出时通过防松系统而保持折叠状态。因此,根据本发明,具有升降装置的外部引出容易的优点。即,由于以折叠的状态引出升降装置,从而与以展开的状态向外部引出的情形相比具有作业简单且便利的优点。
[0053]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升降装置的后端部设置有把手。因此,若使用者用手把持升降装置并向上抬起,则锁定装置自动地进行动作使得升降装置保持折叠状态,因此具有在没有额外的措施的情况下,使升降装置以折叠的状态引出到外部优点。
[0054]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升降装置安装于冰箱的收纳部的状态下,升降装置的锁定状态被解除,若在剪构件侧连接部容纳于收纳部的连接孔的情况下升降装置的后端被抬起,则自动地通过锁定装置防止升降装置被松开,而前端部的剪构件侧连接部自然地从收纳部的连接孔脱离,因此具有升降装置的分离容易的优点。
[0055]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由于把手仅形成于升降装置的后端,因此使用者为了向上抬起收纳部的升降装置,只能抓住后端部的把手才能够实现。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可能会在把持升降装置的前端部或中央部并抬起时发生的升降装置的展开,由此具有提高安全性或使用便利性的优点。
[0056] 并且,在本发明中,保持升降装置的折叠的锁定装置,在安放于收纳部的状态下因收纳部的脱离凸起而自动解除锁定,由此升降装置成为可进行升降的状态。若在这种状态下抬起升降装置的后端把手,则由于锁定装置在升降装置折叠的状态下被紧固,因此能够防止升降装置的展开。由此,具有通过简易的结构变更来提高使用便利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57] 图1是表示本发明冰箱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的立体图。
[0058] 图2是表示容器通过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而上升的状态的冰箱的剖视图。
[0059] 图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下部抽屉门处于向前方引出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60] 图4是表示容器通过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处于上升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61] 图5是表示设置于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门的收纳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0062] 图6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63] 图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0064] 图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的右视图。
[0065] 图9是表示从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拆卸掉支撑板的状态的结构的立体图。
[0066]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的右视剖视图。
[0067] 图11是表示上限制机构和下限制机构随着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上框架下降,而自动紧固的状态的侧视图。
[0068] 图12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0069] 图13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和升降装置的结构的后方立体图。
[0070] 图14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装置和升降装置的结构的前方立体图。
[0071] 图15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处于折叠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2] 图16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处于安装在收纳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0073] 图17是表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在安装于收纳部的状态下被向上方抬起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74]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75] 10:箱体                 20:门
[0076] 26:下部抽屉门           27:收纳部
[0077] 28:门部                 30:内部壁体
[0078] 40:容器                 50:按键
[0079] 100:引出装置            110:齿条
[0080] 120:小齿轮              130:马达
[0081] 150:推拉检测机构        200:升降装置
[0082] 210:支撑板              212:前侧面边框
[0083] 214:侧面边框            215:把手
[0084] 216:后侧面边框          220:上框架
[0085] 230:下框架              240:剪式组件
