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伸显示面板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146447.1

文献号 : CN11228918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易士娟孙亮程立昆

申请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可拉伸基板、多个显示单元以及配线部;其中,所述可拉伸基板包括岛状区域和铰链区域,所述铰链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铰链区域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铰链区域;所述配线部连接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并且位于所述铰链区域,所述配线部至少包括第一电源线以及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布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布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以及所述第二铰链区域;其中,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小于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本发明实施例有效减少了铰链区域的走线数量与走线宽度,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可拉升性能。

权利要求 :

1.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拉伸基板,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岛状区域和连接所述多个岛状区域的铰链区域,所述铰链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铰链区域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铰链区域;

多个显示单元,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每一所述岛状区域内;

配线部,连接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并且位于所述铰链区域,所述配线部至少包括第一电源线以及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布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布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以及所述第二铰链区域;

其中,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少于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

所述第一电源线包括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二电源线包括驱动电源线(VDD)以及公共电源线(VSS),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均为同一金属网格图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图案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排布的第一分支线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排布的第二分支线,相邻两所述第一分支线之间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分支线之间还电连接有多个第二分支阵列,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为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分支线,每一列所述第二分支阵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以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为单位间隔设置,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以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为单位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源线(VDD)形成的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中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与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形成的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中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部还包括扫描线以及数据线,所述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Sn)、第二扫描线(Sn‑1)以及发光控制线(EM),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所述数据线包括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所述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在所述可拉伸基板上依次形成的缓冲层、有源层、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一栅极金属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金属层、间绝缘层、第一有机填充层、第一源漏走线层、第一平坦化层、第二源漏走线层、第二平坦化层、阳极金属层以及像素定义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的部分包括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的部分沿着第三方向(D3)分布有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的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分布有所述公共电源线(VSS)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三方向(D3)与所述第二方向(D2)互为反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的部分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的部分包括所述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线部位于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一类信号走线的线宽为2~4um,相邻两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为2~4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的边界距离为4~6um;所述配线部位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二类信号走线的线宽为4~6um,相邻两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为4~6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的边界距离为4~6u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以及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的材料为单层或多层Ti/Al/Ti合金。

说明书 :

