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色器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1980046941.X

文献号 : CN112424651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坂本圭亮木村亮重广龙矢石井融

申请人 : DIC株式会社

摘要 :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滤色器,具备:包含C.I.颜料红269和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的红色像素部、以及包含选自由卤化锌酞菁颜料和卤化铝酞菁颜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绿色像素部。

权利要求 :

1.一种滤色器,具备:

包含C.I.颜料红269和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的红色像素部、以及包含C.I.颜料绿59的绿色像素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器,所述黄色色材为选自由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

138、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51、C.I.颜料黄185和C.I.颜料黄12的磺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滤色器,所述绿色像素部进一步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化1]

1 16 1 2

式(1)中,X~X 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卤原子,Y和Y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卤原子,Z为碳数1~3的亚烷基。

说明书 :

滤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滤色器。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显示器的颜色标准,DCI‑P3标准(数字电影倡导联盟)受到关注,其在以往的sRGB标准的基础上,对于滤色器的红色像素部和绿色像素部,按照比sRGB标准更鲜明的色度坐标来设定,能够实现更高的色彩再现性。为了满足这样的标准,需要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在滤色器中仅使特定的波长透过,获得鲜明的色彩。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407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7] 然而,以往的滤色器未必具有用于实现上述DCI‑P3标准那样的高色彩再现性的充分特性,对于提高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的期望依然存在。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
[000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 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为了提高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增大红色像素部的色度x是有效的,出乎意料的是,判明了:通过在作为单体时色度x小的C.I.颜料红269中组合特定的黄色色材,能够显著增大红色像素部的色度x,此外,通过在绿色像素部中使用特定的绿色颜料,能够实现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提高。
[0011] 即,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滤色器,具备:包含C.I.颜料红269和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的红色像素部、以及包含选自由卤化锌酞菁颜料和卤化铝酞菁颜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的绿色像素部。
[0012] 黄色色材为选自由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51、C.I.颜料黄185和C.I.颜料黄12的磺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13] 绿色像素部可以包含选自由C.I.颜料绿58和C.I.颜料绿59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卤化锌酞菁颜料。
[0014] 绿色像素部可进一步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0015] [化1]
[0016]
[0017] 式(1)中,X1~X16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卤原子,Y1和Y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卤原子,Z为碳数1~3的亚烷基。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示出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滤色器在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中使用。在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滤色器时,首先说明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
[0022] 图1为示出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截面图。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1依次具备光源2、第一偏光层3、第一基板4、第一电极5、液晶层6、第二电极7、第二偏光层8、滤色器9、以及第二基板10。
[0023] 光源2例如可以为白色LED(发光二极管)光源、白色有机EL光源、白色无机EL光源、白色量子点光源等。光源2为白色LED光源时,该白色LED光源例如可以为将红色LED、绿色LED和蓝色LED组合并通过混色而得到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将蓝色LED、红色LED和绿色荧光体组合并通过混色而得到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将蓝色LED、红色发光荧光体和绿色发光荧光体组合并通过混色而得到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通过蓝色LED与YAG系荧光体的混色而得到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将紫外线LED、红色发光荧光体、绿色发光荧光体和蓝色发光荧光体组合并通过混色而得到白色光的白色LED光源;组合了红色激光的白色LED光源;利用了量子点技术的白色LED光源等。
[0024] 作为荧光体,可以适宜选择该领域中所使用的荧光体。例如,作为能被蓝色LED或紫外线LED激发的荧光体,可列举由铈活化的钇‑铝‑石榴石系荧光体(YAG:Ce)、由铈活化的镏‑铝‑石榴石系荧光体(LAG:Ce)、由铕和/或铬活化的含氮铝硅酸钙系荧光体(例如CaO‑Al2O3‑SiO2:Eu)、由铕活化的硅酸盐系荧光体((Sr,Ba)2SiO4:Eu)、赛隆(Sialon)系荧光体、CASN系荧光体(CaAlSiN3:Eu)、SCASN系荧光体((Sr,Ca)AlSiN3:Eu)等氮化物系荧光体、KSF系荧光体(K2SiF6:Mn)、硫化物系荧光体、量子点荧光体等。
[0025] 更具体而言,例如赛隆系荧光体可以为α型赛隆荧光体。α型赛隆荧光体例如可以为将氮化硅(Si3N4)、氮化铝(AlN)、碳酸钙(CaCO3)、氧化铕(Eu2O3)以预定的摩尔比混合并在1气压(0.1MPa)的氮中以1700℃的温度保持1小时且通过热压法烧成而制造的、固溶了Eu离子的α型赛隆荧光体。该α型赛隆荧光体为受450~500nm的蓝色光激发而发出550~600nm黄色光的荧光体。赛隆系荧光体例如可以为具有β‑Si3N4构造的β型赛隆荧光体。该β型赛隆荧光体为受近紫外~蓝色光激发从而发出500~600nm的绿色~橙色光的荧光体。
[0026] 另外,例如,荧光体可以为包含JEM相的氮氧化物荧光体。该氮氧化物荧光体受近紫外~蓝色光激发而发出在460~510nm具有发光波长峰的光。