[0086] 250:剪构件侧连接部      260:后端钩件
[0087] 270:遮蔽片              300:内部盖
[0088] 400:驱动装置            410:马达组件
[0089] 420:螺杆单元            430:杠杆
[0090] 500:锁定装置            510:上限制机构
[0091] 520:下限制机构          522:限制装置壳体
[0092] 524:力构件              530:下钩
[0093] 532:下钩主体            534:支撑端
[0094] 536:下钩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95] 以下,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冰箱。即,图1示出了设置有本发明的冰箱升降装置的防松系统的冰箱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容器通过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装置而上升的状态的冰箱的剖视图。
[0096] 如这些附图所示,冰箱1整体上形成为诸如六面体并具有规定的体积,并且在内部具备能够储藏食物的储藏室。
[0097] 因此,所述冰箱1的外观由箱体10和一个以上的门20等形成,所述箱10体具备在内部形成有储藏室的空间并且一面(前方)开口,所述门20遮蔽所述箱体10的开口的一面(前方),在这种冰箱1的内部还设置有冷却内部储藏室的冷却装置(未图示)等。
[0098] 参照图1,所述冰箱1的箱体10形成为前方开口,门20遮蔽这种箱体10的前方。
[0099] 优选,所述箱体10的内部划分为多个空间。即,形成于所述箱体10的内部的储藏室空间用一个以上的内部壁体30等划分,在本发明中示例了箱体10被水平形成的内部壁体30划分为上下空间的情形。
[0100] 以所述内部壁体30为基准,所述箱体10在上侧形成有上部空间32,在下侧形成有下部空间34。优选,所述上部空间32用作冷藏室,下部空间34用作冷冻室。
[0101] 当然,所述上部空间32和下部空间34的用途可以互换、也可以均用作冷藏室,也可以均用作冷冻室。如此,所述上部空间32和所述下部空间34可根据需要而设计为冷冻室或冷藏室或用作冷冻室或冷藏室,也可以设计为其他用途的空间或用作其他用途的空间。
[0102] 所述门20可设置为旋转式或沿前后推拉的抽屉式。
[0103] 在本发明中,以在所述上部空间32设置有旋转门22,而在所述下部空间34设置有抽屉门24、26的情形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0104] 并且,在所述下部空间34设置有分别沿上下分开形成的两个内部空间,从而沿上下分别设置有抽屉门24、26。因此,所述抽屉门24、26由遮蔽相对上侧的空间的上部抽屉门24和遮蔽下侧的空间的下部抽屉门26。
[0105] 当然,如上所述的门20的数量可根据所述箱体10的内部空间而进行多种改变,也可以均由旋转门22构成或均由抽屉门24、26构成。
[0106] 所述抽屉门24、26可构成为通过引出装置100而自动地向前方引出或向后方推入。并且,在这种抽屉门24、26还可以设置有后述的升降装置200,由此使设置于内部的容器40自动地向上侧上升或向下侧下降。
[0107] 并且,可构成为所述抽屉门24、26的一部分或全部自动地前后移动或上下移动。即,所述上部抽屉门24和所述下部抽屉门26均能够自动地前后移动,或者所述上部抽屉门
24能够以手动的方式前后移动,而所述下部抽屉门26能够自动地前后移动。
[0108] 在本发明中,以构成为所述上部抽屉门24能够以手动的方式前后移动,仅所述下部抽屉门26通过引出装置100而自动地前后移动,通过后述的升降装置200能够使容器40自动地上下移动的情形作为例子进行说明。
[0109] 所述引出装置100以齿轮齿条式结构形成,能够强制所述抽屉门24、26沿前后(在图2中是左右)移动。
[0110] 具体地说,在所述下部抽屉门26的底面设置有齿条110,在所述冰箱1的底面内部设置有用齿轮结合来与所述齿条110啮合的小齿轮120,所述小齿轮1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
[0111] 并且,在所述冰箱1的底面还设置有马达130,由此向所述小齿轮120提供旋转动力。
[0112] 因此,当所述马达130通过从外部供给到的电源而生成旋转力时,所述小齿轮120因这种旋转力而沿顺时针方向或逆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结合有所述齿条110的下部抽屉门26会沿前后(在图2中是左右)移动。
[0113] 所述齿条110可由双重齿条构成。即,也可以由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齿条的双重齿条构成,以使所述下部抽屉门26充分向外部开放。
[0114] 另一方面,在所述冰箱1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下部抽屉门26以使其自动打开或关闭的按键50。即,如图所示,所述按键50设置于冰箱1的旋转门22下端的前表面,构成为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动作来打开或关闭所述下部抽屉门26。
[0115] 当然,这种按键50可设置于所述下部抽屉门26的前表面或设置于诸如冰箱1的前侧面或侧面的多个部位。
[0116] 所述抽屉门24、26由收纳部27、门部28等构成,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或容纳容器40等,所述门部28在所述收纳部27的前方(在图2中是右侧)一体地形成并且形成前侧面外观。
[0117] 并且,在所述冰箱1的下端后侧设置有机械室60。在所述机械室60可配置有构成制冷循环的压缩机和冷凝机等。
[0118] 图3和图4示出了所述抽屉门24、26中的下部抽屉门26向前方(在图3中是左侧)完全开放的状态图。即,图3示出了所述下部抽屉门26向前方完全开放并升降装置200还没有动作的状态,图4示出了在所述下部抽屉门26向前方完全开放的状态下,通过升降装置200使容器40上升的状态。
