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383307.6

文献号 : CN112468197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朱鹏程张震李佳珉

申请人 : 东南大学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基于集中化处理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C‑RAN数学模型;步骤S2,建立联合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步骤S3,将原问题转化为凸问题;步骤S4,采用迭代算法求解步骤S3转化后的凸问题。本发明能够联合优化系统的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使C‑RAN中的远端天线单元达到负载平衡并且有效降低网络的发射功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

1.一种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基于集中化处理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C‑RAN数学模型;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步骤S11,配置拥有1个基带单元池、L个配有Nl根天线的远端天线单元和K个单天线的接收机用户的C‑RAN系统,其中基带单元池已知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S12,建立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模型,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为其中,∑·表示求和运算,||·||表示范数运算,wl,k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的波束成形矢量,k∈K;

步骤S13,建立用户接收机服务质量QoS模型,第k个接收机用户的信干噪比为2

其中, 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功率,(·) 表示平方运算,|·|表示绝对值运算,hl,k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信道增益矢量,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下标i表示第i个接收机用户;

步骤S2,建立联合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步骤S21,建立C‑RAN网络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最小化目标函数:其中, 表示优化波束成形矢量wl,k使得其后函数值最小;

步骤S22,建立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约束:max

其中,Pl 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最大发射功率, 表示任意;

步骤S23,建立用户接收机服务质量QoS约束:其中,γk表示第k个接收机用户需要的信干噪比条件;

步骤S24,建立用户关联约束,第k个接收机用户只能关联一个远端天线单元:其中, 为指示函数,具体定义为: 其中x为函数任意自变量;

步骤S3,利用二阶锥规划,半定规划以及重加权 范数技术将原问题模型转化为凸问题:

其中, 表示优化波束成形矢量Wl,k使得其后函数值最小,s.t.表示使其满足后述条件,Tr(·)表示求迹运算, 表示半正定,βl,k表示根据重加权 范数技术得出的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的重加权权值;

步骤S4,采用迭代算法求解步骤S3转化后的凸问题;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步骤S41,初始化n=1, 求解步骤S3中的优化问题,得到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以及远端天线单元的负载数目,其中n为迭代次数, 表示第1次迭代中βl,k的取值;

步骤S42,重新设置 为1;

步骤S43,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基于本次优化问题的求解得到的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推理得到迭代算法中 的该变量 其中表示第n次迭代中βl,k的值, 表示第n次迭代后 的改变值;

步骤S44,更新

步骤S45,根据新得到的 重新求解步骤S3中的优化问题;

步骤S46,重复步骤S43至S45,直至算法收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3具体包括:

步骤S431,选择模糊推理系统的隶属度函数;

步骤S432,建立归一化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术语集;

步骤S433,建立模糊推理规则表;

步骤S434,运行模糊推理系统,将本次优化问题求解结果得到的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模糊化后输入模糊推理系统,模糊推理系统根据步骤S434中的模糊规则推理得到 的变化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31中,选用三角隶属度函数计算模糊推理系统归一化输入和输出参数的隶属度,一个三角隶属度函数的模糊参数用一个三元组来表示(a1,a2,a3),数学形式如下:其中,x表示模糊推理系统归一化输入和输出参数, 表示选用三元组(a1,a2,a3)作为模糊参数的三角隶属度函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32中,归一化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术语集为:等级Very Low 隶属函数(‑0.25,0.00,0.25)等级Low 隶属函数(0.00,0.25,0.50)等级Medium 隶属函数(0.25,0.50,0.75)等级High 隶属函数(0.50,0.75,1.00)等级Very High 隶属函数(0.75,1.00,1.2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33中,模糊推理规则为:规则1: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Low,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Very Low,Δβl,kVery Low;

规则2: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Very Low,Δβl,kVery Low;

规则3: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Medium,Δβl,kLow;

规则4: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High,Δβl,kHigh;

规则5: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Very High,Δβl,kVery High;

规则6: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High,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Very Low,Δβl,kVery Low;

规则7: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High,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Low,Δβl,kVery Low;

规则8: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High,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Medium,Δβl,k Low;

规则9: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High,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High,Δβl,kHigh;

规则10: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Low,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Very Low,Δβl,kVery Low;

规则11: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Low,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Low,Δβl,kLow;

规则12: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Low,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Medium,Δβl,k Medium;

规则13: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Low,信道状态信息Medium,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High,Δβl,k High;

规则14: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Low,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Low,Δβl,kVery Low;

规则15: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Low,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Medium,Δβl,k Low;

规则16: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Medium,信道状态信息Low,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High,Δβl,kHigh;

规则17: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High,信道状态信息Low,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Very Low,Δβl,kVery Low;

规则18: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High,信道状态信息Low,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Low,Δβl,kLow;