[0027] 第一偏光层3和第二偏光层8可以为公知的偏光层(偏光板),例如可以为二色性有机色素偏光板、涂覆型偏光层、线栅型偏光板、胆甾醇液晶型偏光板等。第一基板4和第二基板10例如可以由玻璃形成,也可以由塑料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
[0028] 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中的一个为像素电极,另一个为共用电极。例如,可以是第一电极5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7为共用电极。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7例如可以由ITO等透明材料形成。液晶层6可以由公知的液晶组合物构成。在第一电极5与液晶层6之间、以及第二电极7与液晶层6之间,可以进一步设有取向膜。
[0029] 来自光源2的光L例如通过由丙烯酸系树脂、玻璃等形成的导光板(图中未示出)入射至第一偏光层3。光源2可以配置在导光板的侧面(边缘背光构造),也可以配置在导光板的主面(直下背光构造)。来自光源2的光L在入射至第一偏光层3后,依次通过第一基板4、第一电极5、液晶层6、第二电极7、第二偏光层8、滤色器9、和第二基板10,然后出射至液晶显示装置1的外部。这时,来自光源2的光L的颜色被滤色器9转换。
[0030] 接下来,对滤色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滤色器9具有红色像素部(红色滤色器)9a、绿色像素部(绿色滤色器)9b、蓝色像素部(蓝色滤色器)9c、以及遮光部(黑矩阵)9d。红色像素部9a、绿色像素部9b和蓝色像素部9c依次重复配置,各色像素部间由于遮光部9d而被相互隔开。
[0031] 红色像素部9a包含C.I.颜料红269、以及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C.I.颜料红269例如可以作为Clariant公司制C.I.颜料红269获得。
[0032] 所谓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是在形成黄色色材:树脂的质量比为3:5的膜厚1μm的评价用着色膜时,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关于黄色色材的透过率的平均值,根据使用分光光度计(例如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制U3900)在测定区域:380~780nm、测定间隔:1nm的条件下测定的上述评价用着色膜的透射光谱,作为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来计算。需说明的是,评价用着色膜所含的树脂中,含有用于使粘合剂树脂和黄色色材在粘合剂树脂中适宜地分散的分散剂。另外,作为该树脂,在形成1μm的树脂膜时,使用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99%以上的树脂。
[0033] 上述评价用着色膜例如由以下的步骤制作。
[0034] 将黄色色材0.55g与分散剂(毕克化学公司制BYK‑LPN21116、固体成分:40质量%)0.83g、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3.20g一起,使用0.3~0.4mm的锆石珠,用振动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油漆搅拌器)分散2小时,得到分散液。在该分散液中加入粘合剂树脂(DIC株式会社制UNIDIC ZL‑295、固体成分:40质量%)1.46g、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0.84g,用振动器混合,从而得到黄色组合物。将该黄色组合物旋涂于钠玻璃基板上后,在90℃干燥3分钟,从而制作在玻璃基板上形成了评价用着色膜的测定用样品。需说明的是,通过调整旋涂时的旋转转数,从而将在90℃加热3分钟后的评价用着色膜的厚度设为1μm。
[0035] 从能够进一步增大红色像素部9a的色度x的观点考虑,黄色色材的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越小越优选,具体而言,优选为5%以下、4%以下、3%以下、2.5%以下、或2%以下。
[0036] 黄色色材只要是具有上述透过率的黄色色材即可,优选为黄色颜料,更优选为选自由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51、C.I.颜料黄185和C.I.颜料黄12的磺化衍生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C.I.颜料黄12的磺化衍生物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例如可以使用作为日本特开2014‑228682号公报的“实施例2”的“双偶氮系化合物C2”记载的物质。从能够进一步增大红色像素部9a的色度x、进一步提高色彩再现性的观点考虑,黄色色材进一步优选为选自由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和C.I.颜料黄185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特别优选为选自由C.I.颜料黄
129、C.I.颜料黄139和C.I.颜料黄185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037] 黄色色材可以为黄色染料。黄色染料例如可以为喹啉系染料、偶氮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次甲基系染料、香豆素系染料、异吲哚啉系染料等,具体而言,可以为C.I.酸性黄1、3、23、29、36、C.I.溶剂黄2、4、7、33、56、93、98、C.I.分散黄5、42、49、50、54、56、64、71、104、
114、149、201等。
[0038] 红色像素部9a中C.I.颜料红269与上述黄色色材的配合比率根据黄色色材的种类和期望的色度来确定。例如当制成C.I.颜料红269/黄色色材的配合比率为7/3(质量比)、C.I.颜料红269和黄色色材的合计量/树脂的配合比率为3/5(质量比)的膜厚3μm的涂膜时,在C光源下测定的色度x为0.68以上。
[0039] 滤色器9用作满足DCI‑P3标准和sRGB标准的滤色器时,从适宜地得到为高辉度并且同时膜厚薄的红色像素部9a的观点考虑,红色像素部9a中C.I.颜料红269的含量相对于C.I.颜料红269和上述黄色色材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上、15质量份以上、20质量份以上、或2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90质量份以下、80质量份以下、70质量份以下、60质量份以下、50质量份以下、40质量份以下、或30质量份以下。
[0040] 红色像素部9a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例如可以为上述以外的有机颜料、有机染料、有机颜料衍生物等。
[0041] 作为上述以外的有机颜料,例如可列举偶氮系颜料、双偶氮系颜料、偶氮次甲基系颜料、蒽醌系颜料、喹酞酮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颜料、二噁嗪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酞菁系颜料、异吲哚啉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苝系颜料等(其中不包括C.I.颜料红269和上述的黄色色材)。该有机颜料优选为偶氮系颜料、双偶氮系颜料、蒽醌系颜料、喹酞酮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颜料、或苝系颜料(其中不包括C.I.颜料红269和上述的黄色色材)。
[0042] 作为有机染料,例如可列举氧杂蒽系染料、偶氮系染料、双偶氮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次甲基系染料、酞菁系染料、罗丹明系染料、花青素系染料等。有机染料优选为氧杂蒽系染料、偶氮系染料、双偶氮染料、蒽醌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罗丹明系染料、或花青素系染料。
[0043] 有机颜料衍生物例如为公知的有机颜料的一部分被磺酸基、羧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等修饰(取代)而得的衍生物。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Solsperse(注册商标名)5000、Solsperse 12000、Solsperse 22000(路博润株式会社制)等。相对于颜料的合计量
100质量份,有机颜料衍生物的含量可以为1质量份以上,也可以为40质量份以下。
[0044] 红色像素部9a可以进一步含有感光性树脂等树脂、分散剂、松香、表面活性剂等。这些成分可以在颜料表面经处理(所谓表面处理),也可以未经处理。作为对颜料表面进行处理的方法,可以是松香处理、表面活性剂处理、溶剂处理、树脂处理等公知的方法。