[0119] 如这些图所示,通过利用所述按键50等的引出控制,向前方(图3和图4是左侧方)引出所述下部抽屉门26,此时的下部抽屉门26引出通过所述引出装置100来实现。
[0120] 优选,如上所述的所述下部抽屉门26不是通过使用者的手动动作来开放或关闭的结构,而是通过使用者按压所述按键50的动作来自动进行的结构。即,若使用者按压所述按键50,则会在所述马达130产生旋转力,所述小齿轮120因这种旋转力而沿逆顺时针方向旋转。
[0121] 如上所述,若所述小齿轮120沿逆顺时针方向旋转,则与所述小齿轮120齿轮结合的齿条110会向左侧移动,因此固定有这种齿条110的所述下部抽屉门26整体地向左侧移动而开放。
[0122] 优选,所述下部抽屉门26向左侧开放的距离具有使容纳于所述收纳部27的容器40完全从冰箱1的前侧面向外部露出的长度。即,所述下部抽屉门26需要充分开放,使得使用者能够拿出所述容器40或取出容器40内的食物或向容器40储存食物。
[0123] 另外,容器40可通过在所述容器40的下侧的升降装置200而向上侧上升,此时也需要所述下部抽屉门26充分开放,以防止所述容器40与冰箱1的前侧面,即所述上部抽屉门24的前侧面下端发生碰撞。
[0124] 如上所述,为了充分向前方引出所述下部抽屉门26,所述小齿轮120和所述齿条110可由两个以上成对地形成而具有双重齿条结构。
[0125] 可通过推拉检测机构150来判断所述下部抽屉门26是否充分开放。
[0126] 所述推拉检测机构150用于检测所述下部抽屉门26充分向外部(图3是左侧)开放的状态,优选由永磁体152、154和检测传感器156等构成。
[0127] 所述永磁体152、154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部抽屉门26的底面左侧端(前端)和右侧端(后端),所述检测传感器156固定设置在所述冰箱1的底面前端部。
[0128] 具体地说,如图所示,所述永磁体152、154由形成于所述下部抽屉门26的底面左侧端(前端)的前端磁体152和设置于所述下部抽屉门26的右侧端(后端)的后端磁体154等构成。
[0129] 因此,当所述前端磁体152接近所述检测传感器156时,识别为所述下部抽屉门26关闭,当所述后端磁体154接近所述检测传感器156时,识别为所述下部抽屉门26打开。
[0130] 作为所述检测传感器156可使用霍尔传感器或磁簧开关等多种传感器。
[0131] 所述推拉检测机构150的构成要素的设置位置可彼此相反。即,可构成为所述永磁体152、154设置于所述冰箱1的底面,所述检测传感器156设置于所述下部抽屉门26。
[0132] 在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空间容纳有上方开口的四角筒形状的容器40,这种容器40可通过升降装置200来上升或下降。因此,所述升降装置200设置于所述容器40的下部并支撑所述容器40。
[0133] 另一方面,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空间后侧(在图3和图4中是右侧)被内部盖300包围。
[0134] 如图所示,所述内部盖300设置为整体上具有‘『’形状的截面,遮蔽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空间中除了与所述容器40对应的大小之外的剩余的后端部空间。
[0135] 如上所述,若所述收纳部27的后端部空间被所述内部盖300遮蔽,则会向使用者提供整洁的外观,而且还能够预防使用者的手进入而被夹住等的安全事故。
[0136] 如图3所示,若所述下部抽屉门26的引出结束之后,则所述升降装置200动作使得所述容器40上升。即,通过位于所述容器40的下侧的升降装置200动作,所述容器40会向收纳部27上侧上升,如图4所示,示出了所述容器40通过升降装置200而完全向上侧上升的状态。
[0137] 在所述下部抽屉门26的门部28设置有驱动装置400,并由此来控制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动作。即,所述升降装置200通过以使上侧面和下侧面的距离变大或变小的方式改变上下高度,来使上侧的容器40上下移动,所述驱动装置400控制这种升降装置200的动作。
[0138] 所述升降装置200优选构成为上端和下端能够折叠或展开,从而在不使用时能够最小化体积并容纳于所述收纳部27。即,所述升降装置200可由能够在折叠时使高度最小并且在展开时使高度最大的剪式(scissors)连接结构形成。
[0139] 若确认到所述下部抽屉门26完全引出并且所述升降装置200也完全下降而处于折叠状态,则所述驱动装置400动作以使所述升降装置200展开。
[0140] 因此,优选在所述门部28或驱动装置400或者在其附近设置额外的升降检测机构,来检测所述升降装置200的折叠或展开的状态。当然,也可以通过掌握所述容器40的上升或下降的位置,来判断所述升降装置200的折叠或展开状态。
[0141] 图5示出了设置于所述收纳部27的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0142] 如图所示,所述收纳部27以在内部形成有规定大小的储存空间的方式形成外形,在这种收纳部27的内侧设置有能够使所述容器40或食品升降的升降装置200。
[0143] 并且,在所述收纳部27还设置有遮蔽收纳部27的内部后端部的内部盖300,并由此划分收纳部27的内部空间。
[0144] 所述收纳部27可由塑料材料注塑形成,并且形成所述收纳部27的整体形状。所述收纳部27以上侧面开口的筐体形状形成,由此在内部形成食品的收纳空间。
[0145] 优选,所述收纳部27的后侧面形成为倾斜面,以使其不会与设置于所述冰箱1的下端后侧的机械室60发生干扰。
[0146] 在所述收纳部27外侧的左右两侧面还设置有外部侧板27a。所述外部侧板27a安装于所述收纳部27的左右两侧面而形成两侧面的外观。
[0147] 并且,所述外部侧板27a还起到防止安装于所述收纳部27的两侧的门框架(未图示)和构成所述引出装置100的齿条110等构成部件向外部露出的作用。
[0148] 设置有将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划分为前方空间和后方空间的内部盖300。
