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制动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80037417.6

文献号 : CN1122727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西野裕介

申请人 : 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摘要 :

本盘式制动器构成为,从连结第一安装孔以及第二安装孔间的第一直线的中间点与盘式转子的中心的第三直线到第一滑动销的距离比从所述第三直线到第二滑动销的距离大。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滑动销以及第二滑动销与第一销插嵌部以及第二销插嵌部的滑动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具备:

安装部件,其跨越盘式转子,利用两个安装部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并具有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延伸的一对销插嵌部;

制动钳,其利用分别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所述一对销插嵌部的第一滑动销以及第二滑动销,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被滑动自如地支承;

至少一对摩擦垫,其位于所述盘式转子的两面侧,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能够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移动地被安装,利用所述制动钳按压所述盘式转子的两面;

在所述制动钳上设有有底筒状的缸体部、驱动部,所述缸体部能够突出地收容按压任一方的所述摩擦垫的活塞,并且收容推进所述活塞的活塞推进机构,所述驱动部向所述活塞推进机构赋予推进力,并支承于所述缸体部的底部侧,所述第一滑动销在沿着连结所述两个安装部的中心的第一直线的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滑动销更靠近所述驱动部的重心的一侧,从连结所述第一直线的中间点与所述盘式转子的中心的直线到所述第一滑动销的距离比从连结所述第一直线的中间点与所述盘式转子的中心的直线到所述第二滑动销的距离大,所述驱动部在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中的靠近第一滑动销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连接器部,所述第一滑动销的径向外周部位于比所述连接器部的外周壁更靠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在与所述第一直线的中间点相比,更靠近连结所述第一滑动销的轴心与所述第二滑动销的轴心的第二直线的中间点的位置具有重心。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部在连接所述两个安装部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与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销的轴心与所述第二滑动销的轴心的第二直线之间的位置具有重心。

4.一种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具备:

安装部件,其支承位于盘式转子的两面侧的至少一对摩擦垫,经由两个安装部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

制动钳,其具有一对滑动销,该一对滑动销分别能够滑动地支承于一对销插嵌部,该一对销插嵌部配置于比该安装部件的所述两个安装部更靠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利用收容于所述制动钳的内部的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摩擦垫;

电动马达,其向使所述按压部件移动的推进机构传递推力,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沿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排列并设于所述制动钳;

所述一对滑动销以连结该一对滑动销的轴心彼此的第二直线的中间点与连接所述两个安装部的中心彼此的第一直线的中间点相比,在制动盘周向上,位于所述电动马达侧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制动钳,所述一对滑动销包含第一滑动销以及第二滑动销,

所述电动马达在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中的靠近所述第一滑动销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连接器部,所述第一滑动销的径向外周部位于比所述连接器部的外周壁更靠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说明书 :

