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172420.X

文献号 : CN11231274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肖启能陈敏锐

申请人 : 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包括有上壳组件及吸热座,上壳组件包括上壳体,上壳体呈扁平状并在中间凸设有长条凸块,长条凸块前端面设有入液口,长条凸块左右两侧则分別设有出液口,且上壳体具有连通各出液口的内容腔,上壳组件固定于吸热座上,吸热座具有容槽,容槽内设有复数散热鳍片,且入液口通过容槽与内容腔连通;借此,可依照需求使用不同方向位置的出液口,以连到液冷吸热块的多样化连接配置。

权利要求 :

1.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特征是,包括有:一上壳组件(1),包括一上壳体(10),该上壳体(10)呈扁平状并在中间凸设有一长条凸块(11),该长条凸块(11)前端面设有一入液口(111),该长条凸块(11)左右两侧分別设有一出液口(112),且该上壳体(10)具有一内容腔(12),该内容腔(12)系连通各该出液口(112);

以及

一吸热座(20),该上壳组件(1)系固定于该吸热座(20)上,该吸热座(20)具有一容槽(21),该入液口(111)通过该容槽(21)与该内容腔(12)连通;该入液口(111)与该出液口(112)系用于连接输送冷却液体的输液管A,该上壳体(10)及该长条凸块(11)的两侧分别共同形成有一管路空间(16),该管路空间(16)系用于连接在该长条凸块(11)两侧的该出液口(112)上的该输液管A走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上壳体(10)内还设有一进水流道(102)、一注水流道(103)及连通该进水流道(102)及该注水流道(103)的一延伸流道(104),且该进水流道(102)与该入液口(111)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上壳组件(1)还包括一隔板(14)及一密封垫(15),该隔板(14)及该密封垫(15)系层叠设置于该上壳体(10)底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隔板(14)上设有连通该进水流道(102)及该延伸流道(104)的一导引槽(141)以及连通该导引槽(141)及该注水流道(103)的一第一长条穿孔(142),该密封垫(15)上设有对应该导引槽(141)密封嵌设的一防水凸块(151)及连通该第一长条穿孔(142)的一第二长条穿孔(15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导引槽(141)凸设有一导引墙(1411),该注水流道(103)凸设有一环墙(1031),该导引墙(1411)系对应该进水流道(102)及该延伸流道(104)嵌设,该环墙(1031)系对应该第一长条穿孔(142)嵌设。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隔板(14)还开设有连通该第一长条穿孔(142)的一导液口(144),该环墙(1031)形成有一连通道(1032),该导液口(144)通过该连通道(1032)与该注水流道(103)连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容槽(21)内设有复数散热鳍片(22),各该散热鳍片(22)的外围及该容槽(21)的内缘之间共同形成有一环槽(23),该环槽(23)包括形成在各该散热鳍片(22)前后侧的复数定位槽(231)及形成在各该散热鳍片(22)左右侧的复数回流槽(23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密封垫(15)底部的前后两端分別形成有一定位凸块(153),各该定位凸块(153)系对应各该定位槽(231)嵌设,该密封垫(15)的两侧分別形成有对应各该回流槽(232)连通的一穿孔(154),该隔板(14)的两侧分別形成有对应各该穿孔(154)连通的一缺口(143)。

9.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上壳体(10)还设有复数导液管(1121),每一该导液管(1121)系贯穿该注水流道(103)的侧壁,使该导液管(1121)的一端位于该长条凸块(11)内并与该内容腔(12)连通,该导液管(1121)的另一端与位于该长条凸块(11)两侧对应的该出液口(112)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中该长条凸块(11)前端面还设有邻近于该入液口(111)的一出液口(112),该出液口(112)系连通该内容腔(12)。

说明书 :