[0045] 作为感光性树脂,例如可列举氨基甲酸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酰胺酸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系树脂、苯乙烯马来酸酐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例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烯酰氧基乙氧基)双酚A、3‑甲基戊二醇二丙烯酸酯等那样的2官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等那样的多官能单体等光聚合性单体等。
[0046] 作为分散剂,例如可列举ANTI‑TERRA(注册商标名)U/U100、ANTI‑TERRA 204、DISPERBYK(注册商标名)106、DISPERBYK 108、DISPERBYK 109、DISPERBYK 112、DISPERBYK 130、DISPERBYK 140、DISPERBYK 142、DISPERBYK 145、DISPERBYK 161、DISPERBYK 162、DISPERBYK 163、DISPERBYK 164、DISPERBYK 167、DISPERBYK 168、DISPERBYK 180、DISPERBYK 182、DISPERBYK 183、DISPERBYK 184、DISPERBYK 185、DISPERBYK 2000、DISPERBYK 2001、DISPERBYK 2008、DISPERBYK 2009、DISPERBYK 2013、DISPERBYK 2022、DISPERBYK 2025、DISPERBYK 2026、DISPERBYK 2050、DISPERBYK 2055、DISPERBYK 2150、DISPERBYK 2155、DISPERBYK 2163、DISPERBYK 2164、DISPERBYK 9076、DISPERBYK 9077、BYK LPN‑6919、BYK LPN‑21116、BYK LPN‑21324、BYK LPN‑22102(毕克化学株式会社制)、EFKA(注册商标名)46、EFKA 47、EFKA 4010、EFKA 4020、EFKA 4320、EFKA 4300、EFKA 4330、EFKA 4401、EFKA 4570、EFKA 5054、EFKA 7461、EFKA 7462、EFKA 7476、EFKA 7477(BASF株式会社制)、AJISPER PB(注册商标名)814、AJISPER PB 821、AJISPER PB 822、AJISPER PB 
881(味之素精细化工株式会社制)、Solsperse(注册商标名)24000、Solsperse 28000、Solsperse 37500、Solsperse 76500(路博润株式会社制)等。相对于颜料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分散剂的含量可以为10质量份以上,也可以为120质量份以下。
[0047] 绿色像素部9b包含选自由卤化锌酞菁颜料和卤化铝酞菁颜料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以下也称为“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
[0048] 从进一步提高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以及在为高辉度的同时适宜获得膜厚薄的绿色像素部9b的观点考虑,卤化锌酞菁颜料优选为选自由C.I.颜料绿58和C.I.颜料绿59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C.I.颜料绿59。从进一步提高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以及在为高辉度的同时适宜获得膜厚薄的绿色像素部9b的观点考虑,卤化铝酞菁颜料优选为C.I.颜料绿63。
[0049] 绿色像素部9b可进一步包含黄色色材。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与黄色色材的配合比根据各颜料或色材的种类和期望的色度来确定。
[0050] 黄色色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为C.I.颜料黄138、C.I.颜料黄129、C.I.颜料黄139、C.I.颜料黄150、C.I.颜料黄185、C.I.颜料黄231等黄色颜料,优选为选自由C.I.颜料黄138和C.I.颜料黄185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黄色颜料。
[0051] 从进一步提高滤色器的色彩再现性的观点考虑,在优选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黄色色材为由下述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喹酞酮化合物)构成的黄色颜料(喹酞酮颜料)。
[0052] [化2]
[0053]
[0054] 式(1)中,X1~X16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卤原子,Y1和Y2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或卤原子,Z为碳数1~3的亚烷基。
[0055] 上述喹酞酮化合物通过喹酞酮骨架的二聚化而表现出选择性的吸收‑透过。另外,上述喹酞酮化合物中,以连接基团Z作为间隔基而将喹酞酮骨架二聚化,由此共轭被切断,过度的发红得到抑制。进一步,就上述喹酞酮化合物而言,通过酰亚胺构造的导入而提高了分散性。根据这些情况,利用上述喹酞酮化合物,可得到表现优异的辉度和着色力的颜料。
[0056] 式(1)中的卤原子可以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或碘原子,优选为氟原子、氯原子或溴原子,更优选为氯原子。
[0057] 作为式(1)中的碳数1~3的亚烷基的具体例,例如优选亚甲基、亚乙基(1,1‑乙烷二基或1,2‑乙烷二基)、亚丙基(1,1‑丙烷二基、2,2‑丙烷二基、1,2‑丙烷二基或1,3‑丙烷二基),更优选亚甲基、1,1‑乙烷二基、1,1‑丙烷二基、2,2‑丙烷二基,进一步优选亚甲基。
[0058] 就上述喹酞酮化合物而言,优选X1~X16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2个以上为1 16
卤原子。通过在X~X 中导入卤原子,有上述喹酞酮化合物的分散性进一步提高、可更显著地获得上述效果的倾向。
[0059] 优选X1~X4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2个以上为卤原子,也可以全部为卤原2 3 2 3
子。优选X和X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X和X均为卤原子。
[0060] 优选X5~X8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2个以上为卤原子,也可以全部为卤原6 7 6 7
子。优选X和X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X和X均为卤原子。
[0061] 优选X9~X12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2个以上为卤原子,也可以全部为卤原10 11 10 11
子。优选X 和X 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X 和X 均为卤原子。
[0062] 优选X13~X16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2个以上为卤原子,也可以全部为卤原14 15 14 15
子。优选X 和X 中的至少1个为卤原子,更优选X 和X 均为卤原子。
[0063] Y1和Y2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上述喹酞酮化合物的合成变得容易的观点考虑,优选彼此相同。
[0064] 需说明的是,式(1)的构造中存在下述式(1‑i)和式(1‑ii)等构造的互变异构体,上述喹酞酮化合物可以为这些中的任一构造。
[0065] [化3]
[0066]
[0067] 式(1‑i)和式(1‑ii)中,X1~X16、Y1、Y2和Z如上所述。
[0068] 以下列举上述喹酞酮化合物的具体例,但上述喹酞酮化合物不限定于这些。
[0069] [化4]
[0070]
[0071] [化5]
[0072]
[0073] [化6]
[0074]
[0075] [化7]
[0076]
[0077] [化8]
[0078]
[0079] 上述喹酞酮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适宜选择且并用2种以上。
[0080] 上述喹酞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宜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制造。以下记载喹酞酮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的一个方式,但制造方法不限定于此。
[0081] 上述喹酞酮化合物例如可通过包含以下的工序I、工序II、工序III和工序IV的方法得到。
