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880094823.1

文献号 : CN11233514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西村哲也高仓龙太白鸟翔水野芳正

申请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于使棒状构件支承扁平的配线构件的技术。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具备:配线构件,扁平地形成;支承构件,包括嵌合部,上述嵌合部形成为以能够与棒状构件的外周部嵌合的方式在周向一部分开口的筒状;贯通部,在上述配线构件配置于上述支承构件的外侧的状态下,贯通上述配线构件;及防脱部,以不贯通上述配线构件的方式相对于上述配线构件设置于外侧,实现上述贯通部的防脱。例如,考虑上述贯通部与上述支承构件一体成形。

权利要求 :

1.一种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具备:配线构件,扁平地形成;

支承构件,包括嵌合部,上述嵌合部形成为以能够与棒状构件的外周部嵌合的方式在周向一部分开口的筒状;

贯通部,在上述配线构件配置于上述支承构件的外侧的状态下,贯通上述配线构件;及防脱部,以不贯通上述配线构件的方式相对于上述配线构件设置于外侧,实现上述贯通部的防脱,

上述配线构件沿着上述嵌合部的周向弯曲,上述防脱部仅将沿着上述嵌合部的周向弯曲的上述配线构件中的周向端部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贯通部与上述支承构件一体成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防脱部以能够经由铰接件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构件一体成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支承构件还包括与上述防脱部的被卡定部卡定的卡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贯通部分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配线构件包括:

多个线状传输构件;和

片材,将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保持为扁平的状态,并且供上述贯通部贯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配线构件夹持于上述支承构件与上述防脱部之间。

说明书 :

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使棒状构件支承配线构件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专利文献1公开了使棒状构件支承配线构件的技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束支承构件具备:能够将棒状构件以包入的形式嵌合的嵌合部和在嵌合部的外周与嵌合部一体设
置且覆盖作为配线构件的线束的保护部。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8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线束支承构件虽适于支承电线束那样的圆截面的线束,但不适于支承扁平的配线构件。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适于使棒状构件支承扁平的配线构件的技术。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1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具备:配线构件,扁平地形成;支承构件,包括嵌合部,上述嵌合部形成为以能够与棒状构件的外周部嵌合的方式在周
向一部分开口的筒状;贯通部,在上述配线构件配置于上述支承构件的外侧的状态下,贯通
上述配线构件;及防脱部,以不贯通上述配线构件的方式相对于上述配线构件设置于外侧,
实现上述贯通部的防脱,上述配线构件沿着上述嵌合部的周向弯曲,上述防脱部仅将沿着
上述嵌合部的周向弯曲的上述配线构件中的周向端部覆盖。
[0011] 第2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是第1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贯通部与上述支承构件一体成形。