[0149] 因此,所述内部盖300遮蔽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空间中的后侧的空间,以使仅前方的内部空间向外部露出。即,就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而言,仅配置有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前方空间向外部露出,而后方空间被所述内部盖300遮蔽。
[0150] 优选,所述内部盖300的外表面像所述外部侧板27a等一样由金属材料形成。由于其当使用者引出所述下部抽屉门26时看到的部分,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感到整洁的金属质感并形成美感,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其坚固。
[0151] 所述收纳部27的前侧面和侧面等也可以由金属材料设置。如上所述,若收纳部27的各个部分由金属材质形成,则所述收纳部27内侧的收纳空间会整体上具有金属质感,并且能够使收纳在内部的食品整体上在较均匀的区域冷藏,而且能够使使用者在视觉上感到优异的美感。
[0152] 在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安置有升降装置200。
[0153] 所述升降装置200具有通过与后述的驱动装置400连接而能够上下升降的结构,优选左右两侧均匀地升降。
[0154] 为了所述升降装置200和所述驱动装置400的结合,在所述收纳部27的前侧面下部两侧端形成有沿前后贯通的连接孔27b。
[0155] 所述连接孔27b是供形成于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前端的剪构件侧连接部250插入并容纳该剪构件侧连接部250的部分。因此,优选所述连接孔27b形成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剪构件侧连接部250的大小。
[0156] 图6至图10示出了所述升降装置200的结构。即,图6用立体图示出了所述升降装置200的结构,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所述升降装置200的主视图和右视图。并且,图9示出了将所述升降装置200的支撑板210拆卸掉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示出了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右视剖视图。另外,图11示出了表示上限制机构510和下限制机构520随着所述升降装置200的上框架220下降而自动紧固的状态的侧视图。
[0157] 如这些附图所示,所述升降装置200以剪式构成,在下降的状态下成为折叠的状态,在上升的状态下会展开,由此使安置于上表面的所述容器40或食品升降。
[0158] 并且,在所述升降装置200还可以设置有支撑板210。即,如图所示,在所述升降装置200的上端还设置有用于使置于上侧的容器40的安置容易的支撑板210。
[0159] 所述支撑板210形成所述升降装置200的上侧面外观,形成为具有规定厚度,可由诸如不锈钢材质的金属形成而具有美感。优选内部凹陷形成,以使容器40安置以及固定容易。
[0160] 所述升降装置200可安装于所述收纳部27的内表面底部,优选能够拆装地设置于所述收纳部27的内侧。
[0161] 所述升降装置200由设置于上侧的上框架220、设置于所述上框架220的下侧的下框架230以及配置在所述上框架220与所述下框架230之间的一对剪式组件240等构成。
[0162] 如图所示,所述上框架220形成为四边形的框架形状,所述支撑板210安置并固定于这种上框架220的上表面。
[0163] 所述上框架220是在所述升降装置200中沿上下方向移动的部分,与所述支撑板210一起实质上支撑食品或容器40。
[0164] 所述上框架220可形成为金属材料的板形状,优选边框的一部分向下方弯折而与所述下框架230一起形成所述剪式组件240的容纳空间。
[0165] 所述下框架230设置于所述上框架220的下方,并安置于所述收纳部27的底面。并且,优选这种下框架230以与所述上框架220对应的形状形成。
[0166] 所述下框架230也可以与所述上框架220同样的形成为金属材料的板形状,优选外周向上方弯折而与所述上框架220一起形成所述剪式组件240的容纳空间。
[0167] 所述升降装置200构成为能够通过所述剪式组件240而上下展开或折叠。因此,为了使所述升降装置200折叠,需要锁定装置500。
[0168] 所述锁定装置500通过使所述下框架230和所述上框架220彼此接近来使升降装置200上下折叠,以使上下长度最小。
[0169] 因此,所述锁定装置500由设置于所述上框架220的上限制机构510和设置于所述下框架230的下限制机构520等构成。
[0170] 更详细的说,在所述下框架230的中央设置有下限制机构520。所述下限制机构520可在分离所述升降装置200时起到使所述上框架220和所述下框架230不能任意分开,而成为彼此限制的状态的作用。即,使所述剪式组件240不能展开而保持折叠的状态。
[0171] 所述下限制机构520由固定于所述下框架230的中央的限制装置壳体522、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内侧移动的下钩530、沿一方向对所述下钩530施加力的力构件524等构成。
[0172] 更详细地说,在所述下框架230的上侧面中央部位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下限制机构520。
[0173] 并且,如图所示,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形成为具有规定的前后(在图10中是左右)长度,在这种限制装置壳体522的内部形成有具有规定大小体积的钩空间526。
[0174] 所述下钩530由具有规定的上下高度的下钩主体532、形成于所述下钩主体532的下端并支撑下钩主体532的支撑端534、从所述下钩主体532的上端垂直弯折并凸出的下钩端536等构成。
[0175] 所述下钩主体532形成为具有规定的上下高度,并且设置为上下贯通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上侧面形成的钩孔532a。即,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上侧面形成有上下贯通的钩孔532a,所述钩孔532a具有规定的前后长度,所述下钩主体532设置为上下贯通这种钩孔532a。
