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转让专利

申请号 : CN202011442153.3

文献号 : CN112519968B

文献日 :

基本信息:

PDF:

法律信息:

相似专利:

发明人 : 张金霞李海燕独亮亮赵霞白有帅武兰珍

申请人 : 甘肃农业大学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涉及水文监测领域,包括承载组件和驱动组件,本发明中承载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和承载组件之间在位于前后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端头转动嵌入至承载组件和驱动组件处圆心内;驱动组件包括叶轮、电机罩、定位框架、电机和减速器,定位框架内对称设置有叶轮,叶轮的圆心处外伸固定有传动齿,叶轮和传动齿套于定位框架处芯轴;定位框架的前后两端固定有电机罩,电机罩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一侧在面向叶轮处固定有减速器,减速器啮合连接至传动齿处,因驱动力和浮力作用,所导致的主体一端翘起现象,进而避免因翘起过程中,所导致的侧翻安全隐患问题。

权利要求 :

1.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包括承载组件(1)和驱动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和承载组件(1)之间在位于前后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两端端头转动嵌入至承载组件(1)和驱动组件(3)处圆心内;所述驱动组件(3)包括叶轮(31)、电机罩(32)、定位框架(33)、电机(34)和减速器(35),所述定位框架(33)内对称设置有叶轮(31),叶轮(31)的圆心处外伸固定有传动齿(36),叶轮(31)和传动齿(36)套于定位框架(33)处芯轴;所述定位框架(33)的前后两端固定有电机罩(32),电机罩(32)内固定有电机(34),电机(34)的一侧在面向叶轮(31)处固定有减速器(35),减速器(35)啮合连接至传动齿(36)处;

所述承载组件(1)包括齿套(11)、芯杆(12)和监测单元(13),所述齿套(11)的环形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齿条,所述齿套(11)内设置有监测单元(13),监测单元(13)内套有芯杆(12),芯杆(12)的前后两端固定至齿套(11)前后壁体的圆心处;

所述监测单元(13)包括扇形框架(131)和监测传感器(132),扇形框架(131)呈扇形设置,扇形框架(131)的外沿处等分嵌入有三个监测传感器(132),监测传感器(132)相较于扇形框架(131)为外伸状;所述监测传感器(132)相较于齿套(11)的环形内壁为间隙状,所述扇形框架(131)内在远离芯杆(12)一侧嵌入有配重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叶轮(31)均由独立电机(34)驱动,叶轮(31)之间转速一致,叶轮(31)之间转动互不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33)和叶轮(31)材质密度小于水液密度。

说明书 :