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液冷吸热块,尤指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3C产品及伺服器等装置的功能越来越多元、运作的效能也越来越高,使其内部的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也更多,故电子元件大多需要借由散热装置来散
热,以避免电子元件的温度过高而影响运作时的性能及稳定性,且近年来液冷散热装置在
散热装置中被广为使用,其原理是利用液体的回圈流动,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转移到散
热元件上,进而将热量散发。
[0003] 然而一般的液冷吸热块虽然有多个出液口可供连接使用,但通常为同个方向,在多个液冷吸热块的连接上便有所限制,且当输液管需跨过其他液冷吸热块时只能将输液管
弯折绕过,如此不仅会增加所占用的空间大小而影响整体的布局,更会使工作流体在输液
管内的流动受阻而降低液冷吸热块的循环效率。
[0004]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之问题点,即成为本发明人改良之目标。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之主要目的,在于可依照需求使用不同方向位置的出液口,以连到液冷吸热块的多样化连接配置。
[0006]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包括有一上壳组件及一吸热座,上壳组件具有一上壳体,上壳体系呈扁平状并在中间凸设有一长条
凸块,长条凸块的前端面设有一入液口,长条凸块的左右两侧则分別设有一出液口,上壳体
具有连通各出液口的一内容腔,上壳组件系固定于吸热座上,吸热座具有一容槽,容槽内设
有复数散热鳍片,且入液口通过容槽与内容腔连通。
[0007]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 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其特征是,包括有:一上壳组件(1),包括一上壳体(10),该上壳体(10)呈扁平状并在中间凸设有一长条凸块(11),该长条凸块(11)前端面
设有一入液口(111),该长条凸块(11)左右两侧分別设有一出液口(112),且该上壳体(10)
具有一内容腔(12),该内容腔(12)系连通各该出液口(112);以及一吸热座(20),该上壳组
件(1)系固定于该吸热座(20)上,该吸热座(20)具有一容槽(21),该入液口(111)通过该容
槽(21)与该内容腔(12)连通。
[0009]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上壳体(10)内还设有一进水流道(102)、一注水流道(103)及连通该进水流道(102)及该注水流道(103)的一延伸流道(104),且该进水流道(102)与该
入液口(111)连通。
[0010]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上壳组件(1)还包括一隔板(14)及一密封垫(15),该隔板(14)及该密封垫(15)系层叠设置于该上壳体(10)底部。
[0011]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隔板(14)上设有连通该进水流道(102)及该延伸流道(104)的一导引槽(141)以及连通该导引槽(141)及该注水流道(103)的一第一长条穿孔(142),该
密封垫(15)上设有对应该导引槽(141)密封嵌设的一防水凸块(151)及连通该第一长条穿
孔(142)的一第二长条穿孔(152)。
[0012]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导引槽(141)凸设有一导引墙(1411),该注水流道(103)凸设有一环墙(1031),该导引墙(1411)系对应该进水流道(102)及该延伸流道(104)嵌设,该
环墙(1031)系对应该第一长条穿孔(142)嵌设。
[0013]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隔板(14)还开设有连通该第一长条穿孔(142)的一导液口(144),该环墙(1031)形成有一连通道(1032),该导液口(144)通过该连通道(1032)与该注
水流道(103)连通。
[0014]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容槽(21)内设有复数散热鳍片(22),各该散热鳍片(22)的外围及该容槽(21)的内缘之间共同形成有一环槽(23),该环槽(23)包括形成在各该散热鳍
片(22)前后侧的复数定位槽(231)及形成在各该散热鳍片(22)左右侧的复数回流槽(232)。
[0015]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密封垫(15)底部的前后两端分別形成有一定位凸块(153),各该定位凸块(153)系对应各该定位槽(231)嵌设,该密封垫(15)的两侧分別形成有对应各
该回流槽(232)连通的一穿孔(154),该隔板(14)的两侧分別形成有对应各该穿孔(154)连
通的一缺口(143)。
[0016]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上壳体(10)还设有复数导液管(1121),每一该导液管(1121)系贯穿该注水流道(103)的侧壁,使该导液管(1121)的一端位于该长条凸块(11)内
并与该内容腔(12)连通,该导液管(1121)的另一端与位于该长条凸块(11)两侧对应的该出
液口(112)连接。
[0017] 进一步优选地,其中该长条凸块(11)前端面还设有邻近于该入液口(111)的一出液口(112),该出液口(112)系连通该内容腔(12)。
[0018] 本发明还具有以下功效:通过隔板的导引槽可将自入液口流入的工作流体导引至中间的第一长条穿孔,使工作流体可从鳍片中心向两旁流动进行散热。借由密封垫的防水
凸块,可将导引槽下方密封使工作流体能顺着导引槽在内部流动。通过沉头孔及螺丝孔,可
借由螺固元件将吸热座与上壳组件锁固。借由定位凸块及定位槽可将上壳组件及吸热座进
行粗定位,并使吸热座与上壳组件能够较方便轻松地锁固。通过吸热座上的固定孔,可供螺
固元件锁固液冷吸热块。通过回流槽、缺口及穿孔,可将散热冷却后的工作流体回流至内腔
室内并由出液口流出。