[0176] 所述下钩主体532形成为内部中空并且下方开口。即,所述下钩主体532的内部中空且下方开口,并由此形成凸起槽532b。后述的隔开凸起27a容纳于这种凸起槽532b中。
[0177] 更详细地说,所述下钩主体532形成为前后的厚度随着靠近上端而变小,更优选,如图所示至少后侧面(在图10中是右侧面)倾斜地形成为随着靠近下侧而逐渐位于后侧。
[0178] 所述钩孔532a的前后长度大于设置为贯通钩孔532a的所述下钩主体532的前后厚度。因此,所述下钩主体532能够以容纳于所述钩孔532的状态沿前后在规定区间游动。
[0179] 如图所示,所述支撑端534从所述下钩主体532的下端沿前后(在图10是中左右)垂直延伸形成,是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内部沿前后(在图10中是左右)移动的部分。
[0180] 并且,所述支撑端534需要构成为在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内部不发生干扰并且能够充分地前后(在图10中是左右)游动。即,优选所述支撑端534的左右宽度比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内部的左右宽度小至少0.5mm。
[0181] 所述下钩端536从所述下钩主体532的上端向前方(在图10中是左侧)垂直弯折形成并凸出规定部分,具有与后述的上限制机构510对应的形状。
[0182] 更详细地说,所述下钩端536的底面水平地形成,前侧面形成为倾斜面。即,如图所示,所述下钩端536的前侧面形成为随着向前方靠近而高度逐渐变低的倾斜面。
[0183] 所述力构件524设置于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内部,起到向前方(在图10中是左侧)拉拽所述下钩530的作用。更具体地说,所述力构件524由拉簧形成,起到用拉伸弹性向前方拉拽所述下钩530的作用。
[0184] 所述力构件524的前端与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内侧前表面连接,后端与所述支撑端534的前端连接。
[0185] 当然,只要具有通过弹性来向前方推动或拉拽所述下钩530的功能,所述力构件524可由各种构件形成。例如,所述力构件524由弹簧形成并设置于所述支撑端534的后侧,由此用弹性力向前方推动所述下钩530。
[0186] 在所述上框架220的底面中央部位设置有上限制机构510。
[0187] 如图所示,所述上限制机构510从所述上框架220的底面向下侧凸出形成,形成为与所述下钩530对应的形状而彼此紧固。
[0188] 详细地说,所述上限制机构510以与所述下钩530对称的形状形成,由成为主体的上钩主体512、从所述上钩主体512的下端向后侧(在图10中是右侧)垂直弯折的上钩端514等构成。
[0189] 因此,若所述上限制机构510的上钩端514与所述下钩530的下钩端536结合(参照图10),则所述升降装置200成为折叠状态。
[0190] 更详细地说,所述上钩端514的上侧面形成为水平,而后侧面形成为倾斜面。即,如图所示,所述上钩端514的后侧面由随着向后方靠近而逐渐变高的倾斜面构成。
[0191] 如上所述,当所述下钩端536的前侧面和所述上钩端514的后侧面是彼此平行的倾斜面,并且所述下钩端536和上钩端514的底面水平形成时,所述下钩端536和所述上钩端514的紧固变为容易,而解除紧固变难。
[0192] 即,如图10所示,在所述下钩端536和上钩端514彼此紧固的状态下,由于水平的面彼此相接,因此即便存在上下拉拽的力的作用,也会保持下钩端536和上钩端514的紧固。
[0193] 相反,如图11所示,若所述升降装置200的上框架220下降,则所述上限制机构510和下限制机构520自动地彼此紧固。即,由于所述力构件524利用弹簧弹性向前方(在图11中是左侧)拉拽所述下钩530,因此若所述上钩端514逐渐向下侧下降而与所述下钩端536相接,则所述上钩端514的前侧面(倾斜面)和所述下钩端536的前侧面(倾斜面)会彼此相接,因此所述下钩端536被推向后侧(在11中是右侧)并自动被紧固而成为如图10所示的状态。
[0194] 所述力构件524设置于所述限制装置壳体522的内部,并起到向前方(在图10中是左侧)拉拽所述下钩530的作用。更具体而言,所述力构件524由拉簧形成并发挥利用拉伸弹性向前方拉拽所述下钩530的作用。
[0195] 另一方面,所述升降装置200需要实现自由地展开和折叠,而所述升降装置200需要在从上部分离时保持折叠状态。即,在所述升降装置200的上侧安置有容器40并使容器40升降时需要展开,而在不使用所述升降装置200的情况下,若想分离至外部,需要以折叠的状态从上方分离。
[0196] 因此,还设置有防松系统,当通过向上方抬起所述升降装置200来进行分离时,防松系统使所述升降装置200以升降装置200的前端为轴进行旋转,并且使升降装置200保持折叠的状态。
[0197] 优选,这种所述防松系统由防止所述升降装置200展开的锁定装置500和后述的把手215等构成。即,除了所述锁定装置500之外,还需要使所述升降装置200以前端为轴进行旋转,为此,在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后端部形成有可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手215。
[0198] 因此,若使用者用手抓住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后端部的把手215并抬起,则所述升降装置200会自然地以前端为轴进行旋转,因此所述下限制机构520脱离后述的隔开凸起27a,升降装置200因所述锁定装置500而保持折叠。
[0199] 在以所述上框架220和所述下框架230的中央为基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剪式组件240。
[0200] 优选,所述剪式组件240分别与所述上框架220和所述下框架230以轴结合的方式连接。因此,所述上框架220可随着这种所述剪式组件240的动作而升降。
