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090460.X

文献号 : CN112413029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魏小辉房兴波韩雨莹陈虎聂宏

申请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属于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自主注油缓冲器。不仅具有吸收外部撞击实现缓冲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主动注油增加油腔压力来实现活塞杆的运动。包括外筒、活塞杆、浮动活塞、蜂窝、上轴承套以及下轴承套;所述外筒的顶端封闭且底端敞口,所述活塞杆4自外筒的底口伸入外筒中;通过上轴承套实现活塞杆顶部与外筒之间的密封;通过下轴承套实现活塞杆与外筒底部之间的密封;所述外筒的侧壁上开设有上注油孔以及下注油孔;蜂窝设置在浮动活塞和容置槽的槽底之间。构成了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在工作状态下可以自主控制油液流速,实现缓冲器功能的二合一使用。

权利要求 :

1.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3)、活塞杆(4)、浮动活塞(7)、蜂窝(8)、上轴承套(2)以及下轴承套(9);所述外筒(3)的顶端封闭且底端敞口,所述活塞杆(4)自外筒(3)的底口伸入外筒(3)中;

通过上轴承套(2)实现活塞杆(4)顶部与外筒(3)之间的密封;通过下轴承套(9)实现活塞杆(4)与外筒(3)底部之间的密封;所述外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上注油孔(1)以及下注油孔(5),所述上注油孔(1)处于上轴承套(2)的上方,所述下注油孔(5)处于上轴承套(2)和下轴承套(9)之间;

所述活塞杆(4)中开设有顶部敞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固定连接有活塞盖(40),所述活塞盖(40)中开设有过油小孔;

所述浮动活塞(7)可滑动的设置于容置槽中,所述蜂窝(8)设置在浮动活塞(7)和容置槽的槽底之间;

所述上注油孔(1)中设有上充油阀,所述下注油孔(5)中设有下充油阀;

所述蜂窝(8)由多个竖直设置的铝制蜂窝板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的底口处还设有密封件(10),所述密封件(10)通过螺母(11)固定连接在外筒(3)的底口处、且密封件(10)与下轴承套(9)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耳片(6),所述活塞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耳片(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盖(4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41),所述限位套筒(41)固定连接在活塞盖(40)的顶面上、且限位套筒(41)的顶面高于活塞杆(4)的顶面,使得上注油孔(1)始终处于上轴承套(2)的上方。

说明书 :