可拉伸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可拉伸显示装置(Stretchable display)作为柔性显示继折叠之后的重要技术升级,具有任意方向可变形和伸缩恢复性,可以有效解决现有4面曲、非高斯曲面贴合以及显
示区弯折(AA  Bending)等技术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行的可拉伸显示面板
(Stretchable Panel)中,为了便于拉伸应变,衬底呈岛屿状分散开,这些衬底岛屿之间通
过丝带状的铰链区域(Hinge)相连,其中像素电路分布在衬底岛屿上,而像素电路彼此之间
的信号走线则分布于带状的铰链区域上。
[0003] 然而,当可拉伸显示面板伸缩变形时,铰链区域将受力发生形变,其中铰链区域的耐应变能力与宽度成反比。目前铰链区域常使用单层或多层金属线路布线,同层金属线路
在同一层平行摆放,彼此通过水平方向预留一定距离来防止短路。因铰链区域内的信号走
线的数量过多,导致铰链区域过宽,进而影响了铰链区域的弯折性能。
[0004] 如图1A所示,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在像素区域的信号走线简图。其中,第一源漏走线层位于水平方向上的第一铰链区域hg1的部分(即第一类信号走线)包括
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
述第一铰链区域hg1的部分(即第二类信号走线)包括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
源线VSS。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位于垂直方向上第二铰链区域hg2的部分(即第一类信号走
线)包括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
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hg2
的部分(即第二类信号走线)包括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因此,在所
述第二铰链区域hg2中,配线部具有4条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以及2条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
[0005] 如图1B所示,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电源线VDD与公共电源线VSS位于第二铰链区域的简图。其中,驱动电源线VDD与公共电源线VSS均穿越像素区域AA,
其他横向信号走线(图中未示)还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
光控制线EM;其他纵向信号走线(图中未示)还包括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红色子像素
数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
[0006] 在现有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将第一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1设置为3um,相邻两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h1为3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
区域的边界距离为5um。同时,为了保证所述配线部中上下两层信号走线的宽度相同,所述
配线部位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二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2为8um,相邻两所述第二类
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h2为5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
的边界距离为5um。因此,所述第二铰链区域hg2中的信号走线宽度H为21um,所述第二铰链
区域hg2的宽度为31um。
[0007] 综上所述,现有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由于铰链区域内的信号走线的数量过多,导致铰链区域过宽,进而影响了铰链区域的弯折性能,更进一步影响了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
伸效果。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由于铰链区域内的信号走线的数量过多,导致铰链区域过宽,进而影响了铰链区域的弯折性能,更进一步
影响了可拉伸显示面板的可拉伸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9]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可拉伸基板、多个显示单元以及配线部;其中,所述可拉伸基板包括彼此分离的多个岛状区域和连接所述多个岛状区域的铰链区
域,所述铰链区域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铰链区域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
二铰链区域;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每一所述岛状区域内;所述配线部连
接多个所述显示单元并且位于所述铰链区域,所述配线部至少包括第一电源线以及第二电
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布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所述第二电源线分布于所述第一铰链区
域以及所述第二铰链区域;
[0011] 其中,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少于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线包括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二电源线包括驱动电源线(VDD)以及公共电源线(VSS),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
均为同一金属网格图案。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网格图案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排布的第一分支线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排布的第二分支线,相邻两所述第一分支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且相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分支线之间还电连接有多个第二分支阵列,所述第二分
支阵列为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分支线,每一列所述第二分支阵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
(D2)以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为单位间隔设置,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沿着所述第
二方向(D2)以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为单位交错设置。
[00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源线(VDD)形成的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中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与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形成的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中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沿着所
述第二方向(D2)交错设置。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线部还包括扫描线以及数据线,所述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Sn)、第二扫描线(Sn‑1)以及发光控制线(EM),所
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沿着所述第一方向
(D1)相互平行设置;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所述数据线包括红色子像素数据
线(dataR)、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所述红色子像素数
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沿着所
述第二方向(D2)相互平行设置。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包括在所述可拉伸基板上依次形成的缓冲层、有源层、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一栅极金属层、第二栅极绝缘层、第二栅极金属层、间绝缘层、第
一有机填充层、第一源漏走线层、第一平坦化层、第二源漏走线层、第二平坦化层、阳极金属
层以及像素定义层。
[001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的部分包括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的
部分沿着第三方向(D3)分布有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
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的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分布有所述公共电源
线(VSS)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三方向(D3)与所述第二方向(D2)互为反方
向。
[001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的部分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位
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的部分包括所述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
(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配线部位于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一类信号走线的线宽为2~4um,相邻两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为2~4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
一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的边界距离为4~6um;所述配线部位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
中的第二类信号走线的线宽为4~6um,相邻两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为4~6um,
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的边界距离为4~6um。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以及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的材料为单层或多层Ti/Al/Ti合金。
[0021]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使得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铰链区域内第二电源线的数量少于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铰链区域内的第二电源线的数量,有效的减少了
铰链区域的走线数量与走线宽度,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可拉升性能,同时确保了显示
面板内的压降变小,进一步使得可拉伸显示面板显示均匀。

