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252229.6

文献号 : CN112498602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耿保阳

申请人 :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包括支撑架、往复机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中的移动杆的下端通过往复机构与支撑架连接,移动杆设于两个承托杆之间,两个承托杆都与移动杆的上端铰接,两个承托杆都设有清理工具,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调节块、推拉杆、滑筒、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移动杆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调节螺孔,调节块与调节螺杆转动连接,推拉杆的下端与调节块铰接,推拉杆的上端与滑筒铰接,滑筒沿移动杆上下滑动,第一调节杆的下端和第二调节杆的下端都与滑筒铰接,第一调节杆的上端与一个承托杆铰接,第二调节杆的上端与另一个承托杆铰接。本发明能够降低工作人员清理船舶表面附着物的工作强度,提高清理效率。

权利要求 :

1.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往复机构、清理机构,支撑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杆、支撑框,清理机构包括移动杆、承托杆、清理工具、调节组件,移动杆的下端通过往复机构与支撑框连接,承托杆设有两个,移动杆设于两个承托杆之间,两个承托杆都与移动杆的上端铰接,两个承托杆都设有清理工具,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杆、调节块、推拉杆、滑筒、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移动杆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调节螺孔,调节块与调节螺杆转动连接,推拉杆的下端与调节块铰接,推拉杆的上端与滑筒铰接,滑筒与移动杆滑动连接,滑筒沿移动杆上下滑动,第一调节杆的下端和第二调节杆的下端都与滑筒铰接,第一调节杆的上端与一个承托杆铰接,第二调节杆的上端与另一个承托杆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缓冲垫。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铰接,支撑板的下方设有连杆和伸缩件,支撑板的一端与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与伸缩件的上端铰接,伸缩件的下端与所述支撑框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机构包括驱动件、往复螺杆、导向杆、移动块,往复螺杆、导向杆、移动块都设于所述支撑框的内圈中,往复螺杆的两端都与支撑框转动连接,驱动件与往复螺杆的一端连接,导向杆与往复螺杆并排设置,导向杆的两端都与支撑框连接,移动块设有螺孔和导向孔,螺孔与往复螺杆配合,导向孔与导向杆配合,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杆的下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块的下端设有移动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一卷轴、第二卷轴、遮挡带、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传动带,第一支板设于所述往复螺杆的一端,第二支板设于往复螺杆的另一端,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都与所述支撑框连接,第一卷轴与第一支板转动连接,第二卷轴与第二支板转动连接,遮挡带的一端与第一卷轴连接,遮挡带的另一端与第二卷轴连接,遮挡带设有避位孔,避位孔与所述移动杆配合,第一带轮与第一卷轴连接,第二带轮与第二卷轴连接,第一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二带轮连接,传动带与遮挡带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工具采用刮杆,刮杆设有第一燕尾槽,第一燕尾槽与所述承托杆配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杆设有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所述刮杆设于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工具包括布水管、喷嘴、软管、水泵、水箱,布水管与所述承托杆连接,布水管设有多个喷嘴,软管的一端与布水管连接,软管的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设有第二燕尾槽,第二燕尾槽与所述承托杆配合,承托杆设有两个第二限位紧固件,布水管设于两个第二限位紧固件之间。

说明书 :

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船舶清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长期与海水接触的船舶表面(主要是指船舶的船底表面)会有附着物(例如海藻、贝类生物)附着。这一现象,将会对船舶造成以下危害:第一,增大了船舶表面的粗糙度,从
而增加船舶航行阻力,降低航行速度,延长航行时间,增加燃料消耗,提高了运营成本;第
二,破坏船舶表面的防护涂层,加重船舶表面的腐蚀程度,增加船舶维修次数,缩短了船舶
运营寿命。
[0003] 对此,需要定期清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在现有的清理方式中,首先,需要工作人员将船舶移至岸上,并用支撑架将船舶支撑起来;然后,需要工作人员用铲子将船舶表面的