附图说明

[0019] 图1系本发明之上壳组件立体分解图。
[0020] 图2系本发明之上壳体背视图。
[0021] 图3系图2之另一视角图。
[0022] 图4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立体分解图。
[0023] 图5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组合外观图。
[0024] 图6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前视图。
[0025] 图7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俯视图。
[0026] 图8系图7之8‑8剖视图。
[0027] 图9系图8之9‑9剖视图。
[0028] 图10系图9之10‑10剖视图。
[0029] 图11系图9之11‑11剖视图。
[0030] 图12系图9之12‑12剖视图。
[0031] 图13系图9之13‑13剖视图。
[0032] 图14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应用第一实施例俯视图。
[0033] 图15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应用第二实施例俯视图。
[0034] 图16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应用第三实施例俯视图。
[0035] 图17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之应用第三实施例立体外观图。
[0036] 图18系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之上壳体与隔板之背视图。
[0037] 附图标号说明:
[0038] 1:上壳组件,10:上壳体,101:螺纹孔,102:进水流道,103:注水流道,1031:环墙,1032:连通道,104:延伸流道,105:弧型凹槽,11:长条凸块,111:入液口,112:出液口,1121:
导液管,113:弧形凹面,12:内容腔,13:上盖板,14:隔板,141:导引槽,1411:导引墙,142:第
一长条穿孔,143:缺口,144:导液口,15:密封垫,151:防水凸块,152:第二长条穿孔,153:定
位凸块,154:穿孔,16:管路空间,20:吸热座,201:沉头孔,202:固定孔,21:容槽,22:散热鳍
片,23:环槽,231:定位槽,232:回流槽,A:输液管,A1:螺丝,B:塞头,C:第一液冷吸热块,D:
第二液冷吸热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
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
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0040]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
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41]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
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
“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0042]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43] 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
[0044]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易于扩充连接的液冷吸热块,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包括有一上壳组件1及一吸热座20,且各图示中的箭头代表工作流体的流向。