[0082] <工序I>
[0083] 首先,通过J.Heterocyclic,Chem,30,17(1993)中记载的方法等,相对于二苯胺类1当量,加入巴豆醛2~3当量,在氧化剂存在的情况下,在强酸中使其反应,合成后述的式(A‑1)的化合物。
[0084] [化9]
[0085]
[0086] 式(A‑1)中,Y1、Y2和Z如上所述。
[0087] 作为强酸,可列举盐酸、硫酸、硝酸等。作为氧化剂,可列举碘化钠、四氯对苯醌、硝基苯等。
[0088] 关于工序I,反应温度为80℃~100℃、优选为90℃~100℃,反应时间为1小时~6小时、优选为3小时~6小时。
[0089] <工序II>
[0090] 进一步,通过使所得的式(A‑1)的化合物与硝酸或发烟硝酸在浓硫酸存在下反应,能够得到式(A‑2)的化合物。
[0091] [化10]
[0092]
[0093] 式(A‑2)中,Y1、Y2和Z如上所述。
[0094] 关于工序II,反应温度为‑20℃~70℃、优选为0℃~50℃,反应时间为1小时~4小时、优选为1小时~3小时。
[0095] <工序III>
[0096] 进一步,相对于所得的式(A‑2)的化合物1当量,加入还原铁6~8当量,使其反应,从而能够得到式(A‑3)的化合物。
[0097] [化11]
[0098]
[0099] 式(A‑3)中,Y1、Y2和Z如上所述。
[0100] 关于工序III,反应温度为60℃~80℃、优选为70℃~80℃,反应时间为1小时~3小时、优选为2小时~3小时。
[0101] <工序IV>
[0102] 进一步,通过日本特开2013‑61622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等,相对于所得的式(A‑3)的化合物1当量,使4~6当量的从由邻苯二甲酸酐和卤素取代邻苯二甲酸酐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在酸催化剂存在下反应,从而能够得到式(1)的化合物。作为酸催化剂,可列举苯甲酸、氯化锌等。
[0103] 关于工序IV,反应温度为180℃~250℃、优选为210℃~250℃,反应时间为1小时~8小时、优选为3小时~8小时。
[0104] 绿色像素部9b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具体而言与在红色像素部9a中说明的其他成分同样。
[0105] 蓝色像素部9c例如包含蓝色颜料和染料。蓝色颜料可以为蓝色像素部中使用的公知的颜料。蓝色颜料可以为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1、C.I.颜料蓝15:2、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5:4、C.I.颜料蓝15:5、C.I.颜料蓝15:6等,优选为C.I.颜料蓝15:6。
[0106] 染料可以为蓝色像素部中使用的公知的染料。染料例如可以为氧杂蒽系染料、偶氮系染料、双偶氮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喹酞酮系染料、三芳基甲烷系染料、次甲基系染料、酞菁系染料、罗丹明系染料、花青素系染料等。蓝色像素部9c包含蓝色颜料和染料的情况下,蓝色颜料和染料的配合比根据它们的种类和期望的色度来确定。
[0107] 蓝色像素部9c可进一步含有上述以外的其他成分。其他成分具体而言与在红色像素部9a中说明的其他成分同样。
[0108] 遮光部(黑矩阵)可以为公知的组成,例如通过在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的固化物中分散黑色颜料而形成。
[0109] 以上说明的滤色器9在要求DCI‑P3标准那样的高色彩再现性时也可适宜地使用。具体而言,通过使用该滤色器,从而将xy色度图中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3点各色度坐标分别相互以直线连接所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变大。以下,更详细地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0110] 首先,就红色像素部9a而言,能够增大色度x。具体而言,C.I.颜料红269单独时只能显示小的色度x,但通过与具有特定透过率的黄色色材组合使用,作为红色像素部9a的色度x显著变大。这样的效果在例如作为通常的红色颜料的C.I.颜料红254中不可见(即,无论是C.I.颜料红254单独时,还是C.I.颜料红254与具有特定透过率的黄色色材并用时,红色像素部的色度x均为相同程度),是C.I.颜料红269所特有的令人惊讶的效果。认为其理由是,在C.I.颜料红254与黄色色材组合时,在480nm附近,吸收会重叠,但C.I.颜料红269在比C.I.颜料红254更长的波长侧具有陡峭的吸收,因此与黄色色材的吸收重叠小,在更宽的波长域高效地在红色像素部中表现必要的吸收。此外,根据C.I.颜料红269与特定的黄色色材的组合,相比于C.I.颜料红254与特定的黄色色材的组合,还能减小红色像素部9a的色度y。
[0111] 另外,绿色像素部9b中,通过使用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从而例如与作为通常的绿色颜料的C.I.颜料绿36等卤化铜酞菁颜料相比,作为绿色像素部9b,变得能够在色度x小、色度y大的区域显示。当在绿色像素部9b中并用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和C.I.颜料黄138等黄色色材时,可显著地获得这样的效果。并且,通过将红色像素部9a与绿色像素部9b组合,红色像素部9a的色度和绿色像素部9b的色度在xy色度图中在彼此正相反的方向上高色彩再现化、同时远离白色的色度坐标,因此能够增大上述三角形的面积。尤其是在绿色像素部9b中,通过并用C.I.颜料绿59和上述喹酞酮颜料,能够使在C光源下测定的该三角形的面积比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中规定的三角形的面积(=0.1582)更大。因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滤色器9,能够提高色彩再现性。
[0112] 实施例
[0113] 以下基于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定。
[0114] [制造例1: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
[0115] 将Clariant公司制C.I.颜料红269 0.55g与毕克化学公司制BYK‑LPN21116(固体成分:40质量%)0.83g、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3.20g一起,使用0.3~0.4mm的锆石珠,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油漆搅拌器分散2小时,得到分散液1。在该分散液1中加入DIC株式会社制UNIDIC ZL‑295(固体成分:40质量%)1.46g、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0.84g,用油漆搅拌器混合,从而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16] [制造例2:颜料红254的评价用组合物]
[0117] 使用BASF公司制C.I.颜料红254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18] (红色颜料的透过率的测定)
[0119] 将制造例1~2所得的评价用组合物旋涂于钠玻璃基板上后,在90℃干燥3分钟,制作在基板上形成有着色膜的透过率测定用样品。需说明的是,通过调节旋涂时的旋转转数,使得在90℃加热3分钟后的着色膜的厚度为1μm。使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制U3900),在测定区域:380~780nm、测定间隔:1nm的条件下测定透过率测定用样品的透射光谱。根据所得的透射光谱,计算440~470nm的透过率的平均值和530~590nm的透过率的平均值。结果示于表1。
[0120] [表1]
[0121]
[0122] [制造例3: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
[0123] 使用BASF公司制C.I.颜料黄139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24] [制造例4: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
[0125] 使用大日精化工业株式会社制C.I.颜料黄138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26] [制造例5:颜料黄185的评价用组合物]
[0127] 使用BASF公司制C.I.颜料黄185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28] [制造例6:颜料黄129的评价用组合物]
[0129] 使用BASF公司制C.I.颜料黄129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30] [制造例7:颜料黄150的评价用组合物]