附着物铲下来。
[0004]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需要工作人员用铲子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铲下来,工作强度大,清理效率低,所以如何能够降低工作人员清理船舶表面附着物的工作强度,提高清理效
率,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本发明能够降低工作人员清理船舶表面附着物的工作强度,提高清理效率。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包括支撑架、往复机构、清理机构,支撑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支撑板、支撑杆、支撑框,清理机构包括移动杆、承托杆、清理工具、调节
组件,移动杆的下端通过往复机构与支撑框连接,承托杆设有两个,移动杆设于两个承托杆
之间,两个承托杆都与移动杆的上端铰接,两个承托杆都设有清理工具,调节组件包括调节
螺杆、调节块、推拉杆、滑筒、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移动杆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调节
螺孔,调节块与调节螺杆转动连接,推拉杆的下端与调节块铰接,推拉杆的上端与滑筒铰
接,滑筒与移动杆滑动连接,滑筒沿移动杆上下滑动,第一调节杆的下端和第二调节杆的下
端都与滑筒铰接,第一调节杆的上端与一个承托杆铰接,第二调节杆的上端与另一个承托
杆铰接。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上端面设有缓冲垫。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中部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铰接,支撑板的下方设有连杆和伸缩件,支撑板的一端与连杆的上端铰接,连杆的下端与伸缩件的上端铰接,伸缩件的下
端与所述支撑框连接。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往复机构包括驱动件、往复螺杆、导向杆、移动块,往复螺杆、导向杆、移动块都设于所述支撑框的内圈中,往复螺杆的两端都与支撑框转动连接,驱动件与往
复螺杆的一端连接,导向杆与往复螺杆并排设置,导向杆的两端都与支撑框连接,移动块设
有螺孔和导向孔,螺孔与往复螺杆配合,导向孔与导向杆配合,移动块与所述移动杆的下端
连接。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的下端设有移动轮。
[0012] 进一步的,还包括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一卷轴、第二卷轴、遮挡带、第一带轮、第二带轮、传动带,第一支板设于所述往复螺杆的一端,第二支板设
于往复螺杆的另一端,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都与所述支撑框连接,第一卷轴与第一支板转
动连接,第二卷轴与第二支板转动连接,遮挡带的一端与第一卷轴连接,遮挡带的另一端与
第二卷轴连接,遮挡带设有避位孔,避位孔与所述移动杆配合,第一带轮与第一卷轴连接,
第二带轮与第二卷轴连接,第一带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二带轮连接,传动带与遮挡带连接。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工具采用刮杆,刮杆设有第一燕尾槽,第一燕尾槽与所述承托杆配合。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杆设有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所述刮杆设于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之间。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清理工具包括布水管、喷嘴、软管、水泵、水箱,布水管与所述承托杆连接,布水管设有多个喷嘴,软管的一端与布水管连接,软管的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水箱连
接。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管设有第二燕尾槽,第二燕尾槽与所述承托杆配合,承托杆设有两个第二限位紧固件,布水管设于两个第二限位紧固件之间。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本发明能够利用往复机构和清理机构来清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无需工作人员用铲子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铲下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清理效率。
[0019] 并且,本发明能够利用调节组件调节清理机构中的两个承托杆之间的夹角,以便于增大承托杆上的清理工具与船舶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清理掉船舶表面附着
物的效率。
[0020] 2、本发明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缓冲垫,能够在支撑架支撑船舶时,避免让船舶的船底表面被支撑板刮损,从而减轻船舶在刮损处的锈蚀,进而减少在船舶除锈方面的耗费,
降低维护成本。
[0021] 3、本发明通过设置连杆和电动推杆,能够调节支撑板来让支撑板更贴合船舶的船底表面,从而增大了支撑板与船舶的船底的接触面积,从而让放置在支撑架上的船舶更加
稳定,从而提高了支撑架支撑船舶的安全性。
[0022] 4、本发明通过设置移动轮,能够在移动块带着清理机构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让移动块能够受到移动轮的支撑,以便于减轻往复螺杆所受到的来自清理机构的重力,避免往