盘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制动的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用于汽车等的盘式制动器具备:夹着安装于车辆的旋转部的盘式转子配置于两侧的一对内摩擦垫以及外摩擦垫、将这些内摩擦垫以及外摩擦垫向盘式转子按压的制动钳;经由两个安装孔固定于车辆的转向节等的非旋转部的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能够分别向制动盘轴向移动地支承一对内摩擦垫以及外摩擦垫、制动钳。具体而言,在制动钳的一对臂部分别固定有滑动销,该一对滑动销通过滑动自如地插通于安装部件的一对销插嵌部,从而利用安装部件,能够向制动盘轴向移动地支承制动钳(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在先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3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7]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安装部件的一对销插嵌部间的中间点与制动钳的、活塞沿轴向移动自如地被支承的缸体部的轴心在盘式转子的周向大致一致,但实际上,包含电动马达等的制动钳的重心向一方的销插嵌部侧偏移,滑动销与销插嵌部的滑动阻力可能变大。
[0008]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0009]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制动钳的滑动销与安装部件的销插嵌部的滑动性的盘式制动器。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盘式制动器具备:安装部件,其跨越盘式转子,利用两个安装部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并具有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延伸的一对销插嵌部;制动钳,其利用分别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所述一对销插嵌部的第一滑动销以及第二滑动销,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被滑动自如地支承;至少一对摩擦垫,其位于所述盘式转子的两面侧,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能够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移动地被安装,利用所述制动钳按压所述盘式转子的两面;在所述制动钳上设有有底筒状的缸体部、驱动部,所述缸体部能够突出地收容按压任一方的所述摩擦垫的活塞,并且收容推进所述活塞的活塞推进机构,所述驱动部向所述活塞推进机构赋予推进力,并支承于所述缸体部的底部侧,所述第一滑动销在沿着连结所述两个安装部的中心的第一直线的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滑动销更靠近所述驱动部的重心的一侧,从连结所述第一直线的中间点与所述盘式转子的中心的直线到所述第一滑动销的距离比从连结所述第一直线的中间点与所述盘式转子的中心的直线到所述第二滑动销的距离大。
[0011] 另外,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盘式制动器具备:安装部件,其支承位于盘式转子的两面侧的至少一对摩擦垫,经由两个安装部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制动钳,其具有一对滑动销,该一对滑动销分别能够滑动地支承于一对销插嵌部,该一对销插嵌部配置于比该安装部件的所述两个安装部更靠近所述盘式转子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利用收容于所述制动钳的内部的按压部件按压所述摩擦垫;电动马达,其向使所述按压部件移动的推进机构传递推力,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沿所述盘式转子的周向排列并设于所述制动钳;所述一对滑动销以连结该一对滑动销的轴心彼此的第二直线的中间点与连接所述两个安装部的中心彼此的第一直线的中间点相比,在制动盘周向上,位于所述电动马达侧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制动钳。
[0012] 利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能够提高制动钳的滑动销与安装部件的销插嵌部的滑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外观的概略立体图。
[0014] 图2是从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中的车辆内侧(内部侧)观察的俯视图。
[0015] 图3是从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中的车辆前后方向观察的俯视图。
[0016]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中的制动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基于图1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相对于盘式转子D,将车轮侧称作外侧,相对于盘式转子D,将与车轮相反的一侧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侧称作内侧来进行说明。另外,将盘式转子D的轴线方向称作制动盘轴向,将盘式转子D的径向称作制动盘径向,将盘式转子D的周向称作制动盘周向来进行说明。
[0018]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由制动钳浮动型的盘式制动器构成。本盘式制动器1具备:与车轮一起旋转的盘式转子D;以跨越盘式转子D的方式配置,固定于车身侧的非旋转部分(未图示)的安装部件3;配置于盘式转子D的两侧,由安装部件3支承的一对内摩擦垫4以及外摩擦垫5;以跨越盘式转子D的方式配置,利用一对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相对于安装部件3能够沿制动盘轴向移动地被支承的制动钳6。
[0019] 首先,基于图1~图3对安装部件3进行详细说明。该安装部件3具备:分别供后述制动钳主体50的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插通的一对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一体地连结于这些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分别独立地支承内摩擦垫4以及外摩擦垫5的内侧支承部14以及外侧支承部15。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沿着制动盘周向隔开间隔配置,并且分别沿着制动盘轴向延伸。
