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214858.X

文献号 : CN11237076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吴兰查晓娟蒋静涵

申请人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涉及柔韧性测试领域,包括底板、立板、测试机构、防弯腿机构以及压合机构,所述测试机构借助于立板安装于底板的上方并用于测试测试者的推动距离,所述防弯腿机构安装于立板的下部并用于防止测试者在测试者将腿弯曲,所述压合机构借助于支撑板安装于立板的一侧,压合机构借助于牵引机构与防弯腿机构连接以防止测试者过快地推动测试机构中的手推板,本发明借助于防弯腿机构和压合机构,规范了测试流程,杜绝了测试过程中部分人员作弊的现象,进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权利要求 :

1.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立板(2)、测试机构(3)、防弯腿机构(4)以及压合机构(5),所述测试机构(3)借助于立板(2)安装于底板(1)的上方并用于测试测试者的推动距离,所述防弯腿机构(4)安装于立板(2)的下部并用于防止测试者在测试中将腿弯曲,所述压合机构(5)借助于支撑板(510)安装于立板(2)的一侧,压合机构(5)借助于牵引机构(6)与防弯腿机构(4)连接以防止测试者过快地推动测试机构(3)中的手推板(32);

所述测试机构(3)包括测量导轨(31)、手推板(32)、复位弹簧一(33)以及测距传感器(34),所述测量导轨(3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其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35),所述手推板(32)滑动连接于测试导轨的外侧并与滑块一(35)连接,测量导轨(31)的后端连接有后盖(36),所述后盖(36)的前端设有圆柱形的固定块(38),所述复位弹簧一(33)安装于滑块一(35)与后盖(36)之间并套设于固定块(38)上,所述测距传感器(34)安装于后盖(36)及固定块(38)内且其测试端正对所述的滑块一(35);

所述防弯腿机构(4)包括移动块(41)、导向杆(42)、压杆(43)、连接块(44)、止推板(45)以及推杆(46),所述立板(2)的下端设有一缺口,缺口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块(41)借助于其两侧的滑块二(47)滑动连接于缺口内,移动块(41)与底板(1)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二(48),所述连接块(44)安装于移动块(41)的后端且其两端连接至所述的止推板(45),止推板(45)滑动连接于立板(2)背面的滑轨(411)内,所述导向杆(42)穿过移动块(41)、连接块(44)并与二者滑动连接,导向杆(42)的前端垂直连接有所述的压杆(43);

所述手推板(32)的后端连接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止推板(45)相配合且水平设置的所述推杆(46),初始状态下,推杆(46)的后端与止推板(45)的上端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机构(5)包括支座(51)、辊轮(52)、导柱(53)以及引导板(54),所述支座(51)为倒U形,所述辊轮(52)转动连接于支座(51)内,辊轮(52)的内部设有若干辐射状分布的导向槽(55),导向槽(55)的外端延伸至辊轮(52)的外周并与外界连通,导向槽(55)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钉(56),限位钉(56)的里端通过弹性绳(57)与导向槽(55)的里端连接,支座(51)的开口端的两侧连接至所述的导柱(53),导柱(53)滑动连接于支撑板(510)上且导柱(53)的下端通过螺母固定有条板(58),支座(51)与支撑板(510)之间的导柱(53)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三(59),所述条板(58)通过牵引机构(6)与连接块(4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6)包括定滑轮一(61)、定滑轮二(62)以及牵引绳(63),所述定滑轮一(61)通过滑轮支架一(64)安装于立板(2)的背面,所述定滑轮二(62)通过滑轮支架二(65)安装于支撑板(510)的底面,牵引绳(63)的一端与条板(58)连接,其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一(61)、定滑轮二(62)与连接块(4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导轨(31)的前端设有前盖(3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42)的后端还连接有限位块(410)。

说明书 :