复螺杆过早断裂,减少更换往复螺杆的次数,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节约资源。
[0023] 5、本发明通过设置遮挡机构,一方面,能够避免船舶表面的附着物落到往复机构中的往复螺杆上,从而避免往复螺杆的螺纹被附着物填塞,进而避免对移动块在往复螺杆
上的移动造成妨碍,无需工作人员清扫往复螺杆,减少维护往复机构的耗费,降低了维护成
本。另一方面,能够避免从船舶表面流淌下来的水滴落到往复螺杆上,从而减轻往复螺杆的
锈蚀程度,进一步减少维护往复机构的耗费,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0024] 6、本发明通过采用刮杆作为清理工具,并在刮杆上设置与承托杆配合的第一燕尾槽,能够使刮杆与承托杆的拆装简便快捷,提高了维护效率。
[0025] 7、本发明通过在承托杆上设置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并将刮杆设于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之间,能够让刮杆受到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的阻挡,避免刮杆从承托杆上滑下来,来
提高刮杆在承托杆上的稳定性,避免让工作人员耽误时间来重新把刮杆安装到承托杆上,
从而避免耽误刮杆的使用,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
[0026] 8、本发明能够使用水冲洗掉船舶表面的附着物,以便于清理船舶表面的死角,从而提高了对船舶表面附着物的清理效果。
[0027] 9、本发明通过在承托杆上设置两个第二限位紧固件,并将布水管设于两个第二限位紧固件之间,能够让布水管受到第二限位紧固件的阻挡,避免布水管从承托杆上滑下来,
来提高布水管在承托杆上的稳定性,避免让工作人员耽误时间来重新把布水管安装到承托
杆上,从而避免耽误布水管的使用,进一步提高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实施例1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9] 图2为图1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0] 图3为实施例1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1] 图4为图3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5为实施例2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6为图5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4] 图7为实施例3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5] 图8为实施例3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6] 图9为实施例4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7] 图10为实施例4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8] 图11为实施例5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9] 图12为实施例5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0040] 图13为实施例5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0041] 图中:
[0042] 1‑支撑板,2‑支撑杆,3‑支撑框,301‑第一转孔,302‑第二转孔,4‑橡胶垫,5‑伺服电机,6‑安装板,7‑往复螺杆,8‑导向杆,9‑移动块,901‑螺孔,902‑导向孔,10‑移动杆,
1001‑调节螺孔,11‑承托杆,12‑调节螺杆,13‑调节块,14‑限位环,15‑推拉杆,16‑滑筒,17‑
第一调节杆,18‑第二调节杆,19‑刮杆,1901‑第一燕尾槽,20‑第一限位紧固件,
[0043] 21‑布水管,2101‑第二燕尾槽,22‑第二限位紧固件,23‑喷嘴,24‑连接管,25‑软管,26‑水泵,27‑水箱,
[0044] 28‑连杆,29‑电动推杆,
[0045] 30‑移动轮,
[0046] 31‑第一支板,32‑第二支板,33‑第一卷轴,34‑第一带轮,35‑第一夹环,36‑第二卷轴,37‑第二带轮,38‑第二夹环,39‑传动带,40‑遮挡带,4001‑避位孔,41‑衔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7]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8] 实施例1:
[0049] 如图1或图3所示,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包括支撑架、往复机构、清理机构。
[0050] 支撑架用于支撑船舶。如图1或图3所示,支撑架包括支撑板1、支撑杆2、支撑框3。支撑板1和支撑杆2都设有四个,这四个支撑杆2设置在支撑框3的边角处,这四个支撑杆2的
下端都与支撑框3焊接固定,每个支撑杆2的上端都焊接有支撑板1。
[0051] 为了避免在支撑架支撑船舶时,让船舶的船底表面被支撑板1刮损,从而为了减轻船舶在刮损处的锈蚀,进而减少在船舶除锈方面的耗费,降低维护成本。如图1或图3所示,
在支撑板1的上端面设有缓冲垫,缓冲垫采用橡胶垫4,橡胶垫4通过铆钉固定在支撑板1的
上端面。
[0052] 如图1所示,往复机构包括驱动件、往复螺杆7、导向杆8、移动块9。驱动件采用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的机箱通过螺钉与安装板6固定,安装板6在远离伺服电机5的一端通过螺
钉固定在支撑框3上。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框3设有第一转孔301和第二转孔302,往复螺杆