[0020] 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分别形成为在内部具有供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插通的销孔17、17的有底圆筒状。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形成为,其销孔17、17的开口侧朝向内侧,其底部侧朝向外侧。在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外侧一体地连接有外侧支承部15。在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从外侧支承部15沿着制动盘轴向在内侧隔开间隔一体地连接有内侧支承部14。
[0021] 内侧支承部14具有:一端部一体地分别与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连接的一对内侧臂部19、20;一体地连结该一对内侧臂部19、20的另一端部的内侧梁部21。各内侧臂部19、20在车辆的前进时或后退时的车辆制动时,承接从内摩擦垫4传递的制动转矩。在各内侧臂部19、20的对置面分别形成有支承凹部23、23。该支承凹部23、23形成为剖面コ形。而且,如图2所示,内摩擦垫4的从其两侧部突出的各卡合部4a、4a与各内侧臂部的支承凹部23、23卡合,而能够相对于盘式转子D向接近·远离方向移动地被支承。
[0022] 在内侧梁部21的大致制动盘周向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将安装部件3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的、沿制动盘轴向贯通的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相当于两个安装部。而且,一对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位于比一对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更靠近盘式转子D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图2所示的俯视时,连结内侧支承部14的第一安装孔25的径向中心与第二安装孔26的径向中心的第一直线28(以下,称作第一直线28)和连结第一销插嵌部11(第一滑动销61)的轴心与第二销插嵌部12(第二滑动销62)的轴心的第二直线29(以下,称作第二直线29)大致平行。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与内侧梁部21的长度方向中央位置大致一致。另外,第一安装孔25、26间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在第一直线28以及第二直线29的方向(大致制动盘周向)上,与后述制动钳主体50的缸体部56的径向中心O1大致一致。
[0023] 另外,在图2所示的俯视中,第一销插嵌部11(第一滑动销61)在沿着第一直线28以及第二直线29的方向(大致制动盘周向)上,位于与第二销插嵌部12(第二滑动销62)的位置相比,靠近后述电动马达70的重心O2的一侧(距离M1<距离M2)。换言之,在图2所示的俯视中,电动马达70在第一直线28以及第二直线29的方向(大致制动盘周向)上,配置在比第二销插嵌部12(第二滑动销62)靠近第一销插嵌部11(第一滑动销61)的位置。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间的第二直线28的中间点B在第一直线28以及第二直线29的方向(大致制动盘周向)上,位于与后述制动钳主体50的缸体部56的径向中心O1,即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更靠近第一销插嵌部11的位置。而且,从连结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与盘式转子D的中心O3的第三直线30到第一销插嵌部11(第一滑动销61)的轴心的距离L1设定为比从所述第三直线30到第二销插嵌部12(第二滑动销62)的轴心的距离L2大。
[0024] 外侧支承部15具有:一端部分别一体连接于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一对外侧臂部32、33;一体地连结于该一对外侧臂部32、33的另一端部的外侧梁部34。各外侧臂部32、33在车辆的前进时或后退时的车辆制动时,承受从外摩擦垫5传递的制动转矩。在各外侧臂部32、33的对置面分别形成有支承凹部(未图示)。各支承凹部形成为剖面コ形状。而且,外摩擦垫5形成为,从其两侧部突出的各卡合部(未图示)与各外侧臂部32、33的支承凹部卡合,并能够相对于盘式转子D向接近·远离方向移动地被支承。需要说明的是,内侧支承部14的一对内侧臂部19、20形成为比外侧支承部15的一对外侧臂部32、33长。其结果是,内侧支承部14的内侧梁部21配置在比外侧支承部15的外侧梁部34更靠近盘式转子D的径向内侧的位置。而且,安装部件3的,内侧支承部14与外侧支承部15之间,即在沿制动盘轴向移动自如地被支承于内侧支承部14的内摩擦垫4与沿制动盘轴向移动自如地被支承于外侧支承部15的外摩擦垫5之间配置有盘式转子D。
[0025] 接着,基于图4,适当参照图2以及图3对制动钳6进行说明。
[0026] 制动钳6由制动钳主体50、驱动单元51、收容该驱动单元51的一部分的壳体52一体地构成。制动钳主体50由向内摩擦垫4开口的圆筒状的缸体部56;从缸体部56跨过盘式转子D而向相反侧延伸,与外摩擦垫5抵接而安装的爪部57;从缸体部56向外侧延伸的一对第一制动钳臂部59以及第二制动钳臂部60一体地形成而构成。
[0027] 在缸体部56内形成有能够滑动地嵌合驱动单元51的活塞73的引导孔58。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第一制动钳臂部59以及第二制动钳臂部60的前端部,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分别利用各安装螺栓63、63固定。如上述那样,这些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沿其轴向滑动自如地插通于安装部件3的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销孔
17、17。在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的一端部与安装部件3的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之间,分别设置有具有覆盖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的伸缩自如的蛇腹部的橡胶制的销护套65、65。
[0028] 驱动单元51具备:驱动部即电动马达70;增强来自该电动马达70的转矩的减速机构71;将来自该减速机构7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向活塞73赋予推力的活塞推进机构72;利用来自该活塞推进机构72的推进力按压内摩擦垫4的活塞73。需要说明的是,活塞73相当于按压部件。电动马达70配置为沿着制动钳主体50的缸体部56(活塞73)和制动盘周向排列。电动马达70的旋转轴70A向壳体52的第一壳体部76内突出。