[0201] 在左右设置的一对所述剪式组件240仅在安装位置上存在差异,其结构和形状完全相同。即,如图所示,通过整体上呈‘X’形状的剪式组件240在左右进行的动作,所述上框架220与上述下框架230之间的距离会变大或变小。
[0202] 所述剪式组件240由板状的板单元242、与所述板单元242以剪式轴结合的杆单元244等构成。
[0203] 优选,所述板单元2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下框架230。即,所述板单元242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下框架230的左右侧端旋转。
[0204] 所述杆单元24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所述上框架220连接。即,优选所述杆单元24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上框架220的两侧端。
[0205] 所述板单元242可形成为四边形的板形状,由铝合金材料形成,从而可成形为强度高且轻,并且也可以通过压铸等来形成。
[0206] 在所述板单元242的下端凸出形成有剪构件侧连接部250。即,在所述板单元242的前端一体形成有更向前方凸出的剪构件侧连接部250。
[0207] 优选,所述杆单元244设置为与所述板单元242交叉。即,所述杆单元244和所述板单元242彼此交叉并展开呈‘X’形状(在前方观察的情形),在彼此交叉的中央部位形成有交叉轴246,由此使杆单元244和所述板单元24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交叉。
[0208] 优选,构成为所述杆单元244和所述板单元242的一端与所述上框架220和所述下框架23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相接,并能够滑动。
[0209] 具体地说,所述板单元242的下端(参照图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下框架230,而上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上框架220的底面。因此,在所述上框架220的底面设置有具有规定左右长度的上侧游动引导件252,所述上侧游动引导件252引导所述板单元242的上端,以使其与所述上框架220的底面相接并滑动,优选在所述板单元242的上端还设置有沿所述上侧游动引导件252进行旋转运动的辊子(roller)。
[0210] 所述杆单元244的上端(参照图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上框架220的两侧端,所述杆单元244的下端设置为能够在所述下框架230的上表面滑动。
[0211] 因此,所述下框架230的上侧面设置有具有规定左右长度的下侧游动引导件254,所述下侧游动引导件254引导所述杆单元244的下端,以使其能够与所述下框架230的上表面相接并滑动,在所述杆单元244的下端还可以设置有沿所述下侧游动引导件254进行旋转运动的辊子(roller)。
[0212] 另一方面,在所述下框架230的后端(在图8和图10中是右侧端)还形成有向后侧延伸形成的钩形状的后端钩件260,在所述支撑板210的后端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遮蔽片270,所述遮蔽片270用于防止夹手。
[0213] 所述后端钩件260可挂在所述内部盖300的下端,所述遮蔽片270用于遮蔽所述升降装置200和所述内部盖300之间的缝隙。
[0214] 并且,优选在所述支撑板210的左右两端边框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后面将要说明的把手215。
[0215] 图12示出了所述驱动装置400的立体图。图13和图14示出了所述驱动装置400和所述升降装置200处于连接的状态的后方立体图和前方立体图。
[0216] 如这些图所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400配置于所述门部28的内侧,并且与设置于后侧的所述升降装置200连接。由此,所述驱动装置400的动力传递到所述升降装置200。
[0217] 优选,所述驱动装置400同时向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左右两侧传递动力,由此使所述升降装置200不会向一侧倾斜或歪斜,并且左右两侧以水平的状态进行上升和下降。
[0218] 所述驱动装置400由马达组件410、配置于所述马达组件410的两侧的一对螺杆单元420、与所述各个螺杆单元420连接的一对杠杆430等构成。
[0219] 并且,所述螺杆单元420由螺杆422、被所述螺杆422贯通并沿所述螺杆单元420升降的螺杆保持器424等构成。
[0220] 在所述一对杠杆430的左右两侧末端形成有杠杆侧连接部432,所述杠杆侧连接部43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于所述门部28的背面。所述杠杆侧连接部432与所述剪构件侧连接部250结合。
[0221] 在所述一对杠杆430的内侧末端可形成有紧固保持器紧固构件440的杠杆孔434。
[0222] 所述杠杆孔434以长孔形状形成,引导所述保持器紧固构件440的移动,同时使所述保持器紧固构件440能够紧固在所述螺杆保持器424。因此,所述杠杆430因在所述螺杆422旋转时进行升降的螺杆保持器424而进行旋转。
[0223] 所述马达组件410位于所述门部28的中央部。
[0224] 在所述马达组件410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马达412,通过包括这种驱动马达412的马达组件410的驱动,能够实现使两侧的螺杆单元420和杠杆430进行动作。
[0225] 所述马达组件410可通过多个齿轮组合来减速以及调整传递到的力的大小。并且,所述驱动马达412和齿轮具有上下配置的结构,以使在所述马达组件410安装到所述门部28时的凹陷的空间最小,尤其优选形成为增大左右侧方向宽度并且使前后方向厚度最小,以使所述马达组件410的厚度最小。