7设于支撑框3的内圈中,如图3所示,往复螺杆7的一端穿过第一转孔301,如图1所示,往复
螺杆7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转孔302,往复螺杆7不仅能够在第一转孔301转动,还能够在第二
转孔302中转动,往复螺杆7在穿过第一转孔301的一端与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焊接固定。导
向杆8设于支撑框3的内圈中,导向杆8与往复螺杆7并排设置,导向杆8的两端都与支撑框3
焊接固定。移动块9设于支撑框3的内圈中,移动块9设有螺孔901和导向孔902,螺孔901与往
复螺杆7配合,导向孔902与导向杆8配合。在伺服电机5正转时,移动块9能够向靠近第二转
孔302的方向移动,在伺服电机5反转时,移动块9能够向靠近第一转孔301的方向移动。
[0053] 如图1或图3所示,清理机构包括移动杆10、承托杆11、清理工具、调节组件。移动杆10的下端与移动块9焊接固定。承托杆11设有两个,移动杆10设于两个承托杆11之间,两个
承托杆11都与移动杆10的上端铰接。两个承托杆11都设有清理工具。调节组件包括调节螺
杆12、调节块13、推拉杆15、滑筒16、第一调节杆17、第二调节杆18。如图2所示,移动杆10设
有与调节螺杆12配合的调节螺孔1001。如图2所示,调节块13与调节螺杆12转动连接,具体
的:调节块13设有转动孔(图中未画出),调节螺杆12能够在转动孔中转动,调节螺杆12上焊
接有两个限位环14,调节块13夹在两个限位环14之间,限位环14的外径大于转动孔(图中未
画出)的孔径。推拉杆15的下端与调节块13铰接,如图1或图3所示,推拉杆15的上端与滑筒
16铰接。滑筒16套在移动杆10上,滑筒16能够沿移动杆10上下滑动。第一调节杆17的下端和
第二调节杆18的下端都与滑筒16铰接,第一调节杆17的上端与一个承托杆11铰接,第二调
节杆18的上端与另一个承托杆11铰接。
[0054] 如图1或图3所示,清理工具采用刮杆19。如图4所示,刮杆19设有第一燕尾槽1901,第一燕尾槽1901与承托杆11配合,在需要往承托杆11上安装刮杆19时,先将刮杆19的第一
燕尾槽1901对准承托杆11,再将刮杆19滑上承托杆11即可,使得更换刮杆19的操作简便快
捷,提高了维护效率。
[0055] 为了避免刮杆19从承托杆11上滑下来,来提高刮杆19在承托杆11上的稳定性,避免让工作人员耽误时间来重新把刮杆19安装到承托杆11上,从而避免耽误刮杆19的使用,
提高清理效率。承托杆11设有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20,刮杆19设于两个第一限位紧固件20
之间,第一限位紧固件20采用螺钉。
[0056] 船舶表面附着物的清理,主要是指船舶的船底表面附着物的清理。在清理船舶的船底表面的附着物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
[0057] (1)工作人员驾驶吊车将船舶吊起,并放置在橡胶垫4上;
[0058] (2)工作人员启动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正转,使得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一起沿着导向杆8向靠近第二转孔302的方向移动,在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移动至导向杆8靠近第
二转孔302的一端时,伺服电机5反转,使得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一起沿着导向杆8向靠近
第一转孔30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清理机构在船舶的下方往复移动。在清理机构往复移动
的过程中,清理机构中的两个承托杆11上的刮杆19,能够将附着在船舶的船底表面的附着
物刮掉,从而实现了对船舶的船底表面的附着物的清理。
[0059]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实施例1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能够利用往复机构和清理机构来清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只需工作人员启停伺服电机5即可,无需工作人员
用铲子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一铲一铲地铲下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清理
效率。
[0060] 有的船舶的船底表面坡度小,使得船舶的船底表面趋于平缓,此时就需要增大两个承托杆11之间的角度a,以便于增大两个承托杆11上的刮杆19与船舶的船底表面的接触
面积,从而提高刮杆19刮掉船舶的船底表面附着物的效率。有的船舶的船底表面坡度大,此
时就需要缩小两个承托杆11之间的角度a,同样便于增大两个承托杆11上的刮杆19与船舶
的船底表面的接触面积,同样用于提高刮杆19刮掉船舶的船底表面附着物的效率。
[0061] 在需要缩小两个承托杆11之间的角度a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工作人员旋拧调节螺杆12,使得调节螺杆12往移动杆10的调节螺孔1001中进一步插入,在调节螺杆12往调节
螺孔1001中进一步插入的过程中,由于调节螺杆12上焊接了两个限位环14,且调节块13夹
在两个限位环14之间,所以不仅有两个限位环14随着调节螺杆12一起旋转着向移动杆10靠
近,位于两个限位环14之间的调节块13被两个限位环14夹着也向移动杆10靠近,随着调节
块13向移动杆10靠近,推拉杆15的下端与移动杆10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短,由于推拉杆15的
长度不变,所以推拉杆15的上端推着滑筒16,使滑筒16沿着移动杆10上移,在滑筒16沿着移
动杆10上移的过程中,由于第一调节杆17的长度和第二调节杆18的长度都不变,所以第一
调节杆17推着一个承托杆11让这一承托杆11顺时针转动、第二调节杆18推着另一个承托杆
11让这另一个承托杆11逆时针转动,如图1所示,从而使得两个承托杆11之间的夹角缩小。