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柔韧性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还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
作、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柔韧性测试是目前健康体适能检测过程中的一个
主要项目,其主要用于检测人体的柔韧性,采用的检测方式多为坐位体前屈。
[0003] 目前,坐位体前屈的检测过程中,待测人员(特别是学生群体)往往会采取作弊的方式来提高测试成绩,如双腿弯曲或突然用力推动测试板,以获得更长的推动距离,现有技
术中没有很好的防作弊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大多依赖于检测人员的监督,此种方式并不
适合大批量检测,容易存在遗漏之处。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0005] 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包括底板、立板、测试机构、防弯腿机构以及压合机构,所述测试机构借助于立板安装于底板的上方并用于测试测试者的推动距离,所述防弯腿机构安
装于立板的下部并用于防止测试者在测试中将腿弯曲,所述压合机构借助于支撑板安装于
立板的一侧,压合机构借助于牵引机构与防弯腿机构连接以防止测试者过快地推动测试机
构中的手推板。
[0006] 优选的,所述测试机构包括测量导轨、手推板、复位弹簧一以及测距传感器,所述测量导轨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其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所述手推板滑动连接于测试导轨
的外侧并与滑块一连接,测量导轨的后端连接有后盖,所述后盖的前端设有圆柱形的固定
块,所述复位弹簧一安装于滑块一与后盖之间并套设于固定块上,所述测距传感器安装于
后盖及固定块内且其测试端正对所述的滑块一。
[0007] 优选的,所述防弯腿机构包括移动块、导向杆、压杆、连接块、止推板以及推杆,所述立板的下端设有一缺口,缺口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块借助于其两侧的滑块二滑动
连接于缺口内,移动块与底板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二,所述连接块安装于移动块的后端
且其两端连接至所述的止推板,止推板滑动连接于立板背面的滑轨内,所述导向杆穿过移
动块、连接块并与二者滑动连接,导向杆的前端垂直连接有所述的压杆;
[0008] 所述手推板的后端连接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止推板相配合且水平设置的所述推杆,初始状态下,推杆的后端与止推板的上端抵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压合机构包括支座、辊轮、导柱以及引导板,所述支座为倒U形,所述辊轮转动连接于支座内,辊轮的内部设有若干辐射状分布的导向槽,导向槽的外端延伸至
辊轮的外周并与外界连通,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钉,限位钉的里端通过弹性绳与导向
槽的里端连接,支座的开口端的两侧连接至所述的导柱,导柱滑动连接于支撑板上且导柱
的下端通过螺母固定有条板,支座与支撑板之间的导柱上还套设有复位弹簧三,所述条板
通过牵引机构与连接块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定滑轮一、定滑轮二以及牵引绳,所述定滑轮一通过滑轮支架一安装于立板的背面,所述定滑轮二通过滑轮支架二安装于支撑板的底面,牵引绳
的一端与条板连接,其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一、定滑轮二与连接块连接。
[0011] 优选的,所述测量导轨的前端设有前盖。
[0012]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后端还连接有限位块。
[0013]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14] (1)本发明借助于防弯腿机构和压合机构,规范了测试流程,杜绝了测试过程中部分人员作弊的现象,进而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0015] (2)本发明中的防弯腿机构采用与人体的双腿腿窝相配合的压杆,能够保证测试准备过程中腿部始终处于伸直状态,确保了测量方式的规范性及测量数据准确性;
[0016] (3)本发明中的压合机构能够及时判断是否有人想通过快速推动手推板来作弊,通过锁定引导板来使得手推板则无法向前继续移动,杜绝作弊现象。

