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282868.7

文献号 : CN112266365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雷爱文张恒张和王盛淳王鹏杰

申请人 : 武汉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苯胺类底物、吩噁嗪/吩噻嗪类底物、氧化剂和溶剂混合后,在空气氛围下反应,得到4‑吩噁嗪/吩噻嗪取代的苯胺类化合物。本发明利用廉价氧化剂氧化苯胺类化合物中的C(sp 2)‑H键和吩噻嗪中裸露地N‑H键来进行脱氢C(sp 2)‑H/N‑H交叉偶联,成功地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并且突破了底物限制,能够实现三苯胺类底物和吩噻嗪之间的氧化交叉偶联。本发明方法反应一步即可完成,反应条件温和,原子利用率高,在有机光电材料合成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 :

1.一种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苯胺类底物、吩噁嗪/吩噻嗪类底物、氧化剂和溶剂混合后,在空气氛围下反应,得到

4‑吩噁嗪/吩噻嗪取代的苯胺类化合物;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盐;

所述的苯胺类底物、吩噁嗪/吩噻嗪类底物的结构式分别为: 、;

1 2 3

其中:X为氧或硫;R 、R 为甲基、乙基、异丙基、苯基、对甲基苯基或对甲氧基苯基;R 为

4 5

氢,R为氢、甲基、溴或碘;R为氢、腈基、三氟甲基、氯或乙酰基;

所述的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或过硫酸氢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极性溶剂或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的混合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乙腈、甲醇或乙腈和水的混合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苯胺类底物、吩噁嗪/吩噻嗪类底物与过硫酸盐的摩尔比为1 : 1~2 : 1.5~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温度为室温。

说明书 :