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一种飞行器起降装置自主注油缓冲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起落架技术的不断发展,缓冲器的设计也成为了重要的研究对象。缓冲器支柱结构布置直接影响缓冲支柱油‑气工作性能、静动性能特性、使用可靠性、以及飞机的起
降性能和安全,因此缓冲器无疑是起落架最重要的部分。大多数现代飞机都采用油‑气缓冲
器,它在所有形式的缓冲器中具有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功量吸收能力。
[0003] 常用的双作动缓冲器工作时,活塞杆收到外力作用,向上运动推动油腔的油液流向干燥空气或氮气气室内,压缩气体和液体同时吸收能量;油液在外力作用下,流经一个或
多个小孔产生阻尼消散起落架冲击能;缓冲器经初始冲击后的反弹能控制,是由受压的空
气压力迫使油液反向流经一个或多个反弹的油孔,反流回油腔实现。如果油液反流速度太
快,飞机将会迅速向上弹起,甚至使轮胎离开地面;如果油液回流速度太慢,支柱自身不能
足够快的恢复到原停机状态,将不能提供足够的阻尼,吸收飞机的反复冲击能,增加滑行过
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实现自主注油控制缓冲器工作,控制油液流速,改进现有缓冲器的缓冲特性的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不
仅具有吸收外部撞击实现缓冲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主动注油增加油腔压力来实现活塞杆的
运动。
[0005]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外筒3、活塞杆4、浮动活塞7、蜂窝8、上轴承套2以及下轴承套9;所述外筒3的顶端封闭且底端敞口,所述活塞杆4自外筒3的底口伸入外筒3中;
[0006] 通过上轴承套2实现活塞杆4顶部与外筒3之间的密封;通过下轴承套9实现活塞杆4与外筒3底部之间的密封;所述外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上注油孔1以及下注油孔5,所述上注
油孔1处于上轴承套2的上方,所述下注油孔5处于上轴承套2和下轴承套9之间;
[0007] 所述活塞杆4中开设有顶部敞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固定连接有活塞盖40,所述活塞盖40中开设有过油小孔;
[0008] 所述浮动活塞7可滑动的设置于容置槽中,所述蜂窝8设置在浮动活塞7和容置槽的槽底之间。
[0009] 所述上注油孔1中设有上充油阀,所述下注油孔5中设有下充油阀。
[0010] 所述外筒3的底口处还设有密封件10,所述密封件10通过螺母11固定连接在外筒3的底口处、且密封件10与下轴承套9固定相连。
[0011] 所述外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耳片6,所述活塞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耳片12。
[0012] 所述活塞盖4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41,所述限位套筒41固定连接在活塞盖40的顶面上、且限位套筒41的顶面高于活塞杆4的顶面,使得上注油孔1始终处于上轴承套2
的上方。
[0013] 所述蜂窝8由多个竖直设置的铝制蜂窝板组成。
[0014] 本发明中由带有耳片的活塞杆装入带有耳片的外筒中,通过外筒内壁与活塞杆配合处的密封件实现外筒的密封,防止油液压力过大发生泄漏,且仍能保持活塞杆的光滑运
动。在活塞杆与外筒之间设计上、下轴套保护活塞杆不受磨损,与密封共同组成活塞杆与外
筒之间的密封,并通过与螺母配合实现紧固。在外筒表面开上下两个充油阀,通过对上充油
阀注油推动活塞杆向下运动,对下充油阀注油推动活塞杆向上运动。本案整提上就构成了
一种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在工作状态下可以自主控制油液流
速,实现缓冲器功能的二合一使用。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16] 一、本发明提供的缓冲收放一体化压溃吸能式起落架抗坠毁缓冲器,可以通过自主注油控制油液的体积和流速来推动活塞杆工作,也可以通过油液流经蜂窝实现缓冲,比
传统的油‑气缓冲器具备更自主化的功能。
[0017] 二、使用方便,缓冲器两端设置耳片,便于与受保护对象连接。
[0018] 三、结构简单,重量轻,活塞杆使用寿命长。蜂窝相对密度小,重量轻,吸能效率高;缓冲器可以在不受撞击的条件下,强行注油压缩,迫使缓冲器开始工作。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案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0021] 图3是向外筒顶部注油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2] 图4是向外筒下部注油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3] 图5是本案受到外力进行缓冲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0024] 图6是本案受到外力进行缓冲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0025] 图7是本案受到外力进行缓冲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0026] 图8是本案受到外力进行缓冲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四;