[0131] 使用LANXESS公司制C.I.颜料黄150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32] [制造例8:颜料黄151的评价用组合物]
[0133] 使用DIC公司制C.I.颜料黄151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34] [制造例9:颜料黄12的磺化衍生物的评价用组合物]
[0135] 按照日本特开2014‑228682号公报的“实施例2”,与“双偶氮系化合物C2”同样地操作,得到C.I.颜料黄12的磺化衍生物(以下也称为“颜料黄12衍生物”)。使用所得的C.I.颜料黄12的磺化衍生物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36] [制造例10:颜料黄109的评价用组合物]
[0137] 使用BASF公司制C.I.颜料黄109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38] [制造例11:颜料黄110的评价用组合物]
[0139] 使用DIC公司制C.I.颜料黄110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40] (黄色颜料的透过率的测定)
[0141] 使用制造例3~11所得的黄色色材的评价用组合物来代替制造例1~2所得的红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除此之外,与红色颜料的透过率的测定同样地操作,测定各黄色色材的透过率,计算440~470nm的透过率的平均值和530~590nm的透过率的平均值。结果示于表2。
[0142] [表2]
[0143]
[0144] [评价例1~7]
[0145] 将制造例1的评价用组合物3.5g和制造例3~9中任一者的评价用组合物1.5g用油漆搅拌器混合,从而得到着色组合物。将所得的各着色组合物旋涂于钠玻璃基板上后,在90℃干燥3分钟,制作在基板上形成有着色膜的评价用样品。需说明的是,通过调节旋涂时的旋转转数,使得在90℃干燥3分钟后的着色膜的厚度为3μm。使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制U3900),测定使用C光源时的评价用样品的色度。
[0146] [比较评价例1]
[0147] 仅使用制造例1的评价用组合物来代替制造例1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3~9中任一者的评价用组合物的混合物,除此之外,与评价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
[0148] [比较评价例2~3]
[0149] 使用制造例10或11的评价用组合物来代替制造例3~9中任一者的评价用组合物,除此之外,与评价例1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
[0150] 将各评价例和比较评价例中的红色颜料与黄色色材的组合、以及色度的测定结果示于表3。
[0151] [表3]
[0152]
[0153] [比较评价例4~13]
[0154] 使用制造例2的评价用组合物来代替制造例1的评价用组合物,除此之外,分别与评价例1~7和比较评价例1~3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各比较评价例中的红色颜料与黄色色材的组合、以及色度的测定结果示于表4。
[0155] [表4]
[0156]
[0157] 如以上所述,通过并用C.I.颜料红269和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能够增大色度x。
[0158] [制造例12:颜料绿58的评价用组合物]
[0159] 使用DIC公司制C.I.颜料绿58(卤化锌酞菁颜料)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60] [制造例13: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
[0161] 使用DIC公司制C.I.颜料绿59(卤化锌酞菁颜料)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62] [制造例14:颜料绿36的评价用组合物]
[0163] 使用DIC公司制C.I.颜料绿36(卤化铜酞菁颜料)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64] [制造例15:喹酞酮颜料A的评价用组合物]
[0165] (喹酞酮化合物的合成)
[0166] 首先,按照以下的步骤,合成喹酞酮化合物。
[0167] 在烧瓶中添加4,4’‑亚甲基二(2‑氯苯胺)5.0g(56.1mmol)、四氯对苯醌27.6g(112mmol)、水150ml、浓盐酸150ml、正丁醇100ml,在95℃搅拌30分钟。在该混合物中滴加溶解于正丁醇12ml的巴豆醛11.8g(168mmol),进一步搅拌1小时。将温度降至80℃,少量逐次加入氯化锌15.3g(112mmol)后,添加THF 200ml,在保持为80℃的状态下搅拌1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后,通过减压过滤回收黄土色粉末。将所得的黄土色粉末用THF 200ml清洗,再次通过减压过滤,回收黄土色粉末。进一步,将所得的黄土色粉末移至烧瓶中,加入水200ml和28%氨水40ml,在室温搅拌2小时。通过减压过滤回收粉末,得到20.3g的粗产物。将所得的粗产物溶解于甲苯,通过过滤除去不溶物后进行再结晶,得到中间体(4)12.6g(回收率:
61%)。
[0168] [化12]
[0169]
[0170] 1H‑NMR(CDCl3)δppm:2.81(s,6H),4.24(s,2H),7.34(d,J=8.0Hz,2H),7.49(s,2H),7.67(s,2H),7.99(d,J=8.8Hz,2H)
[0171] 13C‑NMR(CDCl3)δppm:25.8,41.1,123.2,126.2,127.8,130.9,133.1,136.3,137.6,143.1,160.0
[0172] FT‑IR cm‑1:3435,3054,3030,2915,1603,1487,1206
[0173] FD‑MS:366M+
[0174] 接下来,在烧瓶中加入中间体(4)4.15g(11.3mmol)和浓硫酸7.55mL,在45℃搅拌20分钟。然后,滴加发烟硝酸1.62mL,保持温度并持续搅拌1小时。自然冷却后,向体系中缓慢注入冰水250mL。进一步,使用10wt%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调节至8~9。通过减压过滤来回收析出的粉末,用蒸馏水200mL、乙醇100mL清洗,从而得到中间体(5)4.86g(10.6mmol)(回收率:94%)。
[0175] [化13]
[0176]
[0177] 1H‑NMR(CDCl3)δppm:2.86(s,6H),4.27(s,2H),7.56(d,J=8.8Hz,2H),7.62(s,2H),8.08(d,J=8.8Hz,2H)
[0178] 13C‑NMR(CDCl3)δppm:25.7,32.4,119.9,125.6,127.5,130.1,131.1,137.3,143.1,145.9,162.2
[0179] FT‑IR cm‑1:3465,1604,1530,1487,1362
[0180] 接下来,在烧瓶中加入中间体(5)5.00g(10.9mmol)和乙醇23.3mL,在室温搅拌10分钟。然后,在体系中加入还原铁4.88g(87.4mmol),进一步在室温搅拌10分钟。接下来,滴加浓盐酸6.33mL,将温度升温至80℃,持续搅拌6小时。自然冷却后,注入至蒸馏水150mL中,使用10%氢氧化钠水溶液,将pH调节至9。通过减压过滤回收所析出的粉末。进一步,将回收的粉末在乙酸乙酯700mL中充分搅拌,进行减压过滤。将在此所得的滤液的溶剂减压蒸馏除去,从而得到作为黄土色粉末的中间体(6)3.64g(9.16mmol)(回收率:84%)。
[0181] [化14]
[0182]
[0183] 1H‑NMR(CDCl3)δppm:2.65(s,6H),3.97(s,2H),5.92(s,4H),7.32(s,2H),7.38(d,J=8.8Hz,2H),8.59(d,J=8.8Hz,2H)
[0184] 13C‑NMR(CDCl3)δppm:25.4,31.9,116.8,117.7,117.9,121.0,131.8,132.2,142.0,143.1,158.9
[0185] FT‑IR cm‑1:3476,3373,1627,1605,1409,1359,1250
[0186] 接下来,氮气氛下,在烧瓶中量取苯甲酸14.1g(116mmol),在140℃使其熔融。向其中加入中间体(6)1.44g(3.62mmol)和四氯邻苯二甲酸酐5.53g(19.3mmol),在220℃搅拌4小时。自然冷却后,在反应溶液中加入丙酮300mL,搅拌1小时后,通过减压过滤得到作为黄色粉末的目标物(7)4.52g(3.08mmol)(回收率:85%)。
[0187] [化15]
[0188]
[0189] FT‑IR cm‑1:3449,1727,1622,1536,1410,1363,1308,1192,1112,737[0190] FD‑MS:1467M+
[0191] (喹酞酮化合物的颜料化)