附图说明

[0022]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23] 图1A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在像素区域的信号走线简图。
[0024] 图1B为现有技术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电源线VDD与公共电源线VSS位于第二铰链区域的简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平面图。
[0026] 图3为图2的显示单元的电路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截面图。
[0028]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在像素区域的信号走线简图。
[0029]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电源线VDD与公共电源线VSS位于第二铰链区域的简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电源线或公共电源线在铰链区域形成的金属网格图案简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铰链区域的信号走线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拉伸显示面板,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33]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现有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由于铰链区域内的信号走线的数量过多,导致铰链区域过宽,进而影响了铰链区域的弯折性能,更进一步影响了可拉伸显示面板
的可拉伸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0034]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的俯视平面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可包括可拉伸基板10、显示单元20以及配线部30。
[0035] 具体地,所述可拉伸基板10可包括聚合物,例如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等。所述可拉伸基板10还包括岛状区域11、铰链区域12和穿透区域13。
[0036] 其中,所述可拉伸基板10可以布置多个所述岛状区域11,多个所述岛状区域11可以彼此分离。每个所述岛状区域11可以具有各种平面形状,例如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多
边形、圆形、椭圆形和闭环形。例如,每个所述岛状区域11可以具有平面正方形形状。
[0037] 所述铰链区域12可以连接多个所述岛状区域11中的相邻的所述岛状区域11。所述铰链区域12可以与所述岛状区域11一体地形成,并且可以从一个所述岛状区域11延伸到另
一个所述岛状区域11。所述铰链区域12可以具有例如在平面图中弯曲的弯折形状。
[0038] 进一步地,所述铰链区域12具有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铰链区域121以及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铰链区域122。
[0039] 具体地,所述穿透区域13可以被所述岛状区域11和所述铰链区域12包围。所述穿透区域13可以是例如所述可拉伸基板10凹陷或穿透的部分。
[0040] 具体地,显示单元20可以显示图像。显示单元20可以包括像素作为显示图像的最小单元,可以布置多个所述显示单元20。多个所述显示单元20的每个可以布置在多个所述
岛状区域11的对应的所述岛状区域11中。
[0041] 具体地,所述配线部30可以连接在多个所述显示单元30之间。所述配线部30可以布置在所述铰链区域12中,并且可以通过所述铰链区域12从一个所述岛状区域11延伸到另
一个所述岛状区域11。
[0042] 优选地,所述配线部30可以沿着所述铰链区域12以直线形状或弯曲的曲线形状延伸。
[0043] 如图3所示,为图2的显示单元的电路图。
[0044] 其中,所述显示单元20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1、T2、T3、T4、T5、和T6)、存储电容Cst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其连接到所述配线部
30。所述配线部30包括第一电源线以及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包括初始化电源线
Vin;所述第二电源线包括驱动电源线VDD以及公共电源线VSS。所述配线部30还包括扫描线
以及数据线data,所述扫描线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所述扫描线包括第一扫描线Sn、
第二扫描线Sn‑1以及发光控制线EM;所述数据线Data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所述数据
线Data包括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蓝色子像素数据线
dataB。
[0045] 具体地,多个薄膜晶体管可以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第二薄膜晶体管T2、第三薄膜晶体管T3、第四薄膜晶体管T4、第五薄膜晶体管T5和第六薄膜晶体管T6。
[0046] 具体地,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第一栅电极G1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第三漏电极D3和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第四漏电极D4。其第一源电极S1可以分
别连接到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第二漏电极D2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第五漏电极
D5。其第一漏电极D1可以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第三源电极S3和所述第六薄
膜晶体管T6的第六源电极S6。
[0047] 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第二栅电极G2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一扫描线Sn。其第二源电极S2可以连接到所述数据线Data。其第二漏电极D2可以连接到Data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
第一源电极S1。
[0048] 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第三栅电极G3可以连接到第一扫描线Sn。其第三源电极S3可以连接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第一漏电极D1。其第三漏电极D3可以连接到第一薄膜晶
体管T1的第一栅电极G1。
[0049] 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第四栅电极G4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二扫描线Sn‑1。其第四源电极S4可以连接到初始化电源线Vin。其第四漏电极D4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
T1的第一栅电极G1。
[0050] 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第五栅电极G5可以连接到发光控制线EM。其第五源电极S5可以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源线VDD。其第五漏电极D5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
第一源电极S1。
[0051] 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第六栅电极G6可以连接到所述发光控制线EM。其第六源电极S6可以连接到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第一漏电极D1。其第六漏电极D6可以连接到有
机发光元件OLED。
[0052] 所述配线部30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一扫描线Sn将第一扫描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第二栅电极G2和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第三栅电极G3的
每个;所述第二扫描线Sn‑1,所述第二扫描线Sn‑1将第二扫描信号传输到所述第四薄膜晶
体管T4的第四栅电极G4;发光控制线EM,所述发光控制线EM将发光控制信号传输到所述第
五薄膜晶体管T5的第五栅电极G5和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T6的第六栅电极G6的每个;所述数
