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130329.1

文献号 : CN11225970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陈庆廖健淞白涛李钧

申请人 : 成都新柯力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所述锂电池负极极片是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而制得,所述悬浊液B是将无机耐温材料加入混合溶液而制得,所述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是将悬浊液A喷涂于负极极片而制得,所述悬浊液A是将无机锂离子导体、聚氧化乙烯、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混合溶液而制得,所述负极极片为负极活性材料、聚偏氟乙烯、导电剂混合涂布于铜箔而制得,所述混合溶液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于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而制得。本发明提供的锂电池负极极片,不但良好的耐温性能,而且离子导电率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同时其制备工艺简单,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 :

1.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负极极片是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而制得,所述悬浊液B是将无机耐高温材料加入混合溶液而制得,所述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是将悬浊液A喷涂于负极极片而制得,所述悬浊液A是将无机锂离子导体、聚氧化乙烯、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混合溶液而制得,所述负极极片为负极活性材料、聚偏氟乙烯、导电剂混合后涂布于铜箔表面而制得,所述混合溶液为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于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而制得;所述无机耐高温材料为玻璃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锂离子导体为Lisicon型离子导体、Nasicon型离子导体、钙钛矿型锂离子导体中的一种;

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碳材料、硅碳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所述导电剂为Super‑P;

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6万,六氟丙烯的含量为10‑15%wt。

3.如权利要求1‑2任一权项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将负极活性材料、聚偏氟乙烯、导电剂混合均匀,配置得到浆料,然后涂布于铜箔表面,接着烘干,收集,获得负极极片;

(2)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加入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升温搅拌,直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溶液;

(3)将无机锂离子导体、聚氧化乙烯、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A,然后将悬浊液A升温搅拌,接着喷涂于负极极片表面,再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0‑

40min除去溶剂,获得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

(4)将无机耐高温材料加入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B,然后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表面,接着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0‑40min除去溶剂,获得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负极极片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负极活性材料80‑100份、聚偏氟乙烯1‑4份、导电剂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升温搅拌的温度为30‑60℃,搅拌50‑100min。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混合溶液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10‑20份、丙酮30‑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50‑70份,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份数合计为100份。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悬浊液A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无机锂离子导体10‑35份、聚氧化乙烯1‑5份、氧化石墨烯粉末1‑3份、混合溶液100‑150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升温搅拌的温度为50‑80℃,搅拌1‑2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悬浊液B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无机耐高温材料10‑35份、混合溶液100‑150份。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4)中所述喷涂的工艺选择高压喷涂成膜,成膜厚度为20‑30μm。

说明书 :

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负极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载耐高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锂电池作为新一代的能源电池,因其低成本、高性能、大功率、绿环境等诸多优势,现已成为新能源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于3C数码产品、移动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近年
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以及国家政策引导,以电动汽车为主的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对锂电池
的需求不断加大,锂电池已成为新能源材料中重点发展内容。
[0003] 随着锂电池的应用推广,在发展大功率锂电池体系过程中,电池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重视。近年来,由于电池本身技术原因或是使用不当等问题而锂离子电池爆炸、引起火
灾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尤其近几年以电动汽车为主的电动交通工具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
需求不断加大,在发展大功率锂离子电池体系过程中,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急需进一步
解决。
[0004] 近几年出现的电池热失控引起的火灾的案例中,都是由于电池的生热速率远高于散热速率,且热量大量累积而未及时散发出去所引起的,也就因为锂电池“热失控”导致的
安全问题。锂电池“热失控”的主要是因电池内部温度上升而起,主要集中在电解液的热不
稳定性,以及电解液与正、负极共存 体系的热不稳定性两个大的方面。目前从大的方面来
看,安全型锂离子电池主要从外部管理和内部设计两个方面来采取措施,控制内部温度、电
压、气压来达到安全目的。其中,从锂电池内部设计方面考虑,针对锂电池的阻燃性能的提
高的同时,保证其锂离子的传导能力,对实对现有的锂电池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0005]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597448.8公开了一种改善电池高温性能的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由氟取代的碳酸酯以及烷基磷酸酯构成,然而耐温性能有限,并且影响锂离子传
导力。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010003004.7公开了一种阻燃电解液、可再充电锂电池及其
制造方法,阻燃电解质溶液包括锂盐、直链碳酸酯类溶剂、至少一种铵阳离子、磷酸类溶剂
和包含草酸硼酸盐的添加剂,然而铵盐在受热时胀气非常严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410474938.7公开了一种防过充阻燃电池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成膜及防过
充添加剂,然而这些电解液对电池本身的离子传导具有较大的影响。
[0006] 为了提高锂电池的耐温性能,同时确保对锂离子的传导能力,有效解决锂电池的“热失控”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耐温型锂电池负极片,进而提高了锂电池使用的安全
性。