[0226] 另外,优选,使构成所述马达组件410的所述驱动马达412向所述收纳部27侧凸出,来最小化所述门部28的凹陷深度,并由此确保隔热性能。
[0227] 所述驱动马达412提供用于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升降的动力,优选构成为能够正反旋转。因此,若输入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升降信号,则通过正反旋转来提供用于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升降的动力。并且,优选当输入基于所述驱动马达412的负荷或传感器的检测的停止信号时,停止。
[0228] 所述马达组件410包括所述驱动马达412、供所述驱动马达412设置的马达壳体414、与所述马达壳体414结合并且覆盖所述驱动马达412的马达盖416等。
[0229] 所述驱动马达412的旋转轴可从所述马达壳体414朝向所述马达盖416的相反侧凸出。并且,所述马达组件410还可以包括用于传递所述驱动马达412的动力的动力传递部。
[0230] 以所述马达壳体414为基准,所述动力传递部可位于所述驱动马达412的相反侧。
[0231] 所述动力传递部由多个齿轮的组合形成,并且被在所述驱动马达412的相反侧(前方)安装的盖构件450包围。
[0232] 所述动力传递部可由与贯通所述马达壳体414的所述驱动马达412的轴连接的驱动齿轮452、在所述驱动齿轮452的下侧与所述驱动齿轮452啮合的第一传递齿轮454、与所述第一传递齿轮454啮合的第二传递齿轮456、与所述第二传递齿轮456啮合的第三传递齿轮458、与所述第三传递齿轮458啮合的一对交叉齿轮460等构成。
[0233] 并且,如图所示,优选与所述第一传递齿轮454啮合的第二传递齿轮456等由多级齿轮构成并与上下的齿轮彼此啮合。
[0234] 所述交叉齿轮460具有包括正齿轮和斜齿轮的结构。
[0235] 即,在以正齿轮形态形成的所述交叉齿轮460的后方设置有第一斜齿轮(未图示),这种第一斜齿轮与侧方的第二斜齿轮部464啮合。
[0236] 所述第二斜齿轮部462的旋转中心线配置为与所述交叉齿轮460的旋转中心线交叉。因此,所述第一斜齿轮部(未图示)和所述第二斜齿轮部462以彼此交叉的状态结合,并通过彼此啮合来传递旋转。
[0237] 所述交叉齿轮460的旋转中心线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斜齿轮部462的旋转中心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如图所示,配置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斜齿轮部462的旋转中心线配置为随着靠近上侧而向逐渐远离的方向倾斜。
[0238] 所述一对螺杆单元420配置于所述马达组件410的左右两侧。
[0239] 所述一对螺杆单元420配置于所述门部28内侧的左右两侧,所述一对螺杆单元420仅在其安装位置上存在差异,其结构和形状相同。
[0240] 所述驱动马达412的动力在所述螺杆单元420的下侧部传递。两侧的螺杆单元420形成为以所述马达组件410为基准对称。
[0241] 因此,在位于两侧的所述螺杆单元420之间可配置有所述马达组件410,配置于两侧的所述螺杆单元420配置为随着从上端靠近下端而其之间的距离逐渐接近。
[0242] 所述螺杆单元420通过接收所述驱动马达412的动力来进行旋转的螺杆422,所述螺杆422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倾斜设置为上端朝向外侧而下端朝向内侧。
[0243] 所述螺杆422与所述第二斜齿轮部464连接。因此,所述螺杆422在所述第二斜齿轮部464旋转时会一起旋转。
[0244] 所述螺杆单元420还包括供所述螺杆422贯通并结合的螺杆保持器424,所述螺杆保持器424在所述螺杆422旋转时沿所述螺杆42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0245] 并且,由于在所述螺杆保持器424结合有所述杠杆430,因此所述杠杆430可在所述螺杆保持器424移动时旋转。
[0246] 如上所述,在所述螺杆422旋转时,所述螺杆保持器424能够沿着所述螺杆422移动。
[0247] 另外,在所述螺杆保持器424可设置有磁体。
[0248] 所述磁体用于检测所述螺杆保持器424的位置,在所述螺杆保持器424位于所述螺杆422的最下端或最上端的情况下,升降检测装置(未图示)能够检测到该状态。即,可利用安装于所述螺杆保持器424的所述磁体的检测与否,来判断所述升降装置的上升结束和下降结束。
[0249] 所述杠杆430用于连接所述螺杆保持器424和所述升降装置200,两端分别与螺杆保持器424和所述升降装置200结合。
[0250] 所述螺杆单元420还可以包括容纳螺杆422的罩体426。
[0251] 所述罩体426形成所述螺杆单元420的外观,在内部形成有能够容纳螺杆422和螺杆保持器424的空间。
[0252] 所述罩体426由板状的金属材料弯折形成,或者也可以由塑料材料形成。
[0253] 在所述罩体426设置有用于引导所述螺杆保持器424的上升的一个以上的引导杆428。所述一个以上的引导杆428以与所述螺杆422隔开的状态与所述螺杆422并排延伸。
[0254] 在所述罩体426设置有多个引导杆428,以使所述螺杆保持器424不会以所述螺杆422为中心向左右任一侧倾斜,优选所述螺杆422位于所述多个引导杆428之间。
[0255] 所述马达壳体414和所述一对罩体426可形成为一体。并且,可由单一的盖构件450覆盖所述马达壳体414和所述一对罩体426。即,所述盖构件450可通过与所述马达壳体414紧固来覆盖所述动力传递部,并且通过与所述一对罩体426紧固来覆盖所述螺杆422、引导杆428以及螺杆保持器424。
[0256] 由于所述驱动装置400以一个模块形态存在,因此所述驱动装置400变为紧凑,从而能够容易将所述驱动装置400设置于所述门部28。
[0257] 图15示出了所述升降装置200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0258] 如图所示,所述支撑板210形成所述升降装置200的上侧面外观。