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利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文监测适用于水文部门对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和地下水等水文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流速、降雨(雪)、蒸发、泥沙、冰凌、墒情、水质等。
[0003] 现有移动式水利监测装置大多基于船式结构来组装,即后置式驱动组件在发力过程中,主体会在力的作用下,出现前端上扬现象,该现象的出现,一方面监测单元易在晃动中出现监测误差,另一方面则是上扬过程中,主体极易出现侧翻等安全风险,遂基于上述现象,急需一种新型自动移动的监测装置来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扰。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包括承载组件和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和承载组件之间在位于前后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端头转动嵌入至承载组件和驱动组件处圆心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叶轮、电机罩、定位框架、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定位框架内对称设置有叶轮,叶轮的圆心处外伸固定有传动齿,叶轮和传动齿套于定位框架处芯轴;所述定位框架的前后两端固定有电机罩,电机罩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一侧在面向叶轮处固定有减速器,减速器啮合连接至传动齿处。
[0006] 优选的,两个所述叶轮均由独立电机驱动,叶轮之间转速一致,叶轮之间转动互不干扰。
[0007] 优选的,所述定位框架和叶轮材质密度小于水液密度。
[0008] 优选的,所述承载组件包括齿套、芯杆和监测单元,所述齿套的环形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齿条,所述齿套内设置有监测单元,监测单元内套有芯杆,芯杆的前后两端固定至齿套前后壁体的圆心处。
[0009] 优选的,所述监测单元包括扇形框架和监测传感器,扇形框架呈扇形设置,扇形框架的外沿处等分嵌入有三个监测传感器,监测传感器相较于扇形框架为外伸状。
[0010] 优选的,所述监测传感器相较于齿套的环形内壁为间隙状,所述扇形框架内在远离芯杆一侧嵌入有配重块。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2] 1、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相对于承载组件为转动连接,在此连接为前提下,可大幅度消除前进和后退中,因驱动力和浮力作用,所导致的主体一端翘起现象,进而避免因翘起过程中,所导致的侧翻安全隐患问题。
[0013] 2、本发明中承载组件和驱动组件均为独立单元,即驱动组件基于水液浮力尾随至承载组件处时,通过叶轮相对于水液进行旋转,使得承载组件获得驱动力度,且在实施转向操作时,通过两个电机分别控制叶轮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使得承载组件获得转向力度。
[0014] 3、本发明中监测单元转动连接芯杆处,该设置可在承载组件移动时,对移动中所产生离心力和撞击力度进行缓冲,进而避免监测单元硬性安装至齿套内,所导致的监测单元受多种力度影响,出现的监测误差问题。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中承载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发明中监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发明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本发明中驱动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本发明中转向原理的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1、承载组件;2、连接杆;3、驱动组件;11、齿套;12、芯杆;13、监测单元;131、扇形框架;132、监测传感器;31、叶轮;32、电机罩;33、定位框架;34、电机;35、减速器;
36、传动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3]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0024] 实施例1
[0025] 如图1‑6所示,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包括承载组件1和驱动组件3,承载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和承载组件1之间在位于前后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两端端头转动嵌入至承载组件1和驱动组件3处圆心内;驱动组件3包括叶轮31、电机罩32、定位框架33、电机34和减速器35,定位框架33内对称设置有叶轮31,定位框架33和叶轮31材质密度小于水液密度,叶轮31的圆心处外伸固定有传动齿36,叶轮31和传动齿36套于定位框架33处芯轴;定位框架33的前后两端固定有电机罩32,电机罩32内固定有电机34,电机34的一侧在面向叶轮31处固定有减速器35,减速器35啮合连接至传动齿36处;其中两个叶轮31均由独立电机34驱动,叶轮31之间转速一致,叶轮31之间转动互不干扰。
[0026] 本实施例中,承载组件1和驱动组件3均为独立单元,即驱动组件3基于水液浮力尾随至承载组件1处时,通过叶轮31相对于水液进行旋转,使得承载组件1获得驱动力度,且在实施转向操作时,通过两个电机34分别控制叶轮31进行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使得承载组件1获得转向力度。
[0027] 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相对于承载组件1为转动连接,在此连接为前提下,可大幅度消除前进和后退中,因驱动力和浮力作用,所导致的主体一端翘起现象,进而避免因翘起过程中,所导致的侧翻安全隐患问题。
[0028] 实施例2
[0029] 如图1‑2所示,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承载组件1包括齿套11、芯杆12和监测单元13,齿套11的环形外表面均匀设置有齿条,齿套11内设置有监测单元13,监测单元13内套有芯杆12,芯杆12的前后两端固定至齿套11前后壁体的圆心处。
[0030] 本实施例中,监测单元13转动连接芯杆12处,该设置可在承载组件1移动时,对移动中所产生离心力和撞击力度进行缓冲,进而避免监测单元13硬性安装至齿套11内,所导致的监测单元13受多种力度影响,出现的监测误差问题。
[0031] 实施例3
[0032] 如图2‑3所示,一种智能型自动移动的水利站监测装置,监测单元13包括扇形框架131和监测传感器132,扇形框架131呈扇形设置,扇形框架131的外沿处等分嵌入有三个监测传感器132,监测传感器132相较于扇形框架131为外伸状;监测传感器132相较于齿套11的环形内壁为间隙状,扇形框架131内在远离芯杆12一侧嵌入有配重块。
[0033]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监测传感器132嵌入至扇形框架131内,进而在扇形框架131相对于齿套11为下垂状中,将监测传感器132置于水面以下,且在监测传感器132位于水面下方时,更为精准的对数据进行监测。
[0034]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