[0045] 上壳组件1包括一上壳体10,上壳体10呈扁平状的结构,并在中间凸设有一长条凸块11,在长条凸块11的前端面设有一入液口111及邻近于入液口111的一出液口112,长条凸
块11的左右两侧则分別设有一出液口112,上壳体10具有一内容腔12,且内容腔12系连通各
出液口112但不直接与入液口111连通。
[0046] 其中,入液口111及各出液口112系可分別通过一输液管A连接,并借由复数螺丝固定各输液管A,且入液口111及出液口112连接输液管A后,输液管A不会凸出长条凸块11的顶
端,上壳体10及长条凸块11的两侧分別共同形成有一管路空间16,各管路空间16可供连接
在长条凸块11两侧出液口112上的各输液管A走管,避免液冷吸热块的两侧设置有其他电子
元件或物体时,输液管A因超出上壳体10两侧而与其他电子元件或物体相碰。
[0047] 进一步说明,为了有效导引工作流体的流向,上壳体10还包括有一进水流道102及一注水流道103,注水流道103的底缘延伸凸设有一环墙1031,进水流道102与注水流道103
系对应长条凸块11的位置并设置于内容腔12内,且进水流道102连通入液口111,其中,进水
流道102与注水流道103系平行设置,且进水流道102的一端经由一延伸流道104连通注水流
道103。
[0048] 如图1所示,上壳组件1还包括一上盖板13、一隔板14及一密封垫15,上盖板13系卡盖于长条凸块11上,隔板14及密封垫15则是依序层叠设置于上壳体10底部,隔板14上设有
连通进水流道102及延伸流道104的一导引槽141以及连通导引槽141及注水流道103的一第
一长条穿孔142,导引槽141的周缘凸设有一导引墙1411,第一长条穿孔142系对应注水流道
103的位置设置于隔板14的中央;密封垫15上设有可密封嵌设于导引槽141内的一防水凸块
151及连通第一长条穿孔142的第二长条穿孔152,且第二长条穿孔152的宽度小于第一长条
穿孔142的宽度。
[0049] 进一步说明,上壳组件1的组装方式为,先将隔板14与密封垫15组合,并将密封垫15的防水凸块151嵌设于导引槽内,此时防水凸块151顶缘的高度系低于导引墙1411顶缘的
高度(参阅图8),接着再将上壳体与隔板14以及密封垫15组合,并将导引墙1411崁设于进水
流道102内,同时将环墙1031嵌设于第一长条穿孔142内以连到定位效果,此时导引槽141系
位于进水流道102及延伸流道104的正下方,而第一长条穿孔142与第二长条穿孔152系依序
位于注水流道103的正下方,借此可使工作流体自入液口111进入后经由进水流道102、延伸
流道104、导引槽141、导引墙1411与防水凸块151的限制而引流至注水流道103及第一长条
穿孔142,并最后经由密封垫15的第二长条穿孔152流出至吸热座20内。
[0050] 复参阅图2与图3,为了有效导引工作流体至长条凸块11两侧的各出液口112,上壳体10还设有二导液管1121,每一导液管1121系直向贯穿注水流道103的侧壁,使导液管1121
远离出液口112的一端位于长条凸块11内并与内容腔12连通,另一端则与位于长条凸块11
两侧对应的出液孔112连通,借此,可在保持现有结构并不增加长条凸块11宽度的情況下,
使得输液管A连接出液口112时,输液管A可通过导液管1121与内容腔12连通。
[0051] 如图4所示,上壳组件1系固定于吸热座20上,吸热座20具有一容槽21,入液口111通过容槽21与内容腔12连通,容槽21内密集地设有平行的复数散热鳍片22,在各散热鳍片
22外围及容槽21内缘之间共同形成有一环槽23,如图13所示,环槽23包括形成在散热鳍片
22前后侧的两个定位槽231及形成在散热鳍片22左右侧的两个回流槽232,密封垫15底部的
前后两端分別形成有一定位凸块153,各定位凸块153系对应各定位槽231嵌设,以做为上壳
组件1及吸热座20的定位并加以限制工作流体于吸热座20内的流动范围。
[0052] 其中,密封垫15的两侧还形成有连通回流槽232的一穿孔154,隔板14的两侧则形成有连通各穿孔154的一缺口143,工作流体可借由各穿孔154及各缺口143回流至上壳体10
的内容腔12内。
[0053] 进一步说明,上壳体10及吸热座20为金属材料所制成,优选地,上壳体10及吸热座20可由铜或其他具有良好导热功能的材料所制成;工作流体可以为水或其他具有良好热交