[0062]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实施例1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能够利用调节组件调节清理机构中的两个承托杆11之间的夹角,以便于增大承托杆11上的清理工具与船舶
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清理掉船舶表面附着物的效率。
[0063] 实施例2:
[0064] 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
[0065]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2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中,
[0066] 清理工具包括布水管21、喷嘴23、软管25、水泵26、水箱27。
[0067] 布水管21设有第二燕尾槽2101,第二燕尾槽2101与承托杆11配合,在需要往承托杆11上安装布水管21时,先将布水管21的第二燕尾槽2101对准承托杆11,再将布水管21滑
上承托杆11即可,使得更换布水管21的操作简便快捷,提高了维护效率。
[0068] 为了避免布水管21从承托杆11上滑下来,来提高布水管21在承托杆11上的稳定性,避免让工作人员耽误时间来重新把布水管21安装到承托杆11上,从而避免耽误布水管
21的使用,提高清理效率。承托杆11设有两个第二限位紧固件22,布水管21设于两个第二限
位紧固件22之间,第二限位紧固件22采用螺钉。
[0069] 布水管21上安装有多个喷嘴23。
[0070] 布水管21上焊接有连接管24,连接管24与布水管21的内腔连通,软管25的一端套在布水管21上,使用胶带(图中未画出)将软管25缠紧在布水管21上,软管25的另一端通过
水泵26与水箱27连通。
[0071] 在使用本实施例2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附清理装置,对船舶的船底表面的附着物进行清理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
[0072] (1)工作人员驾驶吊车将船舶吊起,并放置在橡胶垫4上;
[0073] (2)工作人员启动伺服电机5和水泵26。伺服电机5正转,使得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一起沿着导向杆8向靠近第二转孔302的方向移动,在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移动至导向
杆8靠近第二转孔302的一端时,伺服电机5反转,使得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一起沿着导向
杆8向靠近第一转孔30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清理机构在船舶的下方往复移动。在清理机
构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水泵26将水箱27内的水依次抽送入软管25、连接管24、布水管21,进
入布水管21中的水从喷嘴23处喷出,从喷嘴23喷出的水能够将附着在船舶的船底表面的附
着物冲掉,从而实现了对船舶的船底表面的附着物的清理。
[0074]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实施例2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能够利用往复机构和清理机构来清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只需工作人员启停伺服电机5和水泵26即可,无需工
作人员用铲子将船舶表面的附着物一铲一铲地铲下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
了清理效率。
[0075] 并且,因为本实施例2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是使用水冲洗掉船舶表面的附着物,所以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2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更容易清理船
舶表面的死角,从而提高了对船舶表面附着物的清理效果。
[0076] 此外,工作人员可在实施例1的步骤(2)后,将承托杆11上的刮杆19替换为本实施例2的布水管21,并按照本实施例2的步骤(2)继续操作,从而在使用刮杆19清理了船舶表面
附着物后,再使用水冲洗船舶表面,使得船舶表面的附着物被清理地更彻底,从而进一步提
高了对船舶表面附着物的清理效果。
[0077] 实施例3:
[0078] 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
[0079] 如图7或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3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中,
[0080] 支撑板1的中部与支撑杆2的上端铰接,支撑板1的下方设有连杆28和伸缩件,伸缩件采用电动推杆29,支撑板1的一端与连杆28的上端铰接,连杆28的下端与电动推杆29的上
端铰接,电动推杆29的下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框3上。
[0081] 在船舶的船底表面表面坡度小,即船舶的船底表面趋于平缓时,启动电动推杆29,电动推杆29缩短,缩短的电动推杆29拽着连杆28下移,下移的连杆28拽着支撑板1,使得支
撑板1绕支撑板1与支撑杆2的铰接处转动,直至支撑板1逐渐趋于水平,关停电动推杆29。趋
于水平状态的支撑板1能够更贴合支撑船底表面趋于平缓的的船舶。
[0082] 在船舶的船底表面坡度大时,启动电动推杆29,电动推杆29伸长,伸长的电动推杆29推着连杆28上移,上移的连杆28推着支撑板1,使得支撑板1绕支撑板1与支撑杆2的铰接
处转动,直至支撑板1贴合船舶的船底表面,关停电动推杆29。