[0012] 第3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是第1或者第2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防脱部以能够经由铰接件转动的方式与上述支承构件一体成形。
[0013] 第4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是第1~第3中任一个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支承构件还包括与上述防脱部的被卡定部卡定的卡定部。
[0014] 第5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是第4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卡定部与上述贯通部分开设置。
[0015] 第6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是第1~第5中任一个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配线构件包括:多个线状传输构件;和片材,将上述多个线状传输构件保持
为扁平的状态,并且供上述贯通部贯通。
[0016] 第7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是第1~第6中任一个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其中,上述配线构件夹持于上述支承构件与上述防脱部之间。
[0017] 发明效果
[0018] 根据各方式,通过利用防脱部使贯通部防脱而成为配线构件被支承构件支承的状态。此时,通过贯通部贯通配线构件,能够使配线构件定位于支承构件。通过使支承配线构
件的该支承构件支承于棒状构件,从而能够使棒状构件支承扁平的配线构件。
[0019] 根据第2方式,与贯通部和支承构件分体的情况相比,贯通部不易在配线构件的外周侧脱落。
[0020] 根据第3方式,与防脱部和支承构件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21] 根据第4方式,能够使防脱部卡定。
[0022] 根据第5方式,容易得到恒定的卡定状态。
[0023] 根据第6方式,能够使用通用的电线形成扁平的配线构件。
[0024] 根据第7方式,配线构件不易松动。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的立体图。
[0026] 图2是表示配线构件的俯视图。
[0027] 图3是表示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0028] 图4是表示支承构件的主视图。
[0029] 图5是表示支承构件的侧视图。
[0030] 图6是表示将配线构件安装于支承构件的状况的说明图。
[0031] 图7是表示将配线构件安装于支承构件的状况的说明图。
[0032] 图8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的主视图。
[0033] 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的立体图。
[0036] 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组装于在车辆设置的棒状构件100。先对该棒状构件100进行说明。
[0037] 对这样的棒状构件100为加强件的情况进行说明。特别是对棒状构件100为设置于仪表板的背侧的仪表板加强件的情况进行说明。不过,棒状构件100只要是设置于车辆的棒
状的构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支柱等除加强件以外的构件。而且,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棒
状构件100形成为圆筒状,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棒状构件100也可以是方筒状、圆柱状、棱
柱状等。
[0038] 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具备配线构件10和支承构件30。配线构件10被支承构件30支承。支承构件30能够安装于棒状构件100。因此,通过将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的支承
构件30安装于棒状构件100,从而能够容易地将配线构件10组装于棒状构件100。
[0039] 参照图1及图2对配线构件10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配线构件10的俯视图。
[0040] 配线构件10是与搭载于车辆的部件相连,并向该部件及/或者从该部件传输电或光的车辆用的配线构件。因此,配线构件10包括传输电或光的传输构件。配线构件10扁平地