[0192] 将所得的喹酞酮二聚体(7)5质量份、粉碎的氯化钠50质量份、二乙二醇8质量份装入双臂型捏合机,在80℃混炼8小时。混炼后,将混合物取出至80℃的水6000质量份中,搅拌1小时后,过滤、热水洗、干燥、粉碎,从而得到作为黄色颜料的喹酞酮颜料A。用日本电子公司制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010对所得的喹酞酮颜料A进行拍摄。对于构成二次图像上的凝集体的40个一次粒子,根据较长的径(长径)和较短的径(短径)的平均值算出平均纵横比,将长径的平均值作为平均一次粒径。平均纵横比小于3.00。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下。
[0193] (评价用组合物的调制)
[0194] 使用所得的喹酞酮颜料A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195] [制造例16:喹酞酮颜料B的评价用组合物]
[0196] (喹酞酮化合物的合成)
[0197] 首先,按照以下的步骤,合成喹酞酮化合物。
[0198] 在烧瓶中装入浓硫酸55g,一边在冰冷却下搅拌一边添加按照文献(Polymer,volume39,No.20(1998),p4949)记载的方法获得的6,6’‑亚甲基二喹哪啶7.0g(23.5mmol)。
保持在10℃以下、同时滴加60%硝酸6.1g,在10℃至20℃持续搅拌1小时。将反应液注入至冰水150ml中,使用20wt%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至pH3。通过减压过滤回收所析出的粉末,用水清洗直至中性。将所得的固体在70℃送风干燥后,将粗产物用热乙酸乙酯100ml、接下来用热甲苯60ml清洗过滤,得到中间体(8)6.52g(16.8mmol)(回收率:72%)。
[0199] [化16]
[0200]
[0201] 1H‑NMR(DMSO‑d6)δppm:2.70(s,6H),4.42(s,2H),7.58(d,J=8.8Hz,2H),7.63(d,J=8.8Hz,2H),8.09(d,J=8.8Hz,2H),8.13(d,J=8.8Hz,2H)
[0202] 13C‑NMR(DMSO‑d6)δppm:24.5,32.0,117.7,124.8,127.5,129.8,130.5,131.9,145.8,146.2,160.7
[0203] FT‑IR(KBr压片)cm‑1:3048,1602,1520,1494,1363
[0204] 接下来,在烧瓶中装入还原铁5.30g、乙酸135ml,一边搅拌一边加热至50℃。接下来按照保持为70持以下的方式添加中间体(8)4.50g(11.6mmol)。添加结束后在60℃持续搅拌1hr后,将反应液冷却至35℃以下,注入至冰水500ml中,用20%NaOH水调节至pH9。将生成的沉淀物在铈硅石上进行减压过滤。回收固形物,在70℃送风干燥后,加入至二甲基亚砜(DMSO)100ml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100ml的混合溶剂中,在90℃搅拌1hr。将混合物在铈硅石上减压过滤,一边搅拌一边将所得的滤液加入至水1L中。通过减压过滤回收所生成的沉淀物,水洗,得到中间体(9)3.80g(11.6mmol)(回收率:>99%)。
[0205] [化17]
[0206]
[0207] 1H‑NMR(DMSO‑d6)δppm:2.57(s,6H),3.45(s,2H),5.66(s,4H),7.06(d,J=8.2Hz,2H),7.16(d,J=8.2Hz,2H),7.23(d,J=8.2Hz,2H),8.49(d,J=8.2Hz,2H)
[0208] 13C‑NMR(DMSO‑d6)δppm:24.6,32.1,115.8,116.2,119.5,130.9,131.8,141.5,147.4,157.0
[0209] FT‑IR(KBr压片)cm‑1:3464,3363,3315,3192,1640,1591,1573,1415,1365,801[0210] 接下来,氮气氛下,在烧瓶中量取苯甲酸135g,在140℃使其熔融。向其中加入中间体(9)3.80g(11.6mmol)和四氯邻苯二甲酸酐17.99g(62.9mmol)、无水氯化锌0.49g(3.6mmol),在220℃搅拌6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120℃后,加入氯苯300mL,搅拌1小时,通过减压过滤,得到作为黄色粉末的目标物(10)10.5g(7.5mmol)(回收率:65%)。
[0211] [化18]
[0212]
[0213] FT‑IR cm‑1:1788,1729,1688,1638,1607,1537,1420,1310,732
[0214] FD‑MS:1400M+
[0215] (喹酞酮化合物的颜料化)
[0216] 使用喹酞酮二聚体(10)来代替喹酞酮二聚体(7),除此之外,按照与制造例14同样的方法进行颜料化,得到喹酞酮颜料B。所得的喹酞酮颜料B的平均纵横比小于3.00,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下。
[0217] (评价用组合物的调制)
[0218] 使用所得的喹酞酮颜料B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219] [制造例17:颜料蓝15:6的评价用组合物]
[0220] 使用DIC公司制C.I.颜料蓝15:6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221] [制造例18:染料A的评价用组合物]
[0222] 按照日本特开2010‑254964号公报的“合成例6:染料A6的合成”,合成作为氧杂蒽系染料的染料A。使用所得的染料A来代替C.I.颜料红269,除此之外,与制造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评价用组合物。
[0223] [实施例1‑1]
[0224] (红色着色膜的制作)
[0225] 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3的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红269/颜料黄139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7/3的方式用油漆搅拌器混合,从而得到着色组合物。使用所得的着色组合物,旋涂于钠玻璃基板上后,在90℃干燥3分钟,制作在基板上形成有红色着色膜的评价用样品。需说明的是,通过调节旋涂时的旋转转数,使得在90℃干燥3分钟后的着色膜的厚度成为3μm。使用分光光度计(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制U3900),测定使用C光源时的评价用样品的色度。
[0226] (绿色着色膜的制作)
[0227] 将制造例12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绿59/颜料黄138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6/4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3的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与红色着色膜的评价用样品同样地操作,制作在基板上形成有绿色着色膜的评价用样品,得到评价用样品的色度。
[0228] (蓝色着色膜的制作)
[0229] 将制造例17的颜料蓝15:6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18的染料A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蓝15:6/染料A的配合比率成为4/6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3的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与红色着色膜的评价用样品同样地操作,制作在基板上形成有蓝色着色膜的评价用样品,测定评价用样品的色度。
[0230] (色彩再现性的评价)
[0231] 将所得的红色着色膜、绿色着色膜和蓝色着色膜在xy色度图上的色度坐标3点分别彼此以直线连接,计算由该直线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算出的三角形的面积示于表5。另外,表5中,也一并示出所得的三角形的面积相对于由NTSC规定的三角形的面积(=0.1582)之比(NTSC比)。三角形的面积和NTSC比越大,则意味着色彩再现性越高。
[0232] [实施例1‑2~1‑7和比较例1‑1~1‑2]
[0233] 在红色着色膜的制作中,使用制造例4~11的各黄色色材的评价用组合物来代替制造例3的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另外,进行色彩再现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
[0234] [比较例1‑3]
[0235] 在红色着色膜的制作中,使用制造例2的颜料红254的评价用组合物来代替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另外,进行色彩再现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5。
[0236] [表5]
[0237]
[0238] [实施例2‑1~2‑7和比较例2‑1~2‑2]
