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171156.8

文献号 : CN11239370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小明施达明丁汉夏峥嵘陶建民杨拥萍杨滨涛

申请人 :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属于航空叶片类零件加工测量领域。该方法根据叶面曲率合理选取测量点云密度,根据各测量点位置的无干涉的测量空间,对于每个测量点生成合适的测量路径,并优化全局测量路径,实现复杂结构的高效高精度在线测量。通过对叶环进行原位测量,避免了重复拆卸安装导致的效率降低和精度损失,并能针对不同特征的公差要求,通过误差分离得到位置误差和形貌误差等参数,为进一步修正刀路轨迹,优化加工参数提供更明确的指导方向。

权利要求 :

1.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导入整体叶环的CAD模型,设定测头参数,建立工件坐标系,并设定工作偏置;

(2)选取待测叶片曲面,根据叶面曲率设置测量点间距,通过扫描方式生成测量点;

(3)计算各测量点的无干涉的测量空间,对于每个测量点生成无干涉测量路径,并优化全局测量路径;

(4)对优化的全局测量路径进行后处理,生成CNC代码文件,并导入数控系统,控制测头进行叶环的测量;

(5)提取叶环测量数据,和理论模型对比,得到绝对误差,并实行误差分离,得出各个位置的壁厚误差和形状误差;具体包括:根据建立的工件坐标系,结合整体叶环的CAD模型,将实测点云和理论点云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对比,计算对应点的最大绝对偏差;

T

对点云数据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坐标变换[x′i y′i z′i 1]=T·Rx·Ry·Rz·[xi yi zi T

1] ,使得实测模型和理论模型的重心重合,从而分离误差,分别计算得出形貌误差和每个叶片的位置误差;

上述平移变换矩阵T和旋转变换矩阵Rx·Ry·Rz分别为:其中tx,ty,tz为坐标系原点的偏差,θx,θy,θz分别为绕x轴y轴和z轴的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导入整体叶环的CAD模型文件至PC‑DMIS软件中,建立工件坐标系的Z轴为叶环中心轴方向,X轴指向叶环基准点位置,Y轴由右手法则规定,在数控系统中建立和CAD模型中相同坐标系,并根据工件实际装夹方向对刀和设置偏置;

导入测头的配置文件,并设定测头的移动速度、逼近距离、探测距离、回退距离以及安全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规定选取的曲面法向,和每个待测曲面的U、V方向,U方向为叶缘方向,V方向与U方向正交,根据设置的测量点最大转角 和最大距离lm以及叶面上各位置的曲率,分别设置在两个方向上的测量点数量和测量范围,其中测量范围M∈[0,1],使得任意两相邻测量点间的距离不大于lm和法矢夹角不大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根据整体叶环及测头的几何关系,计算每个测量点位的无干涉可行域空间S(xf,yf,zf,if,jf,kf),其中(xf,yf,zf)为测头坐标,(if,jf,kf)为测头方向矢量,调整各个测量点法矢方向的逼近距离、探测距离、回退距离以满足无干涉条件;

计算所有测量点位的测量路径,依次连接得到全局测量路径,优化全局测量路径,在避免干涉的情况下使得全局测量路径最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在PC‑DMIS软件中生成全局测量路径,并进行碰撞测试,无误后生成CNC代码文件,传输至数控系统,进行叶环的原位测量并回传测量结果。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说明书 :