发明内容

[0007] 针对目前锂电池在高温下容易出现热失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从而提高了锂电池的耐温性能,保证了离子传导能力,有
效解决了锂电池“热失控”的问题。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 一种负载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所述锂电池负极极片是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而制得,所述悬浊液B是将无机耐温材料加入混合溶液而制得,
所述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片是将悬浊液A喷涂于负极极片而制得,所述悬浊液A是将无机
锂离子导体、聚氧化乙烯、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混合溶液而制得,所述负极极片为负极活性
材料、聚偏氟乙烯、导电剂混合后涂布于铜箔表面而制得,所述混合溶液为聚偏氟乙烯‑六
氟丙烯共聚物溶解于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而制得。
[0010] 优选的,所述无机耐温材料为具有隔热性能的无机纤维,具体可为玻璃纤维、岩棉、石棉、硅酸铝纤维、玻璃质硅纤维中的一种。
[0011]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无机耐温材料为玻璃纤维。
[0012] 优选的,所述无机锂离子导体为Lisicon型离子导体、Nasicon型离子导体、钙钛矿型锂离子导体中的一种。
[0013]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无机锂离子导体为Li6.75La3Zr1.75Ta0.25O1(2 LZZTO)。
[0014] 优选的,所述负极活性材料为碳材料、硅碳复合材料中的一种。
[0015] 优选的,所述导电剂为Super‑P;
[0016] 优选的,所述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的分子量为5‑6万,六氟丙烯的含量为10‑15%wt。
[0017]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负载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18] (1)将负极活性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导电剂混合均匀,配置得到浆料,然后涂布于铜箔表面,接着烘干,收集,获得负极极片;
[0019] (2)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加入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升温搅拌,直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溶液;
[0020] (3)将无机锂离子导体、聚氧化乙烯(PEO)、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A,然后将悬浊液A在升温搅拌,接着喷涂于负极极片表面,再在真空烘箱
中干燥30‑40min除去溶剂,获得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
[0021] (4)将无机耐温材料加入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B,然后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表面,接着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0‑40min除去溶剂,获得负载
多孔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
[0022]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负极极片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负极活性材料80‑100份、聚偏氟乙烯1‑4份、导电剂1‑5份。
[0023]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升温搅拌的温度为30‑60℃,搅拌50‑100min。
[0024]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混合溶液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10‑20份、丙酮30‑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50‑70份。
[0025] 进一步优选的,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份数合计为100份。
[0026]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悬浊液A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无机锂离子导体10‑35份、聚氧化乙烯1‑5份、氧化石墨烯粉末1‑3份、混合溶液100‑150份。
[0027]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升温搅拌的温度为50‑80℃,搅拌1‑2h。
[0028]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悬浊液B制备中,各原料按照质量份数计,无机耐温材料10‑35份、混合溶液100‑150份。
[0029] 优选的,步骤(3)和(4)中所述喷涂的工艺选择高压喷涂成膜,成膜厚度为20‑30μm。
[0030] 公知的,锂电池热失控主要是因电池内部温度上升而起。由于目前常用的锂电池电解液的溶剂大多存在挥发性高、闪点低、非常容易燃烧的问题,当冲撞或者变形引起的内
部短路,大倍率充放电和过充,就会产生大量的热,导致电池温度上升,当达到一定温度时,
保护层SEI膜遭到破坏,负极与溶剂、粘结剂反应,温度升高,隔膜融化关闭,内部电解质等
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分解,继续释放热量,进一步加热电池,进而导致正极材料分解,释放出
大量热和气体,持续升温,负极和正极先后与电解液发生剧烈反应,使电池的热平衡受到破
坏,电池温度急剧升高,也就是“热失控”,最终导致电池的燃烧,严重时甚至发生爆炸。本发
明创造性地提高SEI膜的耐温性能,并且解决传统耐温添加剂对SEI膜形成后锂离子传导力
的问题,最终得到耐温性和离子传导率高的负极极片,用于锂电池时可以有效解决“热失
控”的问题。
[0031] 本发明首先将负极活性材料、聚偏氟乙烯、导电剂配置得到浆料,其中,负极活性材料碳材料或硅碳复合材料,导电剂选择Super‑P(导电炭黑);将浆料涂布于铜箔表面,制
成常规负极极片。
[0032] 进一步的,将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于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制成混合溶液。其中,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耐化学腐蚀
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腐蚀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压电性、介电性和热电性,所得混合溶液
作为后续工艺中功能性浆料的原料,可以在负极极片制备中起到重要作用。
[0033] 更进一步的,将无机锂离子导体、聚氧化乙烯、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混合溶液制得悬浊液A,喷涂于获得的负极极片得到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其中,无机锂离子导体