[0239] 在绿色着色膜的制作中,将制造例12的颜料绿58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15的喹酞酮颜料A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绿58/喹酞酮颜料A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8/2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分别与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2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另外,进行色彩再现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6。
[0240] [表6]
[0241]
[0242] [实施例3‑1~3‑7和比较例3‑1~3‑2]
[0243] 在绿色着色膜的制作中,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15的喹酞酮颜料A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绿58/喹酞酮颜料A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7/3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分别与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2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另外,进行色彩再现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7。
[0244] [表7]
[0245]
[0246] [实施例4‑1~4‑7和比较例4‑1~4‑2]
[0247] 在绿色着色膜的制作中,将制造例12的颜料绿58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16的喹酞酮颜料B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绿58/喹酞酮颜料B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8/2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分别与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2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另外,进行色彩再现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8。
[0248] [表8]
[0249]
[0250] [实施例5‑1~5‑7和比较例5‑1~5‑2]
[0251] 在绿色着色膜的制作中,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16的喹酞酮颜料B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绿59/喹酞酮颜料B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7/3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分别与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2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另外,进行色彩再现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9。
[0252] [表9]
[0253]
[0254] [比较例6‑1~6‑10]
[0255] 在绿色着色膜的制作中,将制造例14的颜料绿36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绿36/颜料黄138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8/2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分别与实施例1‑1~1‑7和比较例1‑1~1‑3同样地操作,进行评价用样品的制作和色度的测定,另外,进行色彩再现性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0。
[0256] [表10]
[0257]
[0258] 如以上所述,通过在红色像素部中并用颜料红269和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并且在绿色像素部中使用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能够增大xy色度图中的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得到高的色彩再现性)。在使用颜料绿59作为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时,尤其可显著地获得这样的效果。
[0259] [实施例7‑1]
[0260] <滤色器的制作>
[0261]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的调制)
[0262] 在聚合槽中,装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63质量份、丙烯酸(AA)12质量份、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HEMA)6质量份、二乙二醇二甲醚(DMDG)88质量份,搅拌、使其溶解后,添加2,2’‑偶氮二(2‑甲基丁腈)7质量份,使其均匀溶解。然后,氮气流下,在85℃搅拌2小时,进一步使其在100℃反应1小时。在所得的溶液中进一步添加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7质量份、三乙胺0.4质量份、和氢醌0.2质量份,在100℃搅拌5小时,得到共聚树脂溶液(固体成分:50质量%)。
[0263] 接下来,将下述材料在室温搅拌、混合,调制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0264] ·上述共聚树脂溶液(固体成分:50质量%):16质量份
[0265] ·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SARTOMER公司SR399):24质量份
[0266] ·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Yuka Shell Epoxy公司Epikote 180S70):4质量份[0267] ·2‑甲基‑1‑(4‑甲基苯硫基)‑2‑吗啉代丙烷‑1‑酮:4质量份
[0268] ·二乙二醇二甲醚:52质量份
[0269] (遮光部的形成)
[0270] 首先,按照下述组成将各成分混合,用砂磨机充分分散,调制黑色颜料分散液。
[0271] ·黑色颜料(三菱化学公司制#2600):20质量份
[0272] ·高分子分散材(毕克化学日本株式会社制Disperbyk 111):16质量份
[0273] ·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64质量份
[0274] 接下来,按照下述组成将各成分充分混合,得到遮光部用着色组合物。
[0275] ·上述黑色颜料分散液:50质量份
[0276] ·上述固化性树脂组合物:20质量份
[0277] ·二乙二醇二甲醚:30质量份
[0278] 用旋涂机在基板上涂覆上述遮光部用着色组合物,在100℃使其干燥3分钟,形成层。将该层用超高压水银灯、使用光掩模曝光成遮光图案后,用0.05wt%氢氧化钾水溶液显影,然后,将基板在230℃的气氛下放置30分钟,从而实施加热处理,形成遮光部(黑矩阵)。
[0279] (红色像素部(RCF)的形成)
[0280] 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3的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红269/颜料黄139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21/79的方式混合而成的混合物10g、固化性树脂组合物3.19g、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1.83g用油漆搅拌器混合,从而得到感光性着色组合物。将该感光性着色组合物通过旋涂法涂覆,形成涂覆膜。然后,使上述涂覆膜在90℃的烘箱中干燥3分钟。接下来,在与涂覆膜距离100μm的位置配置光掩模,利用接近式光刻机,使用2.0kW的超高压水银灯,仅在相当于遮光部的形成区域的区域照射紫外线10秒。
接下来,在0.05质量%氢氧化钾水溶液(液温23℃)中浸渍1分钟,进行碱性显影,仅将涂覆膜的未固化部分除去,得到RCF。