一种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芳香化合物的直接胺化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很重要的合成意义,因为C(sp2)‑N键在很多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以及功能材料中广泛的存在。过渡金属催化的碳卤键或者碳硼键的胺化反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比较有效的构建C(sp2)‑N键的方法(J.F.Hartwig et al.Acc.Chem.Res.2008,41,1534;P.C.McGowan et al.Chem.Soc.Rev.2014,43,3525.)。近几年来,利用氧化偶联的策略,直接实现C(sp2)‑H/N‑H之间的脱氢交叉偶联反应受到关注。因为这种方式无需预官能团化,更加直接而且具有更好地原子经济性。
[0003] 三芳胺类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材料中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前体,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材料(M.‑X.Yu et al.Adv.Funct.Mater.2007,17,369–378)、有机电致变色材料(Dong Zhili et al.Adv.Eng.Mater.2020,2000082)的构建中是一类重要的骨架分子,并且这两者是OLED屏幕、电致变色玻璃生产中的重要原料。常见的构建三芳胺骨架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卤代芳烃和二芳基胺为原料,经由Buchwald‑Hartwig反应得到三芳胺,但是该过程需要先将芳烃卤代,且反应中需要加入铜和贵金属钯作为催化剂,并且再额外加入配体和碱。第二种是直接以三芳胺为原料,卤代之后,再利用交叉偶联反应引入各种官能团。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便捷、高效地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反应条件温和,且能够得到较高的产率,并且克服了现有合成方法中的底物限制,能够实现三苯胺底物和吩噻嗪之间的直接氧化偶联。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苯胺类底物、吩噁嗪/吩噻嗪类底物、氧化剂和溶剂混合后,在空气氛围下反应,得到4‑吩噁嗪/吩噻嗪取代的苯胺类化合物,反应方程式如下:
[0007]
[0008] 其中:X为氧或硫;R1、R2为氢、烷基、苯基或取代苯基;R3、R4为氢、烷基、烷氧基、腈5
基、三氟甲基、卤素、硝基、烷酰基、羟基、酯基或酰胺;R 为氢、烷基、烷氧基、腈基、三氟甲
1 2
基、卤素、烷巯基或烷酰基。进一步地,X为氧或硫;R、R为甲基、乙基、环己基、异丙基、苯基、
3 4 5
对甲基苯基或对甲氧基苯基;R 、R为氢、甲基、溴或碘;R 为氢、烷基、烷氧基、腈基、三氟甲基、氯或乙酰基。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的氧化剂包括过硫酸盐、过氧化物、苯醌类氧化剂、高价金属盐等。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过硫酸盐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或过硫酸氢钾。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的溶剂为极性溶剂或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溶剂为乙腈、甲醇或乙腈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中,苯胺底物、吩噁嗪/吩噻嗪与氧化剂的摩尔比为1:(1~2):(1.5~2)。
[0012]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法中,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h。对于不同的底物,有些底物需要调节温度或者调整反应时间来得到比较好的收率。
[0013] 本发明利用廉价易得的氧化剂,简单高效实现了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成功合成了4‑吩噁嗪/吩噻嗪取代的苯胺类化合物。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4] (1)本发明方法反应一步即可完成,条件温和,避免了使用多步反应的过程,所用氧化剂具有廉价易得、环境友好优势。
[0015] (2)比较之前的方法(Aiwen Lei et al.Nat Commun 2019,10,639),本发明反应条件更简单,无需复杂的电化学合成装置。
[0016] (3)本发明利用廉价氧化剂氧化苯胺类化合物中的C(sp 2)‑H键和吩噻嗪中裸露地N‑H键来进行脱氢C(sp 2)‑H/N‑H交叉偶联,成功地在苯胺衍生物对位引入吩噁嗪/吩噻嗪官能团,并且突破了之前文献中底物限制,能够实现三苯胺类底物和吩噻嗪之间的氧化交叉偶联,这种构建C‑N键的方法,原子利用率高,在有机光电材料合成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限于以下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18] 实施例1
[0019]
[0020] 在空气氛围下,将0.2mmol N,N‑二甲基苯胺1a、0.3mmol吩噁嗪2a、0.4mmol过硫酸钾和3mL乙腈依次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室温搅拌一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并用乙酸乙酯冲洗滤渣三次,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通过柱层析法(石油醚/乙酸乙酯1
=50/1,V/V)分离得到目标产物3a(55.7mg,92%)。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22–
13
7.15(m,2H),6.93–6.88(m,2H),6.71–6.58(m,6H),6.05–5.98(m,2H),3.09–3.04(m,6H). C NMR(101MHz,CDCl3)δ150.12,144.04,135.20,131.12,127.01,123.22,120.80,115.15,
114.04,113.28,40.57.
[0021] 实施例2
[0022] 采用实施例1中条件,将溶剂乙腈替换为甲醇,以83%的产率得到目标产物3a。
[0023] 采用实施例1中条件,将吩噁嗪2a的用量改为0.2mmol,以76%的产率得到目标产物3a。
[0024] 采用实施例1中条件,分别使用过硫酸铵、过硫酸钠或者过硫酸氢钾作为氧化剂,得到产物3a的产率分别为78%、89%和71%;使用其他氧化剂,如过氧化叔丁基、苯醌或醋酸铜,产率为65%、20%、30%。
[0025] 实施例3
[0026]
[0027] 在空气氛围下,将0.2mmol N,N‑二甲基苯胺1a、0.3mmol吩噻嗪2b、0.4mmol过硫酸钾和3mL乙腈依次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室温搅拌一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并用乙酸乙酯冲洗滤渣三次,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通过柱层析法(石油醚/乙酸乙酯1
=50/1)分离得到目标产物3b(40.2mg,63%)。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21(d,J=
8.9Hz,2H),6.96(d,J=7.4Hz,2H),6.87(d,J=8.9Hz,2H),6.82(t,J=7.7Hz,2H),6.75(t,
13
J=7.3Hz,2H),6.24(d,J=8.2Hz,2H),3.03(s,6H). C NMR(101MHz,CDCl3)δ150.07,
145.13,131.71,129.13,126.91,126.59,122.09,119.49,115.77,113.80,40.67.[0028] 实施例4
[0029]
[0030] 在空气氛围下,将0.2mmol N,N‑二甲基苯胺1a、0.3mmol 2‑氰基吩噻嗪2c、0.4mmol过硫酸钾和3mL乙腈依次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室温搅拌一小时。
反应结束后,过滤,并用乙酸乙酯冲洗滤渣三次,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通过柱层析法(石
1
油醚/乙酸乙酯=50/1)分离得到目标产物3c(38.3mg,54%)。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14(d,J=8.9Hz,2H),7.00–6.76(m,7H),6.34(s,1H),6.22(d,J=8.0Hz,1H),3.07(s,
13
6H). C NMR(101MHz,CDCl3)δ150.45,145.63,143.84,131.11,127.57,126.77,126.68,
126.55,125.43,122.96,119.28,117.89,117.78,116.24,114.14,110.13,40.59.[0031] 实施例5
[0032]
[0033] 在空气氛围下,将0.2mmol 4,4’‑二甲基三苯胺2a、0.3mmol 2‑氰基吩噻嗪2c、0.4mmol过硫酸钾和3mL乙腈依次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在磁力搅拌器上室温搅拌24h。反应结束后,过滤,并用乙酸乙酯冲洗滤渣三次,旋干得到粗产品。粗产品通过柱层析法(石油
1
醚/乙酸乙酯=50/1)分离得到目标产物3d(50.1mg,5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14(s,10H),7.09–7.04(m,2H),7.01–6.94(m,2H),6.92–6.85(m,2H),6.80(m,1H),6.43
13
(d,J=1.4Hz,1H),6.28–6.22(m,1H),2.34(s,6H). C NMR(101MHz,CDCl3)δ148.81,
145.18,144.55,143.50,133.94,131.11,131.06,130.33,127.59,126.94,126.88,126.65,
125.86,125.66,123.14,122.17,119.25,118.10,117.73,116.23,110.14,21.04.[0034] 实施例6
[0035] 采用实施例1中条件,仅改变苯胺类底物,反应结果如下:
[0036]
[0037] 实施例7
[0038] 采用实施例3中条件,仅改变吩噻嗪类底物,反应结果如下:
[0039]
[0040] 实施例8
[0041] 采用实施例5中条件,改变吩噻嗪类底物或三苯胺底物,反应结果如下:
[0042]
[0043]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吩噁嗪/吩噻嗪原料均能反应完全,收率的差异在于反应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量其它副产物。
[0044]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范围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