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航空叶片类零件加工测量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为提高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减轻发动机结构质量,提高可靠性和效率,采用整体叶环叶盘代替常规叶盘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发展趋势。由于整体叶环结构复杂紧凑,流道狭
窄,测量时易发生干涉,导致检测难度大。目前的常规手段是利用三坐标测量机离线测量,
需要重复拆装工件,多次对刀,导致加工效率低,精度不高,且大大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工作
量,延长了生产时间。或是采用人工在机床上进行在线的单点检测,但只能反映单点误差,
难以对整个叶环的误差分布进行估计,且需要反复判断干涉条件,调整测量点位,操作复杂
且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叶环的原位测量方法,其目的在于提高叶环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由此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1)导入整体叶环的CAD模型,设定测头参数,建立工件坐标系,并设定工作偏置;
[0006] (2)选取待测叶片曲面,根据叶面曲率设置测量点间距,通过扫描方式生成测量点;
[0007] (3)计算各测量点位置的无干涉的测量空间,对于每个测量点生成合适的测量路径,并优化全局测量路径;
[0008] (4)对优化的全局测量路径进行后处理,生成CNC代码文件,并导入数控系统,控制测头进行叶环的测量。
[0009] (5)提取叶环测量数据,和理论模型对比,得到绝对误差,并实行误差分离,得出各个位置的壁厚误差和形状误差等信息。
[0010] 优选的,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0011] 导入整体叶环的CAD模型文件至PC‑DMIS软件中,建立工件坐标系的Z轴为叶环中心轴方向,X轴指向叶环基准点位置,Y轴由右手法则规定,在数控系统中建立和CAD模型中
相同坐标系,并根据工件实际装夹方向对刀和设置偏置;
[0012] 导入测头的配置文件,并设定测头的移动速度、逼近距离、探测距离、回退距离以及安全平面。
[0013]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0014] 规定选取的曲面法向,和每个待测曲面的U、V方向,U方向为叶缘方向,V方向与U方向正交,根据设置的测量点最大转角 和最大距离lm以及叶面上各位置的曲率,分别设置
在两个方向上的测量点数量和测量范围,其中测量范围M∈[0,1],使得任意两相邻测量点
间的距离不大于lm和法矢夹角不大于
[0015] 优选地,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0016] 根据整体叶环及测头的几何关系,计算每个测量点位的无干涉可行域空间S(xf,yf,zf,if,jf,kf),其中(xf,yf,zf)为测头坐标,(if,jf,kf)为测头方向矢量,调整各个测量点
法矢方向的逼近距离、探测距离、回退距离,根据可行域规划测头移动路径和姿态,以满足
无干涉条件;
[0017] 计算所有测量点位的测量路径,依次连接得到全局测量路径,优化全局测量路径,在避免干涉的情况下使得全局路径最短。
[0018] 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0019] 在PC‑DMIS软件中生成全局测量路径,并进行碰撞测试,无误后生成CNC代码文件,传输至数控系统,进行叶环的原位测量并回传测量结果。
[0020] 优选地,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
[0021] 根据建立的工件坐标系,结合整体叶环的CAD模型,将实测点云和理论点云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对比,计算对应点的最大绝对偏差。
[0022] 对点云数据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坐标变换,使得实测模型和理论模型的重心重合,从而分离误差,分别计算得出形貌误差和每个叶片的位置误差。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方法的步
骤。
[0024]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了整体叶环的原位测量,考虑测头无干涉条件下的测量路径规划,能够尽可能扩大测量范围,提高了检
测范围和检测效率,提供更全面的测量结果,避免了离线测量重复拆卸安装导致的效率降
低和精度损失。针对不同特征要求下的不同公差要求,通过误差分离能分别得到所测曲面
的位置误差和形貌误差等参数,为工艺员进一步修正刀路轨迹,优化加工参数提供更明确
的指导方向。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叶环原位测量方法流程图;
[0026] 图2是本发明的叶面测量点分布示意图;
[0027] 图3是本发明的测头无干涉路径空间计算示意图;
[0028] 图4是本发明的测量路径规划及碰撞检测示意图;
[0029] 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例测量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