据线Data,所述数据线Data将数据信号传输到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T2的第二源电极S2;所
述驱动电源线VDD,所述驱动电源线VDD将驱动电源供给到所述存储电容Cst的一个电极和
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T5的第五源电极S5的每个;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初始化电源线
Vin将初始化信号供给到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T4的所述第四源电极S4。
[0053] 所述存储电容Cst可以包括连接到所述驱动电源线VDD的一个电极以及连接到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T1的第一栅电极G1和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T3的第三漏电极D3的每个的
另一个电极。
[0054] 所述有机发光元件OLED可以包括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的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射层。所述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第一电极可以连接所述第
六薄膜晶体管T6的第六漏电极D6。其第二电极可以连接到被供给公共电源的所述公共电源
线VSS。
[005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可以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存储电容Cst和有机发光元件OLED,其中,多个薄膜晶体管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T1至第七薄膜晶体管T6。在一些
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单元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至少一个存储电容和有机发
光元件。
[0056]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的截面图。其中,所述可拉伸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单元20,所述显示单元20包括设置在所述可拉伸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以
及连接到所述薄膜晶体管上的有机发光元件。
[0057] 具体地,所述显示单元20包括在所述可拉伸基板10上依次形成的缓冲层201、有源层202、第一栅极绝缘层203、第一栅极金属层204、第二栅极绝缘层205、第二栅极金属层
206、间绝缘层207、第一有机填充层208、第一源漏走线层、第一平坦化层210、第二源漏走线
层、第二平坦化层212、阳极金属层213以及像素定义层214。
[0058] 其中,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包括源极2091、漏极2092、第一条第一类信号走线2093、第二条第一类信号走线2094以及第三条第一类信号走线2095,所述源极2091以及所
述漏极2092分别经由第一过孔与所述有源层202电连接,所述阳极金属层213通过所述漏极
2092与所述有源层202电连接。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包括第一条第二类信号走线2111以及
第二条第二类信号走线2112。所述第一有机填充层208的作用就是为了实现弯折应力的减
小,弯折的目的是实现窄边框设计。
[0059] 具体地,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以及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的材料均为单层或多层Ti/Al/Ti合金。
[0060] 具体地,所述配线部30位于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一类信号走线的线宽为2~4um,相邻两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为2~4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一类信
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的边界距离为4~6um;所述配线部30位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中
的第二类信号走线的线宽为4~6um,相邻两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为4~6um,位
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的边界距离为4~6um。
[0061] 优选地,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1为3um,相邻两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h1为3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的边界距离为
5um;所述配线部30位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二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2为5um,相邻两
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h2为5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与所述
铰链区域12的边界距离为5um。
[0062] 如图5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在像素区域的信号走线简图。其中,所述配线部30至少包括第一电源线以及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分布于所述
第二铰链区域122,所述第二电源线完全分布于所述铰链区域12;
[0063]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小于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内的所述第二电源线的数量。
[0064]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源线为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二电源线包括驱动电源线VDD以及公共电源线VSS,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与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在所述第一铰链区域
121或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中相互平行排布。
[0065]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均为一新型金属网格图案。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的部分包括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
述公共电源线VSS;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的部分沿着第三方向D3
分布有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
铰链区域122的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分布有所述公共电源线VSS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
线Vin,所述第三方向D3与所述第二方向D2互为反方向。
[0066] 具体地,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的部分(即第一类信号走线)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所述第二源漏走
线层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的部分(即第二类信号走线)包括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
所述公共电源线VSS。
[0067] 因此,在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中,所述配线部30具有3条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以及2条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
[0068] 优选地,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1为3um,相邻两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h1为3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的边界距离为