规则19: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High,信道状态信息Low,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High,Δβl,kHigh;

规则20: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Very High,信道状态信息Very High,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Very Low,Δβl,kVery Low。

说明书 :

一种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近些年,移动通信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快速增长。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结构,云无线接入网(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C‑RAN)被认
为能满足未来通信日益增加的业务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在C‑RAN中,传统的基站被远端天
线单元所代替,并且所有的远端天线单元通过回程链路连接到基带单元池。因此基带单元
池可以联合的处理用户信息,如此,可以有效的缓解干扰,提升C‑RAN系统的性能。云集中式
架构的共享基带单元池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地电力消耗,减少支出成本;分布式的远端天
线单元通过相互协作,多点传输,共同为用户服务,提升了C‑RAN系统的扩展性和灵活性。由
于流量分布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在C‑RAN网络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高流量区域。根据传统
的用户关联方案,用户会偏向选择有着高信噪比的远端天线单元作为接入点,这就不可避
免地会在高流量区域造成基站拥塞,因此设计负载平衡的用户关联方案对于现代移动通信
系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 目前现有的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的方案,在诱导重加权 范数时,只考虑了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而忽略了系统的信道状态信息和远端天线单元的
负载数目,这不可避免地会在高流量地区造成基站的拥塞,从而影响网络的性能。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有效地降低C‑RAN系统的发射功率,又可以获得负载平衡的用户关联方案。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联合优化C‑RAN中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 步骤S1,建立基于集中化处理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C‑RAN数学模型;
[0008] 步骤S2,建立联合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0009] 步骤S3,将原问题转化为凸问题;
[0010] 步骤S4,采用迭代算法求解步骤S3转化后的凸问题。
[0011] 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0012] 步骤S11,配置拥有1个基带单元池、L个配有Nl根天线的远端天线单元和K个单天线的接收机用户的C‑RAN系统,其中基带单元池已知信道状态信息;
[0013] 步骤S12,建立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模型,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为其中,∑·表示求和运算,||·||表示范数运算,wl,k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
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的波束成形矢量,k∈K;
[0014] 步骤S13,建立用户接收机服务质量QoS模型,第k个接收机用户的信干噪比为2
其中, 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功率,(·) 表示平方运
算,|·|表示绝对值运算,hl,k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信道增益矢
量,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下标i表示第i个接收机用户。
[0015] 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0016] 步骤S21,建立C‑RAN网络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最小化目标函数:
[0017]
[0018] 其中, ·表示优化波束成形矢量wl,k使得其后函数值最小;
[0019] 步骤S22,建立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约束:
[0020]max
[0021] 其中,Pl 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最大发射功率,表示任意;
[0022] 步骤S23,建立用户接收机服务质量QoS约束:
[0023]
[0024] 其中,γk表示第k个接收机用户需要的信干噪比条件;
[0025] 步骤S24,建立用户关联约束,第k个接收机用户只能关联一个远端天线单元:
[0026]
[0027] 其中, 为指示函数,具体定义为: 其中x为函数任意自变量。
[0028] 所述步骤S3中,利用二阶锥规划,半定规划以及重加权 范数技术将原问题模型转化为凸问题:
[0029]
[0030] 其中, ·表示优化波束成形矢量Wl,k使得其后函数值最小,s.t.表示使其满足后述条件,Tr(·)表示求迹运算, ≥表示半正定,βl,k表示根
据重加权 范数技术得出的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的重加权权值。
[0031] 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
[0032] 步骤S41,初始化n=1, 求解步骤S3中的优化问题,得到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以及远端天线单元的负载数目,其中n为迭代次数, 表示第1次迭代中βl,k的取值;
[0033] 步骤S42,重新设置 为1;
[0034] 步骤S43,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基于本次优化问题的求解得到的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推理得到迭代算法中 的该变量 其
中 表示第n次迭代中βl,k的值, 表示第n次迭代后 的改变值;
[0035] 步骤S44,更新 n=n+1;
[0036] 步骤S45,根据新得到的 重新求解步骤S3中的优化问题;
[0037] 步骤S46,重复步骤S43至S45,直至算法收敛。
[0038] 所述步骤S43具体包括:
[0039] 步骤S431,选择模糊推理系统的隶属度函数;