分散在PVDF‑HFP中,可以有效提高锂离子的传导能力,而PVDF‑HFP与PEO可以共聚,同时负
载无机锂离子导体和氧化石墨烯形成导电膜层,通过PEO和氧化石墨烯对PVDF‑HFP材料进
行掺杂,使形成的膜层具有三维多孔结构,氧化石墨烯自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可以显
著提高离子电导率。
[0034] 再进一步的,将无机耐温材料加入混合溶液中配制为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表面。其中,无机耐温材料选择具有隔热性能的无机纤维,可以优选为玻璃
纤维,这种隔热无机纤维可与基膜复合,使得无机锂离子导体与耐温材料喷涂在负极活性
材料表面进行有效复合形成SEI膜骨架,在导电层表面再次形成PVDF‑HFP负载耐温层,在烘
干除去溶剂后形成双层多孔复合膜,从而实现具有离子传导和耐温功能的复合耐温层,不
但可以抑制膜材在热失控时与电解液发生热交换,抑制副反应的产生,同时可以提高物理
强度,使形成的SEI膜在受热时不发生形变,显著提升负极极片乃至锂电池的安全性。
[0035] 现有的锂电池在高温下存在容易出现热失控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将负极活性材料、聚偏氟乙烯、
导电剂按照比例混合配置为浆料后,涂布于铜箔表面,烘干后获得负极极片;将聚偏氟乙
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溶解于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搅拌混合直至完全溶解
得到混合溶液备用;将无机锂离子导体、聚氧乙烯、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获得的溶液配置为
悬浊液A,喷涂于获得的负极极片表面,在真空烘箱中干燥除去溶剂,形成负载多孔导电层
的负极极片;将无机耐温材料加入获得的溶液配置为悬浊液B,喷涂于获得的负载多孔导电
层的负极极片表面,在真空烘箱中干燥除去溶剂,获得负载多孔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
极片。本发明提供的锂电池负极极片,不但良好的耐温性能,而且离子导电率高,具有良好
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同时其制备工艺简单,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0036] 本发明提出一种负载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及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和优异的效果在于:
[0037] 1、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锂电池负极极片,不但良好的耐温性能,而且离子导电率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同时其制备工艺简单,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0038] 2、本发明中通过将锂离子导体与耐温材料喷涂在活性材料表面,形成SEI膜骨架,形成的SEI膜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同时可以避免传统耐温添加剂在SEI膜形成过程中造成
的锂离子传导能力下降的负面影响。
[0039] 3、本发明主要是通过PVDF‑HFP与PEO共聚,时负载锂离子导体和氧化石墨烯形成导电层,在导电层表面再次形成PVDF‑HFP负载耐温层,再烘干除去溶剂后形成双层多孔复
合膜,从而实现具有高离子传导率和良好耐温功能的复合耐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方法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
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41] 实施例1
[0042] (1)将90kg碳材料、2.5kg聚偏氟乙烯、3kgSuper‑P混合均匀,配置得到浆料,然后涂布于铜箔表面,接着烘干,收集,获得负极极片;
[0043] (2)将15k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加入40kg丙酮和60k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在345℃下搅拌75min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溶液;
[0044] (3)将22kgLi6.75La3Zr1.75Ta0.25O12、3kg聚氧化乙烯、2kg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125 kg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A,然后将悬浊液A在升温至65℃搅拌1.5h,接着高压喷
涂于负极极片表面,再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5min除去溶剂,获得膜层平均厚度为25μm的负载
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
[0045] (4)将22kg玻璃纤维加入获得的125kg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B,然后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表面,接着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5min除去溶剂,再次形
成平均厚度为25μm的膜层,获得负载多孔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最后与LFP正极、
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电解液、隔膜组装为扣式电池。
[0046] 实施例2
[0047] (1)将85kg硅碳复合材料、3kg聚偏氟乙烯、4kgSuper‑P混合均匀,配置得到浆料,然后涂布于铜箔表面,接着烘干,收集,获得负极极片;
[0048] (2)将13k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加入35kg丙酮和65k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在40℃下搅拌90min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溶液;
[0049] (3)将20kgLi6.75La3Zr1.75Ta0.25O12、2kg聚氧化乙烯、1.5kg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140 kg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A,然后将悬浊液A在升温至60℃搅拌2h,接着高压喷涂
于负极极片表面,再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2min除去溶剂,获得膜层平均厚度为22μm的负载多
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
[0050] (4)将20kg玻璃纤维加入获得的140kg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B,然后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表面,接着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2min除去溶剂,再次形