5um。
[0069]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配线部30中上下两层信号走线的宽度相同,所述配线部30位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二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2为5um,相邻两所述第二类信号
走线之间的距离h2为5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的边
界距离为5um。
[0070] 因此,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中的信号走线宽度H为15um,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1的宽度为25um。
[0071] 具体地,所述第一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的部分(即第一类信号走线)包括所述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
数据线dataB;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的部分(即第二类信号走线)
包括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
[0072] 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的部分沿着所述第三方向D3分布有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位于所述第二铰链
区域122的部分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分布有所述公共电源线VSS以及所述初始化电源线
Vin。
[0073] 由于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互为反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中,所述配线部30具有3条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以及2条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第
一种情况,沿着所述第三方向D3延伸的所述驱动电源线VDD和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第二
种情况,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延伸的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和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
[0074] 优选地,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1为3um,相邻两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h1为3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的边界距离为
5um。
[0075]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配线部30中上下两层信号走线的宽度相同,所述配线部30位于所述第二源漏走线层中的第二类信号走线的线宽h2为5um,相邻两所述第二类信号
走线之间的距离h2为5um,位于最外侧边缘的所述第二类信号走线与所述铰链区域12的边
界距离为5um。
[0076] 因此,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中的信号走线宽度H为15um,所述第一铰链区域122的宽度为25um。
[0077] 将图5A与图1A经过对比可知,图5A在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中的信号走线的数目(5条)以及宽度(15um)均小于图1A在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中的信号走线的数目(6条)以及
宽度(21um)。本发明实施例相比现有技术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可拉升性能,同时确保
了显示面板内的压降变小,进一步使得可拉伸显示面板显示均匀。
[0078] 如图5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电源线VDD与公共电源线VSS位于第二铰链区域的简图。其中,其他横向信号走线(图中未示)还包括所述第一扫
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其他纵向信号走线(图中未示)还包
括所述初始化电源线Vin、所述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所述绿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
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
[0079] 其中,所述驱动电源线VDD以及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均为一金属网格图案。
[0080] 具体地,所述金属网格图案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D1排布的第一分支线51以及沿着所述第二方向D2排布的第二分支线520,相邻两所述第一分支线之间51的距离相等且相
互平行设置;相邻两所述第一分支线51之间还电连接有多个第二分支阵列52,所述第二分
支阵列52为一对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分支线520,每一列所述第二分支阵列52沿着所述第
二方向D2以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阵列52为单位间隔设置,相邻两列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52沿
着所述第二方向D2以一个所述第二分支阵列52为单位交错设置。
[0081]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源线VDD形成的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中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与所述公共电源线VSS形成的所述金属网格图案中的所述第二分支阵列沿着所述第二方向
D2交错设置。
[0082]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驱动电源线VDD或者公共电源线VSS在铰链区域形成的金属网格图案简图。由图6可知,VDD与公共电源线VSS在所述铰
链区域12形成同一类型的金属网格图案。
[0083]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中铰链区域的信号走线效果示意图。其中,所述配线部30连接多个所述显示单元20并且位于所述铰链区域。所述配线部
30包括位于下层的所述第一信号走线31。所述第一类信号走线31位于所述第一铰链区域
121的部分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Sn、所述第二扫描线Sn‑1以及所述发光控制线EM;所述第一
类信号走线31位于所述第二铰链区域122的部分包括所述红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R、所述绿
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G以及所述蓝色子像素数据线dataB。
[0084]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可拉伸显示面板,使得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铰链区域内第二电源线的数量少于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铰链区域内的第二电源线的数量,有
效的减少了铰链区域的走线数量与走线宽度,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可拉升性能,同时
确保了显示面板内的压降变小,进一步使得可拉伸显示面板显示均匀。
[0085]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0086]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TFT阵列基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
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
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
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