[0259] 并且,这种支撑板210整体上具有四角形的平板形状,边框向上方凸出为具有规定高度。因此,所述支撑板210的上侧面整体上形成为边框内部向下侧凹陷,由此容易使所述容器40的下端安置。
[0260] 所述支撑板210的边框由从前端上表面向上方凸出形成的前侧面边框212、从左右两端向上方凸出形成的侧面边框214以及从后端上表面向上方凸出形成的后侧面边框216等构成。
[0261] 所述后侧面边框216的上端可通过进一步向后侧延伸而形成遮蔽片270,如上所述,这种遮蔽片270遮蔽所述升降装置200与所述内部盖300之间的缝隙,用于防止使用者或孩子的手指进入缝隙而被夹住。
[0262] 在所述侧面边框214的后端部还形成有把手215。
[0263] 所述把手215是当使用者从所述收纳部27内部拿出所述升降装置200时手指抓住的部分。
[0264] 优选,如图所示,所述把手215形成为从所述一对左右侧面边框214的内侧向左侧或右侧凹陷形成。因此,使用者可将手指从所述支撑板210的上侧面中央向所述一对侧面边框214侧移动,并将手指放入所述把手215的凹陷的部分之后向上抬起。
[0265] 此时,所述升降装置200会以前端为轴旋转,而后端部会向上方抬起。
[0266] 图16示出了所述升降装置200安装在所述收纳部27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7示出了安装于所述收纳部27的所述升降装置200被抬起的状态的剖视图。
[0267] 首先,参照图16,此时,所述升降装置200安置于所述收纳部27的内部底面,此时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剪构件侧连接部250的前端贯通所述收纳部27的连接孔27b并向所述收纳部27的前方(在图16中是左侧)凸出。
[0268] 并且,所述下钩530向后侧(在图16中是右侧)移动并与所述上限制机构510分离。由此,所述上框架220和所述下框架230不会以彼此折叠状态固定。
[0269] 更详细地说,在所述收纳部27的中央部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隔开凸起27a,通过这种隔开凸起27a,所述下钩530向后方(在图16中是右侧)移动。
[0270] 如图所示,所述隔开凸起27a优选形成为上侧尖锐的‘△’形状。尤其,所述隔开凸起27a的前侧面(在图16中是左侧面)可以垂直地形成,而后侧面(在图16中是右侧面)需要倾斜地形成。
[0271] 这是因为所述下钩530的凸起槽532b后端部沿着所述隔开凸起27a的后表面与所述隔开凸起27a滑动接触。
[0272] 详细地说,所述升降装置200在所述收纳部27的外部通过所述上限制机构510和下钩530彼此紧固而保持折叠的状态。由此,若从所述收纳部27的上方将这种折叠状态的升降装置200设置于底面,则因所述升降装置200自身荷重而紧贴于所述收纳部27的底面。
[0273] 因此,此时所述隔开凸起27a的后侧面会与所述下钩530的下钩主体532底面后端相接,并且随着升降装置200逐渐向下侧移动,由于由拉簧形成的所述力构件524的弹性不能限制所述升降装置200向下移动,从而所述下钩530的下钩主体532底面后端逐渐沿着所述隔开凸起27a的后表面滑动并成为如图16所示的状态。
[0274] 若成为如上所述的状态,则所述隔开凸起27a容纳于在所述下钩主体532的内部形成的凸起槽532b中,所述下钩530和上限制机构510彼此隔开而不会紧固。
[0275] 如此,通过所述隔开凸起27a容纳于所述凸起槽532b,所述下限制机构520和所述上限制机构510彼此分离,使得解除锁定装置500的锁定,由此成为所述升降装置200可展开的状态。
[0276] 因此,为了保持所述升降装置200折叠的状态,需要所述隔开凸起27a脱离所述凸起槽532b。
[0277] 如上所述,在所述升降装置200安置于所述收纳部27的底面的状态下,为了从上方拿出所述升降装置200,需要在用双手抓住所述把手215的状态下向上抬起。
[0278] 此时,所述升降装置200以前端部为轴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后端部(在图16中是右侧端)会被抬起。
[0279] 若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后端向上移动,则所述下钩530的下钩主体532底面后端会沿着所述隔开凸起27a的后表面滑动并逐渐上升。
[0280] 若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后端上升,则所述升降装置200逐渐变得倾斜,由于所述力构件524是拉簧,因此会持续向前方拉拽所述下钩530,由此所述下钩530逐渐上升并向前方移动而与所述上限制机构510紧固。
[0281] 即,如图17所示,在所述下钩530的下端脱离所述隔开凸起27a的上端之前,所述下钩530和所述上限制机构510彼此被紧固。
[0282] 此时,优选构成为当所述升降装置200相对于所述收纳部27的底面形成约3°的倾斜时,所述下钩530和上限制机构510彼此紧固。
[0283] 如此,当所述升降装置200的后端部被向上抬起时,则所述下限制机构520的下钩530和所述上限制机构510彼此结合,使得所述升降装置200保持折叠的状态,并且由于所述剪构件侧连接部250从所述收纳部27的连接孔27b脱离,从而所述升降装置200从所述收纳部27上侧完全分离。
[0284] 这种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上述所示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在如上所述的技术范围内,作出基于本发明的多种变形。
[0285]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示例了所述把手215形成于所述支撑板210的后端侧面的情形,但是这种把手215也可以形成于所述支撑板210的后端。即,所述把手215可形成于所述后侧面边框216。
[0286]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例了所述把手215从所述侧面边框214的内侧面向外侧凹陷形成的情形,但是这种把手215也可以形成为贯通所述侧面边框214,或者贯通所述后侧面边框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