[0281] 需说明的是,颜料红269/颜料黄139的配合比率和像素部(涂覆膜)的膜厚按照使用白色LED光源(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NSSW304F‑HG、以下也称为“光源A”)时像素部的色度(使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成为DCI‑P3标准的(x,y)=(0.680,0.320)、并且像素部的辉度Y变得最大的方式来确定。像素部(涂覆膜)的膜厚通过调节旋涂时的旋转转数来调节。
[0282] (绿色像素部(GCF)的形成)
[0283] 将制造例13的颜料绿5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15的喹酞酮颜料A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绿59/喹酞酮颜料A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56/44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3的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与RCF同样地操作,得到GCF。需说明的是,与RCF同样地,颜料绿59/喹酞酮颜料A的配合比率和像素部(涂覆膜)的膜厚按照使用光源A时像素部的色度成为(x,y)=(0.265,0.690)、并且像素部的辉度Y变得最大的方式来确定。
[0284] (蓝色像素部(BCF)的形成)
[0285] 将制造例17的颜料蓝15:6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18的染料A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颜料蓝15:6/染料A的配合比率(质量比)成为94/6的方式混合,来代替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制造例3的颜料黄139的评价用组合物混合,除此之外,与RCF同样地操作,得到BCF。需说明的是,与RCF同样地,颜料蓝15:6/染料A的配合比率和像素部(涂覆膜)的膜厚按照使用光源A时像素部的色度成为DCI‑P3标准的(x,y)=(0.150,0.060)、并且像素部的辉度Y成为最大的方式来确定。
[0286] 如以上那样,得到具备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各色像素部的滤色器。需说明的是,使用光源A,按照通过各色像素部的加法混色而算出的色度成为DCI‑P3标准的(x,y)=(0.3140、0.3510)的方式,微调各色像素部的面积。
[0287] <像素部的膜厚测定>
[0288] 用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制的白色干涉显微镜VS1330测定所得的各色像素部的厚度。结果示于表11。
[0289] <显示装置的组装和白色的辉度Y的算出>
[0290] 在一对基板上分别形成取向膜,在该一对基板间滴加液晶组合物,使其贴合,在基板间形成液晶层。在一个基板侧进一步贴合通过上述所得的滤色器,得到显示部。另外,在设有驱动基板的框体上安装多个光源A,得到背光部。使上述显示部的滤色器的相反侧与背光的发光侧相对而配置,从而得到评价用显示装置。在该评价用显示装置中,通过各色像素部的辉度Y的加法混色,算出白色的辉度Y。结果示于表11。
[0291] [实施例7‑2和比较例7‑1~7‑2]
[0292] 在RCF的形成中,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表11所示的黄色色材(黄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按照成为表11所示的配合比率(颜料红269/黄色色材(质量比))的方式混合,另外,在GCF的形成中,将表11所示的绿色色材(绿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与制造例5的颜料黄185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成为表11所示的配合比率(绿色色材/颜料黄185(质量比))的方式混合,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1同样地操作,进行滤色器的制作、像素部的膜厚测定、显示装置的组装和白色的辉度Y的算出。结果示于表11。
[0293] [实施例8‑1和比较例8‑1~8‑3]
[0294] 使用白色LED光源(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NSSW157F、以下也称为“光源B”)作为光源,在RCF的形成中,将制造例1或2的颜料红269或颜料红254的评价用组合物与表12所示的黄色色材(黄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按照成为表12所示的配合比率(颜料红269或254/黄色色材(质量比))的方式混合,另外,在GCF的形成,将表12所示的绿色色材(绿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与制造例5的颜料黄185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成为表12所示的配合比率(绿色色材/颜料黄185(质量比))的方式混合,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1同样地操作,进行滤色器的制作、像素部的膜厚测定、显示装置的组装和白色的辉度Y的算出。结果示于表12。需说明的是,表12中,不能调色为期望的色度时,在配合比率和膜厚的栏中记载为“不可调色”。
[0295] [实施例9‑1~9‑10和比较例9‑1]
[0296] 按照各色像素部的色度和白色的色度成为sRGB标准的方式设计,在RCF的形成中,将制造例1的颜料红269的评价用组合物与表13所示的黄色色材(黄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按照成为表13所示的配合比率(颜料红269/黄色色材(质量比))的方式混合,另外,在GCF的形成中,将表13所示的绿色色材(绿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与表13所示的黄色色材(黄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按照成为表13所示的配合比率(绿色色材/黄色色材(质量比))的方式混合,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1同样地操作,进行滤色器的制作、像素部的膜厚测定、显示装置的组装和白色的辉度Y的算出。结果示于表13。需说明的是,根据sRGB标准的各色像素部的色度和白色的色度如下所述。
[0297] 红色(x,y)=(0.640,0.330)
[0298] 绿色(x,y)=(0.300,0.600)
[0299] 蓝色(x,y)=(0.150,0.060)
[0300] 白色(x,y)=(0.3127,0.3290)
[0301] [实施例10‑1~10‑3和比较例10‑1~10‑3]
[0302] 使用光源B作为光源,按照各色像素部的色度和白色的色度成为sRGB标准的方式设计,在RCF的形成中,将制造例1或2的颜料红269或颜料红254的评价用组合物与表14所示的黄色色材(黄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按照成为表14所示的配合比率(颜料红269或254/黄色色材(质量比))的方式混合,另外,在GCF的形成中,将表14所示的绿色色材(绿色颜料)的评价用组合物(调制方法如上述制造例所说明的那样)与制造例4的颜料黄138的评价用组合物按照成为表14所示的配合比率(绿色色材/颜料黄138(质量比))的方式混合,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1同样地操作,进行滤色器的制作、像素部的膜厚测定、显示装置的组装和白色的辉度Y的算出。结果示于表14。需说明的是,表14中,无法调色为期望的色度时,在配合比率和膜厚的栏中记载为“不可调色”。
[0303] [表11]
[0304]
[0305] [表12]
[0306]
[0307] [表13]
[0308]
[0309] [表14]
[0310]
[0311] 如以上所述,通过在红色像素部中并用颜料红269和440~470nm处的透过率的平均值为6%以下的黄色色材、并且在绿色像素部中使用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从而即使在按照DCI‑P3标准和sRGB标准中辉度变高的方式设计的情况下,也能使红色像素部和绿色像素部的膜厚薄。使用颜料绿59作为特定的卤化酞菁颜料时,可尤其显著地获得这样的效果。
[0312] 符号说明
[0313] 1: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2:光源、3:第一偏光层、4:第一基板、5:第一电极、6:液晶层、7:第二电极、8:第二偏光层、9:滤色器、10:第二基板、L:来自光源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