换率的冷却液体。
[0054] 请参考图8至13的各剖视图所示,各图示中的箭头代表工作流体的流向,携带热能的工作流体自上壳组件1入液口111的输液管A进入进水流道102至注水流道103后,将工作
流体由上至下依序引流至第一长条穿孔142及第二长条穿孔152,并进入吸热座20的容槽21
内与各散热鳍片22进行热交换以连到冷却目的,其中,通过与第一长条穿孔142及第二长条
穿孔152的方向垂直且彼此平行设置的各散热鳍片22间的间隙,可将工作流体导流至容槽
21两侧的回流槽232内并借由流经各散热鳍片22时带走热能而降温,最后再自回流槽232穿
过各穿孔154及各缺口143流至上壳组件1的内容腔12内,并从接有输液管A的各出液口112
流出。
[0055] 其中,上壳体10于长条凸块11两侧的出液口112处分別形成有一弧形凹槽105,各弧型凹槽105系让位以供输液管A连接安装,长条凸块114邻近于前端的两侧分別形成有一
弧形凹面113,各弧形凹面113系让位以供各输液管A通过;上壳体10的底部开设有复数螺纹
孔101,吸热座20上则开设有连通各螺纹孔101的复数沉头孔201,各沉头孔201系分別供一
螺固元件套入并与各螺纹孔101锁固,且吸热座20上还开设有复数固定孔202,分別用以供
一螺固元件将液冷吸热块锁固。
[0056] 如图14所示,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的应用第一实施例,第一液冷吸热块C与第二液冷吸热块D呈同向的并联设置,工作流体自第一液冷吸热块C的入液口111流入,经第一次冷
却后由第一液冷吸热块C入液口111旁的出液口112流出,并流入第二液冷吸热块D的入液口
111进行第二次冷却,最后由第二液冷吸热块D入液口111旁的出液口112流出,回到热源以
完成一次循环,且其中未连接输液管A的出液口112皆以一塞头B密封连接。
[0057] 如图15所示,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的应用第二实施例,第一液冷吸热块C与第二液冷吸热块D呈反向的并联设置,工作流体自第一液冷吸热块C的入液口111流入,经第一次冷
却后由第一液冷吸热块C侧边的出液口112流出,并流入第二液冷吸热块D的入液口111进行
第二次冷却,最后由第二液冷吸热块D侧边的出液口112流出,回到热源以完成一次循环,且
其中未连接输液管A的出液口112皆以一塞头B密封连接。
[0058] 如图16及图17所示,系本发明液冷吸热块的应用第三实施例,第一液冷吸热块C与第二液冷吸热块D呈同向的串联设置,工作流体自第一液冷吸热块C的入液口111流入,经第
一次冷却后由第一液冷吸热块C侧边的出液口112流出,并流入第二液冷吸热块D的入液口
111进行第二次冷却,最后由第二液冷吸热块D侧边的出液口112流出,且连接第二液冷吸热
块D出液口112的输液管A系跨过第一液冷吸热块C,并回到热源以完成一次循环,可避免输
液管A额外的弯曲占用空间并影响工作流体的流动,且其中未连接输液管A的出液口112皆
以一塞头B密封连接。
[0059] 请参照图18所示,系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其主要差別在于隔板14上还开设有连通第一长条穿孔142的一导液口144,环墙1031上形成有一连通道1032,使得将隔板14组装
于上壳体10时,导液口144可与内容腔12及导液管1121连通,并通过连通道1032与注水流道
103连通,因此位于长条凸块11侧边的出液孔112也可用来进行注液,使工作流体可依序经
由导液管1121、内容腔12、导液口144、连通道1032、第一长条穿孔142及第二长条穿孔152并
最后流入吸热座20来进行热交换,借此本发明液冷吸热块可从不同方向注入工作流体,而
具备更多样的应用变化。
[0060]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況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演化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
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