[0029] 减速机构71是将来自电动马达70的转矩增强而传递到活塞推进机构72的结构。减速机构71收容在壳体52的第一壳体部76内。减速机构71例如采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等。活塞73形成为有底圆筒状。活塞73沿着轴向移动自如地支承于缸体部56的引导孔58内。在与活塞73的底部对置的位置,内摩擦垫4以保持在安装部件3的内侧支承部14的状态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缸体部56内,该缸体部56的底部与活塞73的底部之间构成为从主缸经由液压电路(均未图示)供给制动液压的液压室75。活塞推进机构72由将来自减速机构7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向活塞73赋予推力,并且将活塞73保持在制动位置的旋转直动变换机构构成。该活塞推进机构72收容在缸体部56的底部与活塞73的底部之间。活塞推进机构72例如单独或者适当组合地采用螺纹机构、滚珠丝杠机构以及球坡机构等。
[0030] 壳体52具有:覆盖缸体部56的底部外周,并收容减速机构71的第一壳体部76;从第一壳体部76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一体地朝向盘式转子D侧,突出设置为有底圆筒状的第二壳体部77。壳体52(第一壳体部76)的一端开口被罩78气密封堵。第一壳体部76(罩78)在图2所示的俯视形状中,其长度方向沿着大致制动盘周向形成,其长度方向端部位于第一销插嵌部11与内侧支承部14的第一安装孔25之间。而且,在第一壳体76的长度方向,并且第一销插嵌部11侧一体地形成有第二壳体部77。在该第二壳体部77内收容有电动马达70。
[0031] 第一壳体部76在其长度方向上,固定有缸体部56一侧的外周端部形成为较大的圆弧状,设置有第二壳体部77(电动马达70)的一侧的外周端部形成为小的圆弧状。而且,在图2所示的俯视中,第一壳体部76内的电动马达70的重心O2位于第一直线28与第二直线29之间。另外,电动马达70的重心O2在第一直线28以及第二直线29的方向(大致制动盘周向)上,配置在比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更靠近第二直线29的中间点B的位置。换言之,第二直线29的中间点B在第一直线28以及第二直线29的方向(大致制动盘周向)上,位于比制动钳主体
50的缸体部56的径向中心O1,即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更靠近电动马达70的重心O2的位置。
[0032] 在第一壳体部76,在其长度方向,在第一销插嵌部11侧的端部一体地突出设置有连接器部80。在图2所示的俯视中,该连接器部80从安装部件3的、第一销插嵌部11与内侧支承部14的第一安装孔25之间朝向外侧突出设置。而且,在图2所示的俯视中,第一制动钳臂部59的前端部,即第一滑动销61的径向外周部位于比连接器部80的外周壁更靠近盘式转子D的径向外侧的位置。换句话说,距离盘式转子D的中心O3最远的、第一滑动销61的外壁部的位置比距离盘式转子D的中心O3最远、连接器部80的外壁部中的位置更靠近盘式转子D的径向外侧。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壳体部76内配置有与电动马达70电连接的控制基板(未图示)。该控制基板与连接器部80电连接。由此,电动马达70经由控制基板与连接器80电连接。
[0033] 而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壳体52经由从第一壳体部76的外周部向外侧突出设置的多个固定部82固定于制动钳主体50的缸体部56。这样,通过将壳体52经由各固定部82固定于制动钳主体50的缸体部56而构成制动钳6。
[0034]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的作用进行说明。
[0035] 首先,对作为通过制动器踏板(未图示)的操作而进行的通常液压制动的盘式制动器1制动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0036] 在由驾驶踩下制动器踏板时,与制动器踏板的踏力对应的制动液压从主缸经由液压电路向制动钳主体50的缸体部56内的液压室75供给。由此,活塞73一边使活塞密封(未图示)弹性变形,一边从非制动时的原位置前进(向图3的右方向移动),将内摩擦垫4向盘式转子D按压。而且,制动钳主体50利用活塞73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相对于安装部件3向图3的左方向移动,将安装于爪部57的外摩擦垫5向盘式转子D按压。其结果是,盘式转子D利用一对内摩擦垫4以及外摩擦垫5夹持而产生摩擦力,进而产生车辆的制动力。
[0037] 然后,在驾驶者释放制动器踏板时,停止来自主缸的液压的供给而使液压室内的液压降低。由此,活塞73由于活塞密封的弹性变形的回复力后退至原位置而解除制动力。
[0038] 另外,在用于维持车辆的停止状态的作用的一个例子即驻车制动进行动作时,电动马达70驱动,其转矩经由驱动单元51的减速机构71传递到活塞推进机构72,而转换为活塞73的直线运动。然后,活塞73前进,利用内摩擦垫4以及外摩擦垫5夹持盘式转子D而产生制动力,利用活塞推进机构72保持活塞73的制动位置。由此,保持制动力而完成驻车制动的动作。
[0039] 然后,在解除驻车制动时,电动马达70将活塞73向从盘式转子D分离的释放方向旋转驱动。由此,减速机构71将活塞73向返回释放方向旋转驱动,活塞73利用活塞密封的弹性变形的回复力后退到原位置,制动力完全被解除。
[0040]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第一滑动销61在沿着连结内侧支承部14的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的径向中心的第一直线28的方向上,配置在比第二滑动销62更靠近电动马达70的重心O2的一侧的位置(距离M1<距离M2),从连结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与盘式转子D的中心O3的第三直线30到第一滑动销61的距离L1构成为比从所述第三直线30到第二滑动销62的距离L2大。由此,基于包括电动马达70等的制动钳6的重心的位置,而能够适当设定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的位置,能够提高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与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滑动性。
[004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电动马达70在比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更靠近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间的第二直线29的中间点B的位置具有重心O2。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与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滑动性。
[004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第一滑动销61的径向外周部位于比连接器部80更靠近盘式转子D的径向外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保护连接器部80远离附着于车轮(未图示)的内表面的雪等。