[0027] 图中1是上注油孔,2是上轴承套,3是外筒,4是活塞杆,40是活塞盖,41是限位套筒,5是下注油孔,6是上耳片,7是浮动活塞,8是蜂窝,9是下轴承套,10是密封件,11是螺母,
12是下耳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能清楚说明本专利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专利进行详细阐述。
[0029] 本发明如图1‑8所示,包括外筒3、活塞杆4、浮动活塞7、蜂窝8、上轴承套2以及下轴承套9;所述外筒3的顶端封闭且底端敞口,所述活塞杆4自外筒3的底口伸入外筒3中;
[0030] 所述上轴承套2固定连接在活塞杆4外壁的顶部、且与外筒3的内壁相贴合,从而通过上轴承套2实现活塞杆4顶部与外筒3之间的密封;所述下轴承套9固定连接在外筒3的底
口处、且与活塞杆4的外壁相贴合,从而通过下轴承套9实现活塞杆4与外筒3底部之间的密
封;所述外筒3的侧壁上开设有上注油孔1以及下注油孔5,所述上注油孔1处于上轴承套2的
上方,所述下注油孔5处于上轴承套2和下轴承套9之间;
[0031] 所述活塞杆4中开设有顶部敞口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固定连接有活塞盖40,所述活塞盖40中开设有过油小孔;
[0032] 所述浮动活塞7可滑动的设置于容置槽中,所述蜂窝8设置在浮动活塞7和容置槽的槽底之间。出厂后即初始状态下,浮动活塞7的顶面与活塞盖40的底面相贴合,使得初始
状态下,并不会有油进入蜂窝所在的区域,此时,本案可作为可重复使用的普通缓冲器进行
使用;而一旦缓冲器受到较大外力,蜂窝被压溃之后,浮动活塞7的顶面与活塞盖40的底面
之间将出现空隙,从而使得油可进入蜂窝所在区域,此时,本案可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压溃吸
能式缓冲器进行使用。
[0033] 具体来说:
[0034] 如图3‑4所示,可以经上注油孔1、下注油孔5进行外部注油使活塞杆和筒体相对运动,使得缓冲器进入工作状态;在此过程中,由于油液几乎不可压缩,因此,在油液流入过程
中油腔气压升高,可吸收部分能量。
[0035] 进入工作状态后,当所受外力并未超过设定值时,如图5‑6所示,蜂窝不会被压溃,本案将作为可重复使用的普通缓冲器进行使用,缓冲器受到外部压力使得活塞杆4上压,压
缩活塞杆上方的油气混合体,并在油气混合体流经过油小孔的过程中给压缩行程提供良好
的阻尼;同理,回弹时,油气混合体反向流经过油小孔的过程中也可给回弹行程提供良好的
阻尼,防止回弹过快。
[0036] 此外,在作为可重复使用的普通缓冲器使用时,本案也可以通过自主注油控制油液的体积和流速来推动活塞杆工作,为防止飞机迅速向上弹起,轮胎脱离地面,可以减缓流
速;为提供足够阻尼使飞机还原至停机状态,减小过载,可以提升流速。
[0037] 而当所受外力超过设定值时,如图5‑8所示,本案将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压溃吸能式缓冲器进行使用,首先活塞杆上行将压缩油气混合体,当压缩到极限后,在气压的作用下,
浮动活塞将被迫与活塞杆出现相对运动,从而使得二者之间出现间隙,使得浮动活塞之上
的油进入蜂窝,并使得蜂窝开始压缩;此后,随着蜂窝的逐步压溃,即可在缓冲过程中依靠
铝蜂窝压溃时的平台区吸能,在平台区应力几乎不随应变变化,即在缓冲器的一次性使用
过程中通过蜂窝的变形有效的对冲击力进行吸收;当缓冲器达到最大压缩行程后,缓冲器
受到高压油腔贮存的势能的作用,进入回弹缓冲过程,在此过程中,压力迫使油液反向流经
蜂窝8,回到油腔中,再次消耗能量的同时防止回弹过快。
[0038] 所述上注油孔1中设有上充油阀,所述下注油孔5中设有下充油阀。这样,如图3所示,打开上充油阀向外筒3顶部注油,即可推动活塞杆4向下运动;如题4所示,打开下充油阀
向外筒3下部注油,即可推动活塞杆4向上运动。
[0039] 所述外筒3的底口处还设有密封件10,所述密封件10通过螺母11固定连接在外筒3的底口处、且密封件10与下轴承套9固定相连。从而在活塞杆与外筒之间设计上轴承套2、下
轴承套9保护活塞杆不受磨损,并与密封件10共同组成活塞杆与外筒之间的密封。
[0040] 所述外筒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耳片6,所述活塞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耳片12。从而便于抗坠毁缓冲器的安装,便于其上下两端与飞机上的其他结构件的连接。
[0041] 所述活塞盖4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41,所述限位套筒41固定连接在活塞盖40的顶面上、且限位套筒41的顶面高于活塞杆4的顶面,使得上注油孔1始终处于上轴承套2
的上方。从而确保上充油阀打开,向外筒3顶部注油时,活塞杆4可顺利的向下运动,而不是
堵住上注油孔。
[0042] 所述蜂窝8由多个竖直设置的铝制蜂窝板组成。上述铝制蜂窝板可呈平板状或筒状等等,采用平板状铝制蜂窝板时,多个铝制蜂窝板可相互平行设置;采用筒状铝制蜂窝板
时,多个铝制蜂窝板可一次套接,并保持同轴心。
[0043] 本发明具体实施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
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