[0083]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实施例3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通过设置连杆28和电动推杆29,能够调节支撑板1让支撑板1更贴合船舶的船底表面,从而增大了支撑板1与
船舶的船底的接触面积,从而让放置在支撑架上的船舶更加稳定,从而提高了支撑架支撑
船舶的安全性。
[0084] 实施例4:
[0085] 本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
[0086] 如图9或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4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中,移动块9的下端安装有移动轮30。
[0087] 通过设置移动轮30,能够在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往复移动的过程中,让移动块9能够受到移动轮30的支撑,以便于减轻往复螺杆7所受到的来自清理机构的重力,避免往复
螺杆7过早断裂,减少更换往复螺杆7的次数,降低维护成本,节约资源。
[0088] 实施例5:
[0089] 本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
[0090] 如图11或图12或图13所示,本实施例5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还包括遮挡机构。
[0091] 遮挡机构包括第一支板31、第二支板32,第一卷轴33、第二卷轴36、遮挡带40、第一带轮34、第二带轮37、传动带39。
[0092] 第一支板31并排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支板31设于往复螺杆7的一端,两个第一支板31都焊接固定于支撑框3的上端面。第二支板32并排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支板32设于往复螺
杆7的另一端,两个第二支板32也都焊接固定于支撑框3的上端。上述设置,使得往复螺杆7
设于第一支板31和第二支板32之间。
[0093] 第一支板31设有第一轴孔(图中未画出),第一卷轴33能够在第一轴孔(图中未画出)中转动。第一卷轴33的一端与第一带轮34焊接固定,第一带轮34采用齿形带轮,第一卷
轴33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夹环35,第一夹环35的外径大于第一轴孔(图中未画出)的孔径,
两个第一支板31夹在第一夹环35和第一带轮34之间。
[0094] 第二支板32设有第二轴孔(图中未画出),第二卷轴36能够在第二轴孔(图中未画出)中转动。第二卷轴36的一端与第二带轮37焊接固定,第二带轮37采用齿形带轮,第二卷
轴36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二夹环38,第二夹环38的外径大于第二轴孔(图中未画出)的孔径,
两个第二夹板夹在第二夹环38和第二带轮37之间。
[0095] 传动带39采用齿形带,第一带轮34通过传动带39与第二带轮37连接。
[0096] 遮挡带40的一端被夹在两个第一支板31之间,遮挡带40的另一端被夹在两个第二支板32之间,遮挡带40设有避位孔4001,移动杆10穿过避位孔4001。遮挡带40的一端缠绕在
第一卷轴33上,遮挡带40的另一端缠绕在第二卷轴36上。
[0097] 遮挡带40通过铆钉与衔接板41的一端固定,衔接板41的另一端通过铆钉与传动带39固定。
[0098] 在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一起沿着导向杆8向靠近第一转孔301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清理机构中的移动杆10拽着位于移动杆10和第二支板32之间的遮挡带40向远离第二支
板32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杆10推着位于移动杆10和第一支板31之间的遮挡带40向靠近
第一支板31的方向移动),由于遮挡带40通过铆钉与衔接板41的一端固定,衔接板41的另一
端通过铆钉与传动带39固定,所以传动带39逆时针转动,如图11所示,从而使得第一卷轴33
和第二卷轴36都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的第一卷轴33将位于移动杆10和第一支板31之间
的遮挡带40卷绕在第一卷轴33上,位于移动杆10和第二支板32之间的遮挡带40从第二卷轴
36上展开。
[0099] 在移动块9带着清理机构一起沿着导向杆8向靠近第二转孔302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清理机构中的移动杆10拽着位于移动杆10和第一支板31之间的遮挡带40向远离第一支
板31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杆10推着位于移动杆10和第二支板32之间的遮挡带40向靠近
第二支板32的方向移动),由于遮挡带40通过铆钉与衔接板41的一端固定,衔接板41的另一
端通过铆钉与传动带39固定,所以传动带39顺时针转动,如图11所示,从而使得第一卷轴33
和第二卷轴36都顺时针转动,位于移动杆10和第一支板31之间的遮挡带40从顺时针转动的
第一卷轴33上展开,顺时针转动的第二卷轴36将位于移动杆10和第二支板32之间的遮挡带
40卷绕在第一卷轴33上。
[0100]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本实施例5的一种船舶表面附着物清理装置,通过设置遮挡机构,一方面,能够避免船舶的船底表面的附着物落到往复机构中的往复螺杆7上,从而避免
往复螺杆7的螺纹被附着物填塞,进而避免对移动块9在往复螺杆7上的移动造成妨碍,无需
工作人员清扫往复螺杆7,减少维护往复机构的耗费,降低了维护成本。另一方面,能够避免
从船舶表面流淌下来的水滴落到往复螺杆7上,从而减轻往复螺杆7的锈蚀程度,进一步减
少维护往复机构的耗费,进一步降低维护成本。
[010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