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3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1)导入整体叶环的CAD模型,设定测头参数,建立工件坐标系,并设定工作偏置;
[0033] (2)选取待测叶片曲面,根据叶面曲率设置测量点间距,通过扫描方式生成测量点;
[0034] (3)计算各测量点位置的无干涉的测量空间,对于每个测量点生成合适的测量路径,并优化全局测量路径;
[0035] (4)对优化的全局测量路径进行后处理,生成CNC代码文件,并导入数控系统,控制测头进行叶环的测量。
[0036] (5)提取叶环测量数据,和理论模型对比,得到绝对误差,并实行误差分离,得出各个位置的壁厚误差和形状误差等信息。
[0037] 优选的,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0038] 导入整体叶环的CAD模型文件至PC‑DMIS软件中,建立工件坐标系的Z轴为叶环中心轴方向,X轴指向叶环基准点位置,Y轴由右手法则规定,在数控系统中建立和CAD模型中
相同坐标系,并根据工件实际装夹方向对刀和设置偏置;
[0039] 导入测头的配置文件,并设定测头的移动速度、逼近距离、探测距离、回退距离以及安全平面。
[0040] 优选地,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
[0041] 规定选取的曲面法向,和每个待测曲面的U、V方向,U方向为叶缘方向,V方向与U方向正交,根据设置的测量点最大转角 和最大距离lm以及叶面上各位置的曲率,分别设置
在两个方向上的测量点数量和测量范围,其中测量范围M∈[0,1],使得任意两相邻测量点
间的距离不大于lm和法矢夹角不大于
[0042] 优选地,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
[0043] 根据整体叶环及测头的几何关系,计算每个测量点位的无干涉可行域空间S(xf,yf,zf,if,jf,kf),其中(xf,yf,zf)为测头坐标,(if,jf,kf)为测头方向矢量,调整各个测量点
法矢方向的逼近距离、探测距离、回退距离,根据可行域规划测头移动路径和姿态,以满足
无干涉条件;
[0044] 计算所有测量点位的测量路径,依次连接得到全局测量路径,优化全局测量路径,在避免干涉的情况下使得全局路径最短。
[0045] 优选地,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
[0046] 在PC‑DMIS软件中生成全局测量路径,并进行碰撞测试,无误后生成CNC代码文件,传输至数控系统,进行叶环的原位测量并回传测量结果。
[0047] 优选地,所述步骤(5)具体包括:
[0048] 根据建立的工件坐标系,结合整体叶环的CAD模型,将实测点云和理论点云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对比,计算对应点的最大绝对偏差。
[0049] 对点云数据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坐标变换,使得实测模型和理论模型的重心重合,从而分离误差,分别计算得出形貌误差和每个叶片的位置误差。
[0050] 实施例
[0051]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整体叶环五轴加工原位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52] (1)导入igs、step或stl格式的整体叶环的CAD模型文件至PC‑DMIS软件中,工件坐标系的Z轴为叶环中心轴方向,X轴指向叶环基准点位置,Y轴由右手法则规定,在机床数控
系统中对叶环零件找正后根据基准点建立和CAD模型中相同坐标系,并设置测头偏置。
[0053] (2)如图2所示,选取需要检测的叶面曲面,法向垂直曲面向外,规定每个待测曲面的U、V方向,U方向为叶缘方向,V方向与U方向正交,根据设置的相邻测量点间的最大转角和
最大距离要求,以及叶面上各位置的曲率,通过扫面方式生成测量点,U方向测量点数量设
置为12,测量范围U∈[0.01,0.8],V方向测量点数量为6,测量范围V∈[0.1,0.9],设置测量
范围是为了避免测头和叶环内外侧发生干涉。
[0054] (3)如图3‑图4所示,根据整体叶环及测头的几何模型,计算每个测量点位附近的无干涉可行域空间S(xf,yf,zf,if,jf,kf),其中(xf,yf,zf)为测头坐标,(if,jf,kf)为测头方
向矢量,本实例中每个叶面U方向上每列测量点只需共同计算一次。调整各个测量点法矢方
向的逼近距离、探测距离、回退距离,根据可行域对每列测量点均需要重新规划测头从安全
平面移动至测量点附近的路径和姿态,并进行干涉检查判断路径是否满足无干涉条件,重
复以上步骤以完成所有测量点的路径规划。在PC‑DMIS软件中生成全局测量路径,并进行碰
撞测试,若无法通过测试则需要重新调整参数或测量范围,重新执行步骤(2)至步骤(3)。
[0055] (4)确定测量路径后在PC‑DMIS软件中创建CNC代码文件,通过nc server软件传输至数控系统,开始叶环的自动测量并回传测量结果。
[0056] (5)如图5所示,由测量数据生成测量点云,将实测点云和理论点云置于步骤(1)中同一坐标系下,计算实测点和对应理论点坐标的绝对误差 并通过迭
代优化算法经由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使得实测点云的重心与模型点云一致,得到实测点
T T
云转换后的坐标[xi′ yi′ zi′ 1]=T·Rx·Ry·Rz·[xi yi zi 1] ,从而可以估计得到各
个位置的壁厚误差 通过对点云进行曲面拟合还可以得到形状误差。
[0057] 上述平移变换矩阵T和旋转变换矩阵RxRyRz分别为:
[0058]
[0059]
[0060] 其中tx,ty,tz为坐标系原点的偏差,θx,θy,θz分别为绕x轴y轴和z轴的旋转角度。
[006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