形成。以下,对配线构件10为带片材的配线体12的情况进行说明。带片材的配线体12包括多
个线状传输构件14和片材20。
[0041] 线状传输构件14为传输电或光的线状的构件即可。例如,线状传输构件14也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的周围的包覆体的一般电线,也可以是裸导线、屏蔽线、漆包线、镍铬合
金线、光纤等。作为传输电的线状传输构件14,也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
[0042] 此处,线状传输构件14具有传输电或光的传输线主体和覆盖传输线主体的外皮。以下,以线状传输构件14为一般电线14(以下,仅称为电线14)的情况进行说明。换句话说,
电线14具有作为传输线主体的芯线和作为覆盖传输线主体的外皮的绝缘包覆体。
[0043] 芯线由一根或者多根单线构成。单线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导体形成。在芯线由多根单线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将多根单线加捻。绝缘包覆体通过PVC(聚氯乙烯)、PE(聚乙
烯)等树脂材料在芯线的周围挤出成型等而形成。此处,电线14是横截面为圆形的所谓的圆
电线。
[0044] 此处,在电线14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器C。该连接器C例如与设置于电气部件等的对方侧连接器连接。此处,在配线构件10的一个侧方部设置有连接器C。这样的连接器C由电线
14的端部收容于壳体H的电线收容部而形成。该壳体H也可以直接固定于片材20,也可以不
固定于片材20。在壳体H设置有盒部Hc。通过设置于支承构件30的止动部(第2止动部60)插
入盒部Hc并止动,从而将配线构件10的一个侧方部固定于支承构件30。
[0045] 此处,在配线构件10的一个侧方部设置有多个(图2所示的例子中两个)连接器C。多个连接器C在棒状构件100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连接器C能够以相同的朝
向连接地设置,但也可以以不同的朝向连接。
[0046] 片材20将多个电线14保持为扁平的状态。此处,在片材20上配置有电线14。后述的贯通部44贯通片材20。此时,在片材20预先形成有供贯通部44穿过的插通孔26。而且,片材
20的一部分夹持于支承构件30。片材20包括配置有电线14的配置主体部22和夹持于片材20
的固定片24。在固定片24形成有插通孔26。
[0047] 电线14和片材20通过固定单元而固定。作为电线14和片材20固定的固定单元,此处,采用熔敷。换句话说,电线14和片材20中的至少一方具有树脂材料,该树脂材料溶解而
与对方侧接合。
[0048] 作为这样的熔敷手段,没有特别限定,能够采用超声波熔敷、加热加压熔敷、热风熔敷、高频熔敷等各种熔敷手段。
[0049] 片材20能够固定电线14即可,构成片材2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构成片材20的材料例如也可以包括PVC、PE、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P(聚丙烯)等树脂,也可以包括铝
或者铜等金属。
[0050] 构成片材20的材料与固定单元对应地设定较佳。例如,在将片材20和电线14的绝缘包覆体熔敷的情况下,优选片材20的配置主体部22包含树脂,更优选片材20的配置主体
部22和电线14的绝缘包覆体包含相同的树脂。由此,电线14的绝缘包覆体和树脂制的片材
20一起溶解而相互接合,从而,能够提高熔敷强度。
[0051] 片材20也可以具有织物、编织布、无纺布等纤维,也可以通过挤出成型或者注塑成型等不具有纤维地结合而形成。在后者的情况下,片材20也可以是发泡成型的发泡体,也可
以不发泡成型而以具有均匀的截面的方式成形。
[0052] 而且,片材20可以具有一层构造,也可以具有多层构造。考虑在后者的情况下,片材20具有适于电线14的固定(此处,熔敷)的第1层;和适于保护功能、隔音功能、屏蔽功能等
其他功能的第2层。而且,在后者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纤维的层彼此或者不具有纤维的层
彼此重叠,也可以具有纤维的层和不具有纤维的层重叠。
[0053] 在片材20具有多层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分别成形的基材贴合而使片材20成形,也可以通过一次挤出成型或者注塑成型等使片材20成形。
[0054] 多个电线14并列设置在片材20上。片材20上的电线14的路径可以以直线状配置,也可以弯曲地配置,适当地设定即可。图2所示的例子中,电线14的路径具有以直线状配置
的部分和弯曲地配置的部分。此处,各电线14以对在配线构件10的一个侧方部分离地设置
的两个连接器C进行连接的方式配置在片材20上。
[0055] 在片材20中的与连接器C侧相反的一侧的侧方部设置有固定片24。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两个固定片24从配置主体部22的侧缘的中间部分突出。而且,各固定片24以方形形
成。然而,固定片24的位置、形状等不局限于此。固定片24与夹持该部分的支承构件30的止
动部(第1止动部40)的位置、形状等对应地形成较佳。
[0056] 配线构件10具有挠性。通过该挠性,配线构件10以追随于支承构件30的弯曲的部分的方式弯曲地配置。
[0057] 更详细而言,此处,支承构件30是与加强件等棒状构件100嵌合的构件,且在其外表面具有沿着周向弯曲的部分。配线构件10在沿着支承构件30的周向配置的方向上具有挠
性。更具体而言,此处,片材20具有挠性。此时,即便对片材20配置有电线14,也不会阻碍片
材20的挠性。由此,带片材的配线体12具有挠性,相对于具有沿周向弯曲的部分的支承构件
30也能够沿着该周向弯曲地配置带片材的配线体12。
[0058] 参照图1和图3~图5对支承构件30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支承构件3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支承构件30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支承构件30的侧视图。
[0059] 支承构件30包括嵌合部32、载置主体部36及连结部38。此处,支承构件30还包括止动部。
[0060] 嵌合部32形成为以能够与棒状构件100的外周部嵌合的方式在周向一部分开口的筒状。例如嵌合部32相对于圆形的棒状构件100形成为大于180度的局部筒状。此处,嵌合部
32形成为240度的局部筒状。在支承构件30安装于棒状构件100时,棒状构件100穿过嵌合部
32的开口而插通于嵌合部32内。此时,嵌合部32能够以开口扩张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将
棒状构件100放入嵌合部32的内部。
[0061] 在嵌合部32的周向端部形成有嵌入在棒状构件100的外周面形成的凹部(省略图示)的突起34。通过在将棒状构件100放入嵌合部32内的状态下,突起34嵌入凹部,从而能够
抑制支承构件30相对于棒状构件100在长度方向及周向上位置偏离。
[0062] 此处,在棒状构件100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图1所示的例子中两个)嵌合部32。而且,在多个嵌合部32之间设置有载置主体部36。
[0063] 载置主体部36形成为覆盖棒状构件100的周围中的比嵌合部32小的区域。例如载置主体部36相对于圆形的棒状构件100形成为180度以下的局部筒状。此处,载置主体部36
形成为180度的局部筒状。
[0064] 嵌合部32和载置主体部36经由连结部38连接。连结部38覆盖比嵌合部32小的区域。而且,连结部38覆盖比载置主体部36小的区域。由此,当在支承构件30安装于棒状构件
100时嵌合部32以扩张其开口的方式弹性变形时,载置主体部36不易阻碍嵌合部32的弹性
变形。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连结部38以60度的量覆盖圆形的棒状构件100。
[0065] 此处,嵌合部32的开口的中心和载置主体部36的开口的中心一致。在该开口的中心的相反侧,连结部38将嵌合部32和载置主体部36连接。当然,连结部38也可能在除此以外
的部位将嵌合部32和载置主体部36连接。例如,也可以考虑连结部38在嵌合部32的一方端
部附近的部分中将嵌合部32和载置主体部36连接等。
[0066] 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具备贯通部44和防脱部48。贯通部44及防脱部48是用于使配线构件10定位并且止动于支承构件30的部分。贯通部44是在配线构件10配置于支承构
件30的外侧(此处载置主体部36的外侧)的状态下贯通配线构件10的部分。防脱部48以不贯
通配线构件10的方式相对于配线构件10设置于外侧。防脱部48是实现贯通部44的防脱的部
分。此处,贯通部44及防脱部48设置于支承构件30。换句话说,贯通部44及防脱部48与支承
构件30一体成形。贯通部44及防脱部48构成止动部的一部分。
[0067] 止动部是对配线构件10进行止动的部分。作为止动部,此处,设置有第1止动部40和第2止动部60。贯通部44及防脱部48设置于第1止动部40。
[0068] 第1止动部40对配线构件10的片材20进行止动。此处,设置有多个第1止动部40。多个第1止动部40沿着支承构件30的长度方向分离地设置。第1止动部40包括延伸片42、贯通
部44、铰接件46、防脱部48及卡定部54。
[0069] 延伸片42从载置主体部36的周向端部延伸出。此处,延伸片42从载置主体部36的中间部分的周向端部延伸出。延伸片42从载置主体部36的周向端部在切线方向上延伸出。
[0070] 贯通部44以在延伸片42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出的方式突出设置。贯通部44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贯通部44形成为柱状或者锥台形状等。而且,贯通部44的横截面形成为圆
形或者方形等。此处,贯通部44形成为圆柱形状。贯通部44的突出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能
够设定为贯通部44的前端侧部分放入形成于防脱部48的贯通孔51较佳。并且,设定为贯通
部44的前端侧部分不从形成于防脱部48的贯通孔51向外侧突出较佳。
[0071] 铰接件46是将延伸片42和防脱部4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的部分。此处,在延伸片42中的棒状构件100的长度方向端缘部设置有铰接件46。由此,防脱部48能够绕沿着从载
置主体部36延伸出的延伸片42的延伸方向(载置主体部36的端部的切线方向)的轴转动。当
然,铰接件46的位置不局限于上述内容。例如,铰接件46也可以设置于延伸片42的前端缘部
(和与载置主体部36相连的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缘部)。
[0072] 防脱部48以能够经由铰接件46相对于延伸片42转动的方式与支承构件30一体成形。防脱部48通过相对于延伸片42转动而能够开闭。防脱部48在打开状态下,如图3所示地
位于未设置延伸片42的载置主体部36的端部侧。而且,防脱部48在闭合状态下,如图1所示
地与延伸片42的外侧重叠。防脱部48包括防脱片50和被卡定部52。
[0073] 防脱片50是经由铰接件46与延伸片42连接的部分。防脱片50在闭合状态下与延伸片42对置。防脱片50例如以方形形成。而且,方形的防脱片50的一边与铰接件46连接,并在
其相反的一边设置有被卡定部52。而且,在方形的防脱部48的中间形成有贯通孔51。贯通孔
51是供贯通部44中的比配线构件10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收入的凹部。然而,作为供贯通部
44放入的凹部,也可以不是形成有贯通孔51,而是形成有有底孔。
[0074] 被卡定部52形成为能够与卡定部54卡定。对被卡定部52与卡定部54一起进行说明。
[0075] 卡定部54能够与被卡定部52卡定。此处,卡定部54与贯通部44分开设置。特别是此处,卡定部54在相对于贯通部44而与铰接件46相反的一侧设置。此处,作为卡定部54,形成
有卡定突起,作为被卡定部52,形成有卡定凹部。
[0076] 作为卡定部54的卡定突起包括在延伸片42的外表面向外突出设置的柱部55和在柱部55的前端设置的翅片部56。翅片部56从柱部55的前端朝向柱部55的侧方延伸。
[0077] 作为被卡定部52的卡定凹部以贯通孔状形成。而且,在卡定突起通过卡定凹部时,卡定突起和卡定凹部的周缘部中的至少一方弹性变形而能够通过。而且,在卡定突起通过
卡定凹部后,卡定突起弹性恢复并钩挂卡定于卡定凹部的周缘部。在卡定突起的前端及卡
定凹部的周缘部的至少一方形成有将卡定突起向卡定凹部引导的引导面。此处,在卡定突
起的前端及卡定凹部的周缘部双方形成有将卡定突起向卡定凹部引导的引导面。
[0078] 在支承构件30的延伸片42与防脱部48之间夹持有配线构件10。此处,在支承构件30的延伸片42与防脱部48之间夹持有片材20的固定片24。
[0079] 第2止动部60在支承构件30中设置于与第1止动部40沿着周向相反的一侧。此处,设置有多个第2止动部60。多个第2止动部60沿着支承构件30的长度方向分离地设置。第2止
动部60对配线构件10的连接器C进行止动。更详细而言,第2止动部60对连接器C的盒部Hc进
行止动。第2止动部60包括止动片62。在止动片62形成有止动凹部63和止动孔64。
[0080] 止动片62设置为从载置主体部36中的与第1止动部40的延伸片42延伸的周向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周向端部延伸出。止动片62设置为在载置主体部36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位置处
从载置主体部36的周向端部在其切线方向上延伸出。止动片62和延伸片42例如平行。止动
片62与打开状态的防脱部48对置。止动片62能够插入连接器C的盒部Hc。
[0081] 止动凹部63设置于止动片62的前端。止动凹部63形成为止动片62的前端缘部向基端部侧凹陷。止动孔64在相对于止动凹部63而向止动片62的基端部侧离开的位置设置。止
动孔64是以贯通止动片62的方式形成的贯通孔51。在止动片62插入了连接器C的盒部Hc的
状态下,设置于连接器C的盒部Hc的卡定片卡定于止动孔64,从而成为连接器止动于第2止
动部60的状态。
[0082] <安装方法>
[0083] 参照图6及图7,对将配线构件10安装于支承构件30的方法进行说明。图6及图7是表示将配线构件10安装于支承构件30的状况的说明图。
[0084] 首先,如图6所示,第2止动部60使连接器C的盒部Hc相对于支承构件30止动。在该状态下,使带片材的配线体12沿着载置主体部36的外周部缠绕于支承构件30。其后,贯通部
44贯通在片材20的固定片24形成的插通孔26。由此,成为图7所示那样的状态。
[0085] 此后,如图7的箭头所示,使第1止动部40的防脱部48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转动,使作为卡定部54的卡定突起插通卡定于作为被卡定部52的卡定凹部。
[0086] 根据以上内容,成为配线构件10支承于支承构件30的状态,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完成。考虑配线构件10向该支承构件30安装的安装工序例如在与将带支承构件的配线
构件1组装于车辆的组装工厂不同的工厂制造,并将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搬运至组装工
厂。由此,在组装工厂中,能够通过使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的支承构件30向棒状构件100
嵌合这样的简单的作业将配线构件10组装于棒状构件100。
[0087] 根据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通过利用防脱部48使贯通部44防脱来成为配线构件10支承于支承构件30的状态。此时,通过贯通部44贯通配线构件10,从
而能够使配线构件10定位于支承构件30。通过使支承配线构件10的该支承构件30支承于棒
状构件100,从而能够使棒状构件100支承扁平的配线构件10。
[0088] 而且,贯通部44与支承构件30一体成形,因此,与贯通部44和支承构件30分体的情况相比,贯通部44不易在配线构件10的外周侧脱落。更详细而言,在贯通部44欲在配线构件
10的外周侧脱落的情况下,支承构件30的延伸片与配线构件10干涉,不易脱落。
[0089] 而且,防脱部48以能够经由铰接件46转动的方式与支承构件30一体成形,因此,与防脱部48和支承构件30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0090] 而且,支承构件30还包括与防脱部48的被卡定部52卡定的卡定部54,因此能够使防脱部48卡定。此时,卡定部54与贯通部44分开设置,因此容易得到恒定的卡定状态。
[0091] 而且,配线构件10包括:多个电线14;和片材20,将多个电线14保持为扁平的状态,并且供贯通部44贯通,因此,能够使用通用的电线14形成扁平的配线构件10。
[0092] 而且,配线构件10夹持于支承构件30与防脱部48之间,因此,配线构件10不易松动。
[0093] {变形例}
[0094] 在实施方式中,对支承构件30、贯通部44、防脱部48一体成形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例如,也考虑贯通部44、防脱部48一体成形,支承构件30与它们分体
地成形的情况。参照图8及图9对该实例进行说明。
[0095] 图8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101的主视图。
[0096] 此处,是贯通部、防脱部一体成形而成的部件为针构件的实例。作为针构件,设置有第1针构件70和第2针构件80。
[0097] 第1针构件70包括作为贯通部的轴部72、作为防脱部的支承板74及卡定翅片部76。在轴部72的一端设置有支承板74,在另一端设置有卡定翅片部76。卡定翅片部76形成为随
着朝向支承板74侧而逐渐离开轴部72。卡定翅片部76能够以其前端靠近轴部72的方式弹性
变形。
[0098] 支承构件130形成为从支承构件30除去了止动部40、60的形状。此时,在支承构件130、配线构件110形成有供轴部72插通的插通孔较佳。例如在支承构件130中,在载置主体
部36形成有插通孔。卡定翅片部76通过弹性变形能够插通该插通孔。另一方面,支承板74例
如形成为比卡定翅片部76大的平板状,且形成为无法插通插通孔。
[0099] 第1针构件70从配线构件110侧插通于插通孔。换句话说,卡定翅片部76首先插通于配线构件110的插通孔,一边伴有弹性变形一边朝向支承构件130侧插通。此后,轴部72也
接着卡定翅片部76而插通于插通孔。而且,卡定翅片部76脱离形成于支承构件130的插通孔
而弹性恢复,并卡定于插通孔的周缘,由此,第1针构件70成为将配线构件110止动于支承构
件130的状态。
[0100] 第2针构件80形成为棒状连结部84连接一对卡定片82的形状。第2针构件80以所谓的标签针状形成。第2针构件80中的棒状连结部84成为贯通部。第2针构件80中的成为防脱
部的部分根据止动方式而改变。
[0101] 更详细而言,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棒状连结部84贯通了配线构件110及支承构件130的状态下,一方的卡定片82位于配线构件110的外侧,另一方的卡定片82位于支承构
件130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位于配线构件110的外侧的卡定片82成为防脱部。
[0102] 例如第2针构件80能够通过所谓的标签枪打入。此时,通过仅打入一方的卡定片82,从而成为图8所示那样的状态。
[0103] 相对于此,也可存在打入一对卡定片82双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对卡定片82均位于支承构件130的外侧。而且,棒状连结部84中的与一对卡定片82相连的部分在分别分
开的位置贯通支承构件130及配线构件110,其间的部分位于配线构件110的外侧。因此,在
这种情况下,棒状连结部84具有成为贯通部的部分和成为防脱部的部分。
[0104] 此外,在通过标签枪打入第2针构件80时,也有时在支承构件130预先开设能够插通标签枪的针的插通孔,也有时不开设。
[0105] 图9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201的主视图。
[0106] 此处,是贯通部、防脱部一体成形而成的部件为卡钉90的实例。这样的卡钉90例如能够在支承构件130中设置针构件70、80的位置打入。卡钉90以一个细棒状部弯曲成包括防
脱部92、贯通部94、卡定部96的形状的方式形成。更详细而言,一个细棒状部的中间部成为
止动于配线构件110的外侧的防脱部92。与防脱部92的两侧相连的部分弯曲而成为贯通配
线构件110及支承构件130的贯通部94。比贯通部94靠前端弯曲而成为在支承构件130的外
侧卡定的卡定部96。卡钉90能够通过所谓的卡钉器等打入。此时,也可以在支承构件130预
先开设使卡钉90穿过的插通孔,也可以不开设。
[0107] 此外,优选当在支承构件130设置有针构件70、80、卡钉90时,针构件70、80、卡钉90不与棒状构件100抵接。例如,当在支承构件130的载置主体部36等沿着棒状构件100的部分
设置有针构件70、80、卡钉90的情况下,支承构件130的该部分的棒状构件100侧的面或者与
该部分对置的棒状构件100的外表面凹陷而形成较佳。而且,例如也可以是,在支承构件130
设置有上述延伸片42等离开棒状构件100的部分,在该部分设置有针构件70、80、卡钉90。
[0108] 除了上述之外,例如也有时支承构件、贯通部一体成形,防脱部与它们分体地成形。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实例,例如考虑,在上述支承构件30中,在铰接件46的部分中,防脱部
48离开支承构件3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考虑在防脱部48及支承构件30,取代铰接件46而设
置有另一组卡定部54及被卡定部52。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考虑,两个防脱部48相连而
成为一个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卡定部54之间设置有贯通部44较佳。
[0109] 而且,例如,也有时支承构件、防脱部一体成形,贯通部与它们分体地成形。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实例,例如考虑在上述支承构件30中,在贯通部44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51,作为
贯通部,上述第1针构件70从支承构件30侧贯通支承构件30和配线构件10,其卡定翅片部76
插通卡定于防脱部48的贯通孔51。
[0110] 而且,例如也有时支承构件、贯通部、防脱部分别独立地成形。作为这种情况下的实例,例如考虑,在支承构件130中,第1针构件70以与图8所示的例子相反朝向插入,在配线
构件110的外侧具有在平板形成有贯通孔的形状的防脱部与第1针构件70的卡定翅片部76
卡定。
[0111] 在上述支承构件、贯通部、防脱部分别独立地成形的实例中,第1针构件70的卡定翅片部76作为卡定部54发挥功能。如这种情况那样,也考虑卡定部54与贯通部成为一体。换
句话说,至此为止对卡定部与贯通部分开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也
可考虑卡定部与贯通部成为一体。除了上述实例之外,例如也考虑构成为,在支承构件30
中,在贯通部44的前端设置有卡定部54,并与防脱部48的贯通孔51卡定。
[0112] 而且,至此为止对作为卡定部54而形成有卡定突起且作为被卡定部52而形成有卡定凹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卡定部54,形成有卡
定凹部,作为被卡定部52,形成有卡定突起。而且,例如也可以是,作为卡定部54及被卡定部
52,均形成有卡定突起。
[0113] 而且,至此为止对配线构件10为带片材的配线体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配线构件10也可以是多个芯线由一个包覆体一并包覆的所谓的FFC(挠性扁平
线缆)、或者在与成为基体的绝缘膜贴合的导体箔形成有电路的所谓的FPC(挠性印刷基板)
等。
[0114] 而且,即便在配线构件10为带片材的配线体12的情况下,其结构也不局限于此。关于线状传输构件14的形状,例如,线状传输构件14的外形也可以形成为截面为方形。在这种
情况下,能够容易增加片材20和线状传输构件14接触的接触面积。而且,关于线状传输构件
14和片材20固定的固定单元,例如也可以是,线状传输构件14和片材20通过粘合剂、粘性胶
带等而接合。而且,例如也可以是,线状传输构件14通过缝纫线缝制于片材20。而且,也可以
是,带片材的配线体12具有从与上述片材20相反的一侧覆盖线状传输构件14的罩。
[0115] 而且,至此为止,配线构件10的传输路径在被支承构件30支承的区域完结,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更详细而言,电线14的两端部与被支承构件30支承的连接器C连接,但这不
是必需的结构。也考虑在未被支承构件30支承的连接器C连接有电线14的至少一方的端部。
在这种情况下,也考虑片材20与电线14一起延伸出,也考虑电线14从片材20向外侧延伸出。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电线14也可以沿着棒状构件100延伸出,也可以以离开棒状构件100的
方式延伸出。
[0116] 而且,至此为止,一个配线构件10被一个支承构件30支承,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例如也考虑,一个配线构件10被多个支承构件30支承。更详细而言,也考虑,在沿着棒状构
件100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安装有多个支承构件30时,一个配线构件10跨该多个支承构件
30而被支承等。而且,例如,也考虑多个配线构件10的至少一部分被一个支承构件30支承。
更详细而言,考虑在支承构件30中,使用长度方向一端侧的第1止动部40、第2止动部60将一
个配线构件10支承于支承构件30,使用长度方向另一端侧的第1止动部40、第2止动部60将
其他的配线构件10支承于支承构件30等。
[0117] 而且,至此为止对支承构件30包括载置主体部3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支承构件仅由嵌合部32构成或者仅由嵌合部32和突起34构
成。在这种情况下,将配线构件10止动于嵌合部32较佳。
[0118]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卡定部54和被卡定部52的卡定将防脱部48维持为闭合状态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例如也考虑,防脱部48与配线构件10或者支
承构件30的一部分接合而将防脱部48维持为闭合状态。
[0119] 而且,在实施方式中,对配线构件10夹持于支承构件30与防脱部48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这不是必需的结构。也有时配线构件10未夹持于支承构件30与防脱部48之间。
[0120]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便能够适当地组合。
[0121] 如以上那样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上述的说明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理解为,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设想出没有例示的无数变形例。
[0122] 标号说明
[0123] 1 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
[0124] 10 配线构件
[0125] 12 带片材的配线体
[0126] 14 电线(线状传输构件)
[0127] 20 片材
[0128] 22 配置主体部
[0129] 24 固定片
[0130] 26 插通孔
[0131] 30 支承构件
[0132] 32 嵌合部
[0133] 40 第1止动部
[0134] 42 延伸片
[0135] 44 贯通部
[0136] 46 铰接件
[0137] 48 防脱部
[0138] 52 被卡定部
[0139] 54 卡定部
[0140] 60 第2止动部
[0141] 70 第1针构件
[0142] 80 第2针构件
[0143] 90 卡钉
[0144] 100 棒状构件
[0145] C 连接器
[0146] H 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