成平均厚度为22μm的膜层,获得负载多孔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最后与LFP正极、
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电解液、隔膜组装为扣式电池。
[0051] 实施例3
[0052] (1)将95kg碳材料、2kg聚偏氟乙烯、2kgSuper‑P混合均匀,配置得到浆料,然后涂布于铜箔表面,接着烘干,收集,获得负极极片;
[0053] (2)将18k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加入45kg丙酮和55k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在50℃下搅拌60min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溶液;
[0054] (3)将25kgLi6.75La3Zr1.75Ta0.25O12、4kg聚氧化乙烯、2.5kg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110 kg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A,然后将悬浊液A在升温至70℃搅拌1h,接着高压喷涂
于负极极片表面,再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8min除去溶剂,获得膜层平均厚度为28μm的负载多
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
[0055] (4)将25kg玻璃纤维加入获得的110kg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B,然后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表面,接着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8min除去溶剂,再次形
成平均厚度为28μm的膜层,获得负载多孔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最后与LFP正极、
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电解液、隔膜组装为扣式电池。
[0056] 实施例4
[0057] (1)将80kg硅碳复合材料、乙烯4kg聚偏氟乙烯、5kgSuper‑P混合均匀,配置得到浆料,然后涂布于铜箔表面,接着烘干,收集,获得负极极片;
[0058] (2)将10k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加入50kg丙酮和50k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在30℃下搅拌100min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溶液;
[0059] (3)将10kgLi6.75La3Zr1.75Ta0.25O12、1kg聚氧化乙烯、1kg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150 kg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A,然后将悬浊液A在升温至50℃搅拌h,接着高压喷涂
于负极极片表面,再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0min除去溶剂,获得膜层平均厚度为20μm的负载多
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
[0060] (4)将10kg玻璃纤维加入获得的150kg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B,然后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表面,接着在真空烘箱中干燥30min除去溶剂,再次形
成平均厚度为20μm的膜层,获得负载多孔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最后与LFP正极、
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电解液、隔膜组装为扣式电池。
[0061] 实施例5
[0062] (1)将100kg碳材料、1kg聚偏氟乙烯、1kgSuper‑P混合均匀,配置得到浆料,然后涂布于铜箔表面,接着烘干,收集,获得负极极片;
[0063] (2)将20kg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加入30kg丙酮和70kg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剂中,然后在60℃下搅拌50min至完全溶解,获得混合溶液;
[0064] (3)将35kgLi6.75La3Zr1.75Ta0.25O12、5kg聚氧化乙烯、3kg氧化石墨烯粉末加入100kg获得的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A,然后将悬浊液A在升温至80℃搅拌1h,接着高压喷涂于
负极极片表面,再在真空烘箱中干燥40min除去溶剂,获得膜层平均厚度为30μm的负载多孔
导电层的负极极片;
[0065] (4)将35kg玻璃纤维加入获得的100kg混合溶液中,配置为悬浊液B,然后将悬浊液B喷涂于负载多孔导电层的负极极片表面,接着在真空烘箱中干燥40min除去溶剂,再次形
成平均厚度为30μm的膜层,获得负载多孔耐温复合层的锂电池负极极片,最后与LFP正极、
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电解液、隔膜组装为扣式电池。
[0066] 对比例1
[0067]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直接使用步骤(1)制得的负极极片,与LFP正极、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电解液、隔膜组装为扣式电池。
[0068] 对比例2
[0069]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直接使用步骤(1)制得的负极极片,使用氟代碳酸酯作为耐温添加剂加入电解液,与LFP正极、六氟磷酸锂/碳酸酯电解液、隔膜组装为扣式电池。
[0070] 测试方法:
[0071] 离子传导性测试:直接使用欧姆表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 5和对比例1 2制得的扣式~ ~
电池的电池内阻,用以表征电池、特别是负极极片的离子传导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72] 耐温性能测试:将本发明实施例1 5和对比例1 2制得的扣式电池接入测试仪,以~ ~
0.04mA/g的电流密度进行放电,保持电池工作状态对电池进行加热,以3℃/min的速率由室
温缓慢升温至200℃,测试外接电流,记录电池短路温度,用以表征电池、特别是负极极片的
耐温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73] 表1:
[0074]
[0075] 由表1可见,通过对本发明实施例1 5和对比例1 2得到的扣式电池进行性能测试,~ ~
实施例1 5的电池内阻与对比例1的电池内阻非常接近,说明实施例1中加入的耐温层对电
~
池本身的电阻影响不大,而其短路温度明显提高,说明加入的耐温层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
工作温度。而对比例1仅使用步骤(1)制得的负极片,虽然电池内阻低,但是耐温性能差,存
在较大的“热失控”风险。对比例2在电解液中添加了氟代碳酸酯作为耐温添加剂,使得电池
的耐温性能有所提高,但是提升有限,同时极大影响了电池内阻,影响了电池的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