[004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电动马达70在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8与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间的第二直线29之间的位置具有重心O2。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与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滑动性,并且,能够保护电动马达70以及减速机构71远离附着于车轮的内表面的雪等。
[004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中,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以该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间的第二直线29的中间点B与第一安装孔25以及第二安装孔26间的第一直线29的中间点A相比,在第一直线28以及第二直线29的方向(大致制动盘周向)上,成为电动马达70侧的方式分别配置于制动钳6。由此,能够提高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与第一销插嵌部11以及第二销插嵌部12的滑动性。
[0045]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用于在通常制动时,使电动马达70驱动而产生制动力的电动盘式制动器。
[0046] 作为基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1,例如,考虑以下所示的方式。
[0047] 第一方式中,盘式制动器具备:安装部件3,其跨越盘式转子D,利用两个安装部(25、26)安装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并具有沿所述盘式转子D的轴向延伸的一对销插嵌部11、12;制动钳6,其利用分别滑动自如地嵌合于所述一对销插嵌部11、12的第一滑动销61以及第二滑动销62,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3,沿所述盘式转子D的轴向被滑动自如地支承;至少一对摩擦垫4、5,其位于所述盘式转子D的两面侧,相对于所述安装部件3能够沿所述盘式转子D的轴向移动地被安装,利用所述制动钳6按压所述盘式转子D的两面;在所述制动钳6上设有有底筒状的缸体部56、驱动部(70),所述缸体部56能够突出地收容按压任一方的所述摩擦垫4的活塞73,并且收容推进所述活塞73的活塞推进机构72,所述驱动部(70)向所述活塞推进机构72赋予推进力,并支承于所述缸体部56的底部侧,所述第一滑动销61在沿着连结所述两个安装部(25、26)的中心的第一直线28的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滑动销62更靠近所述驱动部70的重心O2的一侧,从连结所述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与所述盘式转子D的中心O3的直线30到所述第一滑动销61的距离L1比从连结所述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与所述盘式转子的中心O3的直线30到所述第二滑动销62的距离L2大。
[0048] 第二方式中,在第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驱动部(70)在与所述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相比,更靠近连结所述第一滑动销61的轴心与所述第二滑动销62的轴心的第二直线29的中间点B的位置具有重心O2。
[0049] 第三方式中,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驱动部(70)在所述盘式转子D的周向中的靠近第一滑动销61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连接器部80,所述第一滑动销61的径向外周部位于比所述连接器部80的外周壁更靠近所述盘式转子D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0050] 第四方式中,在第一~第三中任一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驱动部(70)在连接所述两个安装部(25、26)的中心的第一直线28与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销61的轴心与所述第二滑动销62的轴心的第二直线29之间的位置具有重心O2。
[0051] 在第五方式中,盘式制动器具备:安装部件3,其支承位于盘式转子D的两面侧的至少一对摩擦垫4、5,经由两个安装部(25、26)固定于车辆的非旋转部分;制动钳6,其具有一对滑动销61、62,该一对滑动销61、62分别能够滑动地支承于一对销插嵌部11、12,该一对销插嵌部11、12配置于比该安装部件3的所述两个安装部(25、26)更靠近所述盘式转子D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利用收容于所述制动钳6的内部的按压部件(73)按压所述摩擦垫4;电动马达70,其向使所述按压部件(73)移动的推进机构(72)传递推力,相对于所述按压部件(73)沿所述盘式转子D的周向排列并设于所述制动钳6;所述一对滑动销61、62以连结该一对滑动销61、62的轴心彼此的第二直线29的中间点B与连接所述两个安装部(25、26)的中心彼此的第一直线28的中间点A相比,在制动盘周向上,位于所述电动马达70侧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制动钳6。
[0052]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不一定限定于具有说明的全部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能够在某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另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其他构成。
[0053]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7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37742号的优先权。包括2018年7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137742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的范围、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公开内容,作为参照整体引入本申请中。
[0054]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55] 1盘式制动器,3安装部件,4内摩擦垫,5外摩擦垫,6制动钳,50制动钳主体,51驱动单元,11第一销插嵌部,12第二销插嵌部,25第一安装孔(安装部),26第二安装孔(安装部),28第一直线,29第二直线,30第三直线,56缸体部,61第一滑动销,62第二滑动销,70电动马达(驱动部),72活塞推进机构(推进机构),73活塞(按压部件),80连接器部(驱动部),A中间点,B中间点,D盘式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