[0040] 步骤S432,建立归一化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术语集;
[0041] 步骤S433,建立模糊推理规则表;
[0042] 步骤S434,运行模糊推理系统,将本次优化问题求解结果得到的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模糊化后输入模糊推理系统,模糊推理
系统根据步骤S434中的模糊规则推理得到 的变化量
[0043] 所述步骤S431中,选用三角隶属度函数计算模糊推理系统归一化输入和输出参数的隶属度,一个三角隶属度函数的模糊参数用一个三元组来表示(a1,a2,a3),数学形式如
下:
[0044]
[0045] 其中,x表示模糊推理系统归一化输入和输出参数, 表示选用三元组(a1,a2,a3)作为模糊参数的三角隶属度函数。
[0046]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联合优化C‑RAN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既能有效地降低系统中所有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总功率,又能获得负载平衡的用户关联方案,提升C‑RAN系统的
系统性能,防止高流量地区远端天线单元发生拥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47]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联合优化C‑RAN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的流程图;
[0048] 图2为本发明所采用的模糊推理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50]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联合优化C‑RAN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1] 步骤S1,建立基于集中化处理和分布式天线系统的C‑RAN数学模型;具体步骤为:
[0052] 步骤S11,配置拥有1个基带单元池、L个配有Nl根天线的远端天线单元和K个单天线的接收机用户的C‑RAN系统,其中基带单元池已知信道状态信息;
[0053] 步骤S12,建立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模型,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为其中∑·表示求和运算,||·||表示范数运算,wl,k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
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的波束成形矢量;
[0054] 步骤S13,建立用户接收机服务质量QoS模型,第k个接收机用户的信干噪比为2
其中, 表示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功率,(·) 表示平方运
算,|·|表示绝对值运算,hl,k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信道增益矢
量,上标H表示共轭转置,下标i表示第i个接收机用户;
[0055] 步骤S2,建立联合优化问题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具体为:
[0056] 步骤S21,建立C‑RAN网络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最小化目标函数:
[0057]
[0058] 其中, ·表示优化波束成形矢量wl,k使得其后函数值最小;
[0059] 步骤S22,建立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约束:
[0060]max
[0061] 其中,Pl 表示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最大发射功率, 表示任意;
[0062] 步骤S23,建立用户接收机服务质量QoS约束:
[0063]
[0064] 其中,γk表示第k个接收机用户需要的信干噪比条件;
[0065] 步骤S24,建立用户关联约束,第k个接收机用户只能关联一个远端天线单元:
[0066]
[0067] 其中, 为指示函数,具体定义为: 其中x为函数任意自变量。
[0068] 步骤S3,利用二阶锥规划,半定规划和重加权 范数技术将原问题转化为凸问题:
[0069]
[0070] 其中, ·表示优化波束成形矢量Wl,k使得其后函数值最小,s.t.表示使其满足后述条件,Tr(·)表示求迹运算, ≥表示半正定,βl,k表示根
据重加权 范数技术得出的第l个远端天线单元和第k个接收机用户之间的重加权权值。
[0071] 步骤S4,采用迭代算法求解S3转化后的凸问题:具体为:
[0072] 步骤S41,初始化n=1, 求解步骤3中的优化问题,得到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功率以及远端天线单元的负载数目,其中n为迭代次数, 表示第1次迭代中βl,k的取值;
[0073] 步骤S42,重新设置 为1;
[0074] 步骤S43,为了获得负载平衡的用户关联方案,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基于本次优化问题的求解得到的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推理得
到迭代算法中 的该变量 其中 表示第n次迭代中βl,k的值, 表示第n次迭代后
的改变值;
[0075] 步骤S43具体为:
[0076] 步骤S431,选择模糊推理系统的隶属度函数,选用三角隶属度函数计算模糊推理系统归一化输入和输出参数的隶属度,一个三角隶属度函数的模糊参数可以用一个三元组
来表示(a1,a2,a3),数学形式如下:
[0077]
[0078] 其中x表示模糊推理系统归一化输入和输出参数, 表示选用三元组(a1,a2,a3)作为模糊参数的三角隶属度函数。
[0079] 步骤S432,建立归一化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术语集,如表1:
[0080] 表1
[0081] 等级 隶属函数Very Low (‑0.25,0.00,0.25)
Low (0.00,0.25,0.50)
Medium (0.25,0.50,0.75)
High (0.50,0.75,1.00)
Very High (0.75,1.00,1.25)
[0082] 步骤S433,建立模糊推理规则表,如表2:
[0083] 表2
[0084]
[0085] 步骤S434,运行模糊推理系统,将本次优化问题求解结果得到的远端天线单元发射功率,远端天线单元负载数目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模糊化后输入模糊推理系统,模糊推理
系统根据S53.中的模糊规则推理得到 的变化量
[0086] 步骤S44,更新 n=n+1;
[0087] 步骤S45,根据新得到的 重新求解步骤3中的优化问题;
[0088] 步骤S46,重复步骤S43至S45,直至算法收敛。
[0089] 本发明能够联合优化C‑RAN波束成形和用户关联,既能有效地降低系统中所有远端天线单元的发射总功率,又能获得负载平衡的用户关联方案,提升C‑RAN系统的系统性
能,防止高流量地区远端天线单元发生拥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9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