附图说明

[0017] 图1、图2为本发明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中测试机构的俯视图。
[0019]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中手推板与滑块一的连接示意图。
[0021] 图6、图7为本发明中防弯腿机构部分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移动块与立板连接处的截面剖视图。
[0023] 图9为本发明中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10为本发明中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1为滚轮与支座部分的俯视图。
[0026] 图12为图11中沿B‑B方向的截面剖视图。
[0027] 其中,1‑底板,2‑立板,21‑缺口,3‑测试机构,31‑测量导轨,32‑手推板,33‑复位弹簧一,34‑测距传感器,35‑滑块一,36‑后盖,37‑前盖,38‑固定块,39‑长条孔,4‑防弯腿机
构,41‑移动块,42‑导向杆,43‑压杆,44‑连接块,45‑止推板,46‑推杆,47‑滑块二,48‑复位
弹簧二,410‑限位块,411‑滑轨,5‑压合机构,51‑支座,52‑辊轮,53‑导柱,54‑引导板,55‑导
向槽,56‑限位钉,57‑弹性绳,58‑条板,59‑复位弹簧三,510‑支撑板,6‑牵引机构,61‑定滑
轮一,62‑定滑轮二,63‑牵引绳,64‑滑轮支架一,65‑滑轮支架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9]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体适能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立板2、测试机构3、防弯腿机构4以及压合机构5,所述测试机构3借助于立板2安装于底板1的上方并用于测试测试者的
推动距离,所述防弯腿机构4安装于立板2的下部并用于防止测试者在测试中将腿弯曲,所
述压合机构5借助于支撑板510安装于立板2的一侧,压合机构5借助于牵引机构6与防弯腿
机构4连接以防止测试者过快地推动测试机构3中的手推板32。
[00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机构3包括测量导轨31、手推板32、复位弹簧一33以及测距传感器34,所述测量导轨3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且其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一35,所述手推
板32滑动连接于测试导轨的外侧并与滑块一35连接,测量导轨31的后端连接有后盖36,所
述后盖36的前端设有圆柱形的固定块38,所述复位弹簧一33安装于滑块一35与后盖36之间
并套设于固定块38上,所述测距传感器34安装于后盖36及固定块38内且其测试端正对所述
的滑块一35。其中,测试导轨可采用方形管,且测试导轨的侧壁上设有长条孔39,以便于手
推板32与滑块一35的连接处能够水平移动。
[00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弯腿机构4包括移动块41、导向杆42、压杆43、连接块44、止推板45以及推杆46,所述立板2的下端设有一缺口,缺口的两侧设有滑槽,所述移动块41借
助于其两侧的滑块二47滑动连接于缺口内,移动块41与底板1之间还连接有复位弹簧二48,
所述连接块44安装于移动块41的后端且其两端连接至所述的止推板45,止推板45滑动连接
于立板2背面的滑轨411内,所述导向杆42穿过移动块41、连接块44并与二者滑动连接,导向
杆42的前端垂直连接有所述的压杆43;
[0032] 所述手推板32的后端连接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止推板45相配合且水平设置的所述推杆46,初始状态下,推杆46的后端与止推板45的上端抵接。
[003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合机构5包括支座51、辊轮52、导柱53以及引导板54,所述支座51为倒U形,所述辊轮52转动连接于支座51内,辊轮52的内部设有若干辐射状分布的导向
槽55,导向槽55的外端延伸至辊轮52的外周并与外界连通,导向槽55内滑动连接有限位钉
56,限位钉56的里端通过弹性绳57与导向槽55的里端连接,附图中限位钉56的长度仅做示
意,实践中会更长,支座51的开口端的两侧连接至所述的导柱53,导柱53滑动连接于支撑板
510上且导柱53的下端通过螺母固定有条板58,支座51与支撑板510之间的导柱53上还套设
有复位弹簧三59,所述条板58通过牵引机构6与连接块44连接。初始状态下,支座51被复位
弹簧三59顶升至最高点,辊轮52与引导板54处于分离状态。
[003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机构6包括定滑轮一61、定滑轮二62以及牵引绳63,所述定滑轮一61通过滑轮支架一64安装于立板2的背面,所述定滑轮二62通过滑轮支架二65安
装于支撑板510的底面,牵引绳63的一端与条板58连接,其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一61、定滑轮
二62与连接块44连接。
[003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导轨31的前端设有前盖37。
[003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42的后端还连接有限位块410,用于防止导向杆42向前移动过度导致其脱落。
[0037]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8] 首先,待测试人员平坐于垫子上,两腿放置于底板1的上方,脚掌置于立板2的前端面,腿部先弯曲下,然后调整压杆43至腿窝处,接着,腿伸直并借助于腿窝将压杆43向下压
至最低点,压杆43连同导向杆42一同下降并带动移动块41、止推板45也随之下降,直至止推
板45与推杆46分离,解除对手推板32的锁定;与此同时,与移动块41连接的连接块44在下降
的同时,会拉动牵引绳63并带动条板58、支座51也随之下降,直至辊轮52与引导板54接触并
顶紧;
[0039] 待测试人员两手放平,指尖匀速推动手推板32向前移动,开始测试,引导板54也会驱动辊轮52匀速旋转,当达到极限位置后,测距传感器34检测到一个信号并传给相应的终
端机,记录该数据,然后两手移开,手推板32在复位弹簧一33的作用下复位,最后待测试人
员起身,放开压杆43即可完成一次测试。
[0040] 若有人想作弊,快速推动手推板32使其移动速度过快,辊轮52的转速也会增加,其产生的离心力也随之增大,位于导向槽55内的限位钉56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并被支
座51的上部挡住,使其无法旋转,引导板54也会因为辊轮52的停止旋转而被锁止,如此,手
推板32则无法向前继续移动,也就杜绝了作